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协调师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研究 ——基于规范类型化的视角

摘要:诸如立法决策或者司法裁判等法律的决定,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在立法期限或司法裁量时间成本的压力下所作出的,但上述决定并非脱离理性判断以及衡量,法律理性主义或者法律经验主义至多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理论理性或实践理性的认识标准,但对于像法律实践这一类实践的话语如何以“实践”的方式来达到理性的结果,却并没有提供更有说服力、更有实践可能性的标准或规则。尤其是对于具体的部门法实践来说,通过怎样“实践”的方式来达到立法决策希冀理性的结果,需要认真的思索。也即,通过何种方式来检视具体部门法的实践效果,没有更有说服力和实践可能的标准或规则。本文讨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无法找到一个确定的标准,但不能因此回避对部门法实施效果的检讨。作为立法后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评估,了解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找出法规实施以及法律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该法的立、改、废提供依据。当前,我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各个方面不断深入改革和发展。相对稳定的实在法律规范与变动不居的社会现实之间难免有乖悖之处,如何使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适应变动着的实际生活并得到合理有效的实施,必须做深入研究。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同时也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模式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即个体自治、团体自治和国家强制三大调整模式并存。故本文选取意思自治、集体协商以及国家干预三大调整模式作为切入点对《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进行研究。认识法律并不意味抠法律字眼,而是把握法律的意义和效果。反推之,讨论《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劳动合同法》。一方面,《劳动合同法》作为一部“特别”合同法,劳资之间“协商一致”的意思自治贯穿全文。另一方面,矫正资强劳弱的《劳动合同法》部门法属性决定了国家公权力的干预特征。此外,在劳资私人自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真空部分,需第三方机制的介入进行协调,以此形成完整的劳动关系协调规范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本文选取从意思自治、国家干预和集体协商三大规范调整模式的角度切入。如果将《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与实证整体拟制为一个自然人,那么前述三大规范调整模式便是该自然人的骨骼,而它们所涵摄下的《劳动合同法》具体制度便是遍布骨骼周围的血肉,即通过意思自治、国家干预以及集体协商三大规范调整模式将整部《劳动合同法》的制度框架脉络串起来。在第一章中,本文开门见山地对《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观察角度的类型化进行了阐释,分别选取意思自治、国家干预以及集体协商三大调整规范模式的角度进行检视。原因在于就《劳动合同法》规范实施主体而言,三者存在主体的区别:意思自治强调劳动关系双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意思表达、协商一致;国家干预强调国家公权力的介入;而集体协商的主体是用人单位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第二章讨论《劳动合同法》意思自治规范下具体制度的实施效果。检讨了劳动合同期限制度和劳动合同解除制度,分别检讨了劳动合同期限问题和劳动合同的解除问题。第三章讨论了《劳动合同法》国家干预规范下具体制度的实施效果,检讨了劳动合同书面形式、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制度、违约金、补偿金和赔偿金制度以及劳务派遣制度。上述国家干预下的制度中,批判较多的是相关制度对用人单位用工灵活性的影响:书面形式、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二倍工资的绑定、“三金制度”和劳务派遣制度限缩了用人单位的用工灵活性,增大了用工成本;在实际的操作中,用人单位对此的意见也较大。甚至认为相关规定需要进行调整。但对制度的理解仅仅着眼于约束当事人的行为而放弃了制度的功能和目的,就一定会引发对制度的教条主义视角和理解。《劳动合同法》中现有的对国家干预制度的规定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但倾斜保护的理解不能陷入教条主义的困境。第四章讨论了《劳动合同法》集体协商调整模式的实施效果,特别是作为集体协商结果的集体合同的实施样态。对于这些具体制度的实施效果,文章分别从立法宗旨的落实、学界的不同讨论以及实证的样态三个层面进行检视。第五章关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分别从实施效果的价值分析、功能检视和对《劳动合同法》的修改三个层次进行讨论。实施效果的价值分析主要强调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矫正正义的两大价值取向;功能检视包括了《劳动合同法》内部规范的互动以及管制与自治的平衡;而对《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则是分别对应本文第二、三章意思自治和国家干预的规范,通过提出对其涵摄下具体制度修改、完善的意见来对《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进行回应。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规范类型化;意思自治;国家干预;集体协商

学科专业:经济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及其意义

二、研究状况的学术梳理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框架及创新点

五、一些问题的说明

六、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第一章 《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观察角度类型化阐释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类型化的考察

一、《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类型化的提出及价值

二、《劳动合同法》规范的类型化表达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意思自治调整规范模式

一、《劳动合同法》意思自治的逻辑

二、《劳动合同法》中意思自治的判断标准

三、《劳动合同法》中意思自治的制度表达

第三节 《劳动合同法》国家干预调整规范模式

一、《劳动合同法》国家干预的背景

二、《劳动合同法》中国家干预的判断标准

三、《劳动合同法》国家干预的制度表达

第四节 《劳动合同法》集体协商调整规范模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意思自治规范下《劳动合同法》具体制度实施效果研究

第一节 劳动合同期限制度实施效果的检视

一、《劳动合同法》中的期限制度立法宗旨与制度内涵

二、学界对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讨论

三、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实证样态

四、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总体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劳动合同解除制度实施效果的检视

一、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宗旨与制度内涵

二、学界对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讨论

三、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实证样态

四、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总体评价与反思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国家干预规范下《劳动合同法》具体制度的实施效果

第一节 劳动合同书面形式制度实施效果的检视

一、劳动合同书面形式的立法宗旨与内涵

二、学界对劳动合同书面形式制度的讨论

三、劳动合同书面形式的实证样态

四、劳动合同书面形式的总体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效果的检视

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立法宗旨与内涵

二、学界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讨论

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实证样态

第三节 二倍工资制度实施效果的检视

一、二倍工资制度的立法宗旨与制度内涵

二、其余相关的规定

三、学界对二倍工资制度的讨论

四、二倍工资制度的实证样态

五、工资制度的总体评价与反思

第四节 劳务派遣制度实施效果的检视

一、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宗旨与制度内涵

二、学界对劳务派遣制度的讨论

三、劳务派遣制度的实证样态

四、劳务派遣制度的总体评价与反思

本章小节

第四章 集体协商规范下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检讨

第一节 集体协商制度概述

一、集体协商制度的逻辑原点考究

二、博弈论视野下的集体谈判模式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集体协商的内涵表现

一、集体协商的法价值

二、法条文本中的集体协商

三、集体协商中的集体合同

第三节 理性对待讨论集体协商制度

一、集体协商制度的检讨

二、现有集体协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集体协商制度的路径反思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

一、立法宗旨的意义分析

二、立法宗旨的内涵厘定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中的功能检视

一、《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的功能检视之一:内部规范的互动

二、《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的功能检视之二:管制与自治的平衡

第三节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完善意见

一、《劳动合同法》中意思自治部分的修改意见

二、《劳动合同法》中国家干预部分的修改意见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低年级语文论文提纲下一篇:银行差异化经营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