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书籍

2024-04-29

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书籍(精选6篇)

篇1: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书籍

廉政书录

1、《中国廉政文化史》、2、《反腐倡廉沉思录》

3、《利剑行动》、4、《国色》、5、《决择》

6、廉政故事35.97、做最好的党员

8、廉政公署15.49、新中国反腐简史16.110、通向廉政之路15.511、忏悔录14.912、透视十大腐败犯罪现象18.713、廉政党课三十讲35.514、廉政箴言14.515、中国廉政文化读本

2116、腐败与反腐败24.517、《纪检监察案件证据调查与运用实用教程》2套

18、《新编纪检监察业务教材(上、下册)》2套

19、《廉诗三百首》

20、《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论》

21、《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音响)

22、《高台驻足:一个领导者的人生感悟》

23、《中国廉政文化丛书(第二辑)》

24、权力监督与腐败预防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25、中华廉政文化读本 人民出版社

26、长篇原创反腐小说—权力底线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7、市长秘书 作家出版社

28、廉政工程(制度、政策与技术)李成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

29、致命旋涡 王晓方作家出版社

30、领导干部公共服务能力 李鹏飞中国方正出版社

31、领导干部政治鉴别能力 李勇进中国方正出版社

32、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孙国新中国方正出版社

33、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能力 李勇进、王迎春中国方正出版社

34、领导干部创新能力 孙国新中国方正出版社

35、领导干部沟通协调能力 蒋玉林中国方正出版社

36、廉政文化建设要论 张利生中国方正出版社

37、反腐倡廉建设新经验与新对策 李秋芳中国方正出版社

38、中国廉政勤政故事 王文升中国方正出版社

39、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中华诚信名言点评 江万秀中国方正出版社

40、《辉煌历程—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三十年》

41、《纪检监察概论》

42、《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教程》

43、《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教程》

44、《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教程》

45、《纠风工作教程》

46、、《执法监察工作教程》

47、《纪检监察案件检查教程》

48、《纪检检查审理教程》

49、《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教程》

50、《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教程》

51、《反腐倡廉监督教程》

52、、《国(境)外廉政建设与反腐败考察研究》

53、《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教程》

54、《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学习读本

55、《治理商业贿赂政策与知识问答》

56、《职务犯罪热点、难点解析》

57、《反腐倡廉学习读本》

58、《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实用问答》

59、《反腐倡廉热门话题》

60、《中国国家廉政体系研究》

61、《公务员法》学习读本

篇2: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书籍

【木果书探】

我们一起探索图书的边界,培养一颗通往辽阔世界的野心。

1《造物记》

作者:[英] 罗伯特·佩恩

一句话推荐:一个寒冬早晨,罗伯特·佩恩砍下一棵近乎完美的梣树,带着它去寻找各种木工,看看这棵到底能制作出多少种器物。 在英格兰本岛、爱尔兰、奥地利乃至大洋彼岸的美国,罗伯特目睹了工匠们精湛的手艺,得到了44件精美的器物。这些就要失传的手艺,人类与自然之间渊远流长的联结,在佩恩的笔下,走进了我们现今的日常生活里。

推荐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2《驯化利维坦》

作者:王建勋

一句话推荐:本书围绕美国建国时期确立的三权分立和联邦主义展开探究和讨论,清晰地梳理了美国“国父”们的政治理想和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思想脉络,旨在重申十七、十八世纪理论家们倡导的有限政府理念;同时对建立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推荐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3《游隼》

作者:[英] J.A.贝克

一句话推荐:从秋天到春天,在英格兰东部一片平坦的湿地上,J. A. 贝克追逐着一对游隼的身影。他沉迷其间,痴痴地追随这种鸟,观察它们——在天空中,在地面上,追逐、捕杀、进食、休憩……他描述这些活动,语言精确,且带有非同寻常的诗意。

推荐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4《现代国际思想的根基》

作者:[美] 大卫·阿米蒂奇

一句话推荐:本书由一些重要的方法论文章构成,探讨帝国与海洋之平行历史的全球化谱系,对国际思想史中的主要人物如霍布斯、洛克、柏克和边沁都有独创性的思考。本书是作者十多年专注于这些议题的思考和研究之大成,一方面重建了思想史中常常被忽略的国际面向,另一方面恢复了国际史的思想史面向。

推荐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5《议会如何工作》

作者:[英]罗伯特·罗杰斯 / [英]罗德里·沃尔特斯

一句话推荐:本书乃自有议会以来,对议会如何运作的首次全面考察,不仅对议会的工作和日常给予了独一无二的洞察,更是结合实例全面权威介绍议会工作的惯例和行为,对议会的优点/弱点和如何更有成效进行了卓越的分析。

推荐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6《奥杜邦的祈祷》

作者:[日] 伊坂幸太郎

一句话推荐:有一座岛,一座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孤岛。岛上有一群奇奇怪怪的人,以及一个会说话、知晓未来的稻草人。一则预言在岛上流传了上百年:这座岛缺少一样东西,外来之人会将它带来。“外人”终于来了,岛民们满心期待,等来的却是暴力与杀戮……而神一般的稻草人也离奇地倒下了。谁能来救这座岛?它真的需要救赎吗?

推荐来源:新星出版社

7《改变一切》

作者:[加] 娜奥米·克莱恩

一句话推荐:关于为什么气候危机要求我们放弃 “自由市场”的核心意识形态,重构全球经济,乃至重塑我们的政治体系,这本书给出了睿智的解答。

推荐来源:理想国imaginist

8《万古江河》

作者:许倬云

一句话推荐:这本《万古江河》即心怀中国文化的著名史家许倬云先生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国文化的内容与中国文化占有的空间不断发生变化:从考古发现所见的中国文化的发端,到“中原”的出现,中原变成了中国,“中原的中国”慢慢扩张变成“中国的中国”,然后超越中国之外,慢慢将四邻吸收进来,通过文化上的交往以及势力范围的扩大,变成了“东亚的中国”,然后在亚洲范围之内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亚洲的中国”,再经过百多年颠簸与蹒跚进入世界,成为“世界的中国”。

推荐来源:理想国imaginist

9《失焦》

作者:[匈]罗伯特·卡帕

一句话推荐:本书是罗伯特•卡帕亲历二战的摄影手记,作品忠实记录了他在战争中经历和感受到的一切。展卷阅读,有时会哑然失笑,而更多的时候,则会让人心情沉重。卡帕深深热爱生命,热爱和平,他厌恶战争,痛恨自己的职业——眼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生死只在一瞬间,任谁也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反差——尤其是当这种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甚至随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

推荐来源:理想国imaginist

10《思想的力量》

作者:[美] 布鲁克·诺埃尔·穆尔 / 肯尼思·布鲁德

一句话推荐:本书是迄今为止覆盖面最全的哲学史读本,内容包罗万象,纵览了西方从古至今的所有哲学理论流派。全书写作风格生动,让哲学变得通俗易懂,却又不至于过分简化,每章章末还附有重要思想家的原著选读。作者着重展现了哲学思想如何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考察了哲学思想与人类历史、日常生活的互动关系。

篇3:试论中国书籍的传统范式

一、符号与功能:中国传统书籍的源流

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没有断流并仍在使用的文字系统。它从一开始就不依赖于表音,而是通过象形、表意的系统产生并发展和完善。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造就了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文化整体。“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造字和用字的规则,但从另一方面讲,这样的视觉符号系统中包含着中国古人对宇宙万物和其中规则的领悟。

在中国古代,文字的功能不仅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而更重要的是人希望藉此能实现与天地、鬼神之间的交流。“殷人将文字记录应用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作为人鬼之间交通的桥梁……周代遗留下来的铭文,大多保存在青铜器上……他们所祈求的是祖先的荫祐、子孙繁衍、长乐永康。铭文之所以刻在坚固的金石上,是深恐其他的材料会腐朽消蚀,不能永久存在,因而子孙便不能得到长远的保祐。”“至于竹木简策,本为人与人之间文字交通的工具,但有时亦作为祭祀时的用品……古时,人们设想鬼神都是识字的,是以在祭祀中,以文字代替口头祷告。这种广泛的将文字应用于人鬼交通,也是使古代文字记录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1]

文字是如此重要的符号,所以人们往往认为一些重要的事情口说无凭,用它书写记录下的盟书、契约或法定文件等才显得那么郑重和有效。由于有这样的书写、记录的文化传统,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大量的文献档案,“自公元前722年起,直到今日,几乎没有一年缺少编年的记录”,[2]为世界其他古代文化所不及。例如,《尚书》就是这样一部重要的文献档案,“《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记言的历史”。[3]

“书”本身作为一种符号,其所指包含着复杂的历史。现在一提到书,人们通常会认定它指的是什么,但如果我们从“书”的源头看来,就会发现“书”中蕴含的许多符号意义已经被掩盖,或者说已少为人知。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书的解释是:“书,箸也。”[4]“箸”通“著”,在这里是写作、记录、撰述、登记等意思。《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是:①书写,记载。②文字。③书籍。[5]由此可以理解,“书”在较早的时候是指用文字来书写、记录的行为,书写的目的是为了记录某些被认为是重要的事情。在词性上,“书”起初是作为动词使用,最后又转用为名词。墨子:“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槃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自古就非常重视书写和记录,以达到某种保存和传播的目的,而最终书或书籍名称的确立,表现了对于这项基本属性和功能的价值认同。

从词源的对比角度,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在上述方面的文化传统与西方有很大不同。西方大多数语言和文字中,“书”这个词都与原始的书写材料有关。比如英文中的“book”和德文的“Buch”都出自于古老的日耳曼语bokis,意思为一种山毛榉,它的树皮可以用于书写;另外,“在拉丁语言中,这个词来自拉丁文的liber (法语:livre;意大利语:libro;西班牙语:libro;葡萄牙语:livro),指的是一棵树的外皮和木头本身之间的薄皮,因而它是最早的书写对象”。[6]

所以,中国的文字和书籍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特有的功能,这一点与西方文化传统有着很大的不同。文献档案以及书籍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的变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史记·萧相国世家》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7]从汉武帝开始,古籍便有了系统和广泛的收集机制。“历代所有帝王,在开国不久,都会收集和保存前代遗书,作为谋求长治久安之德政的一部分。”[8]

古代文字的使用向来为一些像祭祀者、史官等特殊阶层的专属,到后来写作和使用书籍成为贵族的特权。“贵族教育子弟,是为了要造就服务于政府机构的人才……至于教材,除了射、御等科目外,大部分是古代的典籍。《国语》中记载,在公元前600年左右,楚太子箴(楚恭王)所习的课目有:《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等古籍。教育完成之后,学生便可入仕政府”。[9]到了战国后期,政治和教育两方面有了被统一在一起的趋势,从此,书写、著述、读书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合为一体。同时,“学而优则仕”,人们只有以圣贤的著述为经典,苦读、钻研,才能平步青云,光宗耀祖。虽然,传统书籍中也有大量关于各种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内容,可是传播的力度是有限的。

历史上,不仅制作与保存书籍等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维护统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甚至焚毁书籍的目的也是同处一则。“焚毁书籍作为思想控制的方法,并不始自秦始皇,先秦法家思想中早有此说。《韩非子》记载,商鞅为秦变法,‘教秦孝公……燔诗书以明法令。’韩非子也说:‘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焚毁书籍的方法,也许早已为一些封建诸侯所采用;因为早在春秋时代,已有文献不足徵之感了”。[10]

清朝历代统治者的做法也是如此,一方面他们表彰程、朱,提倡理学,开博学鸿词科,编纂巨籍。另一方面却大兴文字狱,禁书焚书。如乾隆时期开四库馆,征藏书,同时又广泛搜缴所谓禁书一概焚毁,不让其再传。据载,当时被中央政府实施焚毁的书籍就计有538种,1,3862卷之多。[11]

实际上,封建专制社会中政府的修书和毁书历来都是出于同一个目的,充分表明了中国传统书籍在传统社会中承担的主要功能与作用。尽管如此,中国传统社会中,著述丰厚,无论是在数量或质量上都有过极其辉煌的成就,“直至15世纪末年,比世界上各国书籍的总数还要多”。[12]中国传统书籍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书籍的制作、保存及其传播、散佚等方面的问题研究,都不能脱离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特质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

二、书籍的复制技术及其社会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促成了纸张与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以“线装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书籍承载着中华文明,以纸张成就了印刷术并且泽被四海,促进了整个世界的文明发展。纸张和油墨的使用、雕版和活字版的工艺流程、汉字的书写与复制构成传统书籍生产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中很早就着力于文字的复制。钱存训先生的研究表明,“公元前1000年左右,浮雕的阳文印章及字范的应用,以及其后使用雕刻100多字的大型木章,都已显示出这种努力于代替手抄复本的趋向。在纸与墨的质量改进之后,印刷术发明之前,用刺孔镂花的纸版复印图案和画像,以及用纸墨拓印碑文的技术都已很发达。尤其拓本技术,很近似雕板印刷,因此促进了文字大量复印的可能性”。[13]

基于中国文字特有的造型系统,在书籍的生产和传播上,手工抄写一直是重要的,也是基本的传统方式。手工抄写的目的,是为了清晰美观、正确无误。同时也是为了尊崇礼制,表示敬重的意境。缣帛,是一种贵重的书写材料,长期与简牍并存。帛书通常是经过专人抄写的,往往用于重要的经典文献,或是重要的祭文以及祭品。抄写的另一个要求就是使用当时普遍认可的标准的书写文字。手工抄写在雕版印刷复制的技术中仍然是必要的前期环节。负责抄写的人俗称之为“誊文工”,由他们抄写好的纸本被翻面贴在木板之上,刻工以此便雕刻成了一块块用于印刷的反字版。因此,雕版印刷的书籍版面与手抄复制的书籍版面形式上是基本一致的。由于佛教盛行,雕版印刷术在唐代被广泛应用;到了宋代,佛经的社会作用被取代,印刷术为儒家学术再度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社会在经学、史学、理学以及科技等许多方面的成就达到一个高峰。宋代理学家的思想在后来的六七百年中一直是支配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主流,这种局面直至19世纪末才被西方外部力量所冲破。

雕版印刷术的采用从整体上加快了书籍的复制速度,增加了书籍产量的同时又降低了成本,尤其大量廉价、优质规范的书籍对那些出身贫寒的学子是一种恩惠。“据翁同先生的考证,从9世纪到16世纪末,抄本和印本的书价比例大约是十比一”。[14]所以,印刷术后期的发展又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科举制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理论上讲,活字印刷术是雕版印刷术优势的继续扩大和发展,然而活字印刷术在中国的发展却出现了另一番景象。

众所周知,我国宋代布衣毕昇(约990—1051)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与他同时代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简明完整地记载了毕昇造字、排字、印刷以及拆换版面的全部技术组成,并且表明了对此项发明的看法:“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备,更互用之,瞬息可就。”[15]毕昇的方法的确已经是一套完整的发明,这项发明的核心价值是便于扩大书籍的产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适应了书籍以较大规模传播的要求。

“瞬息可就”体现了生产技术方面改良的成果,但是书籍范式的变革单靠技术层面的推动显然不是决定性的。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交流、信息沟通、实践技术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价值系统决定着书籍制度和书籍生产的目的及方式。

毕昇与德国人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术发明,时间上先后足有400年的间隔,但是它们对各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却大不相同。事实上,在毕昇前后都曾有人在活字印刷方面做出过尝试,并且也获得过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比如,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鉴定为北宋活字本,约印刷于1100年前后,是现存最早的活字本。[16]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后,泥活字的使用甚为罕见,直到18世纪中期,才相继出现了李瑶或翟金生的泥活字印品。[17]王祯于1297至1298年间刻制木活字,克服了以往的困难,创建了从刻字、字盘、转轮,到排版、印刷等完整的工艺技术和流程, 在应用木活字印刷上获得极大成功,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各地的书院、衙署、书坊以及私家坊刻已经得到全面发展,他们均使用过木活字排印书籍,同时,涉及的题材范围也极为广泛。清代乾隆帝于1733年采纳了武英殿主管印书的官员金简(1794年卒)的建议诏令雕刻木活字,一年之内共刻成木活字253500枚。由这套木活字印成的书籍共有134种、2300多卷,汇集成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在完成了这项浩大艰巨的工作后,金简还撰写了《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专门对此工程的各项技术和规范流程做了综述。[18]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关于木活字制版、印刷和技术流程管理的专业书籍,曾被翻译成多种国家的文字广为传播。另外,在材料方面除了胶泥、陶瓷、木块以外,在不同时期我国还出现过铜、锡等金属材料的活字。

然而,活字印刷的发展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一直也没有能够替代雕版印刷方式。从与传统书业相关的整体社会关系上看,相比之下,雕版印刷的技术模式与中国传统社会对书籍的供求关系和模式更加吻合。

钱存训曾对中国印刷使用活字的不利条件作过精辟分析。他认为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是中国传统书籍实际上每次的复制需求量十分有限,而且多次再版是常见的方式。“过去中国印书每次仅印数十部,即将书版搁存,若有需求,可随时将书版取出重印,极为方便。这样的方法可免将印就的大量成书积压,造成资金的冻结”。[19]而活字印刷的模式要求在每一批次的排印完成后活版必须拆除,不能反复应用。另外,成套的活字一般数万枚,甚至20万枚以上也不为罕见,因而所需事先投入的资金巨大,加上活字印刷的技术流程中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套新的活字应用与管理系统,增加额外的人力成本,所以从长远的计划来看,活字固然有可以重复使用的有利一面,但是却很少会有书坊或个人为这种长期而未必有效的计划投资。他还认为:“更有甚者,学者要求印本文字正确无讹,书法娴雅不俗。活字印刷常不能满足这种要求。雕版印刷常能创造书籍的字体及格式上的多种不同风格及效果,印成的书页因而可以超逸脱俗,以具有独特的风格与美感,这是单调一致的成套活字所不能及的……中国的文化创造了活字印刷,而中国文化的特点又使活字印刷难以在本国取得长足的发展。”[20]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在几乎近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世界瞩目的。但是,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如此完美的技术成就却始终没有改变雕版印刷术在中国传统书业中所一直占据的优势。中国传统书业的范式也并没有因为有了活字印刷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中国传统书籍的基本形式同样也没有因此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一点说明了:类似书籍生产技术实践的某种单方面的革命作用是相对而有限的,或者说在一定范围内对书籍范式的变革还不是能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也证明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一贯维护稳定的价值系统的牢固性和持久性。

另外,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国传统印刷事业历来伴有提倡非营利的思想,其中含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观念。刻书、印书,传播先贤的思想和学问,一向被人们认为是人生的美德,同时,还能修善缘积功德,这种现象在私家刻本中尤为突出。叶德辉在其所著的《书林清话》中说:“积金不如积书,积书不如积阴德,是固然也。今有一事,积书与积阴德皆兼之,而又与积金无异,则刻书是也。”[21]

印刷术是文明之母,中国传统文化中通过印刷将油墨与纸张联系在一起,这套技术模式不仅对其自身而且也对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西方的现代文明。在印刷术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关系上通常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技术决定论”,认为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书籍成为了社会变革的重要媒体;另一种是“社会决定论”,即社会、文化、政治诸多方面的保守或革命的力量反过来决定印刷术的应用和发展。实际上,这两种力量都不是绝对的,它们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不同的阶段,作用的程度亦会有所不同。因此,钱存训提出了“相互影响论”,“即新兴的科技会影响社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社会的需要也可促进新的技术的发明,或不加鼓励而保持缓慢的发展”。[22]

三、传统书籍的经典形式

邱陵认为:“材料的使用和发明,对与书籍艺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3]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中国的传统书籍发展史,在更大的世界范围内都可以找到相同的规律来佐证。纸张用于书籍,许多单张的书页累积在一起而后装订成册,这就是中国传统书籍发展到最后而确定下来的册页制度。而且,这种制度也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所有纸质书籍的普通形式。

文字竖行书写,每行之间画有栏线,自右向左排列,书籍从左翻开。这一特征构成了中国传统书籍形式的本质,它继承了中国古老悠久的书写传统,源于古代的竹简、木牍的形制。到了最后的册页制度,手抄本与刊刻本的版面形式基本无有差别。

印刷术的发展使书籍形式趋于统一,版面形式和字体的选用也越来越固定。由于印刷的需要,刻印本的版面出现了一些手抄本上没有的形式特征。比如,“鱼尾”和“象鼻”的出现,是为了准确和快速地折叠印好的书页;还有牌记,提供了有关印制方面的信息。

印本书页为单面双页印制。每张对页在印制完成以后,字面在外,由中间对折,通常形成相对的两页(蝴蝶装的折页方向与之相反)。传统书页版面基本形式结构的各个部分都有专门的名称,这些名称本身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版面形式构成的性质及其功能。

印制好的书页,被木板印刷到的部分称为版面,版面的大小比例就是木板的大小比例。版面边缘以外的上下空白处分别为天头和地脚,一般天头较宽,文人读书时喜欢在此作一些批注之类的文字。宋版书有时在版面的左边上方刻印有长方形的格子,内有书籍的篇名或卷名,称为书耳或耳子。

版面四周有边框,有单线的为单边,也有粗细线并用或兼用的双边(文武线)。版面的中央折叠处称为版心(装订成书后为书口)。版心通常分为三部分,两个相对的双鱼尾为中间部分(有时也有单鱼尾),鱼尾之间一般题写书名、卷次、页码或刻工姓名等信息。鱼尾也常有变化,有黑鱼尾、线鱼尾及花鱼尾等样式;鱼尾上下以外部分,有时刻有直线,为象鼻。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刻本中,线有细有粗,分别称为小黑口、大黑口,没有的为白口。版面上刻写的部分有栏线,又称乌丝栏或称为界、行。书的正文为大字单行,用于注释或批语的小字则为单行双列。“一般情况下,每页划分为5到10行,每行容10至30字(大字)”。[24]总的说来,北宋时期的刻印本的形式中多为白口、字大、行宽、双边。南宋以后渐渐流行黑口,这是因为要适应印刷上的需要,同时,多为单边、字细、行密。还有的更多是由于复杂的时代风气所至,比如,元代的书籍多流行大黑口。

书的正文是一本书内容的主体。传统书籍以抄写为基本成书方式,书写的风格、水平就是刊本品质的核心。汉字的书法历史源远流长,唐代时楷书达到高峰,趋于成熟、规范。由于印刷术的应用,楷书便得到了普及。欧阳询(557-641年),颜真卿(709-785年)以及柳公权(778-865年)是唐代楷书发展中的三个典型代表,他们的书体对后世一直有较大的影响,宋代雕版书字体主要以他们三家书体最为流行。宋版书的字体在早期多效法欧体,颜体及柳体也渐渐采用。后来,宋徽宗的瘦金体也很有影响。“宋版书的字体是后世各种印刷字体的源泉。”[25]元代初期的刻本承袭了南宋的颜、柳余风,后来多改用赵孟頫(1254-1322年)的字体。明代刻本仍继续着宋元的传统,以欧体、赵体两家最多。

宋以后的刊本书体虽有据可寻,但也随人为因素以及风气的不同而有变异。到了16世纪即嘉靖年以后,刻书人中有一种复古的风气,模仿北宋刻本的字体,但是刊刻字体的风格趋向平直、方正,笔形棱角峻厉,由毛笔的书写感转变为方刀方笔的椠刻工艺感。这种字体被后人称为“宋体字”,但它其实已不是原来的宋体字了。“宋体字”平直方正,曲线少,易于雕刻,是工匠在刻书过程中演化而成的,故也被称为“匠体字”。19世纪,这种“匠体字”被用作为铸造现代铅活字的范模。

线装书是中国传统书籍发展到册页制度后形成的最终装订形式。可以说,线装书综合了传统书籍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传统书籍的经典形式,它的装订方法是包背装的改进形态。起初包背装只是将散页与包背的纸张粘连在一起,后来又先用纸捻或线订来固定书心,外部用一张纸由封面包向封底进行粘连。但是这种结构容易破损散落,不易于长期阅读和保存。线装书保持了用纸捻固定正文书心的方法,再从外部将两张分开的比较坚韧的纸张作为封面(旧作书皮或书衣),用线连同正文书心一同装订在一起。线装书通常是四眼钉,有的书籍比较重要或尺寸较大,便在书角的部分上下各增加一个钉眼,即六眼钉。有时在书脊部位的两个角上用绸缎料子粘贴包住,因为这是易损部位。

篇4: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书籍

作者:张秀民

《中国印刷史》内容广泛,体大思精,洋洋50万言,包罗了自从印刷术发明以来1000多年间全部刻书和印书的历史,详细地讨论了各个时代的刻书地点、刻本内容、版本特色、刻工印工的生活和事迹,以及各种刻印的方法。作者还收集了大量资料,其中有不少是过去几乎湮没无闻的史料,并且通过深入研究,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书中包含的史实细节很多,有缜密的考证,也有重要的发现。此外,该书对印刷业的方方面面都有所论述,其中印刷技术以雕版和活字为主,印刷品以书籍为主,印刷材料以纸墨为主。这部经典之作,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活字印刷史》

作者:张秀民、韩琦

《中国活字印刷史》由张秀民先生与外甥韩琦博士合著,分章撰著,1998年印刷,增订当时近10~20年发现的新史料,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该书精辟地论述了有关活字印刷的许多要点问题,比如活字印刷术在亚洲传播问题,以及到底朝鲜曾有几次制造活字,有多少部书以活字印制等。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

作者:张秀民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概述了古今中外各家学说,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对中国印刷术的传播途径作了探讨。作者还根据《李朝实录》等资料,说明朝鲜铜、铅活字在世界印刷史上的地位,指出元末大批刻工在日本刻书对日印刷术事业的贡献,并介绍了越南、琉球的古代刻书情况,还谈到中国天主教徒在菲律宾开创的印刷事业,这些都弥补了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一书的不足。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前理事长王益称,此书是一部在国际上很有影响的、可以弥补卡特不足的权威的学术著作。

《中国印刷史话》

作者:张绍勋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10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5万多字增加为8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这套丛书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

《印刷史话》

作者:罗仲辉

《印刷史话》以时间为主线,分别叙述了唐代、五代、宋代、西夏、辽代、金代、元代、明代、清代的印刷概况,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朝代印刷技术发展的不同特点,详细讲述了各个朝代对印刷出版业的控制和利用、各个朝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出版制度、官府刻书、私人刻书、民间印刷出版活动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出版物和主要的印书家。该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了解中国古代印刷历史的入门图书。

《简明中华印刷通史》

作者: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

《简明中华印刷通史》是中华印刷术的源流史,上起新石器时期末手工雕刻技术之萌芽,下达印刷高速发展的当代,时间跨度达5000余年。印刷术是工艺技术,属于科学技术范畴。本书从工艺技术入手,以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为主线,旁及印刷设备、科研教育、传播源流及与社会文化事业关联的各个领域,因而也是以印刷工艺为主线的印刷事业史。此外,该书以大量文献、文物为据,集前人和个人之研究成果,从大印刷史现出发,在纵向时间上以及横向与印刷技术和印刷工业相关的各领域均做了延伸,从而扩大了印刷研究领域,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印刷工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以专题论述为核心,突出纵向演进脉络,落脚于简明、通俗,面向普通读者概要了解的需要。

《中国古代印刷术》

作者:李万健

《中国古代印刷术》从中国古文明着手,简要分析了印刷术诞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详尽叙述了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中国印刷术的外传及其重要影响等内容。该书隶属《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系列,对传播中国古代印刷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今印刷术》

作者:钟永诚

《古今印刷术》围绕大印刷这一主题,以概述、印刷工艺、印刷设备与材料为主线,从印前、印中、印后几个方面选取比较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配合一定的印刷发展史、印刷标准化建设、新材料技术设备介绍,试图给出一个印刷的大致轮廓,使读者对印刷形成一个初步了解。

《中国古代印刷图志》

作者:徐忆农

《中国古代印刷图志》分上、下、附编3个部分,即中国传统印刷术的演进历程、中国传统印刷术的工艺流程、扬州与中国传统印刷术,后附有大事年表、图版目次、主要参考文献。作者带着对这些传统工艺的挚爱之情,根据所见所闻,并参阅中外相关著作,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对1000多年来中国的传统印刷术进行简略描述。书中有许多是前人的发现与发明,也有一些作者自己的心得。

《中国近代印刷工业史》

作者:万启盈

《中国近代印刷工业史》是中国印刷事业奠基人之一万启盈先生穷毕生心血所编著的一部关于近代印刷工业发展的历史读物。讲述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印刷业虽在引进西方印刷术后有了很大发展,也已经出现了规模颇大的现代经营管理的印刷企业,但是整体而言基础还很薄弱,印刷业现代化的转变还没有完成。该书的主旨是印刷形成为“业”后的发展史,也涉及技术工艺演进,本书不立专论章节。

《中国彩印二千年》

作者:李英

《中国彩印二千年》是一部适合科研、科普工作者以及大中学生阅读的科普读物,从讲述印刷术的含义、印刷术的源头开始,进而引出印花技术的发明与汉代印花技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等内容,然后继续以时间为顺序,先后对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代、明代、清代和近代、现代的彩色印刷作出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该书详细记载了中国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与发展,就好像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延续数千年的多彩画卷,非常有助于读者学习和研究我国的印刷传播文化。

nlc202309011101

《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

作者:钱存训

中国文化中造纸术与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按通史方式论述这两大发明的起源与发展,从所能知道的最初阶段写到19世纪末这两项手工艺为现代技术替代时为止,收入历年有关课题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涉及全部历史的各个时期,以及工艺、美学、用途、对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等各个方面。该书为综合性的著述,注重纸和印刷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同时也有力回击与反驳了近年来韩国置疑和挑战我国印刷术发明地位的行为。

《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

作者:潘吉星

以往对中国活字印刷史特别是金属活字印刷史的研究尚有待深入探讨,在这方面存在种种问题需要澄清和解决,为此作者特就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进行专题研究而写成本书。该书主要讨论金属活字印刷在中国的技术源头、发明和发展历程,探讨传统金属活字铸造、排版和印刷技术,同时研究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在东西方各国的传播和影响。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将中外原始文献考证、出土实物研究、模拟实验、到有关手工作坊现场考察,用现代科学知识对古代事物作学理分析和中外比较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基于大量资料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在这一领域内完成了新的学术突破。

《证验千年活版印刷术》

作者:邹毅

《证验千年活版印刷术》系统介绍了新发现的各种活字鉴定方法,阐述了活版印刷史上的诸多疑难问题,对于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发现了一批存世的宋代汉文活字本。宋代活字本的发现,不仅将改写中国古代活版印刷史,而且有利于捍卫中国的活字发明权。中国古代普遍采用活版印刷术,古代活字本种类之多,数量之巨,可以和雕版印刷相抗衡,因此作者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中国活版印刷史,进而全面评估中国活版印刷术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唐代时期的雕版印刷》

作者:宿白

《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共辑论文5篇、附录2篇。主要内容有: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手工业的发展、北宋汴梁雕版印刷考略、北宋的版画、南宋的雕版印刷、唐宋时期雕版印刷书影选辑等。

《瑞安东源:再现木活字印刷》

作者:杨菁、黄友金

《瑞安东源:再现木活字印刷》从文明史、科技史的角度阐述了中国的印刷史,有助于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文化。印刷术属于科技范畴,本书作者在查阅诸多印刷术专著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发展过程,使读者得以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与了解。有关长期以来学术界争议较大的问题如印刷史的源流,也择要点予以说明,并将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介绍给读者。

《文化西游印刷术》

作者:吴伟

《文化西游印刷术》详细介绍了中国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以充分证据证明,在经历“铅与火时代”之前,西方所使用的印刷术,其来源地是东方的中国。该书介绍了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第四次信息革命,其发明使人类的文明进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人类的思想因此摆脱了时间、空间的局限,科学观念得以流传,人类也得以解脱蒙昧,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当代文明之母”的称号毫不为过,当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当然,记载和传承中国印刷史的书籍还不仅于此,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仅进行了个别简单介绍。作为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印刷术,始终闪烁着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其历史值得我们业界人士不断探索和认知。

篇5:中国文化相关词汇英文翻译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刺绣:embroidery 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 剪纸:Paper Cutting 书法:Calligraphy 对联:(Spring Festival)Couplets 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人才流动:Brain Drain/Brain Flow 四合院:Siheyuan/Quadrangle 战国:Warring States 风水:Fengshui/Geomantic Omen 铁饭碗:Iron Bowl 函授部:The Correspondence Department 集体舞:Group Dance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红白喜事:Weedings and Funerals 中秋节:Mid-Autumn Day 结婚证:Marriage Certificate 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 附属学校:Affiliated school 古装片:Costume Drama 武打片:Chinese Swordplay Movie 元宵:Tangyuan/Sweet Rice Dumpling(Soup)一国两制:One Country,Two Systems 火锅:Hot Pot 四人帮:Gang of Four 《诗经》:The Book of Songs 素质教育:Essential-qualities-Oriental Education 《史记》:Historical Records/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Movement)《西游记》:The Journey to the West 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针灸:Acupuncture 唐三彩: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The Tang Tri-colored pottery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hinese-charactered Socialist/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偏旁:radical 孟子:Mencius 亭/阁:Pavilion/Attic 大中型国有企业:Large and Medium-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火药:gunpowder 农历:Lunar Calendar 印/玺:Seal/Stamp 物质精神文明建设: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京剧:Beijing Opera/Peking Opera 秦腔:Crying of Qin People/Qin Opera 太极拳:Tai Chi 独生子女证:The Certificate of One-child 天坛:Altar of Heaven in Beijing 小吃摊:Snack Bar/Snack Stand 红双喜:Double Happiness 政治辅导员:Political Counselor/School Counselor 春卷:Spring Roll(s)莲藕:Lotus Root 追星族:Star Struck 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 相声:Cross-talk/Comic Dialogue 下岗:Lay off/Laid off 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 高等自学考试:Self-taught Examin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烟花爆竹:fireworks and firecracker 敦煌莫高窟:Mogao Caves 电视小品:TV Sketch/TV Skit 香港澳门同胞:Compatrio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文化大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 长江中下游地区:The Mid-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门当户对:Perfect Match/Exact Match 《水浒》:Water Margin/Outlaws of the Marsh 中外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s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The Four Treasure of the Study:Brush,Inkstick,Paper,and Inkstone 兵马俑:cotta Warriors/Terracotta Army 旗袍:cheongsam 光棍节:Single day 相亲谎言:Blind date lie 北京精神:Beijing spirit 鱼疗:Fish pedicure 白名单:White list 后窗文化:Rear window culture 垃圾时尚:Trashion 放养老公:Free-range husband常见中国传统文化专用词汇英文翻译

1.中国意念词(Chinesenesses)八卦:trigram 阴、阳:Yin,Yang 道:Dao(cf.logo)江湖(世界):the jianghu World(the traits’ world)

e.g.You can’t control everything in a traits’ world.(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道:Daoism(Taoism)

上火:excessive internal heat 儒学:Confucianism 红学(《红楼梦》研究):redology 世外桃源:Shangri-la or Arcadia 开放:Kaifang(Chinese openness to the outside world)大锅饭:getting an equal share regardless of the wounded 伤痕文学:scar literature or the literature of the wounded 不搞一刀切:no imposing uniformity on...合乎国情,顺乎民意:to conform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will of the people 乱摊派,乱收费:imposition of arbitrary quotas and service charge 铁交椅:iron(lifetime)post’s /guaranteed leading post 脱贫:to shake off poverty/anti-poverty 治则兴,乱则衰:Order leads to prosperity and chaos to decline

2.中华民族的喜庆节日(Chinese Festival)国庆节:National Day 中秋节:Mid-Autumn Day/Festival 春节:Spring Festival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儿童节:Children’s Day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 妇女节:Women’s Day 泼水节:Water-Splashing Day 教师节:Teachers’ Day 五四青年节:Youth Day

3.中国独特的传统饮食(Unique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s)馄饨:wonton 锅贴:guotie(fried jiaozi)花卷:steamed twisted rolls 套餐:set meal 盒饭:box lunch/Chinese take-away 米豆腐:rice tofu 魔芋豆腐:konjak tofu 米粉:rice noodles 冰糖葫芦:a stick of sugar-coated haws(or apples,etc.)火锅:chafing dish 八宝饭:eight-treasure rice pudding 粉丝:glass noodles 豆腐脑:jellied bean curd

4.中国新兴事物(Newly Sprouted Things)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 中国移动:China Mobile 十五计划:the 10th Five-Year Plan 中国电脑联网:Chinanet 三峡工程: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希望工程:Project Hope 京九铁路:Beijing CKowloon Railway 扶贫工程:Anti-Poverty Project 菜篮子工程:Vegetable Basket Project 温饱工程:Decent-Life Project 安居工程:Economy Housing Project 扫黄:Pom-Purging Campaign 西部大开发:Go-West Campaign

5.特有的一些汉语词汇 禅宗:Zen Buddhism 禅:dhyana/dhgaya 混沌:chaos

道:Daosim/the way and its power 四谛:Four Nobel Truth 八正道:Eightfold Path 无常:anity 五行说:Theory of Five Elements 无我:anatman 坐禅:metta or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空:sunyata 虚无:nothingness 双喜:double happiness(中)/a doubled stroke of luck(英)小品:witty skits 相声:cross-talk 噱头/掉包袱:gimmick/stunk 夜猫子:night people/night-owls 本命年:this animal year of sb.处世之道:philosophy of life 姻缘:yinyuan(prefixed fate of marriage)还愿:redeem a wish(vows)

6.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表述 大陆中国:Mainland China 红宝书:little red book 红色中国:socialist China 四化:Four Modemizations 终身职业:job-for-life 铁饭碗:iron rice bowl 大锅饭:communal pot 关系户:closely-related units 外出打工人员:migrant workers 关系网:personal nets/closely-knitted guild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the Five Merits focus on decorum,manners,hygiene,disciplines and morals 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the Four Virtues are golden heart,refined language,civilized behavior,and green environment

7.中国古代独特事物(Unique Ancient Chinese Items)宣纸:rice paper 衙门:yamen 扣头:kowtow 孔子:Confucius 牌楼:pailou/pai-loo 武术:wushu(Chinese Martial Arts)功夫:kungfu/kung fu 中庸:the way of medium(cf.Golden Means)中和:harmony(zhonghe)孝顺:to show filial obedience 孝子:dutiful son 家长:family head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father guides son,husband guides wife 五常:仁、义、理、智、信:five constant virtues:benevolence(humanity),righteousness,propriety,wisdom and fidelity 八股文:eight-legged essays 多福多子:The more sons/children,the more blessing/great happiness 养儿防老:raising sons to support one in one’s old age

篇6:礼仪相关书籍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附光盘)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②职场修炼篇(附光盘)《你的礼仪价值百万》③商务社交篇(附光盘)

作 者: 周思敏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每册售价36.80元

作者周思敏是一位获多项荣誉的礼仪讲师,本系列书籍从言、型、举止等最基本的礼仪问题说起,由

浅入深,逐渐过渡到以公共场所、就餐、职场、商务、旅行等生活中所有可能接触到的礼仪规范。

三本书都有侧重:第一本讲基本礼仪,也涉及一些第二本、第三本的内容;第二本讲究的是职场、办公室的礼仪,为人处事;第三本着重于商务社交。解说实用,每一个细则每一个动作都很详细,而演示配丰富真人图片演示。

《晓梅说礼仪》

作 者:张晓梅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29.00元。

作者张晓梅为《中国美容时尚报》社长兼总编辑,《晓梅说礼仪》为礼仪课程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内容涵盖社交、商务礼仪、餐饮、生活、出国旅行的礼仪细节,在书籍设计和配图上偏重女性读者,插图精美,是一本偏重优雅、时尚礼仪书。

上一篇:序列检测器数字逻辑下一篇:初三年级开学动员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