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护理论文范文

2022-05-10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血透护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探讨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起对血透室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对比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前后1年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满意率的变化。结果与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前对比,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护患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

第一篇:血透护理论文范文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摘 要】目的:总结分析导致血液透室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及具体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血透室出现的全部不良事件的临床资料,主要从操作人员健康宣教环节、、护理核心制度、无菌观念,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进行原因剖析。结果:导致不良事件原因从高到低排行为:责任感缺失,观察不到位、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年轻护士培训不到位,技术不过关、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无菌观念薄弱、健康宣教不到位是导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血液透析室安全管理、制定合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能有效控制血透室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管理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 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1]。血液透析疗法已作为一种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手段应用于临床。由于血透室的特殊工作性质,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如处理不当,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血液透析治疗时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如管理不到位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甚至生命危险。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可以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下面对我科六年中出现的 26 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现有血透机27台,CRRT机2台,其中HDF机4台,分为4个透析区域:普通透析区、急诊透析区、乙肝透析区、梅毒透析区。护理工作人员13名,从事血透工作10年以上的2人,占15.38%,5-10年的4人,占30.76%,1-5年的6人,占46.15%,一年以下的1人,占7.69%。每月治疗人次约1400人次,其中HDF 50次左右,血液灌流10次左右。收集我科 2007 年 1月至 2013 年 12 月发生的不良事件26例次,其中透析器及管路凝血7例,穿刺部位渗血5例,穿刺部位血肿6例,穿刺针滑脱1例,透析器及管路连接处漏血1例 ,下机后忘记注射药物4例,针刺伤2例。所发生不良事件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均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填写不良事件报表上报护理部。

1.2 方法: 将我科所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筛选出各种不良事件的原因并进行分类: 责任感缺失,观察不到位、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年轻护士培训不到位,技术不过关、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无菌观念薄弱、健康宣教不到位是导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2 结果

血液透析室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 责任感缺失,观察不到位、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年轻护士培训不到位,技术不过关、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无菌观念薄弱、健康宣教不到位是导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3 讨论

3.1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3.1.1 责任心不强,观察不到位是发生透析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3.1.1.1 无肝素透析不及时冲洗管道,又不观察管路及透析器颜色,造成不完全凝血或全凝血,造成病人血液丢失,引发纠纷。

3.1.1.2 透析过程中经动脉管路前补液管输液完成后未及时发现,导致空气进入透析器及管道,造成不完全凝血或全凝血。

3.1.1.3 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到位,穿刺后穿刺针不妥善固定,导致透析中穿刺针滑脱出血,造成患者失血 。

3.1.2 未认真落实核心制度:

3.1.2.1 抽取血标本后不及时登记送检,造成标本浪费;

3.1.2.2 值班者到科外做CRRT治疗,与接班者交接不认真,未及时发现穿刺部位渗血及透析器与管路连接出漏血。

3.1.2.3 下机时不查对医嘱,忘记为病人注射药物。

3.1.3 技术操作不熟练。穿刺技术不过硬,内瘘穿刺失败,形成血肿。上机引血流量不足未及时妥善处理,机器静脉压监测为 0,没有意识到病人透析器及管道发生严重凝血。

3.1.4 病情观察不仔细:

3.1.4.1 生命体征不按时测量: 病人血压过高或过低不及时报告医生,对血压过高者给予降压药后不复测血压。

3.1.4.2 深静脉置管患者透析中导管流量不足,不及时发现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当,導致病人治疗效果差或透析器及管路发生凝血。

3.1.5无菌观念欠缺:

3.1.5.1 操作中不严格执行无菌原则,随意开放管路接口不套小帽或用注射器保护。

3.1.5.2 深静脉置管换药中,用物准备过早,物品污染。操作中拆污染敷料后不洗手、换手套就进行换药操作,导致导管感染风险增加、留置时间缩短。

3.1.6 健康宣教不到位。在回访病人中进行健康宣教不到位,病人不清楚哪些是高钾和高磷食物,因饮食不当而入院。未告知患者在透析间期如何控制干体重,导致过度增长。对新启用内瘘的患者,下机时不告知患者动静脉内瘘按压力度和时间,导致内瘘闭塞。发生穿刺肿胀的患者,未告知24 小时内只能冷敷,患者回家就热敷,导致血肿加大。

3.1.7 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淡漠。穿刺操作及插管手术配合被利器所伤,随意将针头放在治疗车上,引发针刺伤。

3.2 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对策:

3.2.1 成立不同护理质控小组,全体护士人人参与,有血管通路及管道管理组、医院感染管理组、护理文书管理组、护理安全管理组、设备管理组,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工作。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和 2 名护理组长、3名护理骨干负责,严把护理质量关。

3.2.2 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控制[2]。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我科对每次进行透析的患者都进行认真的评估,包括血管通路的评估、发生跌倒坠床危险性的评估,针对评估分值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所有病床均安装护栏,提高护士对护理措施执行的依从性;内瘘穿刺者给予科室自制手套对穿刺肢体进行固定,有效防止了穿刺针滑脱及穿刺渗漏。每台治疗车均配备利器盒,教育护士在操作中利器及时丢入利器盒内,有效防止利器刺伤不良事件。对科室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将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评分析,以实例对护士进行教育,使其汲取教训,引以为戒,防范于未然。

3.2.3 工作资历较浅的护士业务水平较低,经验不足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对新入科的血液透析护士,制定严格的带教计划,一般由护理组长进行带教。使其熟悉工作环境,掌握血透室工作制度及工作标准,熟练各种操作规程和技能,熟练掌握专科应急预案,经一年带教考核合格后,予以定级上岗。定级后,再进行相应的血液净化护士核心能力训练,逐步增强专科业务水平。专科操作技能培训方面,制定血透室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每月对各位护理人员进行一项技术操作考核,要求人人过关。年轻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缺乏预见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采取措施,缺乏应变能力使患者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护士长排班上注意新老护士搭配,实现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适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及技术把关[3]。

3.2.4 严格执行查对及交接班制度; 上机前严格查对床号、姓名、透析模式、脱水量、透析器型号、抗凝剂用量、透析时间、透析液、机器运行性能; 上机后再次进行查对,除上述内容外,注意检查体外循环管路的正确连接和密闭性及穿刺部位、血流量情况及病人治疗的反应[4]。另外每班安排專人实行二次查对,值班者到科外做治疗时与接班者对上述内容进行认真交接并有记录,防止因查对不当或不到位、交接不全引发护理不良事件。

3.2.5 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做到6勤:勤巡视、勤测血压、勤看管路、勤询问、勤汇报、勤处理。及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实行心电监护。对发生透析并发症的患者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对透析中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患者派专人守护,并加床档,对肢体进行约束,同时加强病情监测,发生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治疗,并实时做好记录。对糖尿病透析患者,注意询问当日注射胰岛素情况,谨防低血糖发生。对老年透析患者和智力障碍患者、语言沟通障碍患者加强巡查、检测,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3.2.6 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和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等都是保证病人医疗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是护理工作者几代人的心血结晶[5]。加强血透室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专业思想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血透室护士热爱护理工作。同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工作中做好慎独,严格执行各项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2.7 做好健康宣教及病人心理护理。按照回访制度落实要求,对自己分管的透析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发放健康宣教手册。指导透析患者如何做好饮食管理、水分控制、如何正确服用药物、监测血压和观察内瘘功能,在发生不适时如何自救和求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4 小结

综上所述,要降低血透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需要从管理上加强防范,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正确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完善科室制度,制定合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才能有效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刘伟琳,叶文琴. 加拿大 Mcgill 大学对护理差错的认识和处理[J]. 南方护理学报,2003,4( 10) :94

[2] 杨洁. 介绍日本分级护理制度[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 ( 9) :680.

[3] 张福英. 74 例护理缺陷分析及防范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 究,2009,6( 12) :1401

[4] 刘沐琴.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营养与保 健.2012,12(09):16-17.

[5] 王建清.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1A):67-68.

作者:杜萍

第二篇: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效果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我院自2013年1月起对血透室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对比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前后1年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满意率的变化。结果 与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前对比,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护患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 在血透室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流程管理有助于规避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护理质量;应用效果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血透室护理工作具有工作量大、风险性高等特点。血透室是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的高危科室[1]。为提高血透室护理工作质量,我院探讨了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3年1月起对血透室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前1年内(2012年1月至12月)血透室共计收治患者78例,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1.56±10.45)岁;体重45~76kg,平均体重(58.54±11.24)kg;肾病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53±1.27)年;文化程度包括本科4例、大专12例、高中21例、初中25例、小学16例。

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前1年内(2012年1月至12月)血透室共计收治患者85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1.21±10.70)岁;体重44~78kg,平均体重(58.83±11.57)kg;肾病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63±1.32)年;文化程度包括本科5例、大专14例、高中22例、初中27例、小学17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精神异常、意识障碍、智力低下、交流障碍、未成年人等,对比两年内收治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肾病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前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由护士长统一安排血透室日常护理工作。

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后首先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管理流程,包括血液净化标准操作流程、接诊流程、管路冲洗流程、透析器复用流程、各种应急预案、岗位职责,绩效考核标准、消毒隔离制度等。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定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2]。

建立血液透析前识别和查对流程,由医生制定血液透析计划,记录于血透记录单并签名。护士根据计划要求设置参数。患者血液透析前仔细询问姓名,核对透析器标识,参数设置与治疗单参数是否一致。上机后再次查对,并双签名。避免张冠李戴、参数设置错误等护理风险事件[3]。

对所有患者进行编号,并标记于病历、透析器、储存柜、排班表、治疗单、记账单等,以便于透析器的存放和使用,避免因患者姓名相似、透析器放错位置、上错机等引起的差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4]。

设置质控护士作为夜间和节假日的二线值班,对技术和质量管理把关,尤其对穿刺难度大、疑难病例进行重点把关。检查、分析各项操作、护理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科主任和护士长定期对血透室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定期组织护理人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提出整改措施,保证血透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提高[5]。

1.3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与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前对比,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2.2护患满意率

与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前对比,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后护患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表2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前后护患满意率比较[例数(%)]

组别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护患满意率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前(n=78) 28(35.90) 40(51.28) 10(12.82) 68(87.18)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后(n=85) 35(41.18) 49(57.65) 1(1.18) 84(98.82)*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流程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以规范化业务流程为核心,构造端到端的系统化护理,以持续提高护理工作绩效。血透室专科技术性强、工作量大、操作能力要求高,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血透室护理工作质量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一旦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不仅使患者处于危险的境地,也对医院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在血透室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血透室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流程管理有助于规避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薛莹,彭庆,姚欣.护理流程管理对提升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4,35(6):1281.

[2]郝祥梅,王丹丹.流程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3,11(2):147~148.

[3]何菊芳,徐玲芬.流程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实施和效果评价[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6):40~42.

[4]李密,黄秋鹏,谢琼,等.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621~622.

[5]黄秋鹏,李姮瑛.设置质控护士保障血液透析安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484~485.

作者:孙文娟

第三篇:护理管理在血透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血透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本院血透室进行治疗的21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的患者均为10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和卫生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0.95%)较对照组(5.71%)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使用仪器合格率、手部卫生合格率、空气质量合格率、消毒液合格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透室院内感染采用护理管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对血透室院内感染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理管理; 血透室; 院内感染

【Key words】 Nursing Management; Hem dialysis room; Nosocomial infections

血透室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护理若出现疏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目前受到医疗工作者及社会的广泛重视。院内感染为常见的并发症,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院内感染是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1]。护理人员在工作一线,同患者接触密切,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力量。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2]。加强对血透室的护理管理,预防院内感染,更好为患者提供服务。本文主要讨论护理管理在血透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在本院血透室进行治疗的21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105例。实验组男56例,女49例,年龄29~59岁,平均(46.27±2.91)岁;对照组男50例,女55例,年龄30~60岁,平均(46.96±2.7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建立院内感染体制,对检查不合格的问题进行指导,调整改进,组织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学习,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护理操作,定期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人员经采取保护措施,做到标准洗手机医疗用品的正确消毒和使用,提高护理人员的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将无菌区,半无菌区和污染区进行区分,确保医疗物品的正确放置。医疗废物是产生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集中处理,避免造成污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前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和卫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 字2检验与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感染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1例感染,感染率(0.95%),对照组患者6例感染,感染率(5.71%),实验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卫生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使用仪器合格率、手部卫生合格率、空气质量合格率、消毒液合格率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血透室院内感染存在的问题

3.1.1 对血透室院内感染认识不足 部分护理人员未认识到护理管理在预防血透室院内感染中的重要作用,防控意识淡薄,对院内感染的控制目的及意义认识不足,未意识到护理人员在血透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错误的认为院内感染控制是感控室的职责范围,护理人员的工作仅是护理患者,未将控制院内感染纳入本职工作,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未讲解院内感染的防控知识,影响护理质量,使院内感染明显增加[4]。

3.1.2 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的管理知识缺乏 血透室护理人员缺乏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经调查部分护理人员对血透室院内感染控制的概念、防控手段及高危、中危、低危物品的分类概念模糊,对消毒液的分类不明确,在临床消毒过程中出现消毒不到位,甚至错误的情况[5]。

3.1.3 血透室的院内感染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管理者较为重视治疗和护理的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忽视了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和相关管理制度,导致部分违反规定的操作行为的出现,例如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未明确区分,部分消毒物品出现过期的情况。

3.1.4 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院方多重视经济成本,缺乏对护理人员的相关防护知识培训,护理人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部分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的体液时未佩戴手套,护理人员缺乏手的消毒意识,未按照规定洗手[6]。护理人员被锐器的损伤后处理方法不准确。

3.2 血透室院内感染控制的对策

3.2.1 建立完善的血透室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 建立血透室院内感染制度,保证护理在工作过程中有章可依。成立血透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明确管理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为血透室的院内感染控制提供制度和组织上的保障。定期组织科室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提高血透室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遵守护理的操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并制定相关考核制度[7]。

3.2.2 血透室的消毒管理 血透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明确标明各个区域,避免带入细菌。定期对血透室进行消毒,及时清除污染物,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保证血透室内的空气质量[8]。减少血透室中人员的数量,降低家属的访视量,向家属解释相关工作,取得家属支持。护理人员需要按照规定洗手和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佩戴帽子,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9]。

3.2.3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 定期组织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并积极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改正,通过定期的培训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讨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10]。

3.2.4 加强对患者的管理 在血透室治疗的患者应做好传染病筛查。血透室中的传染病主要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HIV等,血透的患者在首次治疗前应进行传染病常规检查,并定期进行传染病复查,对传染病患者和非传染病患者应采取分机和分室透析[11]。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废物应严格消毒或做销毁处理。护理人员应每天对患者的穿刺部位消毒,减少穿刺导管的留置时间,降低院内感染几率。患者若出现感染情况时,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护措施。

3.2.5 加强对患者家属的管理 患者家属若随意进出血透室,可导致血透室中的空气质量下降,空气中细菌超标,增加院内感染的几率。积极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家属解释血透室的制度及制度的重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为患者树立信心。根据患者身体的具体情况,若患者病情危重,肢体活动出现障碍应安排家属陪伴,但需要限制陪伴家属的人数[12]。

3.2.6 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治疗结束后,应及时更换床单,被套等物品,对器械严格执行消毒。针管及穿刺针分离,进行回收处理,将其他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13-14]。

综上所述,针对血透室院内感染采用护理管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尹沛.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5):56-57.

[2]刘明霞,王玲.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15(2):807-808.

[3]杨风萍,吴文.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106-4107.

[4]宋丽英.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7(24):16-17.

[5]孙明月.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4):251-252.

[6]潘小青.加强科室管理在内镜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5):526-527.

[7]谭敏捷.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0):128-129.

[8]黄天霞.门诊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求医问药,2012,10(10):326.

[9]赵卫红.强化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0,8(6A):1470-1471.

[10]唐玉平.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南医学,2009,20(2):127-128.

[11]曾庆娒.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11):4493-4494.

[12]付贤云.护理管理在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2,9(18):151.

[13]庄爱君.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197-198.

[14]马秋丽,李淑君.加强护理管理提升院感防控水平[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9-90.

(收稿日期:2014-03-14) (本文编辑:王宇)

作者:韩艳萍

上一篇:环境创新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师经验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