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行业的煤矿安全论文

2022-04-15

摘要:本文研究了煤矿产权对中国煤矿安全的影响。利用1980—2005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使用了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有重点煤矿产权对国有重点煤矿死亡率影响甚微,乡镇煤矿产权与煤炭安全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初步结论是乡镇煤矿产权可以增强竞争性,从而导致更好的安全效益。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煤矿行业的煤矿安全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煤矿行业的煤矿安全论文 篇1:

煤炭行业的危机成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虽然近年来党中央相继采取重大举措加强安全工作,但由于我国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保障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煤矿事故仍然频频发生。本文在阐述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和事故多发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各类危机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把危机管理理论引入煤炭行业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煤炭行业;危机;危机管理;安全生产

近年来,煤炭行业的生产事故频频发生,以2007年为例,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网站上的年度事故通报中可以得知以下数字:3月10日辽宁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29人死亡;4月19日河北峰峰矿业集团大淑村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7人死亡;5月5日山西临汾蒲邓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8人,另有2人下落不明;2007年8月17日山东华源煤矿发生特大泄水事故,死亡172人(注:①参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http://www.chinasafety.gov.cn/.)。这些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国际上也造成了重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危机管理在煤炭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已是十分紧迫,它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对危机的认识,了解其特点及其产生的诱因,学习和借鉴国外危机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深化对危机管理的研究,探索其管理规律,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促进煤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 煤炭行业危机成因分析

(一)理念上的危机

各级政府、煤矿管理者以及基层职工的危机意识普遍淡薄,认识不到煤炭行业潜在危机爆发的危险性,这是目前煤炭行业危机管理现状的一个最为深层和根本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纳入危机管理范围的突发事件还不多。目前我国以法律的形式纳入危机管理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种:火灾、洪水、地震、传染病、核辐射和社会动乱,对于其它的突发性事件我国基本上是事发后才临时采取应对措施,缺乏长效的管理,更不用说纳入法制轨道,进行危机管理;另一方面平时缺乏教育培训和实践演习,致使社会民众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缺乏自我救助的能力,煤炭行业更是如此。以2006年5月18日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特大透水事故为例,该矿批准开采煤层为4号煤层,但开采者非法越层越界开采,超能力生产,超定员下井,擅自越层开采8号、14-1和14-2号等煤层,组织大量人员下井,并在14-1号煤层越界至同煤集团燕子山煤矿矿区范围,盗采其资源,与燕子山煤矿采空区贯通,造成了特大透水事故。这起事故是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日常管理混乱,缺乏危机管理意识的典型案例(注:②参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事故查询系统的事故分析http://media.chinasafety.gov.cn:8090/iSystem/shigumain.jsp.)。

(二)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危机

煤炭行业危机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管理工程,离不开社会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团结协作。虽然目前我国在一些领域建立了专业的危机检测与预警机构,但社会各部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还不能做到密切配合,形成协同作战的格局。究其原因:一是现行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在客观上造成了各个部门往往只对自己的主管上级负责,唯上级主管部门命令是从;二是部门利益的差异使有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对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采取抵制或不予配合的态度;三是法律授权不明确。我国目前还没有就突发事件在法律上对相关部门进行特别授权,这使有关部门针对突发事件采取特别措施后得不到其它部门的理解和配合。

从组织管理看,各应急部门的垂直突发危机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较为完备,但各部门横向之间的职责分工关系并不十分明确,职责交叉和管理脱节现象并存,缺乏统一协调。由于相互之间并没有形成制度化的信息通报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灾害主管部门时常感到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紧缺;另一方面感到协调困难,其他部门现有应急力量和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资源闲置。启用应急指挥部虽可弥补这一缺陷,但其他应急管理阶段的协调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因此,加快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行动,已成为应急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风险评估不足,预警机制不健全

为了避免事故,政府部门、煤炭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加强对煤炭行业灾害风险的监测,开展有关灾害风险的预报预警工作。但从全行业看,对灾害风险信息的综合利用、评估和趋势预测则有所不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也不健全,不利于实现超前预防和早期预警。例如,山东华源煤矿“8.17”特大透水事故发生的前一天即16日已经下大暴雨,汶河的水位已经到达警戒线,但煤炭部门、煤监部门、气象部门、水利部门等各部门都没有意识到汶河支流柴汶河对煤矿的威胁,敏感性不强,即风险评估不到位,预警机制不健全,致使洪水泄入井下,172名职工遇难。

(四)信息沟通和共享欠缺,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由于信息公开制度的缺失,突发事件发生后,一些政府官员出于各种考虑,往往封锁消息,甚至编造谎言欺上瞒下、谎报虚报情况。这是我国在危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结果是造成全社会范围内谣言四起,并引起民众的心理恐慌。煤炭行业的信息沟通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煤矿灾害风险信息报告的标准、程序、时限和责任不明确、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瞒报、缓报、漏报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二,煤炭企业和相关部门各个应急信息系统相互分割,缺乏互通互连,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第三,缺乏综合性的煤矿信息平台和分析机制,无论是在信息收集汇总方面,还是在综合评估和预测预警方面,都有所欠缺。提高煤炭企业危机管理能力,需要有全社会的参与,各种非政府公共部门、社会组织、社区、企业、新闻媒体和公众在危机管理中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各个方面的参与程度都不高。

(五)缺乏完整和统一的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

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危机管理经验之一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框架,在应对紧急事态方面有法律依据和支撑,政府、公民、相关的社会组织各自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法律有基本的甚至是详尽细致的规定,使得危机的处理有章可循。而我国目前却没有一部完整和统一的法律,各地方也没有专门的危机管理的法规,只有一些零散的针对某类危机事件的管理制度。这就使危机管理缺乏法律保障,危机管理不科学、不规范、不得力,而且危机处理中的人为因素过重,行政干预过多,容易引起各方的分歧,甚至可能贻误最佳救助时机。

二、完善煤炭行业危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在煤炭行业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1.加强煤炭行业危机管理中决策系统的建设

决策系统是危机管理的核心,主要职能是对如何应对危机做出决策。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煤炭行业的危机管理大部分还停留在从工作经验出发开“碰头会”进行决策的水平。要提高危机管理中决策系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重视煤炭行业及其危机知识基础设施的应用。危机决策者要充分利用各级煤炭院校、培训机构、研究实验室、电信网络、图书馆、数据库等设施系统,完善决策研究的科学方法,将危机决策引入专门化的轨道。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危机决策者要积极顺应科技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和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利用高新技术进行信息的搜集、储存、提取、分析和交流,提高危机决策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程度。煤炭行业建立危机决策支持系统“不是要代替管理方面的判断,而是去支持这项工作,并且使决策过程更加有效益”[1]。再次,要创新决策方法,应成立专门的独立组织机构,公开甄别煤炭行业危机诱因,建设危机事件(矿难)“案例库”,举一反三,吸取教训,最大限度地减少直至杜绝类似灾难、事故的发生,并结合实际,为煤炭行业危机决策和管理提供新的方法。

2.建立健全煤炭行业危机管理的控制机制

在煤炭行业危机管理体系中,组织机构设置、决策机制和控制机制是实现危机有效控制的基础。而控制机制在煤炭行业危机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完备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成败。管理学中把控制工作按时序划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或实时控制)和反馈控制[2]。依此类推,也可以把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中的控制机制划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也即预防性控制。政府危机管理的最理想状态是将危机消灭在萌芽或潜伏时期,政府应“使用少量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疗”[3]。当然前馈控制并不能消除所有的危机,但它可以为危机的现场控制制造良好的条件和赢得宝贵的时间。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中的前馈控制系统的构建主要包括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制定危机反应和恢复计划、举行反危机演习与培训等三个部分。现场控制也称实时控制,反映到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也即政府对具体危机事件的管理,它主要包括危机开始阶段的应急管理、危机发展阶段的反应管理和危机结束阶段的恢复管理三个部分,即矿井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抢险和事故后的生产秩序整顿。反馈控制亦即政府危机管理评价,通过对政府危机管理进行评价可以发现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并反馈到体系之中,从而不断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和提高对事故处理的效率,就煤炭行业而言可以提高整个煤炭系统预防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3.完善危机管理相关法律体系建设

以法律手段来处理煤炭行业危机事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和对策。近年来,我国虽先后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例如《安全生产法》、《煤炭法》、《消防法》、《矿山安全法》等,但这些法律本身的部门管理色彩较浓,缺乏对政府各部门间、政府和社会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的规定。在应对高频度的以及自然灾害引发的煤炭企业紧急事件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4.建立长期相对稳定的专家咨询机制

煤炭行业是特殊行业,技术性非常强,在危机决策中,专家不仅可以弥补决策者知识、经验、能力和体力的不足,而且在决策的各个阶段都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专业性、技术性以及决策方法等方面的咨询意见。然而目前参与政府危机决策的专家大都是“临时征召”、“仓促上阵”,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不仅不利于专家作用的发挥,影响危机决策的质量,而且也不利于专家对危机相关领域的跟踪研究。针对这种状况,我国应建立长期相对稳定的政府危机管理专家联系制度,分级建立煤炭行业专家库,并按学科专长、知识技能等对专家进行合理分类,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一旦发生危机可直接根据危机类型迅速召集有关专家参与决策,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

(二) 煤炭行业(企业)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1.强化责任制,建立健全煤矿责任考核体系

责任制建设是搞好煤矿危机管理的根本性措施。首先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是:首先需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安全规划、安全目标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使企业安全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组织制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方案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以安全为重点的干部考核制度,把安全业绩作为管理人员晋升、奖励的重要因素,使其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其次要建立并严格落实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制:必须建立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能部门的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各工种的安全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各个岗位的职工在安全生产中应负的职责,分级管理,层层落实。再次是要落实新建、改建、扩建矿井的安全管理责任。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项目核准手续。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切忌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应严加审核建井队伍的资质,杜绝井下工程转包,井下工程严禁使用与资质不相符的施工队伍。第四是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跟踪考核。要建立安全生产跟踪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与经济利益挂钩。

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培植危机意识

煤炭行业危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于建设先进的安全文化,这是实现煤矿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强化安全危机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素质是安全文化建设重要的一环。培训中,对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灌输、对价值观及行动方式的培育都应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安全文化可在企业内部把全体员工的安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职工的安全生产精神动力,使其从整体上、长远上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职工的安全素养。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愿望、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据统计,近年发生的事故有85%以上是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只有通过精心构建一种先进、科学的安全文化,才能借助文化特有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扩张力,引发职工安全观念的变化,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使危机管理工作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3.发挥非政府组织(煤炭行业管理协会)的作用

煤炭行业危机管理的主体应该是全国和地方的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煤炭企业,但不可忽视煤炭行业协会对煤炭行业危机管理的统领、协调和纽带作用。我国的煤炭企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如果成立这种地域性的行业协会将有利于对地区内的企业规制。2004年颁布的《行政许可法》也规定“政府不再干预由协会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行业协会在煤炭行业的危机管理中可以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可以通过制定和优化煤炭行业标准、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力量的整合、开展应急救援方面的技术比武、开展危机(灾害)治理的经验交流等推动煤炭行业危机管理水平的提升。

4.加大安全投入,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充足的安全投入是搞好煤矿危机管理的保障,各煤矿企业必须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安全费用必须专款专用,对提取不足、挪用安全费用、投入不到位的行为,应该追究责任。同时应积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制定各岗位工作质量标准和各单项工程质量标准,由跟班负责人、安监员、质量检查员依据标准对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推行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人、机、环境的高度和谐统一,提高安全保障水平,逐步实现煤矿企业的本质安全。煤矿企业要结合实际,建立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保证资金投入,制定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预案宣传和应急救援教育,公示应急救援流程,经常开展相关演练,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知识,提高煤矿的防灾抗灾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5.加强和改进煤矿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

煤炭行业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煤矿要健全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总工程师要对技术工作全面负责。采、掘、机、运、通、安监、地测等基层单位必须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负责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煤矿行业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科技开发机制,建立安全科研机构,配备足够的科研人员,保证安全科研经费,制定奖励制度,特别是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配备专门的瓦斯治理研究人员。同时要加强现场技术管理,矿总工程师要定期对技术措施、作业规程、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严格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准确、及时标注图纸资料,健全技术资料档案,对记载矿井开采情况和隐患的技术资料以及周边小煤矿的开采技术资料要妥善保管。许多矿井就是因为忽视了周边小煤矿的开采技术资料而导致了矿难的发生。

总之,真正解决安全生产问题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既要下大力气解决当前影响安全的突出问题,又要研究影响煤矿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统一,既要抓好当前的薄弱环节,又要治理整改安全隐患,真正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确实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危机管理的特征决定了它区别于一般的政府公共管理。尽管本文应用危机管理理论结合煤炭行业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但煤炭行业危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政府部门、煤炭行业、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2][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马春光译.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p179,p560~563.

[3][美]戴维·奥斯本盖,特德·盖布勒著,上海编译组译.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p234.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isis Management Theory in Coal Industry

Shang LeiLiu Zhongbo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Beijing 102249;

Work Safety Administration of Zaozhuang, Zaozhuang Shandong 277101,China)

Key words: crisis; crisis management; coal industry; colliery accidents; safe production

作者:商 磊 刘忠波

煤矿行业的煤矿安全论文 篇2:

煤矿产权对煤矿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研究了煤矿产权对中国煤矿安全的影响。利用1980—2005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使用了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有重点煤矿产权对国有重点煤矿死亡率影响甚微,乡镇煤矿产权与煤炭安全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初步结论是乡镇煤矿产权可以增强竞争性,从而导致更好的安全效益。实证分析还发现,煤矿安全也与煤矿从业人员素质和技术进步存在很大的相关关系,文末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权;煤矿安全;实证分析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之初的十几年,煤矿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煤炭供应紧张、煤价直线上扬,吸引到煤矿安全上来。进入2009年,山西屯兰“2.22”特大煤矿安全事故又一次吞噬了74煤矿工人的鲜活生命,每一个逝去的工人的生存遭遇,与每一个正在没有安全保障中作业的工人的生存遭遇,构成了全部劳动着的人们生存遭遇的一部分,让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氛围中的我们悚然。我们不禁要思考什么因素导致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如此严峻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国外学者研究煤矿安全问题多从社会性规制中的工作场所安全规制进行着手。viscusi(1992)等从劳动力市场、工作安全补偿以及规制角度,分析了影响工作场所安全与健康规制的动因。面对这种失灵,政府在规制成本与规制收益的边际上对企业进行规制。Okazaki(2000)从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角度,认为减少市场失灵对经济、行业尤其是煤矿的影响,必须实行高度集中的政府规制。Owen(2003)认为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有其固有的生命周期,但是由于污染所带来的市场外部性和环境外部性,必须由政府进行规制,从而使其外部性内部化。Keo-hane,Reveszandstavins(1997)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认为对环境以及安全而言,尽管在政策工具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分歧,但相对于市场安排而言,政府规制更有效率。

目前,国内学者对煤矿安全规制的研究,大部分通过对安全事故的原因、现行安全规制政策的弊端以及对规制政策、规制体制的改进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得到政策建议,进行规制有效性的研究较少(肖兴志等,2008)。更多的研究则试图利用劳动经济学等工具,寻找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并提供理论解释。张维迎(2004)以及朱忠厚(2005)等指出,制度规则的模糊性以及所有权与使用权保障的缺失,使得煤矿企业在市场需求的冲击之下产生强烈的短视行为,是导致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王绍光(2004)强调,规制对象和规制机制两方面的缺陷是造成煤矿安全严峻现实的关键所在。也有学者认为,启动以产权改革为标志的煤炭行业深层次改革,理顺煤矿企业产权,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煤矿产权制度,才是治理矿难的根本之法。任光明(2003)从煤矿的“公用地悲剧”特征出发,提出 “煤矿资源的准公共产品”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必须进行煤矿产权改革以避免“机会主义”以及“搭便车”等行为。秦国伟(2006)则认为近年来中国矿难频发,背后深刻的根源就是混乱的产权导致的煤矿投资人长远利益的不确定性,解决矿难的措施主要应着眼于消除这种不确定性。然而,自2003年以来,中国也实施了广泛深入的产权改革,但矿难事故并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矿难层出不穷的现实状况与政策设计者的理论期望形成了明显反差。为什么矿难事故长期以来一直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产权改革真的可以改变事故多发的严谨现实吗?本文在占有丰富文献的基础上,沿着产权改革的逻辑思路,力图构造模型解释产权改革与煤矿安全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经验分析的基点,结合中国煤矿安全现状实证分析产权改革对煤矿安全的影响。

二、理论假设

本文拟考察两类煤矿产权类型(国有重点煤矿、乡镇煤矿)对煤矿安全的影响。本文将从社会福利函数入手,分析为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需要提高煤炭产量、利润以及提高矿工的福利,而煤炭利润取决于煤炭价格以及产量和包括产权交易成本在内的总成本。特别的,本文将把产权包括在煤炭死亡率决定方程中,该方程中还包括投资额、技术水平、矿工素质和煤炭产量等影响因素。而且,本文假设矿工依据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定自己是在国有重点煤矿还是在乡镇煤矿工作,从而矿工的偏好对于煤矿产权有一定的影响。依据以上分析有一下假设及推论。

如表2所示,国有重点煤矿产权份额与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成正向变动关系,国有重点煤矿产权每上升1个单位,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大概上升2.42个单位,但是其P值为0.29,不显著,导致国有重点煤矿产权对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可能是由于国有重点煤矿的规模经济所导致的,规模的扩大以及其自我管理的不断升级导致其安全状况不是有很大的变化,初步可以得出国有重点产权对国有煤矿的安全影响甚微。国有重点煤矿产量的系数为-4.12,其P值为0.06,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即国有重点煤矿产能扩张会导致国有重点煤矿百万顿死亡率下降,国有重点煤矿产量每增加1个单位,百万吨死亡率大约下降4.12个单位,这个效果是显著的。国有重点煤矿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死亡率大致下降10.74个单位,因为较高的工资水平意味着煤矿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来源,能够保证煤矿的更好的安全水平,其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安全投资额的P值为0.90,导致这一系数很不显著,这可能的原因是国家投入的大量安全保护的支出并没有用在保证矿工的安全上,因此这种安全投资不是很有效果,也可能是因为一些官煤勾结的原因,导致很差的安全保障。技术水平的系数的P值是0.002,说明技术水平对煤炭安全的影响非常显著,技术水平每上升1个单位,百万吨死亡率大约下降9.60个单位,因此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提高技术水平是最有效果的手段。职工的素质水平对煤矿的安全影响的系数的P值为0.06,说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职工素质是显著的,职工素质每上升1个单位,百万吨死亡率大约下降2个单位。GDP水平的P值是0.52,说明GDP对煤矿安全的影响不显著,可能因为较高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超负荷加大对国有重点煤矿的需求。

如表3所示:在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中,除了安全投资额以外,其他变量比较显著。乡镇产权的系数的P值是0.09,说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乡镇煤矿产权对乡镇煤矿死亡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乡镇煤矿产权每上升1个单位,乡镇煤矿死亡率大约下降7.53个单位,和上述的初始结论相一致。乡镇煤矿产量的系数的P值是0.011,说明乡镇煤矿的产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煤矿安全具有负向的影响,乡镇煤矿的产量上升1个单位,死亡率大约下降6.51个单位。而职工工资水平的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乡镇煤矿的安全隐患有一部分是归因于职工的工资水平,职工的工资水平上升,会吸引大量的矿工违法开矿,从而使得乡镇煤矿的死亡率面临很大的上升趋势。同国有重点煤矿一样,投资额对煤矿安全的影响甚微。技术水平以及职工素质都对煤矿安全有积极的影响,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GDP对乡镇煤矿的影响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可能的情况是GDP的上升可以加大对乡镇煤矿的刺激性,他们为了超额利润而超负荷生产,从而使乡镇煤矿的死亡率上升比国有煤矿的要多。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文以中国1980—2005年的煤炭工业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建立和估计了煤矿产权与我国煤矿安全的影响方程,其分析结论对一般性工作场所安全规制亦有较大的可借鉴性。就本文的分析而言,国有煤矿产权对煤矿安全影响的效果甚微,国有煤矿的产权在1980—1995年呈现下降趋势,1995—2001年产权比重上升,但是这些时期一直是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除了个别年份出现反常情况,从而可以说明国有产权对安全的影响甚微。我国国有产权煤矿产权在40%—60%之间。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国有煤矿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产权特征,但是这种国有性质也不一定会带来更好的安全保障。比如,2009年2月22日山西发生的特大煤矿安全事故就是一个国有重点煤矿,从而要谨慎对待这一改革。基于前面的实证分析本文拟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要加强国有产权控制下煤矿安全监管力度

从本文的产权对煤矿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到国有控制下的煤矿由于体制不健全而具有很大的弊端,具有很大的安全负面效应。为了安排职工家属及子女就业,几乎所有的国有煤矿都开办了大量的中小企业,而开办相应企业时,很少考虑经济规律和经济效益,单纯是为了安置人员,根本不具备市场竞争和生存能力。

2.加强监管工作场所安全行业安全支出使用效率,努力构建适合工作场所安全规制的激励机制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安全投资支出对于安全的影响甚微,可能的原因是投资支出没有有效地使用在保障安全的方面来,可能是与政企勾结有关。解决产权带来的另一弊端需要认识到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棘手的就是解决“官煤勾结”,在这方面国家已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效。

3.努力进行适合煤炭行业发展的制度设计

实证分析表明:私有产权也是有一定的弊端的,不顾安全事故一味追求私人利益成为中小煤矿安全的第一大杀手,因此解决产权带来的另一弊端需要首先认识到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棘手的就是解决“官煤勾结”,在这方面国家已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效。中国煤炭行业,一直以来监管和劳动者的力量相对较弱,不能与经营者形成有效的制衡。清理“官煤勾结”为有效监管提供可能,在此基础上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煤矿工人工会建设,使工人的身心健康和福利待遇具备合法的保障机制和有效的谈判渠道。

参考文献:

[1]Okazaki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al Mine Disasters in China: "Your Rice Bowl or Your Life" [J]. The China Quarterly,2004,179:629.

[2]Owen:The Impact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Regulation [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10(1):117.

[3]viscusi:Public and Private Responsibilities for Risk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20.

[4]李保方:中国煤矿重大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6:72.

[5]秦国伟:产权与矿难[J].理论界,2006,(10):138-140.

[6]任光明:公用地的悲剧:山西矿难的深层次思考[J],市场周刊,2003(10):29-31.

[7]谭满益唐小我:产权扭曲:矿难的深层次思考[J],煤炭学报,2004,(6):36-40.

[8]王绍光:煤矿安全监管:中国治理模式的转变[C].比较.第13辑.中信出版社,2004:94.

[9]王淑江:浅析中国煤矿工人的安全素质问题[J],煤炭经济研究,2005(10):86-87.

[10]肖兴志齐鹰飞李红娟:中国煤矿安全规制效果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5):67-77.

[11]赵铁锤,借鉴外国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J].中国煤炭,2000(11):6-7.

[12]钟笑寒:煤矿安全与煤炭产量:初步研究[R],清华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学术论文,2007,9-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李少林

煤矿行业的煤矿安全论文 篇3: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现状及智能化发展趋势

摘要:众所周知,煤矿行业的风险较高,是最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行业之一,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减少煤矿行业发生危险的概率,煤矿安全监控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煤矿行业使用。本文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探究了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系统技术;智能化;发展趋势

引言:随着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煤矿的需求量也相对增加,从而带动了我国煤矿行业不断发展,但随着煤矿行业的不断扩大,煤矿行业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要,为了能够保障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引进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了分析,提高了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性。

一、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的应用现状

1.安全监测技术人员不够专业

为了能够使安全监控系统更好地保障煤矿行业的安全,大量开发了各种先进的安全监控设备,同时还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监控技术和设备,但是由于安全监测技术人员不够专业,技术人员所掌握的知识并不能完全驾驭这些设备和技术。而且不同设备的参数不同,操作方式也不同,再加上操作程序比较复杂,安全监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更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规范操作设备。很多企业虽然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但是由于操作人员技能不足,技术层次相对较低,导致这些设备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优势和作用,也没有起到好的安全监测效果。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煤矿企业并没有重视对操作人员技能的培训,也没有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进行锻炼,再加上我国的安全监测技术发展时间较短,掌握这项技能的人才并不多,所以导致很多企业虽然引进了设备,但由于操作人员技术不强并没有发挥其真实作用,再加上专业的技能培训机构较少,从而导致监测人员的水平一直没有提升,因此并没有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做好保障。

2.安全监测技术设备落后

安全监测技术被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检测技术,监测技术涉及到很多的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已经成为现代化设备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综合性技术,这种技术的理论已经相对完善,各种新型的监测技术不断地开发和研究,因此在对比之下,煤矿行业的安全监控监测系统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目前所使用的监控设备并不能满足煤矿行业的需求,甚至存在许多漏洞,设备之所以没能满足煤矿行业的需求,主要是由于在设计之初,没有对煤矿行业的现场进行勘测和了解,没有实际对行业周围的环境进行考察,因此,没能发挥其效果。

3.对安全监测工作不够重视

在实际的安全测试过程中,仍有很多领导对安全监测工作不够重视,很多企业的领导更加看重经济利益而对安全等其他问题并不重视,甚至有些管理人员认为安装监控设备是一种添事的行为,根本没有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思想观念非常陈旧,只要没有出现重大事故,管理人员就会对一些小事件熟视无睹,并没有真正的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完全看不到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会加大成本的使用,所以并没有重视安全监测工作,导致直至出现重大事故之后才意识到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才明白只有保障安全生产才能使得企业长久的发展下去。

4.先进技术应用推广不广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科技和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能够满足很多企业和生产厂家的需求,更能够推动企业的进步。我国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先进设备,并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生产需要进行改进,再根据我国的煤矿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创新和研发,目前我国已经研发出一系列的安全监测系统,这些监测系统能够很好解决之前系统的漏洞,并且不同的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同时通过使用这些安全监测系统,我国的煤矿行业安全有了保障,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由于煤矿行业的环境比较恶劣,仍然有很多问题并不能解决,因此也限制了对这些监测系统的应用。

二、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安全监测技术在不断创新,我国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传统的监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被逐一解决,我国的安全监测技术将会越来越先进,甚至超过国外的监测技术。通过分析我国煤矿行业安全监控系统技术的现状,我国的煤矿安全监测技术应有如下的改进:1.首先应该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素质,监测的质量与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检测技能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应该加大对相关技术人员对培养,并定期对技术人员提供技能培训,随着我国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为了能够使监测设备发挥起作用,相关的技术培训机构也会逐渐完善,随着这个行业的不断兴起,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投入到这个行业中,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煤矿企业在引进设备的同时还应该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使安全设备的优势得到全面发挥,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还能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2.其次,我国的安全监测设备的研发已经逐步达到正规化的标准,这归功于研发部门等相关研发人员等不断改进和创新,现在所研发的安全监测设备更具有针对性,有其独特的性能和专业的功能,能够针对不同的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尤其是对煤矿行业的监控设备的改进,有效的解决了之前设备的不足,更加适应煤矿行业的环境,满足煤矿行业的需求,并且随着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煤矿行业的管理人员也逐渐意识到了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使用安全监测设备,还提高了煤矿产业的工作效益和经济收益。3.最后是这一种先进的监测技术将会在更多的领域进行普及和应用,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安全监测技术层出不穷,技术越来越先进,系统越来越完善,如:红外线安全监测技术。这些安全监测系统的使用给煤矿产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今科技创新突飞猛进,会创新和研发出更多的监测技术和设备,让其更加满足安全生产时需求。

结束语:综上所述,安全监测技术能够保障煤矿行业的安全发展,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安全监测的重要性,加强对安全监测设备和技术的重视,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以及技能的锻炼,只有保障安全生产才能使企业能够不断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监测技术會不断的完善和加强,同时推动我国煤矿安全技术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凯.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当代化工研究,2021,(19):7-8.

[2]魏志可.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矿业装备,2021,(04):106-107.

[3]刘媛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现状及智能化发展趋势[J].矿业安全与环保,2021,(04):104-108.

[4]吴月春.浅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北企业,2021,(03):113-114.

作者简介:范超明,1989.1.19, 男,汉族,大专学历,研究方向:煤矿安全监控,助理工程师,山西朔州平鲁区兰花永胜煤业有限公司,山西省朔州市036800,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

作者:范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