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博馆讲解词

2024-04-22

船博馆讲解词(精选2篇)

篇1:船博馆讲解词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讲解词

大家好!我是博物馆的讲解员XXX,欢迎各位参观船政文化博物馆。船政文化博物馆原名近代海军博物馆,自2004年改版以来已先后接待了中外游客80余万人次,其中包括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胡锦涛、李长春、朱镕基以及董建华、曾荫权、连战等港台政要。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五层建筑,从五个部分展示了船政的发展及其成果。眼前的这组浮雕展示了船政独特的文化内涵,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马尾的标志性建筑—“罗星塔”又称为“中国塔”,塔下的这两位是船政的创办人—左宗棠、沈葆桢。船政自1866年创办以来最大的成就在于培养人才,这四位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从左至右分别是启蒙思想家严复、外交家翻译家陈季同、“铁路之父”詹天佑、海军名将萨镇冰。

造船是船政的首要任务,眼前的这艘扬武号是船政全照外洋兵船式样制造的第一艘军舰,它造于1871年,1872年下水之后,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巡洋舰,船长63.33米,吨位1560吨,作为旗舰参加了188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现在看到的这艘模型是按照1:13的比例制作的。

二楼展厅设计成船政衙门。当年衙门落成后,船政大臣沈葆桢亲自撰写了多幅楹联,以激励船政人员艰苦创业。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幅“以一篑为始基,从古天下无难事;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大致意思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能取得成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中国也会出人才。这是对船政学生在学习上的勉励。另外一幅是“见小利则不成,去苟且自便之私,乃臻神妙;取诸人以为善,体宵旰勤求之意,敢惮艰难。”大致意思是抛掉眼前的蝇头小利,去掉自私自利的心,才能取得崇高的成就;有好的意见,就要采纳,为了国家的发展,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不敢有任何畏难情绪。从中可以看出作为 1 船政大臣的沈葆桢要求船政官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廉洁自律,勤于政务。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船政衙门。进入衙门首先看到的这两尊铜像分别是:左宗棠和沈葆桢。左宗棠和沈葆桢去世后,后人为纪念他们,在马尾修建了一座“左沈二公祠”。祠内有一幅海军总长林建章所题写的楹联“开山两伟人,文襄文肃垂千古,择地多深意,铸舰铸才充四方”。

二楼展厅为船政概览,福建船政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产物,它的创办对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船政的创办人左宗棠。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举人,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1866年在马尾创办船政,制造轮船,旋任陕甘总督。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天山北路、南路、遏制外国侵略,建设新疆,并在兰州设织呢局,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光绪七年(1881年)入京任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七月调任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抗法,病死于福州,有《左文襄公全集》。

1866年6月25日,闽浙总督左宗棠向清政府提交了第一份关于在马尾设立船政的奏折,眼前的这一份是当时奏折的节选,其中有这么一句: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这份奏折受到清政府的大为重视,前后只有十九天就做了批示,同意左宗棠在马尾设立船政,可见清政府也意识到加强海防的重要性。在船政的创办过程中,有两位很重要的人物:一位是胡光镛,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另一位是法国海军军官日意格,日意格协助左宗棠创办船政,被聘为船政正监督,因此船政创办初期的工程师大多来自于法国。正当左宗棠积极筹备船政建设之时,朝廷下令将其调往陕甘任总督。调任之前,他向清政府推荐沈葆桢为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2 福州人,林则徐的女婿也是林则徐的外甥,先后担任江西巡抚、首任船政大臣、两江总督等职务。沈葆桢一生勤勤恳恳,清政廉明,晚清名士何绍基评价他“官声清过两江水”。经过沈葆桢的一番苦心经营,福建船政在两、三年之内就成为远东地区规模最大、最早、最专业的造船基地,所以后人评价福建船政是“创于左宗棠,而成于沈葆桢”。展柜中陈列的是中国人参与铺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的一部分,1887年受台湾首任巡府刘铭传之邀,船政学堂下设电报专业的学生参与铺设了这条由闽江口的川石岛到台湾淡水的海底电缆,全长117海里,被誉为“海上电信丝路”。船政的功能有哪些?大家请看这张船政管理体系图。在船政,最高的行政长官称为总理船政大臣,船政下设轮船局和求是堂艺局,轮船局相当于现在的造船厂,下设十三个车间。求是堂艺局后来更名为船政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分为前、后学堂。前学堂聘请法国老师,法语教学,开设造船和设计专业;后学堂聘请英国老师,英语教学,开设驾驶专业。1879年,清政府将船政制造的舰船和船政学堂培养的人才为主体,组成了我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舰队——福建水师。这是一份船政职官年表,罗列了所有管理过船政的大臣名单。显而易见,沈葆桢作为首任船政大臣,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长达九年之久,在沈葆桢的主持下,船政是步步紧跟西方的造船技术。到1875年就制造出16艘舰船,像当时停泊在天津、上海、杭州、厦门、广东、台湾一带的舰船都是由船政制造的,并统一由船政管理。展柜内陈列的是由沈葆桢孙子沈黻清撰写的《船工纪事》,其内容包括船政创办、财务收支及船政员绅的工作分工等,这是一本研究福建船政不可多得的史料。1874年,当船政和外国教师签定的五年包教会合同期满时,同治皇帝特此颁发了御赐奖牌来嘉奖有功之臣,奖牌分为金牌和银牌,大家现在看到展柜内陈列的是御赐金牌。1912年,孙中山先生南下回广东老家途经福州,特 3 地造访了这座著名的船政工厂,参观之后对其成就大为赞赏,评价道:船政造船颇多,足为海军根基。我们将船政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综合归纳,称为船政之最。船政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祥地;是近代远东规模最大的造船产业基地;开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之先河;是中国制造肇端之地;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是中国现代航空业的萌生地;创立了留学生制度,派遣中国第一批留欧学生;是中国近代新文化的传播地;近代先进科学技术之倡首;制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国际标准—罗零标高。接下来,请大家上三楼。

左宗棠和沈葆桢十分重视教育,提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于是创办了求是堂艺局。由于当时校舍没有建好,就借用福州城内的白塔寺和城外的亚伯尔顺洋房做为临时校舍。1867年艺局迁往马尾,沈葆桢将其更名为“船政学堂”,同时根据学堂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展柜内陈列的是船政后学堂驾驶专业学生黄季良的毕业证书,这份毕业证书是按照1:1的比例复制的。这幅影雕作品描绘了船政学堂首次招生的情景,学堂招生不分民族,不论出身,年满13岁都可以报名,为表示重视船政大臣沈葆桢亲自出题“大孝终生慕父母”。13岁的严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船政后学堂驾驶专业。1867年船政学堂开设了艺圃,这是我国第一所技工学校,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的产业技术工人。艺圃的学生称为“艺徒”,他们白天下厂工作,晚上学习理论知识,可谓“理论实践相结合”。船政学堂前后共聘请了40余名外籍教师,他们大多数认真负责,和学生相处融洽,像船政第一任正监督日意格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法语,于1868年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中法辞典《福州船政学堂常用技术词典》,有了这本工具书再加上同学们的聪明与勤奋,让他们在短期内就掌握了法语。船政学堂采用三种的教学方式:堂课、厂课和舰课,展柜内陈列的罗经、六分仪、望远镜和海图尺等等都是学生上舰课时要使 4 用的学习工具。1876年,船政学堂下设了电报专业,从广东、香港等地招收懂英语的学生就读。截止到1882年培养了140多名电报电气方面的专业人才,刚才我们在二楼见到的第一条海底电缆就是由这个专业的学生参与铺设的。船政学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全国影响广泛,采用这种模式全国各地陆续创办了多家水师学堂,如“昆明湖水操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天津水师学堂”、“黄埔水师学堂”等等,而且学堂的影响广泛同时还体现在学生毕业后在各地水师学堂担任要职,像严复在天津水师学堂从总教习担任到会办、总办,所以李鸿章赞道“闽堂是开山之祖”。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场景是模拟的船政前学堂学生上课的情形,前学堂开设制造专业,聘请法国老师法语教学。教室墙壁上悬挂的是求是。堂艺局章程,相当于现在学校的规章制度。章程规定学堂只在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时放假,而且学堂每三个月要考核一次,考一等者赏银十元,考三等者记惰一次,连考三次三等者勒令退学,连考三次一等者另赏衣料,可见学堂赏罚分明。下面我们来了解学堂开设的课程:前学堂开设制造专业,聘请法国老师法语教学,培养的是造船工程师;后学堂开设驾驶和轮机专业,聘请英国老师英语教学,培养的是海军人才。学堂开设非常广泛的课程,学生除了学习算术、几何、三角、微积分等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相应的专业课程。学堂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造专业学生半天堂课半天厂课,驾驶专业学生五年堂课两年舰课。同时学堂还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送往国外留学深造。

中国的第一次公费留学是在1872年,清政府派遣四批120名幼童到美国留学,像当时11岁的詹天佑也是留美幼童之一。但这批留学生大多数没有完成原定十五年的留学计划,于1881年被提前撤回国。直到1877年3月由船政学堂派遣38名毕业生到欧洲留学,这次留学不但获得成功,5 并且形成了一项军事留学制度,当时前学堂的学生派往法国留学,后学堂的学生派往英国留学。像严复、叶祖珪、萨镇冰等人考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这里有两张从英国复印回来的在“英国皇家军舰服役的外国军官名单”上面也有我们中国人的身影,如“方伯谦、林永升、叶祖珪、萨镇冰”。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军工产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作为中国的留欧学生,他们亲身感受到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截止到辛亥革命,船政一共派遣了107位学生到国外留学深造,专业不仅涉及军用,在民用和社学科学等领域也有所涉及,这些学生归国后活跃在军事、科学、外交、文化等领域,为推动我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现在看到这几位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严复,福州人,驾驶专业第一届毕业生,第一届留欧学生,北京大学首任校长、复旦大学第二任校长。是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詹天佑,驾驶专业第八届毕业生,组织监造了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被誉为“中国的铁路之父”;魏瀚,福州人,著名的造船专家,留学期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接下来看到的这几位是近代海军将领叶祖珪、刘冠雄、萨镇冰、黄钟瑛、林元铨,其中萨镇冰在1920年担任代国务总理。著名外交家、翻译家陈季同,将中国的古典文学《红楼梦》、《聊斋志异》翻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此外陈季同还用法文写了一系列小说,像《中国人的自画像》、《中国人的快乐》等等,让西方社会更好的了解中国,由此陈季同被誉为“中学西渐”第一人。与此相对应的是 “西学中传”的王寿昌、林纾,他们二人合作翻译了《巴黎茶花女遗事》轰动了当时中国文坛。当时由王寿昌口述故事情节,林纾则用扎实的文言文书写。高鲁,福州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北京天文台首任台长,发明了我国第一代打字机。截止到辛亥革命,船政学堂先后共培养了629名学生。

船政学堂自1866年创办以来,历经搬迁与合并,走着艰难而曲折的 6 道路,现在就来看一看其历史沿革。1866年创办的求是堂艺局后来更名为船政学堂,学堂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辛亥革命之后,船政学堂归民国海军部管辖,前学堂更名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更名为福州海军学校,1917年冬,国民政府在马尾创办了“海军飞潜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培养飞机潜艇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1926年5月,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和飞潜学校并入福州海军学校,更名为“马尾海军学校”。1931年12月改称“海军学校”。1938年10月,抗战爆发,海军学校迁贵州桐梓办学,史称“桐梓海校”。1946年 12月奉命同上海中央海军军官学校合并,迁青岛办学,1947年4月改称“青岛海军军官学校”。1949年迁到厦门,同年9月迁至台湾左营,1954年在台湾高雄复校,也就是现在的“台湾海军军官学校”。

前面我们提到1938年学校迁贵州桐梓办学,由于战争原因招生工作一度暂停,一直到了1941年11月才恢复。恢复招生时的国文考题是“海军救国论”,现在看到的这篇作文是当时年仅14岁的合肥考生刘和谦所写。刘和谦的这篇文章写得相当精彩,当时被评为优等,文章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今日之战争,盖由所谓平面战而转成立体战,更由所谓持久战而幻变为闪电战”。这篇文章陈绍宽将军看了之后非常赏识,特批转在1941年12月的海军杂志上刊登,一时传为佳话。刘和谦后来担任台湾海军总司令以及台湾海军一级上将。那么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刘和谦 2009年手书的“海军救国论”以及他现在的照片。这个展柜内陈列的是沈葆桢曾孙沈来秋先生1920年的出国护照和他所获得的法兰克福大学经济博士学位证书,这两份的复制比例是1:1。

1934年,海军部为了提高在职海军军官的素质,在马尾旱桥头创办了海军大学,由当时海军部部长陈绍宽兼校长,马尾要港司令李世甲兼教育长,请日本海军大佐诗冈教授《军事学》,日本海军法律顾问信夫讲 7 《国际公法》。1935年10月,在马尾海军大学的大操场上举办了全军首届联合运动会,全军36个单位都参加此次体育盛会,马尾海校获得团体总冠军的好成绩。展柜内陈列的是当时学生参加海军运动会时所用的钉鞋以及学生的《应用力学》作业本。接下来看到的这几位是辛亥革命之后海军各个学校的毕业生代表,请大家上四楼。

四楼展厅介绍船政设厂造船办工业。眼前的沙盘为大家复原了船政在1874年的全景,船政做为当时远东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设备最完整的造船基地,其背山面江,占地达600余亩。在山脚下两根旗杆竖起的地方就是船政衙门。而山上的牌坊式建筑为天后宫,祀奉的是海上女神“妈祖”,福建沿海十分信仰妈祖,所以每当船只下水,上龙骨等重大节日时,船政大臣都会带领众人祭拜妈祖,祈求平安。在衙门右侧两幢红色屋顶口字形建筑则为前、后学堂。学堂之前的灰色长条形建筑就是造船厂,下设十三厂就是十三个造船的车间,经过百年炮火的洗礼,当年的船政建筑大多都已损毁,现存轮机车间和绘事院。

大家抬头望去的这张大照片拍摄的就是轮机车间,轮机车间建成于1867年,由法国工程师设计,带有明显的欧式风格。目前马尾造船厂将保留下来的轮机车间作为陈列馆对外开放。这台古老的车床则是1997年从福建省古田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小作坊中找到的,车床上的铭文证明了它的制造年份,“福建船政同治十年”,那么到1997年时,他已运转了120多年了呢。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蒸汽机的小样机,从样机前的放大镜可以看出样机是1866年英国制造的,当时船政将他购买回来主要是供绘事院的学生及其他技术人员测绘仿制。据考证,船政第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万年清号”所配置的蒸汽机就和这台蒸汽机同个型号。

船政从1866年到1907年一共制造了42艘舰船,占当时全国造船总量的80%。“万年清”号是福建船政制造的第一艘船,也是中国第一艘以 8 蒸汽为动力的千吨级木壳暗轮,它制造于1869年。“镜清”号则是铁木合构时期的代表,所谓铁木合构是指甲板和龙骨是钢或铁的,外面包一层木皮,镜清号制造于1885年。直到这艘“平远”舰的下水,标志着中国造船业真正走进了第三个时期——钢甲时期。“平远”号是中国第一艘全钢钢甲舰,制造于1887年1月,它代表了中国当时船只制造的最高水平,排水量达2100吨,配有电灯、探照灯和鱼雷发射器等装置,后来被编入北洋水师,成为北洋主力八大远之一,参加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广乙”号是我国第一艘穹甲鱼雷舰,和“平远”号都是钢甲时期的代表作品。现在看到的这个舵轮是福建船政制造的第34号兵船“通济”舰的舵轮,舵轮上清晰地刻有“大清光绪十年”。“通济”舰建成后,一度作为海军学校学生的练习舰,因此有“济伯”之称。1937年8月“通济”舰被作为堵塞船自沉于江阴封锁线。

马尾不仅是近代造船工业的发源地,还是中国航空业的摇篮。1917年冬,国民政府决定制造自己的飞机,认为造船厂设备齐全,可以大有作为,于是就在制造厂下设了飞机制造处。由福州船政局局长陈兆锵担任处长,同时在马尾开办了“飞潜学校”,专门培养飞机潜艇方面的人才,任命巴玉藻、王助、曾贻经为飞机制造处的主任和副主任,开始制造飞机。经过二年时间的努力,1919年8月我国第一架飞机——甲型1号双桴双翼水上教练机在马尾诞生,这架飞机乘坐二个人,携带四枚炸弹,最高时速126公里,飞机高度3690米,在性能方面一点都不输于欧美的飞机。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甲型一号飞机的模型。随着飞机数量的增加,停置就成了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22年,巴玉藻和王助设计出了世界第一个飞机浮站,成功的解决了水上飞机停置难的问题。1930年12月31日马尾接到通知将飞机制造处迁到上海,和江南制造总局合并改名为“海军制造飞机处”,从此中国航空基地从马尾搬至上海的高仓 9 庙。从1919年至1931年,马尾共制造了17架飞机。抗日战争爆发后,造船厂的建筑受到了日军的狂轰滥炸,1949年,时任造船所所长的张传钊将机器运往台湾,船厂就剩下了一片废墟。1958年船厂交地方改称马尾造船厂,改革开放后,古老的造船厂又重新焕发了青春,现在以出口民用船为主。接下来请上五楼。

马尾堪称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船政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海军人才,打造了中国第一支舰队,无数个第一,奠定了马尾成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历史地位。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带动了西方社会进入产业大发展。1836年,英国的海军已经拥有近代舰船560多艘,每艘舰船上都配有大炮几十甚至上百门。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鸦片战争前,我国一艘蒸汽船都没有。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于是就想通过外国人组建中国近代海军,1861年向英国购买了7艘舰船,史称“李泰国——阿思本联合舰队”,可是舰队的指挥权却控制在英国人手中,最后不得不将其解散。在这之后清政府同意左宗棠在马尾创办船政,随着轮船数量的增多,1870年,清政府任命福建水师提督李成谋任“轮船统领”,统一管辖船政所造舰船,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支舰队的雏形就大致形成了。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事件 ”,发兵入侵台湾。清政府令沈葆桢任钦差布署防务事宜,沈葆桢调遣舰船赴台。一方面在台湾修筑炮台,布防城池,测量水城;一方面又让舰队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演习,以展示海军实力,采取“备战以免战”的措施扼制日本入侵台湾的野心。船政首次出兵宣告成功,建立海军引起清政府高度重视,1879年下令将船政轮船先行练成一军,至此我国第一支舰队——福建水师正式成军了。

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采取先侵占中国的邻近小国作为立足点,10 再向中国边境蚕食、扩张。法国侵略越南正是采取这种策略。1884年6月,法军在越南谅山遭清兵阻击,于是决定夺取基隆和福州作为与清政府谈判的筹码。法国远东舰队在司令孤拔的率领下以观光旅游为借口,混在商船中开进闽江,船政曾六次上奏想封锁闽江,先行开炮,但清政府却一味的求和,并严喻“无旨不得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使福建水师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法国人抓住中方不得先开炮的弱点,于1884年8月23日下午1点56分发动攻击,这场战役福建水师损失惨重,牺牲了736名官兵。

中法战争之后,清政府确定了“以精练海军为第一要务”的方针。1885年10月成立了海军衙门,统一领导海军,李鸿章任会办海军大臣,成立了南洋、北洋水师。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军。

1894年,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前去镇压,日本以此为借口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的侵华战争。甲午战争经历了三场战役,包括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保卫战。其中以黄海海战最为激烈,双方一共交战了五个多小时,像邓世昌、方伯谦、叶祖珪、刘步蟾、林泰曾、邱宝仁、都是北洋水师的著名海军将领。在黄海海战中他们忠心爱国,英勇杀敌,有的英勇的冲向敌舰,有的“舰在人在与舰共亡”写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篇章。在黄海海战中中方十二艘军舰上的舰长都是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其中有十个人甚至是同班同学,所以著名的美籍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这样评价道:“空前绝后的鸭绿江口黄海大战也是马尾船校以一校一级大战日本一国呢!”

辛亥革命后船政毕业生担任将军的有55名,其中上将12名、中将25名、少将18名。抗日战争中马尾海校的大多数毕业生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不少人为国捐躯。1938年10月24日在武汉保卫战中日军飞机偷袭中山舰,全舰官兵奋起抗击最终血染长江,殉难的25人中有3人是马 11 尾海校毕业生,舰长萨师俊是萨镇冰的侄孙。二战期间中国政府选派100名海军军官赴英、美两国受训参战,在100人中马尾海校就占了32名,郭成森便是其中一位(事迹略)。1949年4月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舰队起义,同年8月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接见了他。当毛主席得知林遵曾就读于福州海军学校时,老人家感慨的说:“1866年马尾船政学堂开办起来中国算是有近代海军、现代海军,这个学校出了许多人才,光海军提督、海军总司令就出了好几个。”

海军世家是指一家三代以上从事海军工作的家庭,像方家、沈家、萨家、魏家都是其中代表,此种家庭在福州有一千多户,正是应了福州那句老话:“无闽不成军”呀!

马尾是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改革开放的今天,马尾已发展成为全国唯一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台商投资区、科技园区、显示器件产业园、出口加工区、生态工业园区、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等特殊经济功能于一体的外向型工业园区。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2:浅谈如何撰写参赛讲解词

讲解词属于文艺的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 阐明事理并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一般来说, 博物馆讲解词大多由文博领域学者专家或讲解解说同行前辈撰写而成。宣讲、参赛类讲解词, 讲解时长通常为3~5分钟, 具有真实性、文学性、科学性、逻辑性的特点。本文拟针对宣讲、参赛讲解词的创作进行论述。考核讲解员的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讲解比赛通过考察讲解员语音面貌、礼仪形态、撰写文稿、临场应变、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 能较全面地反映出讲解员的综合素质。一场出彩的讲解, 绝少不了一篇精彩讲解词的支撑。

据资料显示, 国内各类讲解比赛中的讲解环节, 通常限定时间为3~5分钟不等, 例如2012年福建省“嘉庚杯”全省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讲解比赛, 要求“每位讲解员的讲解时间4.5~5分钟”。正常情况下, 普通话语速在每分钟160-300个音节之间:录音语速约为每分钟160个音节, 朗诵语速约为每分钟240个音节, 新闻播报语速约为每分钟300个音节。一个音节一个字, 讲解语速与朗诵语速相近。因此, 5分钟时长的讲解词字数约为1000~1200个。如何在规定字数内, 回答关于讲解文物的3个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讲什么?”对讲解词撰写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首先, 要求撰写人具备讲解内容的基础知识, 这里的讲解内容主要指得是文物。在2012年福建省讲解员比赛通知中提到:“讲解比赛内容:以物讲史……”, “物”泛指博物馆馆藏的一切文物。多年来, “以物讲史”一直是讲解比赛的核心要求, 比赛讲稿亦多遵从由“物”引出“史”的内在逻辑, 通过讲“史”揭示文物的真正价值和展览意义。广义的“史”泛指与文物相关的一切学科知识;狭义的“史”指的是文物背后的故事, 即与该文物紧密相关的某段特定时期的史事, 是将文物放置于历史坐标之上, 是讲解比赛内容要求中的“史”。其次, 将收集完成的材料转化成书面文字, 要求撰写人具备写作知识, 这其中包含了明确主题风格, 突出中心思想, 布局章节段落, 正确使用汉字、词语 (尤其是成语) 、俗语、修辞手法, 遵守语法规范等。而作为一篇文艺的说明文, 它“与一般说明文不同之处在于讲解词的文学性, 主要表现在语言的修辞方面……讲解词的文学语言应在准确、鲜明、生动的前提下富于艺术联想, 也就是说, 需要充分发挥各种联想的心理作用, 让观众随着讲解词的引导, 触景生情。”由此可见, 一篇优秀讲解词应当具备主题鲜明、善用修辞、文情并茂的特点, 要求撰写人勤于观察及练习。再次, 撰写人应当具备逻辑学的基本素养。逻辑是思维的规律, 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正是思维的规律, 被称为“思维的思维”。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准确地表达思想、揭露和纠正谬误。撰写人面对收集来的复杂的文物背景资料, 要使挑选出的内容符合讲解员完成传播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等重任之要求, 考验着撰写人逻辑学的素养, 及至撰写完成进入充实修改阶段, 更需要撰写人凭借逻辑素养审核材料、斟字酌句。最后, 撰写人要谙熟口语表达的规律。参赛讲解词的最终表现方式通过讲解员的口语表达完成, 在播音学中称之为“二次加工”, 因此在写作时应在遵守语法规范的基础上, 遵循口语表达的规律进行创作。遵循口语表达的内在逻辑, 除了使文稿流畅, 朗朗上口, 提升口语表达质感外, 也契合了人耳接受信息的频率, 激发受众倾听的欲望, 有效提高信息接受率。

撰写参赛讲解词的具体过程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

(一) 确定主题, 明确风格。

主题是一篇参赛讲解词的根基, 如果根基不稳, 或是扎错了地方, 将严重影响选手比赛成绩。撰写参赛讲解词, 尤其要注意根据比赛要求确定讲解主题, 再依据主题及参赛选手自身特点, 明确讲解风格。只有根基扎稳、扎实了, 才能有好的作为。2011年福建省讲解员讲解比赛明确要求:“以各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的辛亥革命时期的文物藏品或文物图片为讲解题材”, 而笔者所任职的单位——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展馆内鲜有这部分资料, 经过文史专家指导, 最终确定讲解内容为有“台湾孙中山”之称的蒋渭水。

(二) 收集材料, 注意取舍。

主题明确后进入收集材料的阶段, 面对前人丰硕的研究成果, 如何挑选出合适的材料, 考验着撰写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笔者在撰写一篇介绍闽台两地特有、具备镇风止刹功能的民间俗神风狮爷时, 馆藏不少于10本学术著作涉及风狮爷信仰, 可是将10本内容都写进文章中显然不现实, 因此要去粗取精。在挑选材料时, 可优先淘汰尚无定论的观点, 保留被广泛认可的观点。着重收集有根有据的史事, 辅以脍炙人口的民间演绎, 至于民间、神话传说则尽可能较少涉及。如此能最大程度上保证讲解稿材料来源的可靠性, 成为讲解内容真实性的重要保证。

(三) 拟定大纲, 布局头尾。

材料收集完备, 好比打仗前召集了三军将士, 而撰写时拟定的大纲一如兵家使用的“阵法”。孰先孰后, 孰重孰轻, 处处考验着撰写者排兵布阵的能力。笔者在撰写关于风狮爷信仰的讲解稿时, 收集了风狮爷所在地金门之概况、风狮爷造型特点、风狮爷信仰的形成、风狮爷称呼的由来、今日风狮爷信仰之演变、泉州及金门两地风狮爷信仰之传承等多方面的材料, 结合本次比赛在北方地方进行等现实因素考量, 最终确定撰写顺序为:风狮爷所在地金门之概况、风狮爷信仰的形成、泉州及金门两地风狮爷信仰之传承、风狮爷称呼的由来、风狮爷造型特点、今日风狮爷信仰之演变。

而恰当地处理开头结尾亦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笔者在撰写一篇介绍泉州提线木偶讲解词的开头, 采用了提问的方式:“说起提线木偶, 您一定不会陌生, 通过对丝线的勾、挑、拨、提, 控制木偶做出跪、坐、行、摔等形体动作, 是常见的木偶表演技艺。但是, 您能想象木偶弹琴、舞剑、喝酒, 甚至搬箱子、骑单车吗?这一切, 泉州提线木偶做得到。”从泉州提线木偶的基本表演技法是“对丝线的勾、挑、拨、提”开始, 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难度的表演内容“弹琴、舞剑、喝酒、搬箱子、骑单车”, 使观众产生想一窥究竟的好奇心理。结尾处应升华主题。仍以泉州提线木偶为例:“2000多年悠久历史造就了精妙绝伦的木偶艺术, 30多条木偶悬丝演绎着包罗万象的生命故事, 40多个国家的演出收获了太多的赞美和掌声。泉州提线木偶闪烁着东方文明的智慧之光, 它属于中国, 也属于世界!”两、三、四是依次类推的数词, 其内在联系不言而喻, 放在此处呈现出递进, 加强语势的效果。最后提出泉州提线木偶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呼应着“艺术无国界”这一世界范围内所共同认知的观点。

(四) 撰写文章, 巧用修辞。

在实际撰写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感受。平铺直叙或堆砌辞藻, 艰涩隐晦或扭捏作态, 都很难获得受众的认同, 最终只能造成受众的负担。善用、巧用修辞却能为文章加分添彩。比喻能为受众提供一条认知讲解内容的快速通道, 笔者在撰写介绍泉州电业局带电作业女职工事迹的讲解词时, 由“带电姐妹花”这一称呼, 结合带电工作令人望而却步的高危险性, 将带电作业环境与藏区的生活条件相比较, 将福建省内唯一一对带电女职工比喻成藏区稀有的雪莲花, 由此这篇讲解稿的题目最终确定为“电力藏区的雪莲花”。除比喻外, 递进能层层推进、增强语势, 对比能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反问能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等等, 因此善于利用修辞手法, 能使文章被易于理解, 能调动起观众的兴趣, 能渲染讲解气氛, 能更加准确地传达思想内涵。

(五) 充实修改, 善用逻辑。

文章完成之后, 可以请专家前辈充实修改。从错别字、词语、句子语法是否符合语法规范, 到材料真伪, 材料的内在逻辑都要细细甄别。此外, 还要考量成语、俗语使用是否恰当, 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准确, 过渡段的运用是否自然, 文章的表达是否符合口语表达规律, 文章风格与选手是否相统一, 以及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可谓是从头到脚, 任何一处细节均不能放过。只有经得起严格推敲的文章, 才是合格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船博馆讲解词】相关文章:

学校讲解词05-31

晴川阁讲解词04-09

单位参观讲解词04-26

导游沿途讲解词05-04

物业参观讲解词05-29

西柏坡讲解词05-24

初中文言文字词讲解08-06

龟山汉墓导游讲解词08-11

三坊七巷讲解词04-14

菽庄花园讲解词04-25

上一篇:写麻雀的作文下一篇:财政部全国性社会团体2015年度检查财务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