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数学课堂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智趣数学课堂范文

让儿童享受“智趣数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让儿童享受“智趣数学”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2014年第03期

主持人语

智,从“知”从“日”,知为知晓,触类旁通;日为阳光,明察秋毫。知者自明,引申为智慧、聪明、善于思考之意。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思想的感悟、数学思维的提升无不是“智”的体现。趣,从“走”从“取”,跑着去取的东西一定是急着需要或是特别喜欢的东西,引申为兴趣之意。趣为知之始,既要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情趣、志趣,更要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内在的奇趣、妙趣、理趣。智与趣可谓数学的二原质,主料是智,主味是趣,智是“能”,趣应“品”,智因趣生,趣因智达,相谐而生。

数学就好比美味而富有营养的核桃,外壳褶皱而坚硬,但内仁味美且健脑。核桃好吃壳难开,如果把整个核桃硬生生地塞进嘴里,不仅难以品尝到核桃的内仁,而且坚硬晦涩的外壳会令口腔无法忍受。很多儿童不喜欢学数学,究其原因是教师硬生生地将数学塞给儿童,导致儿童不仅无法品尝到数学内在的“智趣”美味,还易患上“数学恐惧症”,害怕学数学。

“智趣数学”旨在剥开数学之坚果,帮助儿童领略数学内在之智之趣。如何让儿童享受“智趣数学”?关键在于如何使智与趣相互融通。本专题中,我们从理论、实践、专家视线三个角度展开讨论。理论篇从情境、生活、活动、数学本身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应如何引导儿童来享受数学的乐趣;实践篇从备学、教材和课堂、作业设计三个视角探求让儿童享受“智趣数学”的方法、路径;专家视线广征博引,对“知”与“趣”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由此可知,让儿童享受“智趣数学”并不难,关键在于教师要有这个意识,努力把数学的内在“智趣”魅力展现给儿童,并引导儿童自主去探究,使儿童愿意学数学、喜欢玩数学,甚至是迷恋上数学。

第二篇:智趣寒假作业九年级数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各式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 A.

B.

C.

D.

2. 的结果是( )

A.

B.

C.

D.

3. 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4. 二次根式 的值是(

). A. B. C. D.

5. 若方程 有解,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6.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其中应在方程两端同时加上4的是(

) A.

B.

C.

D.

7. 一元二次方程x2-x+2=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无实数根

D.只有一个实数根 8.方程x2-9=0的解是(

)

A.x1=x2=3

B.x1=x2=9

C.x1=3,x2=-3

D.x1=9,x2=-9 9. 已知关于 的方程 的一个根为 ,则实数 的值为(

) A.1

B.

C. 2

D.

10.如果 成立,则(

)。

(A)x≥6

(B)x≥0

(C) 0≤x≤6

(D)x为任意实数 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1.比较大小: (填“>”“<”或“=” ) 12.若 有意义,则 的取值范围是

13.若 + =0,则x =

,y =

. 14.化简: =

15.若长方形的长为 ,宽为 则它的面积为

. 16.方程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 17.把方程3x(x-1)=5(x+2)整理成一般形式得

其中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

18.一元二次方程x2-5x+6=0 的两根分别是x1,x2, x1+x2=

, x1●x2=

19 . 观察分析下列数据,寻找规律: 0, , ,3,2 , ,3 ,„„那么第10个数据应是

. 20.某工厂计划从2008年到2010年间,把某种产品的利润由100元提高到121元,设平均每年提高的百分率是 ,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求得每年提高的百分率是__________.

2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9,斜边为10,则另一条直角边为

三、简答题

1、计算(每小题5分,共20分)

2、解方程(每题6分,共计24分)

(1)x2+3x=0

(2) 4x2-6x-3=0

(3) x2+17=8x

(4) 1-8x+16x2=2-8x

四、实际应用题 (12分)

用一条长20米的绳子怎样围成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长方形?能围成一个面积为40平方米的长方形吗?如能,说明围法;如不能,说明理由。

第三篇:小班智趣数学:《好饿的毛毛虫》

设计意图:

有一则优秀的绘本故事《毛毛虫》,它色彩鲜艳,动画形象,符合小班幼儿欣赏的年龄特点,而从认知角度来看,它不仅表现了毛毛虫从卵到幼虫到茧到蝴蝶的整个蜕变过程,更重要的是故当中隐含了5以内数量的感知与匹配。

本班幼儿活泼好动、爱玩,并乐于在玩中去学习各种知识,对数、和一一对应的概念和

都有了些零碎的认识,同时他们对数数和故事欣赏非常感兴趣。为了充分发掘并利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让幼儿在故事的情境中学习和感知5以内的数量,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枯燥,增强活动的愉悦性和趣味性,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毛毛虫》。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照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学说短句:第X天吃了X个XX。

3.按要求进行小组操作,体验数学活动的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对点卡已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材料准备:绘本、幼儿操作材料、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欣赏故事,拓展数量的认知 1.欣赏故事,感知量与物的匹配。

(1)感知故事前半部分,初步了解物与量的关系。 “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一个西瓜,第二天吃了两个菠萝。” (2)猜测故事后半部分,再次感知物与量的关系 2.动手操作,根据点卡匹配食物。

(1)交代要求:接下来请小朋友看着你小书上的毛毛虫,把小书一页一页翻过去,一边翻一边说:第几天吃了几个XX,并帮毛毛虫找到第三天、第四天和第五天的食物。

(2)幼儿操作

3.集体讲述,巩固数与量的匹配

三、感受蜕变,体验活动的快乐

1.感知毛毛虫的蜕变。

“毛毛虫吃饱了,它找到了一片树叶,趴在上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毛毛虫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2.体验蜕变后的快乐。

“你们想变蝴蝶吗?让我们也趴着睡一觉吧。宝宝们,醒来吧!看看你们长出翅膀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花园里去跳舞吧。”

“可是毛毛虫的肚子还没吃饱,第三天它会吃什么呢?第四天、第五天„„”

第四篇:智趣教案

教材中的智趣“点”

一、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P16.

选择原因:从学生感兴趣的搭积木的活动引入学习内容。先出现几种形状积木的拼搭,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顺应学生学习心理,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案例设计:

1、让学生说一说积木的形状(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同时也为接下来用这些积木画平面图形提供支持。)

2、出示上述平面图形,让他们试着说说它们的名称。(设计意图:顺应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苏P29.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选择原因:通过“百数表里藏着有趣的秘密”的情境吸引学生深入的观察思考,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百以内数的特点,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提高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设计:

1、用“数娃娃排方阵”的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数试着说说表中数的排列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填表后观察和讨论,归纳各行、各列里数的共同排列规律。(设计意图:提高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

3、从不同角度观察,引导说出不同的发现。(设计意图: 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百以内数的特点,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

三、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P30.

选择原因:让学生通过框数活动,弄清用同样的图形所框出的数

的共同特点及其关系。让学生利用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进行一 些简单的推理和判断。这样的活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也有一定的挑战性。

案例设计:

1、框数(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水彩笔在百数表中画一画,涂一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猜数(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有效的锻炼思维,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五篇:也谈智趣教学

也谈“智趣数学”

夏港实验小学 范玉妹

【摘要】 数学学习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难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智趣数学”旨在帮助学生领略数学内在之趣,做到智与趣相互通融。本文主要从智趣教材、智趣课堂、智趣作业三个方面讲述教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课堂活动、作业设计等方法来引导学生经历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和丰富多数学思考,真正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关键词】 智趣教材 智趣课堂 智趣作业

在很多学生的眼里,数学是难的,是枯燥无味的,学习数学就是背公式、做题目。带着这样的认识去学习数学,当然是很难学好的。其实数学就像坚果,外壳坚硬粗糙,内仁美味健脑。如果连壳塞进嘴里,不仅无法品尝其中的美味,还会让我们的口腔感觉到难受。学生学习数学也一样,如果硬生生地将知识塞给他,他不仅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还会患上数学恐惧症,变得害怕学习数学。因此,数学教学要在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水平的基础上,展示数学内在的“智趣”,让学生品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爱上数学。

一、“智趣”教材,让学生发现乐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句话告诉我们,教材仅仅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资源。新课程的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很好地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更大程度的深入挖掘教材。

1、让教材化静为动。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课程标准》要求很多内容必须经过学生的“亲历”行为,如果学生没有动或情境没有动,那么“亲历”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为此,教学时,应尽可能将课本中所提供的情境变成活动的,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合作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为学生准备了许多

1 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沙等实验器材,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找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并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从实验操作中亲历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学生经过亲历活动构建起了数学知识,印象很深。

2、让教材走进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不仅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还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我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我先对学生们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学生当然异口同声说喜欢。接着,我详细介绍了“我是聪明的小司机”的游戏的规则,音乐慢慢响起,多媒体课件出现画面:汽车从小学出发,车上有8位小朋友。汽车一路行驶,公园到了,停车,从后门下了3位小朋友,从前门上了2位小朋友,汽车又开了,最终到达中学。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到中学时你的车上有几名乘客?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7人,因为上车的人比下车的人少一个,从8个人里面去掉1个所以现在应该有7个人在车上;有的学生说,车上原来有8人,前门上车2人,车上共有10人,后门又下车3人,现在车上应该有7人;有的学生说,从小学出发时车上有8人,到了公园下车3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2人,现在车上应该还有7人。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7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8人里面去掉3人(要用减法算),又多2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智趣”课堂,让学生体验乐趣

课堂教学是打造智趣数学的主阵地。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求我们“寓教于乐”、“教学有方”,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1、挖掘内涵,品尝乐趣

2 在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把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显示出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我逐次出示五道除法算式8400÷40= 16800÷80= 84000÷400= 1680÷8= 420÷2= 让学生算出结果后,分别用后面几道除法算式与第一道除法算式比较,观察被除数与除数分别与原来的被除数与除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商有什么变化?学生经过比较和讨论后得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由于学生发现了规律,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愈加浓厚,他们掌握这些知识就更加快捷。

2、巧设教法,智趣合一

数学课上,我经常自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小故事,借以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思维,如 :教学《7的乘法口诀》,我先后给学生创设了这样几个情境故事。课始,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情境导入,一个小矮人分到7个气球,2个小矮人分到14个气球,3个小矮人呢?4个、5个„„呢?人数由少到多,口算结果逐渐困难,学生又有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从而启发孩子学习7的口诀的欲望,学生又能有她们解决问题的快乐。

智趣符号的传递,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和支配地位。有时借用计数器、挂图、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能力。

如:教学《有余数除法》这一课时,在讲例题时都是先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如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地分,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先同桌合作分一分,再把分的结果填入表格,让孩子初步体验有的正好分完,有的分的有剩余。在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再通过课件直接演示分小棒的过程,孩子更有感性认识,印象更深刻。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既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了知识。

3、有效提问,智趣飞扬

问题是创造的源头,探究的动力。我们的课堂提问应该是对学生思考力的挑战,使每个学习个体思考所取得的成果又能在班级中引起互相激发的连锁反应,刮起了一场全体学生积极投入的风暴。这样的问题往往在激活思想的同时,

3 也激活了语言,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的问题还应该能引发对立争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如果能激发正反方的对立争辩,就能更好地挑战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享受因课堂辩论带来的刺激和快乐,把对知识的探究引入深处。

我们的问题最好还能激起多元答案。答案的确定性一元化,往往束缚了视界的宽度和思考的强度。而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解答问题,则可以使答案的开放带来探究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这无疑是富有挑战性问题的关键所在,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建构力、批判力和创造力。实践证明,减少答案的单一性和确定性,增加多元性和非确定性,可以使问题由静态封闭的框架体系转向动态、开放的网状体系,其挑战性也就寓于其中了。

4、自主探索,体验乐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学生只有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波利亚也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取、记忆平行四边形的公式,而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探索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通过小组合作、自我操作,学生很快悟出只要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部分,然后通过平移、拼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根据已知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创造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公式,理解了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间的联系,而且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再次追求成功的信心和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三、“智趣”作业,让学生回味乐趣

不少学生害怕写作业、讨厌写作业,如果数学作业能变得“智趣”一点,变机械的演练为灵活的探究, 让学生能乐享一天的收获,学生便会很乐意接受这样的作业。

1、开展作业竞赛。

4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新颖别致的数学竞赛,使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例如:口算竞赛,我常常以“开火车”、“接龙比赛”、“争冠军”等方式的比赛练习,对疑难问题采用“打开智慧锁,摘取智慧果”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还可以组织“计算接力赛”、“争当数学小博士”、“争当小小巧算家”和“师生竞赛”等多种竞赛活动。如:每学期初发给每位同学一幅画,画上印有一棵大苹果树,平时根据不同情况在学生的练习题纸上盖上小苹果。同学们陆续将苹果剪下来贴在苹果树上。为激励学生争取得到苹果,编了一首儿歌:“苹果树上结硕果,辛勤劳动才收获,成绩优秀结个果,看谁苹果多又多。”同学们将这首儿歌写在图画纸上。期末进行评比,得苹果最多者,获“数学小博士”称号。通过竞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通过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通过竞赛,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可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在游戏中作业。

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一年级上册《快乐的校园-10 以内数的认识》中,我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等 ,让他们边玩边数数 “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6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是几号运动员?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了1-10各数的认识。又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我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我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3、在生活中运用

《认识钟表》一课后, 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课后说一说:早上,自己几时几分起床,家人几时几分起床;下午,自己几时几分放学,家人几时几分下班等。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时间的认识,还能感悟到家人的亲情。就会有兴趣去思考、去探索、去完成。

5 在教室里,作业“不是被老师检查的,而是与同伴分享”。因为,学生很喜欢与人分享,他们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自然喜欢上作业。

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感觉学习数学是痛苦的、枯燥的,那么这样的学习生涯能坚持多久?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孩子的学习是快乐的,是主动的,是富有童趣的,是丰富多彩的。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打造“智趣的数学”,让孩子真正品尝数学的内仁,从而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冯慧珍.《巧妙设计,让数学课堂趣味飞扬》.张爱芳名师工作室2013.6 2.季园园.《让智趣充满课堂,让孩子快乐成长》.陕西教育2012.6 3.吴汝萍.万武斌等.《让儿童享受智趣数学》.江苏教育.2014.5 6

上一篇:周期验证工作范文下一篇:作文规划人生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