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汇率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通过对1999年5月5日一2008年9月1日人民币即期汇率和一年期人民币NDF汇率的研究发现:(1)汇改前,人民币即期汇率本身与人民币NDF没有直接联系,但其变动趋势受NDF影响;(2)汇改后,人民币NDF与人民币即期汇率联系加强,二者的绝对值水平和变动趋势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民币的汇率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民币的汇率研究论文 篇1: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缺口的实证研究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额不断上升,同时,在华外商的贸易额也在不断加大。因此,人民币的估值成为中国极为敏感的话题,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不明确。通过运用宏观经济理论,运用时间序列分析论证了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的失调性缺口,并用其缺口分析了对中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在总进出口中所占比例影响的分析,并最终得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对中国进出口外部依存度影响较大,同时波动程度相对较小的结论。

关键词:均衡汇率;外部依存度;Balassa-Samuelson效应;汇率黑箱

引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经济元素,往往在短期的外部冲击下会受到更大的影响。中国每年的进出口中,有近1/2是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这对于贸易依存度近60%的中国经济来说,可以说是拉动经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汇率变化的影响则是重中之重。当均衡意义上的实际汇率水平和现实中的实际汇率水平发生系统性偏离时,就称之为汇率失调或汇率错位。如是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之间存在失调所产生的缺口对中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所产生的种种促进或抑制的作用,也是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深究的部分。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一)均衡汇率的研究

均衡汇率思想与理论的提出,是随各国经济关系发展逐步推进的。最初Cassel(1918)提出了购买力平价概念,由此形成了均衡汇率思想,奠定了均衡汇率理论基础。Balassa和Samuelson(1964)提出了生产率相对变动可通过产品要素价格传导,从而决定汇率水平的理论,将增长因素纳入了均衡汇率框架。Willianmson(1994)提出了排开各种短期的经济条件和其他临时性的周期性因素,集中分析基本经济要素对实际均衡汇率影响的基本要素实际均衡汇率理论。Sten(1994)提出了自然均衡实际汇率理论,他认为均衡汇率是一种动态汇率,它随着各种内生变量和各种外生基本经济要素的持续变动而变动。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均衡汇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就是Edwards(1989)模型和Montiel(1999)模型。在国内,张晓朴(1999)使用季度数据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进行测算,最终得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高估的结论;而张斌(2005)也得出人民币中长期存在升值的压力,相对劳动生产率和FDI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力量。

(二)均衡汇率和进出口外部依存度的相关研究

进出口外部依存度,指的是在一个经济体的进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DDOT=(FX+FE)/(E+X)(1)

其中DDOT表示进出口的外部依存度,FX、FE、E、X分别表示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进口额和该经济体的出口额、进口额。

对于均衡汇率与进出口外部依存度关系的研究,目前还相对较少。马淑琴(2006)认为,一国或地区的贸易主导力水平,即进出口贸易中的主体结构以及吸引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对于一国或地区贸易水平的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胡求光(2008)也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浙江省进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述一系列的研究中,虽然都对贸易的外部性对贸易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也取得了研究成果,但是对于汇率失调对外部依存度关系的研究,仍然没有进行深入的解释。笔者将对这方面进行一个补充。

二、中国人民币均衡汇率缺口的测算

汇率的决定过程是一个完全的“黑箱”,对于这个“黑箱”,机制中的一系列决定要素考察十分必要。总的说来,可以将其过程视为:

REER=F(X1,X2,X3,X4, ……)(2)

其中,REER是实际均衡汇率,而X1,X2,X3,X4等均为可能影响均衡汇率的因素。这里假定X1,X2,X3,X4等与均衡汇率REER为协整关系。

传统的国际经济学认为,影响汇率的因素主要为货币供给量、产出以及利率。在具体数据的度量中,考虑了影响因素的获取的实际情况,将以上几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分解度量,分出了相对劳动生产率等7种影响因素进行考察。这里将通过对中国1999年第一季度—2008年第四季度共36个截面数据进行考察,对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进行了分析。

(一)ER变量的选取

国内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作为均衡汇率的代理变量,一种是易纲(1997)所采用的双边实际汇率,另一种是张斌(2005)所采用的IMF公布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这种汇率指数是通过贸易额加权得到的,它剔除了国内外价格水平差异的影响,反映了本国商品篮子和国外商品篮子的相对价格变化——国内外文献中大多采用的也是该指数,故这里也采用此指数作为实际均衡汇率的代理变量。

(二)Xi变量的选取

1.相对劳动生产率。根据Montiel理论,作为供给因素的劳动生产率是影响均衡汇率最重要的长期基本经济要素。一国的技术进步一般发生在贸易品部门,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而非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很小。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引起该部门工资的提高,并带来非贸易部门工资的相应提高,工资的提高将导致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价格的提高,但是贸易部门的价格上涨比非贸易部门价格的上涨要慢,作为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相对价格的实际汇率就会出现升值,这就是有名的Balassa-Samuelson效应。这里选取中国和美国、日本、欧元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指标,由于目前这三个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中前三位的地区,故各选取1/3作为权数,计算中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其计算公式为:

RGDPj=CAGDPj/(∑1/3* AGDPij) (i=1,2, 3;j=1,2……36) (3)

其中,RGDP代表相对劳动生产率,AGDPi代表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的平均劳动生产率,由各国家或地区的GDP除以就业人数得来,其中GDP的数据已经用名义汇率换算为以美元为单位。

2.贸易条件。从长期来看,当贸易条件改善,要求实际汇率升值以维持经常项目长期均衡;反之,贸易条件恶化时,要求实际汇率贬值以维持外部长期均衡。本文采用贸易条件指数来对贸易条件进行衡量,计算公式为:

TC=X/M(4)

其中,TC表示贸易条件指数,由于我国并没有相应的进出口价格指数,故用出口商品总额表示X,用进口商品总额表示M。

3.利率差异。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这时会造成两国间货币需求的变化,最终导致汇率变化,故两国间利率存在差别,必然会影响汇率的走势。本文选取中美两国的存款利率为参考变量,两国间的利率差表示为:

△IR=IC-IU(5)

其中,IC、IU分别为中国和美国的存款利率,△IR表示两国的利率差,由于中国的资本管制程度比美国要大,故可以得出美国的利率随市场变化而变动的幅度更大,所以△IR的符号难以确定。

4.货币供给量M2。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影响国内对于货币的需求,同时影响货币的购买力。当M2增大时,国内对于国内货币的需求量减小,同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这必然会导致外币升值,本币贬值。Montiel认为,影响一个国家长期汇率的变量因素,一定是实际变量,故这里选取实际M2作为代理变量,即由M2/CPIi得到,其中CPIi为中国第i期CPI。

5.对外直接投资FDI。FDI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国家间资金的变化,也对汇率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6.外汇储备余额FNA。外汇储备的多少直接影响一国的汇率走势,故要选取作为参考变量。

以上变量所涉及的数据,均来自IMF官方网站和WIND数据库。本文采用Eviews5.1作为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拟线性化处理。

(三)模型建立

1.协整分析。对上述每个变量的样本序列分别用ADF单位根检验进行平稳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关系检验,在避免存在伪回归的同时还可以识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其他7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关系。其结果如表1。

可以看出,通过ADF检验,所有变量的t检验值均拒绝置信区间为5%的假设,故均为不平稳变量,但是其一阶差分的t值均满足,故各变量均为一阶单整,所以,这些变量为协整。通过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出人民币汇率的协整方程:

LNREER=4.199148548*RGDP+6.596521581e-007*TC-0.5345518401*LNM2+0.3371499989*LNFNAR+ 0.0126661337*

IG+0.0305884972*LNFDIR+13.38612493(6)

R=0.7735863F=8.5439092 DW=1.6439886

2.缺口度量。在这里,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出的均衡汇率ER和实际有效汇率REER之间的差额来定义汇率的缺口,用公式表示为:

GER=REER-ER(7)

该缺口可以表现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变化。从图1中可以看出,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围绕其均衡价格波动较大,其中2002和2003年有较长时间维持在均衡汇率之上;而从2004年开始,人民币有相当长的时间位于均衡汇率之下,一直存在较大的升值压力;到2007年中旬,伴随着人民币逐步升值,其有效汇率再度大于其均衡汇率值,这时人民币又存在着贬值的压力。

三、人民币实际汇率缺口对进出口外部依存度

(一)实证检验

可以看出,当滞后阶数取值为4时,中国进出口外部依存度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缺口之间存在着单项的相关性,即人民币实际汇率缺口是进出口外部依存度的格兰杰原因。而进出口的外部依存度不是人民币实际汇率缺口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发生变化时对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的进出口有相对比较大的影响。

(二)分析

当人民币具有升值趋势时,进口将会增加而出口将会减少,反之亦然。从理论上讲,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其生产投资的外部性,其进出口对于货币的升贬值必然更加敏感,因而当人民币均衡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缺口增大时,中国进出口的外部依存度应该扩大。但是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和有效汇率之间缺口增大时,外商进出口在中国总进出口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反而相对较小。经分析,可能具有以下两种原因:

1.当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和有效汇率偏离时,由于汇率的不完全传导,导致人民币波动产生的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效应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使得商品的价格没有完全随着汇率的变动而变动,导致中国进出口外部依存度相对稳定。

2.中国进出口的需求弹性相对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来说相对较大。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其均衡汇率偏离使得人民币有升值压力时,中国的进口增量大于其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而中国的出口的减小量也同样大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这反映在我国进出口的外部依存度数据上,就是中国进出口外部依存度相对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离程度相比波动较小。

四、结论

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失调会导致实际有效汇率和实际均衡汇率之间的缺口加大,从长期来看,会使得人民币有升值或贬值的趋势,这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具有相对较大的影响。在我国,贸易依存度一直维持在60%强,这意味着中国的GDP增幅大部分是由进出口拉动的,即中国GDP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外国厂商在中国的进出口。在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逐步扩大到了如今,外需的减少对于外向型经济的中国来说影响是最大的,这也可以从2009年一季度的数据中可以解读出。因此,为了保证经济层面在金融危机时期的平稳过渡,一方面要清楚地认识到,汇率政策的改变对于总进出口的影响更大,而相对来说对外商进出口的影响要小于总进出口,故通过汇率的改变想达到增加外商进出口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另一方面,人民币实际汇率存在的缺口从长期来看终将回归为0,故若想扩大中国的进出口还是要从产品的自身出发寻求新的出路,只有满足了外需才能真正做到进出口的稳定;最后,由于人民币汇率长期来看是具有升值的趋势的,故减小实际汇率波动的幅度对于全国的进出口和外商进出口而言都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PAUL.R.KRUGMAN, 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M].海闻,潘圆圆,张卫华,于扬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24-435.

[2] CALVO, GUILLERMO, CARMEN REINHART. Fear of Floating[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117:379-408.

[3] GUSTAV CASSEL. Post-War Monetary Stabilization[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28:34-35.

[4] BALASSA, B. 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Doctrine: A Reap-praisal[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4:72.

[5] WILLIAMSON, JOHN.Estimates of FEER:In Estimating Equilibium Exchange Rates[R].Washington, D.C.:Institution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6] JEROME. L. STEIN , POLLY REYNOLDS ALLEN and Associates. Fundamental Determinants of Exchange Rate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7] 张晓朴.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理论与模型[J].经济研究,1999,(12):70-77.

[8] 张斌.人民币真实汇率:概念、测量与解析[J].经济学季刊,2005,(1).

[9] 马淑琴,戴晋.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升级的相关因子研究[J].财贸经济,2006,(10):64-68.

[10] 胡求光,黄平川.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104-110.

作者:徐涛

人民币的汇率研究论文 篇2:

人民币汇率定价权问题研究:基于NDF与即期汇率的实证检验

摘要:通过对1999年5月5日一2008年9月1日人民币即期汇率和一年期人民币NDF汇率的研究发现:(1)汇改前,人民币即期汇率本身与人民币NDF没有直接联系,但其变动趋势受NDF影响;(2)汇改后,人民币NDF与人民币即期汇率联系加强,二者的绝对值水平和变动趋势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随着人民币NDF对即期汇率影响的加大,人民币汇率定价权问题需引起重视,应加强对人民币NDF的研究,一味地将境内外外汇市场隔绝的政策并非明智之举。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定价权;NDF;汇率;Granger因果检验

注:“本文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戎如香

人民币的汇率研究论文 篇3:

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研究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大大增强。而后,通过增加外汇市场主体、引进做市商制度、提供远期和调期等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等一系列措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对外汇资源的配置开始发挥一定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实现了有升有降的小幅双向波动,总体上呈升值态势。总体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平稳实施,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过渡奠定了基础。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长期习惯于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商业银行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如何尽快提高管理和驾驭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寻求新的机遇,成为当前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

2004年6月通过的《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把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一起并称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大风险,而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则是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中汇率风险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通常,我们把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种类型。

(一)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银行在客户进行外汇买卖业务或在以外币进行贷款、投资以及随之进行的外汇兑换活动中,因汇率变动可能遭受的损失。目前,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交易风险有:1.人民币结售汇业务中,如果在订单签订与实际交割期间发生汇率变动,银行就有可能遭受损失;2.银行外汇存款与外汇贷款的币种头寸不匹配时,有遭受损失的可能;3.银行外币存款期限与外币资金运用期限不匹配时,造成再投资或再融资时的汇率风险上升;4.银行日常经营中为满足流动性需要而持有的外汇头寸,也面临着汇率变动的风险。

(二)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在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中将外币折算为本币时,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某些外汇项目发生损失的风险。一般有:1.由于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将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换算成本币表示,这就有可能影响银行的财务报告结果;2.商业银行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结转国际业务利润时,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而使当期损益发生变化。

(三)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商业银行未来现金流变化的可能性,从而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以及收益面临损失的可能性。汇率的波动会引起利率、价格等一系列经济因素的变动,这些变动影响着公众的储蓄和投资、总供给和总需求、国际贸易等相关经济情况的变化,从而直接或间接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间业务等产生影响。

例如:1.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对我国的进出口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贸易融资等业务;2.公众对汇率的预期直接对商业银行外币存贷款业务规模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四)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自2005年7月21日实行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实现了有升有降的小幅双向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实施增加外汇市场主体、引进做市商制度、提供远期和调期等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等一系列措施后,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初步形成。

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外汇市场主体对汇率风险的防范意识逐渐增强,外汇投资与避险的需求增强。这些都对外汇市场中提供外汇产品和服务主体的商业银行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对负债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外汇负债主要包括外汇存款、外汇债务,其中又以外汇存款为主。随着我国外汇管制的逐步放松,企业和居民持有的外汇资产逐年增长,由于受到投资渠道的限制,这些外汇资产大部分以各种存款形式存在银行。截止2006年6月底,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外汇存款余额为1610.21亿美元,其中:企业外汇存款721.80亿美元,居民储蓄存款657.25亿美元。

近几年,主要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外汇存款增速下降,特别是自2003年9月以来,储蓄存款持续负增长。在市场普遍预期升值的前提下,市场主体会减少其持有的外汇资产。对企业来讲,除了满足经营需要必须保持的必要外汇头寸外,多余部分大多可选择即期结汇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损失;对于居民来讲,外汇存款(包括外汇理财)收益率无法弥补预期的汇率波动损失的情况下,一般也会选择转换为人民币,既防止了损失,还可能获得更多收益。外汇市场主体的选择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外汇负债的减少以及由于企业和居民大量结汇造成的商业银行外汇头寸的急剧增加,在外汇市场预期趋同及缺少衍生工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很难在市场上平掉这些巨额头寸,从而面临损失的可能。可见,随着市场主体对汇率波动的敏感性增强,在市场主体趋同的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商业银行成了汇率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2.对资产的影响

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减少了企业和居民的外汇存款需求,却刺激了企业和居民的外汇贷款需求。自汇改以来,本来受到控制的外汇贷款增速又重新复苏,参见图1。

在商业银行外汇负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为满足外汇贷款的需求,整个金融机构的外汇存贷比不断攀升,甚至超过了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外汇存贷比不得超过85%的警戒线。从贷款期限来看,中长期外汇贷款占全部现汇贷款的比重由2002年6月末的43.73%上升到2005年6月末的46.77%,短期贷款则由39.37%下降到37.27%。这样就形成了银行外汇资产向贷款集中,而贷款期限则又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导致金融机构外汇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增加。

虽然美元贷款利率在美联储连续加息后在高位会持续一个阶段,美元贷款的利息成本明显高于人民币贷款,并且在人民银行宏观调控下,外汇贷款的审批程序更复杂。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且人民币加息后,利差的劣势不足以降低企业对外汇贷款的强烈需求,中长期贷款、甚至短债长用的需求依然强烈。人民银行只能通过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外汇信贷总规模。

对商业银行来说,外汇信贷需求的旺盛与外汇存款的减少形成鲜明对比,为满足信贷需求,许多商业银行,特别是外汇负债规模较小的中资银行,必然需要借入外汇负债,从而增加了银行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3.对国际业务的影响

一般,人民币的升值会起到鼓励进口和抑制出口的作用。国内出口下降,收汇减少;进口增长,对外付汇增加。但从目前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影响极小,汇改后我国对外出口仍然保持了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进口也有较高增长。

国际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相对于传统信贷业务,国际业务的非利息收入(NFI)较高,并且贸易融资期限短,风险较小。因此,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给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带来了良机。出口方面,升值预期会使企业提前结汇,在合同期限不变的情况下,一般会选择押汇,或者采取出口卖断(福费庭)业务等;进口方面,企业会更倾向远期合约,增加进口押汇的额度。这些都对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有利。

4.其他影响

除了对负债、资产和国际业务方面的影响外,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会对以下方面产生影响:

(1)有利于汇率风险相关业务的发展。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企业和居民的外汇风险意识增强,对于拥有外汇资产的企业和居民,其外汇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会更加迫切,这为商业银行扩展业务、发展新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遇。

(2)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将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3)有利于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中资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对于人民币的升值,早期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如汇丰参股交通银行,已获得了升值收益。在此示范效应下,如果海外预期人民币继续升值,将有利于加速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进程,同时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新机制将使市场环境更加健全。

另一方面海外并购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国际化的主要途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并购成本,加速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的进程。

三、政策建议

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建议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一)大力开发新产品,尤其是外汇理财产品,稳定外汇存款

在外汇存款方面,应抓住市场机遇,大力开发新产品,尤其要细分市场,区分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打造满足不同需求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同时树立品牌。如现在热销的各种挂钩型外汇理财产品,通过与高收益的资产挂钩提高收益率,抵消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损失。

与传统存款产品不同,理财型产品具有期限固定,流动性稳定的特点,对目前外汇存贷比例较高的情况是非常理想的资金来源,因此,应大力发展理财产品,稳定外汇存款,同时拓展理财型产品的空间,增加利润来源点。

(二)发展外汇贷款,抓住客户需求,寻求利润增长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客户的贸易融资需求增加,商业银行应积极开拓风险相对较小的贸易融资业务,但同时应注意控制信用风险。

同时,要抓住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市场机遇,为企业提供海外并购贷款业务,发展如银团贷款等新型贷款业务及提供履约保函、备用信用证等表外业务。

(三)创新国际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传统国际业务已经很难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在国际业务中应当仔细分析客户需求,大力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控制风险、获取收益等不同需求。利用逐渐发展起来的人民币远期、期权等衍生产品,与传统国际业务相结合,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

总之,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人民币汇率将日趋市场化和自由化,从而增加商业银行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对商业银行管理和驾驭市场风险能力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作者:潘鹏宇

上一篇:消费信用制度研究论文下一篇:IT规划银行业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