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教师教学论文

2022-04-17

教师教学自主权就是教师安排教学中各项任务的权力,教学中的各项任务内容较多,从大的方面说,有选择教材的权力、班级管理的权力、培养学生使其成才的权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讲,有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评价的制定等等,所以教师的教学自主权不仅是教师的权利,还是能力,同时还是一种责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化教师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化教师教学论文 篇1: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自由及其限度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自由的生成

1.教学的实际需要是教学自由的内在动因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1]。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处于重要的引导者的位置全程参与到知识的准备、传递和发展当中。教师能够以一种自由的姿态发挥作用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自由是教学活动本身的内在要求,是教学活动在逻辑上和实践上之所以能够成立或发生的必要条件。真正的教学活动是应该建立在教师自由、自觉的基础之上的。教学自由是教师内心自由和行动自由的统一”[2]。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教师灵活自由地掌控知识准备、传递和发展的过程。教师教学自由的实现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

2.教师成长是教学自由的外在要求

教学过程其实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拥有教学上的自由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赵汀阳先生认为:“个体的自由有三种形态———否决权的自由、选取权的自由和创造权的自由。”[3]教师的教学自由就是这三种自由的集合,即,教师拥有对于教学计划的否决权,拥有对于教学知识的选取权,还拥有对于教学方法的创造权。教师的教学自由,是指教师能够在教育世界中擁有话语权,是教师自我决定的自由。“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教育规律表现出的一种超越权力、制度、传统、环境等因素干扰,主动进入自觉、自为、自主的状态。”[4]教学自由是中小学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对于教学活动的驾驭能力、教学技能的外在要求。

3.相关法律法规是教学自由的政策保障

“我们所称的自由,它的意义只能是依照吾人的意志决定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权力。”[5]教师个人意志是通过教学活动中方法的运用、知识的准备、传递和发展所呈现的。我国相继出台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有关教师权利保障方面的条款给予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权利,成为教师教学自由的法律保障。只有具备了教学上的自由,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当前我国教师的教学自由是有限制的,教师的教学必须遵循必要的原则,否则不但无助于教学的开展,还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笔者从“教什么”和“如何教”两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自由进行探讨。

二、教师在“教什么”方面的自由及其限度

1.教学大纲的编写

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是国家教委根据各学科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对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编写教材,指导教学工作乃至检查评估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6]。教师是教学大纲的最终执行者,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对教学大纲的具体操作。所以,教学大纲必须是经过广大教师探讨和认同的科学蓝本。教师是否为教学大纲的编写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是否参与到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当中,就成为其教学自由的重要体现。我国教学大纲的编写充分地参考了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越来越多的专家型教师参与到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中。可以说,我国的教学大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

但是,当前我国教学大纲的开放程度也是有限的。虽然已经有教师参与到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当中,但教师仍然不具有教学大纲编写和采用的决定权。同时,在教师参与教学参考大纲编写过程中,不能编入尚无定论和较为敏感的内容,其所表达的内容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符合现代化的教育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的社会理念。

2.教学材料的选择

(1)教科书的选定

①中小学教师在教科书选定上的权利和自由。《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我国“中小学教材教科书实行编审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被赋予一些选用教材的权利”[7],学校的教师并不能自行选定教科书。但是“教师的反馈与建议在教科书选用中拥有其应占的权重,教师有效参与教科书选用,并在教科书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7],是教师应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教师具有对教科书的选择向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参考意见的权利。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向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教科书的选择意见,并充分说明教科书的选择理由。在此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尊重和参考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毕竟教师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最清楚当前教学最需要什么样的教材。

②教科书对于教师教学的约束作用。教科书对于教师的教学起着约束的作用。通常来讲,教师的教学不能够随意偏离教材的内容。每一本教材通常都会涵盖一个主旨的教学线索,教师一般情况下应在这一主旨线索下展开教学。这样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必须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教材内容编排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2)教辅材料的选用

①教辅材料应当具有关联性。教辅材料不仅仅是指教学辅导书,还包括阅读材料和教学器材。在我国,教辅材料的选择权是归于学校和教师的。由于教辅材料一般是与选定的教材配套的,学校和教师在教辅材料选择上的空间已经不大。但是,教师可以选择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教辅材料。这需要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选择更能与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在教辅材料的选择上,教师不能随意地向学生发放与教学无关的阅读材料和教学器材。因为这样不仅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反而还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阻碍作用。所以在教辅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必须遵循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

②教辅材料的内容应当具有适当性。教师选择的教辅材料的内容必须是适当的,不能够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产生不良影响。首先,教师选择的教辅材料必须经过学校领导和年级组教师的审核。因为这样可以使选定的教辅材料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认可,保证教辅材料的质量,更好地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其次,教师选择的教辅材料不能包含有暴力、淫秽、低俗的内容。这既包括相关的阅读材料、影像资料,也包括教学器材。总之,选择的教辅材料在内容上,必须是与教学相关的、适当的、有积极意义的。

3.教学内容的表达

当前我国校园内的言论已经相当自由,学校虽然依然会对教学进行日常的管理,但通常不会严格控制和审查教师的言论。具体的学校管理工作中,“管理者的主要任务绝不是去炮制更多的教学常规和制定更多的规范,而应该是在确保教学秩序的同时赋予教师一定的教学自主权,为教师个人自由和个性的发挥。留有必要的空间,营造崇尚教学个性的良好教学氛围”[8]。同时,教师也应该具备教学勇气,敢于和善于表达自己的教学思想。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言论不受限制。我国相关法律尤其是《宪法》中关于言论自由的限制规定同样适用于学校。一般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能够表达煽动性的、仇恨性的、侮辱性的、反动性的、淫猥性的、暴力性的以及带有较大争议性的尚无定论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表达上,教师应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要遵循基本的法律规范;二是表达方式必须是得体的、文明的、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

三、教师在“如何教”方面的自由及其限度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是一种实体工具,它蕴涵于教师的主体素质之中。”[9]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中小学教师一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校原则上不能再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对教师设置条条框框,使“死的”教案成为“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活的”教师和学生,让他们围绕着它转;也不能使课堂成为“教案剧”出演的“舞台”。[10]但是,由于教学对于政府和学校有着重要的利害关系,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必须有一些适当的限制。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的规定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中小学教师依据这些规定来组织和开展自己的教学。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能违背相关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一般要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广泛认可,因为相对于个体而言,群体的智慧显得更为合理和更加具有实效性。二是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应适当,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宽严程度应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在作文中出现不适当的、侮辱性的、低俗的、暴力性的语言,教师就要及时予以制止并责令其纠正错误。而当学生在作文中的表达虽然有一些不适当但充满想象力的时候,教师就要视情况予以鼓励和帮助。

(2)教学方法应适当

教师选择的方法应当是属于专业认可的适当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它不是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的简单相加。教学方法具有个体性、过程性、伦理性和文化制约性的特点……教师应当自觉地克服教学方法上的实用工具主义倾向,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有机结合起来”[10]。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不能够滞后或超越学生的发展阶段,出现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情况。二是教学方法应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运用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三是教学方法不能以限制学生为基础,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由,多给学生以空间,不能让教学行为干扰学生的学习,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3)禁止体罚和纵容学生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享有与学生沟通、对话的自由和权利。师生间良好的沟通和对话对于知识的传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在保障教师拥有这种“对话”的自由的同时,也对教师的“对话”方式加以限制,禁止教师体罚和纵容学生。《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教师是不能体罚学生的,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但是,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即教师也不能过分纵容学生。由于现在学校里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就被家人娇惯,自然会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很多教师因为怕惹麻烦,不愿意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管理,听之任之,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要及时地给予批评和制止。对于特别顽皮的孩子,要通过与家长及时的沟通,多方面协调,来共同教育好孩子,促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长。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提出批评、劝诫和进行适当的惩罚,而不能体罚、变相体罚或纵容学生。

2.教学仪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教学仪态,“学生才能在充满人文情感的课堂中得到生命体验,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教师也才能彰顯出道德责任”[11],教学活动才会达成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仪态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和性格特征、个人爱好以及生活习惯来决定自己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和行为体态。对此,学校不应进行干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享有的这些仪态的自由主要是针对校园以外的个人空间而言的。在学校这个特殊的公共领域,教师仪态的自由则是要有所限制的。一是教师的穿着应符合自己的身份。女教师不能够穿着过于暴露、性感的服饰,不能浓妆艳抹。男教师穿着不能过于前卫、嘻哈或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奇装异服。二是教师的言谈举止要得体,不能在学校或教室做出偏激行为,尽量保持教师的基本风度,以一个良好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3.学习评价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有权利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进行评价,但是一味地量化评价只能“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化或只评价简单的教育现象,它不仅无法从本质上保证对客观性的承诺,而且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这样,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被抽象成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学生的丰富性则泯灭于其中”[12]。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当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坚决杜绝人情分、面子分等情况的出现。二是人性化的原则。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和表现作一个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对学生的进步多一些鼓励,对学生的退步多一些安慰和激励。但是,在必要的情况下也要对一些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劝诫,以一种人性化的方式,助力于学生的成长。

总之,任何事情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方面享有着诸多自由,同时也会受到诸多的限制。但无论是自由还是限制,都要基于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的基本前提。对于教师教学自由的保障及其限定,一方面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保障学生的相关权益;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身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汉澜,郭文安.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吉标.教学自由:从内心到行动——职业生活中的教师自由及其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3]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皮武.教师自由与教学美的创生.教育学术月刊,2011(9).

[5] [英]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6] 王彦炯,张生明.要重视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人民教育,1993(2).

[7] 胡成霞.论教师在教科书选用中的主体地位及保障机制.现代教育科学,2009(5).

[8] 徐继存.教学个性的缺失与培育.教育发展研究,2008(5).

[9]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

[10] 徐继存.教学方法阐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

[11] 袁昌仁.浅谈教师课程能力.教学与管理,2004(35).

[12] [美]比尔·约翰逊.学生表现评定手册.贺达水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付一静)

作者:李汉学

现代化教师教学论文 篇2:

教师教学自主权行使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教师教学自主权就是教师安排教学中各项任务的权力,教学中的各项任务内容较多,从大的方面说,有选择教材的权力、班级管理的权力、培养学生使其成才的权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讲,有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评价的制定等等,所以教师的教学自主权不仅是教师的权利,还是能力,同时还是一种责任。

教学自主权是教育法规赋予教师的基本权利,教师有权根据自己的教学设想开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硬性规定教师讲授的时间显然是与教育规律相违背的,这不仅不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教师的教学自主权进行了研究,论述我国教师自主权行使的现状,分析教师自主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引起教育部门对教师自主权的重视。

一、教师教学自主权的研究状况

我国对教师自主权的界定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教师法》为依据进行的定义。这一观点是在《教师法》的前提下,对教师的自主权进行了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等。这方面的定义,主要是根据《教师法》对教师的自主权进行课堂教学层面上的定义。第二类是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呼唤,这类研究者认为,教师要取得教学的进步,就要给教师一个专业自主权,使其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能进行教育管理。也就是教师的自主权是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自主决定的权利,这种界定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更加的宽泛,也就是教师的自主权有了更广的范围,不仅是在教学中,还涉及到教学外,包括教材的选择、教学的科研等等。

关于教师自主权的研究,在国外也集中在教师所拥有的教学权利的研究,与国内对教师自主权的定义并无太大悬殊,同样也包括两部分内容,即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教学两部分,课堂内教学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课堂外教学包括教师参与一些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的自主权利的行使。

通过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总结了教学自主权的定义,本人认为教学自主权是相对于教学和教学过程而言的,是在不违背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不危害学生学习利益的前提下行使的权利,在教学中,教学自主权是教师选择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的自主的权利,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开发校本教材的权利,自主选用教材的权利、自主进行教学科研的权利等等。教学自主不是把权利都给老师,而是在教师拥有权力的同时,也要承担教学的任务。教师不应该为了教学而教学,不应该为了权利而进行自主权的行使,而是要真正地为了学生,走进课堂,把教学看成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把自主权行使好。

二、教师教学自主权行使的现状

1.教师对教学自主权认识模糊,权利行使意识缺乏

目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许多教师对教学自主权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不知其为何物,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明确的定位。在当前的很多学校中,教师的法制观念还很淡薄,同时自身的素质也有限,从而使得很多教师对教学自主权还没有明确的认识,而对自己多年来已经习惯了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依赖,所以使得行使自主权变成了一种不现实的愿望,他们也没有行使自主权的意识。

2.部分权利法律赋予,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名存实亡

现阶段,教育法规中明确规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自主权,例如教师的教材选择权、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权、民主评议权、科研权、管理权等等,但是这些权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造成教师权利无法实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对自己的自主权力认识不清,不知道行使自主权,这是教师自身的原因;第二,是教师没有机会行使自己的自主权,因为这些权利被剥夺了。此外,由于学校的原因,教师的个人发展权利很难保证,主要还是因为教师的个人发展会给学校的教学安排以及教学秩序产生影响,所以学校出于对教学的考虑,对很多教师的继续深造并不支持,也不赞同,而且教师一旦离开学校进行继续学习,学校基本不会保留职位,所以很多教师出于就业的考虑,就放弃了个人的自主权。

教育是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教育法规也在不断完善,教师的某些权利已经明确地写入了法规政策中,学校也表示明确支持教师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校本课程开发权、教学方法自主选择权、教育研究权等等,但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对更多的教学任务,而无暇顾及更多的教研等权利的行使,并且随着教学年限的增长,对教学改革丧失了热情,从而安于现状。

3.部分权利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教师迫切诉求

通过文献调研可以看出,国家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的自主理解和教授的权利尚未明确规定,还有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权利上也没有放宽。这些都有着一定的社会根源,主要是受当前考试制度和国家教育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所以教师要想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自主选择是比较困难的,这样使得教师不得不一步一步地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长此以往,很多教师就不愿动脑筋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等进行变更和创新,即便是发现教学材料有不妥的地方,也很少去深思和考究。这样的现状使得一些试图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有为教师无法自由展现自己的才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权的行使成为迫切要求,急需法律或政策的保障。

三、影响教师教学自主权行使的因素

1.教学自主权的行使缺乏制度规范和激励机制

现阶段,大多数老师对目前自己的自主权感到困惑,原因是其教学自主权没有政策和法律的明确表述,很多政策的制定只是走形式,没有经过真实的调研,可操作性差,致使法规政策没有把教学自主权中的实质性的东西表明,教师自主权也很难提升。教师教学自主权的提升,不但要在法规政策里表明教师的自主权有什么,还要表明教师自主权的保障条件。总的说来,教师教学自主权得不到有效的行使,其存在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教育法制不健全,主要体现为教育法规政策较少,对教师自主权的表述几乎没有,更谈不上明确,所以在系统化和操作性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已经颁布的法规条文中,对于教师自主权的规定少之又少,甚至有的法规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给教师自主权的行使带来了困难。第二,我国教师的法律意识还非常淡薄,目前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个人等对法律和法规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认识还不清楚,当然当前很多教师对自己的自主权也认识不清,对自己的自主权受到侵犯也全然不知,所以维权意识很差。

现阶段,教师自主权的奖惩措施也存在很大的空缺,教学评价时,根本不把教师的教学自主权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指标,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对教师来说根本就不重要,他们也不关心,因为自主权不会给教师评聘职称、教学成绩、个人发展等造成任何的影响,当然他行使了自主权也不会得到奖励。所以,在工作中,教师对于自己的主权权没有兴趣,也缺乏积极性。

2.学校科层制管理使教师成为被规限的个体,在夹缝中生存

科层制管理是现代大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是一种理性管理,有其自身的权利结构,它把被管理人员的主观行为视为客观对象进行评定,使其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极具控制性和严格性。这个制度对企业的有序、高效生产起到很好的作用,保障了组织行为的规范化和同一性,但也忽视了以人为本,“压垮了人的精神”,让人们成为权利的奴隶,不能充分展现个体才华。

学校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场所,自然有其内在的规范准则,这样既有利于塑造优秀的学生,也有利于造就优秀的教师,使这个组织规范化地运作。学校教育受到现代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思想观念和管理上也引进了工业化的许多特征,如讲效率、重程序等等,学校把用于工业的科层制管理方法引用到学校管理中,在学校渐渐形成了一级一级、分级管理的体制,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是学校制定计划和进行资源利用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科层管理在使学校规范化、高效化的同时,也限制了教师自主权的行使和个性教学的发挥。在科层制管理中,教师始终处在管理的最底层,冲在教学的第一线,在与学校签订劳动雇佣合同后,就要受到学校各种规范和条例的制约,而把这样的状况视为对学校或上级命令的服从。因此,教师成为雇佣关系中被雇佣的一方,接受上层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处在被考核、被控制、被评价的状态,学校就像一个工厂,学生成了产品,教师就是工人,产品质量的好坏即学生成绩多少成了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标准,教师时时刻刻想着学校的升学率和提高学生成绩的方法,教师被限制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慎思笃行,在夹缝中生存。

3.教师职业倦怠,缺乏自主探索的内在需求

职业倦怠一词最初是由美国人弗鲁登柏格提出,职业倦怠的英文是“burnout”,表示从事某一项社会职业时间过久而形成的一种疲倦的心理状态,这些状态包括情绪低落、无成就感、缺乏乐趣等等。北师大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许燕对职业倦怠做了如下定义:“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病,是指在工作压力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状态”。在国内,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很普遍的,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受到工作压力、教学压力、自我发展压力、生活压力等影响,而导致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教学热情、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当前,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之一。

教师这个职业是个崇高的职业,很多人都把教师比喻成蜡烛,耗尽自己的生命,照亮了别人。当职业倦怠降临到教师的身上,就会影响到教学,使得教师没有兴趣教学,没有精力备课等等,同时也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职业倦怠还会影响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影响课程改革的实效,此外职业倦怠还会给教师的创新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国内专家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一些研究,研究发现,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会使教师对学生失去耐心,进而对学生不管不问,备课、上课的积极性也下降,对自己的工作没有成就感,没有自豪感。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是上课、下课、再上课、下课,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且有很多当班主任的教师,班级管理上有很多繁琐、细小的事情要处理,久而久之,教师就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厌倦,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更不要说行使自己的自主权了,很多教师的教学在年复一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思维定势,即便法律赋予了自己的权利,教师也不知道怎么去行使,而是安于现状。

4.教师整体素质不够高,教学自主权的行使缺乏基础

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权利,其他职业没有这个职业特权。教师的职业是其他任何人不能代替的,如果教师的素质不高,不能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师的教学自主权也就无从谈起,也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虽然,国家加大了高等院校师范生的招生力度,使得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是这些人虽然有学历,但是知识水平却不高,学科知识也不专业,因此对教学自主权的行使也存在很多问题。另外,很多学校的教师在业务上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要求,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依然是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依然是陈旧的教学模式,而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又掌握不好,从而使得教学的自主权在教师的手里难以发挥。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的业务,在自身素质上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因此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也很少,教师在专业发展和提升上,很难得到保障,为了自己的生活,教师的主要任务还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上,而对于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个人的素质的提升等都要在课余时间来完成。教学中教师自主权的行使,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当前,我国学校的三级课程体制正在落实,这为教师行使自主权提供了便利,教师有了对校本教材的选择和开发权,当然这种权利的行使不是随便每个教师都可以的,而是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较高的科研能力和较好的理论基础知识。说白了,课程改革是对人才的不断培养,课程发展是教师的不断成长,没有教师的成长就不会有课程的改革。在当前教育中,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对教师的改革,只有教师的整体水平提升了,教育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提升,而校本教材的开发也是依靠教师,没有教师的参与何来校本教材的编制,所以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有学者指出,教师在对待校本教材和教学上,更趋于教学。其实在法律上教师已经有了自主形式教材开发的权利,也有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他们却安于现状。其实,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教师不应该抱怨自己自主权的多少,而是应该看看自己有没有行使自主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继存.教学乃“为己之学”——教学行为的道德评判.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

[2] 王惠来.生命视野下的教师成长.课程·教材·教法,2007(5).

[3] 吴小贻.完整地理解教师专业自主权.当代教育科学,2006(13).

[4] 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教育研究,2004(4).

[5] 吴志宏.把教育专业自主权回归教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教育发展研究,2002(9).

(责任编辑 陈国庆)

作者:秦小雅

现代化教师教学论文 篇3:

创建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制度环境分析

【摘要】 从全国独立学院教师教学过程特点出发,依靠单一、古板的教学管理制度,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确保独立学院年轻教师注重教学,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通过教学培养体系建设,使教师学会怎样教,通过体系调整让教师愿意教,创新监管制度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反思;改进

一、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师教学的关系

我国独立学院的教师数量较之公办高校有一定差距,又有青年教师较多现象,所以在教学管理上具有不同特点。从独立学院教师教学过程和管理者的关系看,只依赖单一、古板或惩罚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很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从高校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看,他们的课堂教学比较灵活多样,较少有固定的程序或具体的劳动规则,因此,很难直接监管教师的教学过程。二是独立学院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时伸缩空间大,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估和管理不能只用单一、古板的考评方式。三是独立学院作为高层次的教学单位,是一个即松散又联合的组织机构,不同学科教师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传授专业知识的技术手段风格差异较大。独立院校教学管理方面制度如较单一,管理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独立学院有其自身特性,要让教师履行好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神圣职责,就要认识到教师是管理制度中的主体性,在制定制度时要合理、适切,使教师积极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满足教师受尊重和享受教学乐趣的需求,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提高教师对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管理的认同,评估独立学院教师教学的评估标准不能只使用一成不变的管理制度。

二、教学管理制度感染教师教学行为

近年来,我国独立学院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但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独立学院管理者比较倾向于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制定的制度必然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影响,表现在:

(一)简单严格的教学管理规定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成效取决于他们智力、知识以及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情感心绪。有别于简单的体力劳动,如果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压迫,教师们受到限制和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的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保证。首先体现在对教师缺乏理解和尊重;反而会削弱高校教师的教学责任感。高校教师自主意识强,自身价值体现欲望强,他们需要的是公平、民主、科学的对话,充满人性化的关怀和理解。独立学院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把僵硬的制度体系作为管理的唯一方法,也不能把独立学院教师当作促进教育进步的工具。其次过于严格或苛刻的教学管理体系局限了教师教学的特性和热情。有些独立学院将学生的课堂评教和教学督导人员的评教结果与教师本人的职称评定、岗位考核、奖酬金发放相关联,甚至与解雇教师挂钩。只用这些单方面纯数字的评教结果,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进行奖励或惩罚的评判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简单的关联会酿成严重后果:比如个别教师可能会降低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课堂上的管理较为松散,降低考试的难易程度等来博得学生好感,会导致本应坚持的教学标准被逐渐淡化,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个别教师因为评价体系不适当或学生刻意报复等使评教成绩不理想,而产生冷漠、厌教,使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学双方的积极性都会受到影響,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系统中教学培训措施和要求的简化,使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缓慢。首先,健全完善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应当是标准化,培训和奖惩制度有效结合。不应轻视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但是有些独立学院为使有限的教师快速上岗,简化岗前培训形式,这样便局限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刚出校门便进学校的大学新任教师被聘用后,对他们只进行几天的岗前培训,便从课桌来到讲台。一旦他们进入独立授课阶段,是很难应付繁重的高校课程教学,更无从谈及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其次,公办高校里“帮、传、带”的教学培训体系,在独立院校的影响甚微。

一方面是从讲台下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没有时间调整自己角色,却要担任较多的教学任务,无法进行教学技巧的学习、反思及改进。另一方面是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少,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数量增长过快,导致无法及时指导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因此,在独立高校内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帮、传、带”作用不明显。独立学院容易存在的问题是新教师缺乏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等。最后,独立学院对教师入职后的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体系较缺少。当前我国对学院的教学评估中,专门有对教师学历和科研水平的评估项,所以部分高校为了在评估中过关或拿高分,对教师的培训主要是注重教师学历的提高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就显得较少,即使有也是着重教育教学理论的传授,而轻教学论、教学法,这样的培训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课堂实际教学结合度不够,更谈不上结合独立学院和教师自身特点来研发个性化的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项目。

三、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我国独立学院整体的建设时间不长,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了青年教师的有效成长,就需要制定适当的制度才能帮助其有效发展。独立学院里名师、良师的成长离不开合适的管理制度来指导和与培养。

(一)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要教会青年教师如何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需要长期的过程和适当的制度体系。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体系设计过程中,应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和提升,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和交流机会。

一是健全和完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在校内,应建立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机构,通过讲座、技能竞赛、上课达标考核、老带新等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二是有目的性提升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技能。结合当前全国独立院校发展的现实情况,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有所提升,但是目前独立学院新近教师多数是其他高校培养的研究生,极少具有行业经历;这就要求独立学院要创新管理机制,要加大新进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训,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一人一招”的教学技能。另外加强教师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针对性的选派教师到先进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三是重视教研室的地位和作用。独立学院在改革学校管理模式后,二级分院作为主导教学管理的核心;下属的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是最了解学生需求及各个教师教学能力的优缺点。

因此,要提升教学质量,就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提高教研室的地位,让其在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和教改方面发挥最大作用,适时开展教研活动,有效的交流是创新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水平和加强教师管理是教研室的重要任务。最后,通过教研室对新录用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养提升。利用教研室的集体备课、经验交流、说课比赛、互提建议等活动向新进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和授课理念。同时还要督促青年教师开展必要的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

(二)指引独立学院教师走进正确的教学状态。引导独立学院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水平的自主性。在教学管理体系的规划中,保障教师得到实利和获得教学上的成就感是提升教学积极性的前提条件。

一是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方面制度的制定要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成就感和获得尊敬。体会到教学带来的成就和快乐,让教师们每天上课都充满激情,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就必须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体会到教师职业应有的成就与快乐。教师教学动力来源于学生的尊重和理解,通过教学管理系统的引导,学生们之间应形成尊师重道良好学风,教师们则是口传心授、尽职尽责的优良教风。二是确保教师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过程中的深度参与,是教师快乐教学的体现。

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应采用民主方式,让教师参与其中,给予教师知情权、话语权,让制度在制定过程时就获得教师内心的认同,并自觉服从。最后还要适当修订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标准,考虑部分专心教学的教师们,给予他们以合理回报。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到每个教师对利益的追求,不要对其强加限制或干涉,应在尊重并遵循这一现实。面对目前多数高校重数量、重教研的教学评价体系,独立学院要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成效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在教学制度的管理下,独立学院教师在衡量利益得失时,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才能让自己得到最大利益,如有违背管理制度会适得其反。这样的制度会将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上引导,使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方面,解决了教师教育教学投入不足的现象。

(三)促进独立学院教师要教好的思想意识。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教师教学自主权,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制止少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态度不端正的教师,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的有违本意。

一是要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校内公开教师教学计划、教案,使他们的教学准备工作接受大家监督,同时也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途径。二是教师提升职称时,不仅对科研有要求,也要对教学水平有要求,对教师上课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延缓提升。三是建立合理、完善的转岗机制,对不适合教学工作,但具有科研潜质或行政管理潜力的教师,转岗至适当的岗位,做到按能分配,各司其职。

参考文献:

[1]王向东.大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的反思与完善——基于教学行为与制度关系的視角[J].现代大学教育, 2011.02.

[2]马亚丽,肖海燕.高效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提升策略[J].绿色科技,2019.08.

[3]姜超.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研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8.11.

作者:徐进丽 王俊方

上一篇:现代化绿色经济论文下一篇:小组合作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