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工艺的光化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新能源的开发、转化和高效利用必须以化学原理为基础。基于对能源开发利用过程的分析,本文明确了能源化学专业或者应用化学专业的能源方向改革应重点关注的知识领域,并对相关知识结构提出了建议。对按照新工科理念改造能源化学专业或者建设应用化学专业的能源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制造工艺的光化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制造工艺的光化学论文 篇1:

真空荧光显示屏栅网制造工艺

【摘要】真空荧光显示屏栅网是采用光化学蚀刻加工而成,它较机械冲制方式更能适应引线细而密的产品特点,更能满足产品更新换代快、制造周期短的市场要求。本文主要介绍真空荧光显示屏栅网制造工艺。

【关键词】荧光显示屏;显示屏栅网;制造工艺

真空荧光显示屏是从真空电子管发展而来的显示器件,由发射电子的阴极(直热式,统称灯丝)、加速控制电子流的栅极、玻璃基板上印上电极和荧光粉的阳极及栅网和玻盖构成。它利用电子撞击荧光粉,使荧光粉发光,是一种自身发光显示器件。由于它可以做多色彩显示,亮度高,又可以用低电压来驱动,易与集成电路配套,所以被广泛应用在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工业仪器仪表及汽车等各种领域中。

真空荧光显示屏栅网是采用光化学蚀刻加工而成,它较机械冲制方式更能适应引线细而密的产品特点,更能满足产品更新换代快、制造周期短的市场要求。

真空荧光显示屏栅网制造工艺主要如下:

一、CAD辅助设计

CAD辅助设计是整个工艺的基础,产品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每道工序,而且一旦设计出现错误会给生产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因此不断降低设计出错率提高设计合理性也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关键。产品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原始尺寸的绘制,放余量,做连接点,清理废料叶排版,修剪,打标识,审核,出图,光绘。

1.原始尺寸绘制

原始图是指根据客户提供的图纸或样品的原始尺寸所绘制的图形。由于蚀刻工艺具有精密性的特点,所以原始尺寸图往往也具有细小、线段多、极易错的特点,在制图过程中需要特别小心,在实际工作中为减少出错率,往往采用绘制同一幅图进行叠对的方式进行验证确认。

2.放余量

放余量是指在原始尺寸基础上,人为地对图形外轮廓线进行放缩,以弥补在蚀刻中的耗损部分,以确保蚀刻后的产品尺寸与原始尺寸一致性。余量的放法要因材而异,不同材料不同厚度余量放法均不一样,这必须根据长期的实践积累,不断总结分析,才能掌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余量放置工艺,一般而言,余量大小一般为厚度的60%~70%。

3.精修

在蚀刻反应过程中,反应并不是十分均匀的,对一块材料而言,一般都存在边缘蚀刻快,中间蚀刻慢的边缘效应及细小部分快,面积大的部分慢等特点,在对原始尺寸图加工过程中,一般对特别关键部分进行加粗保护,以确保尺寸合理性。

4.连接点

由于产品细小精密,在生产中常常需要将多个产品连接起来形成一定大的面积以保证产品的成品率,所以在绘制图形时应保证在产品与产品间有若干个足够宽的连接点,连接点宽度一般为0.3+蚀刻余量。

5.清理废料

由于产品形状多为不规则形,在产品与产品间常有大块废料的产生,为最合理利用药水及在生产中避免因废料过长过大而卡车的现象,故常在制图时把大面积的废料进行截断保护,以利于生产。

6.排版

排版是指将多个产品以最紧密的方式排列在一定面积上,以保证生产的适宜性。排版的好坏对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版面排得越紧,数量越多,材料越省,成本越低,但同时印刷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选择最合适的排版方式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7.修剪

对排版完成的产品,应进行必要的修剪工作,以确保图形的完整性。

8.打标识

标识保证了产品的可追溯性,为生产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标识一般包括产品型号、客户名称、设计人、设计日期、材料长宽等相关信息。

9.出图纸

图纸是提供检验存档依据,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检验方法。

10.光绘

光绘是将CAD图形转化为胶片的一种手段,胶片即是设计的最后成品。

二、精密图形转移工艺

精密图形转移是指将胶片上精密图形转移到蚀刻基板上的工艺。图形转移是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也是技术难点所在,其工艺方法很多,如丝网印刷图形转移工艺、干膜图形转移工艺,液态光致抗蚀刻剂图形转移工艺、电沉积光致抗蚀剂制作工艺及激光直接成相技术。而目前用于蚀刻工艺的主要是液态光致精密图形转移工艺。

液态光致抗蚀剂(简称湿膜)是由感光性树脂配合感光剂、色料、填料及溶剂等制成,经光照射后产生光聚合反应而得到图形,属负性感光聚合型。

液态光致致抗蚀剂图形转移工艺流程:落料-涂覆-预烘-定位-曝光-干燥-检查修版-转下道工序。

1.落料

落料是指将整卷金属材料切成小块材料,以利于印刷、曝光及蚀刻,落料后必须对金属表面进行一些前处理,除去金属表面的油脂、氧化物、灰尘和颗粒残留、水份和化学物质,保证金属表面的清洁度和粗糙度,制造均匀合适的金属表面,提高感光胶和金属箔的结合力,同时对特殊金属如边缘粗糙的应进行打磨。

2.涂履

涂履是指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光致抗蚀剂,其方法有多种,如离心涂覆、浸涂、网印、帘幕、滚涂等,目前由于丝网印刷对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成本低,所以蚀刻工艺目前也采用此类方法。光致辞涂覆层膜厚薄对生产影响很大,膜太厚,则容易产生曝光不足,易粘底片;膜太薄则容易产生曝光过度,去膜速度慢,在实际生产中,对不同厚度材料采用涂履不同次数的方式来控制膜层的厚薄。

涂履的工作条件:无尘黄光下操作,室温23-25℃,相对湿度为55±5%,作业场所保持洁净,避免阳光及日光灯直射。

3.预烘

预烘是指通过加温使液态光致抗蚀膜面达到干燥,以方便底片接触曝光显影制作图形。预烘的方式常有烘道与烘箱两种,目前蚀刻工艺常采用烘道预烘。预烘的温度和时间很重要,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显影困难,不易去膜,若温度过低或时间过短,干燥不完全,膜有感压性,易粘底片而使用权曝光不良,且易损坏底片,所以预烘恰当则显影和去膜较快,图形质量好。

4.高精度双面对位

高精度双面对位是指将正反面两张底版药膜相对对准,上下图形完全重合。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目前高精度对位精度已达到0.002mm。

5.曝光

曝光是指液态光致抗蚀剂经UV(300-400nm)照射后发生交联聚合反应,受光照部分成膜硬化而不被显影液影响,通常适用的曝光灯灯源为高亮度、中压弄汞灯。光聚合反应取决于灯的光强和曝光时间,灯的光强与激发电压有关与灯量使用时间有关。一般影响曝光时间的因素有:灯光的距离起越近,曝光时间越短,液态光致抗蚀剂厚度越厚,曝光时间越长;空气温度越大,曝光时间越长,预烘温度越高,曝光时间越强短。当曝光过度时,易形成散光折射、线宽减小,显影困难,当曝光不足时,显景出现针孔,发毛、胶落等缺陷,因此选择最佳曝光参数是控制显影果的重要条件。

6.显影

显影即除去(溶解掉)未感光的非图形部分湿膜,留下已感光硬化的图形部分。机器显影机内配方:NaC03 0.8-1.2%,消泡剂0.1%,温度~℃,显影时间一8,喷淋压力一MPa。为保证显影质量,必须控制显影液浓度、温度及显影时间在适当操作范围内,温度太高(35℃以上)或显影时间太长(超过90s以上)会造成皮膜质量硬度和耐化学腐蚀性降低。

显影会有余胶产生,余胶太多与工艺参数有关,原因可能是显影温度不够;NaC03浓度偏低;喷淋压力小;传递速度快,显影不充分;曝光过度;叠板。

7.检查修版

修版实际上是进行自检,目的主要是修补图形线路上缺陷部分,去除与图形要求无关的部分,即去除多余的如毛刺残胶,补上缺少的如针孔、缺口、断丝等。但有些图形因过于精密而无法修补。

8.干燥

将显影后已修版的金属箔再次进行干燥,以保证膜层抗蚀性,其条件为180℃12分钟.

三、蚀刻

1.蚀刻

通过化学氧化反应,将未曾保护的金属去除得到精密图形产品的方法。蚀刻是整个工艺的关键,蚀刻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好坏。影响蚀刻产品尺寸精度和蚀刻效益的主要因素有蚀刻液的成份、温度、浓度、喷淋的均匀度以及工件在蚀刻机中传输的速度等,一般而言,温度越高,浓度越低蚀刻越快,传输速度也越快,但由于设备的耐高温性的限制,在蚀刻时温度不能超过60℃,为保持恒温,在蚀刻时必须进行冷却降温。

蚀刻主要通过工件传输速度来控制,通过控制工件在蚀刻机中蚀刻穿时所达到位置来确定蚀刻速度,以保证蚀刻的精度。

2.去膜

蚀刻完毕,必须去除抗蚀保护膜,通常采用4-8%的NaOH溶液加热膨胀剥离分化而成。在NaOH溶液温度一般控制在家50-60。C,温度过高易产生黑孔现象,去膜后金属应在清洗剂中浸泡几分钟,再放到清水中清洗,以保证金属表面清洁干净。

3.烘干

将去膜清洗后的成品进行烘干,避免产品被氧化及表面出现“水迹”。

4.检验

将烘干后产品进行检验,挑拣出蚀刻中不合格产品,之后便可进入下道工序。

四、结束语

荧光显示屏栅网制造工艺是我结合国内生产特点,经过反复实践摸索出来的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生产工艺,它利用简单的设备生产出较高精确度产品,并已形成产业化。

参考文献

[1]阮世平.高性能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开发和应用[J].光电子技术,2005(04).

[2]童林夙.真空显示器件的现况与展望[J].电子器件,2005(02).

作者:任忠平 林国栋 尹国钦

制造工艺的光化学论文 篇2:

能源相关化学专业的“新工科”改造建议

摘 要: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新能源的开发、转化和高效利用必须以化学原理为基础。基于对能源开发利用过程的分析,本文明确了能源化学专业或者应用化学专业的能源方向改革应重点关注的知识领域,并对相关知识结构提出了建议。对按照新工科理念改造能源化学专业或者建设应用化学专业的能源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工科;化学专业;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教学内容

能源与环境是决定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两个关键制约因素。能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事关国家經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国家高度关注的战略领域[1-2]。建设和完善能源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能源特色方向(以下统称能源相关化学专业),培养一大批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能够从事高层次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人才,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调研发现,当前的能源相关化学专业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的理科化倾向以及过分关注物理能源的问题,使得专业的化学特色不够突出,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和能源知识分析和解决能源相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素养不足,难以适应新工科快速发展的需要[3]。为了更好地按照新工科理念对现有的能源相关化学专业进行改造,使其人才培养更加突出化学特色、应用特色和交叉特色,促进能源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尽快转化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服务于国家创新发展,我们对能源开发、转化和高效利用等领域所涉及的重要化学原理与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能源相关化学专业教学内容的建议。

一、能源科学与技术中的化学

能源科学是研究能源的开发、生产、转换、存储、传输、分配及综合利用的科学[4]。在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化学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决定着能源科学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在能源开发方面,传统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不可再生、储量有限,可供开采的储量正日益枯竭。与此同时,这些化石能源的使用,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5];新兴能源如页岩油、页岩气、泥炭、可燃冰的开发正方兴未艾,但这些资源也不可再生,无法长期支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他一次能源包括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很多都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开发与利用正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领域[6]。表1给出了重要的能源类型和开发利用的方式。

表1中所列能源(严格说应该是能源载体)基本都属于一次能源,即来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能源[7],这些能源往往不能直接利用。人们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将一次能源中所蕴含的能量转化为便于利用的形式,即二次能源[8]。二次能源主要包括电能、热能和机械能。将一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的过程即能源的转化与利用过程。能源的高效利用、低排放、低污染转化是能源转化利用所追求的目标[9],化学原理在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中使用广泛。能源转化的主要方式列于表2中。

表2显示,从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转化通常需要经历多个步骤,而步骤越多、每一步的转化效率越低,则总的能量转化效率就越低。以火电为例,从燃料燃烧到发电需要经过“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四步,其能源利用率一般只有35%~38%,最高为42%[10]。而使用燃料电池可以直接完成“化学能→电能”的转化,其能源利用率通常在70%以上,远高于火电[11]。因此,能源的高效转化是能源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当然,所谓能源转化是指将能源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或者更加便于储存和运输的形式,简单的分离过程(非化学过程如石油炼制)或者转化为非能源材料(如石油化工生产化工原料)不属于能源转化范畴,也就不属于能源化学的研究领域。

能源的分布与利用往往存在巨大的时空差异。如我国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区域,而能源消耗最大的区域则是华北、华东和华南,所以能源的储存和运输对能源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为了解决通过公路、铁路和航运运煤成本高、效率低、污染重等问题,人们试图开发将煤液化后通过管道输送的方法[12],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建设坑口电站,将煤直接转化为电,再通过高压输变电系统进行输送。此时,如何提高坑口电站煤的燃烧效率,降低SO2和NOx的排放量就成为重点。显然,基于坑口电站集中发电的处理,比原来分散发电的处理更加集中,具有效率高、成本更低的显著优势。另外,以氢能开发为例也可以说明转变输运方式的重要性。氢能是未来能源,但其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储存和运输过程不仅效率低、不方便而且非常危险[13]。因此,人们通常采用压缩、液化甚至固化的方式储存和使用氢气。但这些物理储存方式效率仍然不高且风险很大。人们试图开发储氢合金解决这一问题,这属于能源化学中能源材料开发范畴,但迄今储氢合金的研究和应用还不成熟[14]。将氢气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等反应,生成甲酸、甲醇、氨等储氢介质,在需要氢气时催化这些储氢介质分解释放氢气不失为一种便捷、高效、安全的方法,因此,相关研究成为近20年的热点,构成能源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15-16]。

另外,对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新型发电形式而言,虽然其符合环保、绿色、可持续的要求,但发电的质量不高、不稳定,电的生产和使用匹配困难,还会给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带来潜在危险[17]。因此,对电能的储存和调节就变得非常重要。将能源转化为易于储存和运输的形式以实现对能源利用的有效调节是能源有效利用的关键之一。表3给出了能源储存的主要方式。

由表3可见,物理储能的方法相对单一,而化学储能的方式则形式多样,研究和应用的前景广大,这恰恰是能源化学研究的最重要领域。其中,“化学能1→化学能2”是指采用化学方法将能源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便于储存运输且安全便捷的形式的过程。电化学储能是目前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技术,在能源化学研究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18-19]。无论是化学还是电化学、光化学的储能和转化过程,为了实现高效转化,催化剂(包括电催化剂、光催化剂)的研究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能源相关化学专业新工科改造建议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发现,石油化工的重点在于生产化工原料而石油炼制属于物理过程,不宜作为能源相关化学专业教学的重点。将现有能源转化为高效储能介质,如通过转化将石油、煤炭、天然气变为氢气、乙醇、甲醇等才属于能源化学范畴;化石能源的绿色应用,如煤的脱硫、脱硝以及高效燃烧、燃烧产物的处理等,也应纳入能源化学的教学范畴;而新型能源材料、能源载体、新型储能装置的开发和高效制备、现有能源的高效转化和有效利用则是能源化学的最重要内容。

因此,能源相关化学专业新工科改造,在教学上应该使学生对能源的开发、生产、转换、存储、传输、分配及综合利用进行全面的了解,重点应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化学理论基础

(1)能源化學基础

热化学,燃料性能及其评价,热功转化方式及转化效率,电化学基础,电化学能量转化效率,光化学基础,光化学量子效率和能量效率,速率与速率方程,速率的测量,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反应机理,催化剂性能及其评价。

(2)能源催化

催化化学基础:重要能源催化反应,催化研究方法。

电催化基础:多孔电极,气体扩散电极,电催化研究方法,电化学反应装置,重要电催化反应。

光催化基础:光催化剂,光催化研究方法,重要光催化转化反应。

(3)能源材料基础

能源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2.重要能源转化过程

煤炭的转化:煤炭的加工处理,煤的液化/气化,水煤气转化,煤的脱硫脱硝,煤炭的高效燃烧技术。

原油的开采与转化:原油的催化裂化,原油的加氢裂化,燃油添加剂,高效燃烧,尾气处理。

甲烷的转化: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甲烷转化制甲醇,甲烷燃料电池。

合成气及其转化:合成气的制备,合成气制甲醇和碳氢化合物。

氢气的转化:工业制氢,含氢化合物重整,水的电解,水的光解,储氢介质(储氢合金、甲醇、甲酸)的合成与制备,储氢介质制氢,氢氧燃料电池。

二氧化碳转化:二氧化碳的化学转化,(光)电化学转化,光化学转化。

甲醇转化:甲醇的制备,甲醇重整制氢,甲醇燃料,甲醇制油,直接/间接甲醇燃料电池。

乙醇转化:乙醇的制备,乙醇汽油,直接/间接乙醇电池。

甲酸转化:甲酸的制备,甲酸分解制氢,直接/间接甲酸燃料电池。

生物质转化:常见生物质,淀粉和纤维素的转化,植物油脂转化,生物柴油,生物质储氢和制氢。

其他新型转化过程。

3.能源材料

催化材料:重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储能材料:重要金属储能材料及其加工,重要无机非金属储能材料及其制备,重要有机能源材料及其制备。

辅助材料:电解质,溶剂,隔膜,离子交换

膜,其他辅助材料。

添加剂:燃油添加剂,电极添加剂,电解液添加剂。

4.电化学储能装置(包括电池及其制造工艺,电池生产设备)

电池:一次电池,二次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液流电池。

电化学电容器。

电解池:电解装置设计与制造。

5.光能利用

光热转换,光伏发电,光电化学,化学发光。

区别于现有能源相关化学专业,上述内容更多地强调了工程与工艺的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求在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科学思维、工程思维和管理思维之外,还要强化实验和实习教学,加大校企协同育人,强化学生的研究能力、方案设计能力、方案的评价判断能力与生产过程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体现理工复合或者理科向工程延伸的新工科特点,能够成为引领能源技术和能源产业发展的创新性复合人才。

三、小结

本文对各类能源的开发、转化和利用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对能源的形式、能源的转化和能源的利用进行了归类整理,明确了能源研究中化学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能源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能源方向的新工科改造方向,并给出了能源化学相关教学内容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吴季松. 新能源科学技术的世界影响[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1995,4:60-62.

[2] ANDREWS J, JELLEY N. Energy science: principles, technologies, and impact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3] 张树永,朱亚先,霍冀川,等.化学类专业新工科建设思路与建议[J]. 大学化学,DOI:10.3866/PKU.DXHX202002021.

[4] 吴承康,徐建中,金红光. 能源科学发展战略研究[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4):1-6.

[5] 苏文韬,胡伟,牛耀岚. 能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探讨[J]. 能源与环保,2019,7:266-270.

[6] 尹文斌.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 中国国际财经,2018,9:295.

[7] 厉桦楠.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产出效力影响因素研究[J]. 未来与发展,2019,5:65-72.

[8] 苑舜,韩晶. 二次能源优化一次能源路径探讨[J]. 电气时代,2019,7:44-47.

[9] 潘英. 能源战略下的能源电力发展方向和碳排放问题[J]. 南方能源建设,2019,6:32-39.

[10] 刘广林. 浅析热电转换效率[J]. 科技资讯,2013,38:124-129.

[11] 邓会宁,王宇新. 燃料电池过程的效率[J]. 电源技术,2005,29(1):17-20.

[12] 贾明生, 陈恩鉴. 煤炭液化技术的开发现状与前景分析[J]. 中国能源,2003,25:13-17.

[13] 叶召阳. 浅谈氢能技术和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29-30.

[14] 郭子杨,石勇,郭昊天. 浅谈储氢合金[J]. 山西科技,2019,34:134-137.

[15] MILLER H A, LAVACCHI A, VIZZA F. Storage of renewable energy in fuels and chemicals through electrochemical reforming of bioalcohols[J]. Current Opinion in Electrochemistry. 2020, 21: 140-145.

[16] 赵琳,张建星,祝维燕,等. 液态有机物储氢技术研究进展[J]. 化学试剂,2019,41(1):47-53.

[17] 王圣. 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J]. 环境保护,2017,21:52-54.

[18] GOODENOUGH J B.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in a sustainable modern society[J].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4, 7(1): 14-18.

[19] 贾蕗路,刘平,张文华. 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J]. 电源技术,2014,38(10):1972-1974.

[责任编辑:余大品]

作者:张树永 韩喜江

制造工艺的光化学论文 篇3:

超窄边框触摸屏功能片工艺探讨

摘   要:电容式触摸屏诞生以来,经过10来年的发展,已经颠覆了人类生活方式。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它可能更大,更轻,更软,可折叠等。本文主要探讨超窄边框触摸屏功能片的工艺。功能片加工主要采用镭射光刻加工方式,在导电薄膜金属区域与其它区域采用镭射蚀刻出触摸功能片的线路图形。金属区域的线宽与线距为0.012~0.024mm,比传统工艺的0.020~0.030mm缩小约40%,同时采用微米级激光设备蚀刻,对位置公置进一步减少,达到超窄边框的效果。

关键词:电容式摸屏  超窄边框  功能片  线宽

2012年之前,XPS的边框看起来十分厚重,09款的XPS 13有着不下1cm的边框厚度,2012年的XPS 13就已经把边框缩减到了1cm以下了,2015年,XPS 13的边框更是已经快接近于全面屏的屏占比。全面屏将成为了笔记本屏幕,电视屏幕或其它终端的未来趋势之一,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视觉效果和高效生活的需求,还将提供更多潜在的交互方式。

1  超窄边框触摸屏功能片结构分析

现有传统GFF触控模组应用于刘海屏显示模组表面之后,因传统触控模组除显示区域外,走线都为丝印银浆走线,丝印银浆走线由于工艺的特性无法形成小于一定距离的左右边框,实现不了高屏占比的性能。

本文主要从银浆喷墨技术与镭射蚀刻技术为基础,论述超窄边框(见图2)触摸屏功能片的制造工艺技術。

2  超窄边框触摸屏功能片技术分析

2.1 喷墨技术

喷墨印刷技术作为一项高效环保的数字化印刷技术,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业内普遍认为喷墨印刷技术将是数字化印刷的必然发展趋势(见图1)。然而与已经成熟的多Pass喷墨印刷设备不同,单Pass喷墨印刷设备在数据带宽、数据在线重构、高精度同步控制、喷嘴在线补偿等方面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1]。传统丝印工艺加工出来的银浆,银浆厚度偏厚,均匀性不好(一般厚度为0.004~0.006mm),且在工艺生产中存在颗粒状形状或异物(0.010~0.030mm)。丝印银浆后使用镭射光刻工艺加工一般只能加工出0.03/0.03mm线宽线距的线路,难以加工出更细(0.015/0.015mm)线路[2]。本文介绍使用喷墨的方式,把银/铜液体喷涂在双面导电薄膜的第一面上,使用100℃~150℃高温烘烤与采用UV光照固化,形成导电金属区域图形,其厚度可控在约0.001mm。

2.2 镭射蚀刻技术

随着集成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光刻技术(见图3、图4)分辨率要求也越来越高[3,4]。本文论述一种激光加工技术,使用一种激光蚀刻的加工,在导电薄膜金属区域与其它区域蚀刻出触摸屏功能片线路。金属区域的线宽与线距为0.012~0.024mm,比传统工艺的0.020~0.030mm缩小约40%,同时采用微米级激光设备蚀刻,对位置公置进一步减少,达到超窄边框的效果。

3  结语

超窄边框是电容式触摸屏制造生产关键技术之一,屏占比大小的提升,屏幕的厚度、制造技术都与其能否被安全使用息息相关,如笔记本作为一种移动使用的电子产品,更需要一个安全可靠的屏幕的,从开始一圈屏幕边框,到现在全面屏的出现,都是技术的积累。本文给合了喷墨技术与镭射蚀刻技术优势。可以加工出超窄边框的触摸功能片,比传统工艺的0.020~0.030mm缩小约40%。

参考文献

[1] 温晓辉,陈华慧,吕昌,等.数字喷墨印刷关键技术及其实现[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9,37(3):227-233.

[2] 王永秋.影响丝网印刷质量的工艺参数分析[J].网印工业,2018(1):34-37.

[3] 张新宇,易新建,起兴荣,等.微透镜制作中光刻胶与衬底匹配行为的研究[J].光子学报,1998(1):60-64.

[4] 李寒松,丁玉成,王素琴,等.冷压印光刻中高分辨率抗蚀剂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7):750-753.

作者:陈绒

上一篇:大型设备石油工程论文下一篇:电气配网工程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