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劳动理论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分工演进、非生产劳动增长与平均利润率变动

摘要:人类劳动可以划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这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分工形式。亚当·斯密最先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进行了较详细的区分。然而,当今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完全抛弃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概念,不再谈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之间的区别。马克思在批判性地继承了包括斯密在内的古典经济学家关于生产劳动理论的基础上,重新发展了生产劳动理论。曾经,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正确认识非生产部门的作用。现在深受自然主义思维支配的现代主流经济学又卖力地鼓吹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之争,到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道路等问题都表明非生产劳动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值得思考以及亟须研究的问题。利润率是生产性部门雇佣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刺激,其变动是影响经济波动与增长的关键。通过探索非生产劳动对利润率变动的影响是考察非生产劳动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条有效和可行的途径。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重点研究非生产劳动的增长对利润率变动趋势的影响,探究其内在机制,用现代数理方法扩展马克思一般利润率的分析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分工演进过程中非生产劳动增长对平均利润率变动的作用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利用结构发展经济学的经验研究为非生产劳动增长这一事实提供了依据,并结合资本循环和分工理论对此进行了阐释。其次,本文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非生产劳动增长对剩余价值的负效应:生产性部门的保留剩余价值随着非生产劳动的增长而减少;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出发,说明了非生产劳动增长对剩余价值的正效应:剩余价值率随着非生产劳动的增长而提高。第三,本文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出发,分析了非生产劳动增长对资本有机构成的效应:(1)当经济体处于劳动偏向型积累时,随着非生产劳动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2)当经济体处于中性积累时,随着非生产劳动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不变。(3)当经济体处于资本偏向型积累时,随着非生产劳动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下降。第四,本文构建了非生产劳动增长与平均利润率变动的数理模型。基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的第n期年终价值构成,在加入非生产劳动的扩大再生产模型中,通过整个经济体和生产性部门的第n期年终价值构成,本文推导出了经济体总平均利润率公式,以及在非生产劳动对保留利润的影响下经济体净平均利润率公式。基于非生产劳动增长对剩余价值率的正效应、对保留利润的负效应以及对资本有机构成的效应,非生产劳动对净平均利润率产生分工效应、保留效应和资本有机构成效应。在综合考虑分工效应、保留效应和资本有机构成效应的情况下,非生产劳动增长对平均净利润的变动趋势的影响显现出三大类和九小类的情况:(1)当经济体处于劳动偏向型积累时,当分工效应的影响大于资本有机构成效应与保留效应之和的影响时,随着非生产劳动的增长,净利润率上升;当分工效应的影响等于资本有机构成效应与保留效应之和的影响时,随着非生产劳动的增长,净利润率不变;当分工效应的影响小于资本有机构成效应与保留效应之和的影响时,随着非生产劳动的增长,净利润率下降。(2)当经济体处于中性积累时,当分工效应的影响大于保留效应的影响时,随着非生产劳动的增长,净利润率上升;当分工效应的影响等于保留效应的影响时,随着非生产劳动的增长,净利润率不变;当分工效应的影响小于保留效应的影响时,随着非生产劳动的增长,净利润率下降。(3)当经济体处于资本偏向型积累时,当分工效应与资本有机构成效应之和的影响大于保留效应的影响时,随着非生产劳动的增长,净利润率上升;当分工效应与资本有机构成效应之和的影响等于保留效应时,随着非生产劳动的增长,净利润率不变;当分工效应与资本有机构成效应之和的影响小于保留效应的影响时,随着非生产劳动的增长,净利润率下降。最后,本文研究了中国非生产劳动与平均利润率的变动情况。通过分析中国1990~2015年非生产劳动增长对净平均利润率变动影响的实证模型,结果可得:1990~2000年,中国非生产劳动增长对净平均利润率变动的影响呈U型,但是影响的系数较小;2000~2015年,中国非生产劳动增长对净平均利润率变动的影响呈倒U型,但是影响的系数较大。特别是2010年后,即使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一直在提高,但是由于非生产劳动的负效应,总平均利润率和净平均利润率的变动呈现了相反的趋势。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认为非生产劳动的增长对利润率的影响关键是分析分工效应、保留效应和资本有机构成效应影响的大小关系。

关键词:分工;非生产劳动;平均利润率

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

1.3.3 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非生产劳动的相关文献

2.1.2 马克思一般利润率变动趋势的相关文献

2.1.3 文献述评

2.2 相关理论

2.2.1 马克思一般利润率变动理论

2.2.2 分工理论

2.2.3 非生产劳动理论

第3章 分工演进与非生产劳动增长

3.1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3.1.1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概念

3.1.2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

3.2 非生产劳动增长的事实

3.3 非生产劳动增长的原因分析

第4章 分工影响平均利润率的机制

4.1 非生产劳动对剩余价值的双重效应

4.1.1 非生产劳动对剩余价值的负效应

4.1.2 非生产劳动对剩余价值的正效应

4.2 非生产劳动对资本有机构成的效应

4.2.1 分工与内生技术进步同时演进

4.2.2 技术进步对资本积累偏向型的影响

4.2.3 非生产劳动增长对资本有机构成变动的影响

第5章 非生产劳动增长与平均利润率变动的数理模型

5.1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图式的动态一般化模型

5.1.1 模型基本假设

5.1.2 扩大再生产图式动态一般化模型的推导

5.2 加入非生产性部门的扩大再生产模型

5.2.1 模型说明

5.2.2 加入非生产性部门的n期年终数学图式

5.3 非生产劳动增长对平均利润率变动的影响

5.3.1 影响利润率的三种效应

5.3.2 三种效应作用下的净平均利润率变化

第6章 中国非生产劳动与平均利润率变动:1990~2015 年

6.1 平均利润率及其影响变量的说明及来源

6.2 平均利润率及其影响变量的变动趋势

6.2.1 非生产性活动变动趋势

6.2.2 剩余价值率变动趋势

6.2.3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

6.2.4 利润率变动趋势

6.2.5 净利润率增长率的分解

6.3 非生产劳动增长对净平均利润率变动的影响

6.3.1 模型建立与数据来源

6.3.2 实证分析

第7章 结论及后续研究的建议

7.1 结论

7.2 后续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药学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公路建设单位企业文化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