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劳动理论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价值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摘要:19世纪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对生产器械进行了大规模改进,机器劳动代替了手工劳动使大量的劳动工人失业。工人阶级为了生存与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引入德国哲学的异化概念来解释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并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出发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历史背景及来源、形成过程及内容的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异化劳动关系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手稿》中异化劳动表现为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劳动活动相异化、劳动者同自身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从整体看异化劳动理论的四种形式都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分析方法,但前两种异化形式采取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后两种异化形式采取了人本学的分析方法。异化劳动理论是唯物史观理论的萌芽、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是界定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界限的依据,指明了异化劳动扬弃的途径,对扬弃异化劳动回归人的劳动本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所以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我们要明白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将人和自然放到统一的系统中进行整体的思考,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树立和谐劳动实践观,以和谐劳动关系代替异化劳动残余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全面发展。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态研究,我们发现任何社会从低级走向高级,都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来实现,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而中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只有不断去调整、完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才能消除异化劳动残余关系,才能修复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依靠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力,消除贫困共筑中国梦。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扬弃异化劳动残余、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为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参考方案,对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异化劳动;当代中国;价值;启示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1.2.1 选题的背景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历史背景及来源

2.1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历史背景

2.1.1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2.1.2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的激化

2.2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来源

2.2.1 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观

2.2.2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观

2.2.3 赫斯的金钱异化观

2.2.4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詹姆斯·穆勒的经济学劳动价值论

第三章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内容

3.1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过程

3.1.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宗教异化阶段

3.1.2 《论犹太人问题》中的政治异化阶段

3.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阶段

3.2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

3.2.1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概念

3.2.2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个方面

3.2.3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存在的原由

第四章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论价值

4.1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论地位

4.1.1 异化劳动理论是唯物史观理论的萌芽

4.1.2 异化劳动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4.2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坚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自信

4.2.1 指明了扬弃异化劳动的途径

4.2.2 界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界限

第五章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5.1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中国的现实发展

5.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资关系形成的条件

5.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资关系的表现形式

5.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资关系治理应采取的措施

5.2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5.2.1 有利于构建公平正义的劳资保障制度

5.2.2 有利于构建自由体面的劳资管理体系

5.2.3 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劳动关系

5.2.4 在完善劳资关系的征程中共筑中国梦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经济类学术论文提纲下一篇:人大工作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