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论文

2022-04-27

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论文 篇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农业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到所有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而,达到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农业循环经济进行深入研究,与此同时,现阶段,由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实施农业循环经济可以使农业生产达到可持续生产的目标,进而,有效的促进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农业发展;经济发展;持续发展

实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经济模式。但是,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循环经济不太重视农业,主要是工业生产。合理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使农业长期发展下去,与此同时,中国还可以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中国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尚未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和技术化,主要是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节约土地和水,并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在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更成功的应用是珠江三角洲种桑养蚕一养猪一养鱼的良性循环模式,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此外,其他地区还有很多成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例如山东的玉米收获与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浙江的无水层灌溉水稻技术等,都是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这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涌现,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节省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与此同时,为了有效的发挥农业循环经济的优点,相关人员就要得到本地政府的支持,进而,农业循环经济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

(一)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为了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起来,相关政府就要积极为现阶段所开展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大力推广。与此同时,应该不断增强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使农业循环经济不断改善。为了加工和再利用各种林产品、水产品、独特的农产品和农产品,必须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生物技术的作用,切实加大投入,并找到适合我国农业现实的深度加工发展。

(二)加强宣传和培训

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自觉的培养社会成员的参与意识,普及政府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各类扶助政策,与此同时,相关政府应当充分调动社会各阶级人员的积极性,把他们整体的带入到这种新兴的农业经济中。在发展模式上有必要鼓励。政府在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相互限制方面发挥着作用,并向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适当的培训,以有效地再利用各种废物并减少环境污染。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中国农业生产状况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飞快,从数据来看,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正在不断提高,农产品总产值也显着提高。但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农药的过度使用等等,农药的过度使用对土壤、农作物的破坏非常大。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是适应我国国情的需求。

我国的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我国的资源相对較少,进而,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而且我国农业人口比较多,在农作物中使用大量的农药会对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有限的资源以及较多的农业人口,这种不和谐关系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因此,必须要对过去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变,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来不断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使我国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四个原则

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的四个原则。第一,必须做好减产工作,这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原则,它需要农业发展的过程。有必要不断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尽可能的不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充分发展可再生能源,进而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再利用的原则是人们尽可能多地或以各种方式使用所购买的东西,并且他们需要在农产品加工中做好工作。在对相关农产品进行初加工之后,产品和有机废物将采用新技术进行加工,从而开发出新的产品。再循环原则,是实现资源的回收,将废物返回工厂进行相关的提炼,然后将提取物应用于新产品中。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时,不断进行改善与完善,并寻求更多的方式来促进农业循环的发展。

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

第一,应用循环经济的运行规律,防止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这主要表现在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进而避免农业系统土壤、生物、大气之间的相互交叉感染。第二,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基础,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把农业发展当做一个工程来看,通过一步步的建设工程项目来循环利用资源,进而,达到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从而实现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此,在以后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我国应当坚持以上方向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替换成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使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对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进行改善,加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宏观控制,为农业经济健康合理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贺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梓潼县为例探讨农业类区县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J].环境保护,2019(02):72-75.

[2]钟声. 科技支撑农业循环经济·创新  助力农村可持续发展[A]. 长沙市人民政府、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特辑[C].长沙市人民政府、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18

[3]钱耀军.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和制约因素分析[J].统计与咨询,2017(05):26-29.

作者:贾祥薇

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论文 篇2:

大力实施农业循环经济 实现开鲁农业可持续发展

开鲁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总耕地面积160万亩,其中粮食面积100万亩,经济作物面积60万亩,年产粮食16亿斤、秸秆24亿斤、无公害蔬菜26亿斤,但良好的资源优势没有尽快转化为强劲的经济优势,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健全,能够真正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产业链条还很弱,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农民人均资源贫乏、资源浪费现象还很突出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尤其是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则要依赖于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是使农业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良性发展之路,使现有资源最大程度地循环利用,促进农民大幅度地实现增收。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开鲁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目前,在农业生产这个大系统中,存在明显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是大量使用化肥既带来浪费,也导致污染。大量投入化肥导致投入的边际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上升;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化肥的利用率低(只有35%左右),大量的N、P、K营养元素流失,进入地下水造成硝酸盐含量过高,进入地表水则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大量消耗化肥的背后是大量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消耗。二是大量使用塑料农膜,白色垃圾污染泛滥。以开鲁县为例,每年投入的地膜大约是5000吨,每年的污染面积多达40余万亩,而为了清除这些污染,农牧民每年至少要投40多万个人工,间接经济投入多达500多万元。三是大量使用农药,对农产品造成污染。四是农作物秸秆资源未得到合理有效利用,造成浪费和污染。五是畜禽粪便未能有效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有效解决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农产品污染等问题。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作为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县开鲁县,农民靠种植业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与此同时,丰富的粮食秸秆资源优势却没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大量的玉米秸秆仍然被白白地烧掉或烂掉,资源严重浪费。只有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把畜牧养殖业当作主业来抓、来发展,这样一方面既解决了消化粮食、消化秸秆这“两个消化”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把粮食、秸秆吃干用净,另一方面又可有效解决农牧民的增收问题。开鲁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年产就达102万吨左右,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县每年的农作物秸秆被用于饲草、积肥的大约是37万吨,利用率仅为36%。农作物秸秆剩余总量约为65万吨,这些秸秆大部分被焚烧或废弃。我们算过一笔帐:如果把65万吨农作物秸秆按60%青贮、氨化后喂牛羊,农牧民年人均可节约开支60余元。如果再围绕我县的农产品、畜产品搞精深加工,办好龙头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链,那样产生的效益就更大了。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施开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开鲁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增长潜能已逼近极限。而循环经济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物质循环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模式。开鲁地上没一块石头,地下资源贫乏、能源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更为迫切。另外,循环经济是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要尽快改变欠发达的状况,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推进产业的生态转型,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各种模式的循环链式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并带动相应的加工业、旅游业的发展。

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全力打造开鲁县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几年来,开鲁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经营道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探索和实践农业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围绕着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生态化建设了几大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一)建设粮食转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粮食的转化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养殖业转化,走“粮食饲养牲畜———牲畜粪肥还田发展种植业———种植业生产的粮食再来饲养牲畜”的路子。实践表明,平均每生产1公斤肉、蛋、奶混合产品,需消耗配合饲料1.61公斤,其中粮食占1公斤,占总量的60%,也就是说每生产1公斤肉、蛋、奶,必须有1公斤粮食做原料保证。而以粮食为主加工的配合饲料,其畜禽产品饲喂报酬率提高2~3倍,通过畜牧业转化成肉、蛋、奶的粮食少则增值1~2倍,多则增值3倍以上。目前开鲁县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的生猪产业就是走的这种模式,用粮食养猪,猪产生的粪便还田肥地促进粮食增产,节省化肥减少开支,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利用工业转化。工业转化就是要对粮食进行深加工、精加工。以玉米为例:玉米在粮食作物中既是粮食,又是饲料,还是工业原料。玉米作为工业原料,生产淀粉、酒精等初级产品后产出的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和少量的酒精,是经过高温消毒的上好饲料,与秸秆饲料掺在一起,牛羊吃后不易生病,而且长的又壮又快,肉质鲜嫩。同时,再将牛羊的粪便氧化后还田。这样玉米的综合利用率可达到95%以上。开鲁县年粮食产量80万吨,如果全部作为饲料或工业原料转化,并实行闭路循环,可养殖生猪100万口,育肥羊100万只,白鹅1000万只,蛋鸡200万只,育肥牛50万头,奶牛5.7万头。

(二)建设秸秆转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一是建设“农作物秸秆饲养牲畜—牲畜粪肥还田发展种植业—种植业秸秆再饲养牲畜”的链条。以农作物秸秆为粗饲料,搭配必要的精料或优质豆科牧草发展草食牲畜,就可转化为大量的肉、奶、毛皮等畜禽产品。如果开鲁县的102万吨农作物秸秆充分利用起来,用于发展畜牧养殖业可养殖3万头奶牛、12万头肉牛、100万只肉羊,积累粪肥8.3亿公斤,仅此一项农牧民就可人均增收155元。二是建设“秸秆饲养畜禽—粪肥菌类生产或生产沼气—还田肥田”链条。将畜禽粪便由目前的作肥料一次性利用改为生物质能源—肥料两次利用,可一举两得。近年来,随着牛羊养殖业的发展,牛羊粪越积越多,如果把大量的牛粪集中起来晒干,把农作物的秸秆粉碎后与牛粪掺在一起,经过发酵后便成了食用菌的培养基,再把食用菌菌种种入培养基中,就可大量的生产出食用菌来,种一次可采半年。每平方米菌床产的食用菌可卖40-50元,10平方米的效益就可抵上种一亩粮。而且,生产过的培养基也成了优质有机肥料。同时还可用牛羊粪便掺入人及其它畜禽的粪便制造沼气。沼气是做饭、照明的能源,沼渣是优质有机肥,沼液过滤后,是很好的叶面肥,可代替农药。施沼渣、喷沼液的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成本低,无化学残留,是市场上紧俏的有机食品。据有关部门计算: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沼气可满足5口之家全年做饭、照明的用能需要,年可节约液化气和电费700余元;沼渣可满足5亩果园或大棚的追施或滴施用肥,节约化肥开支300多元。如果将开鲁县的粮食和秸杆全部进行牲畜过腹转化,年可积累粪污15万吨,如果将这些粪污在全部用作生产沼气可以产生沼气3750万立方米,可供6.4万户农民使用。

(三)建设绿色生态型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一是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链,即完善粮食(秸秆)—畜牧养殖—畜禽粪便—有机肥还田—无公害蔬菜产业链条。近年来,开鲁县不断提高农牧民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意识,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了总面积达40万亩的无公害标准化绿色蔬菜产品生产基地,并通过了农业部的认定。这些基地严格执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禁用和限用标准。目前,全县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牧民已自觉停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量使用秸秆过腹转化产生的有机粪肥,大力推行标准化、无害化生产。农药、化肥的总体投入量明显减少,绿色无公害蔬菜发展势头强劲。二是建设林——草——牧——菌——肥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发展林下经济可分两个阶段,即幼林阶段和成林阶段。在幼林阶段主要有五种模式:林草型,即林间种植紫花苜蓿等牧草,年均亩产青干草可达300公斤,亩效益可在200元以上;林禽型,以养鹅为例:亩养鹅80只,综合效益可在1600元以上;林油型,主要是种植花生、大豆、芝麻等矮棵油料作物,平均亩效益可在300元;林粮型,即种植作物为小麦、谷子、绿豆等,平均亩效益可在200元;林经型,主要种植作物为药材、南瓜、西瓜等经济作物,药材亩效益可达1500元、其他作物可达800元。在成林阶段主要有两种模式:林菌型,在林间搭棚种蘑菇,因林下有荫,利于蘑菇生长,并可延长收获期,而且在树下搭棚种菇,增加了土地的温度、湿度和肥力,又促进了树木的生长。一茬菌菇收完后,其培养基又变成了优质有机肥;林养型,林下草地养鹅、鸡等禽类,这种模式正好可以利用林下的牧草资源,不仅不会对林木造成危害,而且还可为林木除草,节省人工,肥土养林,同时还能够在不影响主业生产的前提下,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实现林业长期效益与养殖短期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林下经济开发,可以实现以短养长,短期得利,长期得木的目的。并可促进林业的发展,达到施肥、蓄水、除草、防虫的目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认识,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全面推动开鲁县农业循经济的大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责任感

要站在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摆上重要日程,作为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领导,通力协作,集中精力、人力、财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并立足当地、着眼市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步骤和发展措施,确保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有序运行,科学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大发展

资金投入是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体系,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经济就难以发展,效益就难以增加,因此,在目前开鲁县地方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将进一步加大立项、招商、合作的力度,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争取项目、技术和资金支持,制定扶持政策,创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环境,借智生财,借财生财,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大发展。

作者:汤连荣

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论文 篇3:

农业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摘要]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并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其特征是实现农业产业链物质和能量梯次闭路循环利用,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业消费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林牧渔各业大幅度增长,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1.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要求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伴随着现代工业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比如过多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应用于农业,以及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等。都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2.我国国情决定了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我国地大物博,但我国人均资源却相对贫乏,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且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有限的农业环境和资源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二、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循环经济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循环型农业被认为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从现代农业生产向循环型农业的转型,不仅意味着农业经济形态的转变,更意味着一场深刻农业革命。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技术转型、食品安全、国民健康、城乡关系、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多方面的问题,均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1.资源与环境要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了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资源贫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要求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农业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资源贫乏的压力;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通过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更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如何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避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相应机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选择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第一,政府加强了引导,充分发挥了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大了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使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扶持一批农民率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并激励更多的农民自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第二,政策法规方面,政府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方面充分调动农民及社会各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并积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第四,实现从传统农业经济向农业循环经济的飞跃,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有了充足的资金作保障;第五,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解决污染的一场革命,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是当务之急。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从资源耗费型向资源节约型、从牺牲环境向保护、建设环境转变,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进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农产品的安全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变资源一次消耗到多次利用、从大量使用农药到生产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从农业有机废弃物乱堆乱放到无废物等环节来出发,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仅是农业部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农业部门的外部关系。它是一个涉及农村人口、教育、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问题。必须建立适应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需要的人口控制、文化教育、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政策与制度体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仅是农业部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农业部门的外部关系,创造良好的人力、财力条件和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农业的循环经济就不可能建成整个社会的循环经济,更谈不上建立和谐社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一直是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目前农村农业中的实际情况,必须使农业产业的资源达到优化配置,促进农业资源在经济循环中永续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正晓:《农业循环经济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李荣生: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性及戰略意义.《中国农业科技》,2005.12

[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乡镇经济》,2005.7a

作者:王 静

上一篇:京津冀环境污染行政管理论文下一篇:文化市场档案规范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