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与有趣的教学

2022-07-02

第一篇:高效与有趣的教学

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书本目录)

为什么有些老师的课听起来很快,学生很有收获,而且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而有些老师的课听着很乏味,学生的状态不好,收获也不大,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第一辑,把握教学内容 第一章高——高层次学科素养

所谓三流教学教知识,二流教学教法,一流教学教素养,高层次学科素养,是学科教学中最有价值,最迷人的成分,能够沉淀下来,使学生终身受益。 第二章思——高品质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教学效果相辅相成,学习依赖思维,同时也是提高思维素质的过程。可以从

一、优化学生的记忆。

二、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三、强化学生的应用思维。

四、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章实——扎实的学科基本功

基础教育要打基础,日常教学要把学科基本功,打牢打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一、构建学科知识框架,明确学习要求。

二、致密丰厚的知识储备。

三、落实两类学科基本功。

四、把握好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方式。

五、突出教学重点。

六、突破教学难点。

七、多思多品多练。 第四章正——正确先进的价值观

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正确先进的价值观,这是把握教学内容时应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是每个学科教师的责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基于教学传递三维价值观,求善求真求美。

二、用人感动学生,教育学生。

三、价值观教育不能简单化。

四、价值观教育要与时俱进。

五、提倡多元价值观,并坚持基本是非观。

六、价值观教育不能靠灌输。 第五章通——通联广达

教学要做到旁征引博,深入浅出,就必须基于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知识连通,教师不仅是专家,也应是杂家。

一、将知识与应用联通。

二、将知识与现象和学生的经验联通。

三、知识自身生长的纵向连通。

四、不同领域知识的横向联通。

五、学科间知识的联通。 第二辑把握教学形式 第六章引——引生入胜 高效教师,将学生引入学习的美好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与学成为一个高效又富有乐趣的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和学习热情。

二、为学习提供支持。

三、学生一起取舍进退。 第七章问——好问题驱动教学。

好问题对于教学有双重意义,一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学有所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标志,二问题本身是教学的线索,牵引驱动教学的重要力量。

一、三类基本问题。

二、好问题的价值。

三、如何提出好问题。

四、提问的误区。 第八章比——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

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需教授的内容给学生解释清楚,因此教师要善于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 第九章动——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可以是任务驱动,可以是师生互动。 第十章趣——乐趣、兴趣、情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趣,让学生愿意走进教室,乐于坐在那儿听课。兴趣让学生从主动的追求中获得满足,智慧得到增长,情趣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可以从中发现理想,坚持梦想,追求美好。

一、乐趣——感官之乐。

二、兴趣——思维之乐。

三、情趣——心灵之乐。

第二篇:《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的: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活动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 活动准备:

1、1立方分米的透明正方体容器、长方体的玻璃器皿、桶、刻度尺、量杯或量筒。

2、水、沙子。

3、乒乓球、苹果、木块、泡沫;橡皮泥、鸡蛋(熟的)、石块、玻璃球;足球(瘪气的)、螺丝帽等。 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并且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块橡皮泥,它的体积怎样求? 生1:可以捏成规则的物体,在测量它的长、宽、高,算出体积。 生2:也可以把它浸没在水里,用水的体积表示它的体积。

2、提出问题:出示钢笔水瓶它(钢笔水瓶)的体积也能用刚才的方法求出来吗? 生:不能捏了,而且墨水瓶本身是个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只能放入水中来解决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像墨水瓶这样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板书课题) 这个墨水瓶的体积我们又该怎样才能知道?你能想到什么方法?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思考、交流。)

3、学生汇报。动脑思考是好习惯,认真倾听同样也是好习惯。在同学汇报时,请你思考,他们的方案对于你有什么提示?你还有什么要补充? 生1:水溢出的方法。

师: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把你们组的方案表示出来?(v物体=v水溢出) 生2:水上升的方法。(v物体=v水上升) 生3:水下降的方法。(v物体=v水下降)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动手实践探索方案

1、明确活动要求

下面我们就根据大家想到的这几种方案,来设计测量一下这个墨水瓶的体积究竟是多少。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物体要完全浸没。

生2: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最低处平行。

生3:测量时要注入整数体积的水,既方便读数,又能减少误差。 同学们想的真周到,老师也有几点下提示与大家分享,请看屏幕。

1、实验前:制定测量方案,明确分工;

2、实验中:轻声交流,注意安全,保持卫生;

3、实验后:整理结论,回顾反思。

2、学生小组合作:请小组内同学首先讨论并制定测量方案,并填写报告单,然后开始测量。(教师发现不同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3、小组汇报。(一个同学汇报,组内同伴演示实验过程。) 测得墨水瓶的体积是多少?板书三种方案测得的数据。

4、同样的墨水瓶测得的结果不相同,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分析误差的产生:

1、不同方法误差的产生;

2、同一种方法为什么结果也不相同?)三种方案比较中择优,水上升的方法在理论上误差最小。想更精确,我们可以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老师在课前运用水上升的方法多次测量后得到墨水瓶的体积大约为115立方厘米。

5、请大家注意观察,这几种方案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1:都用到了水来测量; 生2:都是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的水的体积。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这叫“等积变形”,这也是数学中转化思想的应用。

6、请选择桌面上1—2个喜欢的物体,就运用这种转化的思想来进行测量。(引导学生将上浮物体的情况提出来。) 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如何解决的。 生:将上浮物体系上一个重物来测量; 生:将上浮物体埋入沙子中,运用沙测法。(板书)

7、我们还有哪些知识运用到了这转化的数学思想呢?

三、拓展延伸

老师这有一粒黄豆,怎样知道它的体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1:可以放在量筒里测量 ; 师演示。行吗?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多放?为什么用整百粒?)

四、小结。我们今天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问题。但今天课上测量的都是相对较小的物体,更大的物体的体积该如何测量呢,这个问题就留个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解决吧! 《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这部分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反思整节课的教与学,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做的较好:

1、整体把握,活用教材。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我们数学课堂应尽可能和孩子的生活接近,取材孩子们的生活,追求“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本节课教材的内容只出现不规则石块体积的测量,存在着局限性,为此,我故意又创设了其他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如土豆、地瓜、萝卜,一些会变形的物体体积的测量,如橡皮泥、沙子。最后,课堂延伸中又添加一些会浮在水面上物体体积的测量。使学生面临不同的挑战,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向更高的目标继续探索,以追求更大的成功。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就出现一些规则与不规则的物体,让学生给它们分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对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测量束手无策时,我又创设了让学生看“曹冲称象”动画片这个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最后,利用数学万花筒的介绍,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并进一步借助对学生的评价再次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3、注重过程,自主建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根据本课内容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我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时,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必须要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一种是会变形的物体,直接通过变形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再算出它的体积。另一种是不易变形的物体,如石头、土豆、地瓜等,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水中体现这些物体的体积,学生思考后,结合生活实际,得出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案。我把大量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在交流中造成冲突,又在观察、讨论、思考中相互接纳,最后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

4、及时评价,促进和谐。

“教育其实是人的教育。”教学应当视为是师生生命互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缺乏人文关爱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就像一只打碎的花瓶,因为它失去了真、善、美,学生就不能尽情享受真、善、美。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评价语言肯定其每一点成绩,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数学学习成为孩子的渴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孩子的成长印染亮丽的人生。

当然本节课还存有遗憾:在学生汇报各种测量方法时,能再加强操作规范性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 看来一堂好课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因为精彩源于细微。

第三篇:高效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王敏勤

王敏勤——高效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五大方略

2009年11月,《中国教师报》的“深度访谈”栏目记者曾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对我作过访谈。我提出的五大方略是,一个设想: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两个支点:教师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能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三个途径:通过“说教材”活动引导教师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过“教改大课堂”和“同课异构”活动探讨高效的课堂模式,通过写“课例分析”深化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四个回答:高效课堂要回答的四个问题;五大环节:高效课堂的五大教学环节。而张广利校长在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方面,也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载体、三大主题、四大原则、五大环节,不妨也称为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五大方略。两者虽然提法不完全一样,但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下边我想重点解读一下张广利校长的五大方略。

一、关于一个中心: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行为 如何让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行为,张校长提出要把握两点:一是学习的动力问题,二是学习的效率问题。为什么要提倡自主学习?因为学习是一个自觉内化的过程,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即使教师想办法灌给学生一些知识,也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就如同把水浇在青石板上,没有渗透下去,从表面又流走了。所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学生愿意学了,就会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能想办法学好。所以教学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动力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就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关于两个载体:“小组学习”与“导学提纲”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并不否认和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毕竟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要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从显形和隐形两个方面来体现。显形如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讲授,但学生是被动的。隐形如教师设计“学案”或“导学提纲”,在导学提纲中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但它又不同于教师的直接讲解,因为在“导学提纲”中教师更多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答案,是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灌输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我们提倡学生自学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标的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就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向导的作用并不是代替你走路,而是给你指引方向,这样就会少走许多弯路,提高走路的效率。教学也是如此。这是设计“导学提纲”的目的。

学生在自学中遇到问题怎么办?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通过合作小组的形式让学生相互帮助,这是提倡“小组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先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相互帮助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通过全班讨论来解决。从理论上讲,全班有一个学生会老师也不要急于解答,先让学生讲。学生讲错了不要紧,老师可以来补充和纠正。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不要遇到问题就依赖教师,那样走向社会后难以独立。在小组的划分上要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那样方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和小组内的相互帮助。另外,合作小组的作用首先是相互检查,然后才是相互帮助。只有通过相互检查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帮助别人。

三、关于三大主题:自主、互助、交流

这三大主题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三种状态。自主学习是一种状态,学生或静或动,或思或写,都是在独立自主的研究文本,思考问题。有些老师一开始就讲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对这一部分知识学生是一无所知的,必须从最基本的概念公式开始讲。这是一种错误的假设:你没有让学生自己看书,怎么知道学生不能自学?你没有提问学生这方面的问题,怎么知道学生对这一类知识一无所知?所以洋思中学提出的“先学后教”很有道理,“先学后教”包括先问后教,先考后教,先学后讲等等。所以,首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不会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和点拨。

课堂上学生的自学不同于在家的自学,班级授课制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为每个学生创造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和相互帮助的平台。自己不会的问题可以通过相互帮助来解决。在课堂上让学生互助要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小组捆绑式评价。有的学生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不愿帮助别人,怕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有的家长也有这种想法。要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自己看懂了不一定真会,只有给别人讲明白了才是真会。给别人讲解实际上是让别人免费当你的听众,帮助你提高能力和巩固知识。所以,小组互助很重要的是组织教学的问题。“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离不开管理的艺术。

在课堂上的“交流”实际是“互助”的延续,也有多种形式,如师生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交流的目的是相互学习和借鉴,正如大家常说的: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两人交换就是两个思想。但在课堂上的交流要适度,一是在问题上不要在同一个层面上简单的重复,二是在时间上不要用的时间太多,因为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如果在“交流”环节用的时间太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效率。

四、关于四大原则

1、聚零为整、模块推进的原则。这一原则符合新课标下教材的编排特点。因为新课标下的教材编排都是模块式的,一个单元就是主题,一个整体,一个模块,所以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体系和一册教材的体系。每个单元要提倡单元备课,整体构建,不要把完整的知识搞得支离破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自主学习与精讲点拨相结合的原则。张校长在解读这一原则时特别强调“不要硬性规定教师只讲几分钟,我们倡导精讲点拨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但必须掌握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方式。”这种提法是科学的、辨证的。有些学校在改革的初期为了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硬性规定每堂课教师只能讲几分钟是可以理解的,但长期这么要求是不合理的。正如前边所说的,从理论上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或通过相互讨论能够解决的,老师就不要讲,但学生不会的还是需要教师点拨,这种点拨不能硬性规定多少时间和在哪一环节,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3、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备课就是预设,“导学提纲”就是预设。教师没有预设不行。前段时间有的老师提出要完全取消备课和写教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然生成,这是一种绝对化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就像盖楼一样,没有图纸想到哪盖到哪不行,要有基本的设计。与盖楼不同的是:在课堂上学生是灵动的,有些问题是预先想不到的,所以把预设与课堂生成结合起来是科学的,也是符合实际的。完全的靠预设和完全的靠生成都是不科学的。

4、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实际是在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三维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就是把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与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有机结合的过程。在这里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指:能力和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和习惯,他自己会学习书本知识的。

五、关于五大教学环节 实际上前边所讲的“一二三四”在落实时都要靠具体的教学模式,这就是“五大教学环节”。任何一种教学思想和观念都要靠教学模式来实现,因为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这五大环节是:认定目标——自主学习——交流释疑——训练巩固——检测拓展。五大环节的逻辑思路是这样的:

高效课堂必须目标明确,没有目标也就无所谓效率,所以一上课让学生明确一堂课的目标是很重要的。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明确目标后老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通过“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一开始老师不要急于讲,也不要让学生讨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后才能交流和讨论。有的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就让学生讨论,没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往往是在浅层次上讨论,效率不高。在学生自学后“交流释疑”的目的有多方面:一方面自己不会的问题可以通过相互讨论来解决;二是同一个问题虽然自己也会了,但别人有不同的见解或有另一种解题的思路,也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在这个环节注意的是不要在一个层次上交流太多,更不要轻易的让学生表演,课堂的时间是珍贵的,要力求每一分钟都要有效率和效果才行。前边两个环节是新授环节。“训练巩固”是巩固新知环节。在这一环节要注意变式练习,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难度上练习,避免过多的简单重复。“检测拓展”是反馈和拓展环节。每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核心概念要力求堂堂清、人人清,这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体现了教育过程的公平。现在全国“一标多本”,虽然各地用的教材不统一,但课程标准全国是统一的。课程标准是最低要求,不管学校的条件如何,学生的基础如何,都要完成和达到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对于这些要求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这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是落实国家的质量标准。而对于能力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是不可能清的,也没有必要清。在完成课堂基本任务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

以上五环节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了张校长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当然,这本书的内容和内涵还很丰富,我仅仅是对“五大方略”部分谈了个人的见解。也希望张广利校长带领他的团队继续把这项研究和实验继续下去,另外对以上“五大方略”的每一方面也有必要继续提炼和升华,使其提法更科学、更简洁,更便于推广。

(王敏勤先生系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内著名教学流派“和谐教学法”创立者)

第四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 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进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4.从职业特点上讲,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三、高效课堂重在操作

真正的高效课堂重在具体操作,他们把学习状态解读成“课堂生存状态”,狂欢其实是一种精神存在的状态,而不在于形式本身——动或者静,一旦课堂执迷于动,那么这样的动和静一样都显得可怕。课堂即生态、课堂即情感、学习即自然生长和自由选择,以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评价为例,他们推进“快乐不达标”一票否决制,用“直观判断”来厘清快乐的内涵——一察表情、二看动作、三听声音,与此相对应的是基于自主课堂构建的三个参照——自主指数、合作指数和探究指数的评判。高效课堂教育围绕自主性、主动性、生长性来建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超市的隐语是丰富性、自主性、选择性;狂欢的隐语是生命的状态——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让每个学生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

四、高效课堂强调“三段一体” 完整的课堂是指将“课中45分钟”向前后延伸,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构成一个整体概念。课前教师“三备”:编制导学案——备学习目标、备学情、备学法指导 课中教师“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抓前端预习、一头抓后端反馈,促进中间的“开放搞活”。课后学生“自查、修复”——整理纠错本、整理学案,发挥课代表、小组长、对子三种作用。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讲究“先学模后教,以学定教”,要课前延伸,进行预习;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课后提升,拓展延伸。学生通过自己的说与做,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互动交流去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能力,获得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亲历学习的过程学生才能有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才是真正着眼与学生终生发展的有效策略。优质高效课堂模式是对教师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挑战。没有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深入挖掘、透彻理解,没有对学情的深入洞察,没有对自己知识结构的组合,仅仅凭借备课中的预设,生硬的“照读”备课,无视课堂鲜活的生成和课堂的多变性,就难以实现“以学定教”,不能达到“三讲三不讲”“精讲点拨”的要求。用高效课堂模式去规范教师的课堂流程和教学行为,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现状,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来“解救”我们水深火热中的孩子们,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整体的办学质量和服务质量。

五、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出现问题和自己存在的困惑。

1、导学案的适度性与适量性。难度往往过难,量往往过大,加之学生之间的知识层次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就不好把握操作的尺度。

2、巩固检测与反馈。当堂检测落实时间不足,形式单一,知识面狭窄。

3、小组口头汇总,交流展示发现对于疑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明显把握不足。特别是像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及函数等章节,在理解和应用中有一定的困难。在应用高效教学模式时学生的反馈意见比较大,要求老师细讲、精讲以致形成了老模式满堂灌。

4、学生多分组讨论受制约。

5、教学设备落后,资金不足导学案、课堂检测不能人手一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思想的渗透引导、教学过程的科学展开、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多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中完成的,而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深度,就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一、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一些教师却说,这是新理念的课堂。可我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终归是学生,有些问题,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乱糟糟地无序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对新课改的扭曲呢?能谈得上高效吗? 我们反对教师课堂一言堂和满堂灌,反对还给学生思考问题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但是一味地讲求学生的“自主”,动不动围在一起合作,一切放任自由,完全取消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与讲解,对重点难点的剖析。学生怎么能够凭着绝对的“自主”,进入有效的学习状态呢?难怪有的学生感叹,课堂上热热闹闹,下课之后什么都不知道。一节课下来,收获显然不大。很明显,这样的课堂教学和新课改前的高耗低效又有何区别?难道我们的课堂教学真的就这样容易走极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吗?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表现行为进行梳理。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也知道要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更有少数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突击抄写别人的教案,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而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因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第

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这种课堂结构至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对各个环节的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模式化”了,就显得过于呆板、没有活力,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进。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呢?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实际,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我修养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千万不可板着脸上课,这样的课没有人爱听的,这样的课效率是不高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一言堂”“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第三、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

当前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惟美主义,华而不实的花架了,更有甚者出现一些课堂“作秀”,尤其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难怪有的教师会说,“公开课是做出来给听课的教师看的,平时上课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学效果肯定得不到保证。”这话初听起来刺耳,但仔细一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

1、高效课堂应当是平实的。所谓平实,是指在教学中要讲求实在。实实在在地设计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炫耀教师水平而追求“奇”、“特”、“巧”等。我听过这样一节课: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文化史《诗歌与小说》,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已读过的一些唐诗、宋词,然后让学生欣赏戏剧《窦娥冤》,接下来放映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中的一些片断,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讲了3分钟左右的刘心武点评《红楼梦》。最后让学生自己看书。不到5分钟,下课铃声响了,教师只能草草收场。这节历史课好像上成了语文课,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很明然,这是纯粹的表演课,扭曲了高效课堂的实质。学生能学到一些什么呢?一节课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这就是华而不实带来的课堂教学的低效率。

2、高效课堂应当是真实的。所谓真实,指的是还课堂的本来面目。提倡自主创新、张扬个性与合作学习,这是正确的,但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不能丢掉传统盲目追赶潮流而使课堂教学失却本真。我听过一节高中地理公开课,那节课是讲工业布局的。教师提出很多脱离学生实际的高难度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得相当完整,就连学生回答完问题其它学生的鼓掌都是非常有节奏的。在这里你看到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可以与规划设计部门的专家相提并论。很明显,这堂课是事先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课是不真实的,这种失去真实的课堂绝不会是高效课堂。

3、高效课堂应当是丰实。所谓丰实,指的是课堂有生成性,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有所升华。例如,一位历史教师在讲文化史《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时,首先讲思想家李贽,然后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思想观点等,按一般常规说,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但这堂课是否高效很值得怀疑,因为,这堂课并不丰实,缺乏生成性。教师如能上升到“为什么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属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这与孔孟儒学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有何体质区别?如何评价呢?”等问题联系起来,然后得出结论: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社会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这样的课才是课堂教学质的升华,这样的课才是丰实的,高效率的。

4、高效课堂应当是扎实的。所谓扎实,是指课堂教学要有实际意义,要根据已经设计的目标、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学有所得,而不是仅限于少数学生与教师互动,大多数学生充当听众。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的公开课:授课者按照早已设计好的教案或早已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件制作色彩班斓,音响、视频、动画一应俱全,教师领衔主演,少数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课堂涉及知识面之广、容量之大,堪称一绝。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热闹,学生感官刺激大,少数学生虚荣心得到满足。可冷静下来一想,这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就连听课者也说不清楚,更何况学生呢?这样的公开课实际上是少数学生在配合教师讲课,而大多数学生是在痛苦地充当“群众演员”或者“观众”。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光纤通信心得体会下一篇:供销社改革的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