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态度

2023-01-20

第一篇: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态度

对南海问题的思考

敬爱的党组织:

我一直在关注近几年来在我国南海发生的领海争端问题,作为由我国最早发现和命名,并最早持续对其行使主权管辖的南沙群岛,却在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周边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骚扰。虽然我国出于大国风度,已经展示出了最大的宽容,并向国际社会展示了被世界所公认的我国对南沙群岛享有主权的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但这些国家依然持续不断觊觎南沙群岛的主权,对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关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对这一争端进行详尽的回顾与分析,来为保护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出一份力。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而且华南沿海一带从中国秦朝开始便已经是中国领土,从中国西汉到唐朝末期现越南中部和北部是中国领土,南海已经是中国领海。中国明朝海军多次通过南海下西洋,是南海的唯一正统力量,南海的东南亚国家的君主从元朝开始到清朝接受中国中央政府的册封才是合法正统的,南海周边国家从元朝开始到清朝是中国中央政府的藩属国。海南岛在中国西汉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中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

而其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即使是现在与我国产生争端的越南,也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其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及周边海域。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括南沙群岛。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来西亚只是到了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而且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也都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例如日本1952年出版的《标准世界地图集》和1962年由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推荐出版的《世界新地图集》,以及1954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和1956年英国出版的《企鹅世界地图集》······凡此种种,数不胜数。 通过以上对于历史的回顾以及对国际社会上关于南海归属权证据的搜集,一切的事实都表明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而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家所提出的无理要求和进行的非法侵占,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更是因为背后有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暗中支持,这些支持大大助长了这些国家的嚣张气焰。比如日本政府在南海主权争议中立场明确,希望东盟国联手,采取一致行动对抗中国,借此实现日本在该地区的战略目标。而印度为了实现其地区霸权的战略目标,也提出了“东进政策”。自2000年以后,印度加强了同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军事联系,试图扩大对南海问题的发言权。此外,澳大利亚以及某些欧盟大国,也以“南海航行权”关系到其国家利益为由,表示“不能对此视而不见”。这些大国插手南海事务,削弱中国、混水摸鱼的意图十分明显。

因此仔细回顾南海争端的发展,我们便可以十分明显地发现,这些国家侵占和瓜分南沙群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我们的党和政府一直以来秉承和平发展的策略,已经在相关问题上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容忍和克制,而这些国家却依然不知悔改。正所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将会在未来采取更加明确和有力的措施,切实实现我国对于南沙群岛的无可争议的主权管辖,将这些资源运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也会在国际上展示出更强大,更坚定和更负责任的形象。我也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为了我们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而不懈奋斗,请党组织考验我!

第二篇: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消极影响

当代台湾史 课堂展示

浅析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消极影响

学院:影视艺术技术

姓名:屠胡清 学号:13123605 指导教师:严泉

浅析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消极影响

摘要: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增强了对台湾事务的介入力度,美国因素对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走向和岛内政局的演变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台湾问题的“美国化”趋势明显。本文分析了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起因,总结了美国影响台湾当局两岸政策走向的基本模式,以美国影响岛内政局演变的3个主要案例剖析了美国对于台湾问题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美国 台湾 两岸关系 岛内政局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变化、两岸关系紧张以及美国对华战略调整,美国对台湾事务的介入越来越深、越来越频繁,美国因素对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走向和岛内政局演变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重新介入台湾问题?美国是如何影响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走向和岛内政局演变的?而美国的介入又给台湾问题带来了哪些具体的消极影响?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起因

1979年中美建交、美台断交之后,美国与台湾之间的官方联系与交往一度降到最低限度。但是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关注和兴趣逐渐上升,介入力度不断增强,美国因素对台湾事务的影响越来越大。原因有三: 1. 台独势力的抬头挑战着台海稳定。台湾民主化和本土化的后果是台独势力的抬头,两岸关系成为岛内政治力量博弈的重要角力点。从李登辉开始,台独势力开始以各种方式推进台独日程,谋求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而台湾海峡也因此结束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相对平静状态,紧张和危机不断出现。台海局势的紧张挑战着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统、不独、不战”原则的底线,迫使美国频频介入灭火。尽管台独势力坐大与美国的支持分不开,但从自身国家利益考虑出发,美国又不得不在紧要关头勒紧缰绳,以免局势失控。

2. 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台湾的民主化和本土化使岛内政治结构从一元化走向二元化,出现了基本上以统独划线的泛蓝和泛绿两大政治势力的角逐,从而给外部因素施加影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由于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扮演着台湾保护者的角色,泛蓝和泛绿在政治角逐中都试图争取美国的支持,“挟美自重”,美国也因此成为影响蓝绿力量对比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台湾的选举政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对美而言,通过影响岛内政治力量的平衡,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其在台湾海峡和亚太地区的战略意图。 3.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需要。在20世纪70、80年代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框架中,美国视中国为友好的非盟国,美国不需要“以台制华”,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利益下降,对台湾事务的介入力度也因之大为降低。冷战结束后,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美国视中国为潜在的战略对手,有意借助各种政治和军事手段对中国进行战略牵制。基于这一战略考虑,从克林顿政府后期开始,尤其是小布什执政以来,美国重新“发现”台湾的战略价值,再次打起“以台制华”的战略牌。在此背景下,美国通过介入台湾问题来发挥“台湾牌”在美国亚太战略和对华战略中的作用。

二、美国影响台湾问题的模式

美国目的是要保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既便于美国控制台湾,又便于美国制约中国大陆。美国政府一方面既可宣布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声称对台的“三不”政策,同时又通过所谓“台湾关系法”,搞对台“军售”。可以说,美国既不愿看到“急统”,但也担心“急独”。这是美国两党基本认同的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政策。

具体说来,美国在牵制台湾当局两岸政策上的举措可分为施压——惩罚——摊牌“三段式”。通过既有管道私下沟通、派遣特使、公开喊话等是为了向台湾当局施压;在联合国做出反应、降低过境待遇以及打军事牌则带有惩罚性质;公开宣示“反对”台独则是最后一招,即向台独势力摊牌。美国比较经常地使用通过既有管道私下沟通、派遣特使、公开喊话等手段,但对于打军事牌、公开宣示“反对”台独则慎之又慎。美国对台军事合作是基于美国亚太战略和对华战略的需要,美不会轻易拿这个议题开刀。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曾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台在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上的分歧是暂时的,而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是长期的,鉴于达成军售交易与实际交付武器之间存在时间差,美国为惩罚陈水扁而停止对台军售实际上影响的将是他之后的台湾当局。

三、美国对台湾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

1. 军事:增强了台军的军事实力,是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主要靠山。面对国家分裂的危险,中国在反“台独”、反分裂问题上,表现出最大的决心、最强硬的姿态,并做好了应付最复杂局面的准备。从军事上说,一旦“台独”得势,大陆将不惜采取潜艇封锁、导弹攻击直到登岛作战等方式,坚决粉碎“台独”企图,即便因此而导致中美对抗也在所不惧。将导致东亚地区的军备竞赛,使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增。 2. 政治: 1) 岛内局势

以2000年陈水扁上台、长期执政的国民党下台为标志,台湾政治进入蓝绿竞争时代。在两大政治力量争夺政治权力的过程中,美国巧妙地施加影响,以使台湾岛内的政治格局符合其利益需要。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中,泛蓝以绝对优势获胜,虽然这主要是由于选民对陈水扁执政八年备感失望、对马英九抱有厚望,但美国因素还是再一次凸显出来。

陈水扁不断冲撞美国对台政策底线,蓄意制造台海紧张局势,危及亚太和平与稳定,挑战美保持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和合作态势的需要,干扰美全球战略,因此布什政府需要通过岛内的政治平衡牵制陈水扁、甚至在必要(以及可能)时换马,以维护美国在对华关系中的重大利益和全球战略安排。这就是美国在2004年陈水扁连任后推动泛蓝控制立法院以及在2008年台湾大选中顺势帮助马英九上台的缘由。表面看来,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实际上,其中一以贯之的基本逻辑是,让台湾服务于美利益需要,而不是让美服务于台湾的利益需要。 2) 两岸关系

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最大阻力,正是来自美国。美国虽然宣称欢迎两岸和平发展,但实质上非常担心台湾在经济上依靠大陆,导致在政治上也“倒向”大陆。因此美国近几年有意识地推动美台高层交流,强化美台经济关系,防止两岸经贸关系“过度密切”。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曾主动提出军事互信机制、和平协议等两岸深入发展方向,但后来这种主动性、积极性都不见了”,中科院台湾研究所的王建民研究员指出,马当局的这种态度转变,背后明显有美国施压的影子,也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影响两岸关系的最直接表现。马英九第二任期开始后,将“亲美友日和陆”作为政策主轴,在政治、安全方面倚重美国,经济发展依靠大陆,显示两岸政治谈判遥遥无期。 3) 中美关系

虽然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但美台间的非官方的实质性关系却发展迅速,且美国国内不时传来“以台制华”和“协防台湾”的声音,这很大程度上一方面是出于美台政治体制模式相近,价值思维接近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基于遏止中国发展的需要,其影响就是使中美关系裹足不前,彼此间缺乏政治互信,进而导致两国民众的敌对。 3. 经济: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造成了台湾经济对美国的严重依赖。美国对援助资金运用的经常性指导,使援助方对援助的使用受到制约和限制。“由于受美援规章之限制,有时美援之运用,须征得美方之同意,美方亦直接间接籍此影响政府部分财经政策或措施之形成。”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长时间的输入,台湾经济逐渐对美国商品、资本和专家技术形成了高度的依赖。 [1]. 农业依赖

美国对台湾提供的巨额的剩余农产品援助不但改变了台湾人民的饮食结构,而且造成了台湾对美国农产品的长期依赖。在接受经济援助的十多年时间里,台湾的小麦进口由美国一家垄断,美国以外任何一国无论以任何廉价都无法打进台湾市场。并且一直到美援停止后,台湾仍然继续以大笔资金来购买美国的农产品,这样使美国的剩余农产品不仅在美国提供经济援助期间,而且在援助结束后仍能在台湾占据市场。 [2]. 技术依赖

战后初期,台湾的技术引进完全依赖美国所提供的专家和经费,经济援助停止后,美台官方和民间的技术合作在台湾的技术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经济援助停止后,由于美援的惯性作用,台湾派人出国反而更向美国集中。台湾经济部门使用的经济全是美国“版本”,为保持技术和人员素质的一贯性,台湾只有继续使用美国的技术和进口美国的先进技术,并继续派人留学美国,学习美国技术。这样就自然形成了对美国技术上的依赖。 [3]. 贸易依赖

战后初期,台湾外汇严重不能满足进口需求,美国通过美援贷款,提供台湾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以提高台湾采购外国物资的购买力,虽然缓了台湾经济一时之急,但长此以往,使台湾陷于长期贸易入超的局势。 究其促成台湾对美国经济依赖的目的,就是防止台湾在经济上过分依赖大陆及两岸关系发展过快。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重大利益决定了它不会“金盆洗手”。美国助理国务卿柯庆生坦言:“战略、道义和法律上的要求,使得美国必须继续关心台湾和它的安全。

“两大之间难为小,台湾在美国和中国大陆的战略角力中面临选择难题。”台湾淡江大学的陈一新教授说,面对复杂多变的亚太局势,政经实力有限的台湾基本采取沉默的中间姿态。但台湾又处于所谓“第一岛链”的关键位置,在东海、南海等争端中,既不可能真正置身事外,又不能彻底倒向一方,其实位置相当尴尬。

因而,两岸问题的最终解决必定是场“持久战”,如今处于战略相持阶段,这一阶段的关键就是尽最大努力保证两岸持续和平发展。在美国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下,我们更应抓住它带来的机遇,客观理性地处理好台湾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心伯. 美国对台湾事务的影响:现状与走向[J]. 现代国际关系, 2008, (6):13-19. [2]. 严安林, 张建. 美国“重返亚太”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J]. 东北亚学刊, 2013, (1). [3]. 杨中强. 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29(3):37-39. DOI:10.3969/j.issn.1000-2359.2002.03.012.

第三篇:关于美国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土木093: 宋昌 091552 郑兴华 090543 王海涛 090896 [前言]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至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来说是美国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的政治博弈,主要是与美国的博弈。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公然介入台海局势,对蒋氏父子改遗弃为利用。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对台政策才作出了必须的战略修正,“中国必将统一,但不是现在”,是1978年美国检讨分析对台政策之后的结论。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因素无时不在,只能正视,无需回避。九

五、九六台海危机逐渐平复之后,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以及13亿中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有进一步深刻的印象和体验。

[关键词] 台湾问题 美国因素 发展趋势 对策 看法

一、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湾属于中国的问题不仅做出明确表态,而且也把台湾排除在美国的“防御圈”外,其放弃台湾国民党政权。蒋介石惶惶不可终日,离开了美国,他决无可能守住这个孤岛。此时,大陆做“解放台湾”的准备。

然而,两个重大情况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走向:一是中苏两国签订友好条约,新中国“一边倒”的政策大局已定,美国对建立新的中美关系不再抱有希望;二是朝鲜战争突然爆发,这促使美国重新调整其东亚战略,同时也让美国找到了插手中国内部事务的“口实”。

195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并公开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在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案,组成“联合国军”开赴朝鲜的同时,6月29日,美国第七舰队进人台湾海峡,担负起“保护”台湾的任务。

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是对新中国的公开挑衅,是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公然干涉。这一事件,既是影响东亚局势的大事件,也是导致中美关系由徘徊、观望走向对抗的大事件。自此,拉开了中美交恶数十年的序幕,也使“台湾问题”随之而生。

如果说,美国是台湾问题的始作俑者,那么,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正是台湾问题的发端。其产生的后果和影响,贻害当时,困扰现在,将来的前景也难以预料。

二、美国因素介入台湾问题

(一)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

对于美国政府,台湾问题是其制衡中国崛起的一张牌,故近年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的立场上也逐渐清晰化,那就是一方面遵守和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两岸任何一方单方面做出改变现状的行动;另一方面,处于冷战思维,暗地里却加大售台武器的力度,并强化“中国威胁论”,力图阻碍中国的统一进程。近年来,美国已进一步介入台湾问题,并为长期维持两岸分离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安全措施,令两岸的局势发展进一步复杂化。美国反对中国大陆以武力改变台海关系现状,也反对台湾宣布法理独立,但默许其以“事实独立”的方式存在。

(二)美国底线“不统不独”的基本政策

美国目的是要保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既便于美国控制台湾,又便于美国制约中国大陆。美国政府一方面既可宣布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声称对台的“三不”政策,同时又通过所谓“台湾关系法”,搞对台“军售”。可以说,美国既不愿看到“急统”,但也担心“急独”。这是美国两党基本认同的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政策。

(三)美国对台政策的影响

美国目前对台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军事领域,将导致东亚地区的军备竞赛,使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增。(2)在政治领域,虽然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但美台间的非官方的实质性关系却发展迅速,且美国国内不时传来“以台制华”和“协防台湾”的声音,这很大程度上一方面是出于美台政治体制模式相近,价值思维接近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基于遏止中国发展的需要,其影响就是使中美关系裹足不前,彼此间缺乏政治互信,进而导致两国民众的敌对。(3)区域合作领域,由于美国在亚太地区以美日同盟为战略支点,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立场和态度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和主导着日本对台态度,加大了中日在区域内合作处理国际事务的难度。

三、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演变趋势

总的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改变,仍将以保持台湾海峡稳定,维持两岸现状为主要政策目标,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作用也将呈现基本稳定的态势。

从美国对华战略来看,美国以台制华的基本方针也不会有大的改变。美国在亚太地区担心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中国力量的上升而引起的力量对比的变化。在美国看来,只要台湾继续保持与北京的分离,中国相当一部分力量和资源的增长就会被消耗在台湾问题上,中国的上升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滞。因此,美国不会放弃以台制华的努力,将继续推行介入即干涉政策,在对台军售、支持台湾加入某些国际组织(如WHO)等一些问题上,甚至可能加大力度。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实力和国际作用的增强,也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中国的诉求来看,中国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内,都将集中精力建设小康社会,维护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十分重要。中国不会也不想把美国当成敌人,中国在对外关系上把中美关系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致力于与美国发展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中国的这种态度和努力,会降低中美关系发生大的逆转的可能性,而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无论对台湾分离主义势力,还是对美国国内某些反华势力借台湾问题兴风作浪都会起到很重要的抑制作用。

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美国对于台湾问题的影响

美国因素已经并将继续对两岸关系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表现在:

一、助长了岛内“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

二、增强了台军的军事实力,是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主要靠山;

三、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不过美国因素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并不是无限度地扩张的。它必然要受一些因素的制约。

面对国家分裂的危险,中国在反“台独”、反分裂问题上,表现出最大的决心、最强硬的姿态,并做好了应付最复杂局面的准备。从军事上说,一旦“台独”得势,大陆将不惜采取潜艇封锁、导弹攻击直到登岛作战等方式,坚决粉碎“台独”企图,即便因此而导致中美对抗也在所不惧。

毫无疑问,解决台海问题,武力方式也并非最佳选择,推进和平统一,关键还是三条:一是靠发展,大陆要用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提升民族凝聚力;二是有耐心,“和平统一”只要能往前走,步子大小快慢都在其次;三是讲智慧,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谈,没准就找到一个好办法。

五、中国解决目前台湾问题对策

维护我国领土完整是我国伟大复兴的光荣任务。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而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的维权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美国因素是台湾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

从总体上看,要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对美国的威慑力。

(二)加强与美国的沟通与对话

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自911事件以来,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情况,即中美关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两岸关系却朝坏的方向发展。9.11事件以来,美国把反恐斗争置于首要世界战略目标;加以朝核问题使美国穷于应付,求助于六国会议,特别是有求于中国从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因素在台海问题中的这类积极作用的一方面,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但须强调指出,这种积极作用是有限的。所以,不能指望美国会帮忙促进两岸“统一”,因为“和平统一”纯属一国的内部事务,不应该有外人插手。实现和平统一,应该立足于两岸中国人的努力。

(三)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至今为止,我们在台海问题上没见过任何清晰有效、能让潜在冲突各方都信服的共同战略思考,台海战争之所以基本接近不可避免,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冲突各方战略目标既矛盾,又缺少协调的机制,最终只能让势态不断加剧走向战争。所以我们应该积极为战争做好准备。

我们应该要相信也必须相信,将来的某一天台湾会回到祖国的怀抱,鲜艳的五星红旗会在台湾岛的上空迎风飘扬。

参考文献

[1] 苏格. 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M].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2] 楼耀亮著.地缘政治与中国国防战略[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3] 高民政著.台湾政治纵览[M]. 华文出版社, 2000 [4] 宋连生,巩小华等编著.对峙五十年[M]. 台海出版社, 2000 [5] 夏旭东,王书中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中美关系[M]. 东方出版社, 1996 [6] 李义虎,中国崛起与国家统一的外部环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05期

第四篇:如何认识美国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美国遏制中国,实现全球霸权的手段

台湾古称夷洲、流求,中国古代就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管辖。12世纪中期,南宋王朝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1335年,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清王朝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正式在台湾建立行省,并任命刘铭传为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台湾铺设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创设新学堂,大大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1895年,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的主权割予日本。

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国民党退居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挡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造成了台湾与大陆长期隔离的局面。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造成了海峡两岸的紧张对峙局势。

从1949年到1970年,台湾当局在美国等国的庇护下一直在联合国占据着“中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立即把台湾当局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1993—2008年,台湾当局连续16年推动的“入联”或“返联”提案都遭到联合国大会的否决。2009年8月17日,台湾《自由时报》报道,第64届联合国大会将于9月1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台湾当局将不在联大提出“返联”提案。

由此可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同根、同宗、同源,继承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但台湾却至今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导致台湾问题的原因是中国国内战争的影响,但是其中起推波助澜作用,一直阻止台湾回归的因素归根结底是美国因素。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其所著的《理解中国》一书中对于台湾问题有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台湾问题的关键是美国人。”“中国人肯定愿意同台湾达成一致,但美国反对。中国人甚至允许台湾人拥有他们自己指挥的军队。他们不会宣布,但我想,他们会这么做,如果这是作为一个条件的话。为了使台湾名义上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也会做出其他一切可能的让步。他们会比在香港问题上走得更远。北京的统治者要比在台北的统治者更灵活。”施罗德的话既是相当客观的,又是一针见血的。

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至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问题。 台湾对于美国来说,主要意义在于牵制并消耗中国的战略资源,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自身的重大战略利益并不倚赖台湾。

由于美国对台的基本利益和战略目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从“以台制华”的战略考虑出发,美国发展美台实质关系,尤其是大幅度强化美台军事关系,阻碍中国统一的做法不会改变。对此,两岸中国人要有清醒认识。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制约,美国因素的影响力也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张。毕竟,美国不会因为美台关系而完全牺牲美中关系。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目的仍是维持台海两岸不统不独的现状,使台湾始终成为其亚太战略布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

国际资源对美国和中国都意义重大,两国对国际资源都有同样的渴求。对中国而言,关系到经济发展能不能持续下去,也就关系到是否能维持国家的完整和安定。对美国而言,国际资源关系到其现有经济体系是否能够运转,也关系到是否能维持国家的完整和安定。这决定了中国和美国都被迫在国际资源配置格局中处于主导地位,而这需要军事和政治上的霸权来保证。这样,美国为了冻结其现有的资源配置优势,就必须遏制中国的发展。所以,美国长期以来就在经营一个战略囚笼,妄图将中国圈养在这个囚笼之中。这个战略囚笼就是由东亚新月包围圈和逐渐东进的北约构成。台湾在这个囚笼中的地位相当于一把锁。中国要是能尽快将台湾收回,美国的这个囚笼就没有锁。

有专家认为对台湾问题,美国有三种不同的政策选择: (1)支持台湾未来的特定结局,或是与祖国大陆统一,或是台湾独立;(2)乐于维持现状,除支持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外,继续实行目前不卷入政策;(3)彻底与台湾问题脱钩,不认为是美国的问题,与美国利益无关。你认为美国会如何选择。

美国因素已经并将继续对台海局势、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表现在:

一、助长了岛内“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

二、增强了台军的军事实力,是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主要靠山;

三、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

不过美国因素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并不是无限度地扩张的。它必然要受一些因素的制约:一是中美关系的制约。美方十分清楚,从战略上讲,中国大陆对美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台湾省,中美关系是亚太国际关系中的主轴,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之间在经济利益方面,在战略利益方面,在亚太地区平衡方面,都需要合作。这决定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可能走得太远;二是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在经过了1996 年和1999 年的两次“台海危机”以后,美国政府认识到台湾问题在对华关系中的严重性和敏感性,因而在对台政策上适度“降温”,倾向于务实;三是国际环境的影响。尽管世界和平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潜在威胁,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要特征。维持和平、减少争端、预防危机、加强对话,已成为世界上广大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一国际大环境客观上为中国追求以和平方式完成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美国政府认为为保持美国的战略安全,维护美国“世界领导地位”,台湾既统一不得,又“独立”不得,维持现状是最佳良策。如果台湾和大陆统一,不仅美国失去战略要地,而且使中国如虎添翼;如果台湾宣布“独立”,则不仅岛内大乱,而且中国必然采取包括诉诸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加以解决,到时候美国是否介入将进退两难。为此“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主要是采用两面手法,实施“模糊战略”,一方面表白“只有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一方面有怂恿台湾岛内分裂势力以各种努力牵制中国。

美国在牵制台湾当局两岸政策上的举措可分为施压———惩罚———摊牌“三段式”。通过既有管道私下沟通、派遣特使、公开喊话等是为了向台湾当局施压;在联合国做出反应、降低过境待遇以及打军事牌则带有惩罚性质;公开宣示“反对”台独则是最后一招,即向台独势力摊牌。美国比较经常地使用通过既有管道私下沟通、派遣特使、公开喊话等手段,但对于打军事牌、公开宣示“反对”台独则慎之又慎。美国对台军事合作是基于美国亚太战略和对华战略的需要,美不会轻易拿这个议题开刀。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曾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台在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上的分歧是暂时的而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是长期的,鉴于达成军售交易与实际交付武器之间存在时间差,美国为惩罚陈水扁而停止对台军售实际上影响的将是他之后的台湾当局。至于美国总统或政府高级官员公开宣示“反对”台独,则是美国手中的最后一张王牌,华盛顿更倾向于引而不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牌。

从世界和平来看,台湾是中国冲破美国战略包围的关键,是新旧国际格局转换的枢纽,现在美国的霸权处于鼎盛时期,它在亚洲的势力范围在不断扩大,如果台湾独立必将成为一个极度亲美的国家,这样,美国就能将其在全球的势力点完全连接成为一个相互策应的网络,这样美国的全球霸权就事实形成并最终巩固。相反,如果台湾回到中国的怀抱,首先,东南亚各国将受到深远影响,并最终分化,中国就可以利用台湾实现对太平洋的战略看护。这样的局面对美国霸权是不利甚至是致命的。美国要避免这一状况,以真正实现对亚洲的绝对控制,在台湾回归中国的情况下,它要付出的代价就很高。比如哪怕是要保持对太平洋现在这样控制程度,它就可能要再有一个舰队,而且要找到一个别国愿意提供的基地。而这是很困难的。所以,台湾是阻止美国霸权扩张的关键。如果台湾能够不独立从而事实落入美国之手,中国就还有希望,世界也就还有希望。

[参考文献]:

[1] 郝雨凡,张燕东。无形的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2] 李浩培。条约法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

[3] 王炳南.中美会谈九年回顾.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41 [4] 韩念龙.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77。

[5] 杨泽伟。宏观国际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五篇:美国为何频频介入南海争端

近年来,我国在周边海域与邻国纠纷不断,尤其是在南海地区。越南国内对中国在西沙军演及设立三沙市举行过示威,菲律宾悍然将黄岩岛及南沙群岛划入版图,马来西亚也蠢蠢欲动。然而,南海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实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防范和对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小动作”或明或暗的支持。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研究员薛理泰在《盛世危言:远观中国大战略》中指出:美国对中国未来国家地位的战略定位,认为中国综合国力正在迅速增强,对美国全球龙头老大的地位构成了威胁,这一层战略盘算可能是华府在南海问题上施展借力使力、隔山打牛的绝技,对中国间接地施加压力的根本因由。

美两国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紧迫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可是,时间将会证明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仍然会遇到多次严峻挑战。

美国对南海主权争端的立场,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几度变化,逐渐变得不利于中国国家利益。此处不赘。

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河内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表示,南海纷争涉及美国国家利益。同年9月,奥巴马总统声明,强调“海上安全”、“自由航行”的重要性,这是华府向中国发出的最强硬的信息。

其后,希拉里在一次谈话中强调指出,南海主权争端各方必须遵守国际法,拿出有力的法律依据,证明自己的主权要求,而不仅仅是依据历史先例。她说:“依据国际法,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的唯一依据,应该是根据地貌特征(land features)提出的合理要求。”这个观点无疑对中国宣称对南海的主权要求构成了挑战,因为中国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的主要依据是历史事实。

希拉里关于地貌特征的说法不足为训。地貌特征并不足以说明某国对于某块土地是否拥有主权。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称福克斯群岛)距离阿根廷近500公里,距离英国远达13000公里。按照“地貌特征”的说法,马岛同英国风马牛不相及。英国于1832年和1833年先后出兵占领该群岛的西岛和东岛,设置了总督府。美国及国际社会从未对这一现实提出异议。关键在于,至今英国仍对马岛实行有效的统治,而且绝大多数岛民是当初英国移民的后裔。笔者在前边指出,在领土主权争端中,现实必然重于历史。症结即在于此。

倘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一直对南沙多数岛礁实施了有效的占领或控制,时至今日,美国想必对此也无异议。台湾对太平岛实行有效的占领,已逾半个世纪,美国也从未提出异议,即是一例。

总之,2010年以来,美国声称南海问题“攸关美国国家利益”,开始以强力介入南海问题,且反复强调“反对任何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反对任何国家损害美在南海商业利益”,其明显将矛头对准中国,威慑中国的意味呼之欲出。 当然,美国的政策是随时准备以变应变的。这一届政府宣布的政策,未必为下一届政府遵循。即如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有不少已经被奥巴马政府的新政策取而代之了。换言之,美国领导人关于南海、钓鱼岛主权归属的政策性宣示,未必就是持久不变的。

2010年以来,在马岛周边勘探和开采石油的问题上,英国和阿根廷发生了激烈争论。2010年3月1日晚,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远赴阿根廷总统府做客时表态,美国要介入两国在马岛主权归属上的争端。她指出:“美国政府认为马岛问题应该由阿根廷和英国通过双边谈判来解决。美国政府愿意为促成双方谈判发挥作用。”英国首相发言人旋即回应:“美国没有直接参与的必要性。”3月3日,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表示,英国永远不会谈判马岛主权归属。可见英国并没有受到希拉里表态的束缚。

相比之下,美国对南海纷争的决策背景就复杂多了。近年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经贸融合开始出现了以中国为最强大经济引擎的新局面。美国正处于经济复苏欲振乏力的关键时刻,未来把振兴经济的希望寄托在亚洲,自然需要加大在亚洲的战略投入,以巩固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何况,若干与中国在南沙发生主权争端的东盟国家,也希望借助美国之力,以制衡中国,于是有意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彼此一拍即合,于是在今年出现了南海纷争尖锐化的趋向。

金融海啸爆发以来,欧、美久久不能摆脱困局,甚至在财政上出现每况愈下的窘境。中国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假如参照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的标准计算,则中国骎骎乎直追美国龙头老大的地位矣。

此外,据估计,美国对中国未来国家地位的战略定位,亦即认为中国综合国力正在迅速增强,对美国全球龙头老大的地位构成了威胁,此定位可能已经介入其对中国方略的决策过程中了。这一层战略盘算可能是华府在南海问题上施展借力使力、隔山打牛的绝技,对中国间接地施加压力的根本因由。

几年前笔者已经撰文指出,美国战略方向已经东移至亚太地区,重点防范中国,美国一旦从阿富汗、伊拉克两个战场撤军,腾出兵力和资源,则会对中国加强遏制和防堵的力度。这可能就是未来亚太地区情势演变的主要动向,会变得相当惹人注目。

美国参联会主席马伦访华时指出:“中国已经不是崛起中的大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大国了。”这句话几乎凝聚了华盛顿政、军两界高官的共识。概言之,今后美国要以准超级大国对待中国了。

华府视中国为准超级大国,则中国的处境会尤其被动。假如华府不视中国为准超级大国,则不会整合国际力量对付之,中国也不至于沦为众矢之的;倘若华府把中国视为超级大国,则超级大国之间自有相处之规,在对方核心利益面前,不会越雷池一步,在决策上必然有所忌惮,不至于无所不用其极。鉴于此,中国被定位为准超级大国,可能处于岌岌可危的状况。 世界进入新世纪以后,中美关系迭经风波,一路踉跄走来,至今仍然维持在“斗而不破”的状态。中国处于较弱的一方,腾挪移身有方,能始终保持这种局面,实属不易。时届中国崛起的关键节点,环顾周边,四处但闻狼嚎,岂能不朝干夕惕,忧惧谨慎乎?

一言以蔽之,今日西方国家甚至包括日本、印度,都是从全球战略格局的角度,看待南海局势演变这一地区性主权争端的。有鉴于此,中国朝野岂能囿于主权、国家安全利益及民族尊严等层面,孤立地看待南海主权争端呢?

上一篇:免费新员工转正申请书下一篇:美国煤矿预防爆炸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