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施信息化必要性研究论文

2022-04-30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企业的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的运营效率的提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企业实施信息化必要性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企业实施信息化必要性研究论文 篇1:

管理信息化促进企业竞争力

[摘 要] 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种发展趋势,在我国起步较晚。为加快发展步伐,实施以“管理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快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企业;管理信息化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商品流、人力流和信息流急剧增长,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角——企业支撑未来发展的一个制高点。企业管理信息化在市场竞争中也显得格外重要。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以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造和管理。利用科学的方法优化配置和管理企业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化、统筹化和科学化。通过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与生产能力,从而提升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一、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也在此进程中经历风雨。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信息技术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改造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全方位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企业已初见成效,依托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相关软件企业的技术力量,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可能。

首先,企业在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及信息服务方面发展迅速,有些企业已经建立了本单位的局域网络,还有一部分企业在互联网上开发了自己的网站。例如:海尔、宝钢、联想等一批典型企业,建立了集团信息中心和情报中心,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流程进行重新整合和再造,使管理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次,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制造业成为热点,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特别是2002年以来,大部分制造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有所增强,管理信息化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企业受益匪浅。企业在制订发展规划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来确定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例如:一汽集团在推进生产过程的技术改造过程中,大力推进网络技术,现代管理技术,设计与制造等。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CAD/CIMS应用系统为支撑的管理信息化应用环境。

为了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步伐,通过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大量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形成了一大批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成果和经典的现代管理技术,逐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专业经理人,为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基础,并探索了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但对于应用和需求而言,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部分企业对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项新技术、新科学,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有的企业只以此作为炫耀自己实力的一个方面,做表面文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信息化。甚至走入只要会使计算机、会上网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化的盲区。

2. 企业管理者经营理念相对滞后。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实际功用缺乏深刻了解和认识,在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未能给予相应的投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更何况有些企业还面临生存压力、资金短缺等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3. 企业管理信息化没有形成体系。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个别企业经营机制落后,管理流程和内容处于极不规范状态,体制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没有同步进行或进行得不彻底,会导致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或根本无法运行。

4.缺乏现代管理理论。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往往脱节,对企业管理还停留在较低层面,对管理信息化的功能运用不到位。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在我国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企业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即使在那些管理信息化建设较好的企业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通过信息化推动管理,通过管理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管理发展方向,它将以极大的生命力渗透到各个企业中去。

二、 以全新的理念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企业管理信息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在世界上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起步较晚。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步伐,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快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也是新技术、新理念进入企业的过程,将会引发企业的观念、人力、管理、组织机构的重新定位。为此,企业管理信息化首先应该是“转化”人的观念。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有效的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支持,而信息系统效能的充分发挥有赖于业务流程的优化和管理模式合理化。因此,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的改革,组织的改造结合起来。要以全新的理念,利用信息技术对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方式、组织结构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理顺各个业务部门职能权限、优化业务流程、弄清企业的目标市场特点和企业的运营模式等等。

建立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三化”。只有坚持“三化”才能最终达到企业信息化的宏伟目标。①客户关系网络化。建立统一的资讯中心信息,为客户服务和管理决策提供所需要的信息,真正转向以客户为中心。②销售管理网络化。建立产品销售门户网站和广域网系统,建立集团统一的销售网点,实现销售过程网络化。③供应管理网络化。实现采购过程网络化,杜绝多头采购和重复采购,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有效管理供应商。

在整个过程中,应坚持先进适用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结合实际,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选择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法和策略,构造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既不能太超前脱离实际,更不能落后于时代步伐,而且还要注意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现代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化的通讯系统等手段对企业生产进行全方位数字化改造和管理,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与生产能力,这是企业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技术创新可以依托重点技术改造和重大工程项目,选择若干家有代表性的骨干企业,集中政策、技术、人才和资金予以重点支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资产存量和技术、人才等优势,采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提高企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增强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能力。形成各行业的样板及信息化应用示范,整体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技术创新可以实施“教育、生产、科研”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建立技术创新体系。逐步探索出一条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模式与道路。按市场化机制运作,组织力量进行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通过对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人才培训,咨询服务和信息化系统集成,整合和发展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体系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技术咨询,系统集成和中介服务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为实现我国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三、 营造推进管理信息化环境

政府在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中起着制定法规、政策引导、组织协调、营造环境等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信贷、利率、标准和质量控制等手段引导企业加速信息化建设。

各级政府应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组成的信息化应用协调指导小组,负责信息化推广应用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仍保持着较强的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介入了企业的投资、改革、重组和人事任免等,而在企业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着对政府的依赖。因此,在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体制过渡期内,政府用政策法规来调控、干预或指导就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既定的客观现实。

随着生产经营的进一步社会化和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基层单位权利的相应扩大,以及经济手段的广泛应用,法律手段更显重要。要通过经济立法,司法和守法来规范产业活动和引导产业发展,保证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因此国家要及时建立与推进企业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编码标准、技术规范和电子商务框架,并要营造有利于引进、吸纳、培养和使用企业信息化人才的政策环境。

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引导资金为辅的同时,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资产重组、上市融资、国内外招商引资等资本运作,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为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提供资金保障。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信息技术又是由人来完成的,实际上,企业的竞争就是技术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要采取多渠道吸纳和培养人才。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在国外留学工作人员回国创业,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创业环境与空间。政府和企业应尽可能安排一些“启动性”的创业资金,以加快其发展。还要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收入问题,保证回国科研人员的生活工作条件。创造一个以事业留人、情感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的良好环境。依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技术力量作支撑,采取脱产(半脱产)进修、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方式,培养一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技术人才队伍。特别注意培养既有市场经营和生产管理能力,又懂得一定的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也要注意培养能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国际新发展趋势地创新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毛.谈对企业管理系统的再认识[J].煤炭经济研究,2003,(7).

[2] 杨海成等.制造业信息化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3] 申伦.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武汉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中心,2002.

作者:宋立瑛 孙慧超

企业实施信息化必要性研究论文 篇2:

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企业的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的运营效率的提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信息化是企业新时期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深入研究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有利于将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对企业信息化概念和内容进行了介绍,对信息化对企业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竞争力提升;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初级阶段对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属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应消除企业决策层对信息化内涵的误解。认为信息化建设即是计算机化,是通过信息手段单纯对原有流程和业务模式的模拟。因此,一个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首先应与企业最适合的业务过程相匹配,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次,由于各个企业之间存在个体上的差异,所以任何信息化软件都不可能完全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的面非常广,遇到的情况错综复杂,所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不能完全指望现成的软件或完全委外进行,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专门开发。除此之外,信息化建设要想成功,就必须注重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轻重缓急、先后顺序,这样才能有规划,有层次、有步骤的循序推进。最后,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绝对不是原有体系的彻底否定,是对功能的扩充和信息的关联。所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单单只是信息技术的改革,而是信息管理上的创新、思想上的创新,是信息管理和思想上的革命。

(一)信息化实施模式对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就是一个创新信息化管理思想的过程,怎样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软件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企业的的各个部门有独立的、独具特色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并且企业大部分的软件都是要解决企业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因此,针对所选公司的实力、IT技术能力、行业经验、售后服务为企业量体裁衣,选择开发商,那么企业在拥有了这样一套软件,会大大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信息化需求对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多半是因为企业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所以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之前,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需求,要定位项目的主要目的及特点,实施的范围和策略并将其细化存成文档。在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前,企业的合作伙伴要根据企业的项目需求来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范围和架构,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信息化业务流程重组提出建议。企业在充分了解客户的具体情况下,对其进行需求分析,针对企业现行体制的不足及目前所需的信息技术,设计出与企业配套的需求方案。对企业的需求分析至关重要,只有满足了企业的需求,达到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一旦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管理达到了完美融合,便能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信息化费用支出对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要想减少各项活动成本总和的费用支出,就要采取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来组织协调各项活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减少采购的投入成本,降低产品的销售成本,从而为终端客户减少购买需求产品所要支付的购买价格。因此,在同类产品中比竞争对手制定略低的销售价格,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四)信息化质量对竞争力的影响

在研究生产产品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攻坚克难,完成以前难以承担的工作,使企业产品的质量在信息技术方面有所提高。同时,限制设计者获得信息的局面可以被有效的信息技术运用打破,并且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可以由设计者对设计相关的信息多方面的了解来提高[1]。

企业的信息化初级阶段是企业后续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阶段,所以尽管初级阶段的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小,但企业要想保证后续工作的顺畅开展,就要进行初级阶段的信息化。当前,很多企业都完成了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虽然这个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并没有为企业创造多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对于企业整体而言,借助于信息手段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就实现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初级目标。

二、信息化的中级阶段对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因为可以有效地和系统地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管理生产过程、营销过程、人力资源、研发过程和财务流程等经营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可以实现实时的、高效的内部信息流动。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中,有利于企业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合理決策和适当的管理,企业能够实现所有部门或员工之间有效的协调和整合,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借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信息战略决策的影响

信息爆炸的思考,使决策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随机性,不确定性和主观决策过程,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决策者的理性决策和科学性决策,节约了决策的时间,企业的效率也会随之大大提高,那么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会显现出来,也就等同于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信息化经营管理的影响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旦全面有效的展开,企业的竞争力将势不可挡,大大的超过同类行业的其它企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通过推行信息化建设的理念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实践和信息化管理流程,并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的信息化业务管理,从而实现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信息化生产控制的影响

企业为了控制企业的生产过程,借助信息化激发生产的对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企业可以运用信息化快速的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并且能够按照计划的要求科学的安排物资采购,使业务流程能够精确匹配,从而节省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信息化市场营销的影响

不同于现在的市场营销,早期的市场营销中,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在市场中受影响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到终端客户需要多个层次,而支撑企业的这些环节需要相应的成本,因此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这就导致了在市场中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所能做的就是减少企业与终端客户之间不必要的生产环节,从而提升企业生产交易的效率,使每个业务流程更系统,使企业和终端的直接交易易于实现,使企业的竞争力有所提高。

三、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信息化建设要与体制、技术“两个创新”相结合

传统的体制已经开始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没有创新发展,那么带来的影响肯定是更为消极的,所以要想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来推动企业的竞争力的发展,首先条件就是改革体制,创新体制,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如果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良好,那么它就有了竞争的主动权。在系统的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完全的摒弃在传统体制下造成的落后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不要简单的把信息技术当成是利用计算机上网这样的简单程式,要更新员工的理念,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全面的普及信息化的常识,利用新的体制、新的理念推动企业的竞争力的提高。

(二)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企业优势

每一个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条件下生存下来,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拥有着自身不可或缺的优势,所以企业要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自身的优势,突出自身与其他竞争企业存在的差距与区别,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方便有效地加强与顾客的联系,使企业针对客户的特殊需要定制产品,这样也就为客户提供大量的产品选择机会,同时也为企业提升了更大的可能,有效地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这样突出自身的差别化信息技术发展,能够使企业在多变的社会需求中,找到真正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使企业迅速的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加强领导人的重视,加深员工的认识

在企业中信息化发展速度慢的重要原因还是企业领导人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员工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要知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快速的发展一方面还是需要企业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要想通过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产生积极的影响,首要条件就是领导人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持,只有经过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事物,企业信息化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当然,同时还要促进员工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位员工都需要积极地配合,努力的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抓住机遇,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对企业来说,能够创造生产力的还是员工,所以,企业要想将信息技术转变为企业的竞争力还是需要提升员工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在领导人和员工之间形成推动的助力,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四、未来发展信息化的必要性

当今企业的竞争是速度经济的竞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关系到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从我们国家的国情来看,我们国家的许多产业都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这些企业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并且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是它们的效益极低。这些企业迫切需要进行转型,而在信息化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下,这些企业需要在转型的同时实现信息化,从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企业实施信息化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和国外的企業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国内的企业完全可以借鉴和利用发达国家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技术和管理的方法。企业信息化是否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于企业是否着眼于企业管理的改进和提升,实施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企业不要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的到来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服务态度,也同时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它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也因为信息化而变的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蒋理华.企业税收筹划基本原则.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第1期

[2] 付明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迫切需要提高中央企业创新力.中国发展观察,2021,第C3期

[3] 周盼.筑巢引凤 创新创业.四川党的建设,2021,第C2期

作者简介:

吴皓源(2000年10月25日)男(汉族)  海南省三亚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作者:吴皓源

企业实施信息化必要性研究论文 篇3:

论如何推进工程咨询企业信息化机制建设

摘 要:工程咨询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需要突破企业生产组织与运营管理瓶颈,才能使信息技术得到应用。建立与信息化相关机制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源泉。通过建立信息化机制,促使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地见效,利用有效的机制推动员工按照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不懈努力。本文通过建立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和信息化制度体系,建立信息化作业文件达到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希望能够为推进工程咨询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工程咨询企业;信息化机制;企业信息化

工程咨询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项目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依靠引入一套管理系统软件就能简单实现。而是以管理系统软件为依托,与信息化管理机制相结合,以企业管理层为依托,完善企业信息化顶层规划。健全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各项机制,如信息化建设机制、系统运维机制、系统培训机制等。只有掌握了信息化机制,才能推进企业信息化转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1]。

1 建立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

工程咨询企业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为主要业务,项目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信息化意识,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普遍偏低,更缺少使用信息化系统辅助项目管理的经验。推进工程咨询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项目管理业务信息化转型,有必要通过建立信息化工作组织,推进各项信息化工作,持续营造信息化发展氛围[2]。

1.1 现状分析

工程咨询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论企业管理层还是项目人员普遍缺乏对信息化的正确理解和认识,较难突破固有工作思维等诸多问题,使信息化工作困难重重。

笔者多年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信息技术本身的缺陷,而是企业员工思想意识上对信息化的接受程度较差。具体讲,从宏观层面看,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面临人与人、领导与领导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部门与各生产部门之间沟通、反馈信息的渠道不畅,企业员工不知如何配合信息化工作、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等存在的矛盾是掣肘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原因。微观层面,除了信息化专职人员外,其他员工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等方面的潜在价值也是制约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原因。很多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理解还停留在网络维护维修计算机的初级程度。因此,有必要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组织,以组织机构的方式,使全员认识到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从领导到每级员工都认识到信息化工作对工作效率的持续改善和提升,进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1.2 必要性分析

工程咨询企业信息化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特性决定了与项目管理业务的紧密联系关系是正相关性,并且相互作用。推進信息化工作也是促进信息技术与项目管理业务动态融合的演变过程[2]。高效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机制,这样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才会顺畅,建设效果得以保障。否则,无论付出多大努力和汗水,都可能是徒劳无功,事倍功半。

成立信息化工作组织以全员共建信息化为原则,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管理业务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确保信息化工作落地、见效。信息化工作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组织中除信息化专员为专职人员,信息化应用专员属副岗,只承担部分信息化职责,共同推进信息化工作。研发组,主要以研发工作为主,应用功能为辅。应用组主要以项目应用为主,研发工作为辅,负责生产的领导兼任副组长。由此凝聚各部门力量,协同工作,形成全员共建信息化的良好局面。

1.3 组织特征

成立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目的是以虚拟组织机构的方式带动企业向信息化转型,信息化工作组架构图中,企业总经理“一把手”担任组长,统筹信息化工作开展,决策信息化工作重大事项,监管实施过程。负责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担任研发组组长,带领企业信息化专员以及生产部门中有能力担任部分研发工作的人员组成研发组,将项目需求转化为信息化系统功能,信息化系统部署、培训等为主要工作。负责业务生产的领导兼任应用组组长,带领生产部门中指定有一名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且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项目人员兼任信息化应用专员,除完成项目管理的本职工作外,兼职完成信息化系统对接,收集项目信息化需求,组织项目人员参加信息化培训,协助信息化系统的权限分配、协调项目人员的系统使用、运维等工作。以某工程咨询企业为例,全公司共250人,其中研发组专职信息化专员2人,项目部兼职研发人员3人,各项目部兼职信息化应用专员18人。通过成立信息化工作组的方式,使信息化战略得以深入企业基层,信息化工作得以落地执行。

成立信息化工作组是促进项目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的一种有效工具,解决制约企业生产组织与运营管理瓶颈问题,它是一种创新的系统方法和工具,用以解决现有机制和方法、工具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成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并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种持续性、渐进式的组建过程,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关键能力和主要方式,使信息化各项工作“名正言顺”的开展。

2 建立信息化制度体系

成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只是有效推进信息化工作的第一步,还需要建立配套的信息化制度体系,用制度维持组织内部秩序,高效完成信息化各项工作,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建立目的

建立信息化制度体系旨在规范信息化各阶段工作,约束信息化工作组中人员行为,明确组织分工、管理流程和审批节点,避免推诿扯皮现象。信息化工作的“规矩”也就是信息化的规章制度,是在信息化工作中全员都需要共同遵守,维持信息化工作良好秩序所必需的基础条件和工作依据,更是信息化成功的重要保证。

信息化制度也是将各项资源优化整合,理清建设约束条件,固化管理流程。很多人认为信息化制度是形式化的,“约束”了创新,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其实,建立信息化制度体系,将其纳入企业管理制度体系,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需要,更通过制度激发信息化主体能动性有效引导信息化建设向良性发展。

2.2 设计要点

信息化制度设计,应覆盖信息化建设全生命周期,本着符合信息化建设发展客观规律,分阶段量化各项指标,明晰责权,通过制度固化信息化工作流程的设计原则。随建设周期准确把握颁布时机,同时兼顾一定的前瞻性、即时性,使制度与实际工作相符,避免制度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情况。信息化制度设计要点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建立信息化制度是随信息化各阶段逐步颁布落实、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结合实际建设情况持续优化不断完善。使信息化各阶段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3 推进路径

信息化制度是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各项信息化制度的陆续颁布。如何使信息化制度服务于信息化工作,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工作依据并得到贯彻执行,找到推进落地执行的路径可以使信息化建设工作事半功倍。推进制度落地执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制度颁布后不是束之高阁,而是为了完成编制制度而做的必需工作。管理部室颁布制度,员工并不知晓制度内容从而无法执行,这是制度推行难的主要原因。破除执行难,首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多次规模不等的宣贯,让每位与之有关的人员了解、明晰制度内容。

其次,除了开展宣贯外,建立必要的考核与奖惩机制,量化考核指标和奖惩标准。信息化建设必然会打破一些固有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如果没有实际利益上的奖惩,员工很难自觉遵守制度中有关规定。信息化绩效考核期间,需要有专人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考核结果进行绩效奖罚,保障信息化制度的有效性,提高信息化制度与项目管理业务绩效之间的协调性[3]。

建立绩效考评体系,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不同岗位职位、责任等制定不同的激励指标,避免主观和盲目性,切实保证绩效考评机制的顺畅落实。绩效考评体系的目的以激励为主,扣罚为辅,激发全员使用系统的积极性。此外,提高对绩效考评机制的重视,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评优等重要组成指标,避免年度考核的形式化缺陷。绩效考评机制的目的是激发创新意识,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3 建立信息化作业文件体系

建立信息化工作组和制度都是以信息化工作为中心开展的管理活动,相对独立于项目管理业务,作用于信息化建设各阶段。使信息化与项目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则应从项目管理作业指导文件着手考虑,其主要体现三方面。

3.1 建立意义

规模大、正规的工程咨询企业都会结合自身项目管理业务特点编制的标准作业指导文件,用于描述项目管理过程的具体可操作性描述文件,指导项目人员进行标准、正确指导项目管理程序准,为项目管理业务建立基线,还含有质量标准等,是项目管理人员上岗前培训的教材之一。

成立信息化工作組是为了以组织的形式使全员参与信息化建设,编制信息化制度是为了明晰各方责权利,都是以信息化建设为中心开展与企业管理相关的推进信息化活动。在业务作业指导文件中增加与信息化有关的部分是使信息化成为项目管理业务必须完成的标准动作,实现了与项目管理业务融合的最佳路径。

3.2 设计要点

项目管理作业指导文件中的信息化部分设计要点,主要从三方面考虑。首先,项目管理作业指导文件中明确,开展的信息化活动应与企业信息化战略保持一致,使项目人员清楚地认识到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形式,提升项目管理管理全要素生产率,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其次,结合项目的规模、投资、周期、建设单位个性化要求等项目特点,确保信息技术的通用性的前提下,兼顾个体化。更简单地理解,例如:规模小,周期短,只承担部分工程建设阶段的项目管理业务,并不适用全生命周期,大型、操作复杂的信息化系统,而应将信息化建设重点放在项目信息的收集与整合,反映项目的整体状态。

最后,现阶段工程咨询企业的项目管理业务因建设单位需求繁杂、地域、人员分散等客观条件制约,很难通过一套系统、一个软件完成。在作业指导书中,提倡项目管理业务的信息化是应用新技术,多元软件、多系统并存,针对不同项目管理业务,相互协同,伴随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的信息化转型。

3.3 推进路径

项目管理业务作业指导文件随着业务发展不断更新完善,其中信息化部分同样秉持随业务发展,紧跟最新技术发展,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从宏观层面看,信息化作业文件不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信息化作业指导文件只能解决与业务融合的目的,只有与信息化制度文件结合配套使用才能形成完整的项目管理业务信息化闭环。从微观层面看,信息化作业指导文件的执行需要信息化工作组的共同推进才能见实效。无论多么完善的制度和作业指导文件也需要组织中的人来执行,否则就是空谈。这也意味着,需要将组织、制度、作业指导文件三个层面有机结合,全方位的全员共建信息化,才能使信息化工作组发挥组织效能,信息化制度呈现规范化管理,作业指导文件推进项目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的目的。

结语

企业推进信息化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靠“敲锣打鼓”喊几句口号就能轻松实现的,工程咨询企业具备信息化转型的巨大潜力,在迈向信息化的进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行业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企业信息化工作,重在通过机制建设等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促进信息化工作落地、见效,推动企业信息化更快、更好发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1(04):96-97.

[2]李在军,崔亚芹.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与推进路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33(03):23-27.

[3]蒋雯婷.如何推进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建设[J].人力资源,2021(10):104-105.

作者简介:吴振全(1980— ),男,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工程建设咨询信息化;于利贤(1984— ),女,北京人,高级工程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PMP,研究方向: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

作者:吴振全 于利贤

上一篇:电力配网改造工程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地方农村产业结构改革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