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起义纪念馆讲解词

2022-10-14

第一篇:八一起义纪念馆讲解词

常州革命史纪念馆讲解词

欢迎大家参观常州革命史纪念馆。本馆讲述了1840年到1949年,常州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谱写了光辉的革命历史。下面请大家参观第一部分:求索。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851年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1860年太平军攻克常州。常州城内遗存的忠王李秀成的行辕、志王府、护王府,以及金坛的戴王府、溧阳的侍王府,是太平天国在常州施政达4年之久的见证。

1863年,清廷淮军和英军洋枪队围攻了常州城和金坛县城。常州人民在护王陈坤书率领下,奋勇抵抗达5个月之久。这个场景就是护王陈坤书率领太平军将士浴血守卫护王府的场景,1864年4月,终因寡不敌众,城破失败,护王陈坤书慷慨就义。5月,清军占领了金坛县城。

请大家继续参观。为了摆脱屈辱和悲惨的命运,寻找救国之路,常州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进行了不懈的求索。李伯元发表的《官场现形记》和陈范、陈撷(xie)芬父女主办的《苏报》,都是进步思想涌入我国的表现。此时,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渐成风尚,新式学堂、新式图书馆陆续涌现。常州选派许多年轻的学子出洋留学,赵元任、赵燏(yu)黄、孟森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基者之一的盛宣怀,在他的家乡常州创办了最早的内河招商局。1906年起,晋裕布厂、裕纶布厂等一批民族工业也由此兴起。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以常州府中学堂监督屠宽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党人积极响应,建立了常州军政分府,并开始实行社会改革。

由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所篡夺,常州人民再次陷入苦难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常州人民的求索仍在继续进行。常州人民的优秀儿子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怀着“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宏大抱负,踏上了新的征途。下面请大家继续参观第二部分:星火。

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常州“三杰”分别成为北京、天津、武汉学生运动的骨干,并以此为转折点,走上革命道路。五四运动消息传来,常州人民热烈响应,这幅浮雕就是当时五四运动期间,常州的民众抵制日货,将日本的商船从惠民桥赶出常州城外。五四运动大大振奋了民族精神,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 1925年,上海爆发了五卅惨案,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浪潮。在上海、广州,常州“三杰”和董亦湘等成为五卅运动的组织和领导者之一。

请大家继续参观。随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本地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觉醒,中共常州地方组织开始建立。1926年2月,中共横山桥支部成立,这是常州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 1927年3月20日,国民革命军进驻常州。这个场景就是常州人民欢天喜地迎接革命军入城的场景。党组织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速掀起工农革命运动高潮。常州的工农群众开展劳资斗争、抗租抗税,当时的震华电厂率先实行8小时工作制。

正当工农革命运动高潮迭起的时刻,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紧接着,武进、金坛先后发生了“四一四”、“四一八”反革命事件。但是这些并没有吓倒共产党人,他们面对白色恐怖,继续坚持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紧急召开八七会议,瞿秋白主持了八七会议,担负起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的重任;张太雷组织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恽代英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常州“三杰”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党组织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大力开展农民运动。王若飞、陈云先后来到常州指导农民运动。这是当时的陈云,他与武进县委书记管文蔚进行交谈,在他们的正确领导下,天宁寺佃户的抗租斗争取得成功,并在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持续了近3年之久,创造了苏南农运史上的奇迹。

请大家继续参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相继发生,常州民众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这是当年戚电厂工人制作的刻有反日口号的石凳。 “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发生后,常州学生积极响应,并卧轨请愿。在抗日救国运动中,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无理地逮捕了七君子,其中李公朴和史良是常州人。这是史良在法庭上怒斥国民党人,她表现出的高风亮节,后被广泛传颂。下面请大家参观第三部分:烈焰。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八一三淞沪抗战相继爆发,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1月29日,常州沦陷。灭绝人性的日军烧杀掠夺,常州城乡遭受空前浩劫。 在民族危亡之际,常州的爱国志士奋起抗击日军暴行;中共领导的华东武装抗日会也派员来到澄武边区,建立了中共澄锡虞工委,开展抗日工作。

1938年,陈毅、张鼎丞率新四军

一、二支队挺进苏南敌后,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在溧阳水西村建立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新四军作战英勇,威震敌胆,赢得了“威武之师”的美誉。陈毅就是

2 当时结识了妻子张茜,这是他俩的合影。这是溧阳水西村的江南指挥部,陈毅的办公室兼住所,陈毅和粟裕经常在这里研究作战方案。

请大家继续参观。敌后抗战形势的迅猛发展,使日军惊恐万状。日伪联手发动了极为残酷的梳篦式“清乡”,敌后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期。新四军和常州民众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清乡”斗争,并都取得胜利。

这个场景是新四军和常州民众焚烧日军的竹篱笆,当时为了冲突日军的封锁线,新四军和常州民众前后共7次焚烧日军的竹篱笆,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上万人,使日军的竹篱笆顷刻化为灰烬。下面请大家上二楼继续参观。

欢迎大家继续参观。敌后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使常州成为烽火连天的敌后战场。这里展示的安中里战斗、塘马战斗仅是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战例,它充分反映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巨大威力。

(请大家观看陈巷桥伏击战的战斗场景。) (请大家继续参观。)1939年,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金坛建昌圩(wei)召开。这是当时大会的会址,会上通过了苏皖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选举周婉如为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会后不久,各游击区陆续建立了县委。各游击区县委建立后,十分重视党建工作和党员的教育培训。在党员、干部中认真开展了整风运动。使他们增强了抗战必胜的决心。

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陈毅堪称是建立统战关系的模范。这位是茅山地区的大资本家纪振纲,陈毅当时亲自做了他的工作,纪振纲深受感动,主动帮助新四军募购物资,在他的合作下,很快打开了茅山地区的统战局面。原国民党区长樊玉琳,开明士绅李学书、陈湘甫等,也都在陈毅的指引下,积极投身抗日工作。

1940年常州地区的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当时常州的医生和群众,为新四军设置了后方医院、疗养所等,这就是金坛建昌第三疗养所。 许多青年涌跃参军。此时涌现出了许多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事例。请大家观看幻影成像——鱼水情。讲述了革命妈妈王吉娣的感人事迹。

请大家继续参观。常州城区由于受到日军的严密控制,党根据这一特点,开展了秘密、“合法”、特殊形式的斗争。

设置秘密交通联络站。这就是设在常州西门豆市河萃昌豆行的联络站,这位是谭震林,他当时奉命从茅山到苏南东路加强领导,经过常州时,由于通行证没有办好,在这里住了近1个星期,由联络站站长办理好通行证后,安全护送到常熟。

3 请大家继续参观。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8年抗战,艰苦卓绝。它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下面请大家参观第四部分:破晓。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毛泽东等与国民党谈判,签署《双十协定》。中国共产党主动撤出包括苏南在内的8个解放区,表现出极大的诚意。但北撤途中,国民党“镇波军”却在魏村等地沿江一带进行围截,新四军英勇反击,扫除了北撤的障碍。

新四军北撤时,遵奉上级指示,在常州全境留下了很少一部分力量,建立了武工队,坚持原地斗争。1946年6月,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围攻,内战全面爆发。我留守坚持人员的处境更为艰险。他们住山洞,进夹墙。党员之间不发生横向联系。

下面我们将要走入的这个场景叫做“芦荡党校”,在当时极为险恶的环境里,党组织正是利用山洞整风、芦荡党校等极为特殊的学习阵地,使广大党员和留守坚持人员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国民党反动当局为支付高额的内战军费,拚命搜刮常州人民,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怨声载道。为了求生存、争民主,常州人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斗争。这是戚机厂工人二月大罢工。这场罢工斗争历时十余天。罢工工人2000余人,得到常州周边城市的铁路工人有力声援,罢工斗争取得成功。

请大家继续参观。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常州地区的地下党组织的陆续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是建在当时觅渡桥旁的大生书店,它用来掩护党开展地下工作,团结教育进步青年,为常州解放作出了很大贡献。

1949年初,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向南岸纵深推进。在武进潘墅与敌遭遇,发生激烈战斗。激战中,常州籍的瞿钦民不幸壮烈牺牲。他为解放家乡常州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24日金坛解放,25日溧阳解放。至此,常州全境解放。

历史的丰碑上镌(juan)刻着一条闪闪发光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解放后的50多年中,常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使常州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合作,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第二篇: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介绍讲解词

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当时隶属安东市人民委员会文化科。 纪念馆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

1956中11月2日,经辽宁省文化局批准,成立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原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撤销。

1957年7月,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开辟了“原始社会”、“历史文物”陈列,同时设有“抗美援朝纪念”专室等共十二个陈列室。

1958年9月29日经辽宁省文化局上报中央文化部批准,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改为“抗美援朝纪念馆”郭沫若同志题写了馆名。接待国内外观众达l00万人次。该馆开放至“文革”期间闭馆。

1972中和1979中曾两次恢复陈列,但因馆舍狭小,陈列条件差,难以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面貌。

1984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准辽宁省委、省政府转报丹东市委、市政府《关于扩建抗美援朝纪念馆的请示》,同意在丹东扩建抗美援朝纪念馆。杨尚昆同志作了“在丹东修建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完全必要的”重要批示。

自1984年以后,该馆开始了紧张的扩建筹备工作,通过选址,建筑设计专家论证,最后由中央军委两次审查方案,新馆址确定在丹东市英华山,原志愿军指挥所遗址。从13个建筑设计方案中选定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的建筑设计方案。

1990年l0月24日,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四十周年之际,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率中央代表亲自来丹东为该馆奠基。辽宁省和丹东市的党政军领导以及部分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老首长、老战士参加了奠基仪式。

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工程于1991年9月6日破士动工,1993年7月27日,即朝鲜停战协定签字40周年落成开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参加开馆仪式并为纪念馆剪彩。

新馆是由陈列馆、全景画馆、纪念塔三大建筑主体组成的建筑群,融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和现代建筑特色于一体。总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790平方米。

陈列馆的平面布局是呈品字形的三层建筑,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楼高19.4米,上有5个民族风格的小亭,外墙为灰白花岗岩剁斧石贴面。陈列馆的中央为序厅,序厅的正 面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浮雕群像为背景,正中是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巨型圆雕像,两侧分别是志愿军战歌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海东同志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

全景画馆为高28.4米,直径46米的圆形建筑,建筑面积33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全景画陈列厅,下层为空军专馆和临时展厅。

纪念塔由塔基群房和纪念塔主体组成,塔高53米,像征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塔面用高梁红花岗岩剁斧石贴面。塔基群房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外墙为灰白色花岗岩蘑菇石贴面。

纪念塔正面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 ”七个鎏金大字,背面是记载志愿军英雄业绩的塔文。

抗美援朝纪念馆以抗美援朝战争史为基本陈列,主要陈列内容分布在陈列馆、空军专馆、全景画馆和露天兵器陈列场。陈列馆以新颖的艺术形式和现代陈列手段,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丰富的文物,全面地反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 陈列内容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抗美援朝战争馆。设六个展厅,反映自1950年l0月至1953年7月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美国侵略者的英雄业绩,歌颂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抗美援朝运动馆。设两个展厅。主要反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全国人民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第三部分:中朝人民友谊馆,设一个展厅。反映中朝两党、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

第四部分:英雄模范烈士馆,设一个展厅。记载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们的光辉业绩,缅怀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

陈列馆全部陈列内容分布在10个展厅内,展线440米,陈列面积1630平方米。展出历史照片500余幅,文物1000余件,辅以复原陈列、电动沙盘、电动图表、影视设备等现代化陈列设施,利用全封闭玻璃通柜式展线,以及自然光、灯光结合的采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

全景画馆陈列有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画面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为背景,以清川江畔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等阻击战为重点,形象地反映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英雄气概。画面高16米,周长132.6米,配置地面塑型、灯光和音响效果,艺术地再现了壮观的战争场面和恢宏的战争气氛。

露天兵器陈列场,面积2000平方米,陈列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使用的飞机,大炮、坦克等重型武器装备,以及志愿军缴获敌人的重型武器。

抗美朝援纪念馆共收藏文物19500余件,分为两大系列,即抗美援朝文物和历史文物。现收藏抗美援朝文物121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7件,如原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同志的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平壤以北道路调查材料和朝鲜交通调查图;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同志在谈判时期使用的照相机;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同志的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同志的一级国旗勋章、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同志的卡宾枪;魏巍同志的《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手稿等。

该馆还收藏有历史文物7391件,其中瓷器826件,铜器126件,镇币2687件,书画355件,其它工艺品627件。历史文物中有国家一级文物4件,即战国时期的叶脉纹双纽铜镜、青铜短剑、元代的乳白黑釉花大罐、清乾隆年间象牙雕塔。

第三篇:绍兴周恩来纪念馆讲解稿

绍兴周恩来纪念馆

导游内容:周恩来祖居→周恩来故居→“周恩来与故乡”陈列室→周恩来纪念馆“风范园” →周恩来纪念广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要前往周恩来祖居和纪念馆参观。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周恩来深受中国人民的爱戴,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生前曾多次说过:我是绍兴人。对于故乡绍兴,周恩来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周恩来祖居位于绍兴市区保祐桥河沿(即今劳动路369号),是周恩来先辈们的世居之地,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地方志及周恩来家世等资料记载,周恩来系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后代。周氏先辈们随宋室南迁,辗转迁至杭州、诸暨、绍兴等地。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周敦颐第十六世孙周庆开始定居于此,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祖居原名“锡养堂”,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周恩来十一世祖周懋章之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授“百岁寿母之门”匾额以示祝贺,因而民间又俗称“百岁堂”。百岁堂是一组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平面呈中、东、西三条轴线布局。黑色竹丝台门上方悬挂着陈云同志为周恩来祖居题写的匾额,黑底金字,庄严古朴。

现在就请各位团友跟随我进入周恩来祖居参观。祖居的中轴线是整组建筑的主体,共分三进,依次为门斗、大厅、座楼。门斗的仪门上原悬挂着“百岁寿母之门”匾,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这块匾额是1992年由著名学者顾延龙先生补书。门斗后的隐门上挂着“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的楹联。“莲溪”指周恩来的始祖即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他的代表作《爱莲说》令许多人喜爱不已,甚至作为立身处世的原则。“沂国”即周茂,字元泊,官至左丞相封沂国公。因他始迁绍兴,所以百岁堂周氏尊周茂为一世祖。此联表明了周氏家世的悠远与显赫。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往大厅参观。大厅是周氏族人逢年过节举行婚丧喜庆和祭祀祖先的场所,现辟为瞻仰厅。大厅中这尊周恩来戎装汉白玉雕像,是依照1939年周恩来回故乡时在其姑父王子余家的槐荫堂门前所拍摄的照片,用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像高3米,重3吨。雕像风格简洁,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当时的风采。前面这副楹联是张爱萍将军所撰:“为国为民孺子牛,任劳任怨绝代尹”。与之对应的是壁间的两张灯箱照片。一张是1958年,周恩来率领国务院机关工作人员,夜间在十三陵水库劳动的情景。另一张是1975年1月13日,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场景,客观、概括地展现了周恩来伟大的一生。雕像后面这副楹联是1964年冬由我国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在北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时书赠给周恩来总理:“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现由赵朴初先生补书。整个大厅体现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参观完大厅,请大家随我往故居参观。祖居的西侧房屋是周恩来嫡系世居故宅,一般我们称之为周恩来故居。据有关资料记载,周恩来的高祖周笑岩就居住在此。西首大厅名叫“诵芬堂”,是周笑岩取晋〃陆机《文赋》中:“承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的诗句

1 而命名。厅中的摆设再现了当年大厅的原貌,是周家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会客之所。两旁楹联则取自周笑岩《海巢书屋诗稿》中的诗句:“莫把年华常孤负,敢对湖山寄兴赊”,表现了周笑岩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仍奋发图强的抱负。大厅正中摆有条桌,条桌两端各有一个帽筒,条桌前的八仙桌和椅子是上座。下面两排椅子和茶几则是接待比自己地位低或一般客人之用。厅两侧边间,是给僮仆等人休息的地方。

厅后的东西厢房现在我们把它辟作周恩来家世展。家世展围绕“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的主题,展示出周氏家族的荣光和绵远。我们先来看周氏世系表,此表从周敦颐至周恩来共三十三世,展示了周敦颐到周恩来的世系渊源。这些家世资料,都具有代表性并且跟周恩来关系密切,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周氏家族世代儒业、诗礼传家。

周恩来原住绍兴,由于祖父周起魁要去江苏当师爷,才随祖父搬去淮安。后由于祖父政绩突出,被破格提升为县令,由此走上仕途之路。在周恩来出生不久,其祖父便因病去世,周家也家道中落。

周恩来父亲周贻能弟兄四人,但长兄周贻赓无子,周恩来为他们这一房的长子长孙。在周恩来出生不久,其小叔父周贻淦患了肺痨病。为给他继承香火,还存在着冲喜的想法,所以周贻能将恩来过继给自己的弟弟。但不久,年仅二十岁的周贻淦还是去世了。小时候的周恩来便在嗣母和生母的共同教育下逐渐长大。到了十岁左右,两位母亲也由于身体原因不幸去世,而自己的父亲又去了外地,所以小恩来被送回绍兴。之后一直由其大伯父周贻赓在照顾。

周恩来弟兄三人,大弟周博宇于1944年在山东去世,有一子,1992年于河南去世。二弟周同宇1985年去世,生前在北京工作,其夫人王士琴于2002年去世。由于总理没有后裔,现在所说总理之后裔皆为周同宇夫妇的孩子。他们共有三子三女,五个在北京,一个在广州。

第二进的楼房为周恩来祖父的家产,我们根据一些文史资料,复原了清末民初周氏族人居住环境陈列,由客厅、书房、家塾三部分组成。让我们更多地了解绍兴的社会历史和风土人情。少年时代的周恩来曾回到故乡,就住在这栋房子里。

第二进的小堂前,是周家用来会见内眷的地方。“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厅中的这幅对联原挂在周恩来四伯父周贻赓家,这是他教育侄儿等晚辈的治家格言,要求晚辈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些优良的家教和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给少年恩来以极深刻的影响。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幅对联是请绍兴著名书法家沈定庵先生补书的。

东边为周恩来少年时读书、学习的书房。此书房取名“海巢书屋”,为周恩来高祖周笑岩所题。周笑岩才高八斗却与仕途无缘,所以取了这个自嘲性书名。周恩来赴东北前,在这里阅读了陆游、徐渭等大量乡贤的著作,目睹了秋瑾等革命志士的遗迹,他们的爱国情怀给少年恩来极大的影响。

西首一间为家塾,是给家族中小孩启蒙教育的地方。私塾先生一般由家中落第书生执教。他们一般是一边教书一边准备应试。

楼上为周恩来住过的卧室及其二妈、三妈的卧室。

第三进是厨房,在这里我们复原了当年生活原貌,着重体现绍兴当时的风俗习惯。 现在,我们去中轴线的第三进百岁堂的座楼参观。座楼是周家长辈所居住的地方。解放后,由于年久失修,百岁堂的多处建筑已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地方政府和人民出于对总

2 理的敬爱,曾多次计划修缮,但均被总理所劝止。1956年的一次强台风把百岁堂的座楼刮倒,后改建成平房。在总理百年诞辰之前,我们又把座楼按原貌进行修复以示怀念。1939年周恩来回到故乡时,就在座楼和周氏族人们团聚并为大家题词。这里陈列的八仙桌、皮凳等都为当年原物,非常珍贵。座楼前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小屋,1939年周恩来回故乡时曾在此小憩。

现在,请大家随我往东轴线继续参观《周恩来与故乡》陈列。东轴建筑原是周氏族人的房产,经整修后布臵为《周恩来与故乡》陈列,通过大量的照片、实物、手稿、书信、图片和模型等展品,以周恩来与故乡绍兴为主要线索,展示了周恩来与绍兴的血脉联系,周恩来关心故乡的革命建设事业以及和故乡各界人士结下的深厚情谊,抒发了故乡人民对周恩来至崇至敬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陈列共分三大部分,请大家随我逐一进行参观。 第一部分:根脉系绍兴。介绍了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名人,文化对周恩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大家都知道,我们绍兴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名士之乡,毛泽东主席也曾写诗赞美云:“鉴湖越台名士乡”。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就非常熟悉故乡先贤的爱国为民的事迹: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从陆游的爱国诗篇到秋瑾的大义凛然,这种爱国情操和远大抱负,深深影响着周恩来。

第二部分:悠悠故乡情。介绍了周恩来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几位绍兴籍的名人所结下的深厚情意及他对故乡经济、文化等事业发展的亲切关怀。

第三部分:烽火千里行。这是陈列的主要部分,全面介绍了1939年3月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由重庆辗转回到故乡绍兴,宣传抗日持久战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看望家乡父老,动员人民积极抗战的情况。在绍期间,周恩来渡过了极不平凡的三天三夜,做了大量的抗日宣传工作。到绍兴的当天晚上,周恩来在卧龙山越王台发表了长达四个小时的抗日演说,以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阐述了毛泽东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指出了中国抗战的光明前途。在姑父王子余家,周恩来还召开青年工人座谈会,询问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了解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看法,同时还鼓励青年工人团结一致,努力生产,支援抗战。他还走入军营、深入农村,瞻仰古迹、续填家谱,为亲友们题词,这些无不体现了他的桑梓情怀。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前往周恩来纪念馆“风范园”参观!

为创建省级廉政教育基地,更好地展现周恩来的崇高精神和光辉的一生,发挥周恩来纪念馆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我们于2006年7月至2006年10月历时三个月,对旧馆进行了陈列改版。新的陈列内容总的主题是:风范垂青史,清风满人间,旨在突出总理爱国﹑爱民﹑勤政﹑廉政的一生。同时陈列方式也有所创新,在原有静态陈列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演示技术,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也明显提高了文物陈列﹑史料展示和解说的感染力和教育功能。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序厅部分。进入序厅,首先看到的是这座由人造大理石砌成的“丰碑”:为人民服务高度概概括了总理勤政为民的一生。丰碑周围是江泽民同志在总理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上对其精神作的概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高度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

序厅的周围,是周恩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深重的历史,曲折的道路,体现了一个

3 共产党人的风范,和他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说过的一些朴实的话语,这些话透露了总理的心声,也是他为之奋斗终身的誓言。

陈列共分三大部分,请大家随我逐一进行参观。 第一部分:文韬武略,功勋卓著

这一部分我们主要看到的是周恩来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投身革命后,他始终站在中国民族反帝反封建的第一线,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建国后,周恩来更是为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为把中华民族引上富强之路而呕心沥血。周恩来的一生,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统

一、富强而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民族之魂。

第二部分:体恤百姓,勤政为民

在这里我们主要看到的是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周恩来是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周恩来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无私地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曾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即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他把对人民的奉献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

第三部分:清正廉洁,党风楷模

在这里我们主要看到周恩来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员俭朴苦素的优良作风。周恩来一生心底无私、廉洁奉公,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两袖清风,一生正气。他的人格风范为人称颂,历史功绩丰碑永存。周恩来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无私奉献里没有一句空话,他把为革命出生入死,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看作是共产党人应尽的责任。

最后,请大家随我参观周恩来纪念广场。广场面积为1500平方米,在1998年周恩来百年诞辰时所建造。广场正中肃立着周恩来铜像,是由上海油画雕塑院王大进教授设计,高4米,重2.1 吨。背面为大型汉白玉照壁,上刻“努力学习,精益求精”八个周总理手迹鎏金大字。广场东西侧回廊,陈列周恩来在1939年回故乡时给亲友的部分题词而镌刻的石碑,如“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儿女争光”就是周恩来送给表妹王去病的。号召广大妇女继承和发扬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革命精神,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夺取抗战的胜利,从民族解放中,求得妇女解放。他还给青年题写“青年是黄金时代,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号召青年投入到抗日救国的大熔炉中去,在炮火中学习,在炮火中锻炼,为抗战的胜利和祖国、民族的前途作出应有的贡献。周恩来的书法庄重严谨、俊秀雄伟、储蓄有力,颇有魏碑之风,请各位细细品味。

周恩来祖居自1984年开放以来,以其特有的地位和声望,吸引着众多参观者,成为一个缅怀先辈、鼓舞革命斗志的重要场所。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胡锦涛等都曾亲临瞻谒并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习周恩来”等题词。社会各界对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是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各位团友,周恩来纪念馆和祖居的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合作!

第四篇:【讲解词】智慧农业领导介绍讲解词

基地采用的可视化物联网溯源大数据平台,用更专业的方式进行管理。智能化、远程化,以及安全性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大数据决策、虫害预测、专家在线指导,为基地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让基地生产标准化、工厂化。

基地采用各种传感器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大气压力、光照度、PM、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肥力、土壤PH、二氧化碳等传感器等获取植物的各类信息;获取植物实时生长信息,并根据各类信息进行自动灌溉、施肥、喷药、降温、补光等控制。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节省人工。

智慧农业测控平台以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由监测预警系统,病虫害预警系统、无线传输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及软件平台构成,通过对监测区域的土壤资源、水资源、小气候信息及农情信息(苗情、墒情、虫情、灾情)等进行统一化监控与管理,构成以标准体系、评价体系、预警体系和科学指导体系为主的网络化真正做到种植长期监测、及时预警、信息共享、远程控制,改善产量与品质、节水节肥、绿色种植的目的。给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基地安装的地面信息采集有:光照、温度、湿度、光辐射、雨量、风速、风向、气压、粉尘、等传感器采集地面气象信息,当气象信息超出正常值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基地安装的地下信息采集:使用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养份含量(N、P、K)、溶氧、酸碱度等信息监测,实现合理灌溉,杜绝水源浪费和大量灌溉导致的土壤养份流失。

基地采用的可视化溯源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全程视频追溯,数据化追溯;对生产基地、育苗、种植、浇水、施肥、除虫、套袋、加工、包装、储运、流通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跟踪管理,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汇集和产业资源的整合。遵循国际、国内现有标准体系,利用信息化技术,以云平台模式打造示范基地的物联网云平台,通过在云平台部署基地示范园生产环境监控系统、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种苗育种,品种试验栽培的生产数据、物联网数据的采集,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为企业提供生产指导支撑,并通过基地的示范效应实现新品种种植的数字化、标准化、科学化、智能化的生产管理,辅以大屏展示系统为企业搭建对内监管和对外培训、宣传的良好载体,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生动直观地呈现基地内不同品种种植单元的布局概况、物联网监控信息、预警提醒、历史统计和安全溯源等信息统计的结果。还有助于充分利用基地的优势资源与平台,拓宽业务种类,完善基地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建设,开展现代创意农业技术、高效生产技术的展示。

第五篇:复验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欢迎大家再次莅临我们礼泉一中进行省级示范高中的评估验收工作。

礼泉一中,始建于1959年, 2001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立为“陕西省标准化学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150亩,建筑面积45749平方米,现有7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80人,教职工286人。现有专任教师245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76人,研究生学历30人。

2013年9月,我校已经顺利通过了省级示范高中的初验,先进的教育理念、特色校园文化、精良的教科研队伍、精细化的管理方案都得到了各位专家的一致认同,但初验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学校发展中存在了一些问题,近3个月来,我校在专家组的建议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下面,就由我通过展板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整改情况。

高瞻远瞩,亲切关怀:省级示范高中创建工作一路走来,我们得到了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等各界领导的关怀与支持,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礼泉一中的全体师生对他们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照标准,完善设施: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与教师,我们克服各种困难,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新建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一个,现在已经投入了正常使用;重新优化了380台电脑的配置,大大提高了信息课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我们的图书馆新增图书2000余册,目前生均图书达80册;我们的标准化塑胶体育场基础性工程已初步完成,由于天气原因,后期的工程将在天气转暖之后按时完成;另外,我校规划的教师周转房预计2014年开工,综合办公大楼预计2015年启动,这些工程完成后又将再次优化我们的办学条件。

对口帮扶,引领辐射:示范高中是一个地区教育的楷模和榜样,为了更好的发挥我们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在过去几年对我县基础薄弱的药王洞中学、赵镇中学、阡东中学以及县职教中心对口帮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县城北部山区的落后学校拓展了我们的帮扶范围,从2013年10月份开始,我们先后与南方中学、叱干中学、建陵中学和昭陵中学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由礼泉一中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学术报告团”,共计进行报告16场次;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赠送仪器、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等方式加大了帮扶力度,深化帮扶内涵。

提升内涵、科研兴校: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正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了适合本校发展的“五能、三让、六步教学法”,精心打造高效课堂;同时,我们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既原来的“

一、

三、

五、七”培养工程之后,我们进一步创新培养模式,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多次开展校本研修培训,每一学期的“三课”活动都为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另外我们的校本教材,在原来23类选修课程基础上,各个科目又精编校本教材一本,大大开拓了学生眼界,更进一步深化落实了素质教育理念。

以上就是近3个月的整改概况,详细情况请大家继续移步参观评估。

上一篇:毕业实习报告参考题目下一篇:班子成员批评意见清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