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除草剂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各类化学除草剂已经广泛应用到小麦生产中,并普遍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为全面提高冬小麦产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当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妇女,他们年纪偏大,就麦田化学除草而言,他们很难做到按照要求科学使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化学除草剂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化学除草剂研究论文 篇1:

化学除草剂研发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介绍了化学除草剂的发展进程及存在问题,并提出降低化学除草剂残留危害的对策,从而为化学除草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化学除草剂;发展历程;分类;问题;对策

化学除草剂已广泛用于农田耕地、森林、草原、城市绿化区等除草。有的除草剂对所有杂草都有灭生作用,但由于其药害残留严重,而不能应用于大田中。目前,高效、低毒、广谱、低用量、对环境污染小的一次性处理剂品种成为世界除草剂发展的主流。

1国内外除草剂的发展历程

11国外除草剂的发展历程

病、虫、草害长期以来制约粮食产量。据估计,因草害全世界粮食年产量平均损失潜在产量的12%。化学除草方法方便、有效、经济,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草剂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劳动条件,而且还促进栽培技术的革新,如免耕法和地膜栽培法等的发展,从而保证了农业高产、稳产。

农田化学除草最早为无机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始于19世纪末期。且早期的除草剂大多是灭生性的无机盐类除草剂,如亚砷酸盐类、氯酸钠等,且应用有限。有机化学除草剂始于1932年选择性除草剂二硝酚的发现。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Zimmerman和Hitchcock发现2,4-D的除草活性,使得有机除草剂工业迅速发展。1945年美国化学涂料公司销售第一个选择性除草剂——Weedone。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开发芽前除草剂,如苯甲酸、苯氧羧酸类、取代酚类、脲嘧啶类、二硝基苯胺类、氨基甲酸酯类和酰胺类除草剂等。1971年合成草甘膦,因其杀草谱广、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使得有机磷除草剂取得重大突破。70年代中期合成了较多的芽后除草剂,其使用剂量比芽前除草剂大为降低,至1980年,世界除草剂超过杀虫剂而跃居第一位,占农药总销售额的41%。20世纪80年代,超高产除草剂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发现,使除草剂的开发和应用又迈向新的台阶,从而成为农药研究和应用中最活跃的领域。90年代开发高效安全的1,2,4,5-四取代苯类、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使一些用量高、毒性大的除草剂逐步退出市场。近年来,为减轻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扩大使用范围,已研究出一些解毒剂或称安全剂,配合某些除草剂使用。另外,可延长除草剂在土壤中持效期的延效剂也正在开发。为适应各种用途的需要,除草剂的复合制剂也取得很大发展。

目前,世界除草剂年总产量折合有效成分为(70~80)×104 t,占农药总产量的50%左右[1]。世界上一些大的农药公司在生物工程领域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资金,开发对某种农药具有抗性的农作物,尤其是抗除草剂的农作物。如美国的孟山都公司,开发抗草甘膦的大豆、棉花和水稻等作物。此外,杜邦公司开发了抗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大豆和棉花。这些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将对世界农药产品结构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进除草剂的高速发展,使除草剂在农药市场上的份额进一步提高。

12国内除草剂的发展历史

我国除草剂工业基本上仿制国外产品。1958年沈阳化工厂开始生产2,4-D,从而揭开我国工业生产除草剂的历史。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主要生产苯酚、氨基甲酸酯类、尿嘧啶类、酰胺类、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开发生产20多个除草剂品种。80年代开始,除草剂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相继开发出二硝基苯胺类、有机磷类、咪唑啉酮类、磺酰脲类除草剂。

目前,我国生产的除草剂约120个品种,原药生产厂家110多个,制剂加工和复配生产厂家500多家。近20年来,国内除草剂不仅在产量上发生了变化,在产品结构上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中下降较大的是苯甲酸类、苯氧羧酸类及苯类除草剂,同一时期除草剂产量上升较明显的是酰胺类除草剂。此外,杂环类除草剂增加得也很快,其中以磺酰脲类超高除草剂产量增长最快。我国除草剂的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份额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农药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般农业机械化程度越高,除草剂用量也越大,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化学除草剂的应用也将迅速发展。

2除草剂面临或存在的问题

21环保问题

211除草剂生产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除草剂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挥发性除草剂气体,不仅导致厂区周围作物药害时有发生,而且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如河南某一小型除草剂加工厂,向周围河流排放污水,致使河内鱼虾大量死亡,臭水、废气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212高残留除草剂造成环境污染除草剂残留药害已成为目前最严重的问题。由于除草剂的分解需要光、温、水、气、微生物和土壤化学物质等在一定时间内单一或共同影响才能完成,在某些情况下必然产生除草剂残留现象,残留物质或是原药或是降解中间产物或是分解过程中的新生成物质,这些物质对后茬作物的生长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发生在施用后2~3年。如苄嘧磺隆是全球范围内大面积施用的内吸型、传导型磺酰脲类除草剂,易对生态环境、粮食作物产量、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2,3]。

22杂草抗性与交互抗性日益严重

连续使用同一种除草剂的后果是,在遗传上具有抗性的杂草个体适应性生存,后代不断产生变异并不断繁殖,渐占种群优势。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至少有30个以上的国家发现不同杂草对化学结构不同的多种类型除草剂产生了抗性。从除草剂的类型区分,以抗三氮苯除草剂、ALS抑制剂和光合作用抑制剂的杂草种类较多。

除草剂的长期使用,使得杂草的抗性进一步加强,抗性形成速度加快,范围更广,并呈现交互抗逆,交互抗逆与多抗性现象日益增多[4,5]。抗药性的产生要求加大药剂的用量或换用新的除草剂。其中大剂量的除草剂又将产生新的抗药性。除草剂应用早期,从除草剂的应用到杂草产生抗药性约需10年以上时间,除草剂的长期使用,使得杂草4~5年便产生抗性。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些旱田,除草剂公顷用量成倍增长,如乙草胺由1 g增至目前的2 g,稻田苄嘧磺隆由30 g增至50 g。人类与杂草之间的斗争将无休止,从而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受损失的将是人类自己。

23杂草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生物链受到影响

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农田杂草群落组成逐步演替,使得原来危害较小或在群落中处于次要地位的杂草迅速演替为优势杂草[6]。除草剂因为广谱的杀草效果使大量野生植物死亡。植物的单一性导致与之相应的生物圈和生物链单一化,适应大自然的能力变得脆弱,最终被破坏。直接影响是破坏食物链鸟类、蛇、鼠及多种昆虫的消长;间接影响是除草剂在土壤和水中的残留物影响该土地上生产的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使其不符合国际和国内粮食生产标准,在其进入食物链后直接杀死蛙、鱼、贝类等水生物。

3减少除草剂危害的对策

31慎重开发除草剂

除草剂的开发要慎重,要进行长期大量的相关论证,以绿色环保的生物除草技术为方向,及时改进除草剂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新型除草剂的研究开发应围绕安全、高效、抗性杂草进行:(1)继续研究开发对环境友好的、安全的、低剂量化的酶抑制剂;(2)寻找新作用靶标,开发新颖的除草剂;(3)大力研发天然除草剂(植物代谢物,特别是异株克生物质)和以天然物为先导的化合物,开发作用机理独特的除草剂;(4)进一步开发植物生长调节剂、苗前除草剂及除草剂的解毒剂;(5)加强除草剂制剂及使用技术的研究,使除草剂使用更方便、更安全、效果更好,且尽可能延缓或避免抗性发生。

32发展“灭生性除草剂+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除草剂产业模式

转基因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使抗除草剂作物品种的普及成为可能,通过基因移植、人工杂交、个体选择等细胞培养及常规育种的方法,育种专家培育出系列抗除草剂作物新品种,如抗草甘膦和抗草铵膦作物,并在美国大面积种植。

开发除草剂品种所需费用为研发新型除草剂成本的1%~5%,这样不仅节约成本,还可解决除草剂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而且使一些非专利的高效除草剂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些除草剂具备下列特征:杀草谱宽,能防除田间常见的恶性杂草;内吸传导性强,对普通机械和人工无法达到的土壤深层的杂草的地下根茎组织破坏力极强,能有效解决多年生深根杂草;安全性较高,易降解;在一定剂量内,不具残留活性,不对后茬作物造成残留药害,遇土壤中的金属离子即被络合钝化、失效;开发费用低,除草效果好。抗除草剂作物的出现,使除草剂的选择性已不再成为除草剂发展的主要障碍,高效、灭生性除草剂将成为除草剂开发的主流[7],“灭生性除草剂+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将是除草剂行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33加强除草剂使用培训,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残留

除草剂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杂草抗药性逐渐增强的根源,合理使用除草剂才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抗药性。合理使用除草剂应注意:(1)交替使用、混用,在阈值水平上使用。交替使用除草剂能使抗药性杂草比敏感型杂草容易控制,这种现象称为“复交叉抗性”。混用除草剂是将两种以上作用特性的除草剂搭配使用,能降低抗性选择压。除草剂混用时应根据此类除草剂的相对药性和杂草药性机理而决定。但都要考虑两种除草剂不会产生交互抗性;(2)控制使用除草剂,正确掌握除草剂经济阈值。杂草抗药性选择压受到除草剂残留活性的影响,残留活性低的除草剂,其选择压也低。最理想的方法是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尽量降低除草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同一类型除草剂的使用年限掌握在2~3年为宜。防止过量使用除草剂,减低抗性选择压。实际上,敏感型个体的存在有利于抗性个体与其进行异交,产生杂交后代,这种“异交种”会抑制甚至阻止选择压的产生,因此在使用除草剂时,只要达到一定的灭草效果即可,不必对所有杂草“一网打尽”;(3)可在使用除草剂时添加安全剂和增效剂,这样可以在减少除草剂使用量的同时起到较好的除草效果;(4)与具有负交互抗性的除草剂混用。混用的除草剂须符合下列标准:①作用靶标。作用靶标相同的除草剂混用不利于延缓抗性。作用靶标不同的除草剂混用可以显著地延缓或预防风险较大的除草剂产生抗性,对高风险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会被搭配除草剂消灭或使其竞争力低于野生型。抗性风险性小或中等的除草剂(如其他标准适合)适宜作为混用的搭配药剂,如MCPA、苯达松、敌稗、西草净等。②杀草谱。杀草谱相同的除草剂混用可以增效,但无助于延缓抗性。为延缓抗性而混用的除草剂成分应能同样有效地防除相同的靶标杂草,搭配除草剂必须有效地杀死或严重削弱对风险大除草剂最易产生抗性的杂草。③组成除草剂的持效性。当杂草在整个作物生长季节中均能萌发时,两组除草剂的持效性须相近或搭配除草剂较高风险除草剂持效期更长。对萌发期集中的杂草,两种除草剂的持效期均能超过杂草萌发期而取得同等防效;(5)合理喷洒除草剂,采用喷雾均匀的器械,规范喷药技术,减少喷药量。

相关部门及农业科研机构应联合起来,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引导农民科学使用除草剂。开展农村环境调查,依据调查结果,经济有效的选择除草剂类型,减少除草剂残留。

34转变除草观念,改革除草方法,综合防治杂草

转变除草观念,以全部杀死杂草转为部分抑制杂草。改革除草方法,以单一的化学防治转为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杂草,化学除草与天然除草剂合用,机械除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适时采用传统的除草措施。防止杂草繁殖体进入田间,选用无杂草种子的良种。采用深根翻晒灭除多年生杂草,轮作换茬减少杂草危害。利用隐蔽作用控制杂草,农田杂草的生长多数需要阳光,隐蔽条件下则失去与作物的竞争能力,加大作物种植密度的农田,封行隐蔽较早,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生长。

总之,近年来化学除草剂应用后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除草剂的开发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方便、高效低毒、对环境无污染已成为除草剂今后发展的新动向。

参考文献:

[1]赵兰,骆世明,黎华寿,等 不同浓度下四种除草剂对福寿螺和坑螺的生态毒理效应[J] 生态学报,2011,31(19):17-21

[2]张艳 多孔木炭固定化微生物对土壤中苄嘧磺隆的吸附和降解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00

[3]杨丽 安全剂R-BAS-145138对绿磺隆、单嘧磺隆和金豆解毒效果的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05

[4]苏少泉 杂草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抗性[J]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10,14(1):6-10

[5]崔海兰,陶岭梅,刘学,等 ALS抑制剂的杂草抗性概述[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7,28(10):47-52

[6]李海涛, 王金信, 杨合同, 等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J] 山东科学, 2005,18(1):30-34

[7]李海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除草剂新品种开发进展及特点(续)[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5):26-39

[8]王宗文国内外除草剂棉花应用现状[J]山东农业科学,2011,1:18-21

[9]赵志英,雷彩霞,臧爱梅,等植物源除草剂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0,6:34-36

[10]杨爽,张建萍,段桂芳,等 固态发酵在真菌除草剂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及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2011,4:12-16

作者:李秋芝等

化学除草剂研究论文 篇2:

浅谈麦田化学除草剂的科学使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各类化学除草剂已经广泛应用到小麦生产中,并普遍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为全面提高冬小麦产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当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妇女,他们年纪偏大,就麦田化学除草而言,他们很难做到按照要求科学使用。笔者,写这篇文章,就是和广大农民朋友谈谈如何科学使用麦田除草剂及在除草剂使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为广大农民朋友在冬小麦生产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麦田;除草剂;使用

近期,根據平舆县农村农业局的统一部署,笔者随县农技、植保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下乡调查麦田长势,并对2020年冬小麦单产进行初步预估。调查发现,全县各乡镇冬小麦长势普遍好于往年,如果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今年仍可有望获得较好的收成。但同时调查也发现了冬小麦生产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部分地块植株密度过大存在倒伏发风险、偏远地块麦田杂草不容忽视等。笔者,在此仅就一些地块存在大量杂草的问题,和不少农民兄弟交谈时了解到,他们也曾经进行过不止一次的麦田化学除草,但就是效果不理想,导致麦田依然有大量的燕麦、猪殃殃、荠菜、黒麦草、毒麦、看麦娘等生长,这些杂草虽然对冬小麦的总体长势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如果一旦杂草成熟就会有大量杂草种子落地,就会不仅为下一年麦田杂草防治增加难度,而且对冬小麦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究其原因,这些现象都是没有科学使用化学除草剂引起的。

一、平舆县麦田主要杂草有哪些

平舆县位于豫南驻马店市东部,属于淮北平原,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土地肥沃,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同时,也为各类杂草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分,所以在整个淮北平原,甚至河南省生长的杂草,平舆县几乎都能生长。其中,禾本科杂草有看麦娘、棒头草、早熟禾等,阔叶杂草有猪殃殃、荠菜、野油菜等。据调查,这些杂草种类加起来足有上百种之多。可以说,全县农民朋友,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田间除草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一年四季都在进行不停地除草。尤其是麦田杂草的防治几乎贯穿冬小麦生长的全过程。即便如此,也未必全部干净的消灭麦田各种杂草。就像本文前面提到的,由于防治方法不当,眼下在冬小麦生长进入中后期以后,麦田依然有不少杂草。

二、当前麦田化学除草存在问题

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各类化学除草剂已经广泛应用到小麦生产中,并普遍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为全面提高冬小麦产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当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妇女,他们年纪偏大,接受农业科学技术的能力有限,在应用上更是有一定的难度。撇开其他的不提,单就麦田化学除草而言,他们很难做到按照要求科学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防治时机上,很难科学把握。根据科学研究和广大农民朋友的实践,麦田杂草的最佳防治时机,在杂草出苗三叶期到春季小麦返青期,这段时间内,杂草较小,麦田被行裸露出来,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进行麦田除草,效果比较理想。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民朋友没有在这段时间喷施化学除草剂。

2.没有按照使用说明或者农技人员的指导,对症、科学使用除草剂。一些农民在使用化学除草剂防治麦田杂草的时候,不认真阅读化学除草剂的防治对象和使用说明及应注意的问题,更没有听从农技指导意见,擅自使用,即便加大了用量,甚至对麦苗造成了危害,还起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在最佳的防治期内,没有注意湿度温度、风力风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使用后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使用化学除草剂的效果,往往与上述这些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风力较大,很难均匀喷施化学除草剂药液,就造成重喷和漏喷几乎同时发生,重喷的容易引起麦田幼苗药害,漏喷的起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在温度湿度方面,如果把握不当,依然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如在土壤过于干旱条件下,仍按使用说明上的剂量,喷施化学除草剂,防治效果就差,甚至很难起到效果。喷施时,如果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虽然不利于杂草生长,但也不利于化学除草剂发挥药效。

4.极少数农民错误喷施化学除草剂,导致整块麦田麦苗全部枯死,这种现象虽然较少,但就全县而言,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极个别农村老人,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或者视力较差,他们在给冬小麦喷施化学除草剂的时候,错把防治白芝麻、大豆、花生等秋季阔叶作物杂草的化学除草剂喷施在麦田,没有任何补救措施,导致所有错误喷施过化学除草剂的麦田麦苗全部枯死,给他们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5.麦田使用化学除草剂偏晚,或者使用残留期偏长的化学除草剂,给下茬阔叶秋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笔者下乡调查发现,个别乡镇的一些农民朋友,发现他们在前期使用化学除草剂后,没有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在田间仍生长着很多杂草,尤其是在冬小麦进入中后期以后,仍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麦田杂草防治,不仅起不到多大的防治效果,这些药液喷施到冬小麦植株上被吸收后,农药残留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分解,而继续残存在小麦籽粒中,就会对小麦品质造成影响。近几年,这种现象在农村一些地方,依然时有发生,给冬小麦优质高产带来隐患的同时,化学除草剂的残留在土壤里也没有完全分解,对白芝麻、大豆、花生等阔叶秋作物的前期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三、麦田如何科学使用化学除草剂

麦田科学使用化学除草剂,农业科技人员几乎每年都向全县广大农民宣传包括化学除草剂科学使用等农业新技术,总体而言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在此,笔者根据最新科研成果和广大农民的生产实践,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麦田化学除草剂的科学使用,简要介绍如下:

对于适时播种,冬前苗情长势较好的地块,尽早喷施化学除草剂。因为适时播种,冬前苗情长势较好的地块,麦田杂草也相对较多,及时尽早选择晴好无风的天气,在农技的指导下,按照使用要求喷施化学除草剂。平舆县麦田杂草分为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有看麦娘、棒头草、早熟禾等,阔叶杂草有猪殃殃、荠菜、野油菜等。在喷施化学除草剂时选择对症下药。需要指出的是,冬季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要在小麦拔节期以前喷施化学除草剂进行有效防控。

一是禾本科杂草的防治,野燕麦、看麦娘等可选用骠马防治;节节麦、雀麦、毒麦、黒麦草和早熟禾等恶性杂草要选用甲基二磺隆或唑啉草酯或唑啉·炔草酯进行有效防治;各类禾本科杂草均可选用阔世玛。在选对品种的同时,也要掌握好用药剂量,亩用6.9%骠马水乳油40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亩用3.6%阔世玛水分散剂24~30克,兑水40公斤喷雾;亩用3%世玛乳油25~30毫升,兑水40公斤,严格掌握用药量,避免产生药害。

二是阔叶杂草防治,在小麦返青拔节前,田间杂草3~4叶期,及时喷施除草剂。播娘蒿、荠菜、麦瓶草等可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1.2~1.5克,加水40公斤进行喷雾。

三是禾本科和阔叶杂杂草混合防治。可用72% 2,4-D丁酯乳油25~30毫升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与相应量的骠马、世玛、阔世玛等混配,加水40公斤喷雾,可有效防治各类杂草。

广大农民在麦田喷施化学除草剂时,一定要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按照使用说明,在晴好无风的天气情况下对症下药,做到既不能重喷,也不能漏喷;同时也要注意温度、湿度等因素对除草效果的影响;没有使用完的化学除草剂,和其他农药分开要妥善储存;喷雾器在喷完除草剂后,要用清水加入适量的洗衣服清洗3遍以上。

作者:马胜利

化学除草剂研究论文 篇3:

我国农药除草剂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

摘 要:在目前看来,化学除草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除草工作领域,而与之有关的除草剂种类也日益表现为多样化与丰富性。从基本性能的角度讲,农药除草剂本身具备抑制杂草以及消灭杂草的综合功能,农药除草剂因此也构成了化学药剂中的典型。然而不应忽视,企业单位针对农药除草剂在予以研发时,通常都会伴随着相应的投资风险,农药除草剂如果不慎予以运用,那么还将引发突显的当地环境安全威胁。在此前提下,针对农药除草剂就要妥善监控潜在的投资风险,据此预测农药除草剂在未来阶段的发展趋势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药除草剂;发展前景;投资风险

近些年以来,农药除草剂仍然应当属于利用频率相对较高的生物药剂或者化学药剂种类。在某些情形下,技术人员针对农药除草剂如果没有予以妥善利用,则会存在较大可能表现为突显的环境污染,甚至威胁到当地民众最基本的日常饮食安全[1]。由此可见,当前针对农药除草剂亟待着眼于监管与之有关的环境安全风险。通过全面估测除草剂的投资,应当能够预知各类除草剂在目前阶段的技术发展前景,并且针对目前的各类除草剂予以合理研发及高效安全利用。

一、我国农药除草剂的发展现状

(一)化学除草剂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依照现阶段的有关研究结论,分析可知当前能够显著威胁到农业领域生产的总共包含三十多种杂草类型。截至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探明二百种甚至更多的农业生产杂草[2]。农田中由于存在较多杂草,会显著影响到正常农业生产。同时,各类病虫害都能够依托杂草来实现存活与生长,以至于损失了较高比例的农业产能。在此状态下,关键就在于运用相应手段妥善去除田间杂草,其中典型手段应当包含借助化学除草剂完成。

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针对阔叶杂草予以专门防除的化学除草剂就已经诞生,此类除草剂的典型为2,4-D除草剂[3]。进入上世纪中期以后,化学除草剂逐渐衍生为相对较多的除草剂种类,例如莠去津,燕麦灵以及除草醚等。从当前现状来看,农业部门针对各类的化学除草剂正在着眼于施加更多限定,其中关键举措在于创造广谱、高效并且环保性更强的新型化学除草剂。此外,我国农业部门针对毒害性较强的传统化学除草剂正在予以全面取缔。

(二)生物除草剂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与化学除草剂进行对比,生物除草剂主要借助了生物代谢产物或者借助生物有机体本身来实现针对田间杂草的全面去除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生物除草剂应当可以达到有序去除田间杂草的目的[4]。因此可见,生物除草剂本身应当属于生物制剂的典型。通常情形下,能够用于制作生物除草剂的来源应当包含真菌、细菌、病菌、微生物与其他种类的病毒等。除此以外,某些病原微生物也可以被视作生物除草剂的关键来源。浙江农林大学马建义教授经过8年的科研攻关成功研发出效果好、毒性低的新一代生物除草剂——除草醋,拥有不错的市场前景。

因此相比而言,生物除草剂本身带有更加显著的可持续性与绿色性特征,而与之有关的除草剂污染也是相对较低的。但是不应忽视,生物除草剂整体上呈现较为缓慢的演变历程与发展进程[5]。从现状来看,研究人员主要能够借助病原菌或者真菌用于研制各类的生物除草剂,其中包含了柠檬酸细菌、无色杆菌与其他种类细菌。未来在生产使用实践中,关于生物除草剂应当着眼于突破专一性并且降低环境要求。

二、农药除草剂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降低除草剂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针对农药除草剂如果没能做到全方位的环境风险管控,则会引发程度较重的周边环境风险。这主要是因为,农药除草剂很易污染到当地水体以及当地土壤,进而带来了程度较重的周边环境威胁[6]。因此在目前的研发阶段中,核心举措应当在于借助相应措施与手段来妥善防控上述风险的拓展。具体在实践中,作为研发人员不应单纯关注于“药到草除”的除草效果,同时还需密切关注除草剂本身可能会引发的周边环境风险。通过施行综合性与全面性的环境风险防控,应当能在源头入手来实现多层次的环境隐患消除,从而达到了双重的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二)延缓生物除草剂的活性丧失

各类生物除草剂都带有活性,然而经过相对较长的时间段以后,某些除草剂将会丧失其原有的活性程度,从而减损了除草剂原有的各种活性成分。因此可见,目前针对生物除草剂如果要着眼于综合性的研发,则有必要运用相应手段来实现针对除草剂丧失活性的全面延缓[7]。只有如此,除草剂才能在较长的时间段里始终保持优良的活性,进而达到了优化经济效益的宗旨与目的。

(三)混合利用多种除草剂

近些年来,许多农药研发人员都在尝试混合选用不同种类的除草剂。这是由于,复合以及混合使用各类的农药除草剂在客观上有助拓宽除草范围,并且能够维持优良的除草剂整体用药效果。具体而言,混合利用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应当遵照特定的混合比例,进而达到了优化有效除草成分的整体效果[8]。因此在目前看来,混合选用多样化的除草剂已经能达到优良的混用经济效益,针对当地的杂草威胁能够予以全面性的消除,并且实现了针对拮抗作用的延缓处理。

例如针对轮作与套种大豆以及玉米的不同种类作物来讲,如果可以混用多种类型的不同除草剂,那么有助实现全方位的杂草去除效果。同时,混用多种除草剂还能显著减低综合性的作物伤害,从而获取了双重的收益。对于种植大豆以及种植玉米的不同种植带而言,应当能够混用相应比例的灭草松以及其他除草剂,据此实现了针对负面影响的全面规避,此外还能保证实现最优的大豆作物以及玉米作物长势。

三、探析投资风险

(一)除草剂防治效果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在很多情形下,除草剂本身具有的药物毒害性以及除草效果都会直接决定于某些外界要素,进而表现为显著的外界因素影响。針对生物除草剂而言,化肥将会显著干扰到与之有关的药效发挥。例如针对阔叶杂草专用的巨腔茎点霉的特殊除草剂来讲,如果将硫酸钾掺入其中,则会削弱除草剂原有的药物除草效果。与此同时,外界病原菌如果表现为入侵现象,或者呈现相对较高的外界环境湿度,那么防治效果也会由此而遭受突显的影响。因此可见,由于多种多样的外界要素干扰与影响,各类农药除草剂目前仍然处于比较低的市场份额。

(二)除草剂项目生产带来安全与环境影响

从当前现状来看,国内已有相当多的除草剂的相关生产项目基本呈现停滞的状态。究其根源,就在于上述项目生产体现为显著的当地环境影响以及人体安全影响。例如在过量施加农药除草剂的状态下,某些哺乳动物就会表现为滞后性的自身发育状态,此种负面效应也会波及至较广的当地动物种群[9]。与此同时,很多除草剂与其他农药产品一样还将会混同于当地现存的饮用水源,以至于直接被附近居民引用。在此情形下,没能经过处理的水源将会含有较高比例的毒害性成分,从而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自身的健康。

(三)原材料价格与人工成本持续上涨造成产品成本过高

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安全环保政策愈来愈严,导致农药除草剂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持续上涨,同样,人口红利已经过去,企业员工薪酬逐年上升,目前农药除草剂的具体制作过程仍然将会耗费较高的人工成本。同时,由于持续上涨的除草剂人工成本以及除草剂原料价格给其带来显著影响,则会引发显著增高的除草剂综合生产成本。

(四)高额的设备基础设施投资使项目回报期延长

农药除草剂如果要得以顺利生产,则需要对其投入相对较多的基础设备与先进的自动化生产控制工艺,基于农药安全环保及精益化生产硬性要求,企业前期投入资金以数亿元计算,以至于延长了投资回报的整个周期。从现状来看,企业若要尝试新建除草剂项目,那么将会面对较高的生产成本及运输成本。在此过程中,生产除草剂必需的总成本就会变得更高,进而阻碍到推广新型的除草剂。此外在目前阶段中,与研发除草剂密切相关的政策也欠缺应有的完善度,因此表现为滞后性的除草剂推广以及发展趋势。

四、企业对策建议

从全面发展除草剂的视角来看,当前如果要有序发展各类的农药除草剂,则会面对突显的生态环保难题以及农业经济难题[10]。这主要是由于,农药除草剂很可能引发程度较重的周边生态污染,甚至造成很难调和的当地生态矛盾。为了在根源上缩减除草剂引发的各种生态矛盾以及其他风险,那么关键就要着眼于研发新型的农药除草剂,其中包含如下的企业对策:

(一)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开发新技术产品

在目前看来,企业有必要致力于研发除草剂领域的新型产品与新型除草技术。与此同时,企业针对上述的研发领域还需增大目前现存的基本研发投入。通常情形下,生物除草剂可以维持相对较短的活性期限。由此可见,企业需要更多关注于延缓除草剂丧失活性的时间,据此达到了优化商品价值的基本目标。具体而言,企业可以借助加工或者修饰某些微生物基因的措施来达到上述目标,进而显著增强了除草剂侵染杂草的长期作用力,并且显著降低上述除草剂侵染当地作物的作用力。

同时,对于植被植株予以微生物侵染一般来讲都会呈现持续性,其中含有生物学的某种复杂过程。这主要是由于,各类植物受到微生物给其带来的侵染效果都体现为差异性。在此前提下,对于微生物侵染应当增设适量的助剂作为支持,该措施能够突显最大化的除草剂药效。

(二)强化除草剂市场开发能力建设

近些年以来,很多企业都在逐步建设更强的市场开发能力。因此针对多种多样的除草剂产品而言,当前关键举措仍然需要落实于强化企业现有的市场开发能力。具体在实践中,企业针对各类的化学除草剂有必要予以适当混合,从而将杀草谱各异的化学药剂予以相应的混合,据此实现了最优的化学除草实效性。

在目前阶段中,很多地区都在尝试针对高产栽培的新型技术予以研发。通过研发上述的新型技术,应当能够呈现最优的综合除草效果,并且除草剂针对多样化的种植模式都能予以适应。除此以外,企业还可适当将拮抗助剂融入药效各异的除草剂中,以此来杜绝作物伤害并且突显了较好的去除杂草效果。

结束语:

农业领域在现阶段如要达到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程度,则需强化对农药除草剂的综合监管。截至目前,农药除草剂仍然被广泛适用于现阶段的农业领域,对于目前现存的农药除草剂也可将其分成相对较多的除草剂种类。在此基础上,关于农药除草剂就要致力于综合监控相关的除草剂投资风险,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来达到综合监管各类农药除草剂的程度。因此在未来实践中,农业部门仍需妥善管理农药除草剂,在优化除草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妥善消除当地环境遭受的威胁与伤害。

参考文献:

[1]张志海.农药助剂激健与除草剂减量防除水田杂草效果[J].吉林农业,2018(23):77.

[2]胡新才,阿普前,杨丽梅等.怒江州旱地除草剂使用、负面影响及管理措施[J].云南农业科技,2018(S1):24-26.

[3]王品舒,袁志强,吴炳秦等.不同除草剂处理在免耕玉米田的农药减量控害效果[J].陕西农业科学,2018,64(01):18-20+48.

[4]刘明西.农药助剂与除草剂减量防治大豆田杂草效果研究[J].乡村科技,2018(03):87-89.

[5]周文冠,孟永杰,陈锋等.除草剂研发及其复混使用的现状与展望[J].草业科学,2018,35(01):93-105.

[6]张金平.农药污染动物研究显示:除草剂阿特拉津不良影响会隔代遗传[J].农药市场信息,2017(28):53.

[7]覃东立,高磊,黄晓丽等.水体与底泥中有机氯和除草剂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步测定方法[J].环境化学,2017,36(11):2366-2374.

[8]闫志勇.如何正确选择使用农药及除草剂[J].现代园艺,2017(19):146.

[9]Sun xiu mei, Cheng xin, Jin yan jian, et al. Residue and risk analysis of herbicide pesticides in freshwater farming environment [J]. 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7,36(04):355-359.

[10]Kong wei wei. Determination of herbicide residues in plant samples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phase method [J]. Jilin geology,2017,36(02):79-81.

作者簡介:

吴来清:1971.08,男,汉族, 浙江省乐清市人,中国农业大学,本科学历,会计学专业,从事企业法律顾问,项目管理工作十多年,参与研发企业项目管理工作。

作者:吴来清

上一篇:游泳馆经营管理论文下一篇:大学生文化传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