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调查报告

2022-07-28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期教育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早期教育调查报告

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教育 | 时间: 2010-05-27 | 文章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学前教育泛指对0—6岁儿童实行的保育和教育,也称婴幼儿早期教育。在我国的学制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3—6岁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因此,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制中的基础环节,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早期教育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对0—6岁婴幼儿实行的保育和教育。良好的早期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获得幸福、快乐的童年,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掌握早期教育的现状和家长需求,配合政府推进早期教育工作,促进将早期教育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以调研工作为宣传平台,提高社会对早期教育的关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于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四类对象开展:0-6岁(侧重0-3岁)儿童的家长,包括法定监护人和实际监护人,部分妇联系统自办和社会力量办的托幼机构和早期教育机构,部分城市早期教育工作的政府主管负责人和早期教育专家。调查的托幼机构包含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等为0-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其中包括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集体和私人举办的托幼园所以及学前班。早期教育机构包括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幼儿园开办的早教班、社区开办的亲子班,以及专业化的早教中心等。

调查采用定性深访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科学的抽样方法,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总体,以样本总体的情况推估和描述全国总体情况。在操作阶段,将能够反映儿童早期教育市场现状及消费者需求的问题以题目的形式体现在封闭式问卷中,作为数据采集的工具。在执行阶段,采用街头拦访与网络在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搜集数据。最后,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反映早期教育现状和家长在早期教育方面的主要需求。

1-3. 执行情况

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关于中国东、中、西部0-6岁儿童人数的分布,分别在三个地区各随机抽取三个省区市,即东部的北京、上海、山东,中部的山西、吉林、河南,西部的内蒙古、四川、陕西,进行线上调查;在每个省区市各随机抽取一个市区(盟市)与农村地区儿童游乐场(公园)、托幼机构、早教机构三类地点各自进行编号,随机选取一个目标场所进行等距随机拦截访问。

定量调查共发放问卷3433份,回收问卷2914份,回收率为84.9%,有效问卷2781份,有效率为95.4%。 1-4. 概念定义

托幼机构:包含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等为0-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其中包括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集体和私人举办的各类托幼园所以及学前班。

早教机构:包括部分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部分幼儿园开办的早教班、社区开办的亲子班,以及专业化的早教中心(早教机构)等模式。

第二章 主要数据

2-1. 家长对早期教育的认知

家长认为0-3岁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阶段。认为“出生-3岁的儿童教育”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比例最高,达到38.1%。其次是“出生-6岁的儿童教育”和“胎儿-3岁的儿童教育”,选择比例分别为21.9%和21.0%。同时,12.5%的家长选择“胎儿-6岁的儿童教育”。 家长在早期教育过程中最关注儿童身体发育。问及在早期教育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方面时,35.7%的家长选择“儿童身体发育情况”,其他依次是“儿童认知与语言的发展”、“儿童与人交往的倾向和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和“儿童感知和运动能力”。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综合发展,四个选项中,75.9%的家长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

家长认为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超过七成的家长都认为,早期教育应包含“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0-3岁儿童家长还关注“发展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初步培养儿童与人交往的愿望和能力”,4-6岁儿童家长则关注“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帮助儿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最坚持的早期教育理念是孩子快乐成长,适应个性发展。23.7%的家长选择“孩子快乐成长第一,要适应其个性发展”,其次是“开始注重孩子智力的开发”和“需要努力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开始培养”。相比较,0-3岁儿童家长更注重智力开发,而4-6岁儿童家长则倾向于发现和培养孩子兴趣和基本生活技能。

2-2.家庭早期教育的需求

缺乏儿童日常养护、护理技能是0-3岁儿童家长遇到最棘手的问题。选择“缺乏儿童日常养护、护理技能”作为早期教育中最棘手问题的占46.1%,其次是“与长辈照料孩子的方式不同”、“缺乏科学哺育、喂养知识”和“当遇到紧急问题时不知道向谁求助”。当碰到问题时,约七成家长“通过电视、书刊、杂志、网络等自己学习”和“与身边的亲友探讨,寻求解决办法”。

担心孩子受到意外伤害是4-6岁儿童家长遇到最棘手的困难。在4-6岁的家长中,认为“经常害怕孩子收到意外伤害”是其遇到的主要困难的比例为60.6%,其次是“孩子的成长环境中缺少同辈群体”、“缺乏儿童日常养护和护理技能和与“长辈的教育观念不一致,自己的想法难以贯彻”,选择比例分别为47.4%、31.4%和27.1%。

孩子身体发育各阶段的健康标准居家长期望获取的早期教育知识首位。45.7%的家长表示“孩子身体发育各阶段的健康标准”是其期望获取的早期教育知识,许多家长不仅希望了解早期教育生理健康知识,还希望获取关于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科学适应。相比于城市家长,农村家长更期待获得有关“如何与孩子交流”的知识,“孩子身体发育各阶段的健康标准”和“如何区分孩子的正常表现与反常表现”次之。

近六成家长期望通过教育机构获取早期教育知识。56.5%的家长期望通过教育机构获取早期教育知识,其次是“朋友/同事”和“新闻媒体”。在获取知识的媒体渠道中,通过“电视”获取知识的家长比例最高,为70.8%,其次是“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户外媒体”和“手机”。

2-3. 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的反馈与需求

开发孩子智慧潜能是大部分0—3岁儿童家长送孩子进入托幼机构的主要原因。53.6%的家长希望托幼机构能帮助开发孩子的智慧潜能,其次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提供与同辈群体接触的机会”和“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顾”。大部分家长会把“离家距离远近”作为选择托幼机构的主要考虑因素,其次是“安全情况”、“基础设施”和“教学理念”。

0-3岁儿童家长对托幼机构和早教机构的满意度不高。只有8.1%的家长对对于孩子参加的托幼机构所提供的服务“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态度的家长比例分别为55.1%和29.9%。此外,6.9的家长表示“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只有6.7%0-3岁儿童的家长对早教机构提供的服务非常满意。表示“比较满意”和“一般”态度的比例分别为50.0%和41.8%,此外,1.5%的家长持不满意的态度。不满意的原因包括,认为市场比较混乱,缺乏监督管理,教学内容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系,并且收费过高,没有统一的标准。

超过四分之三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开办0-3岁儿童的托幼机构,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问及当前是否有必要发展专门针对0-3岁儿童开办的托幼机构时,76.2%的0-3岁儿童的家长认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同时76.1%的家长认为,针对0-3岁儿童开办的早期教育机构,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发挥辅助作用。

0-3岁儿童家长认同的托幼机构和早教机构收费价位。31.9%的家长认为每月可承受的托儿费(包括托管费、保育费、食宿费等)为201-400元,其次是401-600元(占21.6%)。对于按课时收费的早教机构,57.4%的家长认为30元/课时以下比较合适,其次有34.6%的家长认为30-50元/课时是可以接受的,只有不到10%的家长选择50元以上。

培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是4-6岁儿童家长送孩子参加托幼机构的主要原因。67.2%的4-6岁儿童的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是其让孩子参加托幼机构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开发孩子智慧潜能”、“规范孩子的生活习惯”和“使孩子获得全面发展”,选择比例分别为49.5%、39.8%和37.8%。

4-6岁儿童的家长参加托幼机构可承受的费用。30.2%的家长认为送孩子入园每月需要缴纳的费用在401-600元比较合适,其次是“201-400元”、“200元以下”和“601-800元”,选择比例分别为25.6%、19.6%和14.5%。城市和农村家长心目中比较合理的费用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城市家长认为可承受的费用平均为519.8元,比农村家长高出111.3元。不同区域的家长心目中比较合理的费用也存在一定差异。东部、中部、西部家长分别认为费用在555.3元、427.5元、403.0元以下比较合理。 0-3岁和4-6岁儿童未上托幼机构的比例和原因。本次调查中,0-3岁儿童未上托幼机构的人数占0-3岁调查儿童的比例为78.9%,其中82.1%的家长表示“孩子不到年龄”是未参加托幼机构的主要原因,同时有21.9%的家长表示 “家中有人照顾,没有必要上托儿所”。4-6岁未上托幼机构原因,48.6%的家长选择“家中有人照顾,没必要上幼儿园”,其次是“幼儿园离家距离太远”和“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太差”,选择比例分别为40.7%和40.0%。

第三章 分析结论

本次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共获得50组有关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以对儿童早期教育状况得出如下五点主要的结论。

3-1.家长普遍重视早期教育,观念更新

数据分析显示:家长对于早期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广大家长接受早期教育的概念,认识到0-6岁儿童,特别是0-3岁这一阶段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近六成家长认为0-3岁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阶段;约三成的家长认为胎儿阶段的教育也应纳入儿童早期教育的范畴。二是家长早期教育的理念更新,近半数家长赞成“孩子快乐成长第一”的观点,认为遵循儿童身心和个性发展规律,才能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三是家长开展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丰富,75.9%的家长关注儿童的综合发展。高度重视儿童的身体发育、认知和语言、感知和运动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格外重视儿童心理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认为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与人交往的倾向和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也是早期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变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给家长的教育观念带来的影响,也是长期开展早期教育工作形成的结果。

3-2.年轻父母是0-6岁儿童的主要抚养者和早期教育方式决定者

调查发现,82.2%的0-6岁儿童由父母抚养,95.8%的儿童早期教育方式由父母决定。经数据综合分析得出,73.1%的0-6岁儿童家长年龄在35岁以下,69.4%的家长文化程度在高中(中专、技校)以上,仅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家长就占了25.6%。这些家长年纪轻,文化较高,平均受教育年限皆高于我国人均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他们接受新事物快,有相当比例的家长已经带孩子参加早教机构的各类活动,实践多元化的早教模式,增强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这些年轻父母主要担负儿童抚育和教育责任,对于满足婴幼儿的情感需求,提高儿童早期教育的质量,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未来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3.家长早期教育期望值与自身能力间存有差距,面临诸多困难需要社会支持 0-6岁城乡儿童家长在实施早期教育中都面临着诸多困难。调查发现,46.1%的0-3岁儿童家长反映,“缺乏儿童日常养护、护理技能”是他们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排在后面似的三项依次是“与长辈照料孩子的方式不同”、“缺乏科学哺育、喂养知识”和“遇到紧急问题时不知道向谁求救”。而60.6%的4-6岁儿童家长担心孩子受到意外伤害,也有相当比例家长“担心孩子成长缺少同辈群体”、“缺乏儿童日常养护和护理技能”以及“与长辈教育观念不一致”。广大家长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却存在缺乏育儿知识、技能和与长辈的协调能力,急需社会各方的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能力建设,提高早教水平,是一项符合广大家长和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3-4.家长对早教机构的认知度逐渐增高,但早教机构的服务水平与家长的高需求呈现较大反差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长早期教育意识的觉醒,早期教育机构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包括教育、卫生部门和妇联开办的早教中心、幼儿园开办的亲子班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民营早教机构。家长普遍认可这些早教机构,对其寄予很高的期望。约50%的家长希望通过带孩子参加早教机构开发孩子智力潜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而在选择早教机构时,也会更加看重机构的教学理念。调查却显示,0-6岁儿童家长对各类托幼园所和早教机构的满意度不一,其中“非常满意”的不到10%,“比较满意”的约占50%多,还有近10%的“很不满意”。希望政府进一步重视儿童,特别是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机构建设;希望加大投资和公共服务的力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收费,满足广大家长和儿童日益增长的早期教育需求。

3-5.区域、城乡之间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不平衡

调查发现,随着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城乡家庭都有了较为强烈的早期教育需求。但相比于城市家长,农村家长的早期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早期教育知识还比较匮乏。另外,农村家长接触早期教育知识的渠道比较有限,在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向谁求助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家长。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认识到让孩子参加托幼机构的重要性,而对于没有让孩子上幼儿园的原因,除认为“家中有人照顾,没必要上幼儿园”外,有相当比例的家长表示“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太差”或“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太差”,农村地区托幼机构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资源条件与城市差距较大。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家长对于托幼机构的满意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间早期教育发展的水平有所不同。同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家长对于托幼机构收取费用的承受能力也有明显差异。

第四章 对策建议

为了提高我国0-6岁儿童,特别是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水平,根据本次调查以及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4-1.高度重视0-6岁儿童早期教育的战略意义,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0-6岁学前儿童是个性形成、智力发展、学习语言以及开发身心潜能的关键时期,儿童早期的养育和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独特而强大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发育心理学、认知和神经等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国家的儿童早期发展状况会影响到未来劳动者的群体素质和劳动效率、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发展。在世纪之交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相继调整了他们的早期儿童发展国家政策,实施以早期教育为中心的国家战略。

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内地0-6岁的儿童有1.4亿,其中0-3岁婴幼儿7000万(《21世纪经济报道》,2008/03/03),占世界这个年龄段儿童的1/5。这些儿童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实现小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都有重视和发展早期教育的内容,《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也对儿童早期教育提出了要求,体现新时期我国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但是,在实施中,我国儿童早期教育尚未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次,缺少长期的规划和刚性行动计划;早期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未能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得到同等的待遇;在立法、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以及投资力度上,也急需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建议尽快将早期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纳入规划,作为贯彻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工程和具体行动,以开创我国早期教育的新局面。

4-2.完善我国早期教育,特别是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加大投资力度

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保障早期教育的发展。在我国的早期教育体系中,4-6岁幼儿园教育阶段,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的管理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又有了新的发展。教育部门主管,在教育立法、管理规定、发展规划、监察督导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制度。政府对这个年龄段儿童是否接受正规早期教育,也有具体的要求。

与4-6岁幼儿教育相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相对薄弱。长期以来,国家没有明确主管单位,教育、卫生、计生、妇联等部门和系统按照自身的业务范围,从不同方面参与对婴幼儿的养育和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因为没有主管部门和协调机构,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也缺乏有机的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0-3岁儿童早期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国家明确0-3岁儿童早期教育工作的主管单位,明确责任,加强协调,以进一步推进和发展我国早期教育工作。

早期教育投入不足,其中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经费更是困难,成为制约这项工作发展的又一瓶颈。目前,我国政府学前教育投入只占到教育经费的1.3%,远远低于3.8%的国际平均水平。既不能与发达国家的7%,8%以至11%相比,甚至无法与巴西(5.1%)、墨西哥(8.9%)、泰国(16.4%)等发展中国家相比。而学前教育经费并不包括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可以说0-3岁儿童早期教育没有得到国家的财政投入。建议国家提高财政性教育投资,加大儿童早期教育的财政投入,为0-3岁儿童早期教育建立专项经费,并在实施中注意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和贫困地区儿童早教事业给予政策倾斜,以确保我国早期教育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4-3.将早期教育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范畴,以城乡社区为依托,构建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实行公立为主、市场为辅、政策支持的早教机构政策。调查发现,七成多0-3岁儿童家长希望孩子能进入托幼机构接受早期教育, 他们认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对托幼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建议政府对儿童早期教育,特别是尚未规范化管理的0-3岁早期教育加强管理,将其纳入到社会公共服务的范畴中。基本普及3-6岁学前教育,规范发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争取到2020年,大中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0-3岁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网络健全完善,农村0-3岁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网络基本普及。

城乡社区是政府开展公共服务的基层单位,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建议政府以城乡社区为依托,构建儿童早教服务网络平台,开展面向家庭的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将早期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宣传、文化和设施配置等社区工作内容中;设立机构,整合资源,并逐步配备经过岗位培训、具有资格认定的专业早教人员,提高社区早期教育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管理水平;发挥社区社会化服务的特点,建立教师、专家队伍、家长、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协同配合的早教工作队伍;创新服务方式,采取办班和入户等形式,为社区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教科学信息与指导。

积极扶持民营早教机构。调查发现,有四成多儿童参加的是民营托幼园所或早教机构,各地呈现出多元化办园的态势。但目前民营早教机构的发展和管理尚不规范。大多数民营早教机构都是在工商部门注册;教育部门没有对他们的教学内容进行监督;人员没有严格准入规定;一部分早教机构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商业过分包装或误导家长需求,其本身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民营早教机构的管理和引导;出台早期教育机构的准入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制定评估和验收办法,确保早教机构的教育质量。同时,要研究制定非教育系统办的早期教育机构在队伍建设、教师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为其坚持公益性社会服务提供政策性保障。

4-4.帮助家长和儿童的其他抚育者更新早教观念,加强施教者的能力建设

0-6岁儿童是早期教育的对象和受教育者,同时他们又是学习的主体。早期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参与,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兴趣特点。“放任自流”、“拔苗助长”以及强迫孩子按照成人意愿学习的做法,既违背科学规律,也不可能在实践中取得预想的成果。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儿童早期发展和一生的健康成长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年轻父母正在承担着对子女的养育和教育责任,但是,他们中很多人认为只有孩子才是早教对象,非常关注孩子是否得到早教的指导,却忽视了自身接受早教、提高教育水平的必要性。很多家长在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上存在误区,需要纠正。只有调动家长实施科学的早期教育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家长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实际的教养水平,才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建议在重视和发展早期教育的相关规划和计划中,明确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的目标任务;普及对家长特别是0-3岁儿童家长的早期教育指导和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科学育儿的能力。

调查还发现,在未能参加托幼机构的0-3岁儿童中,七成多白天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大多数0-6岁儿童祖父母/外祖父母也都协助孩子父母参与儿童的养育和教育。调查还了解到,年轻父母与长辈照料孩子方式和观念不同,已成为他们实施早期教育的主要困难之一。超过1/3的0-3岁儿童父母和1/4的4-6岁儿童父母都面临这一困惑。所以,帮助祖父母辈接受早教新观念,掌握科学施教方法;帮助两代人提高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高早期教育的水平,也应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样,各类早教培训也应吸收抚育儿童的家政服务员和所有相关人员。

4-5.加强社会动员,发挥媒体和新技术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优先的理念,儿童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儿童健康成长对于儿童个人全面发展和对于国家富强进步的战略意义,已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加强儿童早期教育意义的宣传、早教理念的传播和早教知识的普及,应作为我国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要充分发挥报刊图书等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在传播早教信息和知识中的重要作用。调查显示,家长在早教中遇到困难时,首选的帮助途径就是新闻媒体和网络,比例高达72.9%;家长早教知识来源,居第二位的也是媒体,占54%;在家长获取早教知识的媒体渠道构成中,77.6%家长认为电视是主要渠道。对电视的作用,农村家长的需求更为迫切,农村家长认为电视是传播知识主要渠道的占到87.8%,远远高于城市家长21.2个百分点。运用这些传统媒体,针对不同群体,准确把握诉求点,迅速传播早教知识,将有助于增强传播效果。特别是运用电视频道开办知识讲座对农村传播,将会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大力提升早期教育公共服务机构的传播影响力。调查显示,51.7%的家长利用互联网寻求早教知识,76%的城市家长首选上网查找早教知识,远多于对电视和报刊媒体的使用。早期教育网上家长学校、专家在线咨询等,为早教公共服务机构与新媒体结合,为广大家长提供更先进更快捷的传播知识形式开辟了新的途径。 加强电脑、电子游戏和录相等新技术手段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使用、管理和研究。电子和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城市家庭电脑的普及,儿童使用电脑的年龄越来越趋于低龄化,一些学前儿童已经在电脑上玩游戏看录相,家长为幼儿购买软件的花费也不少。这些光盘软件多数是译自国外,内容对于开启儿童智力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借鉴作用,但有的也不一定适合我国儿童;一些游戏不乏暴力倾向,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建议加强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和管理,同时加紧研制科学化、本土化和更适合学龄前儿童身心特点的电子教育产品,以适应儿童早期教育和提高儿童技术素养的需求。

第二篇:教育实习调查报告——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

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

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第三篇:关于早期教育的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面对日益增长的激烈竞争,每一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是成长的关键时期,有的国家甚至于兴起负二岁教育也不足为奇。在我们国家受经济发展的制约,但是“孩子的教育必须从0岁开始”这一理念必将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早期教育作为全民终身教育的开端,根据0~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对孩子的一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为了了解婴幼儿早期教育在昆明市发展的大概状况,探索早期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前景,我做了这次调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时间

2013年7月13日至2013年7月14日,2013年7月20日至2013年7月21日。

二、 调查地点

昆明市世纪金源购物中心。

三、 调查对象

主要是0~

3、4岁婴幼儿的家长。

四、 调查形式

拦截符合要求的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

五、 调查目的

1、了解昆明市民对早教的了解程度、认知程度以及意见建议等;

2、分析了解昆明市婴幼儿早教市场的发展状况;

3、了解昆明市各种早教机构的竞争状况,掌握一定的市场信息。

六、调查内容

此次问卷中的主要问题点:

(1)您在宝宝的早期教育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哪些?

(2)您希望通过早期教育给宝宝带来哪些帮助?

(3)您愿意每月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所投入的费用?

(4)您对昆明婴幼儿早教机构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七、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总抽样90人,收回83份,其中8份无效,75份有参考价值。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1、您希望通过早期教育给宝宝带来哪些帮助?(可多选)

A、智商的提高(占17.1%)

B、让性格更开朗(占31.4%)

C、提高交流能力(占25.7%)

D、更加专注有序为适应幼儿园生活做准备(占11..4%)

E、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占11.4%)

F、其他(占3%)

分析:大部分家长都希望通过早期教育让孩子的性格更开朗,并能逐步提高交流能力,即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能力。但还是有一部分家长是希望通过早期教育,而提高幼儿的智商。我个人认为,早期教育是抓住幼儿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外界给予刺激而发展、挖掘幼儿的潜能,可能对智商的提高没多大作用,这也是家长对早教存在的误区。

2、 您在宝宝的实际教育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哪些?(可多选)

A、专业知识匮乏(占31.6%)

B、不了解宝宝的生长和发育规律(占21.1%)

C、不懂得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占21.1%)

D、宝宝太调皮,不好管(占21.1%)

E、其他(占5.1%)

分析:在调查中,0~

3、4岁的婴幼儿主要由父母带养,尤其妈妈占大多数。并且家长们的学历层次越高,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就越好。由于婴幼儿父母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又加之缺少经验,无法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学性缺少认同,缺乏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护理常识。加上独生子女普遍的现象,全家都会对孩子特别宠爱, 使得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出现,所以大多数家长在自己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时遇到的问题,是可以或期待通过早教机构的学习得以解决的。

3、您愿意每月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所投入的费用?

A、500元以下(占26.7%)

B、500~1000元(占53.3%)

C、1000~1500元(占20%)

D、1500元以上(占0%)

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父母都希望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投入也越来越大,说明着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于昆明市的早教机构收费来讲,我还是认为我普遍偏高,有的甚至是天价,对于中等偏低收入的家庭来说,即使意识到早教的重要性,也被这收费吓得望而却步,所以早期教育在昆明没有得到普遍认同,也有一部分原因归结于此。

4、平时在家里谁主要负责宝宝的教育?

A、爸爸(占16.7%)

B、妈妈(占66.7%)

C、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占16.6%)

D、保姆(占0%)

E、其他(占0%)

分析:调查显示,0~

3、4岁幼儿80%以上由父母教育抚养,祖辈抚养教育的很少。通过走访的几家早教机构来看,普遍实施的都是亲子课程,就是让父母带领孩子一同进行教师指导的一对一的学校教育。这样免去了许多家长担忧的问题,例如:孩子太小,甚至路都不会走,话都不会说,他能学什么?”。

5、您选择早教机构会考虑哪些因素?(可多选)

A、早教机构的品牌(占12.5%)

B、教学效果(占21.9%)

C、上课时间(占6.2%)

D、教师师资(占34.4%)

E、中心环境(占12.5%)

F、中心地点方便(占12.5%)

G、其它(占0%)

分析:大多数家长都把“教师师资”作为选择早教机构的主要考虑因素,就像有一位家长对我说的“其它再好,老师不好也是没有用的”。大家都没有忽视作为教师、长辈对幼儿的模范榜样作用,并在为孩子选择教育者时,也开始关注着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说明家长对早教机构的选择是非常慎重的。

6、您去过哪些早教中心(请说明)

A、没有去过(占86.7%)

B、去过,例如:美吉姆、爱乐、新爱婴„(占13.3%)

分析: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接受过早期教育的婴幼儿比例不大,使得早期教育机构普遍感到招生压力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早期教育机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大众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了解不够,认识不深刻。

7、您对目前昆明婴幼儿早教发展不满意的地方在哪里?

A、机构数量少(占2.8%)

B、收费较高(占42.5%)

C、宣传不足(占3.2%)

D、所处位置不好(占3.9%)

E、提供服务,课程不合适(占38.2%)

F、安全性低(占8.7%)

G、其它(占0.7%)

分析:从数据来看,昆明早期教育宣传力不够,往往使宣传影响力和信用度收到质疑,确实昆明的早期教育机构也存在着规范化和社会化不足的问题,使大家对早教机构的评价不高,期望不大。

八、调查结果建议与对策

根据调查结果认为,昆明市早教市场存在着宣传部到位,缺少规范化管理,大众对早期教育的认识不够等问题,结合文献资料,给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早期教育宣传力度

将早期教育的宣传端口转到准爸爸、准妈妈,而不仅仅是孕妇、已婚未孕人群。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和育儿方法,使父母接受早期教育的时间早于婴幼儿接受教育的时间。其次,开辟多渠道的早期教育宣传途径。除巩固原有的报纸、网络等宣传途径外,还应整合妇联、计生、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力量,这些部门

组织链条长、覆盖面广,宣传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其他任何机构所不及的,且容易被大众接受,因此要整合这支宣传力量,做到宣传网络覆盖到户。三是创新早期教育的宣传形式。将亲子教育、实验课堂搬到社区、居民小区,让家长在亲子活动中体验到早期教育的效果。

(二)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要搞好早期教育,教师是关键。全国培养早期教育的人才方案和课程设置并不完善。目前已培养出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教师在职前、职中、职后的培训工作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体系还应完善。那么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完善职前早期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促进早期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对早期教育的监督和管理

早期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早期教育的市场化势在必行,而在早期教育得到广大家长高度重视的今天,一些非正规的早期教育培训机构也如春笋般涌现,难免会有鱼目混珠的状况。所有领域的发展都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不规范走向规范,而监督与管理在这中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与管理。目前我国尚无早期教育规范化标准。为促进早期教育的良性发展,明确早期教育的监管主体,确定入门槛,应对早教机构的场地,设备设施、工作人员配备、任职条件、保教质量、收费等提出明确的要求。

总而言之,儿童教育问题应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掌握儿童的天性、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天真烂漫地成长起来,就是所有人所期望的。

参考文献:

[1]石贤磊.成都市家长早期教育观念的调查[J].当代学前教育.2011.

[2]饶淑园.对早期教育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探讨的综述与思考[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11).

[3]刘利丹.家长关于早期教育相关问题观念的调查研究[J].中文摘要.2007.

第四篇:英语教育专业教育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英语教育专业教育调查报告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要求,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部分。通过对教育现状的调查,可以进一步深刻理解课堂知识理论,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所在的实习单位排忧解难、献言献策,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要积极认真对待。

一、调查报告的定义

调查是通过各种方式,有计划、有目的、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深入了解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情况,包括其现状、产生原因、发展趋势、潜在问题,并就此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的一种研究办法。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实习就是毕业实习生在相关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作的调查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可行性报告,以利于日后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此外,作为英语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在其撰写的教育调查报告中,应该反映出对本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对策的思考和建议。

二、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

英语教育专业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整理阶段和报告撰写阶段。其具体情况大体如下:

准备阶段(离校前):对毕业实习的认识、调查方向的初步拟定、调查手段的初步确定和相关文献的搜集阅读。

调查阶段(7月到11月):实地调查、数据材料搜集(实地调查、调查表、口头访问等)。

整理阶段(12月到1月):材料汇总、材料分析、补充材料、确定报告题目大纲。 报告撰写阶段(2月到4月底)报告撰写、修改、定稿。

三、教育调查报告要求

1、教育调查报告的字数要求

本调查报告字数要求3000字左右。

2、教育调查报告正文的标题格式要求

如《关于****的调查报告》,字体要用小二宋体字,加粗。

3、调查报告的正文

各级标题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 前言、2. 现状、3. 问题、4. 结论,2.1、2.

2、 2.3,

2.1.1、2.1.

2、 2.1.3等。不使用罗马数字和其他数字,不使用括号。

4、格式要求

4.1. 封面格式要求:(如下例)

4.2. 版式要求:

使用A4幅面。页边距采用“左2厘米,右2厘米”;页码页脚采用“第几页,总几页”,如“第2页,总3页”,正文第一页为第1页,封面不设页码。 正文页眉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居中对齐;

4.3. 标题要求:

一级标题字体使用小三号字,宋体字,加粗(如:1. 前言);二级标题字体使用三号字,宋体字,加粗(如:2.1);三级标题字体使用小四号字,宋体字,加粗(如:2.1.1)。标题不缩格。

4.4. 正文版式要求:

正文起首缩两个空格,使用小四号字、宋体,不加粗,行距20。 (详见五. 调查报告模版)

5、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小四号字、宋体,不加粗,行距20) 如:期刊:J

[1]刘晓民.论外籍教师教学中的文化障碍[J].中山大学学报, 1998(3): 125-130. FERGUSON C. Towards a characterization of English foreigner talk[J].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1975(17):1-14. 专著:M

[2]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37-151. BACHMAN L.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文献:M

[3]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M]//赵伟.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468.

报刊:N

[4]孙军.解聘外教凸现西方教育观念的冲突[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0-11-20(6). XIAO Meng.Cross-straits Talks Cancelled[N].Beijing: China Daily,2002-5-20(1). 网上资料:EB/OL

[5]无锡市政府“铁腕”出击 力保太湖水质安全饮用. [EB/OL].[2007-06-02].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news/world/asia/article1765490.ece 注释格式要求:

在正文相关处之后用①、②、③等标引。并在当页脚用① 刘晓民.论外籍教师教学中的文化障碍,[J].中山大学学报, 1998(3): 125-130.等说明。

6、打印要求

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另纸打印

四、教育调查报告的题材

1、以教师为中心的调查报告;

2、以学生(如流失生)为中心的调查报告;

3、以教学设备为中心的调查报告;

4、以教学管理为中心的调查报告;

5、记录一个成功地教育一个由差转好的学生的过程;

6、以学习方法为中心的调查报告;

7、以学习环境为中心的调查报告;

8、以教学方法为中心的调查报告; „„

五、调查报告模版

1、封面(见下例)

2、正文(见下例)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流失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张三学号:___08502170201_ _

班级:五08级2班专业:英语教育系别:外语系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李四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1. 前言

(概况介绍,包括实习的时间、学校简介、从事何职)

2. 调查目的和方法 2.1 调查目的 2.2 调查方法 3. 调查发现 3.1 发现1 3.2 发现2 3.3 发现3 3.4 发现4

4. 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 4.1 结果分析1和对策1 4.2 结果分析2和对策2 4.3 结果分析3和对策3 4.4 结果分析4和对策4 5. 调查结果的启发

5.1 对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反思

就实践中发现我们目前英语教育教学的种种不足提出建议和具体的改善意见,如教材、课程课时比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更好的结合等。

5.2 对英语教育教学方法的启发

(说明:以上标题只是提示,不是真正的标题)

参考文献:(另起一页)

1. 本实习单位现状 1.1 1.2

2. 具体分析 2.1 2.2 2.3

3. 前景展望 3.1 3.2 3.3

4. 我对英语教育专业学习的建议 4.1 理论知识 4.2 与实践的关系 4.3 建议

4.3.1 课程设置 4.3.2 人才培养方案 4.3.3 教师教学 参考文献 (另起一页)

第五篇:农村普法教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当地农村普法教育的现状 时间:2006年2月 地点:重庆涪陵区 对象:当地村民 方法:走访调查

问题:如何加强农村普法教育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二十年的普法实践证明,普法教育对于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依法办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而我国九亿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的提高才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决定因素,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

近期我亲身深入农村,就当地农村普法教育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这次亲身经历,我真实地感受到当地村民在法律意识上的强弱,以及在涉及法律面前的思想和行动和当地普法教育的现状。

一、 当地村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通过这次的走访活动,发现当地村民的法律素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懂法型的,二是法盲型,三是半懂法型。

(一)懂法型的。在走访调研的几个村来看,在120人的随访中有15%的干部村民属于该类型,他们会用法律的知识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善于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借钱要别人写借条,不主张以血还血的方式处理邻里发生的打架斗殴的行为。如果遇到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向村委会、乡镇政府和当地的派出所“报案”,寻求正当的处理方式解决问题。懂法型的村民,他们的法律知识主要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如今日说法等,阅读报纸杂志和普法书籍以及由乡县组成的“法律宣讲团”下村讲课来学习法律知识,这部人中具有初中文化以上的占100%,能进行自我学习。

(二)法盲型的。这类村民对法律知识一点都不懂,在调查的150人中约占27%,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具有初中文化的不到5%,他们只知道自己做的好像都是对的,什么事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懂什么是法,什么是违法,能约束他们的也只有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和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有的风俗习惯本身就是违法的。遇到合法权益被侵害时,他们往往是通过自家的亲友去协商,不成则采取对应的报复措施,有的甚至不通过协商就使用违法的方式处理纠纷,他们不相信法官和法律能为他们做什么。

(三)半懂法型。在调查的150人的村民中,这类村民占的比重最大,约占55%。他们对法律知识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对法律条文的规定往往断章取义,法律的威严在他们心中有一定的约束力,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去违法,但他们也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有一家村民一日揪住进屋盗窃的小偷,就把他给五花大绑了起来很很地打了一顿,然后又叫人送到派出所去,一路上还大声辱骂并给他挂上牌子写小偷字样。又如一家为了防止自家的西瓜被偷就在地上拉上电网,并告知村民“危险”。这类村民获取的法律知识往往是通过他人言传身教,至于对不对,他们从不追究。他们的处事方式一般是参考村里的村干部,遇到纠纷一般也先要去找村干部问问应当如何处理。

二、 制约当地村民法律意识的因素

虽然村民通过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对党和政府的农业、农村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对党和政府的农业和农村政策给予支持拥护,思想觉悟有所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时下大多数村民对法律的学习热情不高,依法办事的意识不强,按传统、按习惯处理权益纠纷比比皆是,

(一) 村民的大局观念淡薄。特别是土地承包到户后,集体劳动相对减少,村民对国家、集体的概念渐渐淡漠,更多的是现在的市场经济的影响,村民做事也讲市场化,没有利益和效益的事,他们认为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和金钱,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有的凡事均以利益为中心,美其名曰:“市场经济就是利益经济”。对国家、集体的利益漠不关心,什么事都讲付出就要有回报,自私观念不断扩大。对市场经济作片面性理解。

(二) 村民对权利义务理解片面。在调查的村民中绝大多数村民对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赋予的权利熟记于心,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则知之甚少,有的村民知道自己应当履行义务,他们也不履行。如不主动纳税、不赡养老人、不送子女上学、故意干涉婚姻自由、滥砍滥伐国家集体林木。

(三) 文化教育滞后。在调查的村民中近95%的村民从学校回家后就没有再学习过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知之甚少,对外界的巨大变化毫不知情,也不关心社会的发展进步,只限于现知的技术水平和传统操作,思想守旧,做事墨守成规,对新生事物往往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等待别人成功后才去学习思虑、才去接受。

三、 开展农村普法教育的对策

(一)深刻认识普法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意义 普法教育是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必须继续在农村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必须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和保障农村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全面提升村级事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调发展,用法治保证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正确认识到农村普法教育工作难度

曾经在普法教育工作前线的同志普遍感到,现今的农村普法工作难做。“领导不重视,活动难开展,说了没人听,听了没人信,信了没有做,做了不情愿”。如此概括,或许有失偏颇,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普法教育工作难做的实情。在调查中,我感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农村普法教育工作遇到了未有过的问题和困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愈加突出,这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普法教育的权威性、重要性有所降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并以此作为看问题、办事情、论成败的惯用标准,崇尚“时间就是金钱”之类的观念,对那些费时、费事而又难见直接经济效益的工作,则持回避、被动、冷漠的态度,因而,普法教育工作在一些人心目中的份量就大大减轻了。其二,固有的社会教育方式受到现代化大众传播手段的冲击,使普法教育受到冷落。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因为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具有传播及时、受众面广、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和优势,农民群众不再满足于“小册子”、“小课堂”、“小教员”那种“灌输式”、“填鸭式”、“培训式”、“一味调百口”式的教育模式,而逐步追求教学水平的高品位,教育活动的高层次,教育手段的“高新尖”。其三,普法教育原有的“三无”现象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所谓“三无”是指无专职普法队伍、无专门工作手段、无专项活动经费。也就是说,农村的普法教育工作主要靠乡(镇)司法所和有关单位的配合来做,其教育手段要根据实际条件来确定,宣传经费要临时筹集。有的基层单位工资尚不能按时足额发出,宣传教育经费就更无保证了。其四,执法环境的变化,使人们对普法教育失去信心。司法腐败已成为现实社会的突出问题,既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反感。其负面影响之一就是动摇了人民群众的学法信心,给普法教育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

(三)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研究

首先,大力宣传普法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普法教育要继续坚持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积极开展针对农村、农民的法制宣传。大力开展以农业生产、农村市场经济为重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健全;大力开展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内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动员和激励社会各方面依法积极支持、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人人关注新农村建设、人人支持新农村建设、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依法进行新农村建设良好局面的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然后,探索新思路,开创农村普法教育的新局面

一是更新农村普法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教育,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宣传形式上紧紧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思维习惯,选择农民群众最喜爱、最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农民法制观念;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手段,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

二是创新农村普法教育载体。加强普法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理论研究,认真总结“四五”普法教育的经验。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需要,满腔热情地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倾听广大农民群众的呼声。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适时在广大农村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活动,通过“一学三讲”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满足广大农民学习法律知识的需要,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自己的诉求,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大局。

三是丰富普法教育内容。积极实施“法律进乡村”工程,通过开展“四进农家”活动,引导村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法制宣传资料进农家,编写适合农民生产生活的法制宣传资料,向农村地区免费赠送;法制信息进农家,利用区域电视台、农村广播网、农民夜校普及基本法律知识;法制文艺进农家,组织专业文艺团体、法制宣传志愿者,深入农村演出法制文艺节目,鼓励民间自发的法制宣传活动,加强对家庭、村镇自办法治文化活动的指导和扶持;法律服务进农家,实行农村“两委”干部法制教育轮训制度,通过法律咨询和调解,解决农村日常生活中的涉法纠纷,进一步提高普法教育的趣味性、导向性,使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普法教育中来,形成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拓宽农村普法教育视野。切实抓紧抓好进城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通过深入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工作场所及主要活动场所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利用报刊、杂志,刊登有关农民进城务工法律知识问答,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专栏节目,组织宣传骨干深入乡(镇)、村巡回演讲等活动,增强进城务工农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充分的法制保障,推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是整合普法教育资源,注意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将普法教育融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以及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全过程中,使司法行政在基层的职能作用互相补充,互相作用,提高社会效果。充分发挥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普法教育志愿者等队伍了解农村、熟悉农村、深入农村,同时动员城市法律工作者对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普法教育志愿者进行传、帮、带;开展经常性的“法律下乡”活动,变“法律下乡”为“法律常驻乡”;培养农村基层专兼职法制干部,全面提高农村普法教育工作者的宣传能力和水平,加强普法教育队伍建设,形成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法制教育局面。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传媒在普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将网络普法向农村延伸,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普法宣传教育网站、远程教育、法律服务热线等手段开展普法教育,形成多形式、立体化、全覆盖的普法教育网络体系,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给农民,送到农村千家万户。 “五五”普法教育今年将规划出台,这将对农村普法教育提出更新的要求,普法教育应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认清普法教育工作对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摆正普法教育工作的位置,克服僵化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的新路子。这就需要普法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本职工作,用新理论、新观念武装头脑,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普法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上一篇:招聘销售经理要求下一篇:中欧商学院通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