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道家

2022-07-27

第一篇:中华传统文化道家

道家哲学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每当说起中华文化,有人总喜欢抬出儒家思想,仿佛只有儒家思想孔孟之道才是中华文化的典范。经常有人说儒家思想如何如何正确、孔子是如何如何伟大......

却不知,道家哲学才是在中华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一:道家哲学是一门最朴素的社会和自然科学。

道家的许多经典著作都精辟地道出了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规律。如:

《道德经》这部道家经典作品中的观点博大精深,其理论包罗万象,能跨越时空应用世间万物。

《庄子》这部文学成就很高的哲学经典所阐述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如此之精辟,以至于可以治疗现代人的精神空虚。《庄子》一书中早就具备了

自由平等’的观念,其思想之先进可见一斑。

《孙子兵法》是一部以道家哲学为理论的兵法,堪称众兵法之纲,其军事理论沿用至今,其正确性仍被证明是无懈可击的,倍受各国军事家推崇。

此外许多国璀如武术、中医等皆与道家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比之下,儒家只有一套说教色彩很浓的礼教,除了三纲五常之类的教条外,几乎没有什么科学性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体系竟然统治中国数千年,正是儒家思想束缚了中华民族创造力。

二:道家思想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的是道。

翻开中国历史,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皆因道学之兴而盛,道学之衰而亡。

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汉唐两代,汉(文景之治)唐(开天盛世)时期社会都崇尚道家思想。

而汉武帝大搞‘罢废百家独尊儒术’正是西汉走向衰亡的开始。

儒家思想根本没有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相反一直在阻碍发展。

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宋朝和‘最耻辱’的晚清都是儒家礼学大兴的时期。

儒家思想之所以在中国影响很大是因为统治阶级的强烈推崇强烈和大力灌输。

统治者的推崇儒家思想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儒家思想维护了统治者的利益。

儒家思想的本质是:帮助封建统治者更好的统治其人民。教育民老百姓如何作一个服从君王的顺民。正因为此,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一直不停地美化儒学、误导民众。由此产生了数不尽的

儒家思想卫道士。《水浒传》中的‘宋江’就是一个典型的受儒学毒害极深的愚民。

三:现在社会的发展印证了道家思想的正确性。

道教哲学虽没有被哪个国家追捧和信奉,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无不与道学的发展观相吻合。

一切尽在道之中。道云:“无为胜有为”,道家提出‘无为政府’的概念。

表面听来觉的此理论很荒唐,但是事实证明了道的正确性.如:

1:中国地方官员为追求政绩不切实际的盲目发展,结果造成资源极度浪费、环境严重污染。

2韩国政府为了扶持民族工业,过度干预经济领域,结果反而造成经济危机,最终要国民献血救国。(大宇公司的破产就是最好案例)。

这些都是违反道家无为理论的恶果.

与此相反的是:

1美国实行的自由资本主义,政府最大限度不干预经济,却始终保持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

2英国实施自由经济摆脱了长期的衰退,进入了持续稳定地增长。

英国政府对几乎不直接干预经济领域的活动,即使英国国宝‘罗尔斯罗依斯’公司被德国人收购了,英国政府也决不干涉。结果,汽车工业全部沦陷的英国反而能超越法国成为世界第四经济强国。

无为政府’并不是要求政府不做事,而是要求政府不可过度干预社会及经济的发展。

美英两国虽然不信奉道家哲学,但是他们在经济上的成功为道家之无为理论作了很好的示范。

也再此证明了道家哲学是包罗万象的。

四:历史对道家的误解

1人们普遍分不清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把两着混为一谈。

其实道家不是道教

道教是宗教,而道家是哲学体系、是学术流派,道家从不宣扬迷信.,。

那些求神拜仙、练丹画符之类的事属于道教,与道家毫无关系。

2 道教与农民起义的关系

道家哲学主张人保持自然本性,这包含了自由的概念.这与儒家思想的教条格格不入,这正是中国老百姓追求的也是封建统治者最忌讳的。因此,历代反政府的农民起义大多打着道教的旗号(如黄巾军,义和团等),这不仅使道教蒙上了愚昧的恶名同时也又增加了封建统治者对道教及道家的仇恨。

实事上道教作为宗教很少干涉政治,农民起义军也从不宣扬道教教义,只是借用道教之名而已。

结果很多人因此误解道教,进而误解道家.。

道家思想完全是理性的、科学的、超时代的哲学体系

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最高境界。道家哲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

然而遗憾的是:不仅世界人民不识这真宝,就连中国人自己也不知珍惜.

如果日本人懂得的了道家无为的道理,就不会发动侵华战争,更不会挨两弹之苦了.

日本人从中国引进了儒学和佛学却唯一没有接受中国的道学,这是日本人犯的最大的错误.

如果中国的统治者真正学好、用好道家哲学,则根本不会有近代之耻辱.而且早就实现强国之梦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推崇儒学而搁置道学,乃我民族所犯的大错误也!

中华民族应当大力宏扬道家文化精髓,必能使中华文明在世间上大放光芒。

第二篇: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500字)

道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却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我们说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

我们说道家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在中华文明经历了神人共处时期后,第一次告诉了人们返本归真的途径,它启迪人们如何认识天、地、自然、宇宙、社会和自身。比如老子认为天地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万物生死都要顺其自然,即使是面对残酷的现实,道家也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道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固执地守护着人的精神的尊严,辛勤地开垦着人的精神的荒漠,把人生从一切无法消除的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简言之,道家则是“出世”的思想。他们退隐不单单是为了规避无法改变的罪恶现实,也不仅仅是为了避免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更重要的是为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毕竟社会需要入世的,也需要出世的。

第三篇:道家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目前无论是从中国范围或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进步,但我们利用先进的技术与工具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人与人的和谐及人自身的和谐都遭到了破环。

构建和谐社会是个长期性、系统性的伟大工程。和谐社会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和深刻的内涵,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主要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提供了使社会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人的和谐,社会成员身心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点,只有人与人之间及人的身心和谐了,才有社会其他方面的和谐,才有和谐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道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两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应充分挖掘道家思想的精髓,对它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诠释,并使其落实于操作层面,这可以说对当今和将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要与自然和睦相处。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世界的本源,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创造万物的“道”是否凌驾于万物之上呢?老子对道的特征很重要的描述是“道法自然”,也即道性自然,“自然”是自己如此,道的自性显示创生万物时的无目的性、无意识性,对万物不加干涉而任其自然。“道”对其生化之物,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已有,兴旺万物而不恃为己能,长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这是自然无为的典范,也是万物“和”的体现。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同出于一,这就破除了人类中心主义。为了消解人类在自然面前妄自尊大的主宰意识,庄子又说:“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垒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虽然很多人据此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我却认为这是庄子对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的深刻体认。在整个自然面前,人是十分渺小的,因此不应妄自尊大,更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受到西方自然科学主义的影响,我们更多的强调了开发、利用、征服自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正确利用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提上日程。

其次,道家强调人心灵的超脱与平和。其实现代社会的很多不和谐,大多属于人内心的不和谐和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人的心灵被大多数的欲望充斥,稍微有某一方面的不满意,就会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焦躁感。人们把自己的价值全部维系在外在的名利上面,权力的高低、财富的多寡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试想,如果一个人连生命都没有了,其他的一切对他还有什么意义?在对待物我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的体悟方面,我们应多吸取一点老庄的思想。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后亡。知足不辱,知至不殆,可以长久。”声名和生命比起来哪一样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生命哪一样为害?过分的爱名就会付出重大的消耗,过多的藏货就必定会招致惨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在老子看来,与外物比起来,生命才是根本,人们应该珍视自然赋予的宝贵生命,不应沉迷于万物而伤害性命。同样庄子有“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思想,即在人与物的关系上要保持清醒,即利用于物又超脱于物,不能因外物而迷失自己的本性。

此外,老子还提倡“三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三宝”首先是慈即慈爱,对人要慈爱和蔼,以和谐的心态对待人;其次重节俭,不要贪图享受,不铺张浪费;三为“不敢为天下先”,即不争强好胜,保持平和的心态。这里包括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也有如何处理与他人关系的原则。如果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能学习吸取这种思想,就会减少各种摩擦,也能使自己生活更轻松快乐一些,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第四篇:浅谈中国儒家,佛学,道家思想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义,勇,仁,礼,诚,名,忠,克”,就是引用借鉴了中国的儒家思想文化;武士道的“为主尽忠,死而后已”,为主君毫无保留舍命献身的精神,则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

儒家的中庸思想、推崇“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哲学也对日本造成了广泛的影响。日本社会文化中“没有绝对的是非”,日本人对一件事情的观点常常是暧昧不清的,不说明到底是对是错,自己究竟站在哪一立场上。,“温、良、恭、俭、让”劝诫日本人相互之间和睦相处,相濡以沫,即使受到委屈,被人咒骂也不怨恨,不动怒。

日本民族把儒家“和为贵”的思想奉为民族精神的精髓,甚至把自己的民族称为“大和民族”;“和为贵”思想被日本企业界吸取并加以改造,提出“和谐高于一切”的口号,认为人与人之间应保持和谐关系。日本企业认为管理人员与雇员之间、同事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决不是单纯的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二)佛教思想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与儒家思想相反的,佛家思想在被日本人接受之前经历了较为波澜的过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渗透演变过程之后,禅宗思想得到了日本民众尤其是武士阶层的崇敬与欢迎。人们信仰佛教超现实的神秘性, 尤其是传说在禅定修炼中能获得超凡的神异力量, 对以习武为业的日本武士们具有无比的诱惑力。禅宗了悟生死的超脱态度符合日本武士的尽忠心理及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禅宗也宣扬生死轮回和灵魂不死的佛教教义, 禅宗主张在顿悟中, 参悟生死, 达到无生无死的涅槃境界。

佛教思想中的宿命论深深烙印在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里。从日本的文学作品到影视动漫等,都可以看到宿命论的影子。宿命论使得日本人对待现实世界的不公平和不满有了一种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宽容和忍耐,“今世的一切是前世注定的,很多不可改变的东西都是命中注定的”,“今生得不到的祈求来世能够得到”,等等这些思想,使得日本人对待生命和生活有了种超然度外的心态。

(三)道家思想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道家中的“虚无”思想: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界限无法分清,一切都是相对的。日本大和民族在道家“虚无”影响下,形成了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思想——现在存在着的事物和生命不知何时就会化为乌有了,那么在现在可以享受的时候为什么不及时享乐呢?在享乐主义的欲望催生下,日本人就相对没有节操的观念,伦理道德也是可以颠覆的,因为伦理道德是阻碍人们尽情寻欢作乐的障碍之一。为了更进一步地追求欢乐,传统意义上的美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欲望了,所以各种反传统的美,新奇的,甚至是重口味的内容都被日本人拿来作为追求享乐的材料方式。但是道家思想熏陶下,日本人也形成了精细主义,做事精细敏锐,精益求精。

日本社会文化的形成受到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学思想的影响,但是日本独有的大和民族文化不是对中国文化的简单继承,而是在吸收、借鉴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融入本民族的思想文化精髓而形成的,这种文化是富有活力的,并且在不断变化发展中。

第五篇:领悟中华传统文化 感悟中华民族精神

领悟中华传统文化 感悟中华民族精神 在第二届校园国学文化宣传月上的致辞

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文化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教育需要吸纳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校园活动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创造富有教育价值的校园活动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需要优秀文化元素的移植;需要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此,我校以创办“文化宣传月”为形式,组织开展校园活动。通过诠释各类文化的内涵,提取各类文化的精华,通过各种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使文化的光辉照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我们的校园高唱生命的乐曲,绽放道德的光辉。

在绵亘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贯穿着一种非同凡响的精神内质;在我国广袤的领土上无论何人,在其身上都显示出一种共同的,与社会生活相融合,且互相影响的文化精神。这共同的文化精神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当前,我们既要洋为中用,接受“西学”——学习西方工业文化和科技知识,更要古为今用,传承“国学”——吸纳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之精髓。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尚和平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中华民族精神之灵魂。今天,我们举办“国学”文化宣传月,就是要我们同学们领悟中华传统文化之思想,感悟中华民族精神之精华。并且,使之成为我们每位同学的思想的源泉和行为的准则。

让我们每一个同学不仅有知识,更有文化;不仅有技能,更有思想,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更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教育目标。最后衷心祝愿这次国学文化宣传月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2012年10月24日

上一篇:注会哪几门比较难下一篇:综合实践科组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