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基层冷再生施工工艺论文

2022-04-28

【摘要】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技术,是一种较新的且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维养新技术。根据多年市政道路施工实践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损害的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道路基层冷再生施工工艺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路基层冷再生施工工艺论文 篇1:

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在公路改建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公路旧路改造任务的加重,沥青路面基层就地冷再生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旧路改建和养护中,也受到了公路建设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冷再生技术具有施工工序简单,可不中断交通,不易破坏路基,又能提高路况等级,同时可降低工程成本,使工程效率大幅度提高。更主要的是它能将所有原旧路材料全部利用,保护环境和资源,符合国家“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被称为“绿色施工技术”。本文就该项技术在公路改建项目中的应用,从适用范围、优缺点、技术原理、施工工艺、社会经济效益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公路改建 冷再生 应用 设计

1 “冷再生”技术简介

沥青路面基层就地冷再生是指利用旧沥青路面材料以及部分基层材料进行现场破碎加工,并根据级配加入一定量的新骨料和细集料,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和适量的水,根据试验确定最佳配合比,在自然的环境温度下连续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添加、拌和、摊铺、压实、养护成型的作业过程,重新形成基层、底基层的一种工艺方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旧沥青路面,旧沥青面层不宜超过5cm;基层为级配砂砾或碎石、无机稳定混合料(砂石),层厚在30cm以上。

3 冷再生应用概况

3.1 泾隆公路项目冷再生应用概况

(1)项目概况。

泾隆公路起点K0+000位于泾源县城北环路与西苑路交叉路口,路线横穿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终点位于隆德县山河镇接隆庄公路K14+234.49处,项目总长28km。

旧路为三级公路,属县道,沥青路面,最后一次改建于2000年,由于服役期较长,路况状况较差,因此进行改建。

本项目按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整体式路基进行设计,设计速度选定为30km/h。路基宽度7.5m,路面宽度6.5m。

旧路K4+600~K27+206.69段:K4+600~K8+050段路基宽度7.5m,路面宽度6.5m;K8+050~K27+206.69段路基宽度7.5m,路面宽度6.0m。

根据现场钻芯显示,K4+700~K27+206.69段旧路面层为3~5cm沥青表处,部分路段后期养护罩面3cm,基层为15~20cm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砂砾基层,底基层为18~22cm天然砂砾,取芯过程中面层与基层大部分芯样断裂、松散、碎散,坑壁粗糙。旧路弯沉为172.5~234.5(0.01mm),局部段落可达287.9、420.4(0.01mm)。从路面表层上观测,旧路大部分路段路基路面较平整,无明显坑槽及沥青剥落情况。部分路段出现的病害主要有翻浆、沉陷、边坡滑塌,须要处理。

(2)路面设计。

项目地处六盘山南麓,区域内阴湿多雨,年平均降水量745.4mm,地下水位高,路基干湿类型按中湿考虑。

K4+750~K27+206.69段根据弯沉资料、沿线土质、现场踏勘及设计经验综合考虑确定土基模量为42.0MPa。

由于K4+750~K27+206.69段旧路路基宽度只有7.5m,路面改建应首先考虑以提高结构层为宜,不宜下挖,但路基一侧临沟、一侧紧靠陡崖,纵断面无法较大提高,综合考虑,在设置了90处挡土墙后,保证纵断面提高了24cm。路面方案可选择新建底基层和冷再生底基层两种方案。

经过经济比较,冷再生底基层方案造价较低;另外,项目地处六盘山地区,区域内阴湿多雨,设计时考虑到路床长期处于中湿状态,结合旧路弯沉及钻芯情况,为增长道路使用寿命,挖除旧路面产生的废料对环境不利,最终将部分路段的底基层设计为就地冷再生结构。

最终确定路面结构方案如下:

①新建路面结构(长11.706km)。

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

底基层:21cm级配砂砾;

路面总厚度:45cm。

②稳定土就地冷再生底基層路面结构(长10.745km)。

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

底基层:21cm稳定土就地冷再生底基层;

路面总厚度:45cm。

泾隆公路“冷再生”底基层铺筑面积为82387m2,相比节约造价561.12万元,占总造价的4.4%。

(3)路面结构方案设计。

共计10.745km/14段设计为就地冷再生底基层。经铣刨、试验旧路材料级配不良,设计中考虑增加碎石,进行掺配,根据筛分等试验,确定其掺配比例为旧路面材料:掺配5~10mm碎石=85%:15%,施工要求水泥稳定砂砾7天浸水抗压强度90%概率值不小于2.0MPa,施工时要求增加0.5%的水泥剂量。

根据级配设计结果,分别按4.0%、4.5%和5.0%的水泥剂量进行试验,最终选用4.5%的水泥剂量进行配合比设计。

(4)施工检测结果。

Ⅰ合同段水泥稳定冷再生底基层配合比,旧路面材料:碎石(5~10mm)=85∶15;最大干密度为2.262g/cm3,最佳含水量为5.2%,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剂量5.5%时为3.1MPa,水泥剂量6.0%时为3.7MPa。顶面弯沉实测弯沉为97.7~98.9(0.01mm)之间,均小于设计弯沉值192.3(0.01mm)。底基层芯样完整,坑壁光滑,满足要求。

Ⅱ合同段水泥稳定冷再生底基层配合比,旧路面材料:碎石(9.5~19mm)=85∶15;水泥:集料=5.5或6.0∶100。最大干密度为2.197g/cm3,最佳含水量为6.8%,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剂量5.5%时为3.2MPa,水泥剂量6.0%时为3.9MPa。顶面弯沉实测弯沉为149.2~176.9(0.01mm)之间,均小于设计弯沉值192.3(0.01mm)。底基层芯样完整,坑壁光滑,满足要求。

3.2 盘河至甘城公路项目冷再生应用概况

盘河至甘城公路修建于2004年,起点位于S101线K269+900左侧(东侧),终点止于S203线K373+900右侧(西侧),路線全长21.7km。旧路为三级沥青路面,路基宽7.5m,路面宽6.0m。

已出现病害有翻浆、车辙、坑槽等,影响出行。项目属黄土丘陵区,中温带干旱气候区。

通过钻芯取样结果显示,旧路路面结构层为:2.5~3.0cm细粒式沥青砼面层、15~19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15~20cm级配砂砾底基层。通过观察旧路基层顶面还板结较好,具有一定强度,但下部混合料松散。全线路基按干燥考虑,根据调查旧路路面弯沉反映,大部分旧路弯沉在139.5~187.9(mm)之间,换算回弹模量为62~79MPa之间。

共有16km路段,可选择提高24cm高程新建基层补强和提高4cm高程就地冷再生基层两种改建方案。

方案1:

稳定土就地冷再生底基层路面结构如下:

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粗型连续密集配);

基层:20cm稳定土就地冷再生基层(掺配15% 5~10mm碎石);

路面总厚度:24cm。

方案2:

补强路面结构如下:

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

路面总厚度:24cm;

其中2km长的双井街道无法提高需要挖除旧路面新建。

新建路面结构如下:

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

底基层:20cm级配砂砾;

路面总厚度:44cm。

经过造价比较,冷再生方案造价低的优势明显,故选择冷再生方案。

因旧路铣刨后材料级配不良,设计中考虑增加碎石,进行掺配,要求碎石含泥量不超过0.7%,粒径规则,粒料干净,压碎值不大于30%。根据筛分等试验,确定其掺配比例为旧路面材料:掺配5~10mm碎石=85%∶15%,施工前必须做水泥稳定旧路面材料基层配合比试验,要求水泥稳定砂砾7天浸水抗压强度90%概率值不小于2.5MPa,施工时均要求增加0.5%的水泥剂量,采用再生机拌合施工。

根据级配设计结果,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分别配3.5%、4.0%和4.5%的水泥剂量进行击实试验,然后采用烘干法测定试件最佳含水量,并计算最大干密度。根据试验数据表明,设计按照4.0%的水泥剂量进行配合比设计。

根据交工运营两年情况看,该项目路面未出现由于冷再生基层原因引起的病害。

盘河至甘城公路,由于16km采用了“冷再生”基层,面积计94564m2,相比节约造价676.42万元。占总造价的17.05%。

4 冷再生设计前期工作

4.1 设计原则

根据公路使用功能、交通量及公路等级对路面强度的要求,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本着节约使用筑路材料,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施工的路面结构方案,结合旧路弯沉、钻芯等资料,借鉴当地实践经验,综合考虑后进行路面综合设计。

4.2 旧路面调查分析

(1)重点调查破损情况包括裂缝率、车辙深度、修补面积等。

(2)评价旧路面结构承载能力。

(3)进行分层挖孔取样和试验,采集沥青混合料和基层、底基层、土基的样品,分析破坏原因,判断其破坏层位和是否可以利用。

(4)挖孔取样调查路床范围内路基土的分层含水量与土质类型及承载力等,分析路基的稳定性、强度以及路基路面范围内排水状况等。

4.3 取样及试验

设计阶段试验采用冷再生机沿旧路每隔500m取试样一组,要求取样宽度为旧路面宽度,长度约20m,深度按再生基层厚度确定。

4.4 计算准确掺加材料的用量,确定配合比

(1)确定试样的干质量计算。

试样的干质量=试样的风干质量×(1-风干试验的含水量)

(2)确定稳定剂的用量计算。

水泥用量=水泥的百分比×试样的干质量

(3)掺加材料用量的确定。

试样的加水百分比=试样的最佳含水量-风干试验的含水量

加水质量=试样的加水百分比×试样干质量+稳定剂添加量

碎石用量=路宽×压实厚度×最大干容重×压实度×掺碎石量/碎石密度

水泥用量=压实厚度×最大干容重×压实度×水泥剂量/[1+水泥剂量]

5 “冷再生”技术优点

(1)保护环境和资源。

因为充分利用了原路面铣刨的废弃料,旧料得以全部就地利用,减少了新材料的开采,目前该区各地砂砾料储量十分匮乏,部分地区已经枯竭,利用旧路面材料解决了砂石材料不足的问题,也不存在旧料运输和废料随意堆放问题,减少了施工中产生的粉尘和废气污染;使用该技术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能源的消耗。

(2)工序简单,工期短,充分发挥了投资效益。

由于原有的路面材料被就地利用,省略了挖掘、外运、厂内加工及回填等一系列工作,使得施工工序简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就地冷再生技术施工工艺简单,施工进度快,开放交通早,保证道路的畅通;再生后可以明显提高路面基层的强度,改善路面使用性能,使投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3)减少征地拆迁。

旧路改建一般为加高路面结构层,需要加宽路基,冷再生可避免废弃料占地及路面标高提高后的新增占地、伐移树木、拆迁。

(4)降低了工程造价。

旧路改建一般需要加高和拼宽路基,平交、交通工程、构造物无法利用需要拆旧建新改造,加之路面工程一般约占总造价的40%,冷再生技术降低了工程造价;随着再生基层厚度的增加,造价降低越大。

(5)解决了困难路段路基无法加高的问题。

旧路上加铺基层是公路改建和养护传统的处理方式,这导致随着路面标高的不断提高使得路面宽度变得越来越窄,且周边与之搭接的道路高度也随之提高,给沿线村庄出行及排水带来难于解决的问题。在一些街道、临近民房、平交口多、横断面方向为悬崖陡坡的路段,纵断面根本就无法提高,而冷再生方案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6)不损坏路基。

再生机在路基上只通过一次,与传统的施工工艺相比,对路基的损坏最低。

6 “冷再生”技术应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根据施工期设计回访及后期调查,冷再生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纵向搭接处存在纵缝、产生不均匀横向裂缝。

首先,从交通量组成上看,重型车辆较多;其次,对冷再生级配和细料含量应多加控制;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与拌和时横向搭接有关,这个問题亟待继续调查与研究。

(2)旧路材料的差异性对配合比、强度有影响。

虽然采用冷再生机对旧路按频率进行取样、试验,但旧路材料出现差异性,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①对旧路修建历史进行调查,对原设计资料、竣工资料进行调阅,必要时向施工方进行查询。

②设计阶段发现材料变异,加密取样试验频率,以提供合理的配合比。

(3)“冷再生”技术需要专用设备。

地方项目一般规模较小,租借设备困难,施工管理等观念还未转变,仍存在一定困难。但通过统筹安排和推广应用,可以在农村公路的改建中得以实现。

(4)改建层位的选择。

在轻交通的公路改建中,基层再生相比底基层再生,造价明显偏低,前者更有优势。

中等交通的公路改建,可采用加深再生基层的方法解决(最厚可达30cm)。

重交通的公路改建,应先对旧路面进行仔细调查,再对再生底基层加铺新基层方案同直接补强方案比较后综合考虑。

7 结语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已修建了大量沥青路面的公路,包括的农村公路、国省干线,本技术这些公路在改建时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国家投融资、环保和再生资源利用政策的影响,本技术具备降低工程造价、利于环保、节约占地和资源的优点,也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它的应用,为发展绿色交通必将做出积极贡献,因此推广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

[2] JTG F41-2008,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S].

[3] DB 64/T1058-2014,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

作者:林海成

道路基层冷再生施工工艺论文 篇2:

市政道路维修中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技术,是一种较新的且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维养新技术。根据多年市政道路施工实践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损害的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城市道路;冷再生技术;配合比设计;质量检测

基层冷再生技术是作为一项绿色环保的新技术,既符合我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也符合交通运输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交通理念。较之传统的施工技术,其具有经济、环保、易操作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公路养护大中修、改建等工程建设中。

1、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发展状况

1.1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上个世纪初,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但真正初具规模的应用到实际施工过程中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近十年来,世界各地广泛开始对道路工程施工中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进行试验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此同时,也在实际的道路施工中进行了广泛地推广以及使用。但是在我国,先进理论指导的缺乏,合适的材料以及设备的缺少,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实践表明,经过再生的沥青混合料一般只适用于道路的基层,小面积的修补以及低等级路面的维修。而国外发达国家对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技术一直十分重视,同时技术也相对成熟。欧美等发达国家研究出了能够适用于各种条件下沥青路面再生再利用的办法,与此同时,在再生剂开发,再生混合料的研究,相关施工设备的发明使用方面相对深入成熟。

1.2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我国开展的时间较早,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国道路修建都曾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修路,但是仅限于废物再利用。1982年,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开始作为重点研究课题,从此,我国开始了系统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并在后来的道路建设中应用于实际之中。

2、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种类

如今,我国沥青再生技术的种类课分为四类,分别是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工厂热再生技术以及工厂冷再生技术。其中,在我国现阶段的道路工程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这是成效最显著的一种再生技术,与此同时,这种方式完全符合如今生态保护的要求。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能够将旧道路材料回收再利用。首先,对原来破损的沥青路面进行破碎,翻挖处理,随后加入添加剂,最后对沥青进行拌和以及碾压处理,整个道路工程施工过程必须在自然温度下进行,确保道路工程的质量。然而,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主要适用于破损,破旧道路的修复。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主要利用红外线辐射对相关损坏路段进行辐射加热处理,最后将沥青铺晒以及碾压。

3、再生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3.1路面清理及施工放样

对原有路面进行清理,将路面杂物清理干净,保证施工面干燥洁净。遵循设计要求由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前复测,复测水准点高程、路线中线及边线。复测完成后,施工机械设备就位。

3.2新集料和水泥撒布

根据室内试验确定水泥掺加剂量,采用方格网法布置水泥,在施工路段范围内标出2m×2m的方格网,计算每一个方格的水泥用量,然后人工按格均匀摊铺。要注意水泥需均匀摊开,保证撒布面积均等,撒布完水泥后,应检查撒布情况。

3.3冷再生机再生施工

冷再生机组施工是一个现场的系统的施工过程,一套设备将整个现场冷再生的工艺流程(破碎--拌和--摊铺--初压)全部完成,技术先进但是质量控制难度系数也较高。为了使再生施工摊铺后的混合料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再生施工时我们要充分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旧水稳基层混合料中的含水量(应在施工前通过试验获得其数据);二是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外部天气条件等影响而会损失的水分,通常我们会按照1%左右予以考虑。为保证再生施工工程质量,施工现场试验人员应按照频率对再生深度、水泥剂量、含水量等技术指标加以及时检测。

3.4整平与碾压

主要选用平地机进行整平施工,横坡与平整度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要求加以有效控制;冷再生机工作起终点施工选用人工平整的方式。碾压施工通常情況下包括3个过程:(1)遵循先轻后重的方式,选用振动压路机进行施工,为了提供条件方便平地机整平施工,避免水分损失状况的发生,紧跟着用冷再生机再进行一遍稳压。应在冷再生机每一施工段起终点位置选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整平碾压施工,以确保松铺系数符合施工要求。应将施工速度控制在1.5—1.7km/h之间,同时,为避免出现漏压情况,要有效控制错轮宽度,控制碾压遍数在2遍。

3.5养生

材料的稳定性与强度直接受到养生质量的影响,因而,必须及时在碾压施工结束后在冷再生基层上面覆盖养生棉或土工布,并实施洒水作业,养生时间确保不少于7d,且整个期间应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为避免车辆通行对路面造成严重危害,要封闭交通。

3.6冷再生施工实验检测

施工过程中,试验人员现场取样,对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剂量进行检测,现场根据试验检测结果,随时对混合料的含水量和水泥剂量进行相应调整。在路面初压完成之后,对平地机施工可以通过水准仪进行控制,松铺2cm,每施工20m测量一个断面,横坡保持在0.3%以内的偏差,保持中线高程偏差在5mm-10mm之间。对路面压实度可根据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检测,取样每100m进行一次,平整度检测取样也每100m进行一次。对冷再生施工路面通过上述的几个试验检测及测量方法进行质量检测,从而发现施工存在的不足,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以提升施工结果。

结语:

冷再生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大量旧路面材料的弃运问题,节省了采购新的路面材料的费用,降低工程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能够很好地体现我国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以及和谐发展等理念。

参考文献:

[1]徐鸣.冷再生技术在沥青路面基层铺设中的应用分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6(02):125.

[2]徐向军,毛小荣.旧路面冷再生技术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05):236.

作者:黄娜

道路基层冷再生施工工艺论文 篇3:

道路冷热再生工艺在工程技术及经济方面的比较

摘要:分析常用的道路维修再生技术方案深層冷再生沥青路面维修工艺和现场热再生施工工艺在工程技术及工程经济方面的优缺点。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这两种施工工艺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道路冷再生 热再生 工程技术 工程经济

城市道路中每年都有大量沥青路面需要进行维修,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是大修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旧沥青混合料的循环利用一方面作用是环保,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降低道路养护成本。目前国内常用的再生技术方案有深层冷再生沥青路面维修工艺和现场热再生施工工艺。该文根据工程实例分析这两种施工工艺在工程技术及工程经济方面的优缺点。

1 冷再生施工工艺及热再生施工工

(1)现场冷再生技术。道路结构层包括面层和基层两部分。深层冷再生沥青路面维修工艺将原有破损的旧沥青路面和基层材料经过连续的铣刨、翻松和粉碎处理后,按照设计要求,掺入适量骨料,并加入一定比例的稳定剂(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在常温下充分拌合,经过整形和碾压,形成一个全新的特殊配比的道路基层。通过这种再生工艺处理后的道路基层,拥有比原路面基层高的多结构强度,一次性实现旧沥青路面再生的技术。(2)现场热再生施工技术。就是用就地热再生机组将路面加热,添加再生剂,耙松、拌合、再生混合料摊铺;同时将新沥青混合料直接摊铺于再生混合料上,两层一次压实成型。使用再生工艺修复后的路面,不但能消除路面病害,而且能提高路面的整体强度,改善路面平整度和外观效果。

2 工程背景及再生方案的确定

(1)工程背景。由我单位负责施工的青园街道路改造工程地处市中心,毗邻市政府,道路两侧沿线都是居民楼和单位。青园街是双向两车道,于80年代完成,后因铺设管道,局部路段经过维修,路面结构不一致,沥青层最薄处有10 cm,最后处有13 cm,结构层只有两层,面层材料为AC-13沥青混凝土面层,基层为二灰碎石基层。(2)路况调查。现场调查发现,主道病害以网裂、沉陷和坑槽为主,个别地方还有砖块路面,井盖周围的路面网裂和坑槽比较普遍。沥青面层较薄,引起很多网裂,网裂进一步发展成坑槽,基层承载力良好。(3)再生方案的确定。如表1所示。本工程地处市中心,交通流量大,不允许断交。因道路两侧沿线都是单位和住宅小区,不允许有较大施工噪音和扬尘污染,根据现场路况调查,决定采用热再生施工工艺。前期采用冷再生施工工艺,工程投资1000万元,后根据现场路况调查,结合工程所处位置,决定采用热再生施工工艺,工程投资720万元。道路全长1500 m,宽9 m,热再生采取夜间施工,白天正常开放交通的组织方式,热再生路面经三个夜间即施工完毕,对群众生产生活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节约投资280万元。沥青路面的现场热再生技术是一种先进、成熟、高效且环保的沥青路面养护方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适用于交通疏导困难,长距离,大面积的路面维修作业,特别适用于城市高等级道路及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

3 结语

沥青路面维修再生方案的选择,首先进行路况资料收集和现场病害调查,评价现有路面状况,根据大修道路的交通流量状况、道路性能和环境以及财政预算情况分析各再生方案的投资费用和寿命周期费用,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选择技术经济均合理的再生方案,以满足工程质量优良和节约工程投资的最终要求。

参考文献

[1] DB 21T 1847-2010-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 JTG F41-2007沥青路面再生应用技术规范.

[3] 白浩晨,李建军,符适.谈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M].山西建筑,2006(8).

[4] 朱文波.浅谈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工艺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3).

作者:于琳 石东坡

上一篇:旅游业知识保护法律思考论文下一篇:探索如何保护好森林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