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2022-04-30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又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从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制约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三个方面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篇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改变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下面就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指教师在把握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将新课标的思想融于教材,是教师对教材进行的再创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弥补教材中的不足,补充教材中没有涉及到或者涉及不充分的部分,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实现课内外之间的相互沟通

小学语文学习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应该走进生活,使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养料。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实现课内外之间的相互沟通。

2、因人而异地使用教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因人而异的使用教材。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现有基础的练习进行思维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深入培养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无限空间中,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思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办法是创设情境,即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动人的画面、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图片等,使学生融入到教师为课文创设的特定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要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习内容尽可能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努力营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乐于探究。其次,要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指导学生怎样质疑,在哪里质疑。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可以分为:在课前质疑:在上课教学之前,让学生自主学习,将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做到课前质疑;在课题上质疑:课题是整篇课文的核心,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出示课题后,语文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通过类似这样的提问,既理解了课题,又为接下来的学习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文理解中质疑:对课文的理解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好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一切机会进行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进而启迪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后质疑:学习完课文后,教师要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对全篇课文进行回顾,此时学生就会产生新的疑问,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质疑。总之,学生主动的质疑问难是学生探究学生内容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3、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还有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就是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维能随机应变,不局限一方面,敢提出不同于一般思维的新思路、新想法。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它一方面可利于学生学习,但从另一方面看,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拓宽思维领域,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分享,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引用研究性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通过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分享成功的经验,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增进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基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语文教学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需要,语文教学中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已是大势所趋。教师在运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学习模式,教师就要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而研究性学习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确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关系里,教师不再作为知识传播的主导者,而是要与学生在一种和谐的、宽松的、民主的气氛中共同探究知识。学生不再消极地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语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2、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的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创设一种情境来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答案不是教师讲的或书本上说的,而是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时,要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探求精神。

3、构建教学系统的开放

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来组织教学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而研究性学习方式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一个开放、主动的语文学习环境中学习,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模式。在这种开放式的语文学习中,学生能够广泛的汲取多种学科的知识。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到实地观察某一景物进行作文描写或者可以到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研究自己喜欢的问题,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通过这种类型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与多种学科知识相结合,在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必会高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但要注意的是,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传统学习单一的、接受式的學习方式,并不是排挤接受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最终目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古艳霞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篇2: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探析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又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从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制约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三个方面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

文献标识码:A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育教学观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将科技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将教师与学生分别定位于告之与被告之的位置。目前教育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为核心,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其核心。

1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创造性思维是指能运用大脑储存的信息去发现和解决前人或自己未曾发现和解决过的问题,或是对前人已经认识的事物,表现出积极性和创造性见解”。创造性思维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创新性。创造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意识,即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打破常规,敢于思考,发表独特的、创造性的见解或找出解决问题的先进的方式方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提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要求,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再创造要求的体现。具体到语文教学中,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将创新性融入语文教学中,用创新意识、创新思想指导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例如在语文教学教案的改革中,要求教师打破几十年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满堂灌为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发言、思考、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案模式、在授课之后,教师及时把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整理,完善教案。

第二,想象性。想象是创新性思维的发端,是人们把自己以前的经验加以改造、加工产生一种思维,创造能力强的人想象也必然丰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在学习新诗《看球赛打油》中如何认识“园”则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对“圆”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联系人生世事,体味出不同的韵味。“圆”在传统文化之中圆满、完美之前便随人们的改造而改变许多。在人感到宇宙的窥秘与人生夸涂,不免令人更加伤感。如果没有脱想,想象这些发散的思目,学习对圆的认识也不必如此深刻。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此启发学生运用想象的思维进行创新。

第三,逻辑性。创造性思维并非无一规律、毫无逻辑的进行创造,也并非随心所欲地胡乱臆造,而是有逻辑、有规律地进行创造,创造性思维对人的逻辑性要求非常严格。“人的创造需把形象思维的结果再加逻辑论证,是两种思维的辩证统一,是更高层次的思维,应取名为创造思维”。语文教育归根到底是语言的教育,语言是一种抽象符号,言语智慧的培养仅靠形象思维是不够的,必然要求逻辑性强的抽象思维的参与。言语的解读、表达、运用,都是抽象思维的活动范围,没有逻辑性的语言是不完整的,更谈不上创造性与美观性。

2 制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因素

第一,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中国几千年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紧紧是被教育的客体,各种文化知识以灌输的方式进入到学生的大脑。教师告诉学生“对”与“错”学生很少关心其中的源由,传统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课程的设置以“学科本位”为主题,教材内容陈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注重学生成绩,缺少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第二,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思维模式是在一段时期内养成的人对问题的思考处理模式,思维模式一旦养成会成为一种定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影响决定着人的思考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形成的学生习惯性思维是一种被动接受性的,课堂上的主体是老师,学生完全按照老师设定的教学模式进行,这种陈旧的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 创造性思维模式培养的途径

3.1 主体性语文教学

所谓主体性语文教学是把学生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自身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愿望,确定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本地位,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从以下几点来体现。

第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求知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作为知识储藏器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二,变换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的内容十分宽泛,融思想性、科学性、文学性、艺术性等于一身。如何将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作一创新。不同类型的不同题材甚至不同时代的作品都要以不同的模式讲授。在介绍某一作品的同时,应先将作者及年代、背景等相关知识对学生作一介绍、只有将作品与作者、时代相结合,学生才能领会到作品的真正含义。例如在讲解《红楼梦》的过程中,教师应先将作者曹雪芹的资料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作品的写成是在清代晚期社会矛盾突出、社会发展日趋衰败的年代。这样学生对于贾府的由盛转衰、人物命运的遭际才能有理性客观的把握和分析。而对于涉及科技类的作品,应联系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作一说明。

3.2 想象性、发散性思维模式的培养

想象性、发散性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模式形成的两种形式。传统的教育及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禁锢了想象空间,将学生学习的视野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语文教育教学必须改变这一单一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发散性思维模式。想象性、发散性思维模式的培养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尊重差异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的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再造。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文学作品解决中必然结合已有知识和方法,其结果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恰恰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它打破了传统唯答案是从的教育教学模式,摆脱了习惯性思维和定向思维。如果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才真正是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教育的失败。

第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渗透入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造性思维,想象的发展,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想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的阅读离不开想象。文学作品本是作者凭借较强的想象力完成的,因而在作品的解读过程中,想象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苏小乞的《风是个漂亮的女孩》中对风的描写。“风是个窈窕的淑女,羞羞答答的,半遮着脸一路走来,穿过林子,来到庭院,看上去她瘦了好多”。诗人对风赋予了人的情感,“羞羞答答”、“看上去她瘦了好多”,类似的新诗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佳作。教师此时可以对学生展开对风的想象,把她想象成为窈窕淑女,一位温柔可爱的女孩,甚至可以想象成为诗人对之倾心的女孩。通过想象让学生们体会到这是一首爱情诗,全诗以借风写人,看似写风实则写了一位像风一样的姑娘。这就是想象在帮助学生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3 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社会的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之快,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严重问题,缺乏创新性、积极性,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模式僵化,教育思想落后,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培养,新形势新任务对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模式才能打破常规,从僵化、陈旧之中解放来、教师也能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并积极地运用到课堂之中。同时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才能有重点分层次的把课本知识讲解给学生,也才能灵活的掌握课堂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素质教育对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国家人才战略的一个重点,语文教学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肥沃土壤,因此在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素质教育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德显.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石欧.教学别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4]王桂珍.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4).

[5]傅慧娥.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作者:王素婕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篇3: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初探

创造性思维表现在对问题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且思维方法、结果与众不同,惟我独有。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借助想象和联想,训练发散性思维

1. 通过文后的发散性思维题进行训练。如《起点之美》一文中的习题“你能否再补充几个人生的‘起点?’”我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课后练习,而是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当堂补充、交流。结果,学生充分展开联想:

⑴ 某一次考试失败后,分析原因,调整自己,迎头赶上。

⑵ 事业上遭遇挫折后,决不气馁,重整旗鼓。

⑶ 在人生道路上不慎失足后,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

在课堂上利用文后的发散性思维训练题教学,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共享发散思维的成果,从而激励他们多向联想,大胆创新。

2. 通过情节续写、内容扩写进行训练。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皇帝性格进行想象:皇帝在游行完毕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有的想象皇帝受骗后恼羞成怒,派人捉拿骗子,但骗子早已逃之夭夭。有的想象皇帝受骗后迁怒于小孩,将他抓来并责问他为何要说真话,显得昏庸愚昧之至。有一个学生则想象皇帝因游行时没穿衣服而受了风寒,回宫后发烧求医,谁知医生仍是这两个骗子乔装的,骗子用锅底灰和野草屑做成几颗黑色药丸换得了皇帝大量的金银珠宝,而皇帝服药后上吐下泻,一命呜呼。在这堂课上我还要求学生为皇帝游行大典这一段扩展其故事情节,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而且使文章内容得到了再创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3. 通过句子仿写、事例补写进行训练。发散性思维可以改变语文教学中那种思维单一、内容贫乏的封闭现象,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为此,可在平时多设计些仿写、补写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句:国就是根,没有根的人是没有根的花,不待风雨吹打,即行枯萎。

仿句:国就是家,没有家的人是没有归宿的鸟,等到寒风来临,就会受冻命亡。

例句:只有波涛澎湃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和柔软,而平静的湖面,只会污泥环绕。

仿句:只有宽阔的胸怀,才能创造人类的和平与安宁,而狭窄的心胸,只会布满仇恨。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心驰神往。

在仿写训练的同时,还可以采用补写事例的方式来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谈骨气》一文中作者用了三个事例分别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观点,可以要求学生也从这三个角度各补充一个事例。

在课外阅读训练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中观点补充相关事例。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丰富他们的积累,可谓一举两得。

4. 通过话题作文进行训练。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命题,它以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等优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近几年它已成为中考用得较多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由于它只提供一个话题,只求作文与话题相关,所以,写作时比一般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自由度要大得多,更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多向立意。如以“门”为例,作文时只要扣住“门”这个话题,可写到的方面很多:介绍门的有关知识,如门的起源、种类、功能等;揭露社会上拉关系,开后门的不正之风;谈自己对敞开国门,面向世界的看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立足话题、多向思维,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另外要鼓励学生突破束缚,独辟蹊径,大胆求异

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求异思维,要求学生不要满足于课本或教师的现成结论,而要敢于大胆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从新的视角去思考和想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观点、看法或结论。如怎么去看待《效颦》中的东施效颦?

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引导学生:模仿也是一种学习、一种追求,我们学习人家的东西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经这样点拨,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学生们可能认识到东施效颦体现了东施对美好事物的大胆追求,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也需要东施这种大胆追求美的精神和勇气。另外,对于“班门弄斧”“知足常乐”“异想天开”等成语或一些已成定论的见解、谚语等,也可以要求学生对它们大胆质疑,换角度思考,正中求反,同中求异,异中求新,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王福礼

上一篇: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创新探析论文下一篇: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社区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