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法的本质

2022-09-12

为什么要研究经济法的本质?实质上就是通过研究经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性, 从而有助于确立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地位。经济法的本质是经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重要方面, 也是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的理论依据之一。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本质的界定以及经济法的本质属性, 二是简要介绍国内学者对经济法本质的观点, 并且做相应的评析, 三是通过引入实例作分析, 从而论述经济法的本质问题。

一、法的本质和经济法的本质属性

《现代汉语词典》对本质的界定是: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有的, 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即本质是事物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 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 是由事物范畴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认为, 法的本质可分成三个层面进行理解:一是法的最初本质表现为法的正式性, 法律直接形成于国家权力, 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二是法的本质其次表现为法的阶级性———统治阶级整体、共同、根本的意志。三是法的本质最终表现为法的社会性, 指法的内容是受社会、文化、习俗、宗教等因素制约的, 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即法的物质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要与其他法律部门进行区分, 主要应该是看经济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本质属性, 即经济法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也就是经济法的本质是经济法固有的、决定经济法性质和发展方向、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根本属性。

二、关于经济法本质的主要观点及简要评析

对于经济法本质的问题, 我国经济法学界的各位泰斗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目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国家干预、参与经济论 (1)

潘静成、刘文华教授认为, 经济法的本质包括五个层面:1.是平衡协调法;2.是社会本位法;3.是系统、综合调整法;4.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5.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此观点仅部分把握了经济法的本质, 经济法具有“国家干预经济”的性质, 但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只有“干预”职能, 并没有“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之权。

(二) 国家干预经济关系论

李昌麒教授认为, 经济法是基于市场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而“需要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法律部门。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在于“干预”, 因此经济法就是国家干预之法。此观点未确切把握经济法的本质, 它突出强调经济法的“国家干预”性质, 但忽略了现代经济法除了“干预”外, 还需要更多的柔性“协调”手段。

(三) 国家调节论 (2)

漆多俊教授认为, “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意志的体现, 是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人们行为的法律规范。经济法是国家调节即‘国家之手’有效运作的法律保障。”此观点并不完善。将经济法界定为“国家调节”, 即国家干预社会经济之法,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 国家不仅具有干预调节经济运行的职能, 同时具有协调经济运行的职能。

(四) 确认和规范政府干预经济论 (3)

王保树教授认为, “经济法的本质只能概括为‘确认和规范政府干预之法’, 而不是概括为‘确认政府干预经济之法’, 更不是概括为‘政府干预经济之法’。”此观点比较确切把握了经济法的本质, 但他认为“国家干预经济”与“政府干预经济”是不同的概念, 应采用“政府干预”的概念, 而不用“国家干预经济”。这就忽略了“政府干预”之权通常由国家立法授权这一前提, 将“国家”和“政府”的内在必然联系切裂了。

(五) 国家干预协调或认可和规范政府干预协调经济运行论 (4)

张富强教授认为, 经济法的本质应界定为“国家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之法”或“认可和规范政府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之法”。这一观点从经济法的规制机制把握经济法的本质, 同时运用法哲学的抽象方法, 集中描述了经济法的特点, 反映出经济法适应时代需要对法律调整方法的重大变化。因此, 笔者认为张富强教授的这一观点比上述各家的观点更全面, 更具科学合理性, 具体通过实例来分析。

三、实例分析

案情介绍:1997年, 香港政府为应对东南亚爆发的金融危机及国际投机“大鳄”的市场炒作, 于1998年8月动用近千亿港元入市操作。为增强货币及金融系统抵御国际投机者跨市场操控能力, 香港金管局、香港政府财政司于9月5日和9月7日相继推出巩固货币发行局制度的7项技术性措施和严格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纪律的30条措施。

从经济法本质的角度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香港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 防止国际投机家的操作, 一是动用近千亿元入市操作, 协调市场关系, 是经济法或经济政策调整流转关系的体现。这种流转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 具有经济管理的性质, 是政府预防“市场失灵”的一种经济规制手段。二是通过推出金融监管措施干预金融市场, 对香港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经济法或经济政策协调经济运行中发生的经济管理关系的体现。经济管理关系不是主要对行政权力的控制和分配, 不能由行政法调整;也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亦不能由民法来调整。这表明经济法的特有功能是民商法、行政法、刑法等传统法律部门所不具备的。

而这背后体现的是国家授权政府的行为, 能够对经济加以全方位、多层面干预或协调的, 非国家莫属。国家始终是规制微观经济、调控宏观经济的主体。国家往往通过立法授权政府来行使对国内经济运行的干预或协调, 并对政府的这种干预或协调加以规范。香港政府在坚持自由经济政策的同时, 对经济或市场予以适当的干预、协调和管理。通过这些措施, 减少了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影响, 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香港的市场和经济。

四、经济法的本质分析

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 经济法调整的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面对“市场失灵”实施法律救济, 国家通过立法授权或认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或协调, 规制市场活动, 克服市场失灵。同样, 面对“政府失灵”, 将限制政府滥权, 国家通过立法规范政府的干预或协调行为。预防、克服和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有效弥补民法和行政法调整的缺失, 正是经济法最本质的属性。

经济法是国家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之法, 在任何时代, 国家始终是规制经济的主体, 为完成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使命, 国家往往通过立法授权政府行使经济规制权, 并对其规制行为进行规范。

经济法同时也是“认可和规范政府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之法”。国家履行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职能必须通过授权政府实施, 而经济法就是国家通过立法的途径“认可和规范政府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之法”。

立足于社会公共利益整体公平和效益的经济法, 通过“国家干预协调或认可和规范政府干预协调经济”, 也就是授权政府依法宏观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微观规制市场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 又将政府的规制行为严格地限制在法律授权的范围之内。

所以我们说经济法的本质是“国家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之法”或“认可和规范政府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之法”。民法的个人本位、行政法的行政权力本位主义从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维护个人自由, 但是两者分别走了两个极端, 经济法通过对两者公权和私权的部分限制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这是其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分野, 也正是其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重要依据。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本质的界定以及经济法的本质属性的阐述, 简要介绍评析国内学者对经济法本质的观点, 通过引入实例作分析, 从而论证探讨经济法的本质。

关键词:经济法,本质,国家,干预协调,规范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 顾功耘.高等学校法学教学参考用书:经济法案例法规选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 张富强.经济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3] 张富强.经济法通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3.

[4] 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

上一篇:《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研究下一篇: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