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2-09-20

第一篇: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思考

白玉花

杭锦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物资供应中心

摘要:在党的十八大上,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这一伟大构想。工会作为党联系员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的社会支柱,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与达成和谐社会目标之处息息相关。一个优秀的工会在维护和实现劳动就业权利的公平正义、收入分配权利的公平正义、社会保障权利的公平正义、教育权利的公平正义、劳动安全与健康权利的公平正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建设学习型工会、具有推动力工会和切身维护职工利益工会三方面出发,论述对于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工会建设,学习型组织,推动力,职工利益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战略构想,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

2013年4月28日,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亲临全国总工会机关时提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和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人阶级要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

当代工人不仅仅是有力量的工人,更是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工人。此时,工会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地位就变得极其重要。工会是职工的“大学校”,引导职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进步的新形势,自觉学习、刻苦学习、终身学习,努力培育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工会是职工的“推动机”, 激励广大职工为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工会是职工的“维权者”,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优良的工会组织建设是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如何加强工会组织的建设是一个值得思考,值得探讨。

一、建设学习型的工会组织

学习对于任何一个职业都是重要的,学习是推动产业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增强创新意识的根源。在促进职工学习的过程中,工会要有所作为,首先要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建设学习型的工会组织,要从工会干部和职工两个方面考虑。

对于工会干部而言,强化学习训,不仅可以提高工会干部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且使工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学习型工会组织夯实的是工会干部做好工作的“底气”、工会组织自身的“底气”。[1]首先要向工会干部灌输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要切实落实学习的制度。在学习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不是硬性规定,更不是强求,而是利用已有资源吸引工会干部,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规律学习。

职工学习是提高职工队伍建设的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五大和部分工会代表发表讲话,强调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首先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其次,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职工身心健康素质;最后,开展法律知识宣传,组织职工学习《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职工的法律和政策水平,使广大职工学法、懂法、用法、守法。

另外,优化资产工会管理也是建设学习型工会的重要一步。加强工会资产管理,加强文化教育阵地建设,通过增加投入、整合资源、强化内部管理、试试有效监督及绩效考核,提高工会文化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培养知识型、技术性、创新性高素质职工,推动职工素质工程的实施,建设工会“大学校”发挥积极作用。[2]

二、建设具有推动力的工会组织

工会是需要对职工和企业有推动力的组织。工会履行建设职能,要努力在促进企业和职工同步发展上下功夫,确保科技进步和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3]

随着“十八大”中国梦的提出,工会需要在促进、激励职工工作积极性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更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综合素质的竞争,全员文化底蕴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的工会组织,责无旁贷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卓有建树。[4]工会组织开展的许多工作已经和企业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了,甚至有些工作已经为企业文化建设做了很好的铺垫,并建立了一套有效机制。第一,工会应加强教育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第二,工会应优化人才晋升机制,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第三,工会应加强创新文体活动,融合人际关系、提高职工综合能力、宣传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培养职工集体主义精神和进取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第四,工会应大力宣传学习创新机制,成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推助剂;第五,工会应加大典型示范作用,为正确的企业文化指明方向。

其次,工会的推动作用,还体现在它的建设职能上,工会通过组织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职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热情。劳动竞赛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传统工会工作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找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的最佳位置,使劳动竞赛本身的特点和功能更加充分直接的得以发挥,对职工生产更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5]工会通过竞赛的形式,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职工的创造性、引导职工自觉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通过竞赛的形式,引导职工认识竞争的必然性、必要性。在竞争中发展竞赛,使竞赛促进竞争,企业通过劳动竞赛增强竞争力、生命力。[6]工会通过劳动竞赛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第一,劳动竞赛应以企业为基点,主体立足企业,,目标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联系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竞赛的对象要从安全生产一线向生产经营延伸,坚持市场为竞赛的导向,以市场定位;第二,劳动竞赛需要是规范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第三,工会组织的劳动竞赛形式应符合职工群众的意愿,可以小型多样、丰富多彩,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

三、建设可以切身维护工人利益的工会组织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自然产物,是劳动者的代表,代表劳动者是工会生存的基础。我国法律规定,中国工会是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具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作为拥有1.37亿会员的中国工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要维护好职工的生存权、学习权和发展权。[7]工会应当发挥代表作用,使工会成为职工“话有处说,难有人帮,苦有处诉”的职工之家,同时实现工会本身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职责。[8]

工会的建设和发展,从其根本出发点而言,要加强维护工人的利益,坚持以“工人”为本,工会要在企业和工人之间充分充当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9]

首先,要认真落实好送温暖的活动,健全困难职工帮扶体系,优化职工生产生活环境。一个合格优秀的工会组织建设,必须是一个服务型工会的建设,以服务职工为宗旨,尽心尽力为职工办好事实事,关心职工生活,时刻把职工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将从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权益统筹考虑,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群众利益,时时刻刻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10]

其次,维护工人的利益,要从民主建设出发。切身维护工人利益的工会组织需要有完善的完善职代会制度。组织职工代表认真行使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重要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要问题的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推荐选举权。不仅如此,企业事务的公开,应延伸至基层,实行了重大问题公开,通过内部网络公开,进一步维护广大员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再次,坚持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按时签订企业集体合同,不断充实内容、完善程序,强化检查监督,加大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让职工的权益得到依法保障。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使大量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再次,还应该处理好被动维权与主动维权的关系。第一,一个企业的工会组织要不断提高维权工作水平,改变过去较多的被动性维权,而要加强对职工权益维护状况的趋势性研究,增强维权论坛工作的主动性。第二,要处理好依靠行政维权与依法维权的关系。依法维权是以法律为依据帮助劳动者维护其合法权益,使企业工会组织真正发挥它的劳动关系的作用。第三,要处理好整体维权与个体维权的关系。在新形势下,煤炭企业不同群体的职工甚至每个职工个体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需要工会组织维护其特殊权益。第四,要处理好系统内维权与社会化维权的关系。最后,要处理好程序维权与实体维权的关系。[11]

在新形势下,建设可以切身维护工人利益的工会组织,既是一个传统课题的深化,又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崭新课题,更是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步。

小结

中国梦的提出,使得工会的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走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梦在工会组织建设上的体现和实现,都是一个需要继续讨论和深化的问题。

毫无疑问的是,建设一个学习型的工会组织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因为时代是发展的,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以往的理论不够、实践不够、能力不够.需要不

断深入系统地学习。[12]建设一个具有推动力的工会组织,是企业的所需,是职工的所求,更是时代的召唤。一个具有推动力的工会,才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工会,然而,怎样优化推动力的输出,怎样使得推动的作用最大化、最优化,仍然是值得讨论和思考的。从工会建设的根本来讲,工会的存在是一定要能够切身维护工人、职工的利益的,这样的职工才能够安心工作,发奋工作,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毋庸置疑的是,时代是发展的,中国是发展的,思想观念了理论文化也是在不断进步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修正、不断的创新,才能够使得工会的建设符合时代的步伐,才能够优化工会的建设,才能建设成为一流的工会。

参考文献

[1] 张丽. 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组织[J].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09, 24(2): 38-43

[2] 喻红秋. 工会根基的夯实机[J]. 当代工人, 2010(2):18-19.

[3] 张良金. 工会建设企业文化的方略思考[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5,19(1):114-116.

[4] 冯大龙. 关于工会建设企业文化的思考[J]. 新西部(下半月), 2010(7):84, 80.

[5] 俱美丽. 浅谈新形势下劳动竞赛吸引力与思考[J]. 商情, 2011(42):144.

[6] 陈谨. 论国有企业劳动竞赛的精气神[J].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11,26(1):18-20.

[7] 李全英. 论工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8,22(6):1-7.

[8] 郭鹏. 加强规范化建设,完善维权保障机制——浅谈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J]. 现代企业文化, 2009(30):107-108.

[9] 王丽. 加强工会建设,构建和谐企业[J]. 现代企业文化, 2009(32):99.

[10] 韩亦笳, 樊媛. 建立推进工会管理工作长效机制[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1(8):87.

[11] 邓莹. 加强煤炭企业工会建设的思考[J]. 才智, 2012(20):191.

[12] 刘宇虹.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轻工教育, 2011(1): 32-34.

第二篇:村级组织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农业税实行政府全额代缴后,村级组织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转变村级组织职能,更好地发挥村干部作用,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加强和改进税改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考虑,县委主要领导到柘塘镇共和村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指导。通过调研,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村级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业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有限,非农产业开发是今后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当前,农村经济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业已不再是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尽管今年国家对粮食生产实行了直接补贴,并实行农业税代缴,但农资价格上涨,带动农本增加,农民最终收益并不大。因此,要加快村级经济发展,较快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大非农产业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上。以柘塘镇共和村为例,20*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02元,其中种植业为450.4元,占7.76 %;渔牧业为849.5元,占14.64%;工副业为1416.3元,占24.41%;外出劳务收入1578.2元,占27.2%;企业工资收入1508.6元,占26 %。种植业以外的收入占到了92 %,这是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132元的主要原因,也是该村长期发展村级工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结果。目前,该村共有村办改制企业和私营企业33家,20*年年产值达1.5亿元,产值50万元以上的8家;兴办了精养鱼池600亩、特水养殖基地、家禽养殖基地和草莓种植基地各1个;105名农民从事养蜂业,规模达4000箱。村级经济的发展,增强了该村综合经济实力,20*年该村在全县村级经济排名中列第12位,村可支配收入达68万元。实践证明,加快农村资源开发,加快发展非农产业,是村级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发展村级经济的主要努力方向。

二、税改后村级工作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村级工作职能需要有新的拓展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步步深入,村级工作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村级组织在工作空间上有新的拓展。以柘塘镇共和村为例,该村及时转变工作职能,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扭转了税费改革前村干部主要精力放在催收税款上,村干部腾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谋发展、搞服务。当前该村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方针政策,完成县、镇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二是努力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加快村级工业发展,积极为现有企业做好协调服务;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培植种养殖大户;组织引导农民向外转移。三是做好为民办事和为农服务,完善村级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定期为农户提供种养殖、劳务等信息服务。四是维护社会稳定,注重疏导,防止纠纷,化解各类矛盾。五是完善村民自治,开展县村民自治模范村、农村消防安全示范村和市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创建工作。职能转变后,村级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持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今年有望达到6500元。

从共和村村级组织职能转变和取得的初步成效来看,我们建议,当前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要认真把握中央和上级党委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紧密结合村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转变角色,拓展新的职能。具体做到“四个解脱、四个转变”:一是要从直接抓生产中解脱出来,转变到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非农产业开发上来,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情办好,引导和带领好群众创业致富。二是要从催款收税的群众对立面中解脱出来,转变到宣传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改进群众工作方法、维护社会稳定上来。三是要从兴办公益事业派工难、集资难中解脱出来,转变到“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村民自治上来。四是要从班子整体战斗力不强、干部素质不高中解脱出来,转变到抓好村级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上来。村干部要做到“五员”,即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发展经济的服务员、实用技术的指导员、农副产品的销售员和劳务输出的联络员。

三、农村党建工作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村级党组织的组织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党员参入按产业建立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多了,进工厂上班的多了,外出打工的多了,农民党员的活动空间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村级党组织的设置、村干部的配置等村级党组织建设中的关键工作,都要适应形势变化,进行创新和优化,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以柘塘镇共和村为例,该村共有124名党员,设1个党总支,3个二级支部和10个党小组,基本上都是按照村组设置来划分编排党员的,由于党员编排与产业发展等经济活动不一致,党员活动很难开展,活动质量很难提高,党员教育针对性不强。下一步,该村已考虑结合本村实情,创建养蜂、水产等产业党支部,提高党员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我们认为,党组织的设置要因地、因时制宜,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开展党员活动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专长,建议合理的调整设置农村党组织,创立特色、行业、地域、年龄4条主线,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农村党组织设置新模式,形成以村总支为主体、专业党支部为骨干的新型组织构架。

共和村辖5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村,共有1359户农户,总人口4330人(含小城镇户籍2200人),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60亩。在村干部配置上,该村现有在职镇管干部4人,其中:总支书记兼任一个二级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兼任治保调解主任,会计兼任民兵营长、工会主席,计生专干兼任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村党总支支委3人,由村书记、主任、会计组成;村委会委员3人,由村主任、会计、计生专干组成。村委会下设5个村民小组,每组设队长和会计各1人,共计10个组干部。从目前看,该村村干部职数设置较为精干、适宜,组干部还有精简的空间。当前,我县村级经济普遍不强,县、镇对村财力转移有限。我们建议,要通过强化党组织设置,适当减少村干部职数,根据工作量定职数,同时大力推广村干部交叉任职,试用“三不”型村干部(即不参与村内具体分工、不脱产、不拿报酬),以实现减人不减事、工作职能强化的目标效果。

四、村干部待遇相对偏低,对村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强化

目前,我县村干部的工资、养老保险等各项待遇都不高,基本工资为400元/月,考核工资在镇考核审核后发放,大约1万元/年。养老保险,书记为1200元/年,主任为1080元/年,计生专干为960元/年。柘塘镇共和村由于经济条件较好,村书记工资为1.7万元/年,主任为1.6万元/年,两委成员为1.5万元/年,组干部为0.5万元/年,在该镇是最高的,该村干部较为满意。但对县统一规定的保险执行标准过低仍有想法。

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任务重,矛盾多,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应关心、支持和爱护他们,保护和调动好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经济待遇要提高。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不断改善村干部的经济待遇。要加大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干部尤其贫困村干部的基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同时要建立村干部最低工资制度、离职村干部定补制度和离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工作环境要改善。对村干部要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干预;多鼓励,少埋怨;放权基层,给村干部自主干事的空间。三是激励机制要建立。把干部待遇同工作实绩挂钩,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工作成效,建立分级分类的考核机制。四是政治待遇要关心。把在表现突出、工作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干部条例》,优先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

第三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文章标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之一。实施这一基础工程,涉及到农村的各级组织和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实际工作当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看,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和农村两个文明的共同进步,这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中心。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都必须发挥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农村基层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去贯彻、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任务要靠农村基层组织去完成,农村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靠农村基层组织去解决。只有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才会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多年的实践也一再证明,经济建设是中心,但离不开农村基层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搞好经济工作的保证,但又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一些地方和单位的经济发展之所以既快又好,关键就是那里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得好、过得硬,建设了一批敢打硬仗的强班子。相反,那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和单位,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因此,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是错误的、有害的。既不能孤立地就基层组织建设抓基层组织建设,忽视或放松经济建设;也不能就经济抓经济,忽视或放松基层组织建设。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二、要正确处理集中活动、集中整顿与做好经常性工作的关系

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进行集中教育整顿,这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近年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但是应该看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积量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劳永逸。集中教育整顿之后,如何巩固和发展集中整顿的成果,怎样抓好经常性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各级党委必须在突出重点的同时,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决不可抓抓停停,时紧时松。做好经常性的工作,就要经常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经常地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抓紧解决问题;要经常地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及时把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要经常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正气,抵制歪风,严肃纪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好经常性的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和坚持一整套抓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制度。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制度建设抓得不够和执行制度不严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方面,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另一方面,执行制度不严格。有的是虎头蛇尾,落实不够;有的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上级,没有真正按制度办事。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必须在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把经常性的工作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三、要正确处理思想建设与组织调整的关系

思想建设是组织调整的前提和基础,组织调整是思想建设的延续和保证。就农村基层组织的总体来看,现在要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此同时,对那些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较差的干部和那些不团结、不协调、软弱涣散的班子,也要进行适当的组织调整。但在组织调整的过程中,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换人以后,也要注重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把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质,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的全过程,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集中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和胸怀大局的教育,正确看待和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抓好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教育,进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抓好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教育,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抓好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教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抓好纪律和法律教育,增强遵纪守法和维护法纪的自觉性。通过深入的学习、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引路人,领导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识大体、顾大局、依法办事的明白人,关心群众冷暖安危、为群众办实事的热心人,实事求是、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的老实人。

四、要正确处理抓乡镇组织建设与抓村级组织建设的关系

乡镇

和村级组织都是农村基层组织,两级组织都要加强。但是,由于乡镇和村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职能、地位、作用不同,因此抓乡镇与抓村的要求与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要靠村级组织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去完成、去落实;农村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靠村级组织去化解、去解决。乡镇这一级是党和国

家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对村级组织建设负有直接责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大量事实证明,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班子坚强有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就能搞得好,差村可以变好,强村可以更强;相反,乡镇班子建设不好,必将直接影响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好村很可能被带坏,后进村的问题更没人去解决。因此,“治下必先治上,治村必先治乡”。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必须首先把乡镇这一级组织建设好,特别是要把乡镇领导班子,尤其是乡镇党委的领导班子建设好。要切实加强乡镇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配强乡镇党委班子,选好“一把手”,真正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农村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使乡镇党委切实担负起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真正发挥好“龙头”作用。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来源于,欢迎阅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第四篇: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如何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至关重要,“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全国实行

税费改革,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有利的增产增收环境,但是人均耕地少、气候干旱、自然条件差、抵抗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不强,仍然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农业政策上的支持有了限制,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提高村级班子的战斗力,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在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关键。实践证明,农村各项社会事业能不能办好,经济能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群众生活能不能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均与村级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

现阶段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影响着村级组织整体职能的全面发挥,只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群策群力,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当前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建设有机构,无人员。事实上村级组织只有支部和村委,且支部和村委建设来说,支部委员、村委委员空缺不落实,支部书记代替支部,村委主任代替村委的现象并不少见,村民小组建设比较薄弱,无人管事,村户“断层”,许多工作很难落实。这样冗杂而繁重的工作仅仅落在了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的身上。其次是村级制度流于形式,仅仅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再次是妇联、团支部、民兵连、调委会、治保会等常设组织,既无机构,又无人员,实质上是个“空壳”,造成了村级工作不能全面开展。

(二)班子配备不合理。合理的领导班子素质结构,是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保证。村级班子中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结构、性别结构的不合理,是影响个人工作的完成和村级组织整体职能的发挥的主要问题。年龄偏高,程度偏低,女性参与太少,致富能人缺乏,造成了领导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缺乏改革和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差,科技兴农观念淡薄,缺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技术和能力;缺乏凝聚力,组织领导能力差,团结协作能力差,在组织干部群众上缺少统帅才能;难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自身无能力,难以成为落实工作的先锋和群众致富的榜样;干部组合不协调,智能不互补,班子形成内耗,影响工作。

(三)组织制度落实不够。由于村级机构落实不到位,造成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多年来抓村级组织建设,制度健全了,各类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公开制度、监督制度健全而且规范,但在落实上大打折扣,机构空缺,人员空缺,研究工作成为空谈,落实工作也就只是主要负责人应付公事,与村民自治目标相距甚远。

(四)村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领导和管理水平比较低。部分干部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从主观方面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的村干部缺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的还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谋取私利,侵犯群众利益,有的甚至横行村里,欺压百姓,有的村干部,想做好工作但不善于发动和依靠群众,不会走群众路线,方法简单粗暴。

(五)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精神文明建设滞后。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职能,精神文明建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传统观念等的影响,制约着村级组织职能的进一步发挥。主要是:一是农民组织观念淡薄,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各种各的地,各赚各的钱,对村级组织的引导、指导无动于衷,参加集体开展的各类活动及各项工作主动性不强,村级组织功能弱化。二是普法教育效果不佳,群众法制观念不强,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受到影响。三是文化教育落后,办学师资条件差,农村青年文化程度低,本土人才缺乏。四是科技知识普及不深入,农业科技应用率低,对市场经济认识不够,信息闭塞,生产盲目性大,未能完成实现由吃饭农业向商品农业、效益农业的转变。

二、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提高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六个“必须”。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抓好干部队伍为关键,以解决好“三农”问题为主线,以思想建设为保障,以制度落实为基础,落实基层组织建设。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制度,建设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

第五篇:对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全区现有农村党支部252个,农村党员8860名。近年来,全区农村党支部能够积极贯彻落实各级党委的工作部署,工作积极性比较高,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村级党组织在工作思路和方式上表现了诸多的不适应,影响了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1、工作方式上“旧”。面对市场经济新形势,面对群众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日益增强的新情况,一些农村干部仍然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老办法开展工作,工作方法单一,不注重依法施政、民主执政,粗、横、楞现象时有发生,不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善于用新办法、新方式解决新

1矛盾、新问题,由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引发了不少问题,应当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2、党员带富能力上“差”。据调查,农村党员家庭的平均生活水平处于全区农村中等水平,家庭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党员约占60%。农村党员中,年轻能干的外出打工者居多,精明的中年党员大多担任村干部被工作所累,其它党员尽管有致富的愿望,但由于自然条件、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普遍感到致富门路不宽。还有少数党员年纪大、文化低,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缺乏带头致富的本领,家庭收入赶不上普通群众,在带头富、带领富中作用发挥不太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在工作重心上“偏”。在市场经济时代,农民的产、供、销都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群众迫切希望党组织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他们减轻在市场经济中所承受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但是,少数农村党组织和农村干部,抓工作主要内容还是批宅基地、抓计划生育等,真正在发展经济上用的精力太少,为群众服务不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还比较弱,难以适应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存在这些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办法不多。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少农村干部束手无策,缺乏处理方式方法,造成

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被动局面。二是认识不高。一部分党员,在经济大潮中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家致富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关系,“各种各的地,各赚各的钱”,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党员的地位、作用、价值无法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三是意识不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村级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一些村级党组织对新时期发展战略认识不足,引导力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尤其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不深不透,不少工作没有同步跟进。

二、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重点在于巩固提高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因此,必须着力解决村级党组织存在的“无人办事、无心办事、无力办事、无章理事、无钱办事”的突出问题,为加快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加强培训教育,解决“有办法和策略办事”的问题。要在党员,特别是农村干部中抓好党章和十七大精神以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树立科学发展观。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和用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头脑,用先进的经验启发他们的思路,用党章约束他们的言行,增强他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

质,使其善于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

2、坚持标准发展党员,解决“有骨干办事”的问题。农民党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骨干和生力军。村级党组织要及时吸收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农民入党,逐步解决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党的力量薄弱等问题。一是要想法设法建立积极分子队伍。要采取学习、教育、引导等多种形式,吸收青年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调动有技术、技能等各类骨干人员的入党热情,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二是要采取措施加大培养教育力度。要采取集中培训,党支部成员分工帮助,并参加党的有关活动等方法,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逐步成熟起来,促进他们一步一步地向党组织靠拢。三是注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突出发展工作的重点,发展党员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农业一线的农民、致富能人和青年、妇女作为工作的重点,使党员队伍的结构更有利于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3、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解决“有能人办事”的问题。“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一个村建设的好坏,关键要有一个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要结合即将进行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注重为各村选配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立志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书记。实践证明,选配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必须改进选人办法,更新

用人观念,按照发展经济的要求和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多种形式选准配好合格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选配村党支部书记的渠道要拓宽,既可以从乡镇党政机关选派,也可从先进村中选派,既可公开向社会招聘,也可以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拔,让真正有能力的中青年出来挑大梁。

4、健全各项制度,解决“有章法办事”的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正规化,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一要对党员实行科学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按党章要求开展正常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二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做到决策符合村情,办事顺乎民意,避免个人说了算,凭老经验办事情。其三要抓好党内生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坚持,已订的制度要落实,缺少的制度要补建。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头执行制度,做出表率。四要继续坚持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同时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把村民建房指标、民政优抚对象、“五保”供给、村级财务、项目实施、计划生育等纳入公示内容,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接受群众监督,只有亮了干部的家底,明了群众的心底,才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通过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支部一班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及责任感,以便更好的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5、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有资金办事”的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会议上讲过:一个村解决了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的问题,其他问题就好办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解决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要多给政策,争取每村立一个项目,只有通过项目支撑,才能发展和壮大解决集体经济,才能解决“有资金办事”的问题,才能强化村级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好,以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上一篇:制造业特色小镇方案下一篇: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