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路径下小学体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淮安市小学体育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各个领域的影响不言而喻,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类开始尝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逐步推进政治、经济和教育等秩序的恢复,由此进入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小学体育是学生教育生涯体育教育的起点,对学生未来的体育发展至关重要。对后疫情时代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思考,是贯彻体育教学改革、“以体育人”目标的关键环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淮安市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以教学目标为切入点,分析了线上和线下两种不同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达成上的不同效果以及不同教学模式与不同教学目标的适配性,为制定疫情防控常态化线上线下混合体育教学模式,提供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对策建议。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和建议:1.结论1.1线上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以及知识的“可视化”程度高,学生学习的途径多样,互联网等海量的知识存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1.2线下体育教学较线上教学更有利于技能目标、体能目标和学生运动参与目标的达成,它们之间的的权重排序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技能目标主要表现为练习的内容、练习密度时长、身体体验等;体能目标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主要方面;学生运动参与目标主要表现在参与意愿、行为表现、课内外参与内容、频率等方面方面。1.3线上线下的混合的教学模式更利于体育品德培育与评价的开展,更能够达成体育教学的4个维度目标,同时也反映了体育教师的信息化知识能力较弱。1.4线上体育教学不能取代线下体育教学,它是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辅助形式,要实现学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的目标,线下教学无疑是身体体验的主要路径。2.建议2.1体育教师应贯穿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改进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由课堂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和储备,提高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提升教学设计能力的,以适应线上线下混合体育教学模式的需要。2.2线上体育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及学习进度优化教材内容、加强课堂管理并提醒监督。2.3线下线上混合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是未来研究的趋势,探究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对课堂时间地合理规划,对教学体系地科学构建,都是值得探讨,也有利于线下线上混合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小学体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体育教学模式

学科专业: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教育教学发展

1.1.2 智能技术助力教育教学改革

1.1.3 体育特性为信息化教学带来挑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疫情防控常态化

2.1.2 体育教学模式

2.1.3 体育教学目标

2.1.4 教学模式的界定

2.2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2.2.1 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

2.2.2 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2.3 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3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2.3.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

2.3.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非体育学科教学中的研究

2.4 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教学研究

2.4.1 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2.4.2 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线上和线下不同教学模式知识目标达成情况对比分析

4.1.1 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果对比分析

4.1.2 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内容和获取方式对比分析

4.1.3 教师理论知识授课方式和授课时长对比分析

4.2 线上和线下不同教学模式体育技能目标达成情况对比分析

4.2.1 学生体育技能学习效果对比分析

4.2.2 学生体育技能学习内容和获取方式对比分析

4.2.3 教师体育技能授课方式和授课时长对比分析

4.3 线上和线下不同教学模式运动参与目标达成情况对比分析

4.3.1 学生运动参与意愿对比分析

4.3.2 学生运动参与行为对比分析

4.4 线上和线下不同教学模式体能目标达成情况对比分析

4.4.1 身体形态指标对比分析

4.4.2 身体机能指标对比分析

4.4.3 身体素质指标对比分析

4.5 线上和线下不同教学模式体育品德目标达成情况对比分析

4.5.1 师生对体育品德培育的重视程度对比分析

4.5.2 教师对体育品德目标评价内容运用的对比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建筑成本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粮食安全三农问题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