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程园林绿化论文

2022-04-18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度的持续深入,加上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在日益改善。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内公共绿地面积日益减少,导致城市内径流速度雨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雨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下,怎样在促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做好对自然环境的合理保护,逐渐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城市工程园林绿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市工程园林绿化论文 篇1:

关于《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城市规划专业《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在充分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专业特色,提出了教学中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城市工程系统 城市规划 教学方法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起,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该专业依托林业、风景园林等专业开设,课程设置具有以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与建筑学设计课程相互兼顾的特点。

设计类课程作为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城市规划所开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大。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和就业方向。因此,在设计类课程教学当中如何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是老师必须面对和经常思考的问题。

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设计类基础课程,也是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迫切需要城市规划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以便科学而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所以城市规划人员具备城市各专业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和综合规划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就是系统的阐述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范畴、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作为我国城市规划专业首创的综合性跨专业课程,它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 全面性。根据城市工程专业的需要,课程涵盖了除交通工程外,几乎所有的城市基础设施部分的系统规划,其中包括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给水、排水、防灾、环境卫生、管线综合规划等单项工程系统规划,覆盖面广。

(2) 系统深入性。知识内容完整且深入。以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为例,其内容涉及到用水量的预测、城市给水水源选择、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城市给水管网规划等内容。内容除体现规划的思想外,还具有一定的深度,例如在管网等部分的细节规划中涉及很多数学计算。

(3) 规范性。课程的内容多来源于相关规范。是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相应专业工程的法规、技术规范等与城市建设实况和需求的有机结合。

(4) 实践性。课程的所涉及到的每一个单项工程系统规划,都配有相应的设计题目供学生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高。同时课程又是城市规划专业中其它设计类课程的基础。

2.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设置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是新办专业,招生时间短,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有限,并受到办学条件、师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故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 课程安排不当。由于本课程涉及内容多,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和理解。其它院校一般用70左右学时进行理论的讲解,并在其后开设的设计类课程,如居住区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总体规划和毕业设计等课程。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校本课程理论学时少,只有30学时,使得内容讲解不详细,并且其开课学期靠后,课程的规划思想不能够在一些设计类课程中得到体现。

(2) 师资、专业教学资料缺乏。我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是新办专业,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师资力量储备不足。由于课程内容覆盖面广,为了保证课程的专业性,需要不同专业、方向的老师互相配合讲解课程。由于学校在该门课程上的师资的不足,特别是城市电力系统和城市防灾系统两部分的教师力量薄弱,教学的专业性下降。

另外,本课程由于刚刚开设不久,在专业资料上的储备略显不足。专业资料的齐备,不仅可以作为供学生参考、借鉴和超越的目标,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丰富学生的设计经验,形成专业传统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

(3) 实践性教学条件不足。课程配有综合性比较强的设计,工作量大,耗时长,需要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故需要配备固定的设计专用课室,以方便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高,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习惯。但是学校的设计专用教室数量少,同时配备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设计专用课室更少,这导致设计类课程教学手段单一,课程的连贯性差,教学效果不明显。

3.课程教学中的改进方向

基于的各点分析并结合本校的工科基础情况,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课程设置。该课程涉及内容多、系统性强,教学体系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内容,很难在一门课程中的课时中得以全部展开。故建议适当将此课程开设的时间提前,使学生能够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运用本课程的内容。这样不但能够巩固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课程中所讲授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在后续的设计类课程中发挥作用,使学生的方案具有细节表现力和深入性。

(2)明确本课程的规划性和规范性并以此开展教学。①突出课程的规划性。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同济大学戴慎志主编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以其城市给水工程部分为例,其内容中第四部分给水管网规划中涉及到比较多的水力计算,计算步骤麻烦、学生难懂。故在讲解的过程中,要从规划的角度出发组织授课内容,使学生重点掌握管网的规划方面的内容、知识;对于涉及到的复杂的水力计算的内容,则要求一般掌握即可。

②课程讲解中强调规范性。课程中的规范性特别明显,授课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由规范中演变而来的,而且工程设计也都是在规范允许的范围进行的。但是一些学生对于城市工程系统的规划设计规范、技术指标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对规范缺乏应有的重视。所以,在课程的案例分析的讲解中,要从规范的角度出发,对设计进行点评,并且让学生养成自觉了解规范、尊重规范的习惯。

③进行师资团队建设和专业资料建设。本课程内容全面,需要一个课程教学团队,只有团队成员互相配合,才能把课程上好。团队各专业课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素质的建设,多接触工程实际以积累经验,多同有经验的工程人员交流;同时注意教师间的经验交流。

本课程涉及大量的专业书籍和相关规范,为了丰富教学,还需要相关工程实际案例供学生课上和课后进行分析、讨论和借鉴,所以在平时应该注意专业资料的积累和整理,逐步完善本课程的专业资料建设。

参考文献

[1]戴慎志主编.城市工程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孙洪伟

城市工程园林绿化论文 篇2: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度的持续深入,加上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在日益改善。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内公共绿地面积日益减少,导致城市内径流速度雨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雨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下,怎样在促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做好对自然环境的合理保护,逐渐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由于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的日益提高,绿色自然元素逐渐被灰色钢筋水泥建筑所替代,对城市建设提出更多的要求,像都市径流降雨资源短缺、都市洪涝灾害、城市雨水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的频繁发生,均让我国不得不正视降雨质量相关管理。因此,本文分析海绵城市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随后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最后提出部分建议,希望为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点参考。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

(一)可促进缓解城市供排水负担

海绵城市工程根据都市本身特点,采用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分析人们对原有城市生态系统的合理维护和对水涵养环境的基本需求[1]。随后根据本地雨水状况,利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和生态理念,对在传统城市规划建筑管理模式下遭受损害的都市水域自然环境及其他自然环境资源进行恢复,尽可能减少传统城市规划建筑对都市原本水生态环保系统的负面影响,优化都市水自然环境资源,实现利用降雨渗漏和积累水对城市绿地空气的净化功能,满足现代都市规划建筑的多样化需求。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将进行对都市中大气雨水、土壤地表水、地下水体系等水循环利用环节的全面整合,促进城市生态环保意识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融合,积极谋划好都市中地下管线修建工作,对各类资源加以优化整合,有效缓解管线压力,并吸纳降雨、污水,从而有效减轻都市的给排水压力。

(二)可减少恶劣天气影响

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设项目,可以促进渗、滞、蓄、净、用、排等手段的有机融合,以降低了由于短期局地性强降雨土壤地表径流而导致都市不通风的面积,从而缓解了城市防洪排涝水压,并减少对不良的气候环境影响。

(三)可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

随着城镇化建设发展,想要保证我国城镇化进入全新的转型发展和提升阶段,需保证各项资源的合理应用。只有在当前环保背景下,有效利用城市自然资源积累,强化自然资源的渗透,完成海绵城市自我净化功能,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方可为城市化建设和水资源环境保护的统筹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而海绵城市则可以有效构筑降雨汇集体系,完成城市降雨的渗透、输送、贮存等功能,从而减轻了城市水资源的紧张压力[2]。

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海绵城市的有效认识

部分城市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难度仍不够有效理解。成熟的城市试点地区,一般包括对该区域的重大建设和改造,其存在数百个改善和创新项目的规划设计、建造管理工作和业绩评价等。但是,其并不是单一具有大规模和短周期的建设项目。同时,还需要采取和科学地整合多种类型的灰色、绿色设施,如综合河道管理工作等,总体运营计划进行全面有序的科学设计及管理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程。

(二)海绵城市的关系尚不明确

根据一些城市运行规划情况和建设工作进展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还面临着相关认知还不清楚的问题,如海绵城市的含义、低影响雨水体系的开发等。目前尚不清楚整个径流系统与污染物的控制关系。此外,最低影响性发展措施不可容忍的使用功能和范围也尚未受到有效关注。排涝、防洪和城市海羊彼此之间的关联也需明确[3]。

(三)城市建设理念陈旧

近年来国家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力度,但由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观念已经根深柢固,部分城市建设过程中无法适应全新的理念,均影响城市建设的发展效率。因此,想要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就一定要创新理念。海绵城市工程主要包含了交通、给排水、园林绿化等几个环节,故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各个行业和各部门的特点全面统筹地充分考虑问题,实现工程建设的转变,从原本的单一性转变为多目标、多效率的建设。

三、海绵城市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一)项目概念阶段

政府在建设项目前期,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要改变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指导和进行政府扶持[4]。建设项目单位首先提出项目目标,通过广泛征求社会群众(使用方)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看法和意见后,由海绵城市管理方开展了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调查工作,从科技、经营、管理水平、社会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对海绵城市项目目标作出综合评估,随后建立项目目标管理制度和基本信息库。

(二)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包括整个计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门城市计划、修筑性详尽城市计划等方面,应当根據本地水文条件和地理环境,满足渗、滞、蓄、净、用、排的特点进行建设。同时,还需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以综合考量,从都市工程建设的总体发展基本目标上,从径流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影响、降雨资源化再使用等几个重要技术指标中,合理选取一项或多项重要技术指标来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工作目标。如透水路面,就不要单纯滞留在表层,而是要充分考虑地面基础、底基层的渗漏功能,并根据《指南》和各省市共同制定的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切实地把海绵城市建设的建造设计工作落到实处。另外,对于新建立的工程项目和既有基础配套的工程配合、连接,实行了严密把控,并将有关模型和数据上传给云平台以供各地借鉴,并完善和修改,以防止在后期设计变化中出现无谓的损失和浪费,同时力求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阶段对各地所提供的需求信息予以综合分解,以做到在工程建设前期的自主管理[5]。

(三)项目施工阶段

项目施工阶段也是将海绵城市工程转变成实物建筑的阶段,需严格依据原工程设计图样、原施工协议开展施工,并将海绵城市工程状况通过数据实时上传到云端平台。此种情况,不仅可以方便建筑业主、管理方了解项目施工状况,还能明确总体规划设计方认识项目和原来工程设计之间的差别。同时,建筑材料设备提供商还可对项目施工中所需要原料设备数量进行预测,并提出合理的材料供应规划[6]。

结束语:

当前,由于海绵城市工程才刚开始,许多传统的管理手段都已明显滞后,且效能不足,在物联网、BIM技术、云管理等前沿科技的支持下,实现多方参与管理城市模式的艰难程度将会降低。同时,设定了对不同发展阶段海绵城市项目管理各方因果关系,对有关各方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各自责任、权力、义务和关系,从而完成了全阶段进行的动态管控海绵城市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天民,郑阳,刘燕,王斌,李书昌.PPP模式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SPV公司的运行管理[J].建筑技术,2021,52(08):1021-1022.

[2]申宇,尹贻林,李美.基于生态网联盟的海绵城市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运作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21,19(03):52-56.

[3]曾壮.海绵城市建设多元化融资模式研究[J].营销界,2019,(32):279-280.

[4]李俊奇,徐享,杨正,孟莹莹,关鹏祥.城市雨水系统维护管理模式及关键问题的思考[J].给水排水,2019,55(02):45-52.

[5]严文婷.海绵城市建设中“生态政府”管理模式研究——以X市W路海绵改造项目为例[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02):8-14.

[6]刘红勇,陆族杰.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05):232-236.

作者:刘忠臣

城市工程园林绿化论文 篇3:

浅谈环境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工程行业发展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环境工程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也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的质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环境工程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很多的困难,出现的这些困难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多的弊端。在环境工程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不能仅仅追求社会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效益,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针对环境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做出了简要的探讨,也简要分析了环境工程的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环境工程的发展,在保证经济效益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对生态环境做出合理的保护。

关键词:环境工程;生态环境 ;关系;发展

引言: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环境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针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难点,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应对,只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对环境工程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环境工程的发展,才能够不断提升整个环境工程发展的意义。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1 影响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原因

1.1 城市污水处理存在严重问题

在城市的环境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城市的污水处理存在严重的漏洞。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装备和机械都还有提升的空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城市的人口也在不断地增加,这样一来,城市的污水排放量就会不断增加,处理污水的压力和难度也会变得更大,有很多城市的污水和工业废水没有经过有效的处理,就随意的排放,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污染,很多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的污水处理不达标,污水收集管网不足,也会造成处理困难的问题。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1.2 城市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低

城市的规模在的不断的增加和扩展,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大,工业和商业建筑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多,这样一来,建筑的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垃圾的生产量在不断的扩大,现有的技术不能对这些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最终就会导致垃圾肆意的堆放,垃圾在漏填堆放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颗粒,堆放的过程中可能还会产生辐射,会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经过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主要处理垃圾的方式就是进行填埋,垃圾填埋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会对大气和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这种处理垃圾的方式既麻烦又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不建议长时间的大规模推广。

1.3 相关政策没有落实

有很多的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没有重视到对自然资源的重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忽视了实际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最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在城市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垃圾排放的不合理,资源回收利用率十分的低下,我国的相关政府和有关部门已经采取很多的措施,颁布了很多的法律法规对这种违法的现象进行治理,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相关的政策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最终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2 加大环境工程建设的措施

2.1 加强环境工程的体制化建设

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能够仅仅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应该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建设,生态环境的相关建设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是息息相关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在资金建设上对环境的发展给予一定的补助,还需要增加多元化的社会投资,无论是针对城市生活用水的建设还是对城市的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还包括城市的绿化以及生态的建设,都应该制定相对应的规范和标准,只要按照相对应的标准和制度進行有效的处理和施工,才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良好的保护。

2.2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民众的意识

在环境保护的工作中,人民群众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城市生态环境的创建不能够仅仅依赖政府的相关措施和手段,还应该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增强环境保护的观念,从自我做起,在生活中进行适当的节水节电,对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尽可能减少噪音,对绿地和植被加以爱护,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持身边环境的整洁。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职责,承担起应该承担大的义务和责任,最终整个生态环境也会变好。

2.3 进行资源再利用

在城市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原料和燃料的费用一般都会占据整个工程的一半以上,例如石油以及煤炭等必要的资源,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这些都是常见的建筑材料,对整个工程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会完全利用这些资源,会产生很多的剩余,针对这些剩余的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如果这些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变成了废物就会提高整个工程的建设成本,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避免这样情况的发生,可以利用有效的手段进行工业上的处理,针对利用过的资源进行处理,做到变废为宝,这样能够减少整个工程的开支,还能够最大程度上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提高整个工程的利用效率。目前,很多的国家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把资源的二次利用作为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这样就会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结语

生态环境的建设无论是对社会资源来说还是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城市工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够仅仅关注经济的效益和利益的提高,还应该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加以更多的关注,保证人们在正常安全的生态环境下生存和发展,针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应该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相信在未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环境工程建设会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吴炳方,刘远新,臧小平等.三峡工程建设期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3):276-282.

[2]李珍.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J].农家科技,2011(S3):46.

[3]魏左平,董志勤,靳守茂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呼和浩特市城市园林绿化为例[J].园林科技,2013(4):1-5.

[4]朴彩顺.试论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平衡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7):195.

[5]李刚.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2):192-193.

作者简介:

李政(1996.10.02)男,汉族,河南省林州市,本科生,研究方向:环境工程。

作者:李政

上一篇:企业并购会计处理论文下一篇:大学英语写作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