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务业论文

2022-04-15

摘要:家庭服务业作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在安置失业农民工和促进城乡一体化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家庭服务业行业管理混乱,企业之间恶性相争,致使行业发展严重受阻。因此,本文对现有家庭服务业经营管理模式分析,结合现有的创新经营经验,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以加快家庭服务业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家庭服务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服务业论文 篇1:

辽宁省家庭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中国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服务业成为一种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对增加就业、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有着其他行业不可取代的地位。消费结构由生存、温饱到享受、发展的逐步转型,促进多层次和高效率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为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家庭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众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分别从政府、家庭服务行业的角度分析了辽宁省家庭服务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发展家庭服务业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家庭服务业;辽宁省;发展现状;对策

引言

当今社会正在步入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和劳动社会化的阶段,家庭服务业成为一种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家庭服务业是指以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劳务、满足家庭需求的产业,其种类众多,涉及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导购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1]。在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为13.24%,人口老龄化程度偏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给独生子女家庭带来要承担四位老人超负荷的劳务劳动,实现劳务劳动商品化已成为城镇家庭的迫切需要。2010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2011年还有上升趋势,相比其他发达国家中国就业问题非常严峻。家庭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吸纳劳动能力强,它的发展将会成为中国开发更多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2]。研究分析家庭服务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家庭服务业的相关对策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对辽宁省家庭服务业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对于制定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指导做出符合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的市场定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对服务性消费需求显著增加,推动了家庭服务业整体快速发展。据初步统计,辽宁省用于家庭服务方面的消费正以每年31%的速度递增,拉动消费势头日益显著,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多达24万,促进就业的空间巨大。2010年9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产业化(人员设施规模化、功能多样化、服务标准化),对家庭服务业产业化出台了相关政策,为其发展奠定了政策支持平台,创造了有力的发展大环境。政府还加大了对家庭服务业的财政支持,投资额从2006年的182.29亿元到2010年的757.86亿元,增幅达到315%。家庭服务项目预计向家庭教育、家庭理财、医疗保健、营养配餐等方向发展,拓展服务项目的同时拓宽服务对象,促进家庭服务产业链的形成。辽宁省家庭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服务层次也有了明显提升,但仍然存在众多因素制约着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影响着家庭服务业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协调。

(一)从政府层面分析

1.政府职能作用有待加强。政府对家庭服务行业发展、服务管理、就业促进、教育培训等方面已经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但由于市场上对家庭服务的供求不平衡,政府对家庭服务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在家庭服务市场运作过程中,政府带头管理与协调家庭服务业和联合地方服务行业协会对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和秩序发挥的职能作用还不够,影响辽宁省家庭服务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家庭服务业是个上千万人就业的大行业,目前基本上处于无人规范与管理的状态,仅有的一个全国性家政服务协会属于国资委管理,然国资委没有能力与意愿来规范与管理这个行业[3]。需要以更有力的组织领导、更大的工作力度、更充足的资金支持,深入实施家庭服务业发展战略,激励更多有益就业的家庭服务业发展,推动就业和再就业。

2.城镇化发展滞后。绝大部分服务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空间难以分离,因此服务业发展具有集聚性的特点,只有在人口集聚达到一定规模,才有利于服务业发展。但中国现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9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45.7%,比世界平均水平49.9%低4.2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的48.1%低2.3个百分点,比高收入国家的77.7%低32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滞后抑制着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3.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分配不均。中国贫富悬殊相当严重,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达到0.48,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10%的家庭掌握了41.4%的财富,已经成为全球财富集中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要让每个有需要的家庭都能雇请家庭服务员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家庭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约有4 400元,双职工家庭月可支配收入不到9 000元,若是请全职家庭服务人员的工资每月也要将近2 000元,这就要占到双职工家庭工资收入的25%左右,双职工超负荷的劳务对家庭服务的需求却因家庭经济能力低望而却步。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8 654美元,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偏低,对家庭服务的消费需求有限,制约着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二)从家庭服务行业层面分析

1.市场供给与社会需求不符。辽宁省家庭服务企业大都提供家庭保洁、老人护理、看护婴幼儿、烹饪、搬家和维修等低端服务项目,虽然家庭教育、家务管理、家庭理财、医疗保健、营养配餐等新兴服务也开始进入家庭服务范畴,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庭服务质量和技术的要求快速提高,大众化的服务仍然无法充分满足高端家庭消费者的高需求。据统计部数据,辽宁省现有户籍家庭1 433万,其中约有15%的城市家庭有家庭服务的需求,而辽宁省家庭服务的从业人员约为64.8万人,从事家庭服务业所需的劳动力资源供不应求。

2.家庭服务行业不规范。家庭服务业正处于与其他各行业磨合期的起步阶段,市场秩序混乱、无证经营、价格恶性竞争、服务欺诈、劳务纠纷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无法保障家庭服务人员和消费者的权益。劳动合同在部分家庭服务企业与从业人员之间成为虚设,劳动待遇、工资支付方式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更多的是口头承诺,没有订立雇佣合同,勞动用工不规范现象已经很严重。目前家庭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还没有统一的基本服务能力标准以及服务费标准,涉及到各服务项目的服务费用也没有一定的行业标准。中介制的模式,导致服务价格涨势过快,直接影响到家庭服务公司收入,造成家庭服务企业发展缓慢,大型、品牌企业较少。

3.家庭服务企业规模小、服务技能低。辽宁省家庭服务业规模小,基础设施简单,从业人员主要由城市下岗职工和中年妇女队伍组成,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弱、与雇主的沟通比较难,服务质量不尽人意,使家庭服务消费者对家庭服务业失去信心。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大型家庭服务连锁品牌企业不超过45家,占家庭服务企业总数的1.2%。大部分家庭服务业属于不正规的行业机构,只是负责登记牵头介绍收取中介费,给家庭服务行业的运营造成混乱,无法保障家庭服务消费者和正规家庭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从事家庭服务业没有发展潜力,难以提升自我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等传统观念,把高学历、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人员拒之门外。服务技能低、错误的服务理念、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造成家庭服务消费者的不满和雇主与雇员的劳务纠纷等。

二、发展辽宁省家庭服务业的相關策略

(一)外部环境层面的企业发展策略

1.完善政府支持体系,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对高质量生活的不断需求,促进家庭服务业已经成为服务业中一个规模较大并极具发展潜力的重要领域。从任其自然发展到引起国家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辽宁省政府一定要充分理解这些政策并利用好来发展当地家庭服务业,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家庭服务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在行业发展中发挥带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家庭服务产业的发展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同时正确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必须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政策扶持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利用政府职能规范家庭服务行业的市场秩序、制定收费标准、打击服务欺诈团体、维护公平竞争,逐步建立比较健全的惠及城乡居民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体系[4]。

2.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灌输正确服务理念。家庭服务业世界知名品牌“菲佣”的足迹遍布全球,这与菲律宾的教育理念是息息相关的,其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已经拓宽到高学历者[5]。中国的服务理念还需加大力度,政府可以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大力宣传从事家庭服务业的正确思想观念和服务消费理念,营造一种“服务至上”的氛围,采取领导慰问、大会表彰、评选“优秀市民”等活动,提升家庭服务业社会形象,展现家庭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状况和发展潜力,以此吸引更多的高学历者从事家庭服务业,鼓励更多的企业家投资家庭服务业或创业。

3.制定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2010年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家庭服务业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将其作为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并纳入中央和地方社会事业、民生工程资金扶持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服务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的支持政策[6]。辽宁省要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财政、税收、工商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协调,全力推动各项政策的全面有效实施,实现家庭服务业产业化、规模化、网络化。通过发放家庭服务技能培训补贴鼓励家庭服务企业对服务人员加大投入,提高服务质量,为家庭服务业打响名声,提高信誉度,激起家庭服务消费者的潜在消费需求;在各大城市建立培训机构,免费为那些要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员工培训基本的家庭服务技能,灌输正确的服务意识和法律知识;向国家申请辽宁省各大院校可以设立家庭服务专业或者辅修家庭服务课程(包括家庭理财、家庭装修、食物与营养、住宅与家具等),把家庭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范围扩展到大学生,硕士生等,实现家庭服务业高水平的发展。

(二)家庭服务业行业层面的策略

1.提升企业家自身能力,为其搭建平台。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尤其是私营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社会财富的所有者和支配者,企业家的行为决定着一个企业及其员工的命运,无数企业家的群体行为决定了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经济命运。在其他行业做的很成功的企业家转行到家庭服务行业不一定会成功,毕竟中国家庭服务业是新兴产业,需要更多家庭服务业相关知识和经验做基础,探索一条具有辽宁省特色的发展家庭服务业的道路。辽宁省须为家庭服务业的企业家们提供学习的平台,营造学习氛围,借鉴菲律宾及国外家庭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发展家庭服务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实现家庭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

2.增强家庭服务行业内外关联性。在中国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行业的发展不是取决于该行业某个企业的高速发展,而是企业集体的发展。家庭服务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取决行业内相互良性竞争。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城市带开放的双重机遇,突出辽宁特色,利用其他行业的发展带动辽宁省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南资北上势头强劲为创新发展家庭服务业资金方面提供机遇。加强家庭服务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为选择就读或辅修家庭服务类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工作,直接分配到家庭服务企业工作,减少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吸引更多的高考学生报考该专业,实现普及化。

3.提高家庭服务业自身品位,实现数字化。家庭服务机构作为连接家庭服务消费者与服务供给者的重要纽带,其经营理念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市场的规范化运作以及整个家庭服务消费市场的扩大[7]。坚持“信誉质量第一,满意温馨服务”的服务理念,以自律练好内功,以诚信外塑形象,积极探索中、高端家庭服务业的员工化管理模式。家庭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家庭服务业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发展目标,不断拓展新的服务内容和领域,同时重视家庭服务业内部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技能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及职业道德的培训,招聘外部高素质专业人才,整体上增强专业技能,提高专业化水平,满足低、中、高端服务消费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家庭服务业网络化(进网购和团购网站,与网站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开发网购“钟点工”、抢拍“保姆”、团购“月嫂”等新业务),使家庭服务更加便捷、优质,家庭服务需求不受地域限制,全国范围的家庭服务需求都将及时得到满足。家庭服务企业可以引入ERP系统,建立数据库,使客户管理、员工管理、服务费结算、员工绩效考核及员工薪酬核算等主要经营管理控制全部纳入标准化、程序化、数字化的专用数据库管理体系,实现劳动密集型企业与高科技软件的有机融合。

小结

家庭服务业刚刚起步,需要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从业人员、从业人员与服务消费者三方的同心协力,明确三方的权力和义务,改变市场混乱和家庭服务人员供不应求的现状,共同促进家庭服务业和谐快速发展。家庭服务业不但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也可以解决城镇家庭生活中的劳务负担。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成员对精神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家庭服务业还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钟言.家庭服务业有望成为增加就业主力军[J].劳动保障世界,2010,(10):12.

[2] 张子健.家政服务 市场冷暖[J].新经济导刊,2010,(10):50-53.

[3] 陈秀榕.发展家政服务业带动就业[J].中国人大,2010,(1):25.

[4] 赵路国,朱红缨,孙凌寒.杭州市家政服务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湘潮,2007,(5X):31-32.

[5] 杨瑚,张亮晶,张晓兵,张怀林.基于 SWOT 分析的中国家政服务业品牌建设营销策略研究[J].SOCIAL SCIENCES,2010,(2).

[6] 乔瑛.中国家庭服务业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6,(28):221-223.

[7] 崔雪松,常姗姗.完善沈阳市家政服务业的思考[J].辽宁经济,2010,(11):32-33.[责任编辑 安世友]

作者:肖旭 张爱琴

家庭服务业论文 篇2:

家庭服务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家庭服务业作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在安置失业农民工和促进城乡一体化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家庭服务业行业管理混乱,企业之间恶性相争,致使行业发展严重受阻。因此,本文对现有家庭服务业经营管理模式分析,结合现有的创新经营经验,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以加快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服务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模式

一、引言

家庭服务业作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虽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很低,但其作用不可小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家庭服务业安置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据北京三八服务中心统计,北京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85%以上,特别是在近年来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家庭服务业的作用凸显,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安置失业农民工就业的重要行业正逐步被国家所重视,其在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从业人员保障体系极不健全;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较低;供求结构矛盾突出;行业管理混乱;企业间同质恶性竞争严重,严重阻碍了我国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家庭服务组织现有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分析其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总结不同条件下的最优经营模式,并结合现有的创新经营总结新的经营模式。

二、家庭服务组织经营管理模式特点概述

家庭服务组织最基本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准员工管理模式与职业介绍(中介)模式,其中职业介绍(中介)模式出现最早。

(一)(准)员工管理模式

准员工管理模式(准劳务派遣管理模式)是指家庭服务组织通过招聘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作为其组织内员工,并对本组织的员工进行相关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全方面的家庭服务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派遣到雇主家庭(即家庭服务消费者)工作,雇主家庭支付费用给家庭服务组织,由家庭服务组织扣除管理费后再发给家庭服务员。家庭服务员在转换工作的间隙,由家庭服务组织为其提供免费住宿。因准员工管理模式对家庭服务组织的要求较高,如家庭服务组织要有为家庭服务员培训、解决食宿,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能力等,目前实行准员工制经营模式的家庭服务组织主要为近几年新成立的家庭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特点为:1.合同:家庭服务组织与家庭服务员之间为聘用合同关系,而家庭服务组织与雇主家庭之间是服务合同关系。2.管理:家庭服务组织与家提供服务员签订合同期间,需为其分配工作,并在等待再分配的间隙,为其提供免费住宿。家政服务组织每月收取管理费,收费标准各地有所不同。3.工资:雇主家庭将费用先支付给家政服务组织,由家政服务组织扣除管理费后支付给家政服务员。4.责任承担:因家庭服务员对雇主家庭造成的伤害或损失,先由家政服务组织承担相应责任,然后由家政服务组织对家政服务员进行追偿。同时,在家政服务员受到雇主家庭的侵害时,家政服务组织有义务协助家政服务员向雇主家庭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5.保险:通常情况下,家政服务组织会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具体的金额和保险内容各地不统一,但均由家庭服务组织购买。

(二)职业介绍(中介)经营管理模式

职业介绍(中介)经营管理模式是指家庭服务组织作为中间人,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联系雇主家庭,由雇主家庭与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签订家庭服务合同,家庭服务组织按次收取介绍费,不承担其它任何责任。职业介绍(中介)经营管理模式对家庭服务组织的要求较低,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出现的家庭服务组织都是职业介绍(中介)经营管理模式。以北京市为例,据北京家庭服务协会调查,2007年工商局注册的近3000家庭公司中70%为职业介绍(中介)经营管理模式。

主要特点为:1.合同:雇主家庭与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签订服务合同,采用职业介绍(中介)经营管理模式的家庭服务组织起第三方见证人的作用。2.管理:采用职业介绍(中介)经营管理模式的家庭服务组织基本没有对双方的管理职能,只按次收取中介服务费,一般按月工资的百分比一次性收取,各地标准不同,10%-30%不等。3.工资:由雇主家庭直接将工资付给家庭服务从业员,与家庭服务组织无关。4.责任承担:由于采用职业介绍(中介)经营管理模式的家庭服务组织仅仅起见证人的作用,因此基本不承担任何责任。5.保险:由于家庭服务组织基本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也不负责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保险事宜。

三、现有家庭服务组织经营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一)相关制度建设落后

1.法律规范缺失。在我国现阶段家庭服务业的相关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缺失,各地制定的有关家庭服务行业的法规条例也十分罕见,仅有广东省深圳市与河南省郑州市制定并实施了相关地方性法规条例。以郑州市出台的《郑州市家庭服务业管理办法》为例,其所称的家庭服务经营者仅限于依法工商注册登记,以家庭服务为经营范围的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对规范从业人员资格提倡持证上岗和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并不具强制性。但对实行员工管理模式的经营者要求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因此不难看出在已制定并实行地方性相关法规管理的城市,其法规规定内容相对宽泛,对家政服务业机构和从业人员、雇主家庭三者的真正约束力不强。

2.行业标准建设不规范。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庭服务工作组于2009年成立,标志着全国家庭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开端,但全国性的行业标准尚未出台。各地制定的相关家庭服务行业标准虽已出台实施,如山东省、北京市、陕西省等,但标准版本不一、涉及的家庭服务项目也存在差异,涵盖范围不尽相同。

以山东省和北京市为例(见表1),两省制定标准的出发点不同,北京市制定的标准是从宏观层面,先制定家庭服务行业总体发展和共性方面的标准,然后逐步细化。而山东省的标准是从微观层面,即先从家庭服务行业基础的各个岗位的服务质量标准入手。两地的差异表明:各地在制定相关行业地方标准时,“各自为政”,标准不一,无统一规范或相关行业规范制定的指导意见可循。全国家庭行业标准制定与管理混乱,国家缺乏相应的业务指导,全国性的行业协会没有有效发挥作用。

(二)(准)员工管理模式家庭服务组织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按照“租佃理论”来看采用准员工管理经营模式的家庭服务组织,家庭服务组织和家庭服务员之间可以看成是分成租佃制(或分成地租)。表面上看家庭服务组织可通过每个月的分成获得较大收益,高于定额地租的一次性收费,但忽略了家庭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家庭服务组织和雇主家庭分别作为合同主体,而家庭服务员为雇主家庭直接提供服务,家庭服务组织与雇主家庭存在信息交流的不对称性和盲区。一旦事件发生,家庭服务组织要承担主要责任,这种信息交流的不对称性使家庭服务组织准员工管理模式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家庭服务行业相关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发生小概率事件后实际经营风险较大,不可预见性事件发生后承担的责任较大,收益与风险不成比例。

(三)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模式家庭服务组织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按照“租佃理论”来看职业介绍(中介)管理模式可以看作是“定额地租”家庭服务组织在双方达成雇佣协议后,向雇主家庭和家庭服务员收取一次性的服务费,不参与二者的后期交易分配。虽然家庭服务组织风险较小,不需承担后期风险,但家庭服务组织的经济效益不是最大化的。在家庭服务中介服务合同期满后如果双方相互认可一般都会自行签约,从而更容易出现私签现象。在现阶段家庭服务市场中从业人员供给不足和家庭服务专业化细分的需求来看显然职业介绍(中介)管理模式经营过于粗放,不利于家庭服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四、家庭服务组织经营模式分析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指导意见》的出台,国家对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支持逐步具体化。培育家庭服务市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组织。家庭服务组织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对于改变我国家庭服务行业现状,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混合型家庭服务组织经营模式

根据不同的家庭服务岗位特点分别实行准员工管理和中介服务管理模式。面向客户家庭实行会员制管理,并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使用不同的家庭服务合同与客户家庭直接签约或作为中介方让家庭服务员与客户直接签约,从而达到规避自身经营风险的目的。这类企业在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多采用事业部管理,不同的业务分为不同的事业部,事业部内部经营管理模式统一。然而,混合型家庭服务组织对家庭服务组织自身发展是不利的。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采用中介模式管理的那部分业务,由于与客户的关系松散和现在家庭服务市场人员供给不足的现状,必然导致业务量萎缩,但企业的管理成本投入不变,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混合型家庭组织经营模式作为企业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对企业探索成熟的经营模式的尝试是可以的。不同的经营模式在同一个小型服务业企业中应用,容易造成管理混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家庭服务跨行业联盟经营模式

跨行业经营模式主要是由于现阶段家庭服务是微利行业,许多家庭服务组织为了发展,一些家庭公司率先开展与家庭服务相关产品(服务)的配套经营尝试,并逐步形成与之相配套的一体化服务产品,相关服务产品与家庭服务共同打包向客户家庭提供多元化服务,从而提高家庭服务组织的盈利水平的一种新型经营模式。这种跨行业的经营模式,可以充分挖掘家庭服务企业已拥有的客户家庭资源,通过为客户家庭提供增值服务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相关产业的产品也降低了企业营销成本,而这部分成本又可以作为利润给家庭服务组织和客户家庭,因此这是一种“多赢”的经营模式。当然这种经营模式也有其弊端,就是对家庭服务组织中的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要求较高,必须了解相关服务或产品能够有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增值服务或产品。

(三)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

纵向一体化主要是指将从业人员招募、职业培训、人员分配等所有家庭服务各个环节纳入同一个家庭服务组织的经营体制内,由本家庭服务组织直接经营管理,统一核算。这种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不仅能减少各环节之间的交易费用,降低成本,且免去中间环节,降低了家庭服务组织的经营风险,加快从业人员从培训到进入家庭服务市场的速度。这种模式与国家相关鼓励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相适应,特别是当前鼓励符合条件的家庭服务组织开展自主培训并由财政给予补贴的政策匹配。纵向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对提升家庭服务组织规模,减少家庭服务过程的中间环节,优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化家庭服务组织运营流程,提升家庭服务组织的经济效益都优于其他经营管理模式。对改变国内家庭服务业企业规模较小、经营不规范的现状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姜长云.家庭服务业目前的问题、前景与国际经验[J].中国妇运,2010(12).

2.李艳梅.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分析与规范化建设[J].社会科学家,2008(07).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1&ZD052)、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0NXJ020)以及广义虚拟经济技术研究专项资助项目(批准号:GX2011-1007Y)。

(作者单位:栾永奎,大连市妇联妇女服务中心;张霁、黄圣男、李腾飞、王志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作者:栾永奎 张霁 黄圣男 李腾飞 王志刚

家庭服务业论文 篇3:

家庭服务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关系探析

摘要:在当前“少子老龄化”的人口结构新常态下,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公民众对于家庭服务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且对于家庭服务业的需求逐步由满足基本需求向追求更高的服务质量转变。然而,在我国目前家庭服务业发展中,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主体,更多强调的依旧是家庭服务业作为产业的经济属性和市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家庭服务业的社会效益和价值。本文指出,家庭服务业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只有通过搭建完善的“政府一社会一市场”的三方机制指导家庭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才能切实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应更好地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目标。

关键词:家庭服务业;经济价值;社会效益

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家庭结构哑铃化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逐渐显现。为回应快节奏的社会发展现状以及传统家庭角色分工的调整变化所带来的市场需求,家庭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为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政府在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视察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时提出,“家政服务大有可为,要坚持诚信为本,提高职业化水平,做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说:“千万不要小看家政服务、社会养老,这些都是朝阳产业……加強政府领导、行业管理、加强行业资源整合、技术培训和行业的组织企业化运作时促进和谐发展的根本对策。”

在市场与政府力量的双重推动下,家庭服务业无论是在从业人数、经营范围、产业规模与服务质量上都有显著的进步和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家庭服务业企业和网点约50多万家,从业人员2000多万人,年营业额达到1600多亿元,包括53个业态,提供20多个门类,228中服务项目。总体来看,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社会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家庭服务业主要是以政府扶持为抓手,以政策激励和财政补贴为主要发展基础的朝阳产业;在发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企业自主成长、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带动产品创新等关键领域,尚有不足。从实践层面来看,现阶段我国家庭服务业由于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支持而运营,存在着产业规模偏小、服务质量偏低、创新动力匮乏、资本运作乏力等问题。因此,当前绝大部分学者都主张引入更多市场调节机制来发展家庭服务业,通过市场自身规律完善和解决供求不匹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产业升级动力不足等问题,减少政府财政负担,实现家庭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本文指出,家庭服务业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目标。

一、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服务为核心的产业

根据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家庭服务业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各类劳务服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也就是说,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经济单位,以满足家庭日常生活为服务内容的产业。

根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对中国家庭服务业从业范围的界定,家庭服务业可以包括家政服务、家庭清洁、家庭病患护理、家庭医生、家庭餐饮、家庭教育、婚庆礼仪、家庭园艺、搬家物流、家庭旧货收购、家庭养老服务、家庭装饰维修、家庭儿童接送服务和家庭钟点工等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有偿服务,涉及近20多种服务领域(见表1)。

而在实际探讨的过程中,大部分学者和有关部门认为,家庭服务业主要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各种劳务为核心。因此,在划分家庭服务业内涵时,尽管广义的家庭服务业会将服务对象划分为家庭内、家庭外、社区服务、外派委托服务等类别(见表1),但实际操作中则主要围绕的是有限的几个业态。

为便于讨论,本文根据《指导意见》在第一章,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集中性地将家庭服务业缩小为“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四大重点业态。家庭外服务,诸如一般的鲜花礼仪服务以及面向单位或企业的保安保洁服务等,还有为所在社区提供的配套服务均不在本文的讨论范畴中,旨在更具针对性的把握家庭服务业的特质和发展趋势,深入讨论家庭服务业和社会企业的互动关联,切实提升公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规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二、家庭服务业是以经济盈利为目的的产业

当前,我国家庭服务供给模式有几种:一是政府主办模式,即政府各级财政支出资金,分级建立服务机构提供各种家政服务;二是政府主导模式,主要采取公办民营模式和政府资助民间组织建设并管理的两种方式;三是政府资助、机构经营模式,采用政府出资和社区筹资的方式,委托或资助专业服务机构承办、管理和运营的一种专业化连锁运营模式;四是政府购买服务市场运营模式,即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支付能力不足和需要照顾的人购买他们所必需的基本服务。(详见下表)

受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水平的限制,我国暂时没有承担所有福利服务的能力,但在保障日常生活和基本就业医疗养老的方面,政府一直在积极作为。比如“三无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失能老人等基本生活都是政府通过村委会或者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保证;城镇职工享受到的福利也是政府供给在单位的具体体现。

不过,不同于基础公共服务和非营利组织筹措的志愿者服务,尽管家庭服务业也是以优化家庭生活品质、满足家庭服务需求为目标,家庭服务业仍是以营利为导向的,由家庭服务经营者提供的一系列具有经济属性的服务活动。单一的依靠财政拨款提供家庭服务,显然不仅会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也不利于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家庭服务需求,更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的社会化家庭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除政府直接投资或购买服务机构的产品和服务以外,还需深化规章保障、政策支持和资本引导等,引导社会组织向企业转型,鼓励企业发挥社会价值,共同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搭建高标准,多层次的家庭服务业。

三、家庭服务业是以社会效益为根本的产业

在我国,一方面,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民间组织或社会工作者在通过社会福利供给或社会救助等方式开展社区援助时,除了利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资金、社会慈善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外,无法实现更有效率的和更持久性的援助计划;另一方面,营利为目标的家庭服务产业则主要基于商业原则来生产和供给服务,以经济属性为焦点,忽略了家庭服务业也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和内在社会效益,不利于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家庭服务需求。随着家庭服务业市场的深化,以及对于家庭服务本质的深入理解,越来越多的家庭服务业开始将其巨大的运营利润让渡给社会价值,不仅分担了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也推动了社会效益的增长。

由于家庭服务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家庭或以家庭为单位组建的社区,且服务内容多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活动内容,所以对于增强民众满足感,促进家庭和睦、社区融合、社会有序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首先,通过家庭服务产品的供给,可以减轻家庭中的照护负担,为繁忙的工作日常减少更多的时间压力和精神压力;其次,而专业的家庭服务也会使受益人获得更为舒适的服务享受;最后,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家庭服务产品则会为消费者提供灵活且完备的服务选择,提升整体的社会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社会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直以来,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旨在弥补市场的不足,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而家庭服务业也正是政府一直以来提升社会福利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决策机制固有缺陷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导致政府的决策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家庭服务供给趋于浪费和低效,公共支出规模过大,甚至削弱了社会福利。

针对政府失灵和单纯市场机制下对于社会效益的牺牲,20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福利体系失灵促使许多国家采取契约外包等方式缓解财政压力;而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趋势,也促使资源竞争越趋明显。这一趋势更造就了社会型企业的运营模式的出现。近年来,引入的社会企业组织理念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重目标,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政府的政策和经费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服务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同时更加提升了家庭服务业与居民需求之间的粘合度和服务供给的多元性和灵活性等。

因此,在发展家庭服务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搭建“社会型企业”顶层设计,鼓励社会企业发展,一方面,推动社会组织自主化、企业化发展,逐步减少对于政府补贴和政策优惠的依赖;另一方面,鼓励具有家庭服务或社会服务等社会公共属性的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变。运用商业策略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三种力量的有机结合,强调企业不应仅仅将公众看成公共服务产品的“顾客”,而应以公众需求和利益表达为参照,提升满意度和关怀度。一方面,国内早期的社会组织建设大多依赖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缺少自主运营能力,因此在供给家庭服务等公共产品过程中会导致入不敷出、质量问题等状况;另一方面,社会企业在发展中,也往往以经济效益为第一重点,而忽视了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随着全球对于“社会影响力投资”的越发关注,社会企业在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社会影响力投资’,就是针对特定的社会目标,并伴随着财务上的回报和成就的一种投资形式。影响力投资并不会减少政府的责任,但通过筹资手段的創新,可以使服务供给更加有效。政府对“社会影响力投资”加大政策认可和支持,有利于满足社会服务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平稳推进。

参考文献:

[1]张珠银.促进我国家政服务业合经济发展的对策与研究(J).理论学习,2009(1):51.

作者简介:

陈思瑾,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杭州。

作者:陈思瑾

上一篇:现象学分析论文下一篇:探究式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