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投资项目赛选标准

2023-01-27

第一篇:农业投资项目赛选标准

2010年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指南

一、项目目标

通过扶持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基础较好的县(农场),在全国努力推进县域农业基地、标准、企业、认证一体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组织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联动,优质与高效统一,县级政府统一协调、农业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各类项目集中投放的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新局面。

2010年计划在全国建设40-5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场),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突出加强示范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与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质量安全监测、生产档案及追溯制度建设、品牌培育等基础性工作。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县(农场)核心示范区达到以下目标:

(一)质量安全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药、兽药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率100%,药物使用率降低30%以上,不使用禁用农兽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达到100%。

(二)农业标准应用面大幅提高。标准入户率、标准转化应用率、标准宣传培训率达到100%。

(三)基本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生产档案建设率达到100%,上市农产品包装标识率提高至95%以上,农垦示范农场农产品追溯信息系统建设率100%。

(四)基本实现组织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示范产品100%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基本实现订单生产和品牌销售。

(五)辐射带动效果显著增强。带动核心示范区周边三倍以上面积或规模标准化生产,使周边同类生产组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0%以上。同等情况下,核心示范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连续三年同比增长10%以上。

二、项目内容

(一)申报条件

1. 示范产品。蔬菜、水果、茶叶、奶牛、肉牛、蛋鸡、生猪、水产品等八大类“菜篮子产品”。申报示范产品应为当地主导产品,鼓励综合示范2种以上产品。

2. 示范规模。县域范围内现有规模化蔬菜面积不少于2万亩,水果面积不少于3万亩,茶叶面积不少于1万亩;畜禽养殖奶牛存栏不少于5000头,肉牛出栏不少于1万头,蛋鸡存栏不少于100万只,生猪出栏不少于10万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面积不少于3000亩,浅海滩涂养殖不少于1万亩,工厂化养殖不少于10万平方米,深水网箱不少于2万立方米。名特优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及国有农场、山区县的种植、养殖规模可适当放宽。

3. 示范组织体系。示范县(农场)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高度重视,县级农业部门有明确的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及人员,有农业综合执法、质量检测、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执法与公共推广服务机构,县级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好。

4. 示范依托载体。核心示范区内有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者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原料基地)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托带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面积(规模)不低于示范产品总面积(规模)的10%,能够对示范产品产业和周边农户起到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

5. 示范附加说明。申报县(农场)有较好的农田水利、养殖等基础设施,正在实施或实施过相关的国家级农业生产建设性项目,承担过农业部定点市场、“三电合一”农业信息入户、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农场)、已纳入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农场)建设计划的县(农场),优先考虑。示范工作推进建设期限一年。示范建设期满,农业部组织各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对示范项目进行考核验收。

(二)建设内容

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主要开展农业技术标准的集成转化、培训推广,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

1. 完善示范产品标准体系。示范县(农场)围绕示范产品,按照目标市场要求,依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完善示范县(农场)示范产品标准体系,建立贯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生产控制技术规范,并将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集成转化为通俗易懂、好操作、真管用的实施手册或明白纸。

2. 核心示范区建设。示范县(农场)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2-3个核心示范区。核心示范区生产集中连片,核心示范区建设面积(规模)应占示范产品总面积(规模)20%以上。

3. 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示范县(农场)应当对示范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知识宣传。每年至少对全县(农场)乡镇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推广人员进行1次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对核心示范区种养户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2次,对示范区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技术负责人及相关生产骨干进行1次全员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项目完成时,核心示范区直接从事示范产品生产经营的种养户能够持续按照标准进行规范生产。

4. 农业投入品使用。示范县(农场)依法建立统一的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制度。核心示范区推行投入品连锁配送和定点销售,建立可追溯的销售档案记录,有措施杜绝违禁药物及添加剂的使用。

5. 质量安全监测。示范县(农场)对示范产品实行定点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测制度,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定期通报和报告制度,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有受控的预警应急处置措施。

6. 质量安全追溯建设。示范产品依法实施生产档案记录、用药休药期(间隔期)、包装标识、质量安全追溯和产地准出制度。

7. 品牌培育。坚持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基础,大力培育品牌,提升示范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信誉。

(三)申报数量

各省(区、市)农业、畜牧、渔业、农垦厅(局、委、办)为一级厅局的,每个独立厅局推荐1个示范县(农场);一级厅局为综合厅局的(含两个以上行业),择优推荐2个示范县(农场)。

(四)资金额度及使用方向 2010年每个示范县(农场)中央财政一次性补助资金50万元。资金使用按照《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农财发[2006]2号)要求执行,主要用于:

1. 推进标准化生产补助。主要用于县级农业部门编制技术实施方案、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编印技术培训及宣传资料,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技术指导。

2. 核心示范区生产条件标准化改造补助。种植业主要是低产果园、低产茶园、低产菜园的改造补助;畜牧业主要是畜禽良种引进补助、关键饲养设备购置补助、饲料配制设备购置补助、粪污处理设备购置补助等;渔业主要是池塘和渠道清淤挖深、池堤整修、护坡、生产用房、仓库改造等养殖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标准化改造;整修场区道路、电力增容和线路布置,增氧机、投饲机、水泵等仪器机械设施设备配套;养殖用水净化、养殖废水处理设施设备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标准化改造。

3. 生产操作和管理标准化创建补助。主要用于优质高效物化技术产品补助、新品种引进、推广使用安全高效的农业生产投入品、技术试验示范补助等方面。

4. 质量安全管理补助。主要用于示范产品认证、生产档案记录、产品农残检测、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 财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各种奖金、出国考察、津贴和福利补助,不得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修建楼堂馆所和购买车辆、移动电话等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等方面。

三、项目申报

(一)申报单位及申报流程

各省级农业、畜牧、渔业、农垦主管厅(局、委、办)根据本指南要求,负责组织、指导本地区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的申报审核和推荐工作。

县级农业、畜牧、渔业、农垦行政主管局(委、办)或农场为项目建设实施单位,按照要求具体填写项目申报书,经县级人民政府(农场)审核盖章后逐级报省级对口农业、畜牧、渔业、农垦主管厅(局、委、办)。

各省级农业、畜牧、渔业、农垦主管厅(局、委、办)在组织专家初评的基础上,在申报书上签署具体的审核推荐意见,按照规定的申报数量和要求,以正式文件报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4份)和财务司专项资金处(1份)。

(二)项目申报需提交的附件材料

1. 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关证明性文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2. 已承担过或正在组织实施的国家级农业生产性建设项目计划下达文件复印件; 3. 有效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证明性证书、文件;

4. 其他有关示范县(农场)建设相关资料或文件。

第二篇:滨州市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

(2010年6月23日 讨论稿)

为规范和全面提升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业开发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根据上级农业开发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特制定此标准。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粮丰林茂、北国江南”这一主题,按照建设生态滨州,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在国家农业开发政策的指导下,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站在新的起点,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协调,突出重点,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标准,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精品工程,将项目区建设成粮食生产的核心区,现代农业的样板区,生态优美的景观区,优质高效的示范区,为加快“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做出新的贡献。

二、目标要求

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标准,通过项目区开发建设,达到沟渠路林桥涵闸全面配套,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条件进一步优化。项目区实现园田化、林网化、节水化、机械化,旱涝保丰、优质

—1—

高效、管理规范、运行顺畅的总体目标。

具体来讲,要着力突出四个重点,以带动项目建设标准的全面提升。

(一)规划设计

1、要坚持科学布局的原则。将国家农业开发的政策要求与滨州发展的大局结合起来,做到思路清晰,定位准确,项目安排要向两个方面倾斜:一是向国、省道、高速公路两侧倾斜,二是向全市18个“粮丰林茂、北国江南”试点乡镇倾斜,支持示范乡镇率先开发、率先发展,形成有力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2、要坚持按规律办事的原则。项目区选址要经过充分论证,符合5年发展规划,选择水土资源条件好、开发潜力大、配套能力强、当地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

3、要坚持成方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项目区面积版图和实际相符,四至边际规整明确,统一规划、连片开发。方田网格要控制到200亩以上300亩以下。

4、要坚持实效便民的原则。项目区各类工程标准设计要规范,建筑物配套实用,编号按顺序编排,清楚醒目,标志牌要统

一、完整、以人为本,方便群众,提升项目整体形象。

(二)水利措施

5、要沟渠分设、灌排分开。引黄(河)灌区要实施固定泵站加U型防渗渠灌溉节水工艺,井灌区要实施PVC低压管道灌溉技术。

—2—

6、U型渠建设长度要达到每万亩20公里以上,防渗渠断面流量要设计合理,上下游比降科学,输水量匹配,并设计合理的出水管口,U型渠推广现场浇筑技术,外侧护坡达到50公分以上,夯实平顺。

7、井灌区工程单井控制面积在80亩以内。井位、井型、井深规划设计要合理,符合行业标准,泵、电、管网、出水口要配套,项目区内所有机井要设置井房,井房形式结构要统

一、规范、美观。

8、排涝工程:工程设计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排水沟的设计要根据排水流量确定沟渠的断面,坡比要根据土质情况掌握,沙壤土为1:3,红粘土为1:2。要达到水系健全,沟沟相通、沟河相连。

9、引排沟渠建筑物要设计合理,达到桥涵闸配套。项目区所有建筑物一律采用混凝土或砌石结构。引排水沟建筑物设计标准(大小)要与沟的断面流量相匹配,桥的形式为弓形,跨度根据流量确定,一般应在3-6m,不经批准不准建管子桥。引水渠道的涵管要设计合理,方便使用,项目区内所有桥涵闸建筑物要统一名称、统一标志样式、统一编号。

(三)农业措施

10、方田框架要设计合理,要以有林道路和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方田网格,每个方田面积应控制在300亩以内。

11、土地平坦、地貌整洁。

—3—

12、道路设计要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干支相连,顺直畅通,进得去,转得开,出得来,形成环状。

13、道路标准、干级道路要与乡村路连接,路面宽度8米,其中一侧林带2米,支级道路要与干级道路相连接,路面宽为6米,其中一侧林带2米,项目区道路要高出地面30公分,每万亩项目区道路硬化并铺设砂石路,不低于20公里(干级路全部砂石路面)。其标准为:干级路砂石路面宽4米,支级路砂石路宽度

3.5米,均需碾压15公分以上灰土,砂石厚度2.5公分以上。

14、要以人为本,进地道路要合理设置,管涵配套,方便群众。

(四)林业措施

15、要达到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形成网格,网格按照方田网格布局。

16、项目区内的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都要造林绿化,道路一侧2米宽植树带应低于路面30公分,外侧有15公分的挡水坝,植树带内栽植2行树木。

17、要适地适树,苗木胸径要达到3公分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保存率达到90%以上。

18、结构合理,林相整齐,农田林网要以速生乔木为主,道路两侧的绿化要注重景观效果,树木选择要乔、灌结合,适当搭配景观树种。

19、项目区内栽植树木要统一定干,统一涂白,切实落实林

—4—

业政策。

20、此标准由市农业开发办公室土地科负责解释。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二日

—5—

第三篇:望城区2013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第五期综合情况报告

湘水利水电工程监字(2014)总第05号

2014年元月26日至2014年3月26日

一、工程形象进度(工程进度控制)

至本月发稿日止,全区(包括市级新康项目)共完成衬砌渠道19.5公里;新修机耕道9.3公里;兴建机电排灌站6座;新建渠系主要建筑物8座;埋设各型号砼涵管460米,开挖蔬浚渠道

2.2公里。共完成土石方15.8万方,完成浆砌石1.62万方,完成砼和钢筋砼0.61万方,投入劳动工日5.7万个,完成财政合同投资1180万元,投劳折资146万元。全区总计完成工程量占审批计划综合比例的91%。

其中一标完成总任务的73%,二标96%,三标93%,四标93%,五标93%,六标86%,七标86%,八标87%,市级新康项目100%。具体各标段完成各单元工程量见月报表第五期(后附完成工程量统计表)。

二、工程质量控制

本月着重抓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成效较好。区农开办对今工程质量要求标准高,且组织措施健全,标段管理责任到人。组建了由区农开办—监理方—镇村领导—专职农民监督员组成的质量管理体系,共同对各标段单元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监管。采取现场检查、巡监、旁站相结合的方法,实行“超前监理、预防为主、工序控制、动态管理、过程跟踪”等有效措施。对施工中工程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实行质量控制。坚持原则,坚持设计图纸,坚持质量标准。发现问题,铁面无私,坚决要求施工方整改到位,尽职尽责。在本段施工期间,除现场口头要求整改外,下达书面整改通知书1次,责令浆砌石墙基础不达标返工1处,水工砖护砌渠墙不达标返工1处,砼压顶不合格返工2处,50余米,进出水涵管埋设和进出水口不合规范返工15余起。通过质量控制,各标段已做单元工程质量合格。其中有市级新康项目QG0

1、QG0

2、QG0

3、QG04砼现浇渠,农开项目二标的QG0

9、QT

110、QT

12、QT13等砼现浇渠,JY01都遨砂路都达到了优良标准,浆砌石渠道质量比上年又有所提高。

三、工程资金控制

到3月底各标段实际完成工程量70%支付工程进度款总计为755万元(具体各标段支付金额见月报表第五期。)

四、工程变更情况

暂无变更项目

五、安全文明生产情况

本月施工安全无事故,文明生产良好。

六、存在的问题

1、当地施工环境不是很好,区农开办、镇、村三级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与前阶段比,有很大好转。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及一些问题不能满足小数群众要求,在一些标段仍存在阻、停工现象,到目前为止仍有个别单项工程不能如期按计划开工,影响正常施工与进度。

2、进度不平衡。如农开一标流动资金组织不到位,到目前还只完成总任务的73%,快的如农开二标,市级新康项目已基本完工。

3、质量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后续工程督查。主要表现在渠道两边培土不合要求,渠与田进出水涵管埋设,闸口砌建不规范,勾缝不平滑,下渠梯级与生物通道不合设计标准,使用河沙不合要求,机耕路土方基础未压实等现象在施工中常有发生。混凝土现浇田间渠、六线不直、五面不平等不合标准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些工作都是下段我们工作的重点。

4、春节后至今,雨水太多,严重影响野外施工,所以造成工程不能如期完成,进度滞后。

附2014年3月份监理月报表,施工单位标段3月考核表。

省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承包总公司

长沙市望城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监理部

2014年3月27日

第四篇:台州市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项目 实施方案

一、 项目概况

近年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陆续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业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和规定,以提高农产品质量 安全水平,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组织管理比较完善、示 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主要目标的标准化推广项 目。

本项目正是顺应当前农业发展趋势和需求, 根据目前区域南瓜种 植产业普遍存在的“生产技术低、管理水平弱、产量上不去、效益提 不高、质量难保证、标准难普及”的问题,特提出开展“无公害南瓜 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 项目。 以台州市 ****街道为核心建立面积 1000亩的示范区,预期项目完成时带动周边 3000亩辐射面积,完善质量 管理措施,建立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打造“ ****”品牌经营战略。 项目的开展实施能为区域及周边地区尽快建立南瓜标准化生产技术 管理体系提供保障,引导农户提高种植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 业整体竞争力, 从而开拓更加广泛的市场, 促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提质。

因此,根据台农标协办〔 2014〕 02号《关于下达 2014年市级农 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以及根据《无公害南瓜标准 化种植推广示范项目任务书》 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 示范区名称、标准化推广模式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 本示范区的标准化推广模式为 “农民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

三、 执行年限

2013年 11月至 2014年 9月。

四、 示范区现状

项目实施示范区面积为 1000亩,农户数为 32户, 2013年总产 量 2000吨,产值 120万元。

项目示范区以台州市 ********街道为核心, 以合作社为主体, 带 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目前合作社现有基地面积 1200多亩,建有喷 滴灌种植基地 100亩,发展社员 102户。示范区周边河网呈“井”字 型排开,沟渠纵横,灌溉方便,交通便捷,有 75省道、洪三路贯穿 其中,占据独特的地理优势。然而,示范区农户的生产技术、管理水 平和标准化意识普遍不高,南瓜种植产量低、效益差、产品质量安全 也难以保证。

因此, 示范区急需通过开展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 使当地南 瓜种植的产地环境控制、 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达到相关标 准,提高农户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树立按标准生产的意识,加快农 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五、 建设目标及要求

项目预计建立南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域面积为 1000亩, 预期辐 射面积为 3000亩; 带动示范区农户数 32户, 辐射区农户数为 500户; 预期示范区总增收 16万,人均增收 0.5万,辐射区总增收 100万, 人均增收 0.2万。项目预计培训 550人次。

六、 实施内容

(一质量管理措施及制度

1、建立质量管理措施、生产档案和管理制度

在农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蔬菜质量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 点。 为了保证本项目生产的南瓜质量符合国家规定, 我合作社建立了 一系列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一是制定合作社全面质量管理手册, 组织 落实质量责任制, 同时做好南瓜的生产管理措施和销售管理措施, 从 而保证项目产品的质量安全可靠。 二是建立生产档案, 建立田间档案 记录生产全过程的农事操作,以备核查。三是制定管理制度,制定了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 合作社投入品管理制度、 南瓜生产溯源体系与 批次管理制度、 合作社全面质量管理手册、 合作社农产品准出制度等 一系列管理制度,保证本项目顺利实施。

2、建立农产品基地准出制度和溯源制度

为了保证无公害南瓜进行标准化生产、 规范化管理, 提升南瓜品 质及质量, 特制订了农产品基地准出制度和溯源制度。 规定了农产品 产地的准出条件、 保障措施、 建立产品检测室, 对产品按批开展自查, 同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抽检、配合相关部门监督检查, 争取产品监督检查合格率达到 100%、利用对接平台开展统购服务, 实行产销对接; 对产出的农产品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记录, 农产品进 去批发市场、储运各环节也有追溯记录。

(二项目区域建设

1、实施示范区建设

项目建立实施示范区 1000亩, 示范区农户数为 32户。 项目将制 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基地建设方案和管理措施,明确责任,专人负责。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实施统一品种、 统一田间管理、 统一技术指导、 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等全程统一管理,生产过程要有完整的记录,以 保证南瓜的产品质量可追溯性及作为今后可供指导的技术经验。

2、辐射示范与推广

本项目积极推行 “合作社 +基地 +农户”推广模式,预期辐射带动 面积为 3000亩,辐射带动农户 500户。为了提升无公害南瓜产品质 量及品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通过组织农户进行南瓜标准化 种植技术培训,使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技术在我区得到推广普及 (三品牌建设与运营

合作社自 2006年成立以来, 一直注重企业的品牌建设, 已于 2012年 12月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2013年获得省级示范性农民专 业合作社, 2007年申请注册“ ****”商标, 2009年成功注册“ ****” 品牌, “ ****”品牌产品包括南瓜,新鲜蔬菜,西瓜、甜瓜等二十余 种, 生产的南瓜产品获得了浙江省农业厅颁发的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认定证书》 ,合作社在全国的多个中小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并与“杭 州世纪联华” 、 “台州华联”等超市顺利实现“农超对接” ,签订长期 供货协议,实现农产品提供到大型超市、商场销售的市场模式,具有 长期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 “ ****”品牌

产品成为消费者认可和放 心食用的农产品。 项目实施过程应继续加强实施品牌战略, 加大品牌

宣传力度, 除不断完善线下配送渠道外, 还需建立网络营销和宣传平 台,积极培育“ ****”标准化、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形成具有一 定生产规模、销售规模的品牌,最终将“ ****”打造成为“台州市著 名商标” 。

(四标准化技术培训开展

1、由项目技术小组负责,组织培训基层技术人员 30人(次 。

2、由示范区农业林业局协调,指派项目技术人员配合开展面向 合作社和农户的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培训农民 550人 (次 。

3、为当地引导建立完善的标准化技术培训体系,为区域内开展 其他标准化技术项目奠定基础,提供成功的培训模式。

七、 项目实施技术流程 项目技术流程见图 1

图 1 项目技术流程图

项目整体实施流程为:项目下达后经合作社相关成员协商, 成立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技 术小组。 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组织协调管理, 从管理上监督保 证项目的实施; 技术小组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 标准化生产技术的中 试集成,标准制订;大力开展示范区建设,举办技术培训;监督落实 其他各项工作。加强与区农业林业局合作,抓好标准化示范,确保项 目研究成果及配套措施落到实处,达到典型示范,全面推广的目的。

八、 技术方案解决

(一无公害南瓜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为了规范南瓜的无公害种植生产,确保食品安全,便于标准化、 产业化种植, 合作社开展了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 实行产 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监控,对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进 行严格限制。 经项目组研究, 确定以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911-2012《无公害农产品 南瓜设施生产技术规程》为参考标准从产地环境、 生产技术管理、 病虫害防治三方面进行前期调研, 规定产地环境符合 NY

5010的规定;生产技术管理从品种选择、种子质量要求、育苗、 苗期管理、定植前后管理、 田间管理、采收等各生产环节进行详细规 定,明确具体操作规程;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 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 为辅”的无公害控制原则,合理轮换使用农药。

(二无公害南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项目组对示范区内主要生产点开展了主要病虫害发展情况调查, 发现该区域主要病害为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主要虫害为蚜虫、 蓟马、斑潜蝇、白粉虱。根据参考 DB11T 911-2012标准的基础上, 设计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验证试验,对其 中的部分技术环节做了有效的修正, 形成了适宜示范区应用的技术体 系。

九、 计划进度

2013年 11月 -2013年 12月 成立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制定 项目技术管理措施;拟定实施计划,分配项目实施任务,召集相 关人员与部门进行协调、讨论,制定相关文件和实施方案。 2013年 11月 -2014年 3月,完善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带动社员开展南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1000亩,其中南瓜标准 化设施栽培示范基地 30亩。

2014年 3月 -2014年 8月, 通过开展南瓜标准化种植技术相 关培训, 开展示范区现场考察参观与技术指导, 辐射带动周边农 户共同开展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 辐射带动周边 3000亩基地。 2014年 9月, 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申请项目验收。

十、 资金概算

(一项目总经费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项目总经费 50万元,其中申请 “以奖代补”资金 20万元,自筹资金 30万元。

(二经费使用情况(见表 1 表 1 经费使用情况

十一、 效益预测 (一经济效益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项目实施后, 建立项目示范区面 积为 1000亩,带动示范区总增收 16万元,人均增收 0.5万元,确保 项目预期目标,实现良好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 通过组织对项目区及辐射区农户进行南瓜标准化种 植技术培训,将改变南瓜种植技术落后、效益不高的现状,提高农民 的农业标准化质量安全意识,达到节本、增产、增效的目的。通过该

项目的实施, 将促进南瓜产业的标准化施行与推广, 辐射面积达 3000亩,辐射农户数 500户,带领辐射区农户实现产业总增收 100万元, 农户平均增收 0.2万元。

十二、 保障措施 (一项目管理

项目按照 《台州市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 有 关规定,建立无公害南瓜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和产业之间的组织、 领 导和协调工作,组织制定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 组织检查,开展监督,抓指导、抓协调、抓落实;技术小组负责示范 区建设的标准化技术工作, 具体承担指导示范区建设工作, 解决示范 区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人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

组长:****(合作社理事长 组员:**** **** **** 技术小组 组长:**** 组员:**** **** **** **** (二技术保障

合作社现有农艺师 2名, 专门负责项目解决项目的技术问题, 并 且与当地农业局进行合作, 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能够 得到及时解决。 项目组成员组成结构科学合理, 为无公害南瓜标准化 种植推广示范项目建设提供了从技术管理措施—标准制定—技术指 导与培训—技术示范等各个环节的技术保障, 从而保证了项目的顺利 实施。

(三资金保障

合作社运营多年已积累一定资金, 本项目建设投资主要由合作社 自行解决, 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申请适当经费补助, 减轻投资压力。 (四加强标准实施监督

对农户建立生产档案, 对农产品投入品去向等情况进行记载, 同 时,实行农产品从产前、产中到产后全程可追溯,建立农产品产地准 出制度和产品追溯制度,及时对无公害南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监测。

34

第五篇:浙江省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级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建设的管理,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浙江省标准化管理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是指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推广实施省级以上农业标准为目的,以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组织管理比较完善、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主要目标的标准化推广项目。

第三条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协调办”)负责统一协调示范项目的管理,省农、林、渔等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下简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本行业的示范项目的管理。

第四条省级示范项目实行申报、初审、审核立项、计划下达、实施、组织验收、跟踪检查的管理方式。示范项目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

 第二章 示范项目申报要求

第五条 各类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机构等组织可以申请承担示范项目建设任务。

第六条 申报示范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需要;

(二)利于推进《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原则上应与各类重点农产品基地、出口农产品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建设项目相结合;

(三)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原则上粮油种植规模1万亩以上;

经济作物(水果 1000亩、蔬菜1000 亩、茶叶1000 亩 、食用菌50万袋 );林特产品(竹林1万亩以上、特色干果2000亩、山地水果2000亩以上);牲畜1万头;蜂产品100群;家禽 10万羽以上;虾、蟹、龟鳖类500亩以上,鱼、贝藻类1000亩以上,网箱养鱼3万立方水体以上。

(四)具有“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协会)+基地+农户” 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标准化推广模式,基地内生产档案制度完善;示范产品有品牌、有包装,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五)推广实施国家、行业、省级地方标准。有技术推广站(中心)或科研院所等技术依托单位,有切实可行项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六)具有严格的标准化实施保障体系,示范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获得GAP、ISO9000、HACCP、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森林食品等认证,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农产品品牌优先安排)。

 第三章 示范项目审核立项

第七条 示范项目申报由申请单位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并提交申请报告、项目申报表、项目任务书等材料,经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质量技术监督、财政、发改部门初审后联合行文上报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抄送省质量技术监督、发改、财政行政主管部门。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对项目申请进行初评后报省“协调办”,经“省协调办”统筹、协调,组织评审后提出项目安排计划建议,报“省协调会议”审定。

第八条 示范项目申报工作一般在每年2月底之前完成,具体申报工作由省“协调办”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统一部署。

第九条 示范项目计划经省“协调会议”审定后,由省“协调办”各成员单位联合下达。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条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施小组和技术支撑机构,着手组织实施。示范项目应树立项目标志牌,标示项目名称、实施标准、示范规模、承担单位、批准单位等内容。

第十一条 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和相关标准的宣贯,提高相关生产、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培养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人才,组织标准的推广实施。

第十二条 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逐步建立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强对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开展必要的产品检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三条 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形成有一定生产、销售规模的品(名)牌。

第十四条各级项目管理部门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以标准化为纽带的“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

第十五条项目所在地农产品“协调机构”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在建项目和已验收项目的监督管理、跟踪检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

第五章示范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示范项目实施完成后,由项目承担单位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由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安排建议。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提出项目验收方案,报省“协调办”统筹安排后,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示范项目验收工作组织、程序、总结和相关材料报送严格按照《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验收实施细则》进行。项目实施期间,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不予验收;

第十八条 对验收合格的示范项目,经省“协调办”审核,报省“协调会议”审定后,实行“以奖代补”。示范农产品可以在其外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上标注“浙江省 XXX标准化示范产品”。

第六章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

第十九条 示范项目“以奖代补”资金由省财政厅统一拨付。“以奖代补”资金主要用于标准化技术培训推广、购置必要的自我检测检验设备、基地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

第二十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及时组织做好示范项目建设效益统计分析和绩效考评,并于每年10月底前上报省农产品“协调办”。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对“以奖代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七章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协调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行,原试行办法作废。

二0一0年十一月三十日

上一篇:女职工委员会岗位职责下一篇:农业复垦项目监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