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论文

2022-04-1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传统教育观念依旧有影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被迫去记忆一些没有意义的物理公式的现象仍存在,这也让高中物理的学习效率达不到理想的目标。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这些问题,不断思考其相对应的策略,有助于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深入发展,能够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论文 篇1:

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几点策略

摘 要: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因为初中物理中的很多知识与技能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达成和建构,是学生认知物理规律,提升物理技能的关键所在.而难点,是因为物理实验中很多环节需要学生深入其中,思维与智慧并进,兴趣与研究同行.为此,我们需要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几个环节重点关注,以此真正凸显实验教学的价值,突破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实验;初中物理;策略

作者简介:匡志海(1982.12-),男,江苏省常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笔者结合常态化的实验教学中,发现大家非常容易忽略的几个环节,而这些环节的忽略很容易失去实验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总结以下几点:

一、探究真问题

实验探究本身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基于生活或观察到的现象、问题、困惑而基于的问题进行探究.比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环节,很多老师就直接开门见山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而学生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探究,也不知道具体要探究什么?这样的探究很容易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也很容易失去探究的欲望.为此,我们可以还原实验探究的前奏,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发现“凸透镜成像可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问题.

比如,我们在上课前,可以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凸透镜,让学生去看一下,看看书本上的字,看边上的同桌,再看看远处的景物(试着改变凸透镜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在体验完成以后,我们再请学生谈谈他们看到的现象,追问学生,你觉得看到不同像的原因是什么?此时,学生就发现,刚才我们的体验,其实是在用焦距相同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改变了物距,从而形成不同的像.那么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对成像特点有什么具体的影响呢?这样的探究是基于学生亲身体验而生成的,生成的不仅仅是所有探究问题的顺势导出,更凸显出“控制变量法”思想的隐性存在.

实验是基于真问题而探究的,这种探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参与度.基于“真问题”的探究不仅可以非常科学合理的启发学生的参与度,更能助推学生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把握真细节

实验中有很多细节设计、操作都是有其特定的意义与价值的,这些细节将开启学生实验分析能力、设计能力的提升,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训练、积累而成的,为此,我们需要在实验教学、实验探究过程中,把握好真细节,将实验的过程、体验的过程还原给学生,从而实现实验细节的价值突破.

比如,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过程中,我们一如既往的像在家里一样烧开水,这个过程如果还原给学生的话,我们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损失了课堂上的时间,但是,从根本上分析,其实是获取了实验细节的价值.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给学生以下备选器材供学生选做

被加热的水:A.开水适量B.温水适量 C.凉水适量

用于加热的烧杯:A.250ml烧杯 B.50ml小烧杯

C.250ml加盖烧杯 D.50ml加盖小烧杯

如何缩短加入的时间:A:用少量水 B:加盖子

C:用外焰加热 D:用用热水加热

将实验器材的选择权和实验细节的注意点还原给学生去思考和体验,在失败中发现很多细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时不同小组的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会因为器材的差异出现实验成败的差异,有部分学生会收集不到实验数据.此时,我们再次和学生分析,器材选择和部分细节注意点的关键所在.此时学生可以发现,我们在实验中选择少量的开水做实验,可以大大缩短实验的时间,加上盖子,效果更理想,如果用热水等,效果更是显而易见.

三、参与真分析

实验数据、實验现象的采集与分析是学生实验技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点,这个点需要教师在课堂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还原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过程,更需要启发学生对实验数据或实验现象进行真正的分析,这种分析将帮助学生学会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对比.分析的过程是思维真的深入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点,为此,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还原学生的分析过程.

1.分析留白.所谓的分析留白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对学生即将分析的内容是了如指掌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片空白,面对这种现象,学生的分析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保障他们的分析.空间是要教师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学生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分析出较为正确的答案或者把握正确的分析方向,此时我们要还原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分析,采用“兵教兵”的形式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全面进阶提升.

2.分析引导.对于部分有难度的分析,我们教师需要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分析,这种方法可以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明确分析的方向,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逐渐提升.比如,在下面是2015年南通市中考34题实验题的第三第四问题,一组数据的分析过程中.

例题: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9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电阻箱R0、开关及导线若干.

(1)、(2)(3):略

(4)将R0阻值换为50Ω,电流表示数如图乙,请在图丙I-1R0 坐标中补描该点并作出I-1R0关系图线.

(5)连线时发现有一个错误数据点,反思产生原因,小明回忆是某次将R0的阻值由Ω变换为错误数据点对应阻值时,未调节滑片P就读取电流而造成的.

结合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就可以提问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错误的点是哪个?

问题2:这个点告诉我们R0等于多少?

问题3:此时,电流是多少?

问题4:你能否列出等式求出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吗?

问题5:在上一组实验操作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不是也是这个值?

问题6:上次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问题7:如果正确,说明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问题8:电源电压知道吗?

问题9:现在知道将R0的阻值由Ω变换为错误数据点对应阻值的.

有了这些问题的导引,学生顺其自然的将问题顺势而解,教师再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进行消化和独立解答,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在此,学生不仅顺利解答出了正确答案,也学会了如何分析这么一道压轴题,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的,学生的感悟也是深刻的.

四、实验真评价

实验的评价也是一项真实而有效的实验过程,在常态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问题,很多教师在这个环节往往是一带而过,或者等到习题讲评时再去评价.其实,实验的评价需要两个关键要素.第一就是评价的及时性,因为评价是基于实验操作的整个过程而评价的,学生在刚刚参与好实验以后,才能发现实验的不足或亮点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相应的实验马上进行分析,因为,过来这个时间再去评价的话,又是纸上谈兵、空对空了.第二就是真实性,基于我们实验的要求、目的、原理等,实实在在去分析实验的各个细节、本质等,客观公正的评价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与亮点,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揭秘实验的本质,也才有可能进一步完善实验.比如,我们在探究声音是否能在真空中传播时,我们就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评价,从而建构新的认知.

比如,我们给学生做真空能否传声的实验中,我们准备好如图所示的真空罩、电铃、抽气筒等实验,在将发声的电铃放进真空罩中,慢慢的抽气.此时我们就采用下面的问题链来解决.

问题1:你听到声音变化了吗?

问题2:声音变小了说明了什么?

问题3:这个装置好不好?

问题4:为什么不好?最好达到什么效果才是较为理想的?

问题5:既然不能够改进,我们可否根据现在的現象进行推理?

问题6:如果我们再怎样做?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成立的?

这样的现场分析、随即追问、立刻启发,就进一步让学生参与度实验的评价过程中,并在评价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怎么操作,可以证明猜想,学生很快会想到往真空罩里放气,如果声音越来越响,就证明猜想的正确.

实验,是中学物理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学习手段和学习工具,在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实验的各个环节,充分还原实验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深入实验操作与探究的过程中,也深入思维、深入思考,最终让实验的思想成为学生固有的科学素养,成就物理学习的同时,也成就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孙东振.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以“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实验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2020(09):33-35.

[2]马兴忠.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08):71-73.

[责任编辑:李 璟]

作者:匡志海

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论文 篇2:

浅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传统教育观念依旧有影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被迫去记忆一些没有意义的物理公式的现象仍存在,这也让高中物理的学习效率达不到理想的目标。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这些问题,不断思考其相对应的策略,有助于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深入发展,能够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物理新课改问题策略高中物理在高中的各个学科当中属于一门相对较独立的学科,其地位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受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导致在物理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高中物理教学效率非常低。对新课改的理解没有到位,导致教师在备课时出现情境创设花哨、实验只重形式、忽略师生互动、探究的国程中忽略学生间的合作等现象,笔者结合现阶段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一、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策略上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常选用的都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物理知识,机械性地模仿加上简单的记忆,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地理解以及消化所学的知识。渐渐地,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会渐渐地有所降低。还有教师上课时不注意自己解题的观点以及方法等,以至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不能牢固地掌握。有的教师会抱怨:“我已经讲了很多遍了,你怎么还不懂啊?”其实,教师应该多反思自己是不是在教学中出现了问题。自己在对解答例题的本质思路研究的够不够不透彻,自己对学生一般的解题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有没有很好地研究。备课只看答案以及解析过程,教师自己的思维劳动量降低,同样会致使教师解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变得很差。

2.课堂缺乏互动

新课程理念一直在鼓励教师要走近学生,多与学生互动,但是低效的互动对于课堂教学质量不会有显著的提高。新课改倡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互动合作的方法对所提出的问题做交流,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漫无目的地讨论,问题提出后直接甩给学生,也会让讨论变得没有任何意义。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教师在公开课上一味的追求师生互动、活跃、热烈的课堂氛围。细想想,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这样的课堂有意义吗?其是空虚的、只是浮于表面,没有实际的效果,我们需要怎样的互动,我想各位教师应该都要去努力地寻找方法。

3.课堂讲授多,课后拓展少

笔者发现,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学生却反应平平。你说这样的课堂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这就是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能给学生以自主的思考的时间,越俎代庖式的教学方法,我想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了,相信我们老师也是非常明白的。所以说,因为不够信任学生,而不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思考。教师“包办”行为,不但让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思想,还有限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的时间里对知识的扩展。

4.课堂试验过于形式

课堂试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重点,但是教学实验只一味的注重形式,而忽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则难以实现。教学中,忽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实验的形式,只能把学生变成一台台读书的机器。此种实验教学,培养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述《光的色散》时,教师演示让强平行光分别通过和装有水的玻璃水槽、玻璃三棱镜以及平面镜,一束红光通过三棱镜,调整角度,再将光呈现在屏幕上的现象,整个课堂都是老师在操作,作为主体的学生却没有主动权。

二、应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物理,主要因为他们缺乏兴趣,所以才一步步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信心,这样的情绪也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思绪低落,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尽管教师拼了命地希望学生学好,效果也依旧不理想。但是如果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将会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积极的表现,且课堂中学习情绪也非常高涨,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以及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他们以后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能运用相应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他们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意都能得到提高。所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学习物理的良好开端。

2.物理教师要成为研究型的人才

物理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哲学、心理学、物理教学论以及与之相关的课堂教学的书籍。不断在理论上增强研物理课堂教学。通过教师们的不断学习、钻研以及亲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并有意识的反思,就能够提高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的理论水平以及教学实践的能力。

3.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加强物理的实验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将实验教学视为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努力让学生培养动手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汇总将物理知识串成一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多地通过实验来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此来不断收获实验结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所以,新课改后高中物理的实验应该要更加重视其实践性。

4.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努力营造一个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通过跟他们一起探讨物理知识的过程,让他们都说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只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在合适的时机予以合适的解释以及分析,这样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大的提高。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能让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的、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为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生机,但是在不断向新课改过渡的这一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去理解新课改理念,并不断要求自己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从学生出发,学会分析在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积极地思考解决的策略,不断推进新课改,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够有效。只要教师不断地对教学进行探索以及创新,努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学习物理的主人,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鲍美玲.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J].科技信息,2011,(09).

[2]郭同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初探[J].科学教育,2011,(03).

作者:代朋治 曹海燕

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论文 篇3: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摘要:教育体制的改革措施已经被贯彻落实,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其物理综合素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发掘演示实验的有效因素、采用典型的物理实验图景、剖析学生实验中发现的异常现象、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索性实验、注重设计性实验。最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激发。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途径

现今教师过分看重理论知识的作用,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且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各种实验器材匮乏,一些实验不能进行。同时,教师仍然运用说教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厌烦物理科目。实验是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不仅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会提高,而且创新思维也会增长。因此,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考试大纲》中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

能够独立完成“物理知识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实验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 “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所列的实验,必须独立地、认真地、带有研究性地做过。通过亲手做实验,能培养动脑和动手能力,从对我国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培养动手能力显得更加重要。但实验的目的决不是仅仅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的思想、方法是实验的灵魂,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理解实验的原理、思想和方法;熟悉并掌握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了解某些实验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和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要知道某些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会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会记录实验数据和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果。特别强调学生应独立、认真地完成“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所列出的各个实验,这是因为自己认真做实验与看别人做实验和听别人讲实验所得到的感受和经验是不同的。尽管全国统一的高考只能以笔试的方式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但物理高考中的实验题还是非常注意尽可能区分哪些考生是认真做过实验,哪些考生是没有认真做过这些实验。

2. 能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理论、实验方法、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未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某些比较简单的实验。这不仅要求考生认真地、独立地完成“考试内容与要求”中列出的实验,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有所体会,能从具体的、个别的实验中悟出某些共性的东西,可以把它们迁移到别处,用它们来解决没有做过的实验中的某些问题。另外,已经学过的演示实验,也属于实验考查的一部分要求,要通过演示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和产生该现象的条件、环境,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索,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二、物理实验能力的基础培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可以提高实验技能。

1. 对基本仪器使用的训练。物理实验要通过各种基本仪器来完成,因此,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做好各种实验,并提高实验技能。如要掌握各种电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等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操作的训练。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实验技能。

3. 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训练。物理实验思维、原理、方法与技巧是衡量学生实验能力的核心,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电流表的内、外接)、作图时对个别点的舍弃、图像的“曲化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画图像)等等,只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才能提高实验能力。

4. 加强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物理实验能力的深化培养

1. 课堂演示实验的示范性

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在物理教学中给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它还是传授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时,不能只重视实验现象的重现或者课本物理规律的验证,而应利用这一平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所以,演示实验虽然是教师主导,但是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忽视。

比如在《楞次定律》演示实验教学中,首先可对学生先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1)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引起闭合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有几种方式?(3)产生的感应电流是否也产生新的磁場?如果有,如何通过仪器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产生的磁场的方向?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设计本实验的思路。其次,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规范操作,此时教师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对学生的一种科学示范。同时,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再次,实验结果、数据的分析和归纳要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在课堂演示实验中,教师的科学引导,使学生逐步体会、掌握科学的实验探究思想与方法。

2. 分组实验的探究性

物理教学中的学生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活动。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能起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亲自操作,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掌握了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首先,教师在分组实验前,要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如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步骤等内容,使学生对即将做的实验有初步的认识。

其次,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包括学生的操作、记录、计算、讨论、得出结论等。此时,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实验行为,而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探究。

再次,分组实验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不应该按照书本操作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积极参与思考和交流,体会教材设计实验的原理。

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并进行误差分析,填写好实验报告。

3. 多媒体技术对实验的辅助性

现阶段多媒体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广泛运用,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使抽象难以理解的物理原理以生动的图片、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多媒体教学在应用中应具有辅助性原则、“三性”统一原则、少而精的原则、演示实验与模拟实验相结合原则,才能更好地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作用。如何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同时又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更加扎实、更加有效呢?笔者认为,多媒体的应用为物理教学实现素质教育开辟了新途径。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此种教学方法改变了只重高分和结果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了新颖的、趣味无穷的物理世界。

四、期望

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思想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对学生的操作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加以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自主完成探究过程,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徐晓娜

上一篇:工程项目监理的应用论文下一篇:诚实信用原则民商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