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论文

2022-04-24

摘要:我国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又缺乏资金投入。先了解风险投资、旅游风险投资的涵义,然后对我国旅游风险投资现状、热点进行剖析,最后提出建立旅游风险投资机制的对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论文 篇1: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分析

摘 要:风险投资是一种重要的、非一般性的金融模式,其投入资本金,运作资本金,收回资本金,投入对象不是债券、股票、期货,而是正在迅速发展的创业企业,并参与企业的成长过程,以获取资本的增值。风险投资推动了我国的创新事业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尤其是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亟待研究解决。因此,本文分析梳理了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历程和目前市场现状,这对风险投资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风险投资  发展历程  市场现状

1.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

中国风险投资酝酿阶段。我国的风险投资最早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由此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有了政策上的依据和保证。几个月后,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股份制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被批准设立,标志着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良好开端和有益尝试。其后,我国各地方政府纷纷开始成立基金,如上海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公司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了吸引资本来建设当时所重视的开发区,国务院于1991年发布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但受限于当时大环境的尚未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效果并不好。后来,国务院分别于1995年和1996年颁布的《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和《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掀起了我国风险投资大量尝试的浪潮。此后的几年中,我国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中心开始大量涌现,风险投资事业正式起步。

中国风险投资兴起阶段。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真正发展始于1998年民建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的“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简称“一号提案”)提案。“一号提案”的提出,各级政府机构的议事日程中开始正式列入风险投资,并在此后的两年中形成了“风险投资热”。2000年,在外资风险投资的支持下的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掀起了我国互联网行业上市的第一波浪潮。2001年开始,由于之前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加之全球“光通信泡沫”和互联网泡沫的相继破灭,随后几年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进入了低谷期。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调整阶段。我国在2002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指出:“国家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各类依法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这明确说明风险投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鼓励优惠政策促进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但是,由于全球風险投资市场的低迷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以及我国创业板市场推迟开设,导致无论是风险投资额还是新增的风险投资机构都开始减少。

中国风险投资回暖发展阶段。2004年我国风险投资事业进入全面的复苏回暖期,同年5月深圳中小板正式开门迎客,众多风险投资支持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纷纷上市融资。由此,扩大了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推动了风险投资的回暖。2005年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正式确立了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为有限合伙的风险投资基金设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国风险投资的迅速发展阶段。我国关于风险投资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政策优惠的鼓励,体现了我国政府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决心,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风险投资管理资金超过660亿元,风险投资机构超过360家,成为了超过以色列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获得风投资本的国家。2009年,盼望已久的创业板正式推出,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再一次拓宽,同年的投资案例数和投资规模都增长显著。十八大后,政府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视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我国风险投资扶持政策不断加大,风险投资环境逐步提升。预计于2019年落地的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推行,更加推动了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迅速发展,坚信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我国风险投资现有问题

我国当前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仍然存在与风险投资发展相悖的地方。完善的外部环境是风险投资顺畅运行的前提条件,与美国六十多年的风险投资发展历程相比,我国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略显短暂,导致外部环境不能满足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羁绊。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风险投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但是,我国长期实行科研开发经费由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层层分配的管理体制,科研与生产相脱节,缺乏发展风险投资的有效激励措施、明确发展计划等。此外,在政策扶持方面也有待加强,风险投资的首要问题是资金来源,我国风险资本大多依赖于政府,但政府应该以间接投资为主,应该鼓励金融机构涉足风险投资行业,政府给予创业企业信用担保。在法律方面,国外对于风险投资问题都有专门的法律予以解释,但我国在风险投资业还存在法律“缺位”和“错位”两种情况。

风险投资市场的中介机构与配套服务发展滞后。实现风险投资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类中介机构提供的技术支持、专业咨询、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风险投资的发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与之相关的服务及配套设施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我国缺乏本土业务精良的会计事务所,目前活跃市场上的都是国外会计事务所;另外,还缺乏具有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还有,我国一些中介机构专业性不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

风险投资市场中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风险投资机构缺乏投资资源,创业企业缺乏资金来源,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生产不能有效促进,从而风险投资基本功能的发挥受到抑制。而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风险投资机构为了维护自己利益,要求创业企业签订“不平等”条约—“对赌协议”;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后为了争夺控制权将创业企业的创始人撵出企业,这不仅造成资本的损失,还导致声誉的下降;创业企业“粉饰”业绩或在商业计划书上“故弄玄虚”,骗取投资人的资金,等等负面现象。

作者:邱科

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论文 篇2:

我国旅游风险投资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 要:我国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又缺乏资金投入。先了解风险投资、旅游风险投资的涵义,然后对我国旅游风险投资现状、热点进行剖析,最后提出建立旅游风险投资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风险投资;旅游风险投资;投资热点;投资机制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都处在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却又缺乏资金投入开发的困境中,并且越是经济困难亟待发展旅游业的地区,就越是没有大笔的资金投入。因此,资金不足一直都是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使得我國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所拥有世界最丰富旅游资源的优势极不相称。那么,为了保证我国旅游业形成支柱产业与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我们尝试引入了风险投资并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机制。

一、风险投资、投资风险与旅游风险投资

1、风险投资与投资风险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

投资风险与风险投资是不同的概念,是指在投资活动中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

2、旅游风险投资

旅游业风险投资是将资金投入高风险的旅游经济发展的活动中,并期望获得高额收益的投资行为。旅游业的发展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更加具有风险性,是一种典型的风险投资,其运作模式一般与中小型高科技公司的风险投资基本相同。

二、我国旅游风险投资状况、热点

我国旅游的风险投资,还是一项全新的、具有开创性质的投融资事业,是一种新的、大胆的探索。目前我国旅游风险投资较前些年已有了迅速发展,综观旅游风险投资状况,我国旅游风险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西部旅游风险投资、旅游地产投资和景区经营权投资几个方向。

(一)西部旅游风险投资

目前有多重因素驱动中国旅游业整体走好,风险投资特别看好西部旅游,特别是西部旅游电子商务、经济型连锁酒店等项目。

在关注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投资时,风险投资机构首先看的是它未来发展潜力够不够大。一方面,西部旅游是西部地方政府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产业增长空间很大。西部经过大开发投资环境正越来越成熟,然而拿到的资金却非常有限。另一方面,西部一些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和矿产、农作物等不同的是,这类资源是搬不到其他地方而只能在当地开发。从这几方面看投资西部旅游有很大潜力。

(二)旅游地产投资

旅游地产是旅游和房地产两大产业相互交叉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兴的地产类型,也是近年来房地产投资和旅游风险投资的一个热点。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旅游地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促使旅游地产在近几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促进了旅游地产的投资,而且旅游地产由于其经营性特点和潜在的地产升值能力,能够很好的结合经济上升的推动力,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对旅游地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目前仍然廉价的土地资源,使得旅游地产对外资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些都促使投资机构看好旅游地产投资。

(三)景区经营权投资

景区经营权出让是指在坚持“资源国家所有、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国家以所有者身份通过与投资经营者签订保护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协议,将景区资源的经营权(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是30年到50年)让予资源投资经营者,授权投资者有权依法取得一定期限内的开发建设权、经营管理权及其收益权,并由投资经营者向国家支付景区资源经营权出让金的行为。

景区经营权投资具有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并存的特点;出让景区的经营权,其合同标的是景区一定时段(一般为30~50年)的经营权;投资公司不仅注入资金,还要参与经营管理;投资公司的目的是使资本增值得到高收益。这些特征都符合风险投资的特征,因此,景区经营权投资是风险投资。

三、我国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

培育旅游业的风险投资,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首要对策就是建立一种真正具有驱动我国旅游业开拓发展功能的风险资本运作机制,否则,如果在发展旅游业风险资本中,大量成立风险投资机构,并且主要由政府财政注资,而忽视组织创新和风险资本运作机制的培育,那么,风险投资的风险就太大了,我国旅游业风险投资也就无法长久运行下去了。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必须尽快建立我国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建立旅游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能否成功,一般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有无资金;二是有无备选项目;三是投资能否及时退出来。此三者互相制约,缺一不可,而其中的风险资本退出来则是占据了核心地位。没有退出的机制也就没有风险资本的进入,也就没有旅游业风险投资的发展。

2.建立旅游业风险投资进入机制。(1)建立政府激励机制。建立我国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设立政府旅游业风险投资补助基金。二是建立旅游公司信用担保体系。三是实施优惠税收政策。(2)发展旅游业风险投资基金。建立该基金有两条可行的途径:一是引进国外金融資本,组建境外中国旅游业风险投资基金;二是依托境内金融资本,组建境内旅游业风险投资基金。

3.建立旅游业风险投资监管机制。发展我国的旅游风险投资业,必须建立严格的旅游业风险投资监管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可成立风险投资监管委员会,地方人民银行可以成立风险投资监管分会,专门从事我国旅游业风险投资业的监督和管理。

4.制定鼓励风险投资的政策和法规。政府在推进风险投资的发展过程中,应当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来引导和规范投资,为风险投资提供畅通的退出渠道。因此,在设计我国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建设方案时,应当将政府的作用定位于培养人才、制定政策和法规,为风险投资的发育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我国旅游企业风险资本的运作过程中,风险基金投入某个旅游项目之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风险投资方应当更加严格的对该项目的实际可操作性和盈利性进行审核;旅游企业也应当更加谨慎的进行新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双方的利益相关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减少盲目投资的损失。此外,风险基金投入到具有潜力的旅游企业或旅游项目以后,风险投资公司还应继续采取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以控制风险投资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进一步保证我国旅游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华详, 建立中国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03.(2).

[2]邹益民,孔庆庆, 我国旅游房地产开发前景的探讨[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7).

[3]刘艳, 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思考[J]. 天府新论,2004,(12).

[4]秦风华, 风险投资瞄准西部旅游[J], 投资中国.2007.(11).

[5]刘莹. 拓展旅游融资方式[J]. 特区经济,2006,(6).

作者:蒋翠

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论文 篇3:

技术创新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战略的核心。技术创新使企业走战略联盟之路,也推动和促进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和人才强势战略。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企业也需要关注存在的相应风险性。文章阐述了我国技术创新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指出了技术创新中企业存在的风险。

关键词:技术创新 企业发展 对策 风险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创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任何新的发明、创造,只有经过企业的生产活动,才能转化为财富,并真正推进经济的发展。同时,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实力的较量。如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一种优势状态,技术创新正在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一、技术创新时代特征

我国的经济增长目前仍然主要处于资金和人力追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既是资源短缺国家,又面临以浪费资源为代价去发展经济的严峻现状,所以只有加强技术创新,才能解决资源浪费,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只有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我们要深刻领会充分理解技术创新的艰巨性和紧迫性。

回顾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史,不难看出,日本在战后正是坚持走企业技术创新道路,以政府支持与企业不断研发相结合,日本经济在短时期内迅速崛起。美国也始终将企业放在技术创新的核心位置,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进入周期性衰退时期,他们集中人力、物力,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在信息技术领域,推出“电子政务战略”、“国家计算机网络安全战略”;在生物技术领域,启动“后基因组”研究战略;在纳米科学领域,大力执行“国家纳米计划”。这些技术创新举措,对摆脱经济乏力局面,维持大国优势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2004年举行的主题为“国家创新系统中优化配置R&D资源”的

科学会议上,中科院周寄中教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进行了分析,现状是十分令人担忧的。在体现企业技术竞争力的几个主要指标上,我国都处于劣势。如2002年我国用于购买国外技术费用达到372.5亿元,而用于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费用只有25.7亿元,两者之比为100∶7,这导致我国企业陷入自主开发能力弱,又不断购买国外技术的恶性循环;在企业R&D人员指标上,我国企业如按每万名劳动力中R&D人员比较,我国企业只是日本、德国的1/10。在2002年,没有开展技术研发活动的企业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的69%,没有新产品开发的企业占67%。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还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企业缺乏创新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在我国,目前还存在着许多政府任命的企业行政领导,这些企业领导者共同倾向,都是行为短期化,重产值,重利润,轻资产优化,轻技术进步,使企业技术进步的压力和动力均不足。

从表1看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中,迫于市场竞争力而进行技术创新的比重,远较企业积极响应市场需求追求高额利润而采取的主动技术创新比重大。

2.技术创新主体错位。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研究机构。然而在我国,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国2/3以上的技术开发力量在企业之外,企业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3.资金投入不足。我国除个别行业之外,绝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都低于国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中国大中型企业开发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21%,与国外企业相差甚远(国外企业均在10%以上)。由此可见,中国企业的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不足。

4.企业研究开发力量薄弱。我国R&D机构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中,新产品开发人员奇缺,大约只占在职职工总数的1.5%,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我国R&D人员分布极不合理(见表2),企业中R&D人员分布过少。这就造成了我国企业研究与开发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通过对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又研究了国外技术创新现状与我国现状的比较及原因分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应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1.通过改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通过股份制改革解决国有企业的产权和经营权问题,转变企业经营者的观念,树立技术创新观念和意识。另外通过改革,促使企业尽快面向市场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企业要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有所作为,必须尽快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成立或完善技术开发中心,加大对技术中心的研发投入,进一步确立技术创新在企业的主体地位。

2.走企业技术战略联盟之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相关企业联盟合作,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盟合作,都能促使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聚合效应、学习效应和集群效应。这主要表现为,实现技术创新中的规模经济,分担技术创新的风险,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和组织学习。所以,企业走技术战略联盟之路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3.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投资与金融机构。首先,支持、扶植创办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技术创新的开发费用是一般传统产业的10~12倍,只有尽快形成风险资本市场,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国外高新技术投资公司,风险投资银行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次,设置国家和地方的技术创新专用基金,设置国家和地方的技术创新专用基金,资助那些积极从事技术创新的机构与个人。创新基金可以帮助创新者分担一定的风险,同时也分享创新成功的利益。

4.完善激励机制,造就高水平的技术创新队伍。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核心能力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哪个企业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哪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就有了成功的根基。

在人才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培养、激励、评价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创新能力。科技人员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是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需要加以不断的培训。创造与国际先进技术多交流接触的外部环境,营造一种宽松的、让他们在技术创新海洋中无限遐想的内部环境,充分创造一种人尽其才的条件,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技术创新的风险

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它能推动企业创造高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风险。技术创新的风险主要来自技术、市场及财务风险。

在技术风险方面:首先,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一项技术是否按预期的目标实现应达到的功能,在研制之前和研制过程中是不能确定的。其次,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产品开发出来如果不能进行成功的生产,仍不能完成创新过程。产品生产出来以后,能否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也将影响产品的销售和生产。再次,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事先难以确定其效果。最后,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由于新技术产品变化迅速,寿命周期短,因此,极易被更新的技术代替,当更新的技术比预期提前出现时,原有技术将蒙受提前淘汰的损失。

在市场风险方面:市场风险主要指难以确定市场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时间,难以预测创新产品扩散的速度。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因资金不能适时供应而导致技术创新失败的可能性。

所以,技术创新也是一项充满风险的活动,并不是每一项创新都可以获得成功,即使像美国这样的经济技术强国,技术创新成功率也只有30%左右。当高投入高风险的创新失败时,往往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损失。比如美国的铱星通讯公司,当初拥有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技术,可是这项先进技术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同,市场前景暗淡,顾客稀少,最终导致铱星通讯公司宣告破产。

在认识到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相互利害关系后,需要我们进一步驾驭好技术创新这把利剑,为企业发展壮大服务。同时,要努力消除技术创新对企业带来的风险,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其发展和命脉与技术创新紧密联在一起,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没有企业的生存空间。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规模和效益,让企业走战略联盟之路,使企业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有质的飞跃。但技术创新伴随有风险性,企业要掌握和运用好技术创新这把利刃,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勇鸣.瓶颈与突破:上海科技创新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3)

2.史占中.企业战略联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葛新权,李静文,彭娟娟.技术创新造城市综合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与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

4.魏中龙.技术创新工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5.朱新轩等.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6.廖志鹏.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创新辨析.发明与创新,2005(7)

(作者简介:戴骏豪,上海大学工学硕士,讲师,从事过企业管理及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责编:若佳)

作者:戴骏豪

上一篇:投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论文下一篇:企业注册工商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