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更高效的有趣故事

2023-05-29

第一篇:专业更高效的有趣故事

让教学更轻松更有趣的手机教学App云班课

由蓝墨科技推出的移动教学App云班课正式发布后,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不少高校教师的追捧,有大学老师表示,自从使用了云班课,将学生的手机变成了学习的工具,学生的上课率明显提高,而且教学的过程也更加轻松有趣了。

什么是云班课?

蓝墨科技CEO靳新说,这款App研发的初衷是让教师教学更轻松,让学生学习更有趣。简单地说,云班课就是把教师备课的过程、课堂内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学习答疑和指导、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几个步骤集中在了一个小小的云服务平台上,把原来需要用纸和笔来做的事情,变成了用手指点触就可完成的事情,把课堂里的提问、举手回答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和即时反馈。

如何使用云班课?

在云班课的界面里,教师可以像创建QQ群一样来创建一个或多个学科班课,每个班课都有一个邀请码,教师在课堂上或者通过QQ、微信等方式将邀请码公布,学生使用邀请码加入班课,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云班课来管理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了。

当下互联网教学技术已经在学校广泛应用,教师备课经常需要准备一些微视频、音频、动画、图片、PPT课件、文档等资料,如何分享给学生却没有特别便捷的办法,云班课恰好解决了问题,教师只需将这些资料上传到班课中,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就都能够及时得到分享。比如,教师有机会参观工厂工人在流水线上制造零部件,而正好这是一个不错的现场教学,那么教师可以将工人的制造过程拍摄下来,通过云班课即时分享给班里的所有学生。

课堂教学互动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也是当前教育领域积极倡导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提问、开展辩论赛、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互动方法,能够达到一定教学效果,但实际上这种互动方法,基本上都是班里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和成绩较好的“尖子生”在参与,性格内向的学生和班里的“后进生”大都被排除在外了。不仅如此,教师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大大增加了。云班课恰好弥补了这些缺陷。教师可以通过云班课的互动功能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进行投票、问卷、头脑风暴、讨论、答疑,班里的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对于没有参与的学生教师也能知道,课外还可以利用云班课的通知功能及时提醒没有参与的学生。

蓝墨科技CEO靳新表示,在云班课的互动功能中,未来还将陆续推出分组讨论、专题讨论、学生作品分享、计时测试等类型的教学互动,相信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将更加丰富多彩。

如果将云班课和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配套使用,教师还可以实现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跟踪和学习成效评价,学期末甚至还可以得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评估报告。学生看书了没有?看了多少?看了多长时间?做笔记没有?做了几个笔记?做了什么笔记?教师都可以掌握的一清二楚。今后学生想偷懒,真是一点门路都没有。当然,目前这项功能只能和平板电脑配合使用才可实现,未来学生可以直接使用云班课来看书学习、做笔记。

谁可以使用云班课?

所有大学、中学的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免费使用云班课来开展教学和学习。注册了蓝墨帐户的用户就可以从应用市场中下载安装云班课后直接使用了。值得说明的是,这款产品目前更适合高校教师和学生使用,当然中学教师也可以用来分享学习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云班课有什么优势?

学生的手机上安装了云班课App之后,教师将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考试安排、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源都可以即时传递到学生的手机上,让学生的手机变成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可以光明正大的把手机带进课堂,而不再只是悄悄地低头在课桌底下用手机聊天、玩游戏……

云班课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它并不只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手机App,还有一个数量在不断增加的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书城作为支撑,未来还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型题库资源为广大教师限量开放使用。

蓝墨科技推出的这款手机教学App,界面风格简单而精致,操作起来也易上手,功能上贴合教师教学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教学方式,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同时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有趣。

第二篇:幽默风趣的井老师,让学习更有趣

政治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很多同学听着老师的政治课都不知不觉的睡着了,老师讲的什么内容完全不知道,这是考研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大敌。

政治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光教材就有好几本书,记忆量非常的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政治是考研的重中之重。

海文考研的一个政治老师井宇虹教授讲的就比较生动,上课风格非常幽默风趣,寓教于乐,而且课讲得也非常重点突出,逻辑性非常强,比较适合像我这样的考研学子。

井宇虹老师授课时经常能引得同学们笑声阵阵。同学们一致认为,和井宇虹老师一起学习课堂气氛十分高涨,同学们的情绪十分热情,课堂知识容量虽然十分饱和,却显得非常轻松,课下不用过多复习就能轻松掌握考研知识点。

第三篇: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书本目录)

为什么有些老师的课听起来很快,学生很有收获,而且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而有些老师的课听着很乏味,学生的状态不好,收获也不大,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第一辑,把握教学内容 第一章高——高层次学科素养

所谓三流教学教知识,二流教学教法,一流教学教素养,高层次学科素养,是学科教学中最有价值,最迷人的成分,能够沉淀下来,使学生终身受益。 第二章思——高品质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教学效果相辅相成,学习依赖思维,同时也是提高思维素质的过程。可以从

一、优化学生的记忆。

二、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三、强化学生的应用思维。

四、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章实——扎实的学科基本功

基础教育要打基础,日常教学要把学科基本功,打牢打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一、构建学科知识框架,明确学习要求。

二、致密丰厚的知识储备。

三、落实两类学科基本功。

四、把握好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方式。

五、突出教学重点。

六、突破教学难点。

七、多思多品多练。 第四章正——正确先进的价值观

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正确先进的价值观,这是把握教学内容时应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是每个学科教师的责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基于教学传递三维价值观,求善求真求美。

二、用人感动学生,教育学生。

三、价值观教育不能简单化。

四、价值观教育要与时俱进。

五、提倡多元价值观,并坚持基本是非观。

六、价值观教育不能靠灌输。 第五章通——通联广达

教学要做到旁征引博,深入浅出,就必须基于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知识连通,教师不仅是专家,也应是杂家。

一、将知识与应用联通。

二、将知识与现象和学生的经验联通。

三、知识自身生长的纵向连通。

四、不同领域知识的横向联通。

五、学科间知识的联通。 第二辑把握教学形式 第六章引——引生入胜 高效教师,将学生引入学习的美好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与学成为一个高效又富有乐趣的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和学习热情。

二、为学习提供支持。

三、学生一起取舍进退。 第七章问——好问题驱动教学。

好问题对于教学有双重意义,一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学有所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标志,二问题本身是教学的线索,牵引驱动教学的重要力量。

一、三类基本问题。

二、好问题的价值。

三、如何提出好问题。

四、提问的误区。 第八章比——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

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需教授的内容给学生解释清楚,因此教师要善于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 第九章动——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可以是任务驱动,可以是师生互动。 第十章趣——乐趣、兴趣、情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趣,让学生愿意走进教室,乐于坐在那儿听课。兴趣让学生从主动的追求中获得满足,智慧得到增长,情趣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可以从中发现理想,坚持梦想,追求美好。

一、乐趣——感官之乐。

二、兴趣——思维之乐。

三、情趣——心灵之乐。

第四篇:如何让你的课堂更高效

作者:汪璐 区: 麦积区 单位:甘泉中心学校 电话:15293810466

如何让你的课堂更高效

【内容摘要】:课堂语言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投入(Engage)、学习(Study)、运用(Activate)。“高效”课堂教学制度应该涵盖这两个层次:一是课堂的组织形式,也就是教师运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流程等,二是课堂的行为规则。“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小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的课堂不能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不能是只让学生学会了就可以了,要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开心学习和生活的乐园,学生在这个乐园里可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相互合作、互相学习帮助,甚至是可以玩乐的小天地。让学生真正地爱学英语、爱说英语,能用英语简单交流,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 英语 课堂 合作 高效

如何让你的课堂更高效

高效课堂是近年来课堂教学的主流。如何才能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让英语课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更好的完成任务,这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应该探索的首要问题。

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农村孩子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因此他们总把英语当成一门“副课”来学习。既缺少语言环境,又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学习英语对他们来说相对要困难一些。我们的课堂不能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不能是只让学生学会了就可以了,要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开心学习和生活的乐园,学生在这个乐园里可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相互合作、互相学习帮助,甚至是可以玩乐的小天地。让学生真正地爱学英语、爱说英语。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英语课堂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素养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在不断发展的今天,老师需要的不再是一桶“死水”,而是源源不断的“涌泉”。英语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师应从简单的课堂用语入手,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慢慢学会听一些指令性的口语,对表现积极的同学及时表扬,树立典型,让他们来带动其他同学。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英语。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转变以往“传授者”的角色,乍一看,在课堂上教师变得轻松了,可是仔细想来,这并没有让教师得到解放。相反的,这样的课对教师的要求更加高了。在课前,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前的课全部交给教师来讲,学生会规规矩矩地坐在下面;可是,现在的课堂都交给了学生,如果教师引导的不好,一个活动就会变得一团糟,相当于“放野马”,那这样的课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基本的教学目标都不能完成。所以,教师要能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恰当的点拨。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课堂的引导者。

除了教授的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二、 学生自主预习,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标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任务。课前一定要让学生主动预习,做到上课前对所学内容心目有数。例如在教授新的单词之前,我都会让学生们回去预习,跟着录音反复读,直到正确为止。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让他们先自己看看,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根据他们的预习内容,我会设计好一份“预习检测单”,上面有预习目标和检测题,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自己的预习工作完成得怎么样。做好了预习工作,学生对自己哪里已经会了,哪里还有些欠缺,心里就大致有数了。第二天上课时在班里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中进行展示。例如学生自己能学会的都已自主完成了,重点就放在“答疑解惑”上了。真正做到了有的放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 让学生上讲台,做小老师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一节课讲到底,学生听到底。但一节课下来效果并不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在我的课堂上我会给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小组竞赛发现读的好的同学,让他们走上讲台领读单词和课文,学生们跟在后面也读得很起劲儿。有人领读完了,请其他人来进行评价和补充。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胆量。通过小组讨论或合作,他们对知识的讲解甚至比我的更生动,学生更容易记忆。在做小老师的时候,台上的学生讲得头头是道,举手投足就像一个真正的老师,有时候讲的知识比我讲得还细致;在台下听的学生,坐得端端正正,听得认认真真。有时,小老师还会与台下同学进行互动。一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学有所获,课堂气氛也更加轻松活跃。

四、 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共同进步

每个班级中,难免有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光凭老师一个人教肯定是不现实的。班里有一部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可以让他们成立互助小组,带动那些学困生。采取“一帮一”的帮扶政策,学得好的同学给后进生当小老师,教他们还未掌握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帮助学困生,同时还能提高学优生的能力。让学困生与学优生共同进步。这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理解了团队精神。

五、 设计多种游戏,培养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愉快的学习新知识,同时师生也可以共同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例如设计开火车猜单词的游戏,同学们比赛猜单词,看哪一组同学最先猜完单词。还可以出示几个图片,让一个或几个同学表演动作,大家猜是什么单词。利用闪现单词卡片考大家的记忆力等小游戏,都可以进行游戏法授课。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很多知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另外,多媒体教学也是高效课堂的必备要素。使用多媒体可以让教学变得更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 采用激励制度,人人争先进

我在最初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同学不预习,在回答问题或小组讨论时,他们不参与。别人讲的津津乐道,他们却一言不发。于是,我进行小组竞赛,哪个小组背单词课文或回答问题积极,就给他们加五角星。每周总结一次,同学们参与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得到五角星的小组欢天喜地,没有得到的就会很着急,都来帮助那个不会读的学生。长此以往,每个人回去都会认真地做好预习工作。在小组表演所编对话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对话说出来,还要做到把神态、动作都演出来,然后再设立一个“最佳表演奖”。孩子们都很好胜,每次都会竭尽全力地表演好。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同学们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七、 倡导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教育的基础目标之一。我们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流于形式,要让小组真正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辅助作用。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例如我在英语陕旅版第三册 Lesson 11 I live on a farm一课教学中,在学习单词goat,hen,duck,horse时,我安排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各有分工,然后把制作好的动物头饰戴上,小组成员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英语谈论动物。最后,我们一起唱起英语歌《Bingo》结束了本节课。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学会了互相欣赏,欣赏同学们的学习成果,为别人的成功由衷地高兴,并以此来鼓励自己,这样他们既能取长补短,又能在合作、竞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学生也能认识自我,欣赏别人,为他们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为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基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达到用英语做事情、交流、合作、学习的目的。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好方式。

总之,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每个教师不懈的追求。只要在教学中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追求的英语高效课堂就会逐步实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探索出一条更适合农村孩子学习英语的高效课堂之路。

参考文献: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张小平.新课标 新教材 新教法.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

鲁子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力出版,2004.

第五篇:有趣的诗词故事

一,问刘十九

昨晚有晚自习,回家的时候已经十点过了。刚打开门,就听见卧室孩子的声音:“爸爸!”放下东西,到天天的床前。

“今天我们讲什么呢?” “我们讲白居易的一首诗好吗?” “白居易是大诗人!”

“是啊!不过今天我们讲的不是你以前听过的《草》,我们讲《问刘十九》好吗?” “好!”

我靠在天天身边,开始讲:

“白居易是唐代大诗人,可是后来他被小人陷害,被贬官了,贬到江州当司马。” “江州是什么?”

天天是每一个细节都要弄清楚的孩子。 “是一个地方。” “司马呢?” “是一个小官。” “哦。”

“江州很小,很穷,人也很少,但是人们听说大诗人白居易来了,大家都很高兴,也都很喜欢他,因此,白居易在江州也交了不少朋友,有一个叫刘十九。”

“有一天,和现在一样,是很冷的冬天,马上就要下雪了,白居易坐在家里,想:这么冷的天,干什么好呢?干脆喝酒吧!”

“古人就喜欢喝酒。”天天很老练地作出了总结。

“是的,”我笑着说,“不过古代的酒是用米酿成的,刚酿出来的时候,上面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泛着绿色,跟小蚂蚁一样,好可爱的。而且古代人冬天喝酒的时候要用火炉温一下。”

“这样就不会感冒。”天天从医学角度进行了解释。 “对。”我又笑了。

“但是一个人喝酒很寂寞,应该请一个朋友来喝啊,请谁呢?” “请刘十九!”天天替古人作出了选择。

“对!于是,白居易就想写一封信给刘十九,请他来喝酒,白居易是诗人,于是他的信也用诗来写。”

问刘十九 白 居 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刚酿出来的酒啊,上面浮着绿色小蚂蚁一样的泡沫,真好看,红泥做成的小火炉让人好温暖。天晚了,马上要下雪了,白居易问朋友,能够来喝一杯吗?”

“无是什么意思?”

“‘能饮一杯无’就是‘能不能来喝一杯’的意思,无就相当于‘好不好’。” 天天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又进行了评论: “诗人写信都用诗写,真好玩。” “后来呢?”

我愣了一下,诗里面没有写后来怎样,但是为了满足天天的好奇心,只好杜撰了: “后来啊,刘十九看到白居易的这首诗,心里十分高兴,马上就出门到了白居易的家里,两个人一起聊天,喝酒,这时候啊,天上也下雪了,两个人很高兴,然后就完了。”

二,游子吟

天天上床之后,就等着爸爸来讲诗的故事。我坐到床头,靠在他身边: “今天我们讲一首关于妈妈的诗好吗?” “好!什么诗呢?” “《游子吟》。” “好啊!什么叫游子呢?”

“游子啊,就是古代那些因为读书或者工作还有当官离开了家的人啊。” “那么‘吟’呢?”

“‘吟’是一种诗歌的名字,等天天长大了,读初中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的。” “这首诗是唐朝一个诗人叫孟郊的写的。孟郊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读书很刻苦。他长大了之后,就到当时的首都长安去考试。”

“考上了吗?”

“没有,他考了很多次都没有考上。那时候啊,他的生活很苦,但是还是坚持读书。后来终于考上了。”

黑暗里,我听见天天轻轻舒了口气。

“后来啊,他就到一个叫溧县的地方当县尉。” “县尉是什么?” “是古代的一个官。” “哦。”

“当了官之后,孟郊终于挣钱了,于是就想把妈妈接来一起住。在路上的时候啊,孟郊就想,为了把自己养大,妈妈吃了多少苦啊,现在一定要让妈妈过好日子了!于是,他就写了这首《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要离开家的时候,妈妈在灯下给他缝衣服,线缝得很密。” “为什么呢?” 天天对针线很不熟悉。

“这样啊,孩子穿的衣服就很结实啊。以前还有一个风俗,说给孩子的衣服缝得密一点,孩子就能早点回来。”

“哦。”

“所以孟郊的妈妈也很想他能早点回来啊。‘意’就是心里,‘恐’就是害怕。所以妈妈很害怕他回来得太晚了。”

“寸草心是什么?”

天天的思维已经跳到了下一句。

“‘寸草’就是小草,这里孟郊的意思是,我现在对母亲好,但是我的心只能跟小草的心相比。怎么能够报答春晖一样的母爱呢?”

“那春晖是什么呢?” 天天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

“你看,春天来了,阳光灿烂,花儿也开了,树叶也绿了,这些都是阳光的功劳是吗?” “嗯,是。”

“春晖啊,就是春天的阳光。所以小草即使报答阳光,你说能够报答得了吗?” “报答不了。”

实力悬殊的道理天天还是懂得的。

“所以啊,孟郊的意思是说,妈妈的爱太伟大了,自己永远也不能报答啊!”

三,观沧海

与学生学习诗词害怕长篇的相反,天天希望每天晚上讲的诗歌都很长。这倒不见得是他好学,只是希望诗歌长一点,睡觉的时间就可以晚一点。因此那天当我又靠在他身边的时候,天天首先提出了要求:

“爸爸,今天讲一首长一点的诗好吗?” “好吧,那我们就讲曹操的《观沧海》吧!” “就是打赤壁之战的那个曹操吗?”

“是啊,不过他写这首诗的时候,还没打赤壁之战呢。” “沧海是什么意思?”

“就是大海啊,观就是看的意思。” “长吗?”

“比较长,爸爸给你背。” 观 沧 海 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背完了之后,天天满意地点了点头:“嗯,还比较长,给我讲诗的故事吧。” “好。有一年啊,曹操跟敌人打仗……” “打赢了没有?”天天的问题总是直指结果。

“打赢了。结束之后,曹操想休息一下,于是登上了那里的一座山,这座山叫碣石山,正好对着大海。曹操登上高山,远望过去,好浩大美丽的大海啊!大海无边无际,波光闪闪,海上有很多岛屿,露出水面,就像是小山一样,所以叫‘山岛竦峙’。”

“哦。”天天表示明白了。

“在岸边,在岛上,都生长着很多很多的树,所以叫‘树木丛生’,树下还有很多很多的小草,所以就是‘百草丰茂’。”

“真美丽!”天天似乎入神了。

“这时候正是秋天,秋风吹起来了,很大的海浪从海上涌起来,好壮观啊!” “大海很大吗?”天天问,他还没见过海呢。

“当然啊!很大很大,无边无际。站在大海上,太阳和月亮都像是从海里升起的,星星也好像是从海里升起来的似的。”

“呵呵好夸张哦!”天天笑了:“太阳和星星离我们很远很远,不是从海里升起来的……” 天天准备给爸爸普及科学常识。

“是啊,因为大海太大了,所以这里曹操都有错觉了啊。而且天天你看,曹操在海边看得久吗?”

天天思索了一下:“久。”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从有太阳的时候看到有月亮的时候,从白天看到晚上了。” 我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好像是诗词鉴赏题的原题。 看到这么美的风景,曹操高兴极了,于是他说:

“我真是太幸运了啊!我要用诗来把这些写下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所以啊,曹操就写了这首《观沧海》。”

“好了,讲完了,该睡觉了臭小子。” 天天把被子往上拉了一点,问我: “爸爸,你见过大海吗?” “见过。”

“以后你也带我去看大海好吗?” “好的,爸爸带天天一起去看大海。”

四,虞美人

平时给天天讲的大多是诗,这天晚上,天天要睡觉的时候,居然我一时想不起哪首诗比较熟悉了,于是决定给天天讲词:

“天天,今天爸爸给你讲《虞美人》好吗?” “虞美人是什么?”

“《虞美人》是一首词的名字,”我又觉得不妥,改口说,“是一首词的词牌。” 天天大概还没有反应过来词牌是什么意思,于是继续问: “为什么叫虞美人呢?”

“你还记得爸爸给你讲过的项羽的故事吗?项羽被包围的时候,他的虞姬很难过,为他舞剑,唱歌,后来自杀了?”

“嗯,想起来了,她为什么自杀呢?”

“因为不想受辱啊。”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久,于是说: “好了,爸爸还是给你背词好吗?” “好的。” 虞 美 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作者是李煜,以前爸爸没给你讲过。从前啊,有一个很小的国家,叫南唐,李煜就是这个国家的皇帝。他很会写诗写词,喜欢喝酒,但是不喜欢治理国家,所以国家很穷很弱。”

“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天天希望能给古人一锤定音。

“他是一个很好的词人,但是不是一个好皇帝。” “哦。”天天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这时候啊,北方出现了一个国家,叫宋。” “就是宋朝!”天天插嘴说。

“是啊。宋朝很强大,于是就派兵攻打南唐,南唐就被打败了,李煜也被俘虏了,带到了北方。”

“这时候,李煜才后悔,自己以前怎么不好好治理国家呢?所以他写了很多词,都是怀念以前的国家的,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的一首。”

“哦。”天天似乎明白了。

“春天开花了,秋天的月亮升起来了,一年又是一年,可是李煜被关着,觉得日子过得很慢很慢。所以他说:什么时候才能够结束呢?‘何时了’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他难过呢?因为他现在被关着,想起了很多很多以前的往事,数也数不清啊!” “春天来了,他住的小楼昨晚又感觉到东风吹了起来,于是李煜又想到了自己的国家,他十分难过,不堪回首啊!”

“什么是‘不堪回首’?”

“就是不愿意回头去想以前的事情,因为太难过了啊。”

“李煜想到他以前的皇宫,以前的国家,皇宫的栏杆啊,台阶啊,都和以前一样,还在那里,可是皇宫的主人却不是自己了。‘朱颜’原来指女子,这里就是指李煜自己。”

“哦。”天天回答。不过我估计天天这时候对这种香草美人写法多半是似懂非懂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思是,我问问自己,能有多少忧愁呢?忧愁太多了,就像是这长长的江水,永远流动,永远也流不完啊!你说他的愁多不多?”

“嗯,很多!”天天使劲点了点头,表示对李煜的观点的无限认同。

五,夏日绝句

要六岁的孩子乖乖睡觉大概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天天更是如此。这天他上床之后,还没有一点睡意。我说:“爸爸今天讲一首天天的诗好吗?”

“我的诗?”天天很惊奇。

“是啊,你不是叫夏天吗?今天我们就讲一首夏天的诗,叫《夏日绝句》。” “哈哈哈哈!我就是说嘛,哪里是我的诗啊!”天天知道上当了,但是很开心。 “什么叫绝句呢?”

天天的问题总是一个接着一个。

“绝句是一种诗歌的形式,一般只有四句。比如杜甫有一首‘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天天很熟悉,应该是他以前看碟子看到的。

“是啊,这就是绝句。今天讲的《夏日绝句》是一个女诗人写的,她的名字叫李清照。爸爸给你背一下好吗?”

“好!” 夏 日 绝 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嗯,好,给我讲讲诗的故事吧。”没有故事的诗,天天是不感兴趣的,只是傻小子未必知道,没有故事的诗,根本是不存在的。

“有一年啊,李清照来到了乌江边上,有人对她说:这里是以前项羽自刎的地方。李清照听了十分感动……”

“项羽为什么自刎?”天天打断了我的讲述。

“你忘了爸爸给你讲过的《垓下歌》吗?我笑着说。项羽和刘邦打仗,在垓下被包围了。到了晚上,他的营地四周都响起了楚地的歌声。”

“四面楚歌!”天天插言说。

“是啊!项羽说:难道我们的家乡都被敌人占领了吗?于是他也不想再打下去了。于是他和一百多个骑兵冲出重围,路上遇到一个老人,向他问路,老人讨厌项羽的残暴,于是故意给他指错路,结果项羽再也逃不掉了,最后手下的人都战死了,他也被围在乌江边上。”

“嗯,我想起来了。”天天点点头。

“当时啊,乌江的亭长,就是一个小官对项羽说:我这里有船,可以帮助大王逃回江东,以后再打回来。可是项羽不干。”

“他为什么不干呢?”

“项羽说:从前我起兵的时候,带着从江东出来的八千子弟兵,可是现在打败了,这些人都全部死光了,我还有什么脸回去见江东父老呢?”

“哦。”

这时候啊,敌人的追兵也逼近了,项羽最后就用宝剑自刎了。 “他为什么自刎呢?” “因为不想受辱啊!” “什么叫受辱?”

幼小的天天当然还不明白这个词的含义,然而我似乎也有些不知道怎么解释: “受辱就是被侮辱啊。以前他当大王,现在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就会侮辱他,他不愿意这样,所以就自杀了啊。”

天天听得有些似懂非懂。

“好了,我们再来看这首诗好吗?李清照这时候就到了项羽自刎的地方,她想起项羽不愿受辱的精神,十分感动,于是她说:活着,就要成为人中的豪杰,即使死去,也要成为鬼里的……”

“英雄!” 天天接嘴。

“很对!李清照觉得项羽就是这样的人啊,活着是大豪杰,死去了也是鬼中的大英雄。所以李清照说,我现在还在想项羽,想他当年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就是因为不愿意受辱啊!”

清平乐 村居

天很冷了,周末,给天天洗了澡,他看了会书,要睡觉了。 “今天讲什么诗?”天天躺在床上问。 “今天讲《清平乐•村居》。”我回答。 “谁写的?”

“是宋朝的一个词人,叫辛弃疾。” “哦。”

“辛弃疾可厉害了,他是一个大诗人,还是一个将军。” “文武双全!”天天反应很快。

“是啊。辛弃疾是南宋时候的人,当时,北边的大片土地被敌人占领了。” “被谁占领了?”

“是北方的一个国家,叫金国。”

“虢国在哪儿?”小孩子的思维跳跃得让人反应不过来。 “什么虢国?”

“就是‘暗箭伤人’那个成语里面的虢国。” “哦,这个爸爸不知道,那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 “你讲的是什么时候的?” “是宋朝的。”

“哦,你讲吧。”解决了背景问题,天天开始下命令了。

“当时,北方的领土被金国占领了,很多大臣和将军都想把这些领土收回来。辛弃疾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当时的皇帝和一些大臣贪生怕死,不愿意打仗。”

“什么叫贪生怕死?”

“就是总想享受,不愿意为国家出力。所以,辛弃疾很难过,后来他就不想当官了,于是他到了乡下,看到很多农民,他看见他们很辛苦,但是也很快乐,所以就写了一首词,叫《清平乐•村居》。村居就是农村生活的意思,爸爸给你背一下。”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嗯,什么意思?”天天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过一首诗一定要我讲它的意思。

“茅檐就是茅草盖的房子,农民很穷,所以他们的房子很矮小。但是他们住的地方景色十分美丽,有一条清清的小溪,小溪岸边,还有青青的小草,美丽极了。”

“农民喝了酒,互相聊天,说着‘你好你好!’吴音就是吴地的话。” “什么叫吴地?”

“就是你看《三国演义》里面的吴国的地方。” “哦。”

“大家都在打招呼,有白头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 “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种豆子,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什么是鸡笼?”天天问。

“就是养鸡的笼子,用竹子编成的。” “哦,农民好辛苦哦!”天天居然一语中的。

“是啊,农民很辛苦。但是最小的一个儿子最可爱,他呀,趴在小溪边上,正在剥莲蓬吃呢!”

“那是生的啊!”天天说。 “莲蓬可以生吃的呀。”

“那我们这里的莲子怎么都是煮熟了的呢?”

我一时想不起怎么解释:“我们这里的莲子,是晒干了之后吃的,但是新鲜的莲子是可以吃的。以后爸爸如果看到有新鲜莲蓬,给天天买来吃好吗?”

“好吃吗?”

“当然好吃啦!不过,现在天天该睡觉了。爸爸再给你背一遍,然后闭上眼睛,乖乖睡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天天给爸爸讲诗歌故事 周末,我对天天说:“爸爸带你去看电影好不好?” “我想租碟子回家看!”

“那爸爸给你一个选择:看电影还是租碟子?” “先看电影后租碟子。”小子挺贪心。 “那不行,只能选择一个。”

“那还是租碟子吧。”天天思考之后决定。 “那好,我们出去租碟子。” 牵着小家伙的手,我们走到楼下。 “爸爸黄鹤楼在哪里?你去过黄鹤楼吗?”

“黄鹤楼在武汉,去年爸爸去过武汉,但是没有上黄鹤楼。” “那我给你讲碟子里面的黄鹤楼诗的故事好吗?”

“当然好啊!”我笑了,看来好为人师是人性,天天也未能免俗。

“一片羽毛从黄鹤楼顶上掉下来,一只嘴巴、脖子是红色,身上都是黄色的小黄鹤飞下来,想捉住羽毛。飞到二楼的时候,它停住了,里面有两个伯伯在说话。”

“哦,是吗?他们说的什么呢?”

“一个穿棕色衣服的伯伯说:‘李兄啊,我马上就要走了,到百花盛开的扬州去了,真有些难受啊!’一个穿白衣服的伯伯说:‘是啊,孟兄,真舍不得你走啊,呜呜呜呜呜呜……’他们哭了。”

“是吗?”我问。

“好朋友分别,心里很难受,你说他们哭不哭嘛?”天天抬起头,仰起小脸很严肃地启发我。

“对对,是难受,要哭!”我连忙点头,表示对天天老师的观点无限的支持。 “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黄鹤楼……什么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对!谁写的?” “李白。”

“哦,”天天点了点头,不过他背诵的诗歌倒是一点不错: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诗写得真好啊!”天天感叹了一句:“这首诗什么意思?” 我哑然失笑:“你意思都不知道你还说它好?”

“好,爸爸给你讲。故人就是朋友,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孟浩然要去扬州了,李白在黄鹤楼送他,孟浩然向着西边告别,所以就叫‘西辞’。”

“孟浩然要在百花盛开的三月去扬州了……” “烟花是什么意思?”天天问。

“就是有很多鲜花盛开的意思。”我回答。

“孟浩然坐的船远去了,船上的帆越来越小,消失在天的尽头,只看见……” “只看见长江在流!”天天接嘴说。 “是的,只看见长江在天的尽头流啊流。”

“其实天是没有尽头的,古人不知道!”天天试图用现代科学给古人挑刺,“爸爸,天为什么没有尽头呢?”

“因为宇宙太大,人们还不知道他是否有尽头,至少我们现在没有发现它的尽头,所以说天没有尽头。”

“哦,”天天若有所悟,“就是,奥特曼就是宇宙的守护者,人类的保护神!我要租奥特曼碟子!”

我笑了,天天的思维转换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题都城南庄

从严格意义上说,有故事的诗歌并不是太多的,因此,当天天要我讲有故事的诗的时候,我几乎是第一反应就想到了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今天爸爸给天天讲《题都城南庄》好吗?” “好!谁写的?”天天的版权意识十分明确。 “是唐代的一个诗人,叫崔护?”这个诗人天天还是第一次听说。 “崔什么?”

“崔护,就是保护的护。”

“哦,好吧,给我讲故事吧。”弄懂背景资料是天天听故事的前提。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诗人叫崔护。有一年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花儿都盛开了。崔护就和大家一样,到城外去踏青。”

“什么叫踏青?”

“踏青呀,就是春天的时候出去春游啊。” “哦,说起春游,天天明白了。”

“崔护走啊走啊,一路上看了很多春天的美景,真漂亮啊。可是他走了很久,又累又渴。怎么办呢?正好,他看见一大片桃林,桃林里面有一家人家,于是崔护心想:我就到这家人家去要点水喝吧。”

“嗯,对。”天天对崔护的选择表示了高度赞同。

“崔护走进这家人的园子,园子里也栽了很多桃树,桃花盛开,美极了。崔护去敲门,可是敲了半天,也没有人答应。”

“是不是没有人啊?”天天在推测。

“过了一会,门里面有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你是谁啊?’” “崔护回答:‘我是过路的,因为渴了,想到你们这里讨点水喝。’”

“过了一会,门‘吱呀’一声开了。出来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端着一碗水,对崔护说:‘你喝吧。’”

“哦,有人啊。”天天说。

“崔护喝水的时候,那个女子就靠在门边看着他。枝头的桃花就开放在女子的脸边,很美丽。后来崔护就喝完了水,告别了女子。”

“后来呢?”天天似乎也意识到肯定还有下文。

“第二年,又是一个鲜花盛开的春天,崔护又到这座都城南边的人家这里来踏青,他又走进这家人家的园子,敲门,可是这次,他敲了很久的门,也不见有一个人出来。崔护有些遗憾,就在门上题了一首诗,名字就叫《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什么意思?”天天问。

“这首诗的意思是啊:去年的今日,就在这个门里面,那个美丽的女孩子的脸和红艳艳的桃花相映,真是美丽极了。可是今年我来的时候,那个美丽的女子却不知道哪里去了,只剩下美丽的桃花,还和去年一样,在春风中微笑呢。”

“嗯,这个故事真好听。”天天满足地说。 大风歌

和往常一样,天天上床,我关上了灯,黑暗中,躺在天天身边: “今天,爸爸给天天讲《大风歌》好吗?” “嗯,有故事吗?”天天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有啊!爸爸讲好吗?”

“好!大风歌是什么意思?”天天问。 “就是在刮起大风的时候写的诗。”

“呵呵真好玩,刮大风还要写诗啊!是谁写的?”天天问得很有专业精神。 “是汉朝的皇帝,叫刘邦。” “哦,给我讲吧。”

“好吧。汉朝的第一个皇帝叫刘邦,他和许多人一起推翻了秦朝,又和项羽打了四年的仗……”

“他们为什么要打仗?”天天很不喜欢暴力。

“因为都想当皇帝啊,所以他们为了争夺天下而打仗。” “哦。”

“后来,刘邦打败了项羽……”

“就是四面楚歌的时候打败的是吗?”天天听过这个故事。 “是啊,于是刘邦当了皇帝。不久,有人叛乱了。” “什么叫叛乱?” “就是反对皇帝,造反。” 天天似懂非懂。

“刘邦带兵去打败了叛乱的人,回来的路上,他路过了沛县,这里是他的家乡。他以前的乡亲们都来迎接他,于是刘邦下令,全体人马就在这里休息几天。刘邦就和乡亲们整天喝酒唱歌,聊天。这一天,刘邦十分高兴,又刮起了大风,刘邦说:我来写一首诗吧!于是就写了这首《大风歌》。”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说的是:大风刮起来了啊,云也在随着大风飞扬。我当了皇帝,威力遍布天下。可是,我希望国家能够安定,不受敌人欺负,那么,我哪里能够得到勇士,来替我守住四方,不让敌人侵略我们呢?”

故事讲完了,天天似乎有些不满足: “太短了。”

“明天我们再讲一个长一点的故事吧,现在,天天得睡觉了。”

江城子•密州出猎

晚上,天天刚上床,我还没到卧室,就听见天天在说: “爸爸,今天讲宋词里面的‘望海湖’吧?”

“什么望海湖?”我觉得有些奇怪:哪里有这样一首词呢?我估计天天多半是不认识“潮”字,把望海潮看成望海湖了。

等我走进卧室,果然看见天天拿着一本儿童版宋词在看。 “你说什么‘望海湖’?”

“你看,就是这个。”天天把书拿给我看。我一看,果然是柳永的《望海潮》。我笑了: “小粗心鬼,这是望海潮啊!”

“哦,我看错了,”天天认错很快,“谁写的?” “柳永。”

“给我讲这首词好吗?”

我想了一下,这首词主要写景,北宋的市井生活距离我们已经太远,对一个六岁男孩来说过于陌生。

“这样,爸爸给你换一首词讲好吗?” “好!讲什么呢?”天天很好说话。 “讲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吧。” “好!”

“宋朝的时候啊,有一个大诗人叫苏轼。” “他也会写词!” 天天补充说。

“是啊,他不仅会写诗,写词,还会写文章,还是一个书法家,还是一个烹饪家呢!” “什么叫烹饪?”这个词天天没有听说过。

“就是做菜啊。苏轼还发明了一些菜呢,比如‘东坡肉’。爷爷做过的东坡肘子就是苏轼发明的。”

“哦,他好厉害哦!”天天惊叹。

“是啊,有一年,苏轼当一个叫密州的地方当太守。” “什么叫太守?”天天问。

“就是一个地方最大的官。一次,苏轼率领手下一起去打猎,打了很多猎物,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就写了一首词,就叫《江城子•密州出猎》。”

“什么叫‘江城子’?”

“江城子是词牌,就跟前面爸爸讲过的虞美人一样,是写词的格式。密州出猎是题目,就是说,这首词是讲苏轼在密州打猎时候的事情的。”

“哦,那给我背一下吧。”天天对每次讲诗词故事的流程已经十分熟悉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好听吗?”背诵完之后,我问天天。

“嗯,好听,什么意思?”天天并不满足于音韵的和谐。

“这首词是说:我现在老了,但是我有时候也跟少年人一样,偶尔发狂一下。” “呵呵,真好玩!跟少年人一样!”天天觉得很新奇。

“于是,我左手牵着猎犬,右手举着苍鹰。这里的苍鹰是打猎用的。”我解释。 “苍蝇怎么打猎?”天天不解。

“这里的苍鹰是一种老鹰,古人驯化了之后,它就能听人的话,它飞上天空,看到哪里有猎物,就扑下来抓住,带给主人。”

“哦,我还以为是苍蝇呢!”天天将“蝇”字念成轻声,突出了两者的区别。 “嗯,然后,我带着很多人,他们戴着好看的帽子,穿着貂皮的衣服,呼啦啦一下子就卷过了小山坡。”

“什么小山坡?”天天听得很仔细。

“平岗就是小山坡啊。因为我们骑马很快,所以就像风一样,一下子就卷过去了。现在啊,全城的人都出来看我打猎了,为了报答大家,我要象孙权一样,亲自射一只老虎给大家看看!”

“就是《三国演义》那个孙权吗?”天天问。

“是啊,”我回答,“据说孙权就曾经亲自射老虎,现在苏轼也要射,你说他勇不勇敢?”

“嗯,真勇敢!”天天赞叹。

“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我即使是喝醉了酒,但是我胆子很大,还可以拉开弓射箭,即使我的头发已经有些白了,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有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天天总是对故事很感兴趣。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魏尚,他因为一些罪过被贬官了。” “什么罪?”天天追问不休,好在这段历史我还比较熟悉。 “是有人说,他报告给皇帝的战功是虚假的。” “什么是战功?”天天又在追问。

“就是打仗的功劳啊,比如消灭多少敌人之类的。” “哦,天天终于明白了。”

“因此他被贬官了,后来敌人大举入侵,皇帝说:谁能够领兵打败敌人呢?有一个大臣叫冯唐,就说:魏尚可以!皇帝说:好!就派你去,传达我的命令,赦免他,让他带兵打仗吧!”由于牵涉古代典制,我没有详细给天天讲“持节”,不然由此再扯到“使持节”、“假节”什么的,今晚就别想睡觉了。好在天天也没有追问。 “苏轼这里的意思是说,我虽然年纪已经大了,但是我还是想为国家出力啊,有谁能够象魏尚一样,带来皇帝的命令,让我上战场抵抗敌人呢?”

“哦。”天天似乎明白了。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啊,我一定会把弓拉得象满月一样的圆,射下西北天空的天狼星!” “天狼星是牛郎星吗?”天天不明白。

“不是,”我笑了, “是西北天空的一颗星星,古代人常常用天狼星代指战争,或者代指敌人。当时,宋朝北方有一些国家老是想侵略我们。所以苏轼希望能够拿着武器,上战场,打敌人,报效国家啊!”

“哦。”故事讲完了,可是天天似乎意犹未尽:

“爸爸,我给你讲‘指鹿为马’的故事吧!”我知道这是天天从儿童成语故事碟子里面看到的故事。于是说:“好啊。”

黑暗中,天天绘声绘色地讲指鹿为马,讲完之后,还要给我讲故事。我说: “好了臭小子,已经很晚了,乖乖睡觉……”

推敲的故事

今天有晚自习,回家的时候已经十点过了,和往常一样,刚打开门,就听见了天天的叫声。我放下电脑,来到卧室,天天睡在床上。我靠在他身边:

“今天我们讲推敲的故事好吗?”

“好啊!是谁的?”天天总是对当事人很感兴趣。 “是唐朝一个诗人,叫贾岛的。”

“哦,贾岛,我知道,他写了《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天天对这首诗十分熟悉。 “背得真好!”我夸奖天天。

“贾岛是一个诗人,以前曾经是个和尚,但是他十分喜欢写诗,而且写诗很认真。有时候,他思考一句话、一个字怎么写都要想很久。”

“哦!”天天赞叹道,“那他诗一定写得很好了?”

“是啊!”我回答,“有一次,他骑着一头小毛驴走在街上,突然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就是说晚上了,小鸟在池塘边的树上都睡觉了,月光下,和尚也推开了门要回去了。可是过了一会,他又觉得好像用‘敲’字更好。”

“为什么呢?”天天很好奇。

“我也不知道。”我故意卖了个关子,“但是贾岛就骑在驴上一直想啊想啊,还用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

“突然,冲上来两个士兵,一下子把贾岛从驴背上拉下来,押到一个人面前。原来啊,贾岛想诗想得太入神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结果冲进了一个大官的仪仗队里,这个大官叫韩愈。”

“呵呵真好玩!”天天觉得贾岛有些不可思议。

“韩愈也是一个诗人,他看见兵丁把贾岛押过来,就问:你为什么闯进我的仪仗队啊?贾岛说:贫僧想两句诗,想得入神了,没有想到冲进您的仪仗队了。韩愈就说:是哪两句诗啊?贾岛把两句诗告诉了他。天天,你说,应该用推好还是敲好呢?”

“嗯,我觉得应该用敲。”天天思考了之后回答。 “为什么呢?”我为天天与古人暗合而暗喜。

“因为门很大,又很重,和尚推起来太费劲,所以应该敲门,让别人来开门。” 听了天天的解释,我终于发觉孩子的思维与大人的的确不一样。 “嗯,天天真聪明!韩愈也说:我觉得应该用敲。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呢?”

“韩愈说啊,静悄悄的夜里,发出几声敲门的声音,于是夜就显得更安静了啊。” “为什么呢?”六岁的天天还不是太明白“鸟鸣山更幽”的道理。

“你想一下啊,敲门声轻轻的,咚咚咚!夜很安静,声音又很好听,于是这夜晚不是更美了吗?”

“哦。后来呢?”天天问。

“后来啊,韩愈不但没有怪罪贾岛,还和他成了朋友,和他一起作诗,贾岛终于成了著名的诗人。”

“哦,”故事讲完了,天天似乎还没满足,“你刚才说那个人,贾岛刚刚认识的诗人,叫什么名字?”

“韩愈。”

“你能够给我背一下他的诗吗?”天天很贪心。 我笑了:“不用爸爸背,你都知道他的一首诗。” “什么诗?”天天问。 “天街小雨……”我停下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天背得很流利,我知道这首诗是他从书里面学到的。

“那这首诗什么意思呢?”

“春天来了,小雨淅淅沥沥下起来了,很柔和,很滋润,就像是奶酪一样。远看小草是绿色的,走近看,就没有那么绿了。最美丽的风景就是在这春天啊,美丽的烟柳,就是象烟雾一样的柳树……”

“柳树为什么象烟雾呢?”天天有些奇怪。 “你说呢?”

天天想了一下:“因为柳枝很长,春天的时候,树叶‘登’‘登’地冒出来了,就像烟雾一样。”

“是啊,天天说得真对。还有,那时候正在下着小雨,蒙蒙的,远远看过去,你看柳树像不像烟雾呢?”

“嗯,真的有些象耶。”天天表示赞同。

“是啊,这样美丽的柳树,整个长安城里都是,于是长安城就更美丽了啊。” “嗯,是的,这首诗是韩愈春天写的吧?”天天问。 “是啊,是春天刚到的时候写的,就是早春。” “嗯,真美!”

“好了,小子,现在该睡觉了。明天是圣诞节,你会有礼物的哦?” “什么礼物?”

“你最喜欢的,爸爸答应过的啊。” “恐龙合体特击队!”天天一直盼着这礼物。 “是啊,你要红速龙是吗?” 天天几乎从床上蹦起来:“好

惠州一绝

天天喜静不喜动,所以,我们希望他能多运动。这天下午饭后,我要他跟我一起出去散步,天天不愿意去。我只好以利诱之:

“散步的时候爸爸讲故事。” “好吧。”天天思考之后,终于答应。 还没走到楼下,天天就催我: “爸爸开始讲故事吧。”

我搜尽枯肠,还是找不到适合给天天讲的故事,没有办法,只好故伎重演: “爸爸讲一个诗的故事吧?” “好!”好在天天还不挑食。

“宋朝的大诗人苏轼很厉害,又会写诗又会写词……” “还会书法!还会做菜!”天天听过我讲苏轼。 “是啊!他还会烹饪,真是全才!” “什么叫全才?”天天问。 “就是什么都会啊!”

“可是他不会武功,不是文武双全!”在天天眼里,只有文武双全才是全才。 我一时不知道怎么解释:“因为他擅长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所以也叫全才。” “哦。”

“后来啊,就有一些坏人想陷害他。” “为什么要陷害他?”

“因为苏轼太有本事了,那些人嫉妒啊。”

“什么叫嫉妒?”追问不休是天天最大的优点,虽然这个优点有时候弄得我苦不堪言。 “就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心里不高兴,就想害别人啊。” “哦,明白了。”天天终于停止了追问。

“于是,小人陷害苏轼,就贬了他的官,把他贬到一个叫惠州的地方。惠州在广东,当时是一个很荒凉偏僻的地方,苏轼吃了很多苦。但是惠州有一个大优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不知道。”天天治学态度十分严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就是这个地方在热带,天气很好,所以啊,就有很多水果。苏轼很喜欢吃这里的水果,就写了一首诗,叫《惠州一绝》。”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什么意思呢?”天天仰着头问。

“罗浮山是惠州的一座山,苏轼说:这里的气候真好,罗浮山下,一年四季都跟春天一样温暖。不会下雪,也不会冻着人。山下有很多果树,一年四季,一会儿桔子成熟了,一会儿梅子成熟了,多得吃都吃不完。可是,苏轼最喜欢吃一种水果……”

“荔枝!我也吃过荔枝,红红的壳,白色的肉,酸酸甜甜的,真好吃!”不知道天天此时流口水了没有。

“是啊,所以苏轼说:假如一天能让我吃三百颗荔枝……” “三百颗!好多哦!”天天惊叹道。

“是啊,苏轼说,如果能够吃到的话,那么把我贬到这里,我也不生气了,哪怕我一直生活在这里也好啊,因为荔枝多好吃啊!你们都吃不到!”

“哈哈!”天天咯咯地笑,“就是嘛,荔枝那么好吃的,我也想吃。爸爸,给我买荔枝好不好?”天天一下由历史回到了当下,由浪漫主义跳跃到了现实主义。

“好的,”我笑着摸着天天的头,“等荔枝出来了,爸爸也给天天买,看你能不能吃三百颗!”

春夜喜雨

今天晚上本来打算给天天讲杜牧的《清明》,我刚开了个头: “今天呀,爸爸给天天讲杜牧的诗。”

“杜牧我知道,”天天抢着说,“他写过那个什么喜雨呢?” “天天搞错了,那是杜甫写的。”我笑着说。 “哦,那是什么喜雨呢?”天天问。 “是《春夜喜雨》。”我回答。 “杜甫和杜牧哪一个大?”

“杜甫大,杜牧出生的时候,杜甫已经去世了。” “哦。”

“那爸爸就给天天讲杜甫的《春夜喜雨》好吗?” “好!”

“杜甫生活在成都的时候,住在草堂……” “杜甫草堂!”天天说。

“对。有一个春天的晚上,杜甫睡觉的时候听见滴滴答答的声音,他很奇怪:是什么呢?于是起来到窗前一看,原来是下雨了。小雨滴滴,落在地上,声音好听极了。”

“是不是滴滴答答滴滴哒哒,象吹小喇叭一样?”

“我想是的吧,声音很美。杜甫想,春雨下了,禾苗一定能喝得饱饱的,明天就会长得更壮。杜甫心里很高兴,于是说:我要写一首诗。” “他为什么要写诗呢?”天天好奇地问。 “因为他是诗人啊,高兴的时候就喜欢写诗。” “哦。”

我摸着天天的头,开始背诵: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什么意思?”我还没背完,天天就开始问了。

“杜甫说:这场春雨真聪明啊,它知道应该在这时候下下来,正好在春天。小雨随着风潜入黑黑的夜,滋润万物,一点声息都没有。”

“要是是大雨,肯定就不是这样了。又有闪电,又有雷,‘轰’!‘哗’!‘咚咚’!”天天爬起来给我模拟狂风暴雨的情景。

“好了,小子躺下!”我把他放倒在枕头上。

“杜甫从窗口看出去,外面有一条小路,小路上面的天空,有乌黑的云。为什么是乌黑的呢?”

“因为要下雨啊。”天天很干脆地回答。

“是啊。杜甫再看,窗外的河上,有一条船,河上漆黑漆黑的,只有船上的一盏灯在亮着。杜甫就想,明天早晨起来的时候,春雨把花打湿了,一定很美丽……”

“就是,花瓣上有露珠,小小的,圆圆的,就像珍珠一样,真美丽!”天天插嘴。 “对啊。所以杜甫说:早上起来看被打湿的花,这些美丽的花一定会把成都城装饰得更加漂亮!锦官城就是成都,这是成都的另一个名字。”

“哦。”

“现在爸爸再把这首诗背一下好吗?” “好。”

我开始背的时候,天天也跟着我一起背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背完了,照例亲了臭小子,我说:“好了,该睡觉了,爸爸去写字。” “写什么?”

“就是爸爸给天天讲的诗啊。”

“就是那个《天天给天天讲诗词故事》?”我给天天看过我博客写的东西。 “是啊。”我回答。

“真好笑!怎么是我自己给自己讲故事呢?”天天笑了。 “呵呵,是每天给天天讲故事的意思啊。第一个天天就是每天。” “第二个天天呢?”天天问。 “就是你啊。”

“哦,就是天天给天天讲诗词故事,对吗?”天天很认真地把第二个天天的第二个天字念成了轻声,“就是每天给夏子仪讲诗词故事对吗?”天天又补充了一句。

“很正确!现在你该睡觉了,爸爸去写。” “你记得住吗?”天天似乎有点不放心。 “能记住的,写好了,天天和爸爸一起看。”

清明&过华清宫绝句

昨晚本来就打算讲杜牧的《清明》的,但是被天天打岔,就讲杜甫的《春夜喜雨》了。今晚,我打算讲《清明》了,唯一的问题是,天天可能很熟悉这首诗。果然,我说杜牧的时候,天天还将他和杜甫混淆,但是我一说清明,天天马上说:

“我知道我知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天天背得真好!要不你给爸爸讲吧?”我说。

“嗯,不,我不知道什么意思,还是你讲吧。”天天挺谦虚。

“好吧。有一年的清明节,杜牧一个人在外面游玩,这时候是春天,还有些冷,又下起了小雨,杜牧觉得有些忧伤,也有些难过……”

“还有些无聊!”天天补充。我觉得天天说得比我还好。 “是啊,还有些无聊。于是他想喝酒了。” “为什么想喝酒啊?”

“因为他无聊啊。”我觉得我似乎有点被天天逼得“无聊”了。

“可是啊,他到处看,也没有看见一个人,好不容易看到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于是杜牧就问:请问你知道哪里有酒家吗?牧童用手指着远处说:杏花村!”

“嗯,对。”天天点头。

“所以啊,杜牧就写了这首诗。现在天天再给爸爸背一下这首诗好吗?” “刚才背了的啊?”天天有些不愿意。 “再背一遍啊。”

“好吧。清明时节……”

“还有题目和作者呢?”我打断了他。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天天背完之后,我自己都觉得今天讲得太少了,于是又补充: “杜牧是个大诗人,写过很多有名的诗,比如说《山行》……”

“我知道我知道!”天天急不可耐地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天真能干!背得真好!还有一首也很有名,《过华清宫绝句》。”

“我知道我知道!但是我只知道最后一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爸爸你给我讲讲前面吧。”

“好的。这首诗是这样的: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给我讲讲这首诗吧。”天天要求。 “好啊。唐朝有个皇帝叫唐玄宗……”

“唐玄宗是唐太宗的祖先!”天天断然改变了李氏家谱。 “不,唐太宗是唐玄宗的祖先。”我纠正说。

“哦,唐太宗就是派唐僧西天取经的皇帝。”天天对《西游记》十分熟悉。 我无意分析小说与历史的区别,因此没有继续纠正天天: “唐玄宗很喜欢一个妃子,叫杨贵妃。” “是个美女!”天天判断十分准确。

“是啊,杨贵妃十分喜欢吃荔枝。但是长安没有荔枝,于是要到很远的地方,广东广西去运送来。所以皇帝就派快马专门为杨贵妃送荔枝。因为马太快了,路上很多人都被撞死了,有些马都被累死了,有些人也累死了。”

“为什么呢?”

“因为路途遥远啊,从广东到长安有几千里呢!” 天天惊讶得张大了嘴:“这么远啊!”

“是啊。所以杜牧很不高兴,就写了这首诗。杜牧说:回望长安宫殿,十分美丽,就像是锦绣的一样,到早晨的时候,山上宫殿的门一个接一个打开了……”

“爸爸你说的是哪两句?”天天对诗歌的理解是一定要落实到字词的。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哦。”

“这时候啊,一个人骑着快马,扬起灰尘,飞快地跑进来,杨贵妃一看见这个人就笑了。为什么呢?”

“因为她知道是送荔枝来了。” “是啊,可是别人不知道啊。”

“无人知是荔枝来。”天天主动把我的讲解和诗对号。 “对,别人还以为是国家出了什么大事呢。”

“杜牧有点不高兴。”天天做出了判断:“为什么不高兴呢?” “因为他觉得不公平啊。” “为什么不公平呢?”

“你想啊,为了杨贵妃吃荔枝,皇帝就累死这么多人,撞死撞伤这么多人,还累死好多马,你说公平吗?”我解释。

“嗯,是不公平。”天天回答:“所以杜牧很生气。”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天天上床了,灯关了,等着我讲故事。 “今天讲什么故事呢?”天天问。 “今天讲古诗十九首的故事。” “谁写的?”天天问作者。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人写的,后来有人把他们搜集在一起,但是已经不知道作者了。” “哦,有故事吗?”

“有啊,是牛郎织女的故事。”

“哈哈!这个故事都早就下岗了!”天天大笑。 “什么下岗?下岗什么意思?”我莫名其妙。 “就是太老了的意思。”天天一本正经地解释。 “那天天给爸爸讲吧?”

“嗯……不,我要听你讲。”天天只想当听众。

“好吧。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他养了一头牛,每天劳动,十分认真辛苦,人家都叫他牛郎。由于他十分勤劳,大家都很喜欢他,连天上的仙女都喜欢他了。”

“就是织女!”天天插嘴说,“是最小的那个仙女!” “就是,”我说,“织女是在天上织布的……” “她织的是云!”天天很认真地纠正。

“是吗?”我故作惊奇地说,“那彩霞一定也是她织的吧?” “就是!很美丽很美丽的!”天天强调。

“哦!织女看到牛郎这么勤劳,十分喜欢他,于是就偷偷从天上跑下来,和牛郎结婚成了夫妻,他们还生了两个孩子。”

“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天天补充。

“哦,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后来,这件事让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很生气,说仙女怎么能嫁给凡人呢?于是派天将把织女抓回去了。牛郎就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在后面追……” “他怎么追?”天天问。

“上天追啊。”我说。

“他怎么会飞呢?”天天继续追问。 “这个……”我一下子语塞了。

“他的牛以前死了,现在复活了,告诉他:我的皮可有用了,你把我的皮剥下来,就可以做成一条小船,你就能驾船飞上天追织女了。”天天很耐心地给我补充遗漏的环节。

“呵呵是吗?爸爸都忘记了。牛郎就驾着船,带着两个孩子在后面追,眼看要追到了,王母娘娘一看,从头上拔下金钗一划,于是在他们中间就出现了一条宽宽的天河。”

“就是银河!”天天说。

“是啊,银河阻挡住了牛郎织女,他们只能隔河相望。后来喜鹊十分同情他们,就在每年的七月七日,为他们搭起鹊桥,让他们相会。这就是牛郎织女的传说。”

这个传说天天很熟悉,但是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嗯,现在给我讲诗吧。” 我开始为天天背诗: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迢迢’的意思就是很远,‘皎皎’的意思是美丽。前两句的意思是说,银河隔在中间,牛郎和织女隔得好远好远,织女在这边织布……”

“是织云!”天天纠正。

“嗯,是,是织云。她的手又白又巧,所以叫‘纤纤’,‘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 “什么是织布机?” “是古人织布用的机器。” “哦。”

“这两句说织女的手又细又白,十分灵巧,正在织布机前织布。可是,她织了一天,也没有织出一匹布,为什么呢?因为她一直在哭泣啊!”

“因为想念牛郎。”天天做出判断。

“是的啊。银河很清澈,也很浅,可是却把他们分开得这样远。” “这么浅的水,他们为什么不走过去呢?” “也许是因为王母娘娘有法力阻止了他们吧。” “哦。”

“河水清澈,挡在中间,他们两个隔河相望,连一句话都不能说。” “为什么呢?” “因为太远了啊。”

“哦。”听完了故事,天天很满足,突然他问我: “爸爸,银河是什么样的?”

我愣了:天天从小长到六岁,似乎的确没有看见过银河,在这灰暗的天空,连星星都很少见了。而我自从长大,似乎都再也没有见过银河。我心里不由得升起一种悲哀。

“银河……就是在晚上,一条很宽很白的带子,从天这边到那边,象一条河一样……” “就是银河系!银河系是很多很多星星组成的,远看上去就像河一样!”天天用现代天文知识给我解围。

天天给爸爸讲打油诗

元旦放假了,终于能够睡个懒觉。我起来得早一些,打开电脑,把昨天给天天讲的故事写了。过了一会,天天也起来了,还没洗脸刷牙,就拿着一张小卡片跑到我面前:

“爸爸你看这首诗真好玩!”

物品拿来一看,是他的唐诗小卡片,上面是张打油那首“流传千古”的诗: 雪诗 江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我笑了:“为什么好玩呢?”

“嗯……就是好玩。”天天似乎也说不出什么理由。

吃了早饭之后,我带天天到街上买水彩笔,走在街上,天天又提起了那首诗: “爸爸,今天那首诗好好玩哦!” “哦,是吗?那天天给爸爸讲一下好吗?”

“好!我先给你背吧!”天天对“诗歌鉴赏”的流程已经十分熟悉了。街上很嘈杂,但是天天还是很大声给我背了一遍。

“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下大雪了,雪下得到处都是,江水上也是,所以叫江上一笼统。”天天学着爸爸逐字逐句地耐心讲解。

“井上一窟窿。是说井边也有雪,只剩下井口一个黑窟窿。” “哦,是吗?”

“下雪了,雪落在黄狗身上,把黄狗都变白了。” “呵呵,真好玩!”我附和。

“雪落到白狗身上,白狗都变胖了,这里的‘肿’有‘胖’的意思。”天天的解释居然十分准确。

“哈哈,这首诗是真的很好玩啊!”我笑着说:“不过,有一种说法说是‘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那是什么意思呢?”天天问。

“因为下大雪啊,天地都茫茫一片,所以叫天地一笼统。因为满地都是大雪,大地啊,山啊,河流啊,都变成白的了,只有天空是黑漆漆的,所以有人说,井上一窟窿不是说水井,而是指天是漆黑的。”

“哦,是这样啊。”虽然跟自己的观点不一样,但是天天还是虚心接受。不过我更喜欢天天的“解读”。

“这首诗好好玩哦!”天天念念不忘的是这个。

“是啊,所以,后来人们把一些写得不像诗的顺口溜就叫做‘打油诗’了,‘打油诗’就是从这里来的啊。”

如梦令

“爸爸,我给你讲了打油诗,那你也给我讲一个诗词故事好吗?”天天讲了雪诗之后提要求了。

“好啊,讲谁的呢?”我问。

“讲李清照吧!上次你给我讲过一个她的故事的。”天天说。 上次给天天讲过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好吧!不过现在太吵了,我们到安静一点的地方再讲好吗?”

“好的。”天天答应得很爽快。我一边牵着天天的手离开大街,一边在想给天天讲什么故事。

“有一天啊,李清照晚上喝了酒,就睡觉了。到晚上的时候,她听见刮起了风,下起了雨,但是她没有起来看,因为醉意还没过去。”

“呵呵,她喝醉了。”天天理解很正确。

“是啊,第二天早晨,李清照还没有起来,她的丫环起来了。” “什么叫丫环?”天天问。 “就是侍女……”

“什么叫侍女?”天天还是不懂。

“就是服侍她,是她的仆人,给她做事的女孩子。” “哦,那就是给她服务的。”天天用了一个很正式的词。

“嗯,也对吧,”我继续讲,“李清照就问丫环:‘昨晚刮风下雨,你看看咱们的花园怎么样了?’丫环回答:‘小姐,海棠花还和以前一样呢!’李清照不高兴了,说:‘你知道吗,经过这风雨,叶子会更美丽,但是花却会被打落不少啊!’这就是这个故事。”

“背背。”天天的命令简捷明了。 “好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什么意思呢?”天天问。

“李清照说:昨天晚上下起了小雨,但是刮起了大风,我昨晚喝醉了,睡觉醒来,都还不舒服。”

“哈哈,她喝醉了。”天天不喜欢喝醉,尤其不喜欢我喝醉。

“‘卷帘人’就是李清照的丫环,李清照问她:刮风下雨之后,花园怎么样了?丫环却说:小姐,海棠花还和平时一样呢!李清照不高兴地说:你真粗心!你知道吗?窗外的绿叶因为下雨之后肯定会更美丽了,可是花肯定被打落了很多了!‘绿肥’就是指绿叶有了雨水的滋润更加绿了,就象胖了一样;红瘦就是说花被风雨打落了,就象消瘦了一样。你还记得吗,有一首诗说‘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天天马上接过来,“哦,就是,我明白了。”

游园不值

昨天天天就说他的水彩笔不能用了,叫我给他买新的。今天放假,于是带着天天去街上买。找了几个店子,才找到合适的。天天拿着水彩笔,对着我说了一句话,逗得卖水彩笔的阿姨直笑:

“回去我用水彩笔画你上次给我讲的‘一枝红梅出墙来’!” “我也笑了: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哦,我记错了。”

六岁的天天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爱把它画出来,不管是唐僧猪八戒孙悟空,还是奥特曼米老鼠。这首《游园不值》是很多天前给他讲的。

那天,天天照例躺在床上,等我讲诗词的故事。 “今天我们讲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好吗?” “好!”天天总是很干脆。

“叶绍翁是宋朝的一个诗人,有一年,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真美丽啊!叶绍翁想起一个朋友,他有一个花园,这时候应该更加美丽吧,于是他穿上木屐,去找朋友。可是,他扣了很久的门……”

“叩门就是敲门!”天天补充。

“是啊,‘僧敲月下门’也就是月下和尚叩门的意思。我们继续,他扣了很久的门,可是还是没有主人来开门,叶绍翁想,你是不是害怕我的木屐会踩坏你花园的青苔呢?”

“为什么会踩坏青苔呢?”天天觉得奇怪。

“因为木屐下面有两个齿啊,而且是木头做的,很硬。” “哦。”天天明白了。

“叶绍翁等了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他只好失望地离开。正要走的时候,突然看见墙头有一枝红色的杏花,春天了,开得十分美丽,叶绍翁笑着说:原来春天是墙关不住的啊!于是他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游园不值’,游园就是去游览花园的意思,不值就是没有碰上主人在。”

“哦,背一下。”天天命令。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屐齿就是木屐上的齿,这两句是说,主人大概是害怕我的屐齿会踩坏他的青苔吧?不然,为什么我扣了这么久的门还不来开门呢?”

“主人不在。”天天做出判断,居然十分准确。

“但是,即使你把门关上,那美丽的春天也是关不住的啊!你瞧,一枝红色的杏花不是从墙头伸出来了吗?”

“嗯,杏花是什么?”

“就是杏树的花呀,秋天的时候天天吃过的杏子就是杏树结出来的。” “哦,是什么颜色?”天天又问。 “你说呢?”

“红色!因为他说是‘红杏’!” “说得真好!”

刚把这篇写完,天天拿着他画的“一枝红杏出墙来”个我看,一个小枝上,几朵鲜红的杏花,的确很好看,我由衷地说了句:“天天画得真好!”

塞下曲

“今天晚上,爸爸给天天讲《塞下曲》好吗?” “好!”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将军,很厉害!” “象颖考叔一样厉害吗?” 天天刚看了颖考叔的故事。

“你颖考叔还厉害呢!他姓李,名字叫李广。” “李广,我知道我知道,他很厉害……” “是啊,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

“称他为飞将军!”天天接着说:“有一次他被匈奴人捉住了,他假装昏迷,突然一下子飞上了敌人的马,因此人们称他飞将军。”

“是吗,这么厉害啊?”我故作惊奇。

“还有一次,”天天继续说,“他晚上散步,看见有一只老虎,就一箭射去,第二天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箭射进了石头里,用好多士兵拔都拔不出来!”天天对李广的故事很熟悉。

“是呀,今天讲的这首诗,就是讲这件事的。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卢纶。” “卢纶?没有听说过。”天天还是第一次接触他的诗。 “是的,他不是很有名。爸爸还是给天天背一下好吗?” “好!” 塞 下 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说的是,晚上,森林很阴暗,一阵风吹过来,草在摇晃,好像有什么东西似的。” “好像有老虎!”天天说。

“是啊,于是在夜里,将军拉开了弓,‘嗖’地一箭射出去!” “引是什么意思?” “引就是拉的意思。” “平明寻白羽……”

“平明是什么意思?”天天问。

“平明就是白天。白天的时候,将军去寻找箭射在哪里了呢?” “射进石头里了!”天天给出了答案。

“是啊,原来啊,那不是老虎,是一块大石头。李广厉害不厉害?” “嗯,真厉害!”

“现在,天天和爸爸再把这首诗背一遍好吗?” “好的!林暗草惊风……”

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个周末,有成都难得的冬日的阳光。

吃午饭的时候,我就告诉天天,吃饭后我带他出去玩。等天天吃完之后,带着他的滑板车,我们去桂湖森林广场。走到一半的时候,天天说想去宝光广场,我说好吧,反正都是玩,于是我们一起朝宝光广场走去。

“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路上,天天提出了要求。 “好啊,讲什么故事呢?”我故意给天天出难题。 “还是讲诗词故事吧!”天天很善解人意。 “那么讲什么诗词故事呢?”

“讲那个什么古原草……”天天记不清题目了。 “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吗?”

“对对!就是这首诗!”天天应该是从碟子里面知道这首诗的。 “好吧!”我答应了天天。

“唐朝的时候,有个人叫白居易……”

“我知道我知道,他是一个大诗人!”天天插嘴。

“是啊,白居易小的时候就十分喜欢学习,很爱看书,爱写诗,等他长大了的时候,他的诗就已经写得很好了。后来,他到长安去……”

“我知道长安,是当时最美丽的城市!”天天说。 “是啊,长安就是唐朝的都城。” “什么叫都城?”天天不解。 “就是首都啊。”

“就象北京一样!”天天明白了。

“嗯,是的。白居易到了长安,按照当时的习惯,他要把自己的诗歌给当时著名的诗人们看,于是,他就来到了一个著名的大诗人的家里。”

“那个著名诗人叫什么?” “叫顾况。”

“我怎么不知道呢?”天天觉得这么个著名诗人自己居然不知道很奇怪。

“他在当时很有名,现在没有那么有名了。白居易到了他家门前,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让仆人传进去。这叫名片。然后把自己写的诗歌也托仆人带进去。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名片之后就大笑。”

“笑什么?”天天问。

“顾况说:‘京城米价很高啊,白白居住恐怕不容易啊!’” “什么意思啊?”天天一时没有明白这个文字幽默。

“‘白’就是不给钱,‘居’就是居住,‘易’就是容易,顾况把白居易的名字拆开了跟他开玩笑呢!”

“哦!”天天明白了之后也咯咯地笑,“真好玩!”

“可是,当顾况笑过了之后,拿起白居易的诗歌来一看,大惊说:‘能写这么好的诗,在京城白居也是容易的啊!’于是马上把白居易请进来,大家一起喝酒聊天。后来,白居易在顾况的推荐下,又结识了很多诗人,于是他自己也成了一个大诗人。顾况称赞的这首诗,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我们一起背一下好吗?”

“好!”天天答应。

于是,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我牵着天天的手,一起大声背诵: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凄凄满别情。

“我知道这首诗前面的意思!”天天抢着说。 “好啊,那你给爸爸讲一下好吗?”我说。

“好!”天天答应:“古原上生长着很多小草,每年会黄一次,枯一次,没有一次。也会生长一次。野外的火烧起来但是无法烧完它们,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又会生长出绿色美丽的小草了!”

“天天解释得真好!”我表扬。

“后面什么意思呢?”对后面四句,天天不是很明白。

“好的,爸爸来讲。草原上盛开着一些小小的花,这些小花啊,生长得很远,连古代留下的道路上都生长着它们;草原很宽广,草的绿色一直延伸到古代留下的城市里面。”

“哦,真美!”天天喜欢这美丽的景色。

“‘王孙’是指朋友,诗人说,在这长满野草的古原,我又要送朋友离开了,心里感到好难受好凄凉,所以说凄凄满别情。”

“哦,我知道了。”天天明白了。

已经走到宝光广场了,我说:“好!我们再背一遍,就去玩!”

赠汪伦

今天下午我没课,于是到幼儿园接天天回家。

平时我接天天的时候不多,所以他看见我的时候很惊喜。牵着天天的手回家,他要求: “爸爸,给我讲《赠汪伦》的故事吧!” “好啊!你怎么知道《赠汪伦》的呢?” “碟子里面看的啊!我还知道怎么背的呢!”天天很得意。 “那给爸爸背一下?”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有一个朋友叫汪伦,李白要走了,汪伦送他……”天天似乎等不及我的讲解,自己先开始讲了。我静静听着他讲。

“踏歌是什么意思?”天天问。

“古代人唱歌的时候,喜欢用脚跺着地下打拍子。”我解释。 “哦,就是这样是吗?”天天一边说,一边跺脚,做出打拍子的动作。 “是的啊。”我牵着他的手说:

“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就在岸上跟他告别,唱歌为他送行,所以李白很感动,就写了这首诗。”

“对!”天天接口道:“李白说,桃花潭的水有很深很深,但是不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 “对呀,因为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啊。” “他会写诗吗?”

“应该不会吧,李白有很多朋友,有的朋友是诗人,有的不是。” “哦。”

春望

每天的例行功课,天天是不会忘记的。只是有一天,我感冒咳嗽得实在不行,于是给天天请假:

“爸爸感冒了,今天就不讲了,下次讲两首好吗?”

天天很懂事,答应了我的请求,还叫我记着吃药。所以,当下午讲了《赠汪伦》之后,晚上,我还是再给他讲已经准备好的一首诗:《春望》。

“唐朝的时候啊,有个大诗人,叫杜甫……”

“杜甫我知道我知道!”天天马上插嘴,“是诗圣!” “是啊,这首诗的题目叫《春望》。春就是春天,望就是看。” “看大海吗?”天天问。

“不是,是看城市,这时候正是春天,草儿绿了,花儿开了,但是杜甫的心里却十分难过。”

“为什么呢?”天天不解。

“这是因为啊,唐朝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有一个将军,叫安禄山,带兵叛乱了。” “什么叫叛乱?”天天不解。

“叛乱……就是……造反,就是不服从朝廷……”我觉得我自己解释得也很勉强。 “于是他带兵一直杀向长安,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连皇帝都逃跑了。” “哦……”天天拉长了声音惊叹。

“可是杜甫没有跑掉,所以他被敌人俘虏了,被带到了长安。这时候,正是春天,草儿也绿了,花儿也开了,但是,原来的长安城里有很多人,现在,有的逃跑了,有的死了,城里都长出了荒草,很荒凉。”

“也很美丽!”天天心中似乎还不能理解荒凉的含义。 “嗯,是的,所以杜甫就写了这首诗。” 春 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杜甫说:国家被打得这样残破。山河却和以前一样。” “为什么一样呢?”天天问。 “因为山河是不会变化的啊。” “哦。”

“现在是春天,草长得很茂盛,树也很多。可是,风景越是美丽,杜甫的心里就越难过。” “哦,我知道了,如果风景不那么美丽,杜甫心情就会好了。”天天的推断很可爱。 “不会的。”

“为什么呢?”天天对一切景语皆情语还不理解。

“因为杜甫心里难过,所以他看到什么景物都会难过的。比如说天天心情不好,于是有些好吃的东西也不想吃了是吗?”

“嗯,是的。”天天明白了,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所以杜甫说呀:伤感的时候,花儿好像都在流泪,难受的时候,鸟叫都让人心惊。这时候到处都在打仗,而杜甫被敌人抓住了,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在很远的地方,于是他说,在这打仗的三月,如果能有一封家里的信,那真的是比万金还珍贵啊!”

“为什么呢?”

“因为杜甫和家人分开了,互相都很牵挂:是不是死了?活得还好吗?生病了没有?还健康吗?可是到处打仗,你说信能寄出去吗?”

“不能。”

“所以说这时候的信很珍贵啊!” “那最后两句呢?”

“杜甫这时候已经老了。已经有白头发了,他难过的时候老是用手去挠头,于是把头发也挠下来不少,剩下的也更短了,短得连别头发的簪子都别不上去了。”

“他为什么难过的时候要挠头呢?”天天不明白。 我突然发现我似乎也不明白为什么杜甫会挠头,以前读这首诗,都是想当然地就过去了,而天天提出问题,我真的还无法解答:

“大概……大概是他的习惯吧。好了,这就是这首诗,现在,天天该睡觉了……”

相思

天天小的时候很怕水,给他洗澡的时候他总是躲,象有人要谋害他一样。长大一点之后,不仅不怕洗澡,甚至还喜欢洗澡了。以前洗澡的时候,我们总会做一个游戏,一起背诗,然后互相打水仗,于是给他洗澡其实变成了给我洗衣服。

今天又要洗澡了,给他脱衣服的时候,天天就提出要求: “爸爸今天洗澡的时候给我讲个诗词故事吧!” “好的,讲什么呢?” 天天思考了一下,说: “就讲《相思》吧!” “好的。”

水温很合适,我把天天放进澡盆。 “爸爸给我讲吧!”

“好的。唐朝的时候有个人叫王维,是个大诗人……” “哈哈,每次都是说是大诗人。”天天笑了。 “不对吧。上次你说的张打油就不是大诗人啊。” “可是他写的诗真好玩!”天天又笑。

“是啊,”我继续说,“王维是唐朝的大诗人,很小的时候他就很爱学习,很喜欢写诗,长大之后他就能写出很美丽的诗来了。十七岁的时候,他就写出了一首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天天会背吧?”

“会,可是我记不清第一句了。”天天说。 “独在……”我提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天天背得很流利。

“天天背得真好!”我表扬:“后来啊,王维就中了进士。” “什么是进士?”天天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在唐朝,读书用功的人就可以考试,这个考试就叫进士考试。考上了就成为进士,就可以做官了。”

“哦。他后来被贬官了吗?”看来诗人就是要被贬官在天天看来已经成为一个规律了。 “嗯……后来贬官了的,后来,王维又写出了很多很好的诗。”

“就有《相思》!”

“对,这首诗天天知道吧,背一下?” “我还是记不清第一句了。” “红……”我提示。 相 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经过我的提示,天天一下子就很顺畅地背出来了。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问。

“红豆生南国就是说红豆生长在南方。”天天说。 “南国的意思是南方吗?”天天问。

“嗯,是的,就是我国的南方。下面又说啊,春天来了,红豆生长出了几枝呢?我希望你多多采摘红豆,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东西就是相思的信物啊!”

“什么叫信物?”

“就是感情很好的人之间送的礼物。” 天天明白了。

“爸爸我也给你讲个故事吧!” “好啊!讲什么呢?”

“嗯……”天天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 “你也给爸爸讲个诗词故事吧!” “好!可是我知道的诗词故事不多啊!”

“那你给爸爸讲《鹅》吧!”以前我给天天讲过这首诗。 “好!”天天马上开始背: 鹅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给爸爸讲一下诗的意思好吗?”

“好!”天天答应道:“大白鹅,大白鹅,弯曲着脖子向着天唱歌。白白的毛浮在绿绿的水上,红色的掌划着清清的波浪。”

天天一边讲,一边用手脚在澡盆里划动,模仿大白鹅的动作。 “嗯,天天讲得真好!现在,该穿衣服起来了!”

芙蓉楼送辛渐

澡盆里讲的诗在天天看来是不算正式讲的,所以他要求今天讲两首。穿好衣服之后,我坐到电脑前把刚才讲的打下来,天天跑到我面前:

“爸爸,待会睡觉的时候还要给我讲一首哦!” “好的,但是讲什么呢?” “嗯……讲那个芙蓉楼送什么吧!”天天记得不是很清楚。 “是《芙蓉楼送辛渐》吧?”

“嗯,就是,我只记得最后一句了: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笑了,天天倒是记得最精华的部分。

“好的,天天先上床脱衣服,爸爸把这一点打完就来好吗?” “好!”

天天跑回卧室了。我继续打字。过了一会,我听见他在卧室里面大声朗诵: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笑了,天天居然知道预习了。我打完最后一行字,关上电脑,走进卧室,天天已经躺在床上了。

“爸爸讲爸爸讲!关灯!”天天嚷着。 我关上灯,躺在天天旁边:

“好吧,爸爸今天讲《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是唐朝一个大诗人,叫王昌龄的写的。” “王昌龄我知道我知道!他写过那个黄沙百战穿金甲,那首诗叫什么名字呢?” 这首诗是天天以前在碟子里面看过的,可是题目我一时回忆不起来了: “出塞?塞上曲?塞下曲?”

“我想起来了!叫《从军行》!”还是天天想起来了。 我突然感觉惭愧: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青出于蓝? 好在天天没有追究,而是直接给我背诵《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天天真能干!”我的称赞是由衷的。

“明天就讲这首诗吧!”天天给我安排教学任务了。

“好吧。我们继续讲这首诗。王昌龄是大诗人,写出了很多很好的诗歌。所以有人就嫉妒他,说他的坏话,他们说,王昌龄是个坏蛋!王昌龄知道之后十分难过。有一次,他送别一个朋友。”

“就是辛渐!”

“对,在一个叫芙蓉楼的地方,他们告别了。王昌龄心情很不好,昨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很冷,江水滚滚,一直流到吴地,吴就是现在的浙江一带。天亮了,王昌龄送朋友,他看见楚山,也觉得十分孤独。”

“楚山是什么山?” “楚的意思是楚地,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一带。”

天天还没有学地理,对省份并不熟悉,不过我想这样下去他一定会越来越熟悉的。 “王昌龄对朋友说:你到了洛阳,如果我的亲朋好友问:王昌龄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啊?”

“这是哪一句?”天天很警惕地问,这是个要把问题都搞清楚的孩子。

“是‘洛阳亲友如相问’。王昌龄说:如果他们问你,我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你一定要告诉他们:我的品德就象在玉做的壶里,放着一片冰做的心,晶莹纯洁。很美丽。那你说,王昌龄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嗯,是好人!”天天肯定地说。 “好了,小子,故事讲完了,该睡觉了。”

天天听话地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突然他又睁开眼睛: “好了,你去把它打下来吧。”

观书有感

和其他六岁的孩子一样,天天很喜欢看电视看碟子,天天也喜欢看书。有时候在书上看到了有趣的东西,还一定要讲给大人听,要大家和他一起分享。所以,今天晚上我打算给天天讲一个读书的故事。

“今天讲的这个诗人啊,天天还没听说过呢。”晚上,天天躺在床上了,我靠在床头对他说。

“是谁?”天天问。

“他是宋朝的一个大学问家,叫朱熹。” “哦,朱熹,我没有听说过。”天天很诚实地说。

“朱熹和天天一样,也很喜欢学习,很喜欢读书。有一天,他在书房里面读书,读了很多,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他觉得心里很愉快。于是,他推开窗子,看见自己书房外面有一个小池塘。”

“很美丽。”天天想象说。

“是啊,这个小池塘的水特别的清,特别的美,池边的树啊,天上的云,都倒映在池塘里,波光粼粼,美丽极了。朱熹就想,这个池塘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明亮呢?于是他仔细观察,原来啊,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把清澈的水源源不断地灌进池塘,所以池塘里的水就不是死水了。”

“什么叫死水?”天天问。

“就是没有灌进新鲜的水的池塘什么的,这样的水很快就会变得浑浊,而且会发臭。” “哦。”天天明白了,但是他又有了疑问:“没人往水里扔垃圾吗?”

我有些哭笑不得:“没有,那时候的人很讲卫生,不会往池塘里扔垃圾。朱熹看到这清澈明亮的水,联想到读书,于是就写了一首诗,叫观书有感。”

“什么意思?”

“观书就是看书,有感就是有了感受。爸爸给天天背一下这首诗好吗?”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就是说这个水塘很小,方塘就是说这是一个方形的池塘。鉴的意思就是镜子。这句是说:一个小小的方形的池塘,但是水十分清澈,就像镜子一样,什么都能映照出来。”

“嗯,真清澈,天天表示同意。”

“天气晴朗,天上的阳光,云的影子,都在池塘里面徘徊,十分美丽。于是朱熹问: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呢?渠的意思是它,如许就是这样,清如许就是这样清澈。原来啊,是它的源头有一条小溪,一直在不断地把活水灌注进来,所以小池塘的水就十分的清澈了啊!朱熹这首诗的意思是:人读书就像池塘灌注进新鲜的水一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求知,人就会更加美丽,更加聪明,更加能干,就不会象死水一样了。”

“那么死海是怎么回事呢?”天天思维的跳跃经常让人猝不及防。

“死海是因为水里含的盐分太多了,所以动物植物都无法生存,看上去死寂一片,于是就叫死海。”

“但是死海上面人沉不下去!因为死海水的体重比人的体重都大!”天天不知道是从书上还是从碟子上看到的。

“不是体重,是比重。”我纠正:“以后天天大了,学习物理,老师会告诉天天这里面的道理的。”

“哦,”天天似乎明白了,“物理是什么?”

我知道今天不打住的话小子又无法睡觉了,我帮他把被子掖好:“物理是一门学科,是教你万事万物的原理的学科,爸爸教的语文也是一门学科。好了,臭小子,现在该睡觉了。”

咏雪诗

关于南国的记忆,很少是能够与雪拉得上关系的,今年却是个例外。

第一次雪从天上飘飘洒洒下来的时候,我就想到天天一定会很高兴。果然,从幼儿园回来之后,他迫不及待地告诉我:“爸爸爸爸,今天下雪了,老师还带我们到外面去玩雪!我终于看到美丽的雪了!我从来没看过呢!”我仔细一想,的确,天天从生下来,今天是第一次看见下雪。

“那我们今天讲雪的诗好吗?”

“好啊!我记得的就是‘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我笑了,看来恶俗的东西人总是容易接受一些。

“其实我们还讲过其他的雪的诗啊……”我提示,“比如柳宗元的……” “江雪!”天天接口,“还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是啊,不过今天爸爸给天天讲一个小朋友写下雪的诗的故事。” “好!是哪个小朋友呢?”天天很好奇。

“你听爸爸讲吧。古代,有一家人姓谢,家里有很多小朋友。一天,大人在跟小朋友们玩,突然下雪了。于是就问他们:这下雪象什么啊?一个小朋友回答:洒盐空中差可拟。”

“什么意思?”天天问。

“这个小朋友的意思是说:下雪就象往空中洒了一把盐巴一样。差就是差不多的意思,可拟,就是可以比较,就是很像的意思。天天说这个写得好吗?”

天天想了一下,说:“嗯,我觉得好。” “为什么呢?”我问。 “因为都是白色的,很像。”

我接着讲:“这时候,一个女小朋友说,不对不对,不像洒盐,应该是‘未若柳絮随风起。’”

“这是什么意思呢?”天天问。

“这个小朋友的意思是说:下雪就像是春天来了,柳絮飘飘一样,随着风一下子就飘起来了啊。天天觉得这个写得好吗?”

“嗯,这个写得也好。” “那你觉得哪个更好呢?”我问。 “都好。”天天似乎不愿意得罪人。

“呵呵,当时的人觉得那个女小朋友的写得更好。” “为什么呢?”

“你想呀,要是洒盐的话,一下子就掉到地上了,但是柳絮很轻啊,于是就在空中随着风飘呀飘呀,慢慢地落到地上,你说是不是更象下雪呢?”

“嗯,”天天想了一下回答,“这个是要好一些。”

送友人

前一段时间,天天说不想听诗词故事了,于是我改讲《一千零一夜》,讲辛巴达航海。天天很感兴趣,每天讲一次航海故事,睡觉之前他就等着听了:“爸爸,今天该讲第三次了!”讲完了七次,他还想听其他的一千零一夜故事,可是我没有事先“备课”,只好跟他商量:“今天我们不讲一千零一夜了,讲诗词故事好吗?”

天天很好说话:“好吧,那讲谁的诗呢?” “爸爸今天讲李白的《送友人》。” “这个讲过的吧?”

“没有讲过,爸爸以前讲的是《赠汪伦》。” “哦,那讲吧。”

“有一次,李白的一个朋友要离开了,李白很舍不得,就去送他,一直送了很远,都走出了城门……”

“为什么走这么远呢?”

“因为他们不想分别啊。可是,毕竟还是要分别,于是,李白就写了一首诗,爸爸给天天背一下好吗?”

送 友 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什么意思呢?”天天问。

“李白送朋友,送出了城门,他看见青青的山在北边的城墙边上横着,这个‘郭’就是古代的城墙。古代的城墙有两层,外面的一层叫‘郭’,里面的一层叫‘城’。”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敌人来攻击我们,我们就先在外面的城墙抵抗敌人,如果敌人还没被打退,我们就退到里面的城墙再反抗啊。”

“哦。”天天似懂非懂。

“第二句是说啊,白色的河水绕着东边的城墙流着。原来,我们已经到了城外了。于是,我们就在这里分手吧,就是‘此地一为别’;现在啊,你就象一个孤单的蓬草一样,开始了你万里的征途。”

“什么是蓬草?”天天不懂。

“蓬草是一种很轻的小草,风一吹,它就到处飞舞,没有自己的目的。”

“爸爸继续讲:我抬起头,看到天上漂浮的云彩,就像是你的心意一样吧,因为浮云也想回家了啊;天渐渐阴沉了,太阳要落下去了,它也想回家了吧。”

“嗯。”说起回家,天天是很有心得的。

“我们站在这里挥挥手,你就从这里出发离开。自就是从,兹就是这里的意思。” “哦。”

“这时候,我听见了一匹离群的马悲哀的叫声。班马就是离群的马。” “它为什么离群呢?”

“也许是迷路了吧,也许是走丢了吧。” “李白的朋友为什么要离开呢?”天天很想不通。 “也许是因为作官,或者读书,或者被贬吧。”

“作官可以在城里作啊,读书也可以在城里读书啊?”天天还是不理解。

“作官有时候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啊,读书有时候也是,等天天长大了,读大学的时候,很可能也会到很远的地方读书的。”

“去哪里?”天天有些担心。 “那要看你考到哪所大学了啊。” “读小学不用吧?”天天问。

“读小学不用的,读中学也不用的,到天天读大学的时候,天天也长大了,长大了,就应该离开家了。”

生查子

“天天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不知道。” “今天是正月十五……” “我知道!”

“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

“哦!难怪今天幼儿园老师要我们画闹元宵的画呢!”

“是啊,元宵节到的时候,人们就要放花灯,还要放烟花,可漂亮了。” “嗯,对,很漂亮。”天天上周才看过花灯。 “今天,我们就讲一首元宵节的词好吗?” “好!”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女词人,叫朱淑真,她就写了一首元宵节的词……” “词牌是什么?”天天已经很熟悉讲词的流程了。 “是生查子。” “生查子什么意思?”

这下把我问住了:“具体什么意思爸爸也不知道,爸爸得去查一下。” “什么叫具体?”天天马上转移了火力。 “这个……”

“什么叫抽象,什么叫具体?”天天继续追问。弄得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是抽象,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具体。”天天很老练地解释。 “哦……对对,就是,你怎么知道的?”

“我看书看到的。”天天很自豪。

“哦,真能干,好了,还是继续讲词吧,爸爸先给天天背一下好吗?” “好。”

“生查子,宋,朱淑真……”

“没有题目吗?我是说只有词牌吗?”天天很仔细。

“哦……好像有名字,叫元夕吧,夕就是夜晚的意思,元夕就是元宵节的夜晚。”我充分品尝到了没有备课的痛苦。

生查子 元夕 宋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人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什么意思?”天天问。

“就是说:去年元宵节的晚上,花灯好多好明亮,把夜晚照得象白天一样。” “‘昼’什么意思?”天天问。 “就是白天的意思。”

“这个晚上,朱淑真约了一个朋友一起玩,她们在哪里约的呢?哦,是在柳树下面,在什么时候呢?是在月亮爬上柳树树梢的时候,就是黄昏的时候,所以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哦。”天天明白了。

“可是今年元宵节的夜晚,月亮也和去年一样,花灯也和去年一样,朱淑真又约了这个朋友,但是这个朋友却没有来。”

“为什么呢?”天天不解。

“爸爸也不知道,反正他没来吧,而作者就很难受,所以她就一个人在那里哭,哭得袖子都弄湿了。就是‘泪湿春衫袖。’”

“什么叫‘春衫’?” “就是她穿的衣服啊。”

“为什么袖子湿了呢?”天天不习惯用袖子抹泪水,所以缺乏生活体验。我装作哭的样子:“呜呜呜呜,呜呜呜呜……你看,她一边哭,一边用袖子抹泪水,你说袖子会不会湿了呢?”

“嗯,会的。”天天明白了。

“好了,今天就讲这首了,爸爸再给天天背一遍……”

别董大

下了晚自习,回家,开门,尽管声音很轻,但是我知道,我一进门,天天肯定会叫“爸爸”,因为他根本就还没睡。今天也是一样。

把电脑放在书房,我走进卧室,天天已经睡在床上了:“爸爸讲故事讲故事!”我在天天身边躺下,帮小子掖好被子:

“好的,今天给天天讲《别董大》好吗?” “《别董大》?这首诗老掉牙了!”天天笑着说。 “是吗?天天知道这首诗吗?” “我知道!”

“那你给爸爸背一下?”

“好!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飞雁雪纷纷……后面两句我记不清了。”

“哈哈,那你怎么说你清楚呢小子?这样可不好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要谦虚啊,你可是骄傲了。”

“嘿嘿……”天天有点不好意思。

“而且前面两句你也背错了,是‘北风吹雁雪纷纷’。这样,爸爸给天天讲一下好吗?” “好!”

“董大啊,是唐朝的一个乐师。” “什么是乐师?” “就是演奏乐器的人。” “哦。”

“董大很厉害,会演奏很多乐器,技术很好,大家都很喜欢他佩服他,因此很多人都认识他……”

“哦,我想起来了,诗的最后一句是‘天下谁人不识君’!”天天大叫起来。 “是啊,很正确。有一次,董大要离开了,到很远的地方去,高适去送他。临别的时候,董大很难过,说:‘我去的地方,没有你们这些朋友,好难过哦!’高适说:‘不会的,你这么有名,到处都有你的朋友啊!’于是,高适就写了这首诗。”

别 董 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是什么意思呢?”天天问。

“董大离别的时候是在冬天,地上有烟尘,所以云都变成黄色了。” “这个我知道,白日曛什么意思?”天天急切想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曛就是晚霞,意思是说到处是灰蒙蒙一片,就像已经到了黄昏一样。” “哦!”天天想象道。

“然后,高适对董大说:不要担心你去的地方没有朋友,‘知己’就是好朋友的意思。天下没有哪个人不认识你啊!”

“嗯,”天天听完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再背一遍好吗?” “好!”天天欣然同意。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

上一篇:中医护理病例讨论制度下一篇:职业技术学校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