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恒前牙外伤及防治

2022-09-11

牙外伤是急剧创伤所致的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损伤。儿童恒牙外伤多发生在前牙。恒牙外伤对儿童的牙齿、咬合及生长发育均会产生影响, 牙外伤还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美观和心理健康, 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儿童恒牙外伤具有重要意义。

济南市口腔医院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接诊牙外伤患者84例。根据李宏毅教授提出的牙外伤分类分为牙齿震荡、冠折、牙冠牙根折断、牙根折断、松动、牙齿锉入、牙齿移位, 牙齿部分或完全脱出[1]。本组儿童恒前牙外伤84例, 除了4例只有牙周震荡或轻度牙冠折断而不必立即处理, 仅作观察外, 其余80例均须立即就医、处理。这80例其中发生于9~12岁计48例, (9、10、11、12岁者分别为16、19、7、6例) , 占60%, 此年龄组内其中男生占26例高于女童22例。外伤牙发生于上颌者47例。1例男生下颌切牙外伤, 检查发现此同学有反牙合尚未得到纠正, 因此跌倒时是下颌牙先受力而受伤。

牙外伤的类型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速度、方式以及牙根发育程度等因素有关。儿童恒前牙外伤多由于跌倒、碰撞、牙体直接受打击所致。此时若牙齿根部已完全形成, 牙周支持组织相对坚固, 易引起冠折或根折;若受伤牙为牙根未完全形成的恒牙, 牙齿牙槽骨等牙周组织较脆弱, 受外力作用后容易发生移位、脱出。牙体外伤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牙周和牙髓组织损伤, 在检查牙体损伤的同时, 应注意牙髓和牙周组织损伤情况, 有些牙外伤的牙冠损伤较轻而牙髓及根周损伤程度较重。儿童恒前牙外伤以上颌中切牙多见, 其次为上颌中、侧切牙同时受伤者, 下颌切牙较少见 (地包天者易发生下牙外伤) 。这主要与上切牙在牙列的位置有关, 上中切牙位于牙列的最前方, 突出于牙列弓形面, 在面部处在较为突出的部位, 而下牙在正常咬合情况下被上牙列所保护。本组均为上颌切牙外伤。

根据对家长及学生本人的询问, 牙外伤提示多数小学生牙外伤的原因多是由于课间同学相互嬉戏、打闹引起身体失去平衡面部磕在硬地上, 其次是由于上体育课不慎摔倒, 个别的病例是由于学生自己不小心摔倒引起。

为了避免和减少此类意外伤害的发生, 首先应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和学校健康教育。儿童处于天真活泼的时期, 运动和游戏内容向着多样化、刺激性发展, 这就要求儿童遵守一定的运动规则和活动规律。避免参与易摔倒的体育运动, 例如滑板、滑冰、剧烈冲撞的球类运动, 学校体育课、课外活动应加强宣传教育, 注重防护, 避免碰撞的发生。学校对校园尽可能进行草坪建设, 或其它软化地面的方法例如在硬地面上、楼梯、走廊铺设塑胶, 以减少或避免儿童牙外伤或身体其他部位的伤害, 另外可以参照国际运动牙科学会建议, 儿童在参与有身体冲撞的剧烈运动运动时可使用防护牙托, 根据我们统计的牙外伤儿童的年龄特点, 我们建议三年级以上小学生课间游戏时、上体育课时、或进行某些有危险的运动时佩戴防护牙托。防护牙托是一种弹性片状减震装置, 它能在运动中不但保护牙及周围组织而且还避免颌骨和脑, 受到冲击和损伤。

一旦有学生发生牙外伤, 应立即实施应急方案, 牙齿受到撞击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保证外伤牙及时治疗, 恢复和保持牙齿的形态和功能, 特别是脱落牙的保存、护送, 最好放在生理盐水, 无生理盐水时可保存于牛奶中或唾液内, 以尽可能保证再植牙成活的可能。治疗后注意保护受伤牙, 一般治疗后2~3周尽可能避免使用受伤牙。带个体发育基本完全后 (一般为18岁后) 再考虑对因外伤缺失的牙、或有牙体缺损牙做永久修复。

摘要:目的 了解小学生牙外伤发生的原因。方法 统计、分析2009年度在口腔医院就诊的有牙外伤的小学生发生特点。结果 造成牙外伤主要原因是学生课间嬉戏、打闹、上体育课时, 面部撞在硬化的地面上。结论 在体育课甚至课外活动时, 应对小学生的牙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牙外伤,小学生,防护牙托

参考文献

[1] 石四箴.儿童口腔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15~116.

上一篇:糯米糍螺旋环剥技术应用效果下一篇:广播电视台数字电视监播系统的建设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