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城乡利益矛盾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东西部农民分化及社会整合的比较研究 ——以浙江和四川为例

摘要:“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而促进农村社会整合与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农民阶层分化是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因为现代化意味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就意味着农业人口大量转变为非农业人口,这既为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所证明,也为中国东部地区的工业化过程所证明。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同时,农民也出现了分化,农民分化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实现小康目标的直接动力。同时,农民分化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也是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的首要问题之一。因此研究农民分化和社会整合是转型现实和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和权利观是理解中国农民分化和社会整合的基础理论,利益关系和利益协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农民分化即基于承包制基础上的利益分化,农村阶层矛盾和社会问题也是由于利益矛盾引发,社会整合关键在于利益整合达到社会利益均衡,农村社会和谐是利益相对均衡的状态。中国农民分化以市场为机制,以职业为基础。按历史进程而言,主要划分为20世纪80年代职业转换与身份制制约性的农民分化,20世纪90年代地区流动性的农民分化,21世纪以来均衡发展性的农民分化。农民分化的历史进程是由市场化改革、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等多种原因决定的。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动推动了农村现代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缓和农村阶层结构变动中的阶层矛盾和社会问题,党和政策提出了一些利益调节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推行承包制、开展多种经营、试行和完善村民自治、西部大开发战略、农村扶贫和城乡统筹等,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起极大作用。在农民分化过程中,东西部表现出很大差异,包括职业、收入和消费差异三个方面。浙江和四川的农民分化具有一些共同点,但是农民分化的差异性也十分明显,如不同地区农民内部不同群体规模、比例和结构上有很大不同,在浙江和四川内部是如此,浙江和四川比较也是如此。影响农民分化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地理环境、文化和观念差异、产权制度差异、产业结构差异、城镇化水平、地方政府行为差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差异等方面。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区域协调发展。农民分化在激发农村社会活力,大量增加社会财富,普遍改善农民生活的同时,也带来阶层矛盾和各种社会问题。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主要体现为农村各阶层、各群体之间利益上的矛盾。深入研究农村阶层矛盾,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可以使我们的决策尽可能反映农村各个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最大限度地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减少决策及其实施过程中的失误和阻力。论文对东西部农民分化中的农村阶层矛盾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包括社会急剧分化中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整合能力下降中的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东西部农村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利益共享、以社会制度为主要方式的利益协调和矛盾调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民政治参与以及乡村治理和地方政府社会整合作用。为了推进社会整合与协调发展,论文提出了促进农民分化与社会和谐的原则、方法和具体对策。这些原则主要是公平原则、权利保障原则和法治原则等;方法主要有:以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农民民主为重点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社会整合的对策主要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夯实农民分化的经济基础;推进农村土地和户籍改革,破除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政策要有增有减;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结构等。农民分化既是农民个体市场化的行为,也是资本力量和政府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从城乡发展和现代化的全局才能对农民分化有更全面的认识。农民分化是社会系统变迁中的重要一环,农民分化与统筹城乡发展、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密切相关。促进农民分化,解决农民分化中出现的区域不平衡问题需要有全局视野,也需要不同层级的政府和社会形成共识和凝聚力。要实现东西部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关键在于西部地区探索赶超型战略的决心和路径,同时,包括国家政策和东部生产要素在内的外部资源也是决定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农民分化;社会整合;社会和谐;东西部协调发展

学科专业: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存在的不足

2 中国农民分化及社会整合政策的历程

2.1 农村改革进程中农民分化的历程

2.1.1 20世纪80年代职业转换与身份制约性的农民分化

2.1.2 20世纪90年代地域流动性的农民分化

2.1.3 21世纪以来均衡发展性的农民分化

2.2 农民分化的原因

2.2.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2.2.2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2.2.3 城乡户籍制度的松动

2.2.4 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道路的发展

2.2.5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3 农民分化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2.3.1 农村社会结构分布合理化和社会心理现代化

2.3.2 阶层矛盾和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2.4 党中央促进农村社会整合的过程及政策成效

2.4.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种经营方针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2.4.2 权力下放、村民自治和农村各阶层政治参与

2.4.3 西部大开发战略、农村扶贫和城乡统筹

3 东西部农民分化的差异分析

3.1 东西部农民分化呈现不平衡特征

3.2 东西部农民分化的差异表现

3.2.1 职业分化差异

3.2.2 农民收入分层差异

3.2.3 农村消费分层差异

3.3 东西部农民分化差异的具体原因

3.3.1 地理环境差异

3.3.2 文化和观念差异

3.3.3 产权制度差异

3.3.4 产业结构差异

3.3.5 城镇化水平差异

3.3.6 地方政府行为差异

3.3.7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差异

4 东西部农民分化中的阶层矛盾和社会问题比较分析

4.1 社会结构变动与农村阶层矛盾

4.1.1 农村阶层矛盾的发展过程

4.1.2 阶层矛盾的不同类型

4.1.3 农村社会阶层矛盾的特征

4.2 社会结构变动与农村社会问题

4.2.1 社会问题的内涵和转型期农村社会问题的类型

4.2.2 社会急剧分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4.2.3 社会整合能力下降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5 东西部农民分化中的社会整合比较分析

5.1 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利益共享

5.1.1 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利益共享的必要性

5.1.2 促进农民利益共享的政策措施

5.1.3 浙江、四川两省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5.2 以社会整合制度为主要方式的利益协调和矛盾调处

5.2.1 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与失地农民保障

5.2.2 两省户籍制度改革

5.2.3 农村医疗保险

5.2.4 农民工社会保障

5.2.5 劳资纠纷的制度安排

5.3 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民政治参与

5.3.1 村民自治缓解了国家与农民的冲突

5.3.2 两省村民自治的进程、特征

5.3.3 两省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参与

5.3.4 两省村民自治的困境与出路

5.3.5 农村新型民间组织的出现与作用

5.4 乡村治理和基层地方政府的社会整合作用

5.4.1 减轻农民负担、乡镇机构改革和其他配套改革

5.4.2 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作用

5.4.3 农村扶贫开发中的政府作用

5.4.4 吸纳农村新富阶层和培育农村民间组织中的地方政府作用

6 在农民分化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社会整合与和谐

6.1 农村社会整合的原则和方法

6.1.1 农村社会整合的主要原则

6.1.2 农村社会整合的基本方法

6.2 农村社会整合的对策

6.2.1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夯实农民分化的经济基础

6.2.2 推进农村土地和户籍改革,破除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

6.2.3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政策要有增有减

6.2.4 完善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和矛盾调处机制

6.2.5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结构

6.2.6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为社会整合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6.3 实现东西部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的出路

6.3.1 继续扶持西部地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6.3.2 加强东西部经济合作,促进西部农村地区发展

6.3.3 推进制度创新和文化革新,实现西部农村自我发展

6.3.4 地方政府合理的职能定位,保障西部农村地区的发展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高等教育证券市场筹资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