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信息化

2022-08-22

第一篇:浅谈中职语文信息化

浅谈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趋向信息化,我们在进行职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语文教育在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它融洽了师生的情感,营造了愉悦的氛围,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律的习惯、自觉的行为,用情感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和蔼的表情,幽默的话语,庄重的举止,文明的行为,意境幽美的诗歌吟咏,扣人心弦的文学典故,讲述激动人心的文化名人传说都可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情可以感化别人,外国有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皮马利翁的人,经常深情地充满爱意地注视一尊雕像,终于将女雕像复活了,教师亦是如此,教师与学生应是似兄弟姐妹关系,这样才能与学生有所沟通,有所理解,促进教学。

民主平等的关系还体现在教师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展示学生能力特长,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那样要因材施教。

民主平等的关系还应体现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不再是一桶水,学生不再是一碗水。教师是泉,学生用水。教师必须左右逢源,上下求索,兼容并收,正如苏试的那样: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二、教和学的关系

古人云:教学相长。由此可见,教与学之间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

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不要“满堂灌”,不跳“独脚舞”,“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淘汰,重在对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促进。把“教”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组织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现在知识浩如烟海,理论层出不穷,教师的“教”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播上,而应重视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教”重在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育学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成长起决定因素是非智力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恒久的毅力和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先扶持学生走,后引导学生走,授人以渔,传点金术。促进学生摸石过河,探走迷宫。

学生的“学”是学知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质疑,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动手,形成个性,具备特色。培养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变学了为学好。把“学”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的生成,发展,提升,学生的“学”重在好乐,“知之者莫若好知者,好知者莫若乐知者”。贵在持续,水滴石穿,妙在创新,新则出奇。

师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三、阅读与说写的关系

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就是看(或读)人家的文章。阅读能力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阅读文章,接触的只是文字,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等等,都蕴藏在文字里面,靠读者凭借文字自己去理解,去体会。只有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词句的意思,欣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品味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趣味,读进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想开去,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阅读重在自学,光课本内容还不行,还应多读课外书籍(包括报刊杂志),以提高阅读能力,扩充视野。

阅读贵在积累。量变促质变,只有积累大量词汇和佳句,才会说写用词恰当,语句生动,幽默形象有趣。

阅读巧在运用。要“以读促说”,“以读带写”。阅读不是鹦鹉学舌,照本宣科。阅读是春蚕吃桑叶,沙沙有声,明蚀食,消化了叶面,吸取了养份,吐丝能织锦,裁剪成衣裳,破茧可化蝶,飞腾向天地。

古人是很重视阅读的,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这些经验,我认为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仍是可取的。多阅读,便会善辞令,出口成章,下笔千言,立马可待。

总之,只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才会获得全面的发展,只有在教育和教学中把握好这三大主要关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新化学子。

第二篇: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贴近生活

如何使中职语文教学贴近生活

[摘要]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语文教学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使语文课堂教学进一步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生活化 实用性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沿袭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形式,语文训练基本上脱离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在蓬勃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联系生活、切近生活成了一种趋势,尤其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出现了一片新天地。教材的编写能逐步结合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和技能紧缺人才专业培养的实际需要,本着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内容浅易,完全贴近学生的入学水平,语文活动和口语交际设计也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如2005年秋季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编写的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材之一的《语文》,就非常注重语文训练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可见,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要求我们进一步探讨中职语文教学如何贴近生活,提高实用性。

一、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正视学生的语文基础,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职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后续,然而大多数中职生都具有综合素质低、文化基础差,甚至有些学生是因为害怕语、数、英等基础文化课的学习才选读中等职业学校等特点。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观念,不要像对高中生一样要求他们,要认识到他们就像一粒粒种子,也是有生命力的,有朝一日也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有耐心、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求急功近利、只求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在课堂语文讲授时要面对中职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例如,我在讲授《南洲六月荔枝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我特意带了一些荔枝到课堂上,请个别学生用所学知识向同学们有条不紊地介绍手中的荔枝,并挂出与他们专业有关的汽车发动机图片,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说明,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可见,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接通了他们并不熟悉的抽象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中职语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注重语言表达教学和应用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实用写作的能力?

中职生面临着走向社会舞台的现实,口头表达能力是左右着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中职生渴望学到一技之长,容易产生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思想,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例如,在教学知识短文《说话要文明礼貌》时,我联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将口头表达训练课变为学生“经营汽车维修保养”课进行教学,创设情景,师生共同合作,或由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维修工人,或由学生互换角色,着重训练学生与客户沟通交谈的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荷花淀》时,以人物语言与性格间的关系为

赏析小说人物语言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沟通技能的切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对比分析人物语言来欣赏小说,体味人物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口语表达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拓展练习和情景模拟训练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面对不同性格的人如何进行沟通的技巧,为学生进行高效语言沟通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

应用文是人们交流信息、处理事务、联系工作、洽谈业务等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在所有的文章体裁中,它和人们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使用频率最高,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走进生活,贴近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训练教学,从汽车广告到汽车销售说明书、从听广播到写通知或广播稿、从写求职信到工作总结等,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学习或运用语文的“本能”,学生自然而然地由课堂学习扩展到社会生活天地。?

三、中职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还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现阶段中职课程改革要求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要求上要降低难度,突出应用性,建立起“低起点,宽适用”的基础平台,促使学生想学、能学、乐学、会学。因此,我们要正确定位中职语文教学的任务和功能,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多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可以把语文学习和计算机应用、汽车营销、电子电器营销等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课文前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自行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做“老师”,向师生们展示自己的查找结果,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评价;又如在说话训练中联系汽车维修服务、电子电器销售、社交礼仪等学科进行相关情景教学训

练,培养学生即兴讲话、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这样,不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而且与“能力、就业”紧密联系,使他们学得有味、有劲,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去发现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究热情,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跳出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体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使语文教学更切近生活,增强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年版.

第三篇: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

摘要阐述语文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提出运用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及作用,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实例,总结运用启示。

关键词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024-02

1 前言

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重视其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更新,达到提升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信息化教学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先进教学方式,无论从教学效果上还是和其他教学相互配合的程度上来看,都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更显著的优势和实用性。因此,必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努力体现信息化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2 语文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

这是指借助网络或信息化技术来辅助传播语文教学内容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有趣。运用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其智能性、开放性来科学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最大化体现教学效果的优化作用。

3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的必要性

从中职语文教学实质来说,中职语文教学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修养与素质为主要任务。针对此种状况,鉴于现在中职教育中对文化课程的不重视以及轻量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就更要有目的、有重点、有方法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也就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4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作用

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首要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参与不积极。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差异,中职语文教学形式和内容缺少新鲜、生动的要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首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弥补中职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学习枯燥无味的不足。在教学方式上固步自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信息量不足,使教学显得枯燥无味。而有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融入,教学内容会显得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

其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运用可以有效增强学习效果,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同时,因为知识接受的容易和多样化,以及在学习内容上增加了学习效果的生动性,学生在学习中也可以顺利地解决学习上的难点。

再次,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往的传统教学设计费时费力,且运用效果不好。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融入,使得教学在实际操控方面更便捷、更流畅、更紧凑,显著提升教学效率。

5 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实例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定要同时关注技巧性与实效性,既要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备,又要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新课的导入,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这也是语文教学能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情感基础。如在《蝉》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选择形象化的视频导入,播放一段与蝉相关的视频资料来作为新课的导入内容。特别是对平时学生感知有一定距离的学习内容,就更需要这样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来进行强化。相关教学资料的充实,就把教学活动从简单的教授转化为直观的展现,也降低了即将要学习的内容的理解难度。

除此之外,在一些表达丰富情感的课程中,借助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营造出相应的、浓厚的情感氛围。如播放背景音乐,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意境和情感的渲染,对于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十分明显。

6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应用实践启示

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因为它缺少应试的压力,也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基础层次不等的状况,这就迫切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首先,大力推广与运用信息化教学,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要想保证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教学设计环节就必不可少。其次,教学设计要创新,要针对实际教学内容,贴近教学实际。再次,在使用的次数上也要注意,要有计划、有目标,这样才能体现出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对语文教学的成效。

教学实践表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注重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由此也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1)应该立足于“教什么”,体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信息化教学应由单纯理论知识设计向应用实践性设计转化,让学生能更容易接受学习内容,而且将课堂内的知识与课堂外的运用连接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面对中职学生对“语文”学科概念的缺失,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有一个自己特点的、专业化的教学设计。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只单纯表现传统课文的内容,而应该更多地去提高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可行性。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不应该再是单纯的“听,说,读,写”的内容,而应该是为了使用好语文而去学习语文。

2)应该树立“怎么教”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就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或方式将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实际中去,这也应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途径。只有把这个教学目标传达给了学生,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或应该掌握的知识有所领会和理解,从而真正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和自信。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怎么教”的教学过程。在传统教学中,中职生对于语文这类实际运用性很强的学科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

在信息化社会,学生对传统的文本性的学习内容已不再具有热情,而对网络信息或信息化的事物感兴趣。所以,运用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也是顺应教学时代性的必经之路。因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多样与精彩,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方式提供了可行性的教学形式,新颖而直观的教学方式,生动而形象的教学内容,可以成功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充分运用了教学时间,充实了教学内容;释放了学生的想象,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让专业性的知识不再枯燥,让语文教学在兴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循环和落实。

7 结语

综上,有理由相信,只要适时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吸引学生,让学生保持中职语文学习的特点,合理地将中职语文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整合,就可以把中职语文课堂建设成充满活力、富有专业内涵和自身特色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许侠.信息化教学设计让中职语文课堂更精彩[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3):124,143.

[2]钟岳.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软件支持与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3(5):139-141,146.

[3]朱红群.信息化理念下的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以《诗经?静女》为例[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30(2):114-118.

[4]陈玉珍.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9):37-37.

第四篇: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课堂中传播“正能量”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又决定了职业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即德育。而语文教学在德育上有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独特优势,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并达到良好的效果做出一系列探讨。

关键字:中职 中职语文 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里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争取理解与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这就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语文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需要我们把传授语文知识和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促进中职学生的成长。

一、 中职语文教学职业道德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中职学校生源现实的需要。中职学生受家庭、社会影响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性格缺陷,他们入学的时候成绩比较差,厌学情绪严重,更有部分学生抱着“混日子”的心态进入中职学校,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和迷茫,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所以利用语文教材中富有激励性的文章教孩子们做一个有信心、有追求,有理想的青年是所有中职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中职学生就业的需要。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中职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二是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缺乏责任心与创造力。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由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角色转换,以积极心态对待职业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中职语文老师要积极利用包含着创造与创新、自尊与自信、责任与诚信、敬业与乐业等良好品质的选文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二、 中职语文教学职业道德教育渗透的可行性

(一)中职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不太抵触的态度,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让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有了充分的可行性;

(二)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学科以“文”为主,内容形象化、情感化、审美化,“以文载道”,寓“道”于 “文”,语文教材丰富的人文性,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坚实基础。

(三)现用的中职语文教材选材的合理性。现用的中职语文教材以中职学生的实际认知状况和能力水平为基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学练活动;选文具有时效性,即能“反映新鲜生活、传递新理念、以新理念反映民族文化”,真正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而且里面的选文都是精挑细选的美文,这些文章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灵,它们本身就是学生的人生指南。

三、 中职语文教学职业道德教育渗透的具体措施

(一)分析文章中心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例如学习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就要强调原唱者张韶涵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利用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心理对他们进行教育;学习舒婷的《致橡树》,我们就可以对学生强调诗歌里面追求的同甘苦,共欢乐,互相依存,又各自独立的爱情观,和学生共同分享那

1 份独到的爱情追求。这样就可以使同学们正确面对成长中感情的困惑,正确面对爱情。

(二)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史铁生的《合欢树》等作品,我们强调作者对亲人深切怀念的真挚之爱,让学生体会身边的幸福与感动,理解父母的不易,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三)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例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通过让学生分析“负荆请罪”一节中表现出蔺相如宽容的品质,教育学生要学会宽容,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放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学习《士兵突击》时,通过分析士兵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教育学生面对未来要坚定,执着,踏实肯干,“草根”也会成为“英雄”。

(四)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例如,学习《废墟的召唤》时,通过让学生分析作者在傍晚进入圆明园时的感情变化,得出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要勇敢的担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这一主题,告诉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他们明白自己担负的责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时刻为祖国贡献力量的热情。

(五)利用格调高昂,激励性强的文章,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信心。许多中职学生感到前途很渺茫,甚至有时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擦亮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明白活着的意义。例如在学习李白的名诗《将进酒》时,我们要强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让他们明白,中职学生是祖国发展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六)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参与、组织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己的团队组织能力,会提前体验进入社会后要面临的种种问题,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深知道传道与解惑的内涵,知道德育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我们就必须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与素质的同时,成为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从而达到语文教育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付广娟;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整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李娟;浅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3 3.刘鹰;中等职校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全文共计2366字)

第五篇:浅谈中职学校电脑美术专业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

【摘要】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电脑美术专业中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的意义入手,分析了目前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及地位,提出如何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其实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是做到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电脑美术专业;信息技术;整合

一.中等职业学校电脑美术专业中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在美术领域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的美术创作手法,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的高度融合,尤其在平面设计、广告装潢创意、产品包装设计、环境设计及影视制作等方面有着传统美术手段所不能比拟之处,美术设计软件的诞生正体现了这一点。由此,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创作工具的电脑美术设计作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行业应运而生,同时,也为中等职业教育开辟了一块全新的领域,许多中职学校中电脑美术专业已成为主要专业之一,它极具潜力,有着光明的前景。

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崭新的专业,它将美术基础训练与现代电脑平面设计、广告、网页制作用影视电脑动画等职业训练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美术与现代电脑技术高度融合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但是它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由于其出现晚,运作时间短,其专业课程结构、师资配备、教材编制、教学方法等尚处在一个不断探索、试行、积累的阶段。笔者从网上查阅了一些学校电脑美术专业的招生简章发现,各个学校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采用,都不尽相同,也说明了这个问题。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和不断的向纵深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美术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亟需我们去发现、去思考、去寻求解决之道。尤其作为与美术专业跨度较大的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在电脑美术专业课中准确定位,如何与美术课程进行整合,是目前电脑美术专业课需面对的问题。在此,笔者就自己的认识和平时的教学体会就中等职业学校电脑美术专业中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发表一点管见。

二.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1、缺乏具备电脑美术素质的师资

电脑美术的特点要求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既要具备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相当的美术素养,才能满足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但由于电脑美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的专业,所以其信息技术课程的师资基本上是从相近专业转业而来,有些是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有些是经过信息技术培训的传统美术专业的教师。由于信息技术与美术两个专业的跨度较大,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来自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的美术知识缺乏,对美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了解不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所举示例只注重了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忽略了美术的要求和在美术方面的应用。学生虽然学习了许多的设计软件,却不会利用这些美术设计软件设计进行美术的创作;或者美术老师由于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了解、 1 理解的不够,往往解决不了设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技术的问题,或者不能够排除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从而直接造成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分家,无法很好融合,不能达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美术创作的教学目标。

2、缺乏具备电脑美术专业特点的信息技术教材

目前,专为电脑美术专业开发的信息技术教材很少,大多数选用教材都是信息技术专业的教程,其中示例的讲解,一般只注重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以及工具的使用方法,而这些技能在美术方面的应用却得不到足够的体现。这也是造成使这门专业课程与美术课程的分离的一个直接原因。

综上所述,电脑美术专业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进行整合,是目前电脑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而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应是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有机结合。

三.信息技术课程在电脑美术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何为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课程?就是在电脑美术专业课程中有关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课程。电脑美术各方面尚处在发展阶段,各校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但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宗旨,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较强绘画基础和信息技术知识,能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平面艺术设计、广告装潢创意、产品包装设计、环境设计及影视制作术等设计的专业人才。所以电脑美术专业一般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素描、色彩,现代构成、广告设计、室内外效果图、标志设计、装饰设计、计算机基础、Photoshop、CorelDRAW、3D STUDIO MAX、FLASH、Frontpage、Premere、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使用等课程。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课程就是指计算机基础、Photoshop、CorelDRAW、3D STUDIO MAX、FLASH、Frontpage、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使用等课程。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在电脑美术专业课程中占有很大的份额,是电脑美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

根据电脑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专业课程同样重要,是电脑美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又是进行美术创作的工具,应从属于美术的要求而存在。

信息技术课程是电脑美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如Photoshop提供了毛笔、铅笔、喷枪等美术创作工具,它还能根据创作者的个性方便地自制绘图工具;PAINTER能够模仿自然笔触;滤镜能够实现暗房技术,而且有些滤镜的效果已经是传统暗房所不能达到的。并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电影、建筑、摄影、印刷行业如虎添翼,3DMAX、SOFTIMAGE、LIGHTSCAPE提供了建筑模型、建筑效果图的制作工具,而且效果更是用传统方法望尘莫及;Photoshop、CorelDRAW的出现为摄影业、印刷业、出版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由此可见,电脑美术是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产物,如果撇开信息技术,电脑美术就失去了得以支撑的基石,它是进行电脑美术创作的物质基础。

电脑美术的主要创作手段是信息技术,这里的信息技术是包括平面、三维、动画、影视编辑等软件及硬件设备,美术创作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于工具的熟练掌握程度,所以信息技术课程应是电脑美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2

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是为美术创作服务的,电脑美术的特点是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美术创作,这就决定了学习信息技术目的是为了进行美术创作,所以信息技术课程要为美术创作服务,要服从于美术课程的要求。它与美术专业课程是一种从属的关系。

从以上意义上来讲,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它又不能独立于美术要求而存在,美术是它的灵魂,它必须服务于美术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进行整合,培养真正具备电脑美术专业素质的人才。

四.如何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

在电脑美术专业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要仔细本专业的特点,针对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必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电脑美术专业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尽快调整知识结构,通过各种途径建构符合本专业要求的知识体系,既要具备足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和素养,从而适应本专业对于教师知识水平的要求,这是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整合的前提。

尽快编制适用于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在教材的编制方面,要处处体现本专业的美术特点,以信息技术在美术方面的应用为目的,所举示例要服从美术创作中色彩、构图的要求。并且,编制一套适应电脑美术创作要求的同步上机练习。比如,Photoshop的路径工具非常适合设计图案,所以在应在课程的示例中体现这一点,并且以设计各种美术课程中的图案作为上机实习题,从而训练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美术创作的能力。

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电脑美术学科的鲜明的美术特点,明确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此做为工具进行美术创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将美术的要求和标准贯穿始终,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教师的演示实例的设计,还是学生上机练习的设计,无论从色彩到构成都要注意体现美学的要求,要做到和谐、统一,在平时的点滴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美术修养。

总之,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已不仅仅要满足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作为电脑美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已经深深打下了美术的烙印,它是美术创作的手段和工具,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是电脑美术专业的要求,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任务,能否切合电脑美术专业实际,切实做到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的整合,直接影响电脑美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达成,所以对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上是本人在从事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感想,不正之处,恳请同行指教。

上一篇:浅谈小学班干部培养下一篇:浅谈第三方物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