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报告范文

2022-06-06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文献阅读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1文献阅读报告范文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文献阅读综述报告

文 献 阅 读 综 述 报 告

201*72D**** **

我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向是康复管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进行了大量的文献阅读。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我了解到,2010年我国已有残疾人口七大类型8502万人,占总人口的6.34%,是世界上残疾人口最多的国家。受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加快等因素影响,仍以每年70-80万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天都要增加2000多名残疾人,每40秒钟就增加1名残疾人。我国人口残疾规模的迅速增长和残疾程度的不断变化表明,残疾仍然是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国外对对残疾人康复需求与保障研究也比较早,比较深入。在社会福利方面,John A. Karats 较早研究了基于意外事故、伤害、疾病等致残人士的社会保障情况, 并就美国“1920 康复方案”和“1935 社会保障方案”各自的贡献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John A. Karats ,1939)。Graham. Susan K 和 Cameron. Ian D 通过对澳大利亚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情况分析,认为对残疾人群体的需求评估以及残疾人群体的即时信息对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欧美发达国家由国家财政买单,很好地解决了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比如在美国,一经州政府残疾鉴定服务办公室鉴定为残疾人的,根据致残年龄及工作年限,即给予残疾福利金,享受免费的康复医疗、残疾辅助器具等福利待遇。

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对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有关的文章也不多, 发表时间多集中在2006年以来的10年。利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部分省市的残联或康复管理机构委托高等院校及学者对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李宁利用2009 年中国残联在全国范围内3.8万名残疾人抽样监测数据, 对我国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康复服务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仍然很高, 有92.69% 的残疾人需要康复救助,而康复服务的利用比例较低,过去一年内没有接受任何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占全部监测残疾人的76.98% ;何小英利用2006年抽取的633例残疾人样本进行了研究,总体的康复需求率为99.36%;钱耐思等人于2008 年3~ 4 月对闸北区9 个街道( 镇) 的17918名持证残疾人进行普查,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筛出率为83. 5%,不同残疾类型残疾人的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有差异, 康复医疗需求和残疾人用品用具需求相对较大,应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广泛覆盖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由于残疾人分布比较分散,残疾人口基数大,全面普查成本非常高,文献检索中发现开展康复需求普查的仅有一例,即闸北区的1.8万名样本普查,其余大多数是样本数很少的抽样调查。

2 ***经济技术开发区尚缺乏对本地区残疾人康复需求的调查研究,以***经济技术开发区1400位持证残疾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过去一年接受的康复服务、今后的康复需求为调查内容,对残疾人康复需求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开发区残疾人康复需求,并据此进行讨论,以此为参考提出有效对策,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几个月来的文献检索,了解国内外康复需求调查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进行开发区康复需求调查的可行性和相关性分析,我确立了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课题。下一阶段,文献阅读仍然是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应当继续不断深入研究学习相关文献,为顺利完成较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而努力。

第二篇:如何(快速)阅读英文文献

阅读文献应该是一个由点到面再到点的过程。选取当下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检索较全的文献。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然后,扩展开,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专题、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步仔细阅读新作。

阅读文献时,先阅读摘要、引言的最后部分、结论,因为这几部分都是作者大致介绍自己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得出的结论,在最后结论部分有些也是和摘要中的字句是重合的。这几部分一般都比较短,花的时间也很短,但可以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为自己进一步读正文打下基础,哪些应该重点读,哪些应该了解,自己心中有数!如果文章提到的结论,我已经很清楚就不必再读下去了,若对其结论有疑问就要继续读它的分析与讨论这部分,这是一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应借助实验结果中的图表来帮助理解(注:看那些图和表格,图和表是文章最最精华的地方,图表能看懂,文章就差不多了。不能看懂图片的话,就再回过头来看文章中与图片对应的文字和说明)。自己先把图表看清楚,想想该怎么分析,然后再去看作者的分析与讨论,相信会更容易理解。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中的实验材料与方法这部分是没有必要看的(注:一般只需大体上了解作者采用的何种实验方法,以及作者所具备的实验条件,除非你也想采用类似的方法),我们主要充分利用这部分得出的图表来帮助我们理解后面的分析与讨论那部分即可。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就返回去通篇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如果……会发生什么?”。理解论文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等同于理解了该论文。理解论文,就要了解论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选择(很多都是隐含的),假设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论文指出了怎样的方向,论文所涉及领域都有哪些问题,作者的研究中持续出现的难点模式是什么,论文所表达的策略观点是什么,诸如此类。

最后是阅读参考文献,顺藤摸瓜,找出该领域相关的重点文献,有助于自己系统的、集中的阅读文献。

另外,我觉得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养成下列习惯:

1、做好标记与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文章中提到的一些有用信息一定要记录到自己的文档,一方面便于温故知新,一方面可以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

2、注重总结:读完一篇文献后,要写一个小总结.把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创新点等用简短的话描述出来,然后把文章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手段以及最后的得到的结果也分析一下,用自己的话总结,最后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值得自己借鉴地方,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来,那么这篇文章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做这些工作有很大的好处,一是提升自己的总结概括和写作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你就会不知不觉得到提高,另外一个好处是积累,有了这些文字性积累,以后你自己写文章,写论文就会很方便的。

3、有效的管理下载的文献:对于下载的文献,要充分利用软件(如ENDNOTE等)对其进行管理,可以以其内容建立以专题杂志按时间先后的专门分类。哪些需要仔细阅读并保存,哪些用处不大,待删除,哪些需要阅读却尚未阅读等等。以后想到时,还能及时找到。

4、准备一个小文档,把一些经常遇到的经典的英语写作举行记录下来,日积月累,那么你的英文写作能力就会提高,到时候不至于无从下手,写的全是汉语式英语。这个必须要长期积累,没有积累根本就没有提高,所以自己一定要坚持不懈,细水长流,终成大海。

第三篇:中医文献阅读与积累2

第一节 阅读方法

读书必须讲求方法。善于读书的人,往往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学到较多的知识;如果方法不对头,则往往事倍功半。而方法每改进一步,犹如上升一个阶梯,会展开更广阔的视野,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

一、泛渎泛读又称浏览或慨览,是一种花费较少时间博览群书并了解其大概内容的方法,着重了解全局,力求掌握全貌。

泛读,首先是通过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序跋和目录,来了解其大概内容及有关章节安排(一般提要、前言和序跋中,都有对该书的编写目的、内容特色、学术思想及其影响等的扼要介绍),以便对该书的全貌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看看章节布局,根据目录去寻找作者的一些主要观点和自己最需要的部分。浏览一下,如进一步发现此书确有重大价值,则列入下一步精读计划之中,为进一步阅读奠定基础。因此,泛读是为精读作准备,而不是目的本身。

二、快读,快读又称粗读、略读,是一种突破按字、词、句阅读习惯,采取按概念阅读,能以较快速度掌握其中心内容的方法。快读时,目光不是停留在一个词、一个概念上,而是从上而下地纵向扫瞄阅读,不是一字不漏地读下去,而是几行几行地扫阅过去,采取变速阅读方式:关系不大的地方快速读,一掠即过;发现重要内容则放慢速度,力求了解其内容;读到精要关键处,可逐字逐句咀嚼,深入领会。

一般书刊文献中都有较大的水分,最有用的事实、原理和数据等不过20、30%。没有必要都逐字逐句去认真阅读。对一般书刊中书名或论文标题、作者、导语、绪论以及一般内容,可快速读;对病因病机分析、辩证论治部分可减速读;对理论探讨、独到见解以及有争议部分、则应认真细读和思索。这就要求对全文有个基本的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利用自己对该学科、该课题已掌握的知识、对作者所叙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通过自己大脑的接收与加工,建立起一种逻辑联系。这种理解不仅是表面上的印象,而是从已有的知识积累中抓住自己所需的东西,和新的感知与启示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新的逻辑关系。因此,快读法掌握得好环,主要看有无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否则容易将主要的内容放弃。

三、精读是一种在泛读的基础上再认真细读其关键精要部分,力求深入领会其要旨、掌握作者的思想脉络的方法。精读不仅要求逐字逐句仔细阅读,对一些经典医著的精要之处,还必须熟读背诵。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咀嚼、消化,边阅读;边思考。不仅要读书上已有的内容,还要善于动脑筋,下功夫钻研,要由此及彼地去深入探索书上还没有写出的东西,要有所创新。

在精读中,对照阅读法是值得推广的。这种方法。就是在同类的著作中把与自己研究课题有关的章节集中起来,对照阅读,这样可花费较少的时间猎取到大量有用的知识。如《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有关《伤寒论》的著作有420种,近年来出版的有关《伤寒论》的注释、白话解、讲义、教科书、学习札记之类更是品种繁多。对多数人来说,不可能把这些书全部从头到尾读完。如果重点是想学习《伤寒论》原文,加深理解仲景原意,可集中阅读注释类。这些不同版本的注释,虽各有千秋,对某些问题的注释确有一定的独到见解;但就其整体而言,基本相同或完全重复的占较大的比例。采用对照阅读法,就能很快地领取各家之精华,而摒弃其大同小异或雷同之处,使你理解得更为全面积深入,可大大节约时问。

采用对照阅读法,要善于使用各种书目,并善于在同类书目中有所选择。一般宜先读近人的,后读古人的,因为近人论著中会包含古人论述的内容。同时,为了提高对照阅读的效果,对照点必须明确,针对性要强,对照点越具体,收到的效果也就越大。

古代的类书是以类相聚,把同类著作集中起来。对此,也要善于利用。

第二节 积累方法

任何成就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期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鲁迅先生的经验是:“无论做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积累要有明确目标,只有有目标的积累,才能有效地去收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只有符合自己需要的积累,才能发挥较大的使用价值。 积累贵在一个“勤”字,要积年累月持之以值地收集,要注意资料积累的连续性,对学术问题要深入了解其来龙去脉,必要时还应追溯到最早的起源;同时,也要注意其发展演变,注意收集新的见解和不同争论。

积累的方法多种多样,—从形式上分,有笔记本式和卡片式;从内容上分,有笔记式、摘要式和综述式。

一、笔记善于读书的人都十分重视记笔记。如果读书不作笔记,那么,书中蕴藏的知识,就不能被吸收,就会落入人们思维之外。

历代医家都是十分重视记笔记积累资料的。明代名医王肯堂花费十多年时间,博览群书,认真收集资料,写成《证治准绳》。清代张璐为了撰写《张氏医通》,参考了60多位医家100多部著作,积累了数十万字的资料,历时50余年而成。这样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

笔记的内容又可根据不同需要和不同内容,一般分为阅读笔记和心得笔记两大类。

(一)阅读笔记阅读笔记分为多种形式,这是在阅读过程中记下所读内容的笔记。 一种是当你读到某一著作时,认为对自己很有用,但当时来不及一一细读或写下心得时,可先记下有关书名以及书后所附参考文献目录,标明出处,便于以后查找利用。这叫索引式笔记。

一种是把原文中某些重要句子原封不动地抄下来,便于以后引用。这种引语必须绝对忠于原文,防止断章取义,并注明出处,以便查考。这叫引语式笔记。

另一种是当你读完一本书后,对作者所论述和探讨的主要问题,按作者的思想脉络,加上你自己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或条举的形式依次记载下来。这叫提纲式笔记。这种提纲式笔记不同于目录,好的目录可成为提纲的重要内容,但一般目录都过于筒略,提纲式笔记中还需要记载各章节中所论述和探讨的问题及其主要论点、医案等,并加上自己的评注。

(二)心得笔记心得笔记不同于阅读笔记,它不是简单地摘录原文或写下提纲,而是记下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这不是一般资料的简单积累,而是凝聚着自己的新认识和新见解。好的心得笔记往往是酝酿一部著作的雏型。清代尤怕在《医学读书记》“自序”中写道:“予自弱冠,即喜博涉医学,自轩歧以迄近代诸简,虽所见末广,而日月既多,卷性遂成。”由此可见,写心得笔记是积累资料的重要方法。

心得笔记的写作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种是在阅读中及时写下的简单心得体会,或作注释,或作考证,或提出质疑,或对不同见解提出批驳。这叫批注式笔记。古代医家常将它写在所读书的天头处,故又称“眉批”。

一种是读了别人著作后有感而发的创造性思维的记载,这是读书笔记中最重要、最难写的一种,通称札记式笔记。这种札记式笔记实际上是一种创作,是对原作融会贯通后,写出的有一定见解的心得体会。要求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无论是发挥或辩解,都要有一定深度,并要有新意,要善于捕捉读书过程中间现的思想火花,要敢于大胆地探索,想前人所未想,述前人所末述。

二、摘要摘要是对原著融会贯通后,按作者的思路和章节结构,用简短扼要的文字加以浓缩而成的。要求用很少的文字表达最主要的内容,必须达到高度简练,但又必须能把作者的主要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重要的发现,精彩的论述以及必要的事实、数据和最后的结论等全部包括进去。因此,这不是随意的摘录和简单的重述。根据不同的需要,摘录又可分为多种形式:

(一)重述式摘要这是对原作内容的扼要重述,一种是逐字逐句摘录原作中的重要

章节或医案、处方等,叫节录式摘要。这种摘要要求内容绝对准确,忠于原作。摘录经典著作原文,应找可靠版本,并标明出处。

一种是引用原作中的字句和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的摘要结台出处。一种是引用原作中的字句和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的摘要结合在一起,这叫带引语式重述。这种重述,引语部分要加引号,不得随意改动。

一种是对原作领会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原作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内容,这叫不带引语式重述。这种重述融会了读者自己的智慧火花。但应注意对作者的论点不能随意发挥,更不能断章取义地曲解,要保持作者思维的逻辑结构,必须忠于原作。

(二)主题式摘要这不是一本书或一篇论文的摘要,而是按同一主题将有关资料汇集在一起的摘要方法。例如,有关中风的论述,有专著,有论文,有国内的,有国外的,把这些资料集中起来,按同一主题(还可再分若干小的主题)作出摘要,就是主题式摘要。这种摘要可根据某一本你认为最精彩的著作为主,辅以其他摘要。这样,把同类问题的摘要汇集在一起,更便于比较研究,防止不必要的重复。但一本书或一篇论文往往不止一个主题,可能包括多个主题,适合多方面利用。对这类综合性或通用性较强的摘要,可按原著先摘录下来,然后分别标出几个不同的主题词,以便分别在不同方面利用。这又叫综合性摘要。

第四篇:不要再浪费时间---阅读文献技巧(转载)

tags: 阅读技巧

--------------

------

不要再浪费时间---阅读文献技巧

以下是作者在论坛上收集的一些有关如何阅读文献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之一

1。由点到面。选工作实践中的疑点,热点,由一个小枝节,检索较全的文献,一般近期的20 篇左右已经相当多了。之所以不必在意3年以前的,是因为知识更新非常快,且网上能查到的多为近几年的全文。学习别人是怎么发现解决问题的。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然后,扩展开,根据兴趣和研究的目的,知道,在研究的领域:谁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多,谁的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启发性。去图书馆找他的文章看全文。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

2。由杂到精。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专题、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探究其原因。培养个人的学术修养。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定期浏览,从面上了解学术进展和热点,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篇仔细阅读新作.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工作中的点滴发现,思想火花,都应该写下来。我和王忠诚院士、顾玉东院士的接触中,发现他们都有记卡片的习惯。病例随访、文献观点,等等。到写作文章时,都是现成的材料。现在有了电脑,但是写文献综述是一个完善知识结构的好方法。随时记下论点,个人心得,会有事半功倍的成绩。无论写在纸上,还是记载在电脑内,都应该有一个记事簿,并且经常整理。

在这里介绍一款文献管理软件,具有笔记功能,可以随时记录自己对于正在阅读文献的思考,并且可以与当前文献联系起来:

免费下载地址:

http:///support/cgi-bin/download_chs.cgi

最新的教程地址:

http:///support/noncgi/downloads/NoteExpress_Tutorial.pdf

word插件演示视频:

http:///supportcn/noncgi/attach/2005/09/26/792-NEVedio_WordAddin.rar技术支持地址:

http:///supportcn/cgi-bin/forum_show.cgi

4。对于下载的文献,要以其内容建立以专题杂志按时间先后的专门分类。哪些需要仔细阅读并保存,哪些用处不大,待删除,哪些需要阅读却尚未阅读。以后想到时,还能及时找到。

5。天天学习。文献天天有。如果只作为一个收藏家,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下载的目的是学习。通过阅读,掌握专业领域的方法和知识。只要坚持学习,就会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之二:

对于初次进入一个领域的新手,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把握本领域的动态和方向。

记得一个留洋的研究生说,起初导师让他读大量的文献,而且每天都规定了数量,好像是100篇吧?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请教导师,却被告知只要每天把数量读够就行了。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终于最后融汇贯通,也理解了导师的方法。

所以,我觉得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而且,每个作者的研究方法多少有所区别,读得多了,渐渐就会比较出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今后的研究大有裨益。

其实,由于现在科技进步很快,即使是自己从事的领域,也有很多新技术、新观点不停的出现,所以,即使是个“老手”,如果懒于更新自己的知识,也会很快落后。

之三

在文献多如牛毛的今天,其感觉犹如日益增多的帖子,在不想漏掉好东西的前提下

1 把握动态,每天入园后先浏览一遍自上次登陆以来的新帖子,感兴趣的再看看,必要时保存或收藏,这大体相当与杂志的目录,以此保证不会漏掉新的东西

2 回过头来重点看看感兴趣版块的精华帖、高人气帖、加密帖等,这相当于感兴趣砖头杂志的综述、评论、或是cutting edge(JI)之类的

3 好东西不仅仅只在感兴趣版块,其他版块也有一些,在空的时候看看其他版块的精华帖、高人气帖、加密帖等,这相当于相关砖头杂志的综述、评论、或是cutting edge(JI)之类的

4 用搜索功能查找特定关键词的帖子,大体相当于定题检索

5 随着对领域的熟悉,特别是对大师级人物的熟悉,有时可看看这些作者的帖子

6 在信息的今天,没谁敢说已经超一流,不需再接受新的东西;更没有人能够熟悉所有的领域

之四

邹承鲁院士写他是如何读文献的:

无论题目从何而来,都必需紧密追踪当前有关科学领域发展的动向。从研究生时代开始,在导师

教导下,以周围同学为榜样,我就养成了每周必定去图书馆浏览最新期刊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如果确实有事,下周必定补上。我当时有一个小记录册,登录所有对本专业重要的刊物,每期读过后,一定做记录,决不遗漏一期,直至今日。现在可以在网上阅读所有重要刊物的目录和摘要,这就更容易做到了。掌握文献、对文献进行综合,以批判的眼光评价文献,并从中提取出有用的和正确的信息以指导今后的研究是一个能独立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必备的能力。

阅读文献以追踪当前发展动态时,务须切记发挥自己判断力,不可盲从,即使是知名科学家和教科书有时也会有错误。古人说得好:“ 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追踪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时切记,你看到的问题别人也同样会看到,越是重要的问题竞争必然越是剧烈,在研究条件不如人时,如果没有创新的研究思想,独到的研究方案是不可能超越他人得到成功的。虽然国际上也有对于某些重要课题一哄而起的情况,但在我国似乎特别严重。缺乏自己的创新思想而片面一哄而起追求热点,是一条必然失败的路线,最多只能是为别人成果锦上添花,或做一些小修小补的工作而已。关键在于自己的创新思想。创新思想来自何处,虽然灵机一动产生了重要的创新思想,在科学史上确实有所记载,但这毕竟是比较罕见的,而远远更为常见的是天才出于勤奋,创新出于积累,积累可以是个人积累,也可以是本人所在单位的长期积累。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旺火炉原理,也是诺贝尔奖经常出在少数几个单位的原因。只有勤奋努力才能不断有优秀工作的积累,才可能在工作中逐渐产生真正创新的,别人无法剽窃的创新思想,才有可能在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而在一个炉火熊熊的旺火炉中,不断会有优秀工作的积累,优秀人才的产生,并且创新思想和人才的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就会不断创造出新的突破性成果。

之五:

MIT人工智能(AI)实验室的教授和学生总结的如何读论文,还不错! 阅读论文是需要练习的技能。不可能完整地阅读所有的论文。 阅读论文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看论文中是否有感兴趣的东西。AI论文含有摘要,其中可能有内容的介绍,但是也有可能没有或者总结得不好,因此需要你跳读,这看一点那看一点,了解作者究竟做了些什么。内容目录(the table of contents)、结论部分(conclusion)和简介(introduction)是三个重点。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就只好顺序快速浏览了。一旦搞清楚了论文的大概和创新点,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阶段了。

在第二阶段,要找出论文真正具有内容的部分。很多15页的论文可以重写为一页左右的篇幅;因此需要你寻找那些真正激动人心的地方,这经常隐藏于某个地方。论文作者从其工作中所发现的感兴趣的地方,未必是你感兴趣的,反之亦然。

最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返回去通篇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如果……会发生什么?”。理解论文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等同于理解了该论文。理解论文,就要了解论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选择(很多都是隐含的),假设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论文指出了怎样的方向,论文所涉及领域都有哪些问题,作者的研究中持续出现的难点模式是什么,论文所表达的策略观点是什么,诸如此类。

之六

1.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2.集中时间看文献 象。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

3.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4.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5.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第五篇:博士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笔记

研究生如何有效阅读文献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 idea 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我们老板说过,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

看文献中懂得抓重点,找思路。主要是学习别人的 IDEA。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 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哪里。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

读论文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发现"一稿两投"。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数据写成相似主题的不同论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这时,如果你的课题与此类似,你的好运也就来了。因为能通过深入比较这几篇文章的异同,发现作者(或科研小组)对同一组数据的不同看法、 思路的演变,或者发现作者本想隐藏的"真正"方法。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组的类似实验后,迅速发现自己实验失败的关键原因,短时间内成功完成动物模型制作的,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做技术的要善于比较和发现,一些技术含量高文献,不可能把要点都报道出来,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专利中有很多的 Sample,而每个的条件或配方都不同,这时要多比较几个同类文献,看其共同点在那里。这点在制药和表面活性剂行业还是要注意的。

全面参考国外文献。一定要清楚,国外文献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关于重点的关键的东西他会略去不写,有时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问题是各人省略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你便从对比中发现他们研究的脉络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单篇文章阅读顺序及侧重

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图表,讨论,文字结果,方法。 如在寻找课题阶段,重点读讨论和结论以及展望,在课题设计阶段,主要是材料和方法。若只需了解一下该研究的思路,可选取摘要及引文与结论进行泛读。个人的经验是尽量去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然后是学习他们的分析方法,最后是学习写作技巧和写作语言方式等。

文献追踪的重要性 已定课题的实施

1、得到一个大概方向。

2、查相关中文综述,查看国内有谁或哪个单位在做相关内容。

3、查外文综述,比较一下,毕竟外文可能会更详尽一些,看看大家对什么感兴趣。

4、查较关键的参考文献,注意杂志和作者的权威性、引用次数

5、重检相关全文,注意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讨论中存在什么问题

6、根据本人所能控制的资金和本地技术资源考虑我能做什么,怎么做

7、再进一步紧缩范围,有一个框架图

8、根据框架图再进一步查外文原文以明细节。 研究生如何进行科技文献的检索与分析 SCI检索

利用其 Cited References 找到以前的与你想关的文献,Times cited,可以找到这项技术的后续发展,而 Find Related Records 则可以找到与你关心内容相关的一些研究方向,看看,肯定会对你的研究起一个很大的提示。

这个功能也是帮助使用者 Driving The innovation. 专利 重点介绍一些 Derwent 数据库一些很好的特性。这个数据库在 Delphion, WOK (即在 Web of Knowledge 数据库中的 DII),DIALOG(Dialogweb, Dialogone, Dialogclassic),STN(web 和easy), QUESTEL-ORBIT。

“勤思考: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

最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返回去通篇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如果„„会发生什么?”。理解论文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等同于理解了该论文。理解论文,就要了解论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选择(很多都是隐含的),假设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论文指出了怎样的方向,论文所涉及领域都有哪些问题,作者的研究中持续出现的难点模式是什么,论文所表达的策略观点是什么,诸如此类。”

如在寻找课题阶段,重点读讨论和结论以及展望,在课题设计阶段,主要是材料和方法。若只需了解一下该研究的思路,可选取摘要及引文与结论进行泛读。

文章的讨论部分真是很重要,如果时间稍微充裕点,建议研读和模仿牛人paper的讨论部分。

idea创新性以及与旧有的实验结果比较的关键部分,可以看出作者设计此实验的思路,在作出比较以后,对自己的课题会有很大启发。”

“单篇文章阅读顺序及侧重

1.摘要引文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 2.图表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

3.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 4.结果详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 5.材料和方法 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6.讨论和结果 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得的结果。另外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

上一篇:读书感言50字范文下一篇:八年级背影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