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对人生态度的指导

2023-01-17

第一篇:论语对人生态度的指导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之中 ,有着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和遭遇 ,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生观。由此 ,无论有无文化 ,文化水平高低与否 ,人生观是人人皆有 ,只是由于认识水平、思维能力以及哲学素养等等方面的差异 ,人们总结出的人生理论或人生观各有不同 ,甚至以不自觉、不系统或自相矛盾的形式存在着。人生观既是人对人生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关系的一种认识 ,又是一种群体意识 。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的思想素质如何,我们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着21世纪中国的发展和前途。对我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我们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大学生的我,对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以下看法:

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苦乐观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困苦并不是坏事,它能造就人也能考验人。谁英雄,谁好汉,困苦面前试试看。人的面孔就是“苦”字组成的,双眉是“艹”头,眼鼻是“十”字,下面是“口”字,加起来就是个“苦”字。人生就是一个苦像,怕苦畏难就做不好人,也干不成事。可不可以这样讲,所有的成功是“苦”出来的,所有的进步是“苦”出来的,所有的幸福是“苦”出来的,所有的名著是“苦”出来的。屈原不苦写不出《离骚》,孔丘不苦写不出《春秋》,司马迁不苦写不出《史记》,勾践不苦,就没有最终的灭吴复越。山东大学一个讲师,在没有四通、微机的年代里靠勤奋吃苦,靠给别人抄稿子,“抄”成了一个副教授。人们常说:“困难象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挫折虽然影响人们前进的步伐,但它却能磨炼人们的意志。成功伴随挫折,挫折使人成熟。时下,有人爱听表扬,不爱听批评。领导一批评,就认为和他过不去。这些人脑子里缺少辩证法,不知道批评是“强身健体的蜂王浆、球蛋白”。有个形象的比喻,马和羊同拉一驾车,上坡的时候,车夫使劲地抽打马,而不管羊。

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道德观

一个人气很正,思想很好,但没有才能,就会成为无用之人,如果有才气,但气不正,品德很坏,就会成为有害之人。有人说:“缺智的人是次品,缺体的人是废品,缺德的人是危险品”。曾国藩有两句话:“有才无德——小人;有德无才——庸人”。作为大学生就要德才兼备,这是大学生作人的标准。党的十六大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德就是倡导全体公民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我认为必须做到三要:一要学习上成熟,听招呼,守规矩。能够站到班上干好事 ,干好老师交代的任务。假如作为班上的班干部要做到执政为民,秉公用权,真正让学生放心,让人民满意;二要老老实实为人,胸怀豁达坦襟,与人为善,诚信相待,常言说:“心底无私天地宽,热心助人品自高”。8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流行“雷锋叔叔不在了,雷锋精神过时了”。当看到一则关于美国西点军校张贴雷锋画像的报道,便有感而发,写了篇“有感雷锋出国”的文章,被《解放军报》等国家级报刊登载。雷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的精神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西方人都很崇尚,我们没有理由说他过时了,必须大力倡导和弘扬。正象一首歌唱到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三要洁身自好,慎微、慎独、慎言、慎行。切实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管好自己的嘴,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吃的不吃,不该贪的酒杯不端;管好自己身边人,不能因小失大,影响自己声誉;管好自己的“尾巴”,始终谦虚谨慎,夹着“尾巴”做人。要自信,但不能自傲,以平常心态对事对己对同学和朋友。要深谙“公生明,廉生威”的至理名言,始终不忘身后有上百双眼睛在看着,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任何时候都不能干那些让人指脊梁骨的事(吃、拿、卡、要、报,让人家讲说),不能干那些丢份子、掉价的事,不能干那些提心吊胆,吓得睡不着觉的事(害怕自己干得事露出马脚)。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会后,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又多次就科学发展观作了重要讲话。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新的发展要求。它是当今发展理论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今后现代化建设的新理念。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往发展理论的超越,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发展观。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着重让他们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过去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经过20年的奋斗,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也意味着不惜代价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而今后的20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20年,就必须用新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各项建设实践与具体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面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温家宝总理指出,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西京学院也及时把跳跃式发展战略调整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办学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锻造一流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这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重大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高是正确解决国内诸矛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针对我国现时存在的城乡、工农差距扩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沿海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东西差距拉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政府工作人员存在着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问题。对此,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五个统一”和“五个坚持”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新的发展观。对中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无不拍手叫好,真正体现了民意和人心。

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如果我们不坚持科学发展观,而是任其发展,必然导致人口剧增,环境破坏、生态危机、人文失落、价值失衡、社会腐败漫延,最终导致社会全面失衡,必须引起我们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视。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自觉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实际行动创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带头保持学校稳定,协调、师生、生生关系融洽、学习进步,以作为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础。

第二篇:人生态度对现代人的启发与借鉴[小编推荐]

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对现代人的启发与借鉴

陶渊明的价值不在于诗中购置了一个虚拟的田园,更重要的是他让每一个人心里都能开出来了一片乐土,就是他日子过得很乐呵。

在不如意的情况下,坚持志节,不肯随俗浮沉的思想,也应为现代人所效法。他少有济时之志,后屡遭挫折又放弃了这种理想,但能坚守志节。

对人生的旷达、乐观情绪,包括自己未曾去逝之前就写好的挽歌等,都可以对现代人对生死的认识和体会有借鉴作用。

苏轼的人生态度:豁达的人生态度寄情山水,力求超越

虽遭贬谪,苏轼并没有把自己封闭起来,他常常登山临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美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

在这篇千古传诵的《前赤壁赋》中,作者运用了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政治失意和人生无常的苦闷,从而消解内心的痛苦。自不变者观:盈虚、消长、荣辱、得失,一切事物在不断变化;自不变者观:水、月、人、我,一切都无增减,没有变化。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即使在逆境中,有为的生命仍其永恒的价值。况且,大自然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慷慨,馈赠给你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无穷无尽,任你享用。正象李白的《把洒问月》那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不必强求尘世间的功名利禄,只要精神上充分理解大自然的规律,顺应自然,寻求心灵的自由,那么美好的东西就会长期属于超脱的灵魂。因此,人生的根本意义不在于世俗的荣辱毁誉、成败得失,而在于精神的超越升华,对生命的彻底把握。作者辩证地看待自己所处的逆境,采用了变通的态度排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困厄中解脱出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苏轼在逆境中以超脱的态度面对人生,创作了大量的名篇,奠定了他在北宋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地位。所以许多人认为,贬居黄州,放逐领海不是苏轼的不幸,而是时代对他的磨炼和造就。就连苏辙也感叹:“(轼)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之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也。”因为苏轼在逆境中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使他无论处在何时何地,照样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登山览胜,临渊赋诗,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活力。 李白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李白功成身退的现实人生志向,指导他做出了完美的人生设计;漂泊的人生际遇,书写出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强烈的个性意识和自由飘逸的生存理念,凝练出他独立、天真的性格特点;他继承传统、富于创新,以杰出的文学天赋、丰富的感情、理想浪漫的思想、超然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清丽的语言、爽朗的风格,铸造出卓越的文学成就。 朱光潜的通达人生中通达表现在

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他认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他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便呆板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 朱光潜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智慧

一、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是不艺术的。正如同是一块顽石,这个人可以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各人的追求和修养。朱光潜也说:“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二、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兼有严肃与豁达之胜。一般人谈到艺术家,往往认为他们是一批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艺术家常常是最严肃不过的。许多艺术家锤炼作品时呕心沥血,一字一句不肯苟且。人生既要能“执著”,又要能“摆脱”,究竟如何把握呢?朱光潜认为,关键在于怎样取舍以及取舍是否恰到好处。他指出:

艺术家估定事物的价值全以它能否纳入和谐的整体为标准,往往出于一般人意料之外。他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也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在看重一件事物时,他知道执著;在看轻一件事物时,他也知道摆脱。艺术的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艺术化的人生也是如此。善于生活者对于世间的一切,也拿艺术的胃口去评判它,合于艺术胃口者毫毛可以变成泰山,不合于艺术胃口者泰山也可以变成毫毛。他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

三、我们处世有两种态度:人力能做到的时候,我们要竭力征服现实;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要暂时超脱现实。人的意志,或者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现实界,一是理想界。不过现实有时受我们意志支配,有时不受我们意志的支配。如何克服这种事与愿违的冲突?在朱光潜看来,当理想在现实中受到挫折而又一时没有别的办法时,不应徒生烦恼,悲观失望,以至自暴自弃。因为我们人类从来就不是懦弱者,这种消极的人生观决不是解决理想和现实冲突的好办法。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解决矛盾呢?关键是要能够在精神上“超脱现实”。朱光潜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处世有两种态度,人力能做到的时候,我们要竭力征服现实;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要暂时超脱现实,储蓄精力待将来再向其他方面征服现实。超脱到那里去呢?超脱到理想界去。现实界处处有障碍和限制,理想界是天高任鸟飞。现实界不可以空中造楼阁,理想界是可以空中造楼阁的。现实界没有尽善尽美,理想界是有尽善尽美的。

关于超脱现实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朱光潜提出了三种:一是宗教信仰,二是艺术活动,三是保持一点孩子气。这三者之中,宗教有利也有害,并与科学思想相矛盾;保持一点孩子气,是指能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这也不易做到;而文艺超脱法则简单易行并富有效果。

朱光潜推崇从文艺这条路来超脱现实,主要是文艺能使“心灵获得自由活动的机会”,“现实界不能实现的理想,在艺术中却有机会实现”。正是如此,人们不会因为理想和意志在现实中碰壁,就导致理想的破灭和意志的消沉,进而导致人生的沉沦和颓废,而是在精神上仍然保持住实现理想和意志的动力。因此,超脱现实虽然不是直接与环境奋斗,却是在养精蓄锐为征服环境作准备。

这种奇特的、带有艺术意味的应付世事的态度,是朱光潜当时感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法调和,而“在精神上求安慰”的一种方法。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超脱观念因带有暂时避世的色彩,具有明显的消极倾向;但作为一种保存理想,不让理想破灭的手段,它又具有积极的意义。朱光潜以他自己的切身体会说:我不敢说超脱观念对于别人怎样,但它对于我却是一种救星。它帮助我忘去许多痛苦、免去许多烦恼、容忍了许多人所不能容忍的人和事,并且使我增添了许多乐观和豁达,也使我增加了许多生命力,使我更加勤勤恳恳地做人。总之,超脱观念是一个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它是朱光潜对当时理想和现实剧烈冲突这一无法解决的矛盾,提出的一种解决办法,既顾及到当然,又顾及到可然,显示了他的苦心孤诣,更是当时社会矛盾的反映。

四、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所说的处世的两种态度,即人力能够做到的时候,我们要竭力征服现实;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要暂时超脱现实。这常常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比较消极,更多地具有道家“超然物表”、“清虚无为”的隐逸思想。其实,在朱光潜的人生观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于孔子积极济世的执著精神及其所表现出的人格力量,他向来推崇备至。他在四十年代写作出版的《谈修养》一书中,特别提出为人做事不应投机取巧、不应马虎从事,而应“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因为“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所以能有伟大成就者,大半都靠有极强的意志力”。

总结:诗意的人生,必定是幸福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幸福与快乐,是心灵愉悦的一种体验与感受。在不同的人及人生阶段,这种体验与感受总是不尽相同的。家境的优越,智慧的充盈;爱情的获得,权力的拥有;仕途的迁升,财富的积聚;人际的和谐,社会的关爱;体魄的康健,天伦的享有,等等,凡此种种,大至社会自然万物,小至眼前身边琐碎,无不是幸福与快乐的源泉。诗意的人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然而,由于不同的人生所身处的时代环境不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同,对生命意义及质量的理解与追求不同,因此,人生的诗意化的内涵与境界也就有所甚或完全不同。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在对他人与社会不构成危害的前提下,追求一己之身及其家庭的诗意化人生,显然是无可指责的,但终究不是人生诗意的最高境界。能够把个人的诗意与社会的诗意、人民的诗意紧密联系和统一起来,这才是人生的最大最高的诗意所在。

第三篇:孙子兵法对人生规划的指导意义

经人生以五事,校利弊以熟计

很早之前就初步涉猎了《孙子兵法》,因为只是粗粗翻看,也没有很深入的去思考孙子兵法在和平年代,在每个个体身上的指导作用,只是觉得这是一部神奇的兵书,它的思想指导古今中外无数场战争,并多能取胜,由此特别感慨!

但是自从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一个题目的时候,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以前的关注的角度,带着这样的一个题目我又重新阅读了一下《孙子兵法——计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同一本书的同一部分,我发现自己真的是有了新的发现和收获。这些新的收获,我觉得对我的人生规划也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计篇》“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部分: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从战争角度来看,并且结合参看孙子兵法注释的书籍及自己的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在双方交战的时候应该综合五个方面,比较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基本情况高下,审时度势,以作战备。这五个方面可以总结为:一“道”,二“天”,三“地”,四“将”,五“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和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以上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不知道的。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虽然兵法中描述的这种将领分析敌我形势并作出判读的指导思想看似仅仅适用于战争,但是仔细思考下来,我们会发现:我们人生中得每一次选择不都是一次战争嘛?这五法不也正对应着影响我们做出一件事情选择,一段时间目标甚至整个人生规划的各种影响因素嘛?

对于我自己,我理解的“人生五法”可以理解为是天时,地利,仁和;或者说可以理解为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正像兵法中所分析的一样,我们如果将自己的这些方面分析和把握的比较好,于我们对今后的人生规划会有很大的益处。下面模仿着战势分析一下如何能在这些方面帮助自己进行人生规划的。

首先,就像战争的双方都一心取胜一样,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这时候谈论人生规划才是有意义的,当目标都没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规划,而是学会树立目标,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远的,有了目标,我们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规划。

其次,当有了目标后,我们要学会分析形势环境,最重要的是分析自己。 第

一、分析环境形势,我们要看清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对自己的学习,职业,未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和明确。这样的判断就能使我们目标,我们的规划大方向上是正确的。

第二、对自己的分析,这个是最主要的。在做人生规划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兴趣所在,我们要考虑我们所认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弱势在什么地方,我们要知道自己所能争取到的机会和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我们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我们能做到的又是什么。当我们分析好这些方面,基本上我们就可以在需要我们做出决定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明智的决定了~但是,需要补充的是,人生不是常量,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变量,我们要学会不断的对自己的努力方向方式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换取一个很美好的,很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未来!

兵法中的大智慧不只是战争中得良方,也是指导我们人生的不二法门!

第四篇:豁达的人生态度

豁達的人生態度

一個老和尚養了一盆蘭花,他對這盆淡雅的蘭花呵護有加,經常為她 澆水除草殺蟲。蘭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長的十分健康,出落的 清秀可人。

⋯⋯ 有一次,老和尚要外出會友,便把這盆花託付給小和尚,請他幫忙照 看。小和尚很是負責,像老和尚一樣用心呵護蘭花,蘭花茁壯地成長 著。

一天,小和尚給蘭花澆過水後放在窗台上,就出門辦事了。不想天降 暴雨,狂風把蘭花打翻砸壞了。小和尚趕回來,看到一地的殘枝敗葉 ,十分痛心,也很害怕老和尚責怪他。

過幾天老和尚回來了,小和尚向他講述了蘭花的事情,並準備接受他 的責怪。可老和尚什麼也沒說。小和尚感到很意外,因為那畢竟是老 和尚最心愛的蘭花呀。

老和尚淡淡一笑,說道:“我養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的。”

簡單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 我們工作不是為了生氣的,我們相愛也不是為了生氣的。

用心付出的東西一旦無法挽回,也不用再怨什麼,悔什麼。

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時候淡然處之。 無愧于心便好。

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 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 你若成長 ,事事可成長! 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第五篇:人生态度的类型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引导下,通过生活实践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人生态度体现了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行为倾向。人生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例如,光明与黑暗、真善美与假丑恶、生与死、苦与乐、得与失、荣与辱、顺境与逆境等等。对待这些矛盾的根本立场和态度,就是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多种多样,总体上可分为消极无为、无益于社会也无益于自身的人生态度和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等类型:

(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持这种人生态度的人,能以国家、民族、人民为重,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有理想、有志气、有道德,艰苦奋斗,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他们把时间与精力主要用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上,竭尽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无私奉献。他们把困难、挫折、逆境当作磨练意志的动力和事业成功的风帆。这种人生态度显然是正确的、积极的。

(2)追逐私利的人生态度。持这种人生态度的人,总是把个人、家庭和小集团的利益放在首位,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为了一己私利,拉关系、开后门、假公济私、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甚至置国格和人格于不顾,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出卖肉体、灵魂。

(3)看破红尘,与世无争、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持这种人生态度的人,也许有过美好的人生憧憬,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未能如愿以偿,因此,在体验不到人生乐趣时,便视人生为痛苦,从而萌发看破“红尘”、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无疑,这也是一种消极、错误、有害的人生态度。

(4)碌碌无为的人生态度。持这种人生态度的人,认为人生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人生的理想价值没有多大意义。因此,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庸庸碌碌、得过且过、无所牵挂、麻木空虚、醉生梦死。这种人生态度也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5)以超世界、超社会的“评论员”或“裁判员”的身份对待人生。持这种人生态度的人,总是持批判的态度看待人生;总以为社会、国家、人民亏待了他,对不起他,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满意。对自己有利的事,兴高采烈,对自己没利的事,或者侵犯了自己的利益,就大发牢骚或者发泄不满。

上一篇:六月份安委会工作总结下一篇:六一亲子游园活动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