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交互设计论文

2022-04-17

摘要:传统的设计形态,包含在丰富的生活文化、工艺美术与民间美术中的造物经验与智慧中。手工艺活动成为沟通技术,艺术与审美的媒介,它往往表现为制作与设计的直接统一,生产与生活使用的直接统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博物馆交互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博物馆交互设计论文 篇1:

基于VR技术的虚拟恐龙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

摘要:以虚拟恐龙博物馆为例,展开了对沉浸式虚拟恐龙博物馆的技术特点、交互方式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新的见解。通过对传统恐龙博物馆的应用现状分析,并以虚拟恐龙博物馆与传统恐龙博物馆的优劣势为依据,结合用户需求,提出了虚拟恐龙博物馆交互设计的必要性。认为虚拟交互设计改变了传统的理念,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提高了参观者的积极性,丰富了恐龙博物馆的展示形式。

关键词:虚拟现实;博物馆;展示;用户体验;交互设计

1背景

现如今是信息爆炸和资源共享的时代,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博物馆展示设计理念早已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由此虚拟博物馆应运而生。虚拟博物馆作为博物馆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将展示信息以立体化、全方位的形式呈现出来,让用户参与其中,并与展品产生互动。

2传统恐龙博物馆的应用现状分析

传统恐龙博物馆虽然有很重要的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但对于满足用户需求方面其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传统恐龙博物馆的观众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观众对于博物馆展陈的任何一种物品,都是一种被动的接受,都是一种单向性的知识传输;

2)观众注意力的不够持久。观众对于一件展品的注意力时间是极短的,大部分人都无法做到专注于展品,只是象征性的走马观花式的审阅,并没有深入对文物背后的内涵进行更多的探知,从而无法达到博物馆应起的传播文化的作用;

3)观者渴求参与其中。传统恐龙博物馆更多的是以说明式的信息传递,无法与观众形成真实的互动,只能單方面的欣赏。传统恐龙博物馆应该要注重互动形式,在互动过程中来向观者传递信息,让用户更多地参与进来,能够自主自发性的去主动探知文物的文化内涵,激发用户观赏的兴趣,满足用户需求。

对于传统恐龙博物馆本身而言,由于局限于场馆的空间格局大小,并不能展示出所有文化藏品,也并不能过多的与观者进行互动,所以更多的是通过影片、文字介绍等形式进行单方面的信息输出,无法做到让用户过多地去自主探知。并且有些恐龙非物质文化藏品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是需要保护的,这就意味着观众只能敬而远之的观看,不能切身实际的去近距离观看与把玩,这也是传统恐龙博物馆的一个局限性,并且是无法跨越的一个鸿沟。

3虚拟博物馆的特征

虚拟博物馆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实体博物馆为依托,以互联网为信息传输媒介,构建出虚拟的博物馆空间环境并呈现于用户的一种博物馆。虚拟博物馆作为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在不同方面都有其显著的特征,结构如图1所示。

1)虚拟博物馆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受局限。在时间方面,虚拟博物馆都是借助互联网为传输媒介,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点开虚拟博物馆系统进行实时观赏。在空间上,实体博物馆介于空间的限制无法展示出全部的展品,在虚拟博物馆中可以对空间大小进行无限扩大,使之能容纳所有的展品。

2)虚拟博物馆渗透力强。虚拟博物馆由于自身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大领域,在教育领域方面,虚拟博物馆可以引导人们关注传统文化;在历史研究方面,虚拟博物馆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历史资料;在文化传播方面,虚拟博物馆能够更快捷地传播文化信息。

3)虚拟博物馆信息量丰富。虚拟博物馆利用信息技术与建模技术,可以将大量的文物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于数据库中供用户查阅。用户不仅能够进行全景的观赏,而且还可以获取文物的细节信息。

4)虚拟博物馆交互性强。虚拟博物馆凭借虚拟现实技术的三大特性,能够设计出符合用户体验的多种交互方式,与用户进行实时反馈。

4沉浸式虚拟恐龙博物馆的交互方式研究

沉浸式虚拟恐龙博物馆交互原则关键的部分是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其原理就是设计者以用户为基本出发点,在交互设计的整个过程中,符合用户体验并让用户充分参与其中,整个设计是一个以用户为目标导向,统一用户体验策略与视觉感官,优化用户行为的设计过程。所以,沉浸式虚拟恐龙博物馆的交互设计应围绕用户进行展开,让用户能够真正地观于其中、参与其中、玩于其中,激发用户观赏的兴趣,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创造出良好的用户体验。

4.1用户与空间环境的交互

用户与空间环境的交互是沉浸式虚拟恐龙博物馆最基本的交互方式,其理念是通过对空间环境与主题材质的相融合,为用户传递虚拟博物馆所要展示的内容。空间环境的构建是对展示空间的结构设计,设计出的每一部分都可以作为信息内容的有效传输媒介。在虚拟恐龙博物馆中,馆内展品的摆放形式、建筑的纹理信息、灯光的强弱都可作为信息内容的传递方式,用户在多元空间中领略虚拟恐龙博物馆所展现的恐龙文化的魅力与内涵,体验不一样的感觉,场景效果如图2所示。

为了让场馆更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对于场馆中的展台及恐龙模型等展品的大小、高度都与现实中的成对应比例,用户戴上虚拟头盔设备,可以360度立体式地观赏,同时展品的摆放、展台设计的高度等空间意识形态与用户认知的完美融合,提升了用户体验,增强了视觉感染力,让用户体验和展示效果都达到了极致标准。

4.2用户行为交互

用户行为交互是指用户基于沉浸式体验的特点在虚拟博物馆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动作行为,并在互动的过程中认知博物馆所传递的主题理念。虚拟恐龙博物馆用户行为交互主要包括用户的沉浸式漫游、展品信息的获取、用户操作三方面。首先是沉浸式漫游,在虚拟恐龙博物馆中,用户可以通过HTCVIVE手柄来控制自己移动,让用户在场馆中任意区域进行自由的游览观赏。其次是恐龙文物信息的获取,虚拟恐龙博物馆对于信息的获取不仅仅局限于说明式的交互方式,而是更多的让用户自己去寻找、去探知。当用户需要查阅部分展品的历史信息、文化背景时,只要控制智能手柄,按下扳机键即可(操作场景如图3所示),信息便会呈现眼前,让用户更快捷方便地了解恐龙文化的相关信息。

在虚拟恐龙博物馆系统中用户不再局限于远远观看展品,走马观花式的欣赏,而是让借助于虚拟智能设备,可以任意地拿起恐龙相关文物展品任意观看,并且还可以通过对展品的旋转、缩放等交互功能,多角度、全方位的体会展品所蕴含的文化理念以及历史信息,再加上对展品的拆解与组装等实际操作,让用户切实的感受展品的内部构架和外部轮廓。

4.3游戏互动

为了增强用户的参与性,在虚拟恐龙博物馆中呈现了恐龙换环境、给恐龙喂食等多种游戏互动设计。恐龙换环境游戏是让用户通过控制智能手柄来选取恐龙的生活环境,为恐龙换上不同的环境,体会恐龙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姿态。当用户想要了解恐龙进食的情况,便可通过控制智能手柄去选取不同的食物放置到恐龙的面前,体验恐龙的进食过程。互动游戏的加入,为虚拟恐龙博物馆交互設计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创造性,在增强用户参与性的同时,也提升了观赏者的兴趣,场景效果如图4所示。

4.4语音实时对话

语音实时对话是指不同的用户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语音沟通交流,也是虚拟恐龙博物馆系统需要进一步深人研究的交互方式。在虚拟恐龙博物馆系统中,利用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技术,让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也可以利用听觉获取信息。首先,用户需佩戴vR设备,然后向系统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恐龙文化知识和背后的故事,系统便会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解答问题,用户不用再通过单纯的文字或者视频来了解恐龙信息,而是通过与虚拟恐龙博物馆系统进行实时交流,系统语音模块就好比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为用户规划线路,介绍恐龙文化内涵,实时为用户解惑答疑,场景效果如图5所示。

5结束语

虚拟恐龙博物馆相比于实体恐龙博物馆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实体恐龙博物馆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在交互设计方面,但是其自身需要更多的依赖计算机技术和硬件的支持,同时在立足于博物馆传播信息和满足用户精神需求方面,虚拟恐龙博物馆是无法与实体恐龙博物馆相比,更不可能取缔传统实体恐龙博物馆,它只是恐龙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未来恐龙博物馆建设方向应以服务观众、传播知识为基本立足点,将虚拟恐龙博物馆和传统恐龙博物馆两者结合,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从而推动恐龙博物馆和谐健康发展。在保持恐龙博物馆建设和谐发展的过程中,以不影响恐龙博物馆的功能定位为基础,应充分发挥虚拟恐龙博物馆的优势,设计出多层次、多感官、立体式地虚拟恐龙博物馆交互功能,建立用户与展品的有机联系,提高用户体验。

总之,虚拟恐龙博物馆不仅不能脱离实体恐龙博物馆而独自存在,而且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独特优势,设计符合用户体验的多种交互方式,使之成为实体恐龙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其优势延伸到实体恐龙博物馆中,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完美融合,从而保证恐龙博物馆建设的和谐快速发展。

作者: 罗建华

博物馆交互设计论文 篇2:

江西省博物馆交互设计与传统

摘 要:传统的设计形态,包含在丰富的生活文化、工艺美术与民间美术中的造物经验与智慧中。手工艺活动成为沟通技术,艺术与审美的媒介,它往往表现为制作与设计的直接统一,生产与生活使用的直接统一。

关键词: 博物馆 传统形态 互动设计

一、交互设计与传统

传统:最初的绘画和雕刻都是在生产力低下的艰苦条件下人们处于对食物和生存的渴望,绘画野牛希望捕猎顺利,祭祀神像祈祷丰收。例如:马家窑,龙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彩陶,其器物上的装饰有许多用来记事的符号或标记。我们很难在原始人的绘画和图画文字的动机之间做出严格区分。它们原本出于同一种目的——记录生活事件,传递重要信息,这就产生了最初的图像与绘画。

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又称互动设计,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行为的设计领域。人造物即人工制成物品。交互设计在于定义人造物行为方式的相关界面。交互设计作为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产生了,它由IDEO的一位创始人比尔·摩格理吉(Bill Moggridge)在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交互设计在现代的展览馆中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交互设计可以更加紧密的联系观众与作品。观众深入展览其中与作品产生联系,同时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二、观察研究

江西省博物馆的一些相关功能在参观者的观赏体验上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显著当属“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

(一)革命博物馆

在江西省博物馆中,参观者兴趣最集中的地方是“革命的斗争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领导下,江西这块红色土地曾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场景。一进展厅,展示在面前的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几个白色大字和一个火把标记。对于参观者来说,揭开秘密、探究历史是非常令人激动的。此外,传统的博物馆还会使人联想到学过的历史,馆里的展览品按时间次序铺陈开来,这条时间线的起点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发生在这条时间线起点至终点的交互行为表现了两个方面的规律:协作讨论可以加深对对象背景的理解;情绪反应影响着参观体验及对展览本身的兴趣和评价。

(二)生命起源

“生命起源”即自然博物馆,这个展馆特别针对小学班级而开设。通过祥宝的文字,图片和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标本,揭示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博物馆后,鼓励学生用文字描述和草图、绘画来记录他们的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观察发现,这一活动直观地为孩子们展示了考古的过程,他们了解到了一件展品是如何被发现并挖掘的,而且意识到这中间经历了多么繁琐的程序。从学生和老师的评价及活动期间学生明显增强的参与性来看,自然博物馆具有简单,紧凑并易于理解的特点,是非常成功的教育活动。

(三)历史博物馆

灿烂的赣文化,展出文物、文献500余件,以鲜明的主题,利用大量文物、文献、图片、景观、字画等比较传统平实的陈列展示,再现赣文化的数万年的辉煌。参观者如何理解博物馆及其通过文物传达的信息资源则尤为关键,这一观点已得到普遍认可。

三、稳固:传统的展示形式仍是博物馆展示的重点

革命历史博物馆中传统的陈列展示是面向大众化传递信息的主要平台。王宏钧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对陈列的论述为:“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一定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采取场景还原法是在“五万人群众大会”这个事件的设计中,当时的场景再现是由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蜡像组成了,并结合了模拟以及绘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场地的约束,在灯光和声音的处理上稍欠细节,不够精致。而在场景还原中,灯光的重要是毋庸置疑的,对气氛的塑造和空间的架构的作用很重要。

四、互动:加强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互动性建设

博物馆展览互动项目的表现形式是借助游戏、情景模拟等手段,让参观者感受到展览的参与性、趣味性。例如在德国馆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表演,参与者正是参观的游客,与之互动的是一个巨大的“金属球”,它的变化来自于观众。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集体行为,观众感到互动是如此具有魅力。互动体验可以体现在触摸、扮演、游戏等一系列方式中。“功能主义没有考虑到建筑设计对游戏活动,交往类型的可能性等诸多方面潜在的影响,完全是一种着眼于功利和物质的规划思想。”杨.盖尔教授《交往与空间》一书被著名建筑师拉尔夫.尼斯金称之为“有特殊重要性的著作”。大家接触较多的是游戏这一项,其他方面则投资力度不大,建设较弱,博物馆可设立专门的小舞台,长期保持特定的剧目或经常更新,让感兴趣的观众过一把演员的瘾,穿上战争年代的衣服,用一用当时的仿真物件,这样来过博物馆的群众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滞后,特别是民族精神文化教育和社会革命历史教育等较少。如何使新媒体艺术与传统的元素结合起来,构建革命历史博物馆对大众的吸引力,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教育和社会作用,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系

作者:刘俞兵

博物馆交互设计论文 篇3:

普适计算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交互式展陈设计研究

摘要:人类社会已经从20世纪的桌面计算时代进入到了21世纪的普适计算时代,各型具有计算能力的设备广泛存在于公众的工作环境和日常生活中。这些“无处不在的计算”默默地为人们提供服务。人们的信息交流模式、生活方式以及用户情感需求等因素都正在发生着变化。博物馆展陈设计应该关注博物馆空间中的叙事性和参与者的体验感。文章探讨了普适计算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交互式展陈设计的意义及方法各种具有计算能力的设备广泛存在于公众的工作环境和日常生活中。这些“无处不在的计算”默默地为人们提供服务。人们的信息交流模式、生活方式以及用户情感需求等因素都正在发生着变化。

关键词:普适计算;博物馆;交互式;展陈设计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4-0026-02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城市计算、智能医学、O2O、移动互联网、社会感知计算等IT应用方兴未艾,大规模信息化运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人类社会已经从20世纪的桌面计算时代进入到了21世纪的普适计算时代,各型具有计算能力的设备广泛存在于公众的工作环境和日常生活中。这些“无处不在的计算”默默地为人们提供服务。人们的信息交流模式、生活方式以及用户情感需求等因素都正在发生着变化。博物馆也变得越来越聪明,它不仅用于参观,更是一个巨大的体验空间和叙事空间,它也是一种用于信息交流的载体。

展陈设计要注重参与者的体验感和博物馆空间的叙事性,顺应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形态。观众的空间体验以及展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都应该考虑。怎样将信息的饱和性涌入方式转变为更符合人们心理特点的更自然的信息交互方式;怎样通过具体的信息产品设计来提高和改善展示效果;怎样通过硬件载体将这些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观众,是值得展陈设计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普适计算的核心思想是:人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的任何地方获得信息服务;信息交互简单、自然、有趣,并且与实体媒介相结合,交互过程更符合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这种背景下,交互式展陈设计的发展也有其必然性。它一方面反映了技术进步和创新的趋势,另一方面也符合现代博物馆全面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1 普适计算概述

普适计算的目标为在计算和通讯无所不在的基础上,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计算环境。其历年都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新环境。普适计算是信息技术中的一个真正的“大概念”,强调把计算机嵌入到环境或日常工具中去,让计算机本身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从而人们的注意力回归要完成的任务本身。普适计算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它强调“以人为本”,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普适计算具有普及型和适应性两个特征。普及型特征主要是指王阔互联计算设备应以多种形式、形态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中,成为人们获得信息服务的载体;适应性特征主要是指信息空间要以最适合用户的方式提供适应变化的建设环境的信息服务,以此方便信息服务的使用。

2 普适计算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交互式展陈设计的意义

从设计的角度看,博物馆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载体,它关注的是信息文化的要素,包括展品本身、展品的选择和展览。展览展示是博物馆向公众传播的主要手段。它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活动。它将不同形式的个别展品结合起来,借助视觉形象手段,将展览的主题和思想内容有机地表达得清晰、准确,从而将文化和环境的物质见证者的信息、思想和情感传播给观众。

博物馆记录了历史的变迁、文化的传承、科技的发展。2010年世博会在我国召开以来,数字技术在我国会展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交互技术更多地应用于博物馆、规划馆等展览空间,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参观者的视觉和交互体验,调动观众的能动性积极、愉快地参与到展览活动中。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将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交叉,构建与人们生活无缝连接的未来博物馆的美好愿景。一个好的博物馆展陈设计给人们带来了博物馆空间的美好体验。智能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是必然的,它是博物馆进一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普适计算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交互式展陈设计的方法

3.1运用多样性的展陳手段

在多媒体用户界面出现之前,用户界面经历了从文字到图形的转变,特别是音频媒体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计算机信息的表现形式,提高了用户信息的接收效率。超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输出形式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媒体的综合。超媒体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媒体边界和传统思维,将平面媒体、广播媒体和网络媒体融合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几乎形成一种能够影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力量。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将会有更多的可穿戴设备。在终端体验方面,用户将更加互动和沉浸在游戏中。视频不仅会更加清晰流畅,还会有3D视频、AR/VR视频等新形式出现。

交互式展陈设计必然会更加重视人与系统的关系。一个好的交互形式需要一种恰当的语言和恰当的交互方式。随着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推进,人与世界的交互正在进一步创新。从网络到信息产品,从数字娱乐到虚拟漫游,交互设计在传递信息、沟通和创造丰富的个人体验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多点触控、手势交互、语音交互、即时通讯和虚拟漫游等多种交互方式将实现博物馆展陈系统的全面完善。交互式展示设计将丰富展示设计的媒介和形式,带给人们有效、准确、愉悦的用户体验。

3.2运用智能化的展陈系统

智能化,是指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工业技术集合在某一方面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被嵌入到传统的产品设计中,使产品逐渐成为互联网智能终端。伴随着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推进,人与人、人与世界的交互方式正在进一步革新。智慧博物馆的建设,首先是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这会涵盖更多的博物馆数据。除了不同类别的展品数据外,还有场馆道路长度、建筑高度、空间容积等等,这是系统的重要信息数据平台,然后系统将这些海量数据连接起来,这是实现的手段。计算资源和各种设备将趋向于公共和共享,并且可以随着用户环境中可用设备和服务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同时确保安全和隐私。计算实体之间的交互将从直接的人工操作驱动扩展到自主交互,成为互联网上的主要数据流。

融合交互将成为人和机器互相学习的关键路径,并且这个阶段人机交互的智能程度和主动程度都会得到大幅提升,机器可以感知人类的情感并且与人发起主动交互。交互式博物馆设计将更加“智能”的实现人与展品的互动,巧妙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感受博物馆信息空间和体验博物馆的信息服务。

3.3实施个性化的展陈服务

博物馆为公众服务,但公众关心的信息是不同的。如同搭乘地铁,有人想换乘,有人想离站,有人想购物。随着人们注意力的转移,博物馆展览的观众正经历着从“聚众”到“分众”的过程,信息的交流也正在走向个性化。个性化是指设计将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以用户为中心,选择有针对性的交互方式与应用相关的交互技术,确保其在各种指导场景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从而完成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优化和完善。

普适计算的推进将基于人而不是计算机。普适计算是基于人的需要,使计算机真正为人服务。它改变了传统的“人使用电脑”的方式,实现了人机关系的转换。普适计算的目标是建立以人为本的IT环境,尝试用自然和諧的手段将人和各种设备和谐到IT环境中。普适计算的人机交互模式,可以将计算和感知能力嵌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根据情景做出决策和提供相应的服务。

3.4进行高效率的展陈学习

博物馆面对的受众群体是复杂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对于展览项目本身,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能力,努力降低观众去观看展览的“学习成本”,使观众把乐趣和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观展体验上。

在普适计算模式下,用户可以以各种灵活的方式享受计算能力和系统资源。普适计算可以降低设备使用的复杂性,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传达信息,提高效率。它将计算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信息交互,大大增加了资源的通用性。博物馆官方信息平台在展览前推送展览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这些内容还与展场分展项目的信息墙相连,使观众在线上线下有一个统一清晰的记忆点,可以加快了观众展前学习的进度。

4 结语

数字展示方式由传统物化认知过程的展示向人与展示信息的交互体验和感受过程转变;展陈方式由参观者被动接受传统展品、图片、文字等的静态展示向参观者积极参与展品模拟、发现和交流信息的双向互动交流模式转变。现在和未来,博物馆都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公众的欣赏方式与品味要求都在提升,数字信息化影响在扩大,交互式展陈设计无疑是为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简·基德.胡芳,译.新媒体环境中的博物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1.

[2]朱莉·德克尔.余征,译.技术与数字化创举——博物馆的创新之道[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12.

[3]Jon Kolko.方舟,译.交互设计沉思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9.

[4]安东尼·汤森.赛迪研究院专家组,译.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2.

[5]Jesse James Garrett.范晓燕,译.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

[6]邹楚怡.数字化时代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以克利夫兰博物馆为例[J].工业设计,2019(06):139-140.

[7]罗亦鸣,胡珊.浅析虚拟博物馆交互性展示现状[J].电脑迷,2016(12):118-119.

作者简介

罗亦呜/1979年生/男/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交互展示设计(北京100091)

胡珊/1980年生/女/湖北宜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与交互设计(湖北武汉430068)

作者:罗亦鸣 胡珊

上一篇:电信系统通信网论文下一篇:多元化舞蹈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