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工作时长统计分析

2023-04-27

第一篇:员工工作时长统计分析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题及时长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时长将压缩至100分钟以内,将文艺表演与仪式环节融为一体,演员规模约3000人,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题及时长,欢迎阅读!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三大主题:

一是展现中国对世界和平的追求和向往,

二是展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宗旨,

三是展现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愿景和期待。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时长多久?

时长将压缩至100分钟以内。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排练、制作和彩排等工作正有序推进,考虑到气温、防疫等因素,开幕式在时长、结构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演员人数有多少?

结构上将文艺表演与仪式环节融为一体,演员规模约3000人。

在开闭幕式工作方面,已经确定张艺谋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查看总导演个人简介】目前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排练、制作和彩排等工作都在紧张有序推进中,考虑到气温、防疫等因素,这次冬奥会的开幕式从时长和结构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开幕式时长将做压缩,不到100分钟。

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程表

本次的冬奥会共设有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分别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速滑馆、国家游泳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首都体育馆、云顶滑雪公园进行。

2022冬奥会项目有哪些

2022冬奥会项目有哪些?2022冬奥会将由北京和河北省石家庄联合举办,将于2022年2月4日(正月初四周五)正式开幕,2022年2月20日(正月二十周日)闭幕,为期16天。

2022年冬奥会举办项目有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不同的项目将在不同的赛区进行比赛。

1、张家口赛区:主要承担自由式滑雪、冬季两项、跳台滑雪、越野滑雪等在内的2个大项6个分项50个小项的比赛,将产生51块金牌。

2、北京赛区:北京赛区主要承担了跳台滑雪项目的比赛,将在这里产生5块金牌。

3、延庆赛区:延庆赛区一共有5个场馆,分别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摩托雪橇中心2个比赛场馆、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以及延庆赛区奖励广场3个非比赛场馆。

开幕式总导演是世界第一位“双奥”总导演张艺谋,冬奥会开幕式将省略不必要的环节,用科技和新的观念去表演,呈现精彩仪式效果,大主题为“一起向未来”,讲述新时代中国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期待和展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不再使用“人海战术”演员大幅度减少,仅有约3000人,将文艺表演与仪式环节融为一体,不再按照板块区分,时长也更短,08年奥运会开幕式约4小时,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时长不会超过100分钟,点火仪式也是百年奥运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胆设计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题及时长

第二篇: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汇报总结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文关怀,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如何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是企业发展必不可缺的生命线、向心力。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你想改变一个人,就必须要了解他。而企业如果不了解、不清楚员工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那企业的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为此,九景信息中心将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纳入2011年重点工作之一,并于

春节大假后召开员工思想动态汇报会,找准切入点,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变化,其作用和效果明显。

一、员工思想动态分析的目的

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普及的时代,员工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各种思想发生激烈碰撞。九景信息中心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可能在面临新问题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无从着手。只有全面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并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找到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对症下药的有效办法,使九景信息中心的发展更具活力。

二、员工思想动态分析的要求

九景信息中心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具有普遍性、全面性,不分年龄、职务、工种和学历。切实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身体健康状况和柴米油盐等切实利益,及时弄清他们思想波动的根本原因,从而更好的为他们排忧解难。

三、员工思想动态分析的作用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做好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九景信息中心所有员工,这也是根据上级部门提出“严格管理+人文关怀”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九景信息中心从员工的实际生活入手,关心、重视员工反映的实际问题,把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并加以解决,使九景信息中心思想动态分析工作起到作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到分析报告中。

四、员工思想动态分析的作法

九景信息中心对现有的思想动态分析工作体系进行优化,建立起了规范、高效、量化的职工思想分析体系,该体系以贴近员工工作、走入员工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对员工的需求及思想信息采集、汇总、分析、处理、反馈、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等,实施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在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和分析员工思想动态的基础上,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因势利导,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危机事件预测和可控,促进九景信息中心和谐有序、持续健康地快速发展。九景信息中心支委分工明确到部门,细致到员工,每月支委会上要求对本月掌握的职工思想动态进行分析,并做出书面分析材料。部门负责人每天利用听红歌时间对员工思想情况进行了解,如发现个别员工思想波动较大,及时与支部书记联系。九景信息中心把员工思想动态分析结果予以量化,提出了“四必须”原则,即“员工生病住院必看;合理要求必办;生活困难必帮;思想波动、情绪不稳必谈”。针对员工思想不稳的状况,利用家访、谈心等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针对家庭困难的员工,九景信息中心要求支部对员工家庭现状进行摸底,就员工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状况、医药费用收支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及时上报。

新年开篇奏响和谐乐章。九景信息中心由于对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的高度重视,增进了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加深了与员工之间的了解,为进一步增强九景信息中心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九景信息中心持久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第三篇:员工情况分析

企业员工情况分析及建议

(提

案)

员工是企业生产发展的主体,员工队伍状况决定着企业兴衰。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员工队伍建设,使基建企业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重要课题,在企业管理中,常常发现这样一些问题:

一、为什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得到持续提升呢?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基本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的需求,也就是保障人们生存的物质享用方面的需要,如衣、食、住、行、医疗需求等,只有这种最基本需求被满足到所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程度后,其余的几种需求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安全的需求,也就是人身安全、劳动安全、职业安全、财产安全等等。在上述生理需求相对满足后,安全需求就会表现出来。社交的需求是人们愿意建立友谊关系,渴望得到支持和友爱,希望归属于某一群体,为群体和社会所接纳。尊重的需求,是指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希望获得名誉或威望,取得成绩时,希望被人承认。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最基本需求的最高层次的需求。这种需求意味着人们希望完成与自身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身的潜在能力能够发挥出来。站在管理者或领导者的角度,只有掌握人的需求才能积极创造条件去满足人们的需要,有目的地引导需要,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激励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工作本身、环境氛围、组织认可、发展空间等由此引发员工内心是否产生公平感、成就感。今天的员工在衡量自己的贡献和付出是否得到肯定和相应的回报,是否能参与或被授权完成工作,是否有机会锻炼和提升技能,是否有发展的空间等等。如果员工不能从现在的管理模式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那么积极性就会不升反降。就餐标准、住宿条件、工作时间和休息都应当是人性化的,食住不解决休息无保障,流失员工是自然的。因此,要持续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1 职业生涯设计是前提

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就是由组织将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现状、实现企业战略所需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和技能结构,与员工的个性特征和所学专业结合,发现员工的才干和能力,为员工选择合适的岗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的目标,使员工和组织达到“双赢”。

首先,打通员工晋升通道。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使员工从一开始就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被招录员工在进入企业时可以看到每个岗位类别都有通过绩效考核进行升级升档的空间,并能实现“岗变薪变”,使员工十分明确薪酬的提升空间和职业发展通道。在提拔中层干部时引入竞争机制,采用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等方式,制定公平、公开、公正的游戏规则,使德才兼备的优秀员工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实现员工工作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其次,科学设置岗位类别。根据企业特点将岗位划分为管理、技术、业务、操作等不同类别,由低到高地设计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系数的薪级薪档,明确岗位的名称和数量,岗位等级与任职要求,做到按需设岗、竞争择优,分类管理、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同时,建立岗位信息数据库,为岗位空缺和变动拟订增补计划。

第三,建立持续培训机制。学习培训的机会在员工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员工创造培训机会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因此,要让员工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有机会学习、思考和交流,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工作热情和自主性,更好地适应岗位和工作需要。

2 管理者能力水平是关键

管理者要善于知人用人,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善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成为员工内心认可和钦佩的具有带领团队取得工作业绩的能力和水平的精神领袖,这对持续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具备决策力、创造力和应变力,有包括自知和自信、意志和胆识、宽容和忍耐、开放和追求的智慧和胸襟,潜心做事、低调为人、以身作则的品格,对员工产生潜在的培训引导作用。要本着关心爱护员工、以有利于员工成长进步为出发点,辅导、支持和帮助员工实现人生价值。

其次,善于知人用人。管理者不是全能,不可能亲历亲为做每件事,而是善于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通过适当授权和把握关键,既让员工独挡一面开展工作,又适时引导保持正确方向。具体讲,就是在布置工作任务时,明确工作内容、责任人和完成时间,避免员工之间产生责任推诿。同时,要时刻关注员工的执行和进展情况,对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帮助,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第三,善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真诚平等的内部沟通是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的基础,因此,一方面,管理者要善于在组织内部搭建沟通平台,加强团队协作。职务高低只是分工不同、权责不同而已,组织内部应提倡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相互尊重的氛围。当员工反映问题或提出建议时,上级领导应该虚心聆听,解惑释疑,对合理建议及时采纳,对不合理建议说明理由,引导员工达成统一认识。另一方面,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员工。客观公平的环境会让员工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因此,管理者要敏锐觉察员工的情绪状态,了解并适当满足员工需求,让员工感觉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团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使员工对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产生认同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3 绩效考核是手段

通过绩效考核,奖优罚劣,使先进员工有成就感,落后员工有危机感,在组织内营造良好的比学赶超的正确导向。

首先,对员工进行合理分工。岗位设置虽然科学合理,但有时因为常规性工作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的要求不同,会带来工作量的差异,可能出现忙闲不均的情况。因此,要对员工根据岗位要求和工作实际进行合理分工,有意识地锻炼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针对工作量较大的员工适当减压,对工作量较小的员工适当加担,避免出现有的员工因工作量过度饱和缺乏活力,有的因工作量不饱和缺乏动力的现象。在年底述职测评时,让每位员工都能总结出一年来工作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这本身对员工就是一种激励。

其次,考核的标准和内容要尽量科学合理、有说服力。坚持定量和定性考核结合,对员工的业绩、素质、协调沟通、廉政建设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合理设置领导评价、员工互评的分值比重,防止以偏概全,减小员工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可能出现的给别人打低分的影响程度。奖励方式如发奖金、发证书、提供培训机会、授予更重要的工作以进一步给员工挑战自我的机会等都可以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愿意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考核结果不能使员工对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产生相对公平感,不能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就会引起员工内部不和谐,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慎用处罚手段。有奖就有罚,处罚是对不良行为进行否定评价,使其受到政治或经济上的损失而有所警戒。但处罚应分清责任和原因,要合规合理,以帮助教育为主,不搞全盘否定。运用管理学中著名的“三明治技巧”, 在批评员工时,把询问、忠告、要求、引导的话语放在中间说,把理解、肯定、鼓励、关心的话语放在前后说,充分运用肯定赞扬的效力来达到批评指正的目的。处罚得当,能和正面表扬一样激励人,甚至比正面的表扬奖励还要积极有效;处罚不当,会引起内部矛盾,甚至可能造成人才的流失。

4 企业文化是支撑

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的综合体。要持续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要发挥企业文化的支撑作用。

首先,企业文化要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但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虽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但未必能导致人的积极行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从人的内部进行激励,恰当的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更有效、更持久。因此,企业文化要发挥内在激励作用,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提升员工对企业核心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度,使其产生归属感、自尊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激发人的动机和潜能。

其次,发挥企业文化对制度执行的补充功能。规章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遵循的行为方式、程序及处理各种关系的规则,对员工起着硬约束作用。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制度很难完备或者在执行中缺乏监督,制度执行率较低的情况时有发生。优秀的企业文化将对制度、流程的监督作用产生补充作用,文化的影响被放大,用文化观念引导员工自觉遵守企业规范,实现一种更行之有效、全方位的约束。

第三,将企业文化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国内的企业文化大多是通过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开展调查和策划,并根据企业领导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行提炼、扩展和延伸而成。通过长期的自上而下的宣贯、培训让员工产生认同感。企业文化在员工中要真正实现内化于心,需要将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愿景、使命等核心内容与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切身利益紧密结合,成为员工职业生涯和人生目标的思路和行动指南,使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由被动变为主动,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荣誉感和责任心,达到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机融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提升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员工是管理者的一面镜子,员工有没有主人翁意识,首先看管理者是不是有;员工有没有主动工作意识,先看管理者是否有。管理者的带头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领导力水平和管理风格会极大地影响组织氛围,特别是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在一次企业高层人力资本论坛上,某知名民营企业家吴先生抱怨中低阶员工的“打工者心态”导致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大幅度下滑,叹息员工“主人翁精神”的缺失影响了卓越团队的打造。他的抱怨尚未结束就有人站起来质问:“打工者只要能打好工就好了,何必强调他在为谁打工?您提出的问题折射出了您的老板心态,对员工的期待超越了他们的岗位职责!您可以要求员工要有主人翁精神,但您的企业氛围给了员工主人翁的感受吗?”在企业现实中双方矛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职场中的主人翁精神 “员工是社会的,不是企业的”,“员工是岗位的主人翁”而不是“企业的主人翁”,员工以其人力资本投入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以及相应的收入。“主人翁精神”更是组织氛围的要项,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实践,需要我们去体会、理解、证明和实现,它通常包含员工的“职业技能、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五个层次的内容。

职业技能层次指的是员工自己掌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个体执业技能与岗位要求的自适应;职业责任是实现岗位业绩目标的内驱力,是一种使命感;职业态度是员工对工作本身、人际等外界因素的情感反应和行为倾向;职业理想更多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职业竞争力的过程;职业道德是驱动员工执业行为的伦理底线,俗称职业良知。 影响主人翁意识的因素

对公司发展前途判断:富有号召力的企业愿景和明晰的发展战略规划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员工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积极判断。企业持续发展趋势、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员工的企业自信心。公司发展前景是否给力对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公司文化氛围:平等、共享、价值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助于和谐工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员工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价值创造而非有效协作关系的构建,组织氛围易于员工心理融入,这既会提升组织运行效率,也会让工作变得更轻松一些。

职业发展机会与收入水平:作为“经济人”,员工的理性追求一般包括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收入福利两大因素,这对于处于职业发展期的员工尤为重要。一个公司如果既不能给员工发展机会也不能提升其执业能力,薪酬满意度一般,就餐标准、工作时间和休息都不人性化,休息无保障,任何关于员工主人翁精神的诉求都注定是奢望。

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管理者风格是员工主人翁意识形成的直接影响因素。特别是对知识型员工,管理者的影响力更多的来自其管理风格、专业权威以及对员工的职业指导能力。80、90后员工逐渐成为职场主体,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位富有职业魅力的合作伙伴、一位专业权威、一位职业指导者。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优越感是员工主人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知道有多少人都羡慕Google员工拥有的“宜人工作环境”,传说在那里“工作是幸福的”,即便不是亲身经历,仅仅是看看网络上流传的工作区域图片就能感受到硬件工作环境的友好。优越的工作环境本身就是对“以人为本”的最好阐释,这意味着软实力。 提升主人翁精神之道

倡导正确的主人翁精神。任何忽视员工个人利益的主人翁意识都是不现实的。岗位股份制公司理论认为股份制公司有两个股东:老板和员工。因为员工是岗位股份制公司的股东,所以,员工就是岗位的主人。作为“股东”的特定岗位员工只有与企业休戚与共方能分享“经营收益”。

做好愿景管理。被员工特别是高阶员工认同并接受了的企业愿景具有持久的激励性,能够成为企业成长的不竭动力。企业愿景管理要立足长远,强调员工参与,反映不同层次员工的诉求,兼顾企业和员工利益。同时做好愿景传播,愿景传播不能仅限于中高层员工,基层员工的愿景认知能够有效提升其企业认同感和凝聚力。

关注员工长期职业竞争力的提升。恐惧员工职业能力提升后离职,白白浪费企业人工成本,拒绝在员工发展上进行任何投入,使得员工只是在“消耗式”地工作。随着时间推移,员工的知识、技能由于得不到更新开始老化,职业竞争力日趋下降。以丧失长期职业竞争力为代价的工作机会非但会使企业失去人才吸引力,也必然会让员工抛弃所谓的主人翁精神。

员工执业能力的提升和员工薪酬水平具有某种替代关系。如果企业在员工发展上有较多投入,就会使得部分关注自身发展的员工愿意接受相对较低的薪酬来换取企业的工作机会。同时,员工执业能力的提升和员工薪酬水平又是相互促进的。

培养员工主动工作的意识。通常有一个规律,工作难度越大,背后隐藏的知识、经验、技能就越多,一旦完成这样的工作,积累知识、经验、技能的机会当然也越大。企业要从文化层面让员工知道只有做得多,积累的经验就多,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管理者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对下属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员工不仅能完成业绩目标更能从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员工一旦形成这种思维惯性,自然每个人就会主动地去工作,主人翁精神自然就会在他的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

提升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识和领导力。管理者特别是中基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其一言一行,都深深刻在每个下属的脑海里。员工有没有主人翁意识,首先看管理者是不是有;员工有没有主动工作意识,先看管理者是否有这种意识。管理者的带头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领导力水平和管理风格会极大地影响到组织氛围,特别是意味着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主人翁精神。

激励到位。主人翁精神及其行为需要内部驱动力和外部激励环境。企业要识别这种行为并及时地给与认可、激励和传播,只有经常被激励和被倡导的思想和行为才有可能成为主流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达成理想的管理成效。

三、如何了解员工的心理?

听到“富士康”会不会有种汗毛直立的感觉。富士康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地狱,为什么他们企业的员工总会想要自杀,为什么他们企业的员工总会选择跳楼呢,这就是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处理不好的最典型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企业不应该把员工当作一个个任意摆布的木偶,要想企业做大做强,我们必须做好内部的思想工作,制定一套合理的员工心理救助计划,对员工心理进行了解和辅导。

企业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员工心理救助中心,负责与员工沟通,了解员工的心声,处理、协调好员工人际关系和劳动争议等。心理不健康,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忧郁不振,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就只会怨天尤人,这样容易造成自暴自弃,还会出现过激行为。我们可以做一些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的宣传,树立员工多职业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让员工意识到在遇到心理困扰问题积极寻求帮助的重要性,尽量避免产生消极心理,减少外部压力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危害。企业应了解员工的需求,员工的生活,员工的兴趣、爱好,企业应能适当尊重员工的需求,如定期举办一些活动等,让员工不仅有工作上的紧张,也有身心上的放松,让员工感到自己在企业里被当作“人”来对待时,员工会感到在企业里工作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有一种暖融融的温馨,充满了人情味,也充满了情趣。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员工的心情自然也就愉悦,工作起来也才会更有干劲。

四、如何对新进员工进行培训?

培训的重要性在任何企业已经成为共识,很多企业都在加强员工的培训与提升,对于新员工更是要进行岗前培训,新员工的培训应该包括意志培训、认知培训、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四个方面的课程。

意志培训

意志培训的形式主要是军训,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新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朴素勤俭的作风和团队协作的意识。

军训的时间长短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给与确定,但最少一周,最多一个月为宜。时间太少,新员工还没进入状态就结束了,时间太长会造成员工的厌烦心理,再说企业的成本也会大幅增加。

军训期间,建议晚上不要用来搞军事训练,而应利用这个时间开展多样化的各类活动,以丰富生活,淡化军训的枯燥感。比如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演讲竞赛、辩论赛、小型联欢会等,这样既能加强新员工之间的熟悉交流,也能为企业发现一些优秀的人才。

认知培训

认知培训主要包括企业概况、企业主要管理者介绍、企业制度、员工守则、企业文化宣讲等内容,学习的方式实行集中培训,并由公司的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主讲。认知培训主要是帮助新员工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企业、了解企业,从而尽快找准自己的企业中的定位。

认知培训时间2天为好,建议增加1天带领新员工参观公司的工厂或代表性的地方,并安排座谈交流。认知培训结束后一定要进行认知性的测验,以强化企业的各项基本知识在员工脑中的记忆和理解。

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是为了使新员工尤其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完成角色转换,成为一名职业化的工作人员。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交礼仪、人际关系、沟通与谈判、科学的工作方法、职业生涯规划、压力管理与情绪控制、团队合作技能等,培训的方式是集中培训,讲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内外部均可。

需要注意的是职业培训的形式一定要多样化,不宜用宣讲式,尽可能采用互动式,让新员工在互动的过程中领悟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自如。当然,职业培训结束时还是可以进行考核的,建议采用开放式的考核方式,比如论文或者情景模拟等。

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主要是结合新员工即将上任的工作岗位而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现在很多的企业的“师徒制”就是技能培训的表现形式之一。

个人认为技能培训有两种培训模式:一是集中培训,即将岗位技能要求相同或相似的新员工集中起来进行培训,这样可以扩大技能的传播范围,节约培训成本,但沟通难以深入,并且要达到一定的人数才适合集中培训;一是分散式培训,即由技能熟练的老员工对相应岗位的新人进行指导,并确定指导责任制,一名老员工可以指导一名或多名新员工。不过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是将这两种培训模式结合起来运用,使技能培训作的更好。

最后,补充说明一点:新员工培训并不是其上岗后就结束了,而应该在一定时间段里面给以保持,最好能保持到3-6个月,因为这个时间是新员工的快速适应期和成长期,需要企业从不同的角度给与支持与引导,从而使员工能够更快的进步、更好的发展,也能为企业做出更大的效益贡献。

第四篇:员工离职分析

如何控制员工离职 (2008-10-13 13:43:19)

转载

标签:

杂谈

毫无疑问,21世纪商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抓住人才,留住人才是每位人力资源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难以想象,一个企业核心的管理人员在刚刚演讲完他那宏伟战略计划后被更加诱人的椅子和面包吸引,然后携兵带将,意气风发地加入敌方的阵营;一个优秀的技术研发人员把自己和刚刚出炉的技术成果微笑着献给竞争对手;一个走出去的基层员工专家式地谈论着该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方法,生产资料配备......

事实上,一个企业的离职率较高,从成本看则意味着管理成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的增加和产生;从生产管理看则意味着适合该企业的熟练劳动力和管理技术专门人才的流失,员工忠诚度的降低,组织团队凝聚力的重新整和,有效,连贯,稳定企业经营活动的断流,在职员工的情绪受到极大影响;从竞争方面看,则预示着企业管理模式,方法,制度,规范文件等无形资产的泄露,企业原有客户资源流失的可能性增加。

因此,必须有效控制和降低企业员工离职率。降低员工离职率依靠传统的“管、堵、压、拖”等办法已不灵了。那么怎样有效地控制员工离职率呢?本文从分析员工离职原因入手,探讨和研究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离职原因分析

一.个人方面

1.职业选择:这是目前大部分80后员工主要的离职原因。高校扩招;企业要求复合型,实用性,经验型,人才;员工期望过高等导致大部分80后人员先择业,再就业。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对于基层岗位的熟悉,使这些人员频繁的跳槽,以期找到更适合的职业类别以及职业层次。

2.职业发展:工作年限5——8年人员也是离职的高发人群,这部分人员已经完全具有行业把握能力,需要进一步发展,然而企业所能提供的升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使这部分人员普遍采取离职行为。

3.对于工作环境的厌倦:有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原因,只是对于前篇一律的工作内容,与熟悉的工作环境,上班下班规律的生活感到厌倦,造成无原因离职。

4.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协调:对于工作伙伴的强烈不满而又无可奈何,对于组织内人员沟通困难,没有共同话题与喜好。与领导关系紧张,和不被认可。

5.个人原因:恋爱双方地域的分离,为了双方长期相处,进行离职。学习,为了考研,培训,出国等。

6.心理与健康原因: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感觉自己无法承受。

二.企业方面

1.新酬福利:这是一般情况员工离职最主要的原因,主要包括,企业所提供的薪资福利水平在同行业比较中没有竞争力,不能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物价上涨,员工重大贡献而企业没有加薪或加薪幅度较低,没有达到最低期望值;经常性加

班,而报酬却没有依据劳动法执行,很少或没有;福利发放方面的差异性。

2.有限的成长机会:主要包括,没有发展空间,升职无望。没有培训或很少,员工感觉自己没有在企业成长,工作生活得不到进步;工作内容单一枯燥,没有挑战性,不能激发人才的工作欲;企业未能真正给人才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喜欢企业运作方式和固有体制,升职论资排辈。

3.制度文化:集权制度集中,让员工压力加剧,工作执行性强,个体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企业制度惩罚性条款过于苛刻;组织关系不融洽,领导独断专行,令员工无法融入企业文化中;企业文化与实际组织脱轨,企业工作规范与实际操作背驰,让员工工作感到茫然和无助。

4.工作,生活的平等:绩效考核结果,程序公平性;同工不同酬;思想上视人等同与机器,行为上不关心,不重视,让员工没有集体感,归属感;工作得不到相应的尊重。

5.环境因素:企业不能为员工提供工作需要的硬件设备,没有一个很好的战略及领导支持,这是一些研发人员离开的主要原因;公司工作生活环境恶劣,达不到最低的安全保障;

三.外部环境方面

1.行业因素:某种新兴行业的兴起,总是伴随着一定时间的人才慌。如,计算机全面在我国进入商业领域,曾经一度造成了计算机硬件工程,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等众多方面的人才需求。而相对初期来说,可供企业选择的人才数量有限,于是形成了竞争。

2.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为了挖去企业关键性人才许诺优厚的薪金,高级福利待遇等,以达到挖掘人才,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

3.猎头公司:来自猎头公司对于企业高级人员威胁使企业疲于应付,防不胜防。解决对策与方案

一,思想方面

事业激励:工作有干头,有奔头,人才就会越干越有劲头,自然就不会产生走的念头,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加盟。因而发展事业,拓展领域,不断创造出与高素质人才相适应的、知识与科技含量高的岗位,对于吸纳人才和稳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激励:通过营造优良的环境与氛围留住人才。人文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等。环境宽松,人际融洽,氛围温馨,生活安定,心情愉悦,人才的创造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才的工作热情才能持续长久。 制度激励:通过完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来吸引、安抚和稳定人才。这是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措施,可通过举贤任能制度、良好的沟通机制、培训学习的制度、目标管理的制度、公平的绩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予以实现。 感情激励:通过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努力做到政治上爱护人才,工作上支持人才,生活上关心人才,人格上尊重人才,心理上满足人才。中层经理与人才用感情的纽带连接在一起,让下属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馨,人才一般是不会轻易离去的。

二,行动与实施

(一)企业程序与人事行为

1.招聘:招聘个人愿望与企业薪资水平和企业发展前景相适应的人才;一般管理,业务岗位,实行内部提升优先原则。尊重个人愿望,关注员工个人自然情况,在

有能力的情况下,在招聘初期进行满足。

2.人力资源规划:结合企业发展水平和战略计划,制定合理有效的人员晋升计划。将组织和个人的发展目标相一致。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实行岗位轮换制度、鼓励员工的工作丰富化;

3.培训与开发:举办由员工和领导共同参加学习的课程和讲座;利用工作闲余或生产淡季,积极开展工作或非工作方面讲座,交流会,演讲,如沟通,礼仪等;鼓励员工到各种临时的跨部门专项工作小组去工作鼓励员工积极争取各种专业协会的成员资格;鼓励员工就自己的研究在公司内部进行介绍或报告;设计跨部门的考察或实习工作一段时间、挂职锻炼;让员工定期参加通常不参加的会议等等,总之,使员工感到充实和进步。

4.绩效考核:不管采用那种考评方法,员工其实最为关注的是绩效考核结果和竞争平台的公平性。因此,应当做到考核结果公开,透明,考核方式科学合理,客观翔实,减少主管误差,考核依据有据可查。如有争议,应当积极处理,做到员工心里公平满意。

5.薪资福利:全面切实按照国家劳动法,地方性相关人事法律,规定实施和执行,不要有任何让员工感到不法,不公平的感觉和现象出现。切实贯彻“按劳取酬,多老多得原则”,坚持公平分配原则。设计合理,适时,多样的薪酬制度。建立员工持股计划,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进行捆绑;结合企业发展,明确竞争对手人力成本计划,支付具有竞争力的薪金,反对企业发展不顾员工利益,无视外部环境变化,墨守陈规;适当拉开薪酬差距,使不同业绩在薪酬上体现,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定期开展薪酬满意度调查,随时掌握员工薪酬满意度。

6.福利与社会保障:全面为员工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如员工食堂,带薪年假,带薪培训,带薪旅游,困难员工慰问与补助等。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发放福利物资应公平,公正。

(二)制度与文化建设

1.建立良好的工作政治环境: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卫生,讲秩序。领导以身作则。加强团队建设,关心员工成长。关注员工心里,适时沟通,解疑释惑,支持和理解员工工作。通过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努力做到政治上爱护人才,工作上支持人才,生活上关心人才,人格上尊重人才,心理上满足人才。

2.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场地绿化,办公区域科学布置,提供优良办公设备,设施。坚持工作环境贯彻5S原则,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活动。

3.推进民主管理:定期发布企业工作成绩,战略计划,组织规划,岗位计划,激励员工事业心,稳定员工发展心理。积极建设和推进团队文化,增强员工互助交流。及时进行员工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研究;推进民主制度,适当请员工参加公司高层会议。加强与员工家属的联系,鼓励员工家属或亲友到公司参观,了解公司,组织员工和家属共同参加的团聚活动、联欢活动。

4.组织各类活动、推广企业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员工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如组织文学创作、各类棋牌、书法、绘画、摄影等比赛,举办小型运动会,组织与外单位友谊比赛等。在员工特殊时期或较大事件时给予员工爱心和关怀(婚丧嫁娶、小孩出生、员工生病住院等)等。通过各种刊物,研讨会,社会公益活动宣传企业价值观,解释公司规定,宣导企业政策。及时赞美和奖励员工。

5.非物质性奖励的应用:以各种形式给予奖励,经常人前人后表扬下属;以文字,

图片,刊物赞美员工工作业绩。设立各种奖项,如优秀员工,主管......发明创造奖等。

三。技术方法应用

员工互动:建立总经理信箱,内部投诉电话等,及时反馈和处理员工的投诉和要求,加强与员工进行沟通。收集员工对公司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或高层;为员工提供咨询服务,解答员工个人发展,生活方面的咨询。帮助员工处理好感情上、生活上、工作上等的苦恼、压力,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等个人问题;

建立情报收集系统:对于关键性人才,应建立专门的人事情报系统,收集人才的情绪,想法,特殊行为。及时处理基层员工的不满和抱怨。采取主动积极措施,防止其他公司挖走人才。

离职,辞职面谈:很多企业不重视这个工作,以至于造成人员成批离职现象而不明所以然。所以应当深层挖掘员工辞职的真实情况、特别原因,改进人事管理工作,制度流程,防止更多人才流失。

以上所述,或许不能全面,有效的解决问题,事实上,控制和降低员工离职率是一个企业长期,永恒的话题和工作,它将需要每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持续的探索和改进。

员工离职率控制责任分摊方案

2008-7-2

2一、目的

利用用人部门与人事行政部门专业的管理优势,逐级控制员工的离职率,做到层层把关,使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承担起管理员工流失的责任,藉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减少人员流失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节省公司各项管理成本,保持各部门/分店工作的持续性、稳定性。

二、标准

以季度为单位,每个季度的员工平均流失率控制在7%及以下。此举以利责任单位在某月员工流失率超标时,有时间采取改善措施。

三、计算公式

3.1季度员工平均流失率=本季度每月平均流失率之和/3。

3.2每月员工平均流失率=当月离职员工总人数/(当月月初在职员工总人数+当月月末在职员工总人数)/2

四、离职人数=辞工人数+自离人数+被辞退人数+被开除人数

五、员工离职率控制责任单位与责任人

5.1总部为一个独立单位,第一责任人为人事行政部经理,第二责任人为各部门经理。

5.2每个分店为一个独立单位,第一责任人为分店店长与区长,第二责任人为分店人事行政部主管,第三责任人为分店各部门主管。

六、员工离职率控制方向

6.1自2008年03月01日起,总部与分店皆独立承担7%的员工流失率责任。

6.2为使各责任单位能达成公司下达的员工流失率控制指标,各责任单位应在每月对本单位的员工流失率进行检讨与控制,以期每月都能控制在7%及以下的范围以内。

6.3每季度各责任单位的员工流失率控制考核,由总部人事行政部统一执行并将结果与处理措施在全公司范围内公布。

七、员工离职率控制措施

7.1各责任单位季度员工平均流失率控制在6%及以下的,第一责任人奖10分,第二责任人奖6分,第三责任人奖3分。

7.2各责任单位季度员工平均流失率控制在6%(不含) --7%(含)之间的,为正常值,不奖不罚。

7.3各责任单位季度员工平均流失率在7%(不含)---8%(含)之间的,总部人事行政部将责令责任单位整改,并会下分店现场调查了解,指导分店改善。对分店个别部门员工流失率过高的,会进行跟踪整改,对相关责任人与管理人员进行相应处理。

7.4各责任单位季度员工平均流失率在8%(不含)----9%(含)之间的,第一责任人扣10分,第二责任人扣6分,第三责任人扣3分。同时,总部人事行政部将责令责任单位提交书面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并会下分店现场调查了解,指导分店改善。对分店个别部门员工流失率过高的作为重点整改部门,将进行跟踪整改,对相关责任人与管理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7.5各责任单位季度员工平均流失率在9%(不含)以上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每一个责任人扣多2分。小数点以四舍五入计算。

7.6连续二个季度员工流失率不能达标的责任单位,扣第一第二责任人第二季度最后一月50%的责任津贴;如连续三个季度员工流失率不能达标的责任单位,扣第一第二责任人第二季度最后一月100%的责任津贴;如连续三个季度员工流失率仍不能达标的责任单位在下一个月经整改仍不能达标的,则每月(加重处理)扣第一第二责任人第二季度最后一月100%的责任津贴,直至达标为止。

7.7各部门/分店在员工申请离职时,须按人事行政部规定要求进行面谈,以了解员工真实的离职原因并作记录(具体参照附表,每半月汇总后交总部人事行政部经理处),为控制员工流失掌握第一手资料。

7.8总部

派驻各分店驻店主管流失率计入总部,调动人员流失率计入调入店/部门,储备人员流失率计入所在单位。

八、人事行政部相关措施

8.1严把人员招聘关,根据不同岗位职务说明书招聘,注重员工的稳定性与组织适应性。

8.2加强新员工的培训与软着陆程序。

8.3加强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艺术培训与素质提升培训。

8.4将员工流失率控制与管理者个人绩效考核挂钩,流失率控制指标列入管理者个人绩考目标。

8.5进一步加强公司薪酬的合理性。

第五篇:酒店员工心态分析

现实中,酒店员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态,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有的是后天形成的。酒店通常把员工良好心态的形成归功于企业的培养,而把不良心态归咎于员工“本性”的显露,很少对由于自身不当的管理对员工心态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检讨。其实,员工表现出的某些不良心态,在很大程度上是酒店造成的。酒店管理层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态墨守成规:存在这种心态的人数较少,表现为学识低、业务能力一般、满足于现状,多见于进店时间较长,年龄稍长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惟利是图:人数较多,表现为学识低、业务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较强。表面上对领导惟命是从,其实心里却打着小算盘,拼命保住自己的领地,以最大可能获取利益,较轻视酒店的长远利益和员工的利益。多见于处于“肥缺”位置的中、下层管理人员。

怨声载道:人数不多,表现为学识较高、业务能力较弱。他们一方面指责酒店的不是,而另一方面又无力改变现状,在牢骚满腹、郁郁寡欢中虚度时日。多见于中、下层管理人员及部分外地员工。

急功近利:人数较少,表现为有一定学识和能力,对目前个人发展情况不满足,一旦遇到更好的去处便立马离去,是“潜在反叛者”。多见于中、下层管理人员。

在基层服务员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态

好高骛远:人数较少,表现为事业心较强,工作兢兢业业,对酒店行业抱有浓厚的兴趣,热爱服务工作,喜欢与人打交道,主动为客人提供服务。但流动性特别大,尤其是当他们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以及受到外界诱惑的时候。

庸庸碌碌:这类人占大多数,表现为能较好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和上司指派的任务,对服务工作谈不上明显的喜欢或厌倦,缺乏工作激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类人多见于进店时间较长的低学历基层员工。

无可奈何:人数较多,表现为本来就不喜欢从事服务工作,只是迫于无奈不得不暂时委曲求全。要么是老员工,对服务工作已经到了十分厌烦的地步;要么是进店不久的高学历基层员工,随着对酒店的神秘感逐渐消退,开始对服务工

作的单调乏味感到没有前途。

愤世嫉俗:人数较少,表现为缺乏工作的信心和兴趣,因为各种原因对工作环境极不满意,但暂时又无力改变现状,因此将情绪发泄到他物上。

如果存在上述8种心态的员工所占比例较大的话,酒店在推行经营管理政策时所遇到的干扰肯定也会很大。造成这些心态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酒店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现代的企业管理将人作为第一重要的资源,重视做好人的工作,一些酒店管理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酒店业“简单重复性”的工作特点本来已使员工感到相当疲惫,心理受到严重扭曲并处于极大的“反弹”状态,如果酒店没能及时有效地排遣员工的心理压力,甚至采取一些不当的管理方法,将会激起员工更大的不满,不仅使酒店正常的经营秩序受到现实或潜在的影响,而且会使酒店的声誉和形象受到了无形的损害。

再有,基层员工与管理层在认识问题方面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鸿沟”。一方面,由于文化、知识和经历的差异,基层员工常常对上级推行的一些管理措施感到迷惑,难以产生

共鸣,加上现实酒店管理惯用龙头蛇尾似的诱导方法,缺乏明确的目标框架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过程和结果的检查和监督,因此,员工对管理者的专业水平表示怀疑。另一方面,大多数基层员工对管理者存在表面敬畏而不是真正敬佩的现象,上下级距离疏远、关系冷漠,高层对基层的真实信息了解较少,基层也不愿向高层反映真实情况。原因是他们惧怕报复,于是,得过且过,领导叫干啥就干啥。某些部门即使出现了问题,负责人也避而不谈或报喜不报忧。

同时,酒店人员的知识结构存在“两头软、中间硬”的现象。某些中、高层管理人员缺乏知识更新所必需的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必要坦诚。通常表现出这种态度:只要一提到素质的问题,就怪罪于员工的无能;一提到学习的问题,就抓住员工不放,而自己总会找到“工作忙、抽不出时间”等借口既不参加也不关心。另一方面,某些部门的基层员工,如餐饮厨师、管家部服务员、绿化清洁员的文化素质太低,却在直接的生产部门担负着制造酒店重要产品的责任。现在,中层管理人员大多利用工作之余,通过函授、电大或夜大等学习形式,使自己的学历和专业知识得到提高,在经营管理中起着上传下达、指导具体业务的关键作用。由于上级领导知识的贫乏,他们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表示失望;由于下级人员知识的浅薄,他们因而对企业的用人机制表示不满。这样既

挫伤了这些人员的工作热情,又使整个群体的士气陷入低落的状态。

许多酒店在员工权益方面没有体现出现代企业必要的责任感。现实酒店普遍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对管理人员疏于约束,对基层员工却严格有加,结果造成某些管理人员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或害怕别人说自己无能,于是乎,整个酒店长官意志盛行,民主气氛淡薄。从福利方面来看,目前酒店的薪金待遇与一些新兴行业相比,已不再具有明显的优势,大多数年青员工实际上关心的并非合同的期限或养老保险等事宜是否落实或兑现的问题,而考虑较多的还是直接的、可得到的利益,薪金的多少是引起人们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酒店不按《劳动法》规定为员工办理各种保险,使员工没有安全感,这在南方的一些私营酒店表现得尤为明显。

还有就是人的主体性是否在酒店得到充分发挥?多数酒店现行的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员工的发展,大多数员工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途。其原因是酒店仍采用传统“管人”的方法,而没有做到利用每个人的潜能,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得以共同实现。一些酒店人际关系复杂,部门之间矛盾重重,老员工歧视新员工,本地人排斥外地人,这种低下

的文化兼容能力阻隔了大量优秀人才的进入,也使留下来的少数人的工作热情和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总的来讲,酒店对员工的个人发展还缺乏总体的设计,给予的发展机会还较少,也缺乏公正、透明、公平的竞争机制和明确的考核标准。

上一篇:月工程进度及施工计划下一篇:员工关系下的企业文化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