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案例分析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跨文化案例分析范文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在泰国,和泰国朋友在网上聊天时,他们有时候会发来“555”,本来是说到开心的时候,为什么要用这几个数字呢?在中国聊天时555表示哭的声音。原来5的泰语发音是“哈hà”,“555”在泰国原来是表示笑声。“6”这个数字,在汉语中表示“顺利、吉利”的意思,汉语中有“六六大顺”,而6的发音在泰语里有“跌倒”的意思。同时,中国人用手势表示“6”的时候,大多是将拇指和小指竖起,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弯曲来表示“6”,而这一手势在泰语文化中表示“牛”,而“牛”在泰语文化中表示“笨”的意思,是一个贬义词。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反映了不同的文化造成相同意象上的不同认知。由于数字的不同发音,表示不同的含义。同时,“牛”汉语指的是“勤奋”的象征,股票价格持续上升被称为“牛市”,因为牛象征生产与增值,同时, “牛”,已经被引申为一个形容词,意思为“厉害、有本事”,例如“你太牛了!”(标准:你太厉害了!)。这个词通常为褒义词,通常用于赞扬、形容某人很厉害,很有本事,很有胆量。也通常用于口语中的调侃。而泰语中“牛”这一意象,特别是“水牛”(ควาย) 则是极尽羞辱的骂人的话。“水牛”是指“人很笨,不开窍,愚蠢至极”。 解决办法:

理解数字在泰语文化里的含义,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同时,在泰国,夸奖别人时,不要用“牛”这个词。同时,向泰国朋友解释中泰文化的异同,表示并无恶意。

案例启示:

我们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一定要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了解与这些知识相对应的泰语语用知识和泰文化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可能产生的冲突。

第二篇:跨文化沟通案例分析

秘书跨文化商务沟通例题分析

一、 如何进行有效跨文化商务沟通

二、 如何克服文化障碍

参考答案

一、

(一)学会尊重彼此间的文化

1、每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我们不难发现:世界各民族的人不管到哪里,他们都带去了各自的文化,并且按其文化行事。

2、我们应该明白一点,即:我们应始终做到有文化意识;任何对于某种文化的忽略和无知,都可能会给我们的业务带来麻烦或是损失。

(二)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没有谁愿意有任何的误解,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看待文化差异:

1) 尊重各自的社会价值观;

2) 对角色和地位的态度区别看待;考试

3) 尊重彼此的决策的方式;

4)了解各自的文化背景;

5)尊重社会习俗

2、注意语言障碍(pay attention to the language barriers)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然而,在跨文化的商务沟通中,语言障碍引起了许多问题。克服语言障碍有以下几种做法:

1)聘请顾问(employing a consultant);

2)聘请翻译(using an interpreter)

3)学习目标语言 (learning the targeted language)

3、跨文化沟通时注意运用技巧

1)共性和差异;

2)文化的敏感性;

3)文化偏见;

4)灵活性与耐心

二、

防止产生跨文化交流误会的重要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并知道它与其他文化的不同点。在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心的同时,要避免种族中心主义和照搬本土文化的做法,这有助于商务沟通者们进一步克服文化的障碍。

1、避免种族中心主义

种族中心主义相信自己种族优越高贵,这在各种文化中都是一种自然继承下来的观念。种族中心主义导致我们以自己的价值标准来对别人做出判定。

2、培养宽容心

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工作时,要具有相应的宽容心胸和接收不同事物的能力。思想闭塞僵化的人是无法克服狭隘的种族中心主义的。为了增强你的宽容心,应该尝试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这意味着以别人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意味着不抱偏见的认识事物的真实面;意味着以适当的方式接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提出的建议、认可他们所作的贡献。

3、避免模式化

我们对其他文化所形成的观念有时候会导致我们以一种模式化的呆板方式来认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当你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与合作的时候,请记住他们也不愿意自己被划分到某一类型之中,被你模式化。你要能透过模式化的表面,去发现对方独特的个性特征。

第三篇:案例分析:跨文化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人事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31321022 赵瑞佳

跨文化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从摩托罗拉文化看跨文化管理

内容摘要:

企业的管理方式与企业的效益甚至是整个市场的活力都息息相关。经过了以人治为特点的经验管理和以法治为特点的科学管理模式之后,在新世纪,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上以文治为特点的文化管理之路,也就是通过企业文化来治理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愈发重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外资企业更大规模的进入以及本土企业更容易的走出国门,跨文化管理成为企业界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本文中,我们谨以摩托罗拉公司为例进行浅述。

关键词:企业文化 文化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跨文化管理

Abstract: The style of management of the corporate is highly related to its benefits and even to the vitality of the whole market. After the management of experimentalism and scientific, more and more corporates have come to the way of cultural management since the new century. The contribu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has bee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build a people-oriented culture can efficiently increas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mpany. As China’s entering WTO, the culture-across management starts to be the significant topic, with the in-coming and out-going of companies becoming more easy.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一 什么是企业文化

随着国际市场经济竞争及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到上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兴起了。最早提出企业文化理论的是《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这本书中写到,“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此外,文化还包含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如进取性、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动模式的价值观。”这里所讲的公司文化也就是企业文化。紧接不久,另外三本书的出版——《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经验》、《日本的管理艺术》,为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和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奠定了基础。①

学界对企业文化的界定向来是众说纷纭。其中比较经典是一种说法是西方学者希恩于1984年下的定义:“组织文化是特定组织在适当处理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起来的基本假说的规范。这些规范运行良好,相当有效,因此被用作教导新成员观察、思考和感受有关问题的正确方式。”②

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在尊重人的价值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人的价值和企业的价值。它一方面包含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经营哲学及共同愿景、共同誓言、历史、经历等企业自身文化的积淀,另一方面还包括员工的文化素质。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如此才能将抽象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通过与具体的管理行为相结合,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企业内外部获得 ①②杨传林 姜学民《论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用》

商场现代化 2006年5月(下旬刊) 陈雅亭 《对企业文化研究若干观点的述评》

巢湖学院学报 2004年第6卷 第1期

1 跨文化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人事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31321022 赵瑞佳

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实树立企业外部形象,由此起到现代营销中所称的推销文化的效果。③

二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企业将一定数量的劳动者聚集在一定的工作场所中,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目标而工作,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目标必须让企业的员工所了解,而企业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工作态度、行为方式、目的愿望等都会导致员工之间产生磨擦、排斥、对立、冲突乃至对抗,这就不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为了使企业保持正常的工作秩序,企业内部必然会产生一些整合员工行为、观念的规范和半段这些行为和观念的标准,由此在企业内部便会形成由员工共享的、符合企业经营和发展需要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所以,企业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一方面是由一些特定的、与企业有关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所构成,另一方面是由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人带到企业里去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所构成。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价值观是一切行为的基础,只有在同一个价值观基础之上,企业的员工才能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并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其长盛不衰的原因大致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质的产品、周到的服务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是通过企业文化对员工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塑造来实现的。

企业文化吸引人。西安杨森的总裁庄祥兴先生认为:“用优厚的待遇招揽人才是短期行为,而一种渗透人心的企业文化可以将真正优秀的人才吸引过来,这个效应是长期的。”④企业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无形中传播了它的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才是吸引人才的最有力的武器。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得这些企业成为优秀人才向往的殿堂,因为融入它们的企业文化中,就可以一展鸿图,实现其人生价值。

企业文化凝聚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怎样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凝聚力强,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才有竞争力。企业凝聚力不仅与物质条件有关,更与精神条件、文化条件有关。优秀的企业文化同科学的管理相结合,并被广员工所认同、接受,就会形成企业强大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培育人。文化能产生亲和力,其亲和力作用不仅能帮助企业的每个员工在事业的不同领域找到定位和感觉,而且能够帮助大家在金钱利益和竞争压力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文化的亲和力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员工成长完善的各个领域,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企业文化尊重员工的个性,把他们内心的追求引发出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员工成为人格健康的人。

企业文化激励人。企业文化的运用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极大创新,它通过对员工的尊重,对他们利益(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形成一种精神力量,来鼓舞和激励人们。西方企业界在企业运行中得出的经验是,光靠奖金和物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塑造具有号召力、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以此来激励员工,这才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障。⑤

企业文化留住人。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自然而然的就会增强,企业留住人才的目标就实现了。

三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文化的依赖

③④史松合《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企业活力

2005年第6期 史松合《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企业活力

2005年第6期 ⑤段淳林 刘江《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月第31卷第1期

跨文化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2 劳动人事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31321022 赵瑞佳

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核心就在于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贡献给企业,使企业取得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人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还有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在许多时候,精神的需求甚至远远超过对物质的需求。正是人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对企业文化的依赖性。⑥企业文化不仅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运作中的精神与行为依据,同时又为企业培育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构成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石。

在特定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必然在管理中特别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重视其传统文化的作用。

首先,是传统管理理念的惯性作用。现代企业文化的根本问题是价值观,价值观的主体是人。企业文化作用的对象也是人。现代企业管理学十分强调人的作用,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人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另一位美国管理学者托马斯`沃森说“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它能否激励员工的力量和才智”。企业依靠人,而对人的管理依赖于企业文化。⑦

其次,对其他优秀企业文化的竞争性依赖。正是由于外在的其他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存在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压力,才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需要不断的发展,以便不断挖掘新人才,引进新的管理方法,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能力,以免导致人才的流逝,不利于企业的发展。⑧

另外,还有对于外来文化的依赖加强。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我国企业界双向渗透的趋势日益加强:一方面外国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以“三资”和其他形式大量进入我国;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界也纷纷跨过国界、走向世界。这就使得企业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只有靠世界各地优秀文化的补充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只有靠各地文化的强力辅助,才能做好跨地域、跨文化、跨宗教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这体现出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管理对文化的深深依赖性。

四 跨文化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具体说来,人力资源的跨文化管理是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作生活质量和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进行获取、保持、评价、发展和调整等一体化管理的过程。跨文化因素对人力资源的影响是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它包括三个层次:

1、双方母国(或民族)文化背景差异。这是跨文化的宏观层面,由于它的典型性,一般认为,跨文化管理以一国为单位,以合资企业和跨国企业为主要对象。

2、双方母公司自身特有的“公司文化”风格差异。这是跨文化差异的中观层面,此点在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的企业中特别明显。

3、个体文化差异。这是跨文化差异的微观层面,年长与年轻,男性与女性,上级与下级,不同部门员工之间等等,任何不同的两者身上都可能存在跨文化差异。

现在,人力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已成为了组织不可回避的事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跨文化管理越来越难以步调一致。又由于已走出国门和正准备走出国门的企业急需经验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极度保守、沟通中断、非理性行为等现象,导致了企业交易成本的迅速上升。然而,中国经济的崛起,走向世界的步伐不能停滞,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跨文化管理,解决跨文化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

人力资源要跨文化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⑥⑦杨蓉《在企业文化范畴内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考》

中国流通经济 2006年第6期 陈雅亭《对企业文化研究若干观点的述评》

巢湖学院学报 2004年第6卷 第1期 ⑧ Thomas J. Hackett Personnel Journal; Mar 1988;67,3.ABI/INFORM Global

pg.70 跨文化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3 劳动人事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31321022 赵瑞佳

(一) 加大本土化建设

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原是当地政府要求跨国企业雇用一定比率的本地人进入公司工作,但后来一些精明的跨国企业发现,人才本地化有利于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文化水平的提升。于是,跨国企业渐渐采用了人才本地化,用以推动企业全球化战略。

加大人力资源的本地化有两种策略:一是员工本地化。本地员工生于斯长于斯,熟悉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法律法规。企业任用他们等于培养了自己的市场快速反应部队,他们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变化,做出敏捷反应,维护和提高公司效益。同样,通过他们的管理活动,公司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得以快速本地化,提升企业的当地影响力。二是本地员工培训。开始时,由于工作习惯、企业体制、管理方法的差异,本地员工可能不能完全适应公司的要求,此时,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力资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他们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往往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 允许多元文化并存

企业内有不同的文化,必然存在不可协调的矛盾。在全球化经营背景下,文化多元化、空间扩大化大大提高了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企业要生存,唯有对本地法律法规、文化习俗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因地制宜,调整管理思想和方法,提供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初创期,企业急需用人,招聘、培训、评估与薪酬在标准上可以放低一些;成熟期,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相对严格,以通过它的有效性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

通常,跨国企业在处理文化多元化的战略分为两类:一是全球化策略。在招聘、选拔、评估和薪酬方面运用相同的标准和程序,全球范围内招聘员工,忽略文化差异的影响,各子公司纳入企业总部的文化体系。二是多元中心策略。总公司放权,分公司在不违背总公司的特殊条款下,各自根据本身需求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三) 解决好文化冲突

跨文化管理最令人头痛的是文化冲突。不同形态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排斥的过程即为文化冲突。从表面上看,跨国企业是不同国家的技术、资本、管理的结合,但从内涵而言,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那么对于跨文化管理,只有找到不同文化的结合点,实施平衡的管理模式,文化冲突才能迎刃而解。⑨

为此,企业应该寻找并建立共同的观念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具有开放性、兼容性、持久性的特点,可以约束员工的语言和行为。同时还要进行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是防治和解决文化冲突的最有效途径。它包括双方文化的了解,双方语言的沟通,双方管理方式的融合,跨文化的沟通技巧和跨文化冲突的解决办法等等。通过诸如此类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能大大促进双方的沟通和理解,改善员工关系,提高团队合作精神,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 东部开放城市的示范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许多跨国企业的投资热土,随着WTO承诺的不断兑现,跨国企业还将不断涌入,东部开放城市是他们的前站。作为经济、文化、人才中心的东部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应率先走出一条有效的企业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之路,这对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⑩无疑将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我国企业管理还相当落后,必须认真分析在华跨国企业的文化现象,总结吸收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深入探索我国企业在跨文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和领先战略。

因而,东部开放城市要识别文化差异,理清这种差异带来的不同价值观、行为模式和处事风格,进而既摆脱自身文化束缚,又不对他国管理模式单单是“拿来主义”。一切以经 ⑨⑩孙力《营造和谐企业文化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2006年6月号 杨蓉 《在企业文化范畴内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考》

中国流通经济 2006年第6期

4 跨文化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人事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31321022 赵瑞佳

济建设为中心,服从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战略,当务之急是要重视跨文化培训,造就一大批能适应不同文化环境,能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能胜任跨文化环境工作的管理人员,包括提高外语沟通水平,谙熟不同国家文化,精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下面我们以摩托罗拉公司为例,来说明大型跨国公司中的跨文化管理以及这种文化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跨文化管理上,全球跨国公司摩托罗拉主要有四种模式: 1 阐明摩托罗拉自身价值观; 2 按当地标准阐明价值观; 3 大幅调整摩托罗拉价值观; 4 全球一致。

这四种模式按复杂程度递增排列,前两种主要适用于东道国没有摩托罗拉人的情况,后两种则反之。11

(一) 阐明摩托罗拉自身价值观

最简单的模式是摩托罗拉针对当地文化,并不作任何特别的调整,只是阐明一个既定的决策,并且实施这个决策而不管它是否与当地价值观或文化标准一致。举个例子来说,摩托罗拉始终坚持正直、高尚的价值观,为此绝不行贿受赂。在芝加哥、莫斯科、汉城、圣保罗的摩托罗拉的宗旨也基本上是一致的。顾客满意卡和管理法规也明确表明,摩托罗拉人绝不允许参与贿赂,甚至有这种迹象也不可以。在一些情况下 , 摩托罗拉文化与东道国文化差异较大,公司也别无选择,只得遵守自身的准则,同时也尽量保持在东道国的可实行性。

(二) 按当地标准阐明价值观

在跨文化管理的第二种模式中,摩托罗拉保持了它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站在东道国价值观的角度上阐明了他们的准则。这些调整也许是象征性的,也许还与有限的资金和金钱观有关。一个贴切的例子是日本摩托罗拉有限公司(NML)。自从很久以前现代工业在日本出现以来,礼尚往来就已渗透于日本文化之中。传统上大多数大型日本公司热衷于赠礼给那些他们认为有利可图的公司或个人,像政府官员、公司决策者、购物中心等等。一些礼品是每年都要赠送的,其他一些则作特殊之用,比如贺礼或抚恤金。很明显,NML公司这种传统与摩托罗拉主旨“坚持高尚操守”相悖。然而,NML公司却是针对这种传统认真做了一番调整,并详细作了说明。以下摩托罗拉管理法规中的特别豁免权是NML公司按日本习俗制定的:

(1)两个赠礼时节。在适当的赠礼时节(两个每年主要的礼物馈赠时节),NML公司将代表顾客选取恰当的礼品赠给慈善机构(而不是自己的主顾公司或代理处)。

(2)卖主的馈赠。除非拒收或退回礼品会破坏买卖关系,而且礼品是用于公司而非个人利益,否则公司是不允许接受卖主或商业伙伴的礼品的。原则上,所有礼品应加附一张由收到礼品者签名的信件A(委婉地告诉赠者礼物已被退回)退还给卖主。当然也有例外。如果礼物非收不可,那收到礼物的人也该回敬信件B(委婉地提醒赠者以后不必赠礼)。

(3)最小价值的礼物。作为一项娱乐支出,“馈赠的礼物价值最小” 成为摩托罗拉更可取的一个改进条例。鉴于总经理已事先特许了整个交易,这项条例一般来说还是切实可行的。

(三) 大幅调整摩托罗拉价值观

第三种模式更可能照顾到摩托罗拉的当地雇员,而不是当地的非摩托罗拉人。举个例子,摩托罗拉文化中一直保持着一个传统,就是每年颁发奖金给有着杰出业绩的员工个人。这也反映了英美文化对于个人业绩所做的价值上的肯定。然而,马来西亚的一个摩托罗拉机构建议,高绩效的奖金应该奖励整个团队。这反映了重视团队的马来西亚价值观。马来西亚摩托 11 世界企业文化网 http://

5 跨文化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人事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31321022 赵瑞佳

罗拉机构的经理是当地人,他强烈反对奖励个人的机制,认为马来西亚雇员更注重每年的加薪,至少应跟得上通货膨胀,还注重终身工作的稳定性。在这个案例中,显然摩托罗拉与马来西亚文化有相同的地方,双方都认为有功的员工应受到奖励。不同的是价值分配的标准不一样:(1)英美式的个人主义思想认为,如果奖励整个团体,一些出力不多的成员也会得到很高的奖金,而这是不公平的。(2)马来西亚式的思想认为,如果奖励个人,则会出现差别等级。两种方法都赞同的人认为,如果不因地制宜,那么员工的业绩将会受损。许双方都是对的,每一方都处于一种特定的文化之中,如果在一个美国机构中实行团队奖励法,那么美国摩托罗拉人的业绩也许会下降;同样,在马来西亚机构中实施个人奖励法,马来西亚摩托罗拉人的业绩也许也会受损。然而,这里的关键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马来西亚经理建议在马来西亚人中实行团队奖励制,而不是在美国人中。最终公司也是决定在马来西亚机构中实施团队奖励制。做这项决定的过程中,摩托罗拉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为公司利益考虑,这个决定只是关系到马来西亚人的薪水问题,而不是全球摩托罗拉人。

这个案例也说明,在摩托罗拉两个基本核心“坚持高尚的操守 , 对人永远的尊重”之间适当做些权衡利益的调整有时是很必要的。在许多英美摩托罗拉人眼中,个人奖励法更能公平地体现摩托罗拉坚持高尚操守的价值观。这种奖励法使个人贡献更能准确衡量出来,更能体现公平。当然有些人会认为这种办法在许多情况下并不可行。对比之下在许多马来西亚摩托罗拉人眼中,团队奖励法则更能体现尊重员工的价值观,马来西亚人更倾向于这种奖励法。马来西亚人会强烈的感受到摩托罗拉对个人或团体真正的“尊重”,即对由于文化不同而造成喜好不同的尊重。

(四) 全球一致

第四种模式是最复杂的,因为它对整个全球摩托罗拉文化的道德行为准则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或潜在的改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深入讨论上面马来西亚的例子。假设马来西亚文化影响的不仅仅是摩托罗拉/马来西亚,并影响了全球摩托罗拉文化。设想如下:

(1) 摩托罗拉管理人员着手认真考虑奖励的价值。 (2) 管理层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摩托罗拉人组成。 (3) 管理层决定在实行团队奖励制下委派组长计划。

(4) 如果在既定机构中的经理和雇员对这项计划表示赞同,管理层应使世界各地被选定的机构知道,这项计划是切实可行的。

(5) 几个机构对这项计划表示赞同。

(6) 这项计划先试行一段时间,并认真测定它对鼓舞士气和提高产量所起的作用。 在这几个假设的案例中,随着时间变化,在特定环境中,摩托罗拉文化很有可能逐步承认团体奖励制。如果这样,在如今摩托罗拉文化所崇尚的个人价值和马来西亚人的团队价值以及其他一些文化之间将达成共识。应当坚信的是,乐于接受当地摩托罗拉经理与员工的建议对于公司未来发展为成功的跨国大企业是一个关键因素。

五 结语

在企业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与趋同化的今天,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竞争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些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是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他们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12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达到“以软制硬、以柔克刚”的效果。具体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企业文化同样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文化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12段淳林 刘江《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月第31卷第1期

跨文化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6 劳动人事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31321022 赵瑞佳

最终共同影响着企业的健康运营和销售情况,成为企业最最重要的生命线。

劳动人事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赵瑞佳 31321022

参考文献:

1谢泗新 李荣 《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协同融合》

企业研究 2006 6 2 耿德伟 鞠卫东 高夫峰 《企业文化与人才》

上海企业 2005年第4期

3段淳林 刘江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月第31卷第1期

4 黄敏

《论企业文化激励功能及实现途径》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第27卷 第8期 2005年8月

5刘博(雄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6陈雅亭 《对企业文化研究若干观点的述评》

巢湖学院学报 2004年第6卷 第1期

7张大中 《关于企业文化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

企业文化 1998年6期 8文木 复旦大学 《企业文化到底讲些什么——论作为管理理论的企业文化》

9蒋益萍 《企业文化浅析》

10陈要立 《国外企业文化测评的现状和展望》

11杨传林 姜学民 《论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用》

商场现代化 2006年5月(下旬刊)

12史松合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企业活力

2005年第6期

13杨蓉 《在企业文化范畴内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考》

中国流通经济 2006年第6期

14周陪袁 《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管理科学 2004年第一期 15王芳 《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5年8月 16孙力 《营造和谐企业文化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2006年6月号 17徐梅 《文化管理时代创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职教与经济研究 第3卷第1期 2005年3月

18李俊美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19《企业用人如何跨文化管理》

20

Copyright Personnel Journal, Inc. Apr 1991 21 22 Diane Faulkner

Culture and Management April 1998 23 Van Gorder, Barbara E. Credit; May/Jun 1991;17,3; ABI/INFORM Global pg.17 24 Caroline Pike

跨文化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7 劳动人事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31321022 赵瑞佳

Personnel psychology; Summer 2006;59,2; ABI/INFORM Global pg.480 25 Whitworth, Brad Communication World; Dec 1990;7,12; ABI/INFORM Global

pg.28 26 Uyen Vu Canadian HR Reporter; May 22,2006;19,10; ABI/INFORM Global pg.6 27 Thomas J. Hackett Personnel Journal; Mar 1988;67,3.ABI/INFORM Global

pg.70 28 Koonce, Richard Credit; Nov/Dec 1991;17,6; ABI/INFORM Global pg.22

跨文化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8

第四篇: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公司年销售总额为90亿美元,。利润为30%。其中22.5亿美元均为品牌为企业带来的收益。由此可见品牌做为象征产品质量、企业形象、消费者特殊的产品体验的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创造巨大出人意料的价值。适者生存,在当今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的商业战场,企业必须以品牌为利器才能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而要打造企业品牌就必须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因为品牌的精神力量是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文化理念规范、群体风格的外化体现,是以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为核心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表层文化、浅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纵观当今日化品行业,宝洁用海飞丝、飘柔、博朗等等无法替代的品牌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是什么让宝洁在2010的净销售额

一、表层文化:

表层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呈现的表层企业文化,又称视觉文化或标识文化,它将企业所创造的文化品位通过企业的物质设施和产品商标、包装等表现出来,以其直观形象被更多人感知。

1、宝洁公司的办公环境

在广州宝洁的7层办公楼中,每层楼都根据功能的不同被装饰成不同的主题颜色。从功能上分,27~29层属于各业务组织办公区域,30层属于综合楼层,前台和接待来宾主要在这一层,31~33是各部门的办公区域。由此27~28层以橙色为主,包括墙壁、办公桌、休息间的沙发都是橙色的;29~30层以蓝色为主,这是宝洁品牌的主色调;31~32以绿色为主;33层也以蓝色为主,那是公司管理层所在的楼层。这种以职能为准设定办工环境的颜色的公司着实很少耳闻,而橙、蓝、绿三种颜色也确实能给人一种精神焕发的感觉,当员工置身其中顿感神清气爽之时,宝洁的独特的视觉文化展露无遗。

2、宝洁品牌的商标

商标设计将具体的事物、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方向通过特殊的图形固定下来,使人们在看到商标的同时自然地产生联想,从而对企业产生认同。但是作为一个国外品牌,宝洁如果单纯采用直译法、意译法把它的它的英文商标翻译成中文的,这样也许会符合中国的文化要求,但会忽视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名称从表便就能刺激人购买欲望的诉求。不同语言的不同特点及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商标的翻译必须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宝洁在进入中国市场之时确实让上商标翻译变成了一门艺术。

上世纪90年代初,宝洁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是地地道道的洋品牌,但今天诸如“玉兰油”“飘柔”“海飞丝”“汰渍”等产品很多中国人都能耳熟能详了。“海飞丝”带给人太多的想象,一说到“海飞丝”三个字人们就会就会立马想到头发的飘逸美丽,自由浪漫。说到“玉兰油”,人们就会联想到如玉兰花般晶莹剔透、完美无瑕的肌肤,让人对产品产生无限的遐想与憧憬。再拿“飘柔”的英文翻译来说,它就摆脱了纯粹的音译和意译。“飘柔”英文名叫“Rejoice”,原意为高兴、欢乐。翻译成飘柔是因为当时在国内洗发水行业还未出现洗润合一的技术,经过广泛的问卷调查,营销人员发现头发的柔顺易梳理是消费者的普遍需求,于是柔顺的发质被作为这一种洗发水的定位。一经推广,便奠定了“飘柔”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而“潘婷”的英文名“Panthenol”则是维生素B5的另一种名称。这一商标名翻译成汉语不能意译,否则会有误导消费者之嫌,使他们将产品和医药保健品联系起来,因

此便采取了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易让产生美好联想的双音节词“潘婷”。

商标是一笔无形资产,商标代表着商标所有人生产或经营的质量信誉和企业形象。当宝洁商标不仅代表上乘品质还能引发无限美好联想时,它的独特文化内涵会让自己成为真正的适者。

3、宝洁产品的包装“可持续性发展”意味着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三方面互相协调发展,在当今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宝洁认为,“可持续性发展”代表的是一个承诺。这个承诺的内容是,宝洁在不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性能和价值上有所折衷,同时又能够最大化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秉承“亲近生活,美化生活,为现在和未来的世世代代”的宗旨,通过产品包装的革新和兼具环保性及安全性产品成分的使用,公司运营的优化以及社会慈善公益项目的关注等三个主要方面,引领全球迈进“永恒之约”全新纪元。

为此,首先宝洁的做法是“减少包装材料”: OLAY多效修护霜——全新的产品包装与旧包装相比,减少了超过25%的材料; Gillette锋速3动力和锋隐——新式的塑料部分和纸板包装减少用料达25%;某洗涤剂——宝洁将在北美价值40亿美元的全部液体洗涤剂组合,换成双强度洗涤剂包,是常规尺寸的一半大小。 其次,通过“利用可再生材料”,宝洁迈出开发可持续塑胶材料的第一步。从2011年起,宝洁在潘婷Pro-V、COVERGIRL、Max Factor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推行,采用来自巴西的甘蔗作物将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这同时也是宝洁部门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把这种可再生材料应用到系列品牌的产品包装中。 然后,通过“回收产品包装”,宝洁引领绿色环保生活向前迈进。潘婷Pro-V、伊卡璐草本精华——这两个品牌的包装在一般城市的回收站中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因为它们都是制作玻璃和厚纸板的材料。

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打造属于宝洁自己的独特包装,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相信宝洁定会越走越远。

二、浅层文化:包括企业的制度层和行为层文化。

1、宝洁的品牌经理制

宝洁的品牌如此之多,宝洁是如何管理和保证每一个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呢?——品牌经理制。1931年,当时担任佳美香皂经理的麦肯洛提出了以“品牌管理”为主题的报告,并获得了高层经理的认同。品牌经理制度逐渐在宝洁内部运作体系中推广开来,至今,己成为宝洁经营的最大特色。

品牌经理扮演着三个角色:一是制订和实施品牌战略;二是在公司内部争取更多资源来维护品牌价值,或者扩大影响力;三是对外与分销商和市场终端打交道,促进该品牌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扩大影响力。一般来说,公司的市场部人员,只关心品牌管理的短期计划和短期结果,更善于处理日常的品牌维护工作;而品牌经理则更重视品牌的长期价值的保持和增值,关心该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喜恶变化。这同样也体现了一家有远见的公司对品牌的看法:品牌管理不仅是为了短期内获利,更是为了让品牌也能够“长青”。品牌经理制无疑为宝洁在百年时间内征战市场、建立宝洁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成就得益于品牌经理制度

的这样几个特点:其一,打通产品的产供销链条,打破各职能门间的隔阂。通常来说,规模较大的公司职能部门众多,市场部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与行销部门之间,容易各自为政,从部门本位主义立场出发,各个部门不会主动考虑与其它部门配合,从而增加了公司内部的协调成本和摩擦。最后的结果很可以是,某一品牌的产品出现问题或者延迟上市,大家互相推诿。品牌经理的出现,成为破除部门隔阂的有效的解决之道。品牌经理,就像是该品牌的保姆或者保镖,他要“护送”该品牌的产品,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市场推广和销售的全过程,当该产品的某一环节上迟滞,最着急的肯定是品牌经理。品牌经理的出现,有利于公 司整合和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力量,从而形成合力,占领市场。其二,真正关心消费者需求,保持产品不断创新。传统企业的习惯做法是,制造产品,然后研究如何将产品卖出去,只是单向地由产到销;在品牌经理制下,品牌经理会极大地关注消费者的各种差异性需求信息,并及时搜集整理,反馈给研发和生产部门,这种营销行为是双向的,顾客的意见会改变产品的型态,而新的产品又会满足顾客的需求。其三,注重品牌的恒久价值。衡量一位品牌经理的业绩,除了看他当前的销售额等财务数字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他是否保持或者增加了该品牌的无形价值。这种评价保证了品牌经理不会仅仅满足于短期利益,而是着眼于品牌的恒久价值,从而为公司赢得真正的市场占有。其四,以目标管理丰富顾客价值。品牌经理要对产品的销售额及利润负责,因此,他对名个环节的成本会非常重视,一旦发现有成本上升的情况,就立即作出反应。有效的成本控制和不断改进的服务,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丰富与提升产品的价值,最终使公司和消费者达到“双赢”。

2、宝洁的营销策略

首先是差异化经营。宝洁公司经营的多种品牌策略不是把一种产品简单地贴上几种商标,而是追求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包括功能、包装、宣传等诸方面,从而形成每个品牌的鲜明个性。这样,每个品牌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就不会重叠。不同的顾客希望从产品中获得不同的利益组合,有些人认为洗涤和漂洗能力最重要,有些人认为使织物柔软最重要,还有人希望洗涤和漂洗能力最重要,有人希望洗衣粉具有气味芬芳、碱性温和的特征。于是宝洁就利用洗衣粉的9个市场细分,设计了9种不同的品牌。利用一品多牌从功能、价格、包装等各方面划分出多个市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各类顾客的需求,从而培养消费者对本企业某个品牌的偏好,提高其忠诚度。

其次是多品牌策略。宝洁目前拥有300多个品牌,并且在全球超过160个国家里进行销售。例如在,在洗发水领域,宝洁旗下拥有飘柔、海飞丝、潘婷、伊卡璐、沙宣等数个知名品牌,每一个品牌都凭着其独有的营销诉求和产品定位而独领风骚,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每一个品牌的成功都是在同一个领域。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般的营销理论都认为,单一品牌的延伸策略能使企业减少营销成本,能够使品牌价值“溢出”,使之覆盖于更多的产品种类。但宝洁的经历却证明,单一品牌的延伸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领域。比如,海飞丝是洗发水品牌,其市场定位是去屑不伤发,如果将这一品牌延伸至牙膏产品,必将会有新的营销诉求,反而会使消费都对这一品牌的认知产生混乱。多品牌策略也并非普遍适用。这必须结合产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具体格局。

然后是宝洁公司本土化价格和分渠道策略。宝洁公司实行全国统一的零售价格体 系,在这个体系下,充分保证了各级经销商 的利润,宽广的产品线也保证在各个价位 段都有公司的产品存在,拓展了消费人群。 并利用节日销售黄金周搞些买赠类型的促 销活动,这些变相的降价措施极大的促进 了销售。宝洁公司在 1988 年进入中国大陆市 场。十余年里,宝洁公司在渠道管理上经历 了三个发展阶段。1988 年至 1992 年,宝洁 公司对分销商采取的是典型的“推压式”管 理方式,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分销机构,以分 销商交纳货款为分水岭来确认产品的所有 权的转移。从 1992 年开始,宝洁开始帮助分销商销售

自己的产品,同时对市场覆盖进行规划,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场覆盖问 题。1995 年以后宝洁开始推行严格的数字 化管理,为分销商转型做准备。1999年7月, 宝洁推出了“宝洁分销商2005 计划”,指明 了分销商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详细介 绍了宝洁公司帮助分销商向新的生意定位 和发展方向过度的措施。

3、宝洁与员工

宝洁非常重视每位员工的职业发展,并为此建立了一整套工作绩效评估、目标设定及审核、职业生涯规划的体系。宝洁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通过培训体系和教练辅导等方式为员工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事业目标。宝洁公司的培训体系在业内很有名气。在美国总部,宝洁建立了培训学院。在中国,也有专门的培训学院。公司通过为每一个雇员提供独具特色的培训计划和极具针对性的个人发展计划,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宝洁,最核心的培训不是课堂上的培训,而大多数是明确指定的直接经理对下属一对一的培养与帮助。宝洁认为,职业只是员工个人发展中一个比较核心的部分,不是全部,辅导员工的个人发展是最重要的。辅导要实现的,也不仅仅只是员工与上司之间的协助或者师徒关系,“宝洁的价值观要求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既可以与上司分享自己的成果,也可以无所顾忌地向上司倾诉自己的困惑。”宝洁中国公司HR经理 Cissy Zhou说。宝洁很少采用试用期的方法,认为与员工的雇用合同就像一纸婚书,相互之间应该尽快进入角色,进行身份的认同。因此,除了一对一的辅导谈话外,宝洁还推行“早期责任”制度,即从加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让新人开始承担起真正的责任,迅速进入状态。宝洁坚信,早期责任会让新人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更快地成长。福利为了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宝洁提供的福利薪酬待遇,在同行业中属于佼佼者。宝洁不断地调节薪酬系统,公司每年都做工资市场调查,以确保宝洁的工资和福利是具有绝对竞争力的,令表现优秀的员工得到相应的回报。宝洁除了为员工购买各种品类齐全的保险外,更在中国推出“宝洁奖励股”及其他项目,以创造一种鼓励承担风险、提倡主人翁精神、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宝洁新文化氛围。

三、深层文化

深层文化集中反映在公司的宗旨、使命、价值观和原则上。一个组织如果没有深层文化的积淀,那么它就像一个没有精神的人一样不可能有辉煌的未来。

1、宝洁公司的经营理念

宝洁奉行消费者至上原则。

宝洁照顾消费者十分殷勤,任何人都不会因此感到惊讶,因为大部分企业都强调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性。但是,宝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原则而已,它更是驱使宝洁深入了解消费者及进行其他企业行为的基本动力;它不只是方法论,而且是一种行事态度。宝洁公司前CEO约翰·白波先生对消费者至上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宝洁公司所有产品都要经历两个关键考验:一是消费者在店中购物之日,二是当消费者在家中实际使用之时。为经受住这两个考验,宝洁怎能不千方百计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当然,宝洁首先选择了相信消费者。消费者是有眼光且有分辨能力的,他们会仔细权衡产品的价值及成本,然后选择提供真实价值的厂商。宝洁深信:顾客是最终决定谁是市场赢家的仲裁者,他们相信消费者的评价来自于其本身,因为消费者对品牌价值与品质的认知,将决定宝洁的未来。曾经有一位宝洁的品牌经理,建议将佳洁士牙膏的开口加大,如此一来消费者将会很快用完牙膏。这是一

个糟糕的主意,而且根本就是欺骗!何况消费者又不是傻瓜,他知道该用多少牙膏。当然这个提议很快就被管理层给否决了。

同时宝洁决定让顾客决定价值。价格并非决定价值的唯一要素,消费者对价值的敏感度,已由市场上无数成功的例子及少数失败的例子得到验证。有这样一个价值方程式:价值=所认知的效益/价格。价格经常主宰着上述的价值方程式,如果价格高于消费者所接受的价值时,消费者会拒绝购买。宝洁曾在首次推出抛弃式纸尿裤时,学到了宝贵的经验。价值方程式对帮宝适抛弃式纸尿裤的成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宝洁推出品质相对更佳的帮宝适,并采取了较高的订价策略:一片10美分。从价值方程式来看,帮宝适所提供的效益是超过其价格差异的。帮宝适在伊利诺州进行市场测试,起初设定销售目标为2.5%的总换尿裤量。然而,市场反应冷淡,只达成0.8%的更换量。产品价值虽受肯定,但过高的价格却使消费者望而却步。

宝洁必须进一步降低成本,而唯一的方法是提供销售目标,因此,生产效率渴望提高,广告量必须适应规模经济,进一步提高以供应商的合作及谈判空间。高销售量将导致架上商品周转率提高,也促使超市向宝洁进货。在那个时候,抛弃式纸尿裤只在药房销售, 由于毛利率高,因此, 要放并不在乎商品周转率。然而超市的毛利较低,因此需要较高的商品周转率。又经过3次的市场测试,宝洁终于和消费者达成协议:如果每片的价格定位6美分,主妇们会经常使用帮宝适。最后一次市场测试,产片使用率已超过原先设定的12倍之多,宝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三分之一。

2、宝洁人的价值观

宝洁承诺为现在和未来的世世代代提供优质超值的品牌产品和服务,美化世界各地消费者的生活。为此,他不仅让自己的产品越来越出众,而且用自己的责任感和慈爱之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去改善他们的生活。在5·12地震后的第五天,佳洁士、欧乐-B就为灾区送去10万支漱口水,真真切切关注着灾区人的健康。

“亲近生活,美化生活”是宝洁的使命。为完成使命,宝洁不仅提供优质的服务,更履行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宝洁大中华区公益项目关注重点是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宝洁希望小学项目是宝洁大中华区公益的旗舰项目。宝洁公司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从1996年开始合作至今,13年来,风雨同舟,互勉向前,共同为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3、互相依靠、互相支持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各个业务组织、部门、品类和区域之间相互信任,紧密合作。 我们对采用他人的建议及方法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我们与所有为实现公司宗旨作出贡献的各方,包括客户、供应商、学校和政府,建立真诚友好的关系。

宝洁公司始终把人看作是公司最大的财富,在日益激烈的商业全球化、信息化和高速化的竞争时代,宝洁人的品质,构成了宝洁的文化和竞争优势,推动着宝洁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创新。如宝洁公司中国区总裁潘纳友在招聘致词中说:“我们需要的人才,无论是男性或女性,都必须是聪明而又乐于奉献的,自信而又积极主动,勤奋而又愿意不断接受挑战的人。”

宝洁把公司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归结为八个方面:领导能力、诚实正直、能力发展、承担风险、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团结合作、专业技能。重视培养和发展人才,并把它视为未来事业成功的关键,宝洁的目标是尽快实现员工的本地化。并且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希望我们以狭窄、守旧、充满民族色彩的眼光去看待、苛求包括宝洁在内的任何一家跨国企业,但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法制、市场规则不断健全的社会中,宝洁们都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企业与产品,在企业运营之中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既为发展谋求利润的同时,也为所在的社会、国家、人民造就福祉。

宝洁公司的企业使命的施行使得宝洁公司的在人们心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

第五篇:华为文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华为企业文化分析

华为的“狼性”企业文化

华为非常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

作为最重要的团队精神之一,华为的“狼性文化”可以用这样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创新,获益,团结。用狼性文化来说,学习和创新代表敏锐的嗅觉,获益代表进攻精神,而团结就代表群体奋斗精神。

狼能够在比自己凶猛强壮的动物面前获得最终的胜利,原因只有一个:团结。即使再强大的动物恐怕也很难招架得了一群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狼群的攻击。所以说,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

华为打造自己的营销铁军五招

第一招:塑造“狼性”与“做实”企业文化

华为是一个巨大的集体,目前员工8.3万余人,其中研发人员占43%,而且素质非常之高,85%以上都是名牌大学的本科以上毕业生。

21年来,华为取得的业绩是骄人的,在中国企业史上可谓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例子。华为需要依赖一种精神把这样的一个巨大而高素质的团队团结起来,而且使企业充满活力。华为找到的因素就是团队精神——狼性。

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华为非常崇尚“狼”,而狼有三种特性:其一,有良好的嗅觉;其二,反应敏捷;其三,发现猎物集体攻击。华为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

华为的“狼性”不是天生的。现代社会把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的问题留给了企业,企业只有解决好了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华为对狼性的执着是外人难以理解的。

华为的管理模式是矩阵式管理模式,矩阵式管理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通过互助网络,任何问题都能做出迅速的反应。不然就会暴露出矩阵式管理最大的弱点:多头管理,职责不清。而华为销售人员在相互配合方面效率之高让客户惊叹,让对手心寒,因为华为从签合同到实际供货只要四天的时间。

狼性是华为营销团队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是很抽象的,而且也是很容易扭曲的,这就需要

有一种保障机制,使得狼性既可以正本清源地保留,这种保障机制就是华为的企业文化。在中国,企业文化被各家企业说烂了,但是真正理解企业文化和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企业并不多,而华为就是其中之一。企业文化是华为之所以为华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东西。华为的企业文化可以用这样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华为的企业文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做实。企业文化在华为不单单是口号,而且是实际的行动。“狼性”与做实的企业文化是华为之所以为华为的根本。

第二招:选择良才

华为招聘员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社会招聘,另外一种就是校园招聘。对于营销人员来说,华为更热衷于用校园招聘的方式进行人才的选拔。华为的校园招聘是很专业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招聘模式。

华为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一、华为文化是华为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华为二次创业的内在支撑

企业从一次创业进入到二次创业,需要寻找二次企业的内在支撑,华为二次创业的内在支撑在于华为的组织建设与文化建设。华为文化之所以能发挥使员工凝聚在一起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华为文化的假设系统,也就是隐含在华为核心价值观背后的假设系统。如“知识是资本”的假设,"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的假设。再如学雷锋的文化假设是:雷锋精神的核心本质就是奉献,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踏踏实实地做好了本职工作的精神,就是雷锋精神。而华为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系统要保证使这种奉献得到合理的回报。正是这种文化的假设系统使全体华为人认同公司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政策;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相互利益关系。从而形成文化对华为人的行为的牵引和约束。

二、管理思想的进步推动华为文化的“生生不息”

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为管理服务的,任何文化不能脱离管理的目的。同时,又是理念和思想层次上的管理。企业文化的发展必然遵从管理者的思想脉络而生生不息。管理者的管理思想通过文化这种形式,与下属员工沟通和交流,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实现企业家的精神和抱负。

从华为文化的特点来看,其来源有三:一是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三是现有华为企业家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管理思想。其中,华为企业家群体的管理思想是华为文化的主流,它不断创新,使得华为文化“生生不息”。

然而,并不是管理者所有的管理思想都能融入华为文化之中,我们在进行华为文化建设时,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次创业与二次创业的文化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公司文化与部门文化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两个关系,我们就要反对固步自封,要继续坚持开放式地吸纳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同时,我们要防止社会上不良文化和价值观对我们已有的优良文化的稀释与侵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二次创业公司大了,部门大了,部门工作性质差别太大,业务评价标准、内容、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可在一次创业公司文化中找到经过实践验证为正确的价值评价"公理",因此我们要在坚持已有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鼓励各部门逐步形成适合各自工作特点,有利于推进部门工作的特色文化。具体地说,公司要抓好组织行为和干部行为的价值评价工作;部门要抓好员工个人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价值评价工作。

我们要重视华为人与准华为人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差异,要加强华为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把是否认同华为文化,看成是判别准华为人是否转化为真正华为人的尺度和标准。总之,管理者要抓文化建设,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创建和管理文化,并提高自身驾驶企业文化的能力。

三、运用文化来构建华为管理机制,以此推动华为管理的改良与提高

华为文化就像企业的"魂",推动着华为管理改进与提高。

管理制度和规范是在华为文化中酝酿而成的,任何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脱离华为的文化背景。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可能照搬其它企业制度。制定华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必须从实际出发,反映自身文化特色和业务特点,才能为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因为华为文化是华为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华为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也应该是华为文化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符合华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并可再次通过实践检验为正确的东西用条文的形式加以固定化,通过试行反复证明,并在员工中达成共识后,经过正式签发和颁布,为员工共同遵守。实际上只有与华为人的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才能与华为的实际相符合,才具有执行力。

管理机制是靠文化来推动的,文化是华为公司管理机制产生效力的润滑剂。各项管理者都必须认同华为企业文化,并科学灵活地运用文化建设来推动、改善华为管理。管理机制是由组织、岗位职责及其管理制度和规范等构成,它具有刚性。它脱胎于企业文化,同时又是构建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靠企业文化来推动和润滑使其运转。当一个管理者,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只精通业务,而不懂得如何抓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就无法实施管理,实际上不适合做管理者。

四、将华为企业文化建设扎根于华为日常管理之中

强化8小时之内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华为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将企业“魂”凝聚在企业产品质量、信誉、品牌和市场竞争力之中,体现于企业各级管理者的日常管理行为之中。

8小时之内的企业文化就是实施企业管理。那么8小时之内企业文化活动是什么?是对管理制度和规范的酝酿与推行,是对个人组织行为的考核评价活动。员工之间管理思想的交流与沟通,管理制度、规范的酝酿与推行以及员工个人组织行为的考核与评价,都是在构筑一个企业“魂”,这个构筑过程就是文化的过程。管理是这一文化过程的外在表现,是把企业"魂"凝聚在企业产品质量、信誉、品牌和市场竞争之中。

8小时之外,企业有组织的文化活动应该是对个人才能、才华自发培养和评价的活动,或者说,是对个人组织行为和情感的培养以及个人组织行为能力以外的其它智能和体能的评价活动,公司提供一个释放和评价个人能量的场所。通过8小时之外的文化活动,使员工生活丰富多彩、身心得以休息、放松,恢复体力和脑力,修整队伍,调节生活。同时,在文化活动中有意识地培育员工的参与意识和乐观向上的企业家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陶冶公司提倡的高尚情操与情感,鼓舞员工去创造丰富多彩和积极的人性,如我们要提倡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去踢足球,多参加一些集体项目;要提倡缺乏创新精神的人多参加一些探险活动;要提倡没有奉献精神的人多参加一些义务劳动等等。8小时之外的企业文化生活是为提高8小时之内的工作能力和情感服务的。

上一篇:科目一易错总结范文下一篇:可是你没有原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