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2022-09-11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在与自然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着改变命运的巨大能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看法。

1家长配合,形成合力

家长是学生养成教育的终生责任人,学校可以说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一家长配合,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提高教育效果。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出身在文化层次分散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居民,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所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由于周围环境不够适应孩子成长之故,或多或少给我们的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从不同程度上一部分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也有相当一部分带来消极影响。养成教育必须以家庭成员教育为依托。家庭成员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任何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出家庭教育的程度与效果,每个孩子都会有家长的影子或特征。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品格的培养。

家庭是孩子的首要社会生活环境,家长德育是一个孩子接受品德教育的开端,是孩子接受教育、德育最长久的场所。它直接为孩子的个性和品德发展奠定基石。学校的德育必须要以家庭教育为依托,让家长德育成为学校德育好的助手与补充。我们曾经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回到家却是一点规矩没要,甚至是叼蛮无理的孩子,听不得别人的意见与教育。还有的学生,学校要求的某些行为约束在学校才能做好,而回到家里脱离了学校这一要求就全丢脑后了。所以,出现在家邋里邋遢,出校门随手扔废纸、脏话连篇。因此,我们要想使养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次家教培训课,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来提高家长的科学文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理念等方面的素质。另外学校通过家长开放日,请家长共同参与孩子的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中鉴证自己孩子的成长进步。使家长感受到孩子们的养成教育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2严格要求,规范训练

把开学典礼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作为常规养成教育第一节课,同时班主任要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风校纪,让学生明白在学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道内奔跑、追逐,放学排队上校车,坚持每天第一节课前经典诵读,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独立思考参与小组学习讨论,及时堂清,课余多看课外书籍,丰富阅历等,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 使他们能清楚地事与非。把要求贯穿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体会那样做的好处,等到他们长大了,良好的习惯也已经养成了。例如培养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提醒和训练孩子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好礼貌用语。如在商场购物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要诚恳地向对方道歉,说声“对不起”;售货员递过来商品,最好道一声“谢谢”;旅途跟朋友分别,要记得说“再见”,等等。这种自然的生活场景对孩子培养良好习惯十分有利。

3榜样引领,率先垂范

孩子的成长,需要好的榜样引领,好的榜样对孩子有很强的影响力, 会成为他们进步的目标和动力之源。当他们以英雄人物、伟人、智者、科学家等为榜样,就可能找到动力和方向,成为有用的人。

父母是孩子直接的榜样,运用榜样法,父母就要“正己”,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为孩子做出表率来。除了父母外,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可以这样说,学生的种种习惯,都是在不断模仿中逐渐形在养成教育中形成的,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因为老师的道德修养,综合能力、文化素养必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身教重于言教,要有文明学生,首先得有高尚老师。

孩子班级的伙伴,哪怕他身上有一点值得孩子学习的地方,比如学习优秀、特别守时、很有礼貌、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等,都是值得孩子学习的榜样。

4活动育人,陶冶情操

针对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陶冶情操的重要方法。学校有计划地利用节日开展教育活动,如“敬老日”,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洗衣服、擦玻璃、收拾房间,“主题班队会”开展尊师活动,“少年宫”开展我爱科学参加小制作等这些活动学生很感兴趣,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启迪、净化心灵。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总之,孩子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上一篇:语文课堂上创新教育的体现与素质教育的实施下一篇:井下运输设备选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