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2022-04-27

摘要:该文阐述了休宁县近年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推广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篇1: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

摘要:农业技术的创新是提高农业产品产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有力保障。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广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将农业技术的科研与创新工作推向更高的平台。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发展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逐渐向着现代化、节约型和创新型的方向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已经成为农业科学技术转化成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战略核心,将农业技术尽快运用到农业体系建设中,已经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技术有效应用的最有效措施。

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跨越多级行政单位、多功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民合作社大多还是沿袭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这种模式大多主导从中央、各级县(市)到乡(镇)的农业推广体系,其更多的是侧重行政区域的直接管理和各功能单位的专业设置,而行政单位的行政干预和功能单位的各自为政都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相互分割,真正落实到农业技术推广的责任不明确,推广管理机构人事分离。

1.2 农业技术推广职能相重叠

农业技术推广要求技术对口和专业对口,明确要求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一定要具体到田间地头,明确到每一个村民,强调管理机构必须有明确的职能。当前,我国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着繁多的农业扶植项目,需要开展农业救助、行政干预、农资创收、技术推广等4类职能。由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定位模糊,同一部门机构承担着多重职能,而且不同职能机构的职能相互交叉,导致农村基层推广机构的职能重叠,弱化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

1.3 农业技术推广方法不灵活

我国农村土地跨越多种地质地貌,而多变的自然气候条件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给农业技术推广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挑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依照采用单一片面的推广方法,很多推广方法可能在一个种植带奏效,但是在其他的种植带不奏效,不能做到有效的实践推广。而长期形成的“行政指挥+田间指导”的行政推广方法僵化,缺乏有效创新,不能迎合不断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需要。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在深入了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后,需要侧重加强推广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推广保障机制,广泛培养技术带头人。

2.1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在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应改变单纯的政府主导的推广模式,将农业技术推广真正回归到农村的技术应用和创新推广上,而政府应该定位于技术主导,做好推广对接和后勤保障工作,从而打造以政府推广体系为主导,以农民合作社为骨干,结合农业科研机构、各级农业技术员、农村技术骨干以及涉农企业广泛参加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中,推广机构应该承担着当地农村农业技术普查、农业创新技术引进、实验,农田病虫害防治及灾情监测、防控,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农资产品投入使用监测等具体工作。最终能够实现政府出台农业推广技术,职能部门制定服务标准,农村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和积极反馈,从而能够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

2.2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有完善的保障机制,需要政府根据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策略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把握新型农业推广的市场方向,明确农业技术推广的前进方向,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广泛地推进市场法制政策体系建设,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强有力的操作指导。在资金支持方面,农村技术推广保障应该积极开拓技术推广经费渠道,国家级的农业技术推广可以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而各级政府应该根据自身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结合科研机构、专业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攻关,切实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2.3 广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

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得到完善,农村配套工程大多已经落实规划,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上未能做到完善落实,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懂农业技术推广的带头人,缺乏切实可行的示范带动,使得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不能在田间地头落实完善,农村各级行政单位、农民合作社应该积极开展农业推广技术兴趣小组,培养优秀的农民带头人,规范发展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倡导由农民组建、农民管理和农民受益的发展方针,政府各主管部门和农民合作社应该培养先进典型,发挥技术带头人的典型示范作用。

3 结语

新形势下加强農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各职能单位、农民合作社一定要深入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加强开展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逐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洪秋,安载学,方淑琴,张琳,王秀飞,张维东,刘鹏.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05).

[2] 郭洁,胡宝贵.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15,(32).

[3] 丁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 2014,(24).

作者简介:丛昊燃,本科学历,吉林省四平沃尔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作物种子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及推广研究。

作者:丛昊燃

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篇2:

休宁县贯彻执行《农业技术推广法》工作综述

摘 要:该文阐述了休宁县近年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法;调查;问题;建议;休宁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下简称《农业技术推广法》)于1993年7月2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施行,2012年8月31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进行了修正。2018年9月29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进行了修订,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自《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以来,休宁县坚持依法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各类农业技术得到了全面普及和应用,为休宁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 休宁县贯彻执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基本情况

1.1 多渠道开展宣传、普及《农业技术推广法》知识 一是认真组织学习。近年来,休宁县通过召开局属单位负责人和各级农技人员会议,组织学习该法并召开学习研讨会,深入学习理解《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条文,使农业农村水利局系统的工作人员更加知法、用法、护法。定期组织乡镇农技干部培训,每年组织2次专业培训班,重点学习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另外,休宁县每年均召开农资经营人员会议,学习《农业技术推广法》,要求农资经营户依法经营,依法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二是营造知法、护法的良好氛围。近年来,休宁县借助新闻媒体和网站、报纸和电视等媒体平台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农业技术推广法》,使农业技术推广法深入基层,营造政府实施、公众参与、全民监督的社会氛围。2019年以来,已累计在县、乡(镇)、村范围内开展报刊、广播、电视、墙报宣传80次,实现了宣传全覆盖。

1.2 强化培训,提高依法推广农业技术水平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仅是提高农产品品质、产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关键,也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休宁县广泛开展农业科学培训活动,广泛开展农技推广法的宣传活动。据统计,2019年1—6月,共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20余场次,开展农业科技咨询100余场次,发放农业科技书籍、明白纸5万余份。为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先后选派3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执法培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执法水平。

1.3 积极实践,坚持依法推广农业适用技术 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的推广农业技术6大原则,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尊重农业劳动者意愿,讲求农业生产3大效益,推广农业技术。全县农技推广机构按照省、市安排及本县的实际需要,年均开展新品种裁培技术、农药及肥料试验、示范项目20个以上。农业技术的支撑加速了全县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7.49万t,茶叶一产产值突破9.06亿元,菊花种植面积达2333.3hm2,产值超过3.5亿元。全县茶叶、菊花、箬叶等特色农产品出口额突破9000万美元。201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2.8亿元,年均递增6%。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5200元,年均增长9.4%。

2 休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2.1 积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近年来,休宁县积极构建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农业科研单位、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示范户共同参与的农业推广体系。着力构建县、乡、村和典型示范户为基础的“三级一户”的推广网络。全县现有农技推广机构25个,其中县级机构4个(县农技推广中心、县茶叶局、县农机推广站、县畜牧水产站),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21个。从事种植业推广农业技术人员86人(县级28人,乡镇58人),其中50岁以上16人,36~49岁56人,35岁及以下1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9%、65%、16%;大学及以上学历18人,大专学历35人,中专学历30人,中专及以下学历3人,占比分别为21%、41%、35%、3%;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47人,初级职称20人,初级以下7人,分别占比14%、55%、23%、8%。近年来,休宁县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38个,其中:专业合作社型13个,协会型3个,村级组织型10个,基层农技部门型6个,农资企业型2个,种植大户型4个。全体从业人员382人,拥有各植保机械360余台,其中:植保无人机3架,担架式液泵喷雾机35台、背负式燃油机动喷雾器116台、背负式电动喷雾器286台,日作业能力530hm2。

2.2 切实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管理 近年来,休宁县结合发展实际,严格对照《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一是依法确定人员编制,结合种养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任务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人员聘用制度、绩效考评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及多元推广制度,形成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良好机制。二是加速培育新型農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将多元化推广服务组织作为农技推广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考虑,加快构建“一体三元”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三是按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要求,分省外、省内、县内三级对农技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农技员技术知识更新常态化。同时,依托中国知网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中国农技推广网、市农广校在线学习等平台,开展农技人员在线学习,为休宁县“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2.3 加快多元化技术服务体系 建设积极开拓思路,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涉农企业及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兴办基层农技推广组织,或开展产中、产后农业技术服务。切实加强对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指导、扶持和监管,加快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业技术推广格局。如:在农作物病虫防治领域,积极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采取承包代治、技物结合、包防包治等办法,帮助农户进行病虫防治。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培育家庭农场1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9家,建立病虫专业化防治队伍38支,辐射带动水稻、油菜、茶叶、菊花等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面积4000hm2。

3 休宁县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情况

3.1 加大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投入 近年来,财政部门在财政预算内加大了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的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县农技推广中心工作经费20万元,用于粮油、多经作物的新品种试验示范,技术干部外出培训、提升科技能力及日常办公等开支。

3.2 积极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 通过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市各类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的扶持。2018年累计筹集农技推广专项资金576万元,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8万元,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55万元,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30万元,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73万元,油菜绿色高值高效创建350万元。在专项项目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项目文件要求,专款专账,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发挥实效。

3.3 切实保障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 目前,休宁县乡两级工资待遇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都能到位,政策性“三险一金”到位率及乡镇农技人员“一衔接”落实率均为100%。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休宁县自2012年,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全县共投入550万元,新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800m2,改建660m2,21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全部配置了专门的办公用房,并配套办公器材及农残速测仪、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pH速测仪、物联网传感器等实验仪器设备。为提升农技推广实验能力,将农业农村水利局农技推广大楼2~4层均用作实验场所,先后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种子质量化验和测土配方施肥化验室、植物检疫检测化验室。

4 休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4.1 加大重点技术推广项目实施 休宁县2014—2016年连续3年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全县建成了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2000hm2,示范区平均单产9915kg/hm2;建成了油莱高产创建示范片666.7hm2,示范区平均单产2898kg/hm2;扎实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全县建立配方肥连锁配送网点50个、村级售销点190个,形成了县、乡、村一体的配方肥销售网络。年配方肥施用面积达20340hm2,配方肥施用数量达11028t;实施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结合各类技术工程的实施,改良缺素田470hm2,改造低产田35hm2,培肥高产田135hm2,通过农田设施改造,综合技术集成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地力水平。自2016年起,休宁县连续3年开展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在16个乡镇进行油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创建总面积4074hm2,其中技术攻关区6hm2,核心示范区19个340hm2,油菜多功能开发示范区226hm2(含景观油菜192.7hm2,菜油菜肥两用示范片33.3hm2),辐射示范区3510hm2。在核心示范区内大力推行“五统一”,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同时探索应用“互联网+”现代种植技术,提高了生产组织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程度。

4.2 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近年来,休宁县依法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年均推广20余项农业适用新技术,全县共引进水稻良种12个,推广良种10个,良种覆盖率80%.超级稻优化裁培、水稻早育保姆、好气灌溉,配方施肥、生物农药等高产集成技术应用面积达到3333.4hm2;示范推广秸秆全面还田,通过切碎还田、堆腐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推广,全县秸秆综合利用达到87%以上;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面积72000hm2;推广设施栽培技术133.4hm2;通过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3 加强农民农业技术培训服务 一是广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近年来,休宁县农技推广部门深入基层,创新农业科技培训方式。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科学技术直接到田”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将新品种、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近年来,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38场次,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二是积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为主体,加大职业农民培育,通过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参与式、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近年来共培训人员6000人次,其中有100名农民通过职业农民认定。三是着力开展科技示范户培训。结合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选择了150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为指导员,通过进村入户地进行技术指导,提高了农业科技的应用率,到位率。全县共建成科技示范户1500余户。

4.4 加强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近年来,休宁县大力推广全程高产、优质、高效耕作集成技术,如保护性拼作技术、中低产田改良技术、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建立了一批示范基地,提高了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水平,相继开展了江准水稻联合播期、水稻抗稻瘟病鉴定、粮油品种展示,粮食绿色增产攻关模式等48项技术试验,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比如,在商山镇荪田建立20hm2农业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基地,集中开展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对比筛选试验。在商山闲云生态家庭农场、五城双龙村建立了面积为6.7hm2的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验示范基地。在海阳镇盐铺村建立了面积为66.7hm2的菊花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推广,为下一步全县推广菊花无害化生产提供经验。

5 休宁县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实施有效地增强了农业技术支撑、提升了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转型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与问题,具体表现为:

5.1 社会氛围不浓,农技推广意识不高 休宁县虽然采取多种形式对农业技术推广法进行宣传贯彻,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部分乡镇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比较淡薄,依法抓好农技推广工作的自觉性还不强。人员使用上,专业人员“行政化”,及业务工作“兼业化”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休宁县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县近80名乡镇农技人员全年参与农技推广工作时间进行了调查。从反馈的情况来看,近90%的农技人员全年参与农技推广业务的时间不足50%,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工作。

5.2 推广队伍不稳,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一是由于农技推广工作主要在外业生产一线,工作条件差,环境艰苦,福利待遇低,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相当一部分调离岗位,剩余专业技术干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全县从事种植业技术推广人员中35岁及以下仅占16%,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21%。二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创新型人才不足,专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三是专业队伍的素质有待加强,病害防控、质量安全监管等专业比重偏低,与新时期农技工作不协调。

5.3 农民素质不高,推广模式亟待优化 由于大量有文化、有素质的青壮年农民向城鎮转移,导致留守在农村劳动力大多是老弱妇幼,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技术能力差的群体,农技人员下去组织培训班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推广的实际效果。因此,农技推广、培训、示范的主体需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转变。

5.4 事业经费不足,保障能力仍需加强 休宁县农技推广部门属公益性事业单位,近年来,财政供养基本满足了人员基本工资待遇,但事业经费严重不足,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及公益调查研究等工作开展困难。

6 休宁县进一步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对策建议

6.1 合理布局人员队伍 稳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科学核定人员编制,根据产业的需要和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科学定编,核定人数,优化队伍结构,平衡专业配置。

6.2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对现有农技人员轮流安排进修技术培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业务能力和素质,同时每年招聘一批农业院校毕业生,以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切实帮助基层解决队伍后续无人的实际问题。

6.3 强化推广经费保障 县财政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经费投入。同时适当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经费,增加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经费,购置相应设备和仪器,提高农技推广装备水平,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功能。

(责编:张宏民)

作者:程自强 储志坚 沈文生 孙卫东

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篇3: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浅析

摘 要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能够推动农业不断发展,但在技术推广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阻碍。基于此,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讨论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时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各类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实现农业技术的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 农业技术;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农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整体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但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在技术推广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达到预期推广效果,就需明确阻碍推广工作开展与实施的问题,采取科学且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序进行。

1 存在的问题

1.1 推广体系欠缺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未做到全面完善,无法保证推广工作有效落实,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1)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时,未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导致大部分推廣人员抱有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甚至一些基层领导会私自挪用推广资金,增大推广工作持续、有序进行的难度;2)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推广工作过程中会涉及到多项工作内容,复杂且烦琐,一般来说,一名推广人员需同时承担多项工作,间接影响推广效果;3)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极易出现衔接不到位的问题,且由于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导致各部门间出现推诿现象;4)基础设施不完善,推广渠道不畅通,阻碍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1.2 推广资金不足

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是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的工作,由相关政府部门承担该项工作开展所需的全部资金,但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的工作环节及内容均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撑。比如,推广过程对基础设施的需求量较大,还需针对病虫害防治技术建立示范田,将相关技术以实践的方式推广给农户;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推广工作也需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还需加大在网络平台搭建方面的资金,以扩大推广范围,从根本上提高推广质量。但受拨款金额的限制,增加了各项推广工作的开展难度,且缺乏针对技术推广人员的资金补贴政策,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极大地阻碍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1]。

1.3 人员素质偏低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学历偏低,对于专业知识不能做到有效掌握,无法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将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农户。此外,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对农业技术推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部分推广人员未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开展相关工作时态度消极,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指导效果,阻碍了农业事业发展。

1.4 职能定位模糊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行政机构职能定位模糊,无法实现高效协同配合,既影响管理效率,又提高管理成本。一些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同时肩负行政职能,久而久之,出现以营利为工作激励办法的职能定位,不符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职能属性,致使技术推广管理机制的可行性受到影响。此外,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未针对其中涉及到的各项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阻碍有效信息传递技术与服务标准约束的形成,从而引发服务质量低、上下级沟通不畅等问题。

2 有效对策

2.1 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1)在待推广地区设立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针对推广工作制定健全的人事管理机制,以保证机构编制、经费配备等工作能够被高效落实,同时,还需颁布相关优惠政策,为该项工作吸引大量的技术人才,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思想认知,促使其能够以更加积极且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推广工作中[2]。

2)制定监察制度,聘请专业的监察人员,并将需履行的职责告知负责监察工作的职员,鼓励其与技术人员一起投身到技术推广工作中,实现推广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以保证推广工作科学且有序进行,同时,还需监督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防止资金私自挪用的现象发生。

3)构建完善的考评制度,做到奖惩制度的公开性、公正性,依托于制度内容,促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质量得以全面提高。同时,还需摒弃传统任务分配制度,并用多劳多得分配制度进行替代,根据每名推广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以及工作量分发与之相匹配的工资,以此调动不同层级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考核时,也需将农户对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效果作为考核评价标准,通过走访的形式,了解农户对推广工作及推广人员的满意程度,并详细记录农户所提出的相关意见,将其作为考核及整改依据。此外,还需制定健全的岗位聘任制度及晋升制度,针对具备专业知识且掌握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可以适当放宽聘任政策,针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推广人员,提供相应的薪资和晋升优待政策,保障其自身利益,激励其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3]。

2.2 加大推广资金投入

为进一步增强推广效果,相关政府部门需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必要时,可以指派专业的监管人员,对推广工作中专项资金的运用情况实时监管,明确经费去向,尽可能做到资金使用透明化,确保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1)结合推广进度以及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奖惩制度,以达到管理、约束经费使用的目的,为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2)投入相应的资金到完善基础设施工作中,使农业生产效率全面提高。如用于搭建农技推广网络平台,为技术推广人员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推动农技推广工作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设立科研专项资金及农业示范资金,确保推广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在增加资金投入的同时还需要合理利用经费,将来自于不同渠道的资金进行整合。比如,针对农民合作社,可为其提供贷款贴息,研发多样化的信贷产品;鼓励推广负责人展开与当地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将农业推广技术综合预期成效讲述给企业管理人员,以此吸引其参与到技术推广工作中,并为该项工作带来更多资金,在多个机构资金的支持与合理利用下,促进农业生产事业持续发展。此外,还需借助资金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环境,并加大对其薪资待遇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以调动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4]。

2.3 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重视先进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强与各高校之间的合作,采取校招或社招的方式,弥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不足,从根本上改善推广队伍年龄偏高的现状。在人才引入时,尽可能做到多学科、多专业,如农学专业、植保专业、机械专业、经济管理专业、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引进,以达到专业互补的目的,促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此外,对现有的培训制度加以完善与优化,落实推广人员上岗前的培训,实现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及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5]。

2.4 明确推广机构职能定位

推广机构需明确应负职责,按照相应的职能分工,实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公益性职能的进一步细化;将职能分工作为依据,要求技术推广机构针对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案,按照所在地农业部门统筹部署,组织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按方案内容开展工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需同其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协同配合,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序施行,强化技术推广效果。

县级以上推广机构在合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为当地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推广计划的统筹部署,促使此项工作朝着集成化、产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需高效执行上级部门部署工作,将最为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当地农户,加大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成效。

3 结语

先进农业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户经济收益,還能够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需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对现有的推广体系加以完善,加大推广资金的投入力度,实现技术推广工作的全范围覆盖,保证农业技术推广质量的同时,促进农业产业实现可持续、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措施分析[J].农业装备技术,2021,47(3):50.

[2] 王建刚,姜岩峰,刘虎林,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4):63-64.

[3] 王丽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初探[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3):64-65.

[4] 许新春.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途径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3):68-69.

[5] 段淑娟,孔涛,张草.浅谈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相关措施[J].种子科技,2019,37(13):156.

(责任编辑:刘宁宁)

收稿日期:2021-08-14

作者简介:陈洪玉(1969—),男,吉林榆树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推广。E-mail:374490252@qq.com。

作者:陈洪玉 王喜梅

上一篇: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技术论文下一篇:水资源生态系统水生态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