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县“三举措”加强水利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2024-04-20

围场县“三举措”加强水利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精选4篇)

篇1:围场县“三举措”加强水利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围场县“三举措”加强水利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水务局始终把扶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等制度标准,加快施工进度,科学施工,确保发挥资金最大效能,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

一是把握工作重点,严格机制保建设。积极申报扶贫、民生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加紧施工,积极与项目所在乡镇协调配合,解决工程施工中各类问题,保证施工顺畅。同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资本金制的“五制”标准,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

二是用好各类资金,抢抓进度强基础。统筹使用涉农整合资金,投资3950万元,实施双基提升工程,18个深度贫困村和108个一般贫困村受益;投资1458.74万元,实施河道治理工程,2个贫困村,222户贫困户受益;整合利用天津对口帮扶项目资金,投资9361万元,实施御道口供水和口污水处理工程;利用水利专项资金,投入5150万元进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项目建设。

三是积极跑办项目,联系上级争支持。加强与省厅对接,并提早谋划项目,调整资金使用重心,加大对在扶贫、民生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领域倾斜力度,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各类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让资金项目不仅能够保护好青山绿水,还要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标。

篇2:围场县“三举措”加强水利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2011年以来,围场县累计实现16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49%下降到9.8%。目前,还有贫困村154个,贫困户18153户、贫困人口43062人,其中深度贫困村22个、贫困人口7037人。围场县坚决落实总书记对河北特别是张承地区“定位于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的重要指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产业扶贫、政策兜底、基础提升、安居扶贫、智力扶贫”“五个全覆盖”工程,切实提高脱贫攻坚精准度和贫困群众满意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推进产业扶贫全覆盖工程。投入资金20余亿元,对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全覆盖工程,大力推行“N+1”扶贫模式。1.实施“农业产业+扶贫”行动,投入农业产业资金1亿元,确保1.89万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脱贫;2.实施“生态产业+扶贫”行动,投入生态产业资金3亿元,大力推行“一木生四财”生态扶贫模式,使全县6万人实现脱贫或者稳定增收;3.实施“股份合作+扶贫”行动,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亿元,扶持16000户贫困户,以每户6000元资金集中入股龙头企业获得分红收益,真正实现“利益联结共同致富”;4.实施“金融贷款+扶贫”行动,通过“政银企户保”平台发放贷款4亿元以上,支持贫困户通过贷款从事到户产业或入股企业及合作组织实施股份合作项目实现增收致富;5.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行动,投入乡村旅游资金500余万元,重点建设6个特色小镇,培育2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大力扶持300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6.实施“光伏电站+扶贫”行动,投资11.49亿元,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100兆瓦,建设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137个,非贫困村建设30-50千瓦屋顶集中式电站153个,扶持全县1500户贫困户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共带动12198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二是政策兜底全覆盖工程。投入各类政策兜底资金5亿余元,实现“惠有所普、困有所保、学有所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难有所救”。1.加大政策支持,实现“惠有所普”。落实“两免一补”“营养餐”“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教育、民生政策,真正实现“惠有所普”。2.强化贫困救助,实现“困有所保”。投入低保、五保救助资金1亿元,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3万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符合条件917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五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3.实施“雨露”,实现“学有所助”。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0万元,对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按照3000元/生/年的标准给予资金扶持,确保所有在职业院校学习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均能享受“雨露”政策扶持。4.强化医疗救助,实现“病有所医”。投入资金430余万元,为全县4306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缴纳基本医疗保险。5.强化保险救助,实现“老有所养”。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帮助4.3万名贫困人口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商业保险支持,进一步避免贫困人口因祸、因灾返贫现象发生。6.强化临时救助,实现“难有所救”。对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经其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贫困群众,通过救助平台给予相应的临时救助,并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爱心活动,加大扶持救助力度,帮助其度过难关。

三是基础提升全覆盖工程。投入基础提升工程资金3亿元,全面完成“双基”工程建设任务,确保贫困村实现硬化亮化,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1.交通建设工程。新修全县通村、通组公路755公里、桥梁30余座,逐步构建起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县乡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化交通体系。2.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投入整合涉农资金2000万元,在23个乡镇40个村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78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全面完成伊逊河、蚁蚂吐河、小滦河等主要水域综合治理工程,县域出水断面水质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新打机井及旧井配套300眼;完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3.电力建设工程。投入电力建设资金948万元,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与管护,实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35个,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下线路103.43公里,新增配变台43台。4.通讯建设工程。实施总投资6900万元的4G网络升级和宽带网络提速工程,县城主城区、经济开发区、重要旅游节点实现无线WIFI网络覆盖,有效提升公共区域无线网络服务水平。5.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投入资金1000万元,新建重点村30个,巩固提升村65个,打造精品村10个,建设特色小镇3个,新建中心村2个。结合全省“双提”工程,把全县22个深度贫困村同步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

四是安居扶贫全覆盖工程。投入安居扶贫工程资金4.5亿余元,对全县尚未实现住房安全3500户农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程,实现贫困户“居有所安”。1.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对全县范围内仍然居住在危房中的14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安排补助资金2156万元,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2.实施易地搬迁工程。投入资金3.6亿元,全面启动29个乡镇、61个村、2146户、5998人(贫困户1216户3418人)的易地搬迁工作,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努力做到安居与乐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3.实施特色村寨工程。投入资金800万元,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工程,扶持庙宫村、八十三号村、二号村等少数民族村进行村寨改造工程,实施民居改造120户、建设公厕30个、道路建设10公里、路灯50盏,显著改善少数民族村村容村貌。

篇3:围场县“三举措”加强水利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的奋斗目标,其中决战脱贫攻坚是关键之一。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要重视农村知识普及、稳定农业收入,打好工作基础才能维持脱贫成果。

由于贫困地区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人才缺口较大,贫困农户缺乏正确的农业技术和理论知识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贫困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干部就更需要工作责任感和担当,积极投入脱贫工作之中。

选拔有学历、有经验的干部,来强化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队伍,对当地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新的想法和力量。

知识普及是脱贫攻坚的基础之一,基层党组织部以及当地工作人员要结合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贫困农户进行农业知识普及。让贫困人员了解正确种植、养殖技术以及治理害虫等基础理论,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效率。

贫困农户生产农产品之后,也需要寻找有效的销售渠道,大多贫困地区交通不便,销售渠道有限。需要拓展农户销售思路、普及网络知识,例如近年来网络平台“助农活动”发展迅速,联系正规销售平台并完善农产品销售果道,将农产品放入市场转换为财富,才能稳定增加农户的收入,真正决胜脱贫攻坚战。

篇4:围场县“三举措”加强水利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助力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批示。2014年3月4日,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农村公路要因地制宜,以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清楚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十九大过后,总书记再次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要认真落实“十九大”精神。从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建设农村公路重要意见的认识。聚焦突出问题。完善政策机制,即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上一篇:开满蒲公英的地方读后感下一篇:古诗山中教学设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