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博物馆免费开放该如何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2024-04-10

谈博物馆免费开放该如何提高社会服务功能(通用7篇)

篇1:谈博物馆免费开放该如何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谈博物馆免费开放该如何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引言】2008年3月1日,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全国500家博物馆首次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一重大决策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可以说“一石激起千重浪”。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一个时期以来观众参观热情不减。仅以抗美援朝纪念馆为例,三月份,除去休息日,实际免费25天,共接待观众61625人次,平均每天接待2465人次;4月份,实际免费26天,共接待观众45898人次,平均每天接待1773人次;5月份,实际免费25天,共接待观众57975人次,平均每天接待2319人次。三个月的参观人数,比以往同期增加了11倍。就目前状况看,全国各个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参观人数较以往翻几倍,甚至十几倍。由于一些中小型博物馆本身藏品不足,如果不想方设法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时间一长,即便是免费,群众也不会踊跃参观。对全社会各个层次的群众而言,大家期待的博物馆决不仅仅是免费开放问题,群众期待免费开放后的博物馆更具有开放性、知识性、观赏性、休闲性。博物馆人应该围绕国家的构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提高教育服务社会能力已经成为免费开放以后博物馆面临的最为迫切的现实课题。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关键词】免费开放 博物馆 服务社会 能力

一、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好的文博队伍

分析当前博物馆的人员组成,我们不难看出,一些中、小博物馆筹建之初,除原有的文物管理所的业务干部外,多是表演团体精减下来的演职员及行政管理干部,新毕业的大专院校学生很难进来。一些文化程度较高、有点技术的年轻人热衷于经商,不安心于本职工作,下海的、跳槽的随之出现。业务人员少、专业水平不高、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工作不熟悉、缺乏热情和信心的人员状况制约了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需要一支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专业队伍,正是这支队伍要面对观众,服务社会。尤其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观众量急增,培养一批能坐下来认真搞业务(文物保养、历史艺术价值、陈列展示、服务设施方案诸多方面),做好基础工作,搞好各种陈列布展,改善博物馆的外围环境,更好地为观众提供高水准的展览内容,学习、娱乐、休闲的场所和优质服务的干部队伍,就显得极其重要。提高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能力就必须提高博物馆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思想教育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反映工作的程度。博物馆的传统职能大家都比较清楚,但是对新形式下博物馆应该担负哪些责任、发挥什么作用,并不是所有的博物馆人都有清醒的认识。在新的历史阶段,博物馆不仅要进一步履行好收藏、研究和展示三大职能,还要积极有效地拓展教育和服务功能,这是新时期博物馆作用的最大体现,是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的本质所在,也是时代的要求、群众的期待。对于新阶段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性,博物馆人一定要有充分理解,深刻认识。

2.培养人才

培养人才的方法是多途径的,其一是从内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思想素质,热爱本职工作,安心于文博事业,并且有一定业务基础的骨干力量。为他们创造各

方面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举办各类学习班,鼓励自学。提高业务人员的科学研究水平也很重要,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包括管理研究、保管研究、陈列展览研究和群教研究。科学研究活动不仅可以保证博物馆的搜集、保管、陈列和宣传教育工作的质量,而且可以锻炼培养博物馆的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其二是面向社会招聘年轻、专业人士,充实博物馆的干部队伍,为博物馆输入新鲜血液。专业人员参与编写陈列大纲,设计陈列版面,写讲解词,文物征集等工作,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

3.合理使用人才

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合理使用人才使博物馆的工作有序进行。用人不合理,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这些严重影响博物馆的发展。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完人是没有的,只有在使用人才上扬长避短,因人施用,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使博物馆的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才能更充分发挥其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服务功能。

4.竞争奖励机制

竞争是力量和智慧的激烈较量,最容易激发人们的取胜心理。竞争机制就是基于人的自尊和自我实践的需要,根据人们不甘落后、力争上游、不断进取的心理特点,提供公平合理的机会和环境,使其在竞争中为证明自身的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实现自我价值,以最佳的心态,投身工作,接受挑战。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政策,以激发博物馆人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竞争可以给博物馆注入活力,给个人注入动力,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人才内部潜力,促进博物馆的迅猛发展。

二、提高陈列展览的水平,打造精品展览

陈列展览是体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功能的基本方式,是博物馆通过展览与社会、公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免费开放后,若想让更多的群众走进博物馆,就应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传播内容和展示形式。举办精品展览,深化课题研究,营造社会氛围,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加强馆际交流,挖掘馆藏资源,不断丰富展览内容。以辽宁省博为例,2008年相继举办了辽河文明展、清宫散佚古代书画国宝展、中国古代碑志展、明清瓷器展、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明清玉器展;为宣传奥运精神,联合英国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了凝聚世界的艺术—百年奥运海报展;携手上海博物馆举办世界风情—中国古代人物画精品展,还举办了当代著名画家李巍绘画作品展、晏少翔从事艺术80周年回顾展、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展,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扬。举办人们喜闻乐见的展览,持续保持吸引力,更好地发挥教育和服务社会的作用,形成一个良好互动的局面。

1.更新基本陈列

许多年来,博物馆一直以陈旧的公众形象面对世人,一些历史类、考古类、人物类、科技类等学术性较高和距离现实生活较远且内容陈旧、形式呆板的博物馆,即使是免费,对观众的吸引力也不是很大。博物馆的陈列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不断更新陈列内容,各类博物馆应根据本馆的馆藏特点,将馆藏文物定期轮换展出。使观众每次参观都有新发现和新收获。在展陈形式上善于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现代科技与陈列形式相结合,将声、光、电等先进技术应用进去,以便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示文物和历史场景。

2.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

各博物馆在不断更新基本陈列的同时还要以各种形式举办展览。举办临时专题展览,现如今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通常是为了配合社会形势的需要和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开展这项工作需要认真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各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社会热点及观众的心理。这样有助于加强博物馆的社会参与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专题展览的陈列内容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等。抗美援朝纪念馆在今年为迎接抗美援朝胜利55周年及建馆50周年,先后举办了共和国将军书画展、馆藏志愿军将士书画展、我眼中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摄影作品展等多个展览。举办流动展览,流动展览又称巡展,由于它特有的灵活多变性,已被大多数博物馆采用,成为当前较为普遍的展览形式,走出馆门、走出国门已成为一种时尚,免费开放以后,各类博物馆更应充分利用好流动展览,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3.邀请专家指导和组织群众评议

无论哪种类型的博物馆举办规模不等、内容不同、形式不一的展览都要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和指导。从辽宁省一些博物馆的情况看,在举办展览时都能邀请专家论证和指导,并认真听取和吸收专家的意见,按照专家的论证意见进行改进和完善。与此同时,一些博物馆还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受到了更加理想的效果。博物馆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群众,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由于博物馆的工作属性和服务的主要对象,所办的展览既要赢得专家的认同,又要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既要听取专家的指导性意见,又要广泛听取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广大观众的建议性意见。观众中不泛各方面的行家里手,观众对陈列展览的各方面反映,肯定的也好,否定的也好,批评建议也好,都是改进陈列展览的重要依据。

三、打造学习、休闲、娱乐、购物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能力不仅反映在陈列展览中,也反映在建筑、环境、服务等方面。博物馆是一个向全社会开放的旅游景点,它提供给社会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课堂,一个舒适宜人的休息场所,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步入这里,在娱乐中受教育,在休闲中长知识,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免费开放以后,博物馆迎来了更多的观众,打造学习、休闲、娱乐、购物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是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和客观要求。

1.馆区内外的绿化

环境绿化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单位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没有高标准的园林绿化,就没有完整的博物馆。园林绿化对馆区建筑起到烘托、协调、装饰作用,对环境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作为一个现代博物馆,从馆区园林规划到布局,到各景点具体安排以及每株花草树木的养护管理,都有较高艺术要求。建造公园式博物馆外环境,需要在馆区广植各种树木、花草,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芳草满地,春色满园”的绿化美化标准。这样既改善了馆区环境,又对噪音、灰尘、有害气体起到屏蔽作用。展厅内适宜摆放盆栽植物,使得观众的视觉疲劳得到休息,情绪得到调节,以便更有兴致继续参观。

2.服务设施的完善

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摄影部、食品部、餐饮部、医务部、咨询处、寄存处、纪念品商店、休息厅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开设一些有益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为观众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取得经济效益。观众在参观中进行购书、资料片、纪念品等方面的消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3.服务理念的更新

服务是博物馆的人格品牌,一定要把观众满意作为博物馆永远的目标。讲解员、咨询员等直接接触观众的一线人员是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纽带,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博物馆的公众形象,也关系到观众的参观心情。培养文雅大方、和蔼可亲的风度,树立热爱观众,真诚为观众服务的意识至关重要。推广文明劝导语,拉近观众距离,对于爱护文物、花草、公共设施的告诫可采取人性化的语言。避免古板、生硬的语句,如严禁、禁止、违者罚款等,可以改成委婉的言词。在故宫的铜缸旁边可以看到“本已伤害累累,怎忍再添新痕”,在石雕前可以看到“自然风化难免,人为损坏需防”这样的话语使观众得到尊重,宾至如归的感觉。总之,免费开放后的博物馆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有时代的要求和人们的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博物馆人有能力、有决心迎接挑战,凭借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把博物馆建设的更好,使博物馆成为人们喜欢来和经常来的好场所。

篇2:谈博物馆免费开放该如何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最近,中宣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全国的公共博物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这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来源:好范文 http:///)

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因此,**自然博物馆**陈列馆应予贯彻落实。

二、原因分析

**自然博物馆**陈列馆是我区唯一的一处博物馆,是我区的重要文化设施,,目前参观均要收取门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广大群众到自然博物馆参观的热情,以致自然博物馆门庭冷落,到馆参观的人数极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资源的浪费,末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的作用,收取门票的方式,把许多观众拒之门外,使广大群众末能共享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三、对策建议

篇3:谈博物馆免费开放该如何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自去年初, 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至今, 已经有一年了。博物馆免费开放是城市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之举。博物馆、纪念馆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必需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是城市优秀的文化产品的历史见证, 是城市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设施属于为公众服务的公益事业, 是对市民普及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 理应最大限度地对全社会开放, 吸引尽可能多的人前往学习参观。这于国于民, 都是一件大好事。

国家十分重视发挥博物馆传播思想、知识和文化的独特作用, 将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 其根本目的, 就是要去除博物馆的参观门槛, 让全社会的人都能进入博物馆参观, 接受教育。也就是希望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特殊教育功能, 充分利用目前全国已有的2300多座博物馆, 在有效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方面, 在为凝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方面, 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免费开放对博物馆教育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是要求博物馆采取有效措施, 创新方法、形式和内容, 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使更多的人能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 从而使博物馆真正成为社会的“校外校”、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人的“终身教育”场所。

二、如何提升历史性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历史性博物馆有其自身的特点。免费开放以后, 作为历史性博物馆, 就要进一步挖掘自身的历史资源, 不断深化陈列内涵, 更新展览形式, 坚持宣教创新, 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大幅提升博物馆为青少年教育服务、为公共教育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第一, 深化陈列内涵, 更新展览形式, 丰富教育内容

历史不会重复, 但是历史文物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 是一笔宝贵的、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要提升历史性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首先要加强对历史文物的征集和研究工作, 充分发挥历史文物特有的教育功能。只有征集足够多的历史文物, 并且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材料, 对每一件文物加以研究, 才能不断深化陈列的内涵, 使观众在参观文物陈列的时候, 可以感受到文物所展现的历史, 陶冶精神情操。

在做好文物征集和研究、深化陈列内涵的基础上, 还要不断更新展览形式, 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要注意吸收国内外同行博物馆先进的展览形式, 积极做到与时俱进, 从单一的文物陈列展览, 转变为声光电多种展示手法相结合的、现代化的新型展示形式, 使历史文物、历史事件在多媒体的展示手法中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只有这样, 才能解决不少博物馆存在的陈列一成不变, 解说干涩生硬, 文物风化流失, 展览“守株待兔”, 一流展品三流展示等屡见不鲜的情况, 才能在整个免费开放大形势中, 吸引群众走进博物馆, 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另外, 要抓住各种时机, 不断推出专题展览。专题展览是基本陈列的补充, 如果办得好, 将使基本陈列更能吸引观众。要注意抓住纪念重大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等契机, 举办相应的专题展览, 增强展览的史实性和教育性, 使观众对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 必然会受到更深刻的教育。而且, 适当举办一系列的展览活动, 能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使博物馆日益成为全民的终身课堂。

第二, 挖掘历史资源, 坚持宣教创新, 革新教育手法

历史性博物馆有着自身历史资源的优势。充分挖掘历史题材, 进行重新演绎, 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 让观众铭记历史, 振奋精神, 是博物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提升教育功能的重要举措。我们知道, 文物自己不会说话, 要靠讲解员来解说;同样, 历史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只能靠我们来重新演绎再现。过去, 博物馆的宣教工作是单一的阵地讲解, 就文物说文物, 就图片讲图片。虽然编写了大量的讲解词, 也注重对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的观众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 但总让人觉得缺乏活力, 缺少动态认识, 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效果。

因此, 要提升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就要在做好阵地讲解的同时, 坚持进行宣教创新, 让文物“动”起来, 演“活”历史。宣教创新, 从内容上讲, 所选取的题材当然要以著名的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事件为中心, 还要挖掘更深层次的相关内容。也可以选取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着密切关系的而人们又知之甚少的历史情景。从形式上讲, 可以采取情景剧、音乐剧、小品、诗歌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总的思路, 就是要将历史文化内涵物化为艺术活动, 将静止的文物和史实转化为舞台表演, 通过生动活泼的艺术演出, 给观众营造一种互动、参与的氛围, 给他们一种视觉和心灵上的强烈震撼, 让观众通过文艺表演的流光溢彩而渴求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而通过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更加深对历史文化的印象, 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第三, 加强对外联系, 增进馆社互动, 拓展教育平台

长期以来, 博物馆都以雅文化者自居, 拒众人于千里之外, 形成了“闭门自守, 坐等参观”的模式, 使博物馆门庭冷落, 少人问津, 情况相当尴尬;同时, 长期以来形成一种观众看文物听讲解的参观模式, 观众总是处于被动的受教育状态, 这种单一的形式, 使得丰富的实物馆藏资源却不能较好地实现它的教育目的。因此, 免费开放以后, 博物馆一方面必须放下传统高品位文化定位的架子, 结合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 推出雅俗共赏、观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继续吸引观众参观;另一方面, 博物馆一定要走出象牙塔, 通过宣教创新, 要开门办馆, 通过宣教活动, 通过基地共建, 主动融入社会, 融入社区, 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 让全社会来关注关心博物馆的发展, 让封闭的博物馆开放起来。

要加强对外联系, 增进馆社互动, 就要以基地共建为桥梁, 以举办活动为纽带, 紧紧地把博物馆与学校、社区、企业、军营联系起来。博物馆要“走出去”, 具体来说, 一是“送讲座出去”。充分利用博物馆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图片和历史文物等资源, 分成不同专题, 撰写一系列的专题报告, 将这些专题报告, 以讲座形式送到共建单位进行宣讲, 让观众在听讲座之中深受启迪, 陶冶他们的精神情操;二是“送展览出去”。在固有的陈列展览基础上, 提取其精华部分, 将文物和历史资源有效整合, 制作成流动展板, 加上临时的专题展览, 从而让固定的文物和展览流动起来, 形成一座小型的流动博物馆, 带进共建单位, 进行巡回展览, 让观众在与讲解员的互动中更深刻地认识历史;三是“送节目出去”。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把深邃的历史内涵转化为鲜活的舞台艺术, 将静止的文物和史实转化为舞台表演, 以艺术形式再现历史风云, 创作形成情景剧、小品等表演节目, 送到共建单位, 进行巡回演出, 满足不同群众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 感受着艺术语言所诠释的文化底蕴, 感受着艺术张力表现民族正气, 从而不断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

篇4:博物馆免费开放与管理服务探析

关键词:博物馆;公益性;免费开放

博物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芜湖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城市博物馆,是一个面向观众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人们来到博物馆获取知识和信息,不仅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都大有益处。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接受历史文化的洗礼,免费开放毫无疑问是最佳途径。博物馆免费开放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了解芜湖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中小学生,在这里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在宣传和普及历史文化的同时,还能起到古为今用的目的。此外,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还可以让更多的芜湖人丰富自己对家乡的了解,成为展示芜湖本地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窗口。

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是政府提供给人民的一项文化福利。博物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消除了参观博物馆的经济门槛,参观者的人数大大增加,尤其是中小学生、低收入人群、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儿童等占参观总人数的比例也大大提高。由此可见,博物馆免费开放受到了广大人们群众的热烈欢迎,十分符合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在观众参观博物馆时,无形中也拉动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博物馆既是公众教育机构,也是一个旅游景点,由于不收门票,大批游客光临,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酒店住宿、休闲娱乐等消费项目,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对整个城市的财政收入也大有裨益。党的十七大将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参观者大幅增加,人流量增加,博物馆应该充分抓住这一机会,开发旅游产品、销售地方特色纪念品、文物仿制品、图册、文化音像制品等,或者与本地相关文化旅游项目相挂钩,既增加了本馆经济收入,也扩大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取得双赢的局面。

同时,我们不应只看到博物馆免费开放带来的益处,也要认识到其中的问题。比如:博物馆的正常运转靠何维系,参观人群增加后对文物和辅助展品带来的更大损害如何避免,博物馆工作人员怎样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些才是我们的关注重点。

首先,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让群众满意为出发点,让服务更加多元化。免费开放以后,我们工作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参观者的年龄、文化层次水平的拉大,地域分布的不均,要求我们提供的服务更加富有层次。比如,低年龄段的学生来参观博物馆时,接待员和讲解员应该用更简单、更易理解的语言,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文化和知识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中小学生,起到素质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平时,通过业务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全面提升免费开放的服务水准。

其次,要加强博物馆硬件设施的建设,很多博物馆的拥堵问题,都是由于硬件设施没有跟上的缘故。比如,增加观众导览指示牌,设立自助存包柜和人工存包处,配备完善的医疗服务,对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无障碍通道,设立盲文和语音导览等。此外,在无线通讯高度发展的今天,增加微博、微信互动渠道,加强网站建设,使观众身在博物馆之外也能接受良好的服务。

第三,加强博物馆软件设施的建设。每天在开放前,要检查好出入口、洗手间、上下楼梯、公众休息区等硬件设施,做好安保配套,在公共节假日等人流量特别大的时间段要有效控制人流,这既是保障了博物馆、文物展品的安全,也是对参观者人身安全的有效保护。

第四,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普通观众对历史缺乏足够的了解,他们对博物馆的认识,主要通过讲解员来实现。因此,一支专业的讲解员队伍,对博物馆的服务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在面对不同类型的观众时,讲解员应该能够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把文化和历史知识传达到每一个参观者。

第五,加倍重视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讲解员工作是博物馆开放的重要一方面,但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能仅限于此,博物馆教育必须面对基层,尤其是面对学校和社区。

1、博物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博物馆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不能局限于博物馆内部,应当走进学校、走进校园。积极与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寻求合作,共同举办各类型的讲演、展示、征文、主题画报等活动,到学校去招收、培训“小小讲解员”,让学生参与到博物馆事业中来。

2、博物馆应当立足于基层,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部门,不应当成为一个只为高级知识分子服务的“高档”场所,博物馆应当走进社区、走进基层、走到群众身边去。走高层次路线只会让博物馆丢失了群众路线,这与博物馆的宗旨是相违背的。纵观国内外先进博物馆的经验,博物馆只有与社区合作,与基层人民大众多沟通、多互动,才能激发出博物馆的活力,使博物馆具有长期的生命力和发展力。比如,定期开展历史文化讲座、社区巡展、“体验之旅”、结合博物馆日开展各种社区宣传活动等等。不定期向社会公众发放调查问卷,及时追踪观众心理需求的变化,以及时调整博物馆的服务思路,对症下药。

篇5:博物馆如何做好免费开放工作

博物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一部分, 承担着传承历史, 教育当代, 启迪未来的任务。博物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是党中央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举措。

一充分认识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的重要意义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文化遗产的创造主体是人民群众, 保护主体是人民群众, 享用主体仍是人民群众。博物馆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播的公益性文化机构, 它所提供的社会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应该由人民群众共享, 而降低乃至取消参观的门槛, 是博物馆实现文化成果人民共享的有效手段, 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实行免费开放, 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 不仅是博物馆自身社会责任的体现, 也是目前国际博物馆界的发展趋势。

二加强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免费开放的各项准备和保障工作

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同时也是博物馆创作优质展览、为观众提供舒适参观环境的物质保障。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内到安防设施、消防设施、服务保障设施, 外到外部环境的治理与美化, 确实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优化。要针对免费开放后观众数量和结构的重大变化, 按照寓管理于服务的方针, 积极改革传统管理模式, 健全服务制度, 强化人员培训, 规范服务行为;要改善文物安全保护和服务设施条件, 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完善应急处理机制;要科学测算博物馆的接待能力, 加强人流疏导, 防止人流高峰时段因观众过于集中造成的安全隐患和参观效果下降;要利用各种媒体向社会公示免费开放的有关政策措施、服务项目、开放时间、文明参观须知等内容, 方便公众了解和监督, 引导观众有序、文明参观, 保证免费开放工作的顺利实施, 不断提高博物馆运行和服务的水平。

三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研究

文物是博物馆存在和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 做好文物的安全保护工作, 防止人力和自然力对文物的侵害永远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对馆藏文物的研究, 收藏和研究是博物馆最基础的工作, 也是包括展示在内的所有工作的前提, 从某种意义上说, 研究的水平决定了陈列展览的水平。

四做好博物馆展览展示工作

做好展览展示工作是免费开放后增强博物馆活力的关键和根本, 要支持加强藏品资源的整合利用, 推进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交流协作, 鼓励馆际交流协作的临时展览、巡回展览, 博物馆改善陈列布展和举办临时展览, 打造精品项目, 提升展示水平, 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陈列展览水平, 不断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本地文物藏品的优势特色, 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巡回展览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要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 把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 在创意、设计、制作和宣传推广等各个环节上, 不断创新陈列展览的内容和形式, 探索更好的表现展览内容的展示方法和设计, 增强陈列展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陈列展览要以原件为主, 突出展品内涵和魅力, 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 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优秀展览。根据观众数量和组成结构的变化, 及时准确地把握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不断提升办展质量和办展水平, 要注重把专业性和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和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创造新的展示模式, 实现题材、品类、风格和载体的极大丰富, 使陈列展览更具吸引力、感染力, 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以人为本, 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提升服务水准, 为公众营造良好舒适的参观环境。要不断创新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积极改进内部管理, 增强服务意识, 健全服务制度, 完善服务设施, 规范服务行为, 提高讲解服务水平, 加强服务力量。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服务方式和手段, 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设施和项目, 努力强化文化的感染力和辐射力, 做到免费开放不降低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改进接待咨询、参观讲解、宣传资料、观众参与等服务方式, 拓展服务领域, 使观众能够真正感受博物馆、享受博物馆。要加强导游讲解员队伍建设,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宣传讲解水平, 讲解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熟悉博物馆基本陈列主要内容和所提供的服务项目, 热情周到, 举止文明, 耐心准确地回答观众的问题。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对事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没有人才就谈不上发展, 博物馆事业更是如此。我们要特别注意管理人才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经营人才的培养。只有博物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才能保证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七强化社会教育功能, 发挥博物馆公益性的作用

通过与学校、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教育机构相互配合, 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使博物馆纪念馆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 博物馆应对学校开展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推进实施“数字博物馆”建设, 借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远程教育网络, 推进网上展馆建设, 实现博物馆与观众的相互认知, 不断延伸拓展博物馆传播服务领域。在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满足人民文化鉴赏需求方面, 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服务, 建立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长效机制。根据青少年群体的特点, 结合博物馆资源, 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组织有针对性的参观与讲解, 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最佳参观学习效果。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延伸博物馆的传播和服务功能。

八加强博物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 若将这部分资源合理开发并利用起来, 将会收到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举办商业性展览、对外交流展览、编制文物精品图书、制作旅游参观纪念品等, 都属博物馆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范畴。

鼓励依托文物藏品的陈列展示推出各类文化产品, 拓展和延伸文化传播功能;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捐资赞助支持博物馆的文物征集、陈列展览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事业发展;加强旅游休闲商品的开发和销售, 增加经济收入, 弥补免费开放的经费不足, 增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活力。

博物馆免费开放, 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化惠民政策的体现, 更是博物馆强化自身素质, 提高生存竞争能力的要求。博物馆不应再是搞单纯的宣传、教育的阵地, 而是应集文化熏陶与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服务于大众的场所。博物馆工作者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扎实做好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工作, 努力开创博物馆工作的新局面, 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6:谈博物馆免费开放该如何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一、博物馆宣传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宣传教育在博物馆的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传统意义上, 由于博物馆对社会教育对象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其管理方式和教育策略与人们的需求是脱节的, 导致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难以被大多数观众认同。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们要认真对待观众的需求和质量, 更加注重人的感觉和需求, 宣教手段和模式更加多元化, 正在朝着“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教育理念靠近和转变。据了解, 在今年全国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中, 由于走进博物馆的观众猛然增加, 管理和教育难度加大, 很多博物馆在工作中提倡人性化管理, 强化大局意识, 提升全方位的质量, 发展宣教方方法和渠道,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 馆方主动设置行李寄存处、服务咨询处, 免费为观众服务 ;增加讲解员和讲解导览, 帮助观众理解展览内容 ;印制简洁精美的导览册页, 供观众免费取阅。同时改造卫生设施 ;为殘障人士免费提供轮椅 ;开辟休息区 ;引导观众文明参观等。这些措施, 很大程度上彰显了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场所的服务功能, 也体现了博物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教育理念。因此, 实现博物馆服务社会多元化, 实现博物馆最大的社会效益, 是时代对博物馆宣教工作提出的更高更强要求。

二、时代要求博物馆的宣教工作不断创新与发展

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真正目的是要培养公众走进博物馆的习惯和兴趣,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由于互联网的信息全面、及时, 所以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包括现在手机网络的发展、4G时代的到来, 这些信息都告诉我们宣教工作人员应该勇于创新, 跟上时代的步伐, 应该采用新的技术和信息传递模式去进行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宣教工作。因此, 在博物馆的宣教工作中的宣教理念、形式以及手段都应该进行多样化的创新, 这样才能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 影响更多的人。譬如在宣传手段上, 宣教工作者应该采用网络宣传、汽车传媒、广播电台、微信平台等 ;在宣传内容上也应该打破往日的陈旧说辞, 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 去宣传博物馆中的文化和历史 ;并且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这些当前比较流行的手机客户端进行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宣传。据有关资料统计, 2013年全年亳州市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26.82万, 是免费开放的前的几倍, 而且观众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三、宣传教育是博物馆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世界博物馆发展的历史来看, 它的社会功能最早只是收藏和研究这样类型的工作, 而宣教工作是它后来发展出来的又一项派功能。我国从1905年张謇创建南通博物苑开始, 就把博物馆性质定为“社会教育机构, 政治、学术参考的重要部门, 学术教育的有力助手”。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从创建博物馆之初, 宣传教育便成为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 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没有宣教, 研究、收藏意义的价值就得不到最终实现, 它是博物馆一切工作的灵魂。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中的博物馆应当牢记使命, 充分认识宣传教育在博物馆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尽快改变原来的陈旧的、传统的教育方法, 朝着更加人性化、和谐化的方向发展, 切实把博物馆的宣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

四、提高服务质量、注重社会效果, 不断拓展宣教形式和内涵

博物馆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化, 紧紧抓住时代步伐, 宣教人员要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想法, 拓展符合时代要求的和谐社会教育形式, 在不断开拓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新舞台进行着有益的尝试。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利用互联网建立“网上博物馆”, 将博物馆的收藏、陈列、研究、教育、娱乐等功能在网站上展现出来, 使博物馆的历史文化、精品文物融入世界大舞台, 拓展博物馆的收藏、陈展空间, 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交流学习、开发历史文化、感触文物, 把资源共享利用率真正达到我们要求的目标。让博物馆的宣教工作积极的发挥他的作用。

篇7:浅谈博物馆免费开放的问题及对策

一、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意义

博物馆本来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 现在还博物馆于大众, 显示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观念的日趋成熟。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 人们在观赏中可获得科学和人文知识, 有助于培养民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传统的靠收取门票来限制参观人员的数量的经营模式, 限制了很多低收入阶层享受国家优秀文化遗产的机会和权利, 因此博物馆免费开放不仅可以使博物馆更加融入社会, 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还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社会贡献率。

二、博物馆免费开放面临的问题

公众文化权益逐步扩大, 明显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 但“井喷”式的客流量、展览环境局促等问题的产生, 也让博物馆遭遇了尴尬。

(一) 观众素质有待提高

博物馆免费开放, 给人们提供了免费参观学习的机会, 人们对此也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但很多观众不懂得爱护文物, 并未遵守博物馆的参观秩序。如有的观众随意触摸珍贵文物, 有的在博物馆乱扔杂物、随地吐痰, 在场馆内吸烟, 儿童随地便溺等, 在展区不顾工作人员一再劝阻坚持使用闪光灯的观众也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些住在博物馆周围的居民, 每天来博物馆只是为了吹空调晒太阳上厕所。显然, 在营造博物馆优雅气氛的问题上, 观众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二) 场馆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无法适应井喷的人流

1. 安全问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 近年来各大展馆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参观人数数倍增长。如2008年春节, 上海美术馆率先免费开放7天, 有超过2.2万人次的观众前来参观。2010年7月11日航海日, 中国航海博物馆第一次“试水”免费对外开放, 当日参观人数超过1.5万, 激增的人流量无疑对珍贵馆藏的保护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有部分观众为了抢占参观位置而互相推挤, 对某些展项争抢使用, 造成纠纷, 影响馆内秩序, 也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对于参观者和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安全都存在威胁。

2. 服务质量下降。

人流量增加, 展馆工作人员无力应付过多观众, 人员配置的不足对免费开放过程中接踵而至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 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而由于免费, 博物馆不存在任何市场调节机制, 没有竞争性, 工作人员缺少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

三、建议

博物馆人满为患, 观众素质良莠不齐等, 这些问题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 但绝非是博物馆免费开放“反悔”的理由。博物馆从来就不是为免费开放设计的, 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能做的不是抱怨, 而是不断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1.保障经费来源

免费开放后大量观众涌入, 工作量、工作费用成倍增长, 只有拥有充足的资金博物馆才能实现自己完善服务、改进管理、自我保护的各项措施, 实现博物馆的社会价值。一般说来文化经费的来源主要有:门票收入、财政补贴、社会基金。博物馆实行免费后, 门票收入这一来源渠道不复存在, 所以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包括硬件设施投入和服务内容提供, 除了政府要加大财政补贴外, 还可设立文化发展基金和专项资金, 发动社会募捐, 建立企业捐赠等社会赞助机制, 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家支持赞助博物馆开放。或者学习国外的文化政策, 依托基金会对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进行运营, 但在基金会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 要逐步完善基金会法律制度, 加强对基金会及其运行项目的法律监督。另外, 各场馆可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从课题研究、纪念品开发、餐饮零售等方面自主拓宽经费来源。

2.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转变服务理念, 确立一切为观众服务的意识, 增加免费开放的社会效益。要改变过去那种严肃的灌输面孔, 把公众的参观活动有效地变成一种交流、娱乐活动, 彻底改变“一流藏品, 二流展示, 三流服务”的不良局面, 博物馆应在服务的理念、方式、策略上做彻底的转变。场馆设施与展示内容要跟上时代步伐, 要不断充实展览内容, 提高展览水平, 丰富展览活动, 那些陈旧的、不合时宜的要进行调整。

观众数量的剧增, 导致极易出现突发事件, 为确保观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实现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意义, 必须针对各种情况制定响应措施、各类应急预案, 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消化处理。

3.加强宣传

应加强文明常识和参观守则的宣传, 引导游客文明参观, 遵守博物馆内秩序, 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场馆与观众之间需要磨合。作为场馆, 要对展品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对参观秩序进行规范;作为参观者要自觉提高自身素养, 珍惜机会, 多多学习。如果走进博物馆只是一时之热, 就违背了政府免费开放的初衷。因为开放不是目的, 我们的目的是要培养群众走进博物馆的习惯, 培养未来的观众, 永远的观众。

四、小结

博物馆免费开放, 彰显了博物馆的公益性。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博物馆免费开放都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尽管在该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相信在政府、博物馆、民众的共同努力下, 博物馆的服务体系会逐步趋于完善, 满足参观者的文化需要。

摘要:博物馆是满足公众不断上升的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一方面为更多的民众提供了接受知识教育的平台, 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意义, 然后分析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从做只

关键词:博物馆,公益性,免费开放

参考文献

[1]苏东海.《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 (卷二) , 文物出版社, 2006 (7) .

[2]于勇.《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中南大学, 2009 (5) .

[3]王宏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10) .

上一篇:6S管理岗发文下一篇:春——教师绩效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