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票据会计处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还没有到期,尚未兑现的商业汇票。应收票据的初始计量都按面值入账,在会计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应收票据票面价值和确定的利率计提利息,到期的商业汇票根据兑付情况不同,要有相应的会计处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收票据会计处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应收票据会计处理论文 篇1:

带息应收票据计息与贴现会计处理浅析

【摘要】商业汇票按其是否计息分为带息商业汇票和不带息商业汇票。不带息应收票据核算比较简单,带息应收票据会计处理涉及到利息的计算,相对要复杂一些,尤其是带息应收票据计息时间的确定以及贴现业务,一直是讨论与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会计实务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带息应收票据计息贴现会计处理

应收票据作为一种债权凭证,是指企业因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还没有到期的,尚未兑现的商业汇票。按是否计息分为带息商业汇票和不带息商业汇票。不带息商业汇票会计处理比较简单,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时,按票据面值计入“应收票据”账户的借方,票据到期,商业汇票的到期值即为票据的面值,按面值计入“应收票据”账户的贷方。而带息商业汇票会计处理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对未到期的带息应收票据计提利息。

一、带息应收票据计息时间的确定

对于未到期的带息应收票据,应在“期末”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价值和确定的利率计提利息,计提的利息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同时冲减当期的财务费用,即借记应收票据,贷记财务费用。而这里的“期末”如何理解,指的是每月末,每季末还是中期末或者每年末?在会计实务处理中,“期末”时间的确定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按权责发生制,应在每月末计提利息,二是因应收票据期限较短,最长不超过6个月,利率较低,每月产生的利息收入对票据持有企业来说金额较小,不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产生较大影响,按重要性信息质量的要求,可简化处理,应在中期和年末计提利息。实务工作中,一般选择在中期和年末计提利息。若应收票据面值较大,每月利息收入较高,应按月计提利息比较妥当。

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如果出现资金短缺,可以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经过背书后向其开户银行申请贴现,以便获得所需资金。贴现所得金额等于票据的到期值减去贴现息。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360×贴现期。其中,贴现率是贴现中所采用的利率,贴现期是指自贴现日起至到期日为止的实际天数,贴现日和到期日只能计算其中的一天,即“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企业将带息票据贴现,贴现日不一定在中期或年末,为了客观真实反映企业贴现时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出票日至贴现日期间的利息,应按月计提。

二、带息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

企业以应收票据向金融机构办理贴现,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的协议中,若规定在贴现的应收票据到期,债务人未按期偿还,申请贴现的企业不负有任何还款责任时,视同应收票据的出售即不带追索权,否则,应属于应收票据的质押借款,即带追索权。

(一)不附追索权的票据贴现。

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中均未对应收票据贴现业务账务处理做出具体的规定。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应收票据属于金融资产,应收票据贴现属于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CAS23)规定,金融资产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不附追索权票据的贴现,贴现企业已将应收票据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贴现银行,应当终止确认应收票据,即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贷记“应收票据”账户。票据到期时,若付款人无力付款,贴现企业不承担任何还款责任,无需做任何的账务处理。

例1:中原公司2014年12月1日向南方公司销售产品一批,货款800 000元,增值税率17%,同日,收到南方公司签发的带息商业汇票一张,票面利率为4%,承兑期5个月,到期日2015年5月1日。2015年3月1日企业持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不带追索权,年贴现率6%。不考虑其他相关的手续费。

1.2014年12月1日销售产品,收到一张商业汇票时:

借:应收票据936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8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 000

2.2014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时:

票据利息=936 000×4%×1/12=3 120(元)

借:应收票据3 120

贷:财务费用3 120

3.2015年3月1日贴现时:

票据到期值=936 000×(1+4%×5/12)=951 600(元)

贴现天数=61(天)

贴现息=951 600×6%×61/360=9 674.6(元)

贴现净额=951 600-9 674.6=941 925.4(元)

若应收票据在中期和年末计提利息,贴现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941 925.4

贷:应收票据939 120(1)

财务费用2 805.4

若应收票据月末计提利息,在应收票据贴现时已计提了三个月的利息,则贴现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941 925.4

财务费用3 434.6(2)

贷:应收票据945 360

除年末计提的利息外,1月、2月计提的利息共6 240元,都是计入“财务费用”账户的贷方,若这两个月计提利息的会计分录和(2)贴现会计分录合二为一,则是(1)贴现会计分录。单从账务处理中各账户数据结果上看,带息票据无论是月末计提利息还是中期和年末计提利息,其贴现时会计处理结果都是一样的。但从票据贴现的实质来看,企业是将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进行融通资金,融资是要付出“代价”的。若贴现所得大于或等于贴现时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贴现企业没有任何损失,因而,贴现所得应小于贴现时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两者之间的差额应是企业贴现所付出的代价,其计算过程如下:设票据签发日至贴现日的利息为Δ1,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为Δ2,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票据面值+Δ1)-贴现所得(票据面值+Δ1+Δ2-贴现息)=贴现息-Δ2。贴现息与贴现日至到期日票据利息之间的差额正是企业未将票据持有到期而是贴现所付出的代价。

贴现息是贴现企业“付出”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账户的借方,票据签发日至到期日产生的全部利息应是贴现企业“获得”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账户的贷方。贴现融资费用应计入“财务费用”账户的借方。第二笔贴现时会计分录中“财务费用”账户借方金额为3 434.6元,正好等于贴现息9 674.6元超出贴现日至到期日票据利息6 240元的差额,融资费用一目了然,因此,带息应收票据贴现,签发日至贴现日应每月计提利息,贴现时会计分录才比较合理,这样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而且也避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误解,体现了会计信息可理解性和可靠性的质量要求。

(二)附追索权的票据贴现

金融资产转移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附追索权票据的贴现,贴现企业负有付款连带责任,存在或有负债,当票据到期,付款人如数付款,贴现企业的或有负债才被解除,否则,贴现企业应予以偿还。根据实质重于形式,附追索权的票据贴现应确认为“质押借款”,由于商业汇票期限通常短于6个月,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确认为一项短期金融负债,贴现企业应将票据到期需偿还的金额记入“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

例2:沿用例1资料,假设贴现附有追索权。

中原公司2014年12月1日销售产品与2014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会计处理同例1。

2015年3月1日贴现时会计处理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贴现利息在贴现日全部计入“财务费用”账户,另一种是将贴现息分期摊销计入。第一种做法简单明了,在贴现票面金额不大,贴现息较小的情况下,对本期收益波动较小,符合重要性的质量要求。但在大额票据贴现以及跨年追索的情况下,会造成当期财务费用虚增,影响本期会计利润的公允性,不符合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此相比,第二种做法相对比较合理。

1.中原公司2015年3月1日贴现时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941 925.4

短期借款——利息调整9 674.6

贷:短期借款951 600

按照实际利率法,计提本月应摊销的财务费用,假设实际利率为r,根据题意得:

941 925.4×(1+r)2=951 600,求得r=0.512%

借:财务费用4 822.66(941 925.4×0.512%)

贷:短期借款——利息调整4 822.66

2015年5月1日票据到期时:

借:财务费用4 851.94

((941 925.4+4 822.66)×0.512%)

贷:短期借款——利息调整4 851.94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比较麻烦,容易出错,另外,应收票据期限短,票据贴现时,贴现企业已持有一段时间,计算出的实际月利率(0.512%)和贴现月利率(5%)差别较小,因此,票据贴现利息每月的分摊额直接按贴现率计算,由于贴现净额是根据票据到期值倒扣得出,所以计算3月、4月每月分摊的利息直接按票据的到期值和贴现率计算,因而3月与4月每月分摊的利息可按直线法平均分摊,即每月分摊4 837.3元(9 674.6/2)。

2.票据到期,若南方公司未如期支付票款,中原公司被银行退票并被追偿。

借:短期借款951 600

贷:银行存款951 600同时,中原公司将“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95 1600(945 360+3 120×2)转为企业的“应收账款”。中原公司在贴现日至到期日每月应计提利息,贴现企业每月“获得”的利息与分摊利息之间的差额,是贴现企业融资每月实际付出的“代价”,在财务费用核算方面更为精确。此外,按到期值计入“应收账款”,便于中原公司进行往来款项清查时与南方公司核对账目。若到期的应收票据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可与应收账款一并计提坏账准备。

借:应收账款951 600

贷:应收票据951 600若中原公司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亦不足,则银行将上述短期借款转为逾期贷款。

3.票据到期,若南方公司如期支付票款,中原公司与银行间的借贷关系自行解除。

借:短期借款951 600

贷:应收票据951 600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华江,孙智聪.带息应收票据贴现账务处理思考[J].财会月刊,2013(9).

[2]郑贺娟.应收票据贴现业务会计处理的系统改进[J].财会学习,2014(1).

[3]焦建平.财务会计实务[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王美荣

应收票据会计处理论文 篇2:

有关应收票据核算的会计处理

摘 要: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还没有到期,尚未兑现的商业汇票。应收票据的初始计量都按面值入账,在会计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应收票据票面价值和确定的利率计提利息,到期的商业汇票根据兑付情况不同,要有相应的会计处理。

关键词:应收票据;初始计量;到期兑付

一、应收票据的取得

应收票据取得时,不论是否带息,也不论承兑人是谁,或是否带有追索权,账务处理基本相同,都是按应收票据的面值,借记“应收票据”,按实现的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带息应收票据,企业应于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规定的票面利率计算利息,在增加应收票据账面价值的同时,冲减财务费用。

案例一:某企业2012年10月1日销售产品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收到一张期限6个月的商业汇票,面值117000元,利率8%,其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票据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若上例票据为带息票据,票面利率8%,其会计处理为:

2012年12月31日年度终了,计提票据利息时:利息=117000* 8%/12*3=2340(元)

二、应收票据到期兑付

到期兑付的票据如果是不带息的,会计处理相对简单,按票据面值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票据”即可,若到期兑付的应收票据是带息的,则按应收回的本息和,借记“银行存款”,按应收票据的账面金额,贷记“应收票据”(票据面值+已计提的利息部分),按其差额(尚未计提的利息部分),贷记“财务费用”。

比如上述案例带息,票据到期后,收回货款

应收回的本息和=117000+117000*8%/12*6=117000+4680= 121680(元)

应收票据账面值=117000+2340=119340(元)

2013年应提利息=117000*8%/12*3=2340(元)

借:银行存款 121680

贷:应收票据 119340

财务费用 2340

三、应收票据到期不能兑现

应收票据到期后付款人无力承付时,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计入“应收账款”账户,期末不再计提利息,这部分利息在备查账簿中登记,待实际收到时再冲减当期的财务费用。

如上述案例带息,票据到期收不回货款,则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 119340

贷:应收票据 119340

四、应收票据贴现

贴现就是票据持有人将未到期的票据在背书后转让给银行,银行从票据到期值中扣除按银行贴现率计算的贴现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

1.票据贴现额的计算

贴现金额=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在以上公式计算中,除贴现期需要计算外,其他指标都比较容易获得,贴现期是指从贴现日至到期日这段时间,可用月表示,也可用日表示,贴现期的计算方法与前面介绍的“应收票据期末利息的计提”中所涉及的月数和日数的计算方法相同。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利息的计算应另加3天的划款日期。

案例二:2012年6月1日,A企业持一张出票日为4月23日,期限为6个月,面值为50000元,利率6%的商业汇票到银行贴现,贴现率10%,银行和贴现企业在同一票据交换区。

到期值=50000+50000×6%÷12×6=51500元

贴現息=51500×10%÷360×144=2060元

贴现金额=51500-2060=49440元

2.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

贴现票据若为不带息票据,按收到的贴现金额,借记“银行存款”,按贴现息,借记“财务费用”,按应收票据的面值,贷记“应收票据”;贴现票据若为带息票据,按收到的贴现金额,借记“银行存款”,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票据”,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

案例二,贴现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49440

财务费用 810

贷:应收票据 50250

3.贴现票据到期,承兑人账户存款不足支付

目前,我国应收票据的贴现一般都带有追索权,贴现票据到期,承兑人账户存款不足支付,申请贴现的企业就要负连带责任,按应收票据的本息和,借记“应收账款”,贷记“银行存款”,若贴现企业的存款账户也不足以支付票据本息,期差额作为逾期贷款处理,记入“短期借款”账户。

案例二,如已贴现的商业汇票到期后,承兑人无力偿还票款,贴现企业的存款账户只有20000元。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 515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短期借款 31500

参考文献:

徐芳霞,刘专,田秀群.财务会计学(上)[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10:57-62.

作者简介:周睿(1963- ),女,河南驻马店人,会计专业

作者:周睿

应收票据会计处理论文 篇3: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应收票据分类及会计处理的思考

摘 要: 2019年境内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原本单一处理的应收票据也据此进行了重新分类,本文分析了应收票据的分类及不同分类下的会计处理,同时指出因新金融工具准则中缺少针对应收票据的详细指引,避免实务中出现会计处理分歧。

关键词: 新金融工具 票据分类 会计处理

2017年财政部重新修订了金融工具准则,H股上市公司自2018年1月1日开始执行,A股公司在2019年1月1日执行。新的金融工具准则规定以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作为金融资产分类的依据,将金融资产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新准则要求以实际中的情况为依据,结合企业现金流量的特征,改变了原有四分类的认定,使金融资产的分类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实际执行中,大家发现与原有处理方法对比,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账务处理差距很大,原本单一分类的应收票据也发生重大变化,根据不同业务模式及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分类不同,但新准则对票据的处理上不太详尽,缺乏明确可操作性的指导,导致实务中不同企业可能出现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应收票据的分类探讨

票据是国内企业间结算的一种重要方式,特别是一些商贸企业中,随着新的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应收票据也按其进行重新分类认定。新的金融工具准则分类中引入了“现金流量测试”和“业务模式测试”,那么应收票据也同样根据实物中这两项标准进行分类,何为通过现金流量测试呢?即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债的现金流量描述。

(一)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通过现金流量测试,业务模式测试仅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则应收票据分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这类票据跟原来准则的处理没有区别,企业收到票据进行结算,把票据一直持有至到期,这时候企业的业务模式就仅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报表列报在“应收票据”科目。

(二) 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另外一种较常见的分类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该类金融资产是通过现金流量测试,业务模式测试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实务中很多企业收到结算的票据,考虑到企业现金流动性的问题,大部分票据均以贴现或者背书进行处理。这种情形下,企业的目的变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报表列报在新的科目“应收款项融资”。

这种模式需要进一步探讨,票据的背书行为是否构成了出售行为,即票据的背书是否满足终止确认的问题。对于一些AAA级银行的票据,背书满足终止确认,可认定为出售,此时符合上述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那么对于一些信用级别不高的银行票据或者一些企业为承兑人的票据,根据会计谨慎性的原值,背书行为并不能构成票据的终止确认。这种情况下票据并未构成出售,此时业务模式仍然只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票据仍然要按摊余成本进行分类计量。

(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

如果不符合“仅为本金及利息的支付”标准,也就是准则中说得不满足前两项分类,则应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实务中票据的此项分类不常见。

二、实务中常见分类的会计处理

案例:2018年12月1日,K公司因销售商品取得12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相关销售商品收入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根据不同的假设甲企业相关账务处理如下(不考虑相关税费):

假设一,企业不缺少资金,票据将被持有至到期再进行银行托收。

这种情况下,票据分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与原准则的处理上没有差异,即:借“应收票据 1200”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0”

票据到期后:借“银行存款 1200”,贷“应收票据 1200”

假设二,该票据是AAA级银行承兑汇票,2018年12月31日,由于市场利率等因素变化,该银行承兑汇票的公允价值跌至1000万元,根据企业流动性需求,2019年1月2日进行了背书转让。

这种情况下,持有票据的目的变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此时票据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收到票据时,借:“应收款项融资-票据成本 1200”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0”。在资产负债表日(12月31日),借“其他综合收益 200”,贷“应收款项融资-票据公允价值变动200”,背书时(1月2日),借“应付账款 1200”,“应收款项融资-票据公允价值变动200”,贷“应收款项融资-票据成本1200”, “投资收益 200”同时,借“投资收益 200”,贷“其他综合收益 200”。

假设三,该票据是信用等级较低的银行承兑汇票,2018年12月31日,由于市场利率等因素变化,该银行承兑汇票的公允价值跌至1000万元,根据企业流动性需求,2019年1月2日进行了背书转让。

这种情况,因银行信用级别较低,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票据转出并不能终止确认,此时,并未構成实质上的出售,因此仍应该按照摊余成本的模式进行会计处理,同时根据《会计准则23号-金融资产转移》金融资产转移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所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负债。收到票据(12月31日),借“应收票据1200”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票据背书时(1月2日),借“银行存款1200”,贷“预计负债1200”。

三、应收票据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企业考虑流动性管理需求,后续将票据进行贴现或背书,此时票据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实务中,很多企业在这种模式下的会计处理思路也不尽相同,主要在以下方面产生分歧:

1.票据的公允价值不好找,没有这样一个市场,票据在折现率选择上,是采用当年的贴现率,还是银行存贷款利率或是其他标准,准则中也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很多企业根据各自的理解不同采用的利率也并不统一。

2.根据公允价值波动已经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如果下月进行贴现或背书,该部分如果处理,准则中说计入当期损益,是计入投资收益?财务费用?还是其他?实务中不同企业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大部分企业如案例假设二中计入投资收益,但也有些企业认为票据都是流动性的、短期的,处置的损益计入投资收益并不太合适,甚至有些企业本着实务中操作便捷只是在期末直接根据票据的账面价值再重新调整公允价值,而对前期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并未进行处理。

3.计入应收款项融资中的应收票据,在其实际贴现或背书过程中按准则要求转入当期损益的部分,在现金流表中应归类为经营活动还是投融资活动。

4.票据是否真的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实务中有些企业考虑公允价值的不便确认性,日常核算中仍然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为了满足披露要求,简单地把应收票据的金额转列应收款项融资,公允价值实际就是账面价值。

四、结论

实务中考虑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因素,企业很少對票据展开细致分析梳理归类,即便在分类相同的情况下,处理方式仍然也存在不同,票据的折现利率及公允价值的认定,票据在终止确认时计入的损益科目等都存在不同的做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票据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广泛使用,原本简单的票据处理业务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出现的诸多分歧被越来越多的人广泛认识,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明晰票据分类及处理意见,出具票据会计核算细则,进而更有效地规范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18年版)[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18.

[2]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

[3]鲁立.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商业汇票资产分类及会计确认的相关讨论[J].财会学习,2020(3).

[4]姚余.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8(09).

[5]林旺.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应收票据相关会计处理的思考[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12).

作者:王莉钧

上一篇:高中化学实验学习论文下一篇:化学思维能力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