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会计处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随着中国已加入WTO,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并购对于我国而言,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企业并购一方面能够对企业的资源起到有效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尤为重大。本论文从企业并购基本概述入手,分析了企业并购中的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企业并购会计处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并购会计处理论文 篇1:

对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认识

摘要:并购是优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许多中小企业会因经营不善而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这就给优质企业带来了并购机会。在企业并购中会计处理方法举足轻重,本文对企业并购效应、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合规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企业并購;效应;会计处理方法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企业并购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就遍地开花,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与奔驰汽车公司合并,继而并购浪潮迅速向全球扩散。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资产以国有为主,不存在并购的可能,所以企业并购在我国发展很晚。到了市场经济时期,各类私营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扩张和倒闭现象并存,为企业并购创造了良好时机,大大加快企业并购的步伐。近几年,我国企业并购进行的如火如萘,2010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更将企业并购提升到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战略任务高度。因此,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对企业并购的认识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它是并购方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被并购方法人产权的行为。企业并购带来的成本效应、规模效应具体表现如下:其一,协同效应。对于并购企业而言,通过并购可以取得更好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于面临经营困境的企业,可以利用并购优势来化解破产危机,同时又重新获得不断壮大的机会。企业并购协同效应有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其二,产生经验成本曲线效应。企业在选择并购对象前,必定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一番细致的市场考察与分析,在确认有足够价值后才会提出并购方案。其实,被并购企业虽然经营不景气,但大多在技术、专利、市场等方面有一定特长,在被并购后可以贡献许多成功经验,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为积累经验需付的学习成本,同时可在最短时间内提升企业实力,获得更多的战略机会。其三,合理配置资源。从宏观角度来看,企业并购实际上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这样可有效挖掘现有生产潜力,促进企业生产结构的战略调整,同时也为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奠定扎实基础。

二、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对比

购买法是一种直接购买被并购企业净资产的交易行为。使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一般可遵照以下程序进行:对被购买企业进行负债及资产的确认和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以取得成本入账,入账成本包括并购企业实际支付货币或发行股票的公允价值与并购产生直接费用之和,而间接费用则不计入成本;并购企业入账成本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称为商誉,入账成本大于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则差额为正商誉,反之则为负商誉。正商誉在持有期间不摊销,于每一会计年度末进行减值测试,对于有证据表明其价值确实减少的,计提减值准备;负商誉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权益结合法亦称股权结合法、权益联营法,是将企业并购看成参与并购的两个企业,通过股权交换使股权融为一体,而非资产的交易。基本原则为:在并购之日起,参与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账面价值计入并后企业;并购方相关资产和负债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目标企业不同的,应当对取得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并购过程产生的直接或间接费用均计入当期损益。

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来看,采用购买法更为合适。权益结合法以原始账面价值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如果提供账面价值不准确,可能给并购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间还不长,只能算是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各项制度及信息披露都存在缺陷,所以这种背景下得到的权益数据可信度不高。当然,权益结合法并非全无不取之处,在有效性较低的市场中,公允价值很难获取,购买法大大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算和工作量。那么,权益结合法核算简单、技术要求低,与我国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相适应。因此,作者在此讨论基础上,认为企业并购不一定局限于何种方法,而是根据自身业务发展及资本结构等,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使并购顺利完成。

在购买法下,被并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必须以公允价值反映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成本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部分确认为商誉,并在10~20年以分摊计入成本,而权益结合法下则不存在此问题。在未来会计期间两者的收益之间会产生较大差异,从而影响投资者对合并企业的投资热情。一般而言,权益结合法避免子较高的资产折旧基础和商誉的出现,合并以后各期的会计收益较购买法下为高,给报表使用者以企业增长的感觉,因而合并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权益结合法。使用权益结合法能使企业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处于有利地位,但这种资源配置效率是低下的,它把额外的成本强加于其他企业。

三、完善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建议

在总结了一些并购案例之后,本文提出以下完善会计处理实务的建议:

1.尽快建立基于企业并购业务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市场经济行为最基本的约束依据,它对市场经济行为的有效性影响很大。我国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尤其是合并会计准则建设,因此应从国际惯例和成功并购案例中汲取经验,再根据我国国情现状,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以提高企业并购中会计处理的可操作性,进而维护并购市场秩序的稳定。

2.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应经过认真考量

随着在企业并购中会计处理方法经验的不断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指导。如被并购企业在同一控制下宜选用权益结合法,并购完成效率及质量较高,非同一控制下则采用公允价值。当然,在并购中选择什么样的会计处理方法,还与被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及组织结构等有重要关系,特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在决定并购计划之前一定要进行双方评估,确认自身有足够实力,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或影响较小,然后采取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协调双方的产权利益关系、经营市场份额、岗位安排等事项,保证并购之后能利用被并购民营企业的设备、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扬长避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企业要根据国际惯例及成功并购案例总结经验,建立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以保证对目标公司审查与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很可能使并购企业产生评估失误的风险,因此并购企业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考量,对目标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产业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的预测。另外,大多民营企业为家族式管理,存在许多隐性成分及账外因素,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形成并购风险,双方可签订具有法律保护性质的协议。

4.抓住机遇,妥善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企业并购会牵涉到很多相关利益群体,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经常需要借助外界主体提供的信息。民营企业在我国地方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对其依赖性增加。也因此在并购民营企业时政府的角色非同一般,所以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等条件,加强自身的判断能力,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制定客观、有效的并购方案,实现企业并购价值。

5.注重被并购企业文化的融合

并购会计处理会使很多职能部门的利益因此而改变,有赞成者有反对者,如何使会计处理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必须关注企业文化和每个关键职位员工的思想动态,利用其原有的企业凝聚力,融合双方的企业文化,借助信念来约束和激励被并购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压制其不满情绪,保证双方的正常运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将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登陆中国市场,同时我国也会有更多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企业并购将会越来越频繁。在并购业务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过程中,会计处理方法也会不断完善。总之,业并购的相关会计业务处理会随着实践不断优化与成熟,最终为企业的战略发展与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易秀芸:并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长虹并购美菱个案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08)

【2】张研:论公司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原则与方法【J】价值工程,2011,(05)

【3】孙德风 高伟:企业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4】罗安国 唐绪兵 钟叶姣:中国企业并购规制的现状、问题和目标市场结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08)

作者:左广恩

企业并购会计处理论文 篇2:

我国中小企业并购会计处理问题浅议

摘 要:随着中国已加入WTO,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并购对于我国而言,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企业并购一方面能够对企业的资源起到有效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尤为重大。本论文从企业并购基本概述入手,分析了企业并购中的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并购;权益结合法;购买法

【分类号】F275

一、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的概述

(一)企业并购的含义

企业并购的内涵非常广泛,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均为对其形成权威且统一的概念。一般意义上而言,企业并购是指企业收购和企业兼并的总称,是指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基础上,以一定经济形式获取其他企业产权或经营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

(二)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的形式与动因

1、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的形式:

(1)从并购形式上,企业并购分为善意并购、敌意并购。善意并购,是指并购双方相互配合及洽谈,签订并购协议。敌意收购,是指并购企业私下收购目标企业的股票,从而转移其经营控制权,达到其控股的目的。

(2)从行业角度上,企业并购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同属于同一个行业,在市场中有一定的竞争关系,如德国施耐德被TCL收购。横向收购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消除市场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生产规模,当然,容易引起市场垄断行为。纵向并购,是指生产或经营过程中紧密相关的企业间的并购,如生产商与客户等,便于形成供产销一体化。纵向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对产品的供产销提供有效保障。当然,纵向并购会使其增加管理成本,增加市场垄断性。混合并购,是指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混合并购可以提高市场活力,分散经营风险。

2、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的动因

(1)扩大规模,降低成本

通过企业并购可以扩大企业规模,以此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配置,让有限的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降低了材料成本的费用。

(2)提升企业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企业规模扩大,生产规模日益壮大,在提高企业知名度的同时,也为企业在经济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确立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3)取得先进技术经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在并购活动中,收获的除了目标企业的资产以外,还包括生产技术、人力管理资源及先进经验等等,这些对日后公司的发展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

(三)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的现状

1、企业并购数量和规模日益增长

企业并购已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从未淡出人们的视野。一些中小企业面临债务危机、岌岌可危时,更青睐于被有实力的大企业兼并,由此,企业并购便成为中小企业得以生存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企业并购日益壮大,据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的企业并购交易总额占亚洲地区近40%,比2010年翻了近4番。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并购活动仍以每年60%左右的增速继续增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地保证。

2、外资并购比比皆是

自中国加入WTO,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在世界的经济舞台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国外重投资企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资企業参与到中国的并购活动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西方元素,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并购方式多种并存

近年来,随着并购浪潮的愈演愈烈,并购方式也随其发生多样的变化。如间接收购、代为收购、控股、拍卖股权、吸收股权、承担债务等等。

(四)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的作用和意义

1、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行业整合

时下,面对众多的中小企业的日益崛起,行业的整合就凸显的尤为关键。许多中小企业孤军奋战,无法适应市场竞争而濒临破产。对于处于劣势的企业而言,被收购无疑是其必然的选择。不仅对相同企业进行产业调整,也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2、降低交易成本,节约生产成本

企业并购,可以对相同的行业或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形成供产销一体化,节约生产成本,满足资本的增值,减少企业负担,巩固企业资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3、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国际竞争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孤军奋战的劣势小企业很快会被市场所淘汰。而相同的行业或企业并购为一家大型企业,可以扩大其经营规模,提升企业知名度,形成经济规模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二、中小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明晰

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由于并购活动的发生,形成新的企业,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界限划分不够明晰,许多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兼具多重身份,作为企业投资者、法人的同时,也在行使着经营者的权利,对于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混为一谈,挪用公款,导致企业会计日常核算难度加大,对企业并购活动及日后的经营活动带来极大不便。

(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存在差异

企业并购业务常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理论不同,它们的选择与使用也会导致最终结果的不同。权益结合法是按照账面基础进行计价,它的理论基础是持续经营假设,所以,权益结合法并未考虑账面价值的时效性与真实性,难以保证最终结果核算的准确,为最终的财务报表造成隐患,给信息使用者带来困扰。

(三)政府缺乏配套政策,未能发挥职能

随着企业并购活动的与日俱增,其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没有优惠政策的扶持,市场化与规范化难以实现,而作为特殊角色的政府,却在并购活动中并未起到相应的引导与监督作用,政府职能的缺少,导致并购活动的杂乱无章。我们的政府还应向西方先进国家借鉴经验,在并购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对于财政部颁布的相关会计制度,在企业中落实力度较弱,同时,由于企业本身的会计制度建设的不健全,缺乏执行力度,而并购企业不被收购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差异,为企业的并购活动带来重重阻碍,最终导致企业自身利益受损。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逐步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企业并购行业的不断壮大,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并购,无论是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角度,还是市场角度而言,都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改革进入攻坚期,我国的企业并购活动仍需不断完善,逐渐与国际接轨。■

作者:李一兵

企业并购会计处理论文 篇3:

企业并购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的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虽世界第五次并购狂潮趋于缓和,逐渐进入调整阶段,但我国企业并购交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购交易数量迅猛提升,并购交易质量也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兼并的过程由传统的被动逐渐向主动转变,目前我国企业并购在会计处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作为企业并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并购信息披露问题尤为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并购及企业并购会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针对企业并购会计方法的系统分析,结合个人经验对企业并购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和改进进行尝试性总结,为推动我国企业并购发展,提升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水平作出努力。

关键词:企业并购;会计处理;信息披露

前言:企业并购即发生于企业之间的兼并和收购行为的总称,其建立在企业法人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基础之上,是其中一方通过某种经济方式获取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目前企业资本运作、经营管理的重要形式,是通过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等形式合法完成权利让渡的行为,其实现对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等具有较强的依赖。

一、并购及企业并购会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并购分析

兼并即某企业通过现金、证券或其它形式对其他企业的产权进行购买,在获取其他企业决策控制权的同时使其他企业的法人实体发生改变或彻底丧失法人资格的经济行为;收购即某企业为获取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利用现金或该公司的股票对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进行购买的行为,可见两者都是为增强企业实力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的外部扩张途径,但对产权的转让程度、转让的范围、转让时企业所处的经营状态等都存在一定的区别,兼并和收购统称为企业并购[1]。目前企业并购主要通过购买法、权益结合法和重新开始法三种会计方法完成,企业并购行为的发生通常由1+1>2的财务协同效应和非财务动因导致,其中财务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经营管理作用未充分发挥,并购方拥有目标市场在外界市场中所不具备的有价值内部信息或处于通货膨胀环境导致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产的重置成本之比导致未来更高的现金流量;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利用税法亏损递延规定和利用股票之间的兑换可实现合理避税,导致企业现金流量的减缓;一方面是在并购行为使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进而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将使股东财富增长的速度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如果某企业周期变动较大,其兼并另一个周期稳定的企业,可使其在多元投资组合的过程中提升企业的价值[2]。而非财务动因主要包括管理、经营协同效应,企业发展动机,市场份额效应,企业发展的战略动机,降低代理成本等;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发生并购行为的动因主要是主管部门消除亏损企业,实现生产要素的互补,以达到存量资产运行效率的提升,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由此可见行政部门在企业兼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

(二)企业并购会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IAS22中明确规定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如果能够辨别出企业的购买方,则将此行为视为购买而非股权联合,但目前我国权益结合法在不属于股权结合的情况下被广泛使用,这与权益结合法和换股并购在企业并购中对财务的影响存在差异有直接的关系,本文以清华同方、烟台新潮实业、湖南正虹饲料、山东淄博华光陶瓷、上海大众科技创业集团、青岛双星鞋业、黑龙江电力、宁夏恒力钢丝绳、甘肃亚盛实业、上海同济科技实业等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并购为例,可以发现利用换股并购并不存在明显的利润操纵动机,其并不能够对主并公司的财务状况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而利用权益结合法时其并不对增值或减值资产敏感,具有较大的潜在应力或亏损,使主并企业后期利润操纵的空间较大,当流动资产增值处于正常情况下企业合并一年左右就可将其直接转化成利润,如果将其与换股并购同时应用,主营企业将被并企业整体出售将会产生巨大的即时利润[4]。除此之外,由于企业商誉没有实体形态,不能与企业的可辨认资产分开单独销售或单独计价,其实际价值的确认不受建立过程中所应用的成本控制,所以其确认、摊销、账务处理等也是财务处理的重点,其会计处理情况将直接影响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5]。

二、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系统分析

(一)购买法及其会计处理问题

购买法即企业并购行为中一家公司对另一家公司购买核算的会计方法,其中主并企业要按评估后的公允价值将被并企业的资产、负债计入主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将成交价格与被并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格的差额视为商誉,所以主并企业的报告收益中应包括被并企业在并购后的经营成果,所以利用此方法进行会计处理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确定[6]。首先是并购生效日的确定,我国财务部相关制度规定其必须满足购买协议得到股东大会通过和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发生并购的相关企业财产交接手续已办理完成,主并企业已完成50%以上的购买支付,主并企业已经对并购企业进行财务控制和经营,已正常承担盈利或亏损[7]。其次是确定并购所获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其中可辨认净资产的确定必须满足相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或隐含资金利益很可能流入主并企业,和成本或公允价值能够落实计量两个方面,而公允价值作为对企业并购情况熟悉而且自愿履行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环境中完成资产交换和负债结算的金额的确定也需要视情况而定,例如有价证券应以同时期的可变现净值为依据;存货应以其具体的存在形态为划分依据等。

再次是商誉的确认,在企业并购中,并购价格(PU)会受到产权底价(P0)、企业地理环境(G)、购买者对并购效应的预期(E)、竞买者竞争力强弱(C)、支付能力和认购方式(B)和其他相对影响较弱的因素(O)影响,即,由此可见商誉主要包括被并企业的内在商誉和主并购两个企业经营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但在实际商誉的确认过程中不同的理论会导致确认结果存在差异,例如某公司用150000万收购另一公司80%股份时,收购日被并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达10亿,公允市价为12亿,其利用母公司理论和所有权理论:(150000-100000)×0.8+(120000-100000)×0.8=56000,利用实体理论:150000÷0.8-100000-(120000-100000)=67500,商誉的确认需要经过初始确认和初始计量,初始计量主要利用购买成本比主并企业在交易日所购买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权益部分差额大,进行并购商誉价值的间接衡量;或通过对超额收益和按照一定的投资报酬率对超额收益进行资本化两个步骤进行直接衡量;除此之外,超额收益折现法和超额收益倍数法同样可以实现商誉的直接确认,在商誉确认的过程中其后续确认和计量同样不得被忽视,通常情况下立即注销并购商誉、将商誉视为永久性资产报告但在此过程中完成减值评估和将并购商誉在经济使用寿命期内进行摊销三种方式都可以顺利完成此过程。

(二)权益结合法及其会计处理问题

权益结合法即对两家或两家以上利用权益性证券交换的方式完成权益联合的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由于权益结合法只限于交换股份或股权的企业合并,既符合经营会计假设,又使并购前后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且相对购买法易于操作,被会计处理所接受,但其只适用于参与合并企业的普通股中具有表决权的必须绝大部分甚至全部参与交换或合并,参与合并的企业的公允价值不可差距过大,合并前后合并主体的表决权和股权不应发生过大的变化的情况,在企业合并后,续存企业的股东权益结构易发生变化,所以主并企业其发行股份的总面值比被并企业的股本和资本公积之和大或小时,主并企业要重建合并股东权益,当过大时要首先对被并企业发行在外的股票面值进行计算,并计算其和主并企业的资本公积,在此基础上核算被并企业和主并企业的留存收益;当过小时直接将差额视为资本公积项目。

(三)两者的比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理论方面,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对企业合并性质确认存在差异,前者认为是购买行为,而后者认为是经济资源的联合;对会计计价基础确认存在差异,前者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后者以账面价值为基础;依据的会计假设存在差异,前者认为并购完成后会产生新主体,而后者认为不会产生新的主体。

在账务处理方面,首先两者在计价基础方面存在差异,前者通过公允价值入账,将成本高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视为商誉,而后者通过账面价值记录,对商誉不确认;在对被并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处理方面存在差异,前者归并为企业的所有者,后者归并为合并企业的相应部分。

三、企业并购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和改进

目前我国信息披露的主要问题是在时间上不及时,在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方面不达标,对统一信息的披露缺乏一致性,信息披露所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部门等专业性不强,相对不健全而且缺乏高度权威性,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有资产产权的有效保护难度较大,而我国民事赔偿机制相对不健全,会计监督发展状况明显滞后于现阶段的实际需求,而且公司治理机制仍存在不足,除此之外,我国企业主体在利益的驱动下,对风险的把控能力较弱,所以结合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要加强并购中的财务信息披露和证券市场法规监督,其中企业作为并购的主体,其信息披露的职责更大,例如企业的简况、会计处理的有效合并日、收购过程中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及其所付出的代价等,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完善,利用法律的强制性使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得到保证,实现对企业相关主体不法行为的全面抵制;其次控股合并的企业必须公布并购日财务报表,以达到对并购经济影响清楚反应的目的,为企业合并后持续经营行为中投资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保证并购企业后期的持续发展,规范并购市场;然后对利润表项目进行结合实际的调动和健全,除投资净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企业利润三部分外,还应包括不同企业存在差异的非常项目。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企业并购的规模和质量相比过去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在并购过程中会计处理和财务信息披露仍存在问题,要实现企业并购水平的持续提升,必须结合现状对其产生全面的认识,并进行合理化的改进,例如加强证券市场法规监管、对利润表项目进行改进等,逐渐完善其相关机构和过程。(作者单位:无锡太湖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强.企业并购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的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

[2]王琰,唐婉乐.企业环境成本披露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以蚌埠市重污染行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5,16:171-174.

[3]杨倩,杜文强.基于公益资产运作的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披露[J].山东纺织经济,2015,08:21-23.

[4]贾镜渝,李文.经验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基于非相关经验与政府因素的调节作用[J].世界经济研究,2015,08:48-58+128.

[5]廖开锐.高校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相结合问题研究[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3,10:20-24.

[6]蒋梦婷.政府固定资产核算报告编制相关问题的研究(下)[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3,06:7-12.

[7]张志平,方红星.政府控制、政治关联与企业信息披露——以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为例[J].经济管理,2013,02:105-114.

作者:许奕

上一篇:设计环节控制工程论文下一篇:城市工程园林绿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