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防治森林病虫害论文

2022-04-15

【摘要】森林病虫害检疫是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播蔓延、保障广州地区森林、园林和公园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森林病虫害的检疫现状,分析了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利于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化学防治森林病虫害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防治森林病虫害论文 篇1:

新疆森林病虫害与森林健康研究

摘要:森林病虫害事关我国的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新疆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事关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本文从分析新疆森林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原因入手,着重阐述森林健康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森林病虫害防止和实现森林健康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水稻;新疆;森林病虫害;森林健康

0 导言

我国长期以来森林病虫害严重,病虫害种类日益增多。新疆也是森林病虫害十分严重的地区之一,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危害面积不断扩大,防治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使森林损失惨重,经济损失严重。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有客观因素,如气候异常、国际交往频繁等,但更多的是主观原因,包括指导思想、防治策略、管理机制、法制观念等。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成效。

1 森林健康是发挥生态效应的保证

我们提倡森林健康,其实质就是要使森林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解并保持其系统稳定性能力,从而使其最大、最充分地持续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关于森林健康的概念美国专家提出了这样的理论:“一个理想的健康森林应该是在这样的森林中,就是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病虫害、空气污染、营林措施、木材采伐等)对森林的影响不会威胁到现有或将来森林资源经营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森林资源管理目标应是森林的多种功能,包括商业用途、森林游憩、野生动物保护、木材资源、放牧、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在健康的森林中并不一定没有病虫害、枯立木、濒死木,而是它们一般均在一个低水平上,有病虫害不成灾,它们对维护健康森林中的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结构的稳定性是有益的。

2 我国及新疆的森林健康状况

我国的森保专家和学者早已意识到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实践探索之后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森林健康。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森林保健及森林健康的思想,但已意识到树木及林分的抗病性、种源、生态环境、营林措施、苗木及造林质量、抚育管理等与病虫害的发生关系非常密切,并立项研究,探索通过各种营林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等手段控制病虫害的途径,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早在 “六五”及 “七五”期间松毛虫课题组就已证实“封山育林”措施可有效的控制松毛虫;“七五”期间杨树天牛、溃疡病防治中“以营林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防治效果;“八五”及“九五”期间采用抗性树种、调整林分结构、种植诱饵树、悬挂诱芯、施用缓释胶囊等措施能有效的控制杨树天牛的危害。利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的“生态防治”在许多科研项目中已广为应用,并逐渐被一些生产单位接受和应用。20世纪末我国的森保专家根据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及经济学原理提出了“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防治策略,并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这一策略是根据我国几十年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经验教训,从理论上分析,并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来的,它与森林健康的目标是一致的。

新疆林业科学工作者的许多想法和实践活动都属于森林保健的范围,因此森林健康的观念很容易被接受。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仍无明确的森林健康思想,仅仅是森林健康思想的雏形、萌芽或初期阶段,不完整,且一般都是针对某一病虫害的。更重要的是目前还未形成森林病虫害控制的指导方针,还未形成法规,更没有制定森林健康计划,成为政府行为,目前只有个别地区刚开始规划,提出本地区的森林健康计划,而更多的地区仍按老办法对付病虫害。

3 注重森林病虫害防治,保护森林健康

第一,转变观念,改变防治策略。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向更高层次的“森林健康”思想转变,走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道路。通过森林保健措施保持和提高林木和林分整体的健康水平,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的自控能力。森林健康是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又是森林病虫害管理的目标。营造和管理一个健康的森林是全体林业工作者的共同任务,因此,森林病虫害的管理也是全体林业工作者的任务,要把病虫害管理的意识和措施贯穿到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因此每一个林业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森林健康意识,使森林保健成为自觉的行为,将以消灭、控制森林病虫害为目标的森林保护,走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轨道上来。

第二,针对森林类型和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森林保健措施。新疆地域辽阔,森林类型复杂,各地的树种、林种、起源、经营强度等均不相同,森林的健康状况参差不齐,影响森林健康的威胁因子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已有多年的危害历史,分布广泛,有的是刚刚发现,目前仅限于局部发生。因此,必须首先进行区划,分析影响森林健康的原因,找出主要威胁因子,然后制定相应的保健措旒,以便达到保持森林健康(健康的森林),恢复森林健康 (已遭破坏的森林),建立和发展健康的森林。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森林健康思想。森林健康思想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病虫害的系统工程、工程管理等也必须以森林保健为基础,以森林健康为目标,只有健康的森林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四,调整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的职能。目前从国家林业局到省、地、县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森防站)只从事病虫害的监测、检疫和防治工作。根据森林健康计划的要求,森林健康的监测、评估和监督将是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建议将现有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改建为 “森林健康保护站”(森保站),除从事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检疫和防治外,还负责森林健康的监测、评估分析,参与森林健康计划的制定,监督健康计划的实施,定期向主管部们报告辖区内森林的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真正成为森林健康的卫士。

第五,根据森林健康的原则修订有关法规。比如:《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要加大执法力度,奖罚分明。一是造林设计要为森林健康打基础,包括树种选择要合理,适地适树,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科学管理;二是重大绿化造林工程实行专家论证、严格审批和施工招标制;三是施工实行监理制,从设计、苗木到造林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监督;四是加强抚育管理,实行分片管理,目标责任制 。

同时,还要组织有关单位研究森林健康的理论和实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森林特点的理论、管理体系、评估标准、监测方法及保健措施。

4 结语

森林病虫害与森林健康是林业发展的重中之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只有做好森林的病虫害防治才能促进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应平.森林健康理论与病虫害可持续控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1,5-9.

作者:董红江

化学防治森林病虫害论文 篇2: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方法

【摘要】森林病虫害检疫是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播蔓延、保障广州地区森林、园林和公园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森林病虫害的检疫现状,分析了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利于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

0.引言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也是当前防疫站的工作重点之一,如果病虫害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则会对于林木的质量造成破坏,直接影响森林产业未来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所以,目前我国正重点加大对于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和防治工作及加强有关防害知识的宣传力度,团结一切力量,共同防治灾害的发生。同时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上也重点提出要求,对于发生灾害严重的地区具体安排工作,及时检测,从而更准确的掌握病虫害的活动途径,做到真正治理的目的。

1.森林病虫害检疫现状

森林病虫害严重威胁着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俗称“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我国目前的森林病虫害非常严重,随着病虫抗性的提高,病虫害的面积也在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森林的生态环境。因此,对森林病虫害的检疫现状研究和防治对策的制定是很重要的课题。

1.1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森林病虫害可以分为危险森林病虫害、经济森林病虫害、常发性病虫害和偶发性病虫害。危险性病虫害多威胁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对天然林危害较大;经济森林病虫害多危害人工林,灾情比较严重,严重影响林农的经济收入,遏制人工林的发展;常发性病虫害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特定的时间段里总是层出不穷;偶发性病虫害多属爆发性,防治困难,危害严重,损失较大。

1.2森林病虫害的检疫现状

目前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压力很大,检疫面窄,工作滞后。广东是我国森林病虫害入侵的前哨,也是全国森林病虫害比较严重的省区之一。目前松材线虫病、薇甘菊、桉树枝瘿姬小蜂等外来有害生物对林业的威胁比较严重。本地森林病虫害分布较广,种类较多,防治工作难度较大。松毛虫、松材线虫发生的灾害面积较大,松突圆蚧也在不断扩散蔓延,这属于危险性病虫害。另外松褐天牛、松树枝细瘿蚊、桉树病虫、油茶病虫等常发性虫害也比较普遍。

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2.1近年来森林病虫害发展迅速,预防和治理的难度较大

最近几年,森林病虫害的发展速度很快,这是因为人类在这几年对于木材的需求在增大,在注重经济效益的时候,忘记了更好的保护生态,一些生产企业把资金都用在如何去创收上,再加上政府在改革开放以后到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乱砍乱伐,使得物种丰富、局部完整、自然健康生产的森林群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林业生态没有受到重视,自然而然的造成大面积被病虫害的破坏,而且由于森林的破坏引起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在加大,直接导致了经济财产的损失,例如广东地区由于天气的因素,发生病虫害就比较频繁,在加上我国对这方面财力的不足,没有更完善的人力管理,在治理和预防等方面都带来不小的问题。生态环境在这几年才引起政府的重视,但还远远不够,这和以前相比也是一个很好的进步。

2.2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视不够,防治意识不强

早期广东地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由于得不到政府足够的重视,没有设立相应的森防部门,只有1-2个临时工在营林科里面做一个区域森防的工作,而且不是固定的,有时还兼顾一下营林方面的工作,这样的一种工作方式,森防工作做得好是不可能的;或者设立的只有1-2个人在干活,与相应的几十万亩监控的林地面积相比,显得力不从心。由于得不到重视,政府投入就少,造成森防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和其他有明显的政绩工作相比,政府的某些官员更喜欢投入这些有明显效果的政绩工作。近年来,虽然有所改善,但力度不够。跟国外相比较,我国现在对于森林防害的水平较低。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是发生比较大面积的病虫害我们还是措手不及,这跟现在治理方面和经济方面有着直接的联系,要有所改善的话就要从根源抓起。

2.3森林病虫害向多样性发展

广东地区属于热带气候,森林物种丰富,其病虫害的种类较多,特别是在近年来,我国的森林病虫害种类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对林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

2.4我国缺失对森林病虫害的横向防御机制

我国的林业行政管理机制不健全,长期纵向的管理体制而导致横向沟通缺失,所以在同一地区一个林业区域内发生病虫害,相邻的林业管理区域也不会主动的采取协防措施,而是等上级下达防治通知后再进行预防,这样就导致在防治工作上失去了先机,不利于对病虫害的防治

3.加强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的对策

森林病虫害具有上述难以控制的特点,直接影响了森林的生产经营状况,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特制定如下防治措施。

3.1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全民防治意识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问题上要坚持以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提高全民防控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所有公民参与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广州市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部门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在检疫站中配备了办公室、实验室、资料室、药械室,经过各级领导和森防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逐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2营造混交林地,降低病虫害发生频率

人工纯种林的病虫害发生比较频繁,灾情严重,也是病虫害传播的主要发源地,因此,营造混交林是降低病虫害的主要经营手段。早期广东热带地区多以桉树林为主,因其生长快速,出产木材量多,市场需求量大,种植多年后发现山地贫瘠,林地干旱,林地附近水库出现不正常的缺水现象。现在广东地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今年开始提出退桉还林,提出混交林的种植模式,但也要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以完全完成。设想的混交林有如下的好处: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设立了无形的隔离带,有效隔离不同林种的病虫害的发生;混交林还可以节约林地,节省成林的时间,有利于满足用材木的利用。如松桉混交林,桉树生长迅速成林快,五至八年伐木用材后,松树进入生长旺盛期。同时,桉树还可以避免松树松毛虫的大面积发生。混交林还可以增加人工林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提高林区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强森林的病虫害抵抗力,有利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混交林种植方法具体可见下表:

3.3广泛筹措资金

即使国家经济发达时,广泛的筹措资金也是现在重要的工作之一,作为检疫站工作人员,应该主动联系林产品生产的企业积极的参与到防害工作当中来,把资金积极主动的落实到每个地区,加大森林病虫害的管理,发动人民群众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来,有效的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健康的发展资源。

3.4加强病虫害预报监测(下转第25页)

(上接第9页)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避免病虫害防治的被动性。因此,病虫害的预报监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运用科技手段,快速、准确的把握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广东省正在推广应用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测报数据录入、汇总和网络传输、上报自动化管理,逐步提高测报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和监测预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的基础建设,可以全方位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3.5加大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技术手段

在治理和防治的过程中要加大科技含量。当前森林的治理要和生产生活融为一体,把森林的防护和治理落到实处,加大防护的经济扶持力度,所以只有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才能在具体工作的实施和执行上看到效果,增加林业防治病虫害的能力,在不断的提高森林质量的同时也提高农民对于使用农药计量过大对生态破坏的认识,因此,要降低农药的使用,提倡微生物农药的使用范围。

3.6加大检疫力度,实现综合防治措施

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国外传入的,因为没有天敌,蔓延扩散的速度很快。因此,必须加强林业产品的检疫力度。一般情况下,现有的综合防治手段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天敌防治等,防治手段的选择要根据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虫害的生活习性的不同而定。物理防治没有环境污染,无残留,但是费时费力,防治不彻底;化学防治见效快、成本低、灭杀面积广,但是在防治的过程中对其他生物会造成伤害,影响生态系统,使害虫增强抗药性;生物防治,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4.结语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森防部门要认真研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用先进的检疫监测手段,提高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采用综合防治手段进行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科]

【参考文献】

[1]罗长禄.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与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3(08).

[2]唐海英.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园艺,2011(09).

[3]曾桂荣.张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1(07).

作者:潘记球

化学防治森林病虫害论文 篇3:

浅析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征及综合防治技术

摘 要:首先对森林病虫害的含义进行了介绍,其次分析了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具体特征,最后探讨了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提高森林生长质量,更好地保护我国生态环境。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发生特征;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问题较为突出,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森林保护工作,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这样才能保障森林生长质量、扩大森林面积。但现实情况是,我国部分地区的森林管理工作还不到位,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还不成熟,需要技术人员积极学习相关技术,以实现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 森林病虫害的含义

森林病虫害主要是指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其他生物入侵,干扰和破坏植被正常物理功能,导致其形态、组织出现异常,最终影响其生长甚至死亡的一种状态。通常情况下,森林病虫害分为3种:第1种为衰退型病害,该种病害会对成林造成较大的伤害,使得正常林木长势衰退,最终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损害;第2种为侵染型病害,该种病害通常通过侵染病菌、真菌、寄生虫等对林木造成不良影响,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防治难度相对较大;第3种为非侵染型病害,该种病害常因降水、日照、温度、营养物质的变化而产生,不具有传染性,但影响面积较大,也会给森林资源带来危害[1]。因此在对森林进行管理时,相关人员需要对相应病虫害进行分析,提升自身防治技术,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提升森林生态质量。

2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具体特征

2.1 病虫害发生频率不断提升

近些年来,森林病虫害发生频率不断提升,这样会影响森林生长质量。尤其是随着人工林面积的增加,病虫害为害程度增加,最终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森林病虫害发生量不断增加,再加上政府部门对林业保护投入资金较少,从而加大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难度,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2 病虫害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伴随着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不同地区森林病虫害的范围不同,但整体上呈现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地区夏季高温湿热天气持续时间较长,使得森林病虫害发生范围扩大,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森林生态的多样性[2]。

2.3 病虫害为害程度不断加深

近些年来,我国森林病虫害的为害程度在不断加深,时间间隔也在逐渐变短,这样会大大提升病虫害的防治难度,给森林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尤其对于一些树龄较长的森林区域,病虫害一旦发生,会对林木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最终给当地生态带来危害。

2.4 病虫害生态威胁不断提高

森林病虫害的出现,不仅会给森林资源带来威胁,还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通常情况下,森林病虫害的出现受本地环境的影响较大,但也会伴随生态入侵,如果不对其进行科学防治,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森林物种灭绝,从而给当地生态带来不良影响,不利于环境的长远发展。

3 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3.1 林业方面的防治技术

要想降低森林病虫害的不良影响,政府部门和相关人员应该探索科学的防治技术,从林业方面入手,将森林病虫害造成的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样能够抑制大规模病害的暴发,从而保护当地森林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在选择林地时,技术人员首先要进行充分考察,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良种林苗,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树种,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除此之外,在造林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提升林木的层次结构,实时监测森林的生长状况,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以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防治过程中,技术人员还应保护好森林内部的有益昆虫、鸟类,及时清理林中病虫木、枯木、衰弱木等,以降低病虫害的传染性,最终达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 生物方面的防治技术

在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时,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某些生物或者生物代谢物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从而保障森林生态圈的安全。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对人类、动物以及植物的伤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当代生态防治病虫害的要求。利用该种技术防治时,一般有两种方式,第1种即利用寄生性、捕食性昆虫进行防治,运用科学手段对害虫的天敌进行招引与保护,为其创建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控制害虫数量,实现森林生态圈的平衡,最终降低病虫害对森林的不良影响;第2种即采用微生物自身或代谢物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其主要是对细菌和真菌的使用,从而降低病虫害的不良影响,实现我国林业的有效发展[3]。

3.3 林木方面的防治技术

在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时,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需要从林木方面入手,在造林时就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工作,了解当地气温、水文、降水、日照等条件,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林木,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做好森林环境的动态监测,分析可能出现的病虫害状况,并做好充分的防御准备,一旦暴发能够有效进行控制,以降低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不良影响。最后要加强对林木的日常管理,定期对当地森林生态的多样性进行考察,加大对病虫害天敌的保护,防止外来生物的入侵,并做好对抗病虫害林木的培育,以提高林木的整体抗病能力。

3.4 化学方面的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在以往的防治工作中比较常见,但是该种防治方法有利也有弊。通常情况下,利用化学药物进行杀虫,其防治效率较高、见效较快,受地区和季节的影响较小,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病虫害给森林带来的不良影响,起到保护林木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属于化学药剂,对人类、土壤、生物可能產生较大的危害。防治过程中,化学药物既能够杀死害虫,也可以杀死益虫,一定程度上会对森林生态造成破坏。此外,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化学药剂,害虫的抗药性也会提升,最终无法达到防治的效果[4]。因此,相关人员在防治过程中应尽量降低化学防治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药剂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最终达到森林病虫害的科学防治目标。

3.5 人员方面的防治技术

在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时,技术人员还应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对不同林种、不同生物有充分的认识,防治过程中能够实事求是,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危害,真正达到防治要求,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防治时,相关人员应加强对林木的检疫,做好日常抚育工作,及时勘察森林环境,掌握全面的生态数据,及时做好防范措施,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和危害度。此外,防治人员也要时刻牢记防治使命,积极学习专业的防治技术,用科学的方式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影响范围,实现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在开展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时,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制定比较恰当、完善的方案,这样才能达到防治目标。防治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做到实事求是,结合不同林种需求,将森林病虫害发生率降到最低,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以满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保持生物多样性。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要掌握不同的防治技术,从林业、生物、林木、化学等方面入手,同时提升防治人员的专业水平,以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谢红梅.山区森林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17,35(12):115,118.

[ 2 ] 陈世达.五华县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17(35):31-33.

[ 3 ] 赵延福,徐翠丽.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及防治方法[J]. 农业与技术,2017,37(24):189.

[ 4 ] 崔雪.分析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的运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5):287.

(收稿日期:2018-04-20)

作者:曾莉梅

上一篇:煤矿行业的煤矿安全论文下一篇:蛇菰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