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理论论文

2022-04-25

摘要:目前,会计实验教学越来越被会计教育界普遍关注,无论投入的资金还是投入的研究精力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如何加强会计实验教学理论,充分有效指导会计实验还是薄弱环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理论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理论论文 篇1:

高校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如何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一直是高校会计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是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目前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对高校会计仿真实验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会计仿真实验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一、引言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校应不断加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当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需要。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会计实验教学软件,将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从而把会计专业知识与实务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直观地接触会计实践的教学方法。作为连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同时作为学生接触会计实务的一种最便捷和最适用的途径,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已经成为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高校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长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实验教学仍然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仿真实验教学课时偏少,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时间不足,教学内容也仅仅是限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和编制报表等一些基本操作,而很少开展报表分析、审计及税收等方面的仿真实验教学。而且仿真实验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也不够全面,一些复杂的业务基本上都没有涉及,使得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足。

(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不足 会计职业道德体现在会计人员日常的工作态度中,这些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而很多高校在开展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时,忽视了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目前高校的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大多只注重了学生个人的业务操作,忽视了岗位协作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并不是自己独立完成套账,而是需要与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相互协作,共同进行。目前的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缺少职业技能训练和会计职业判断方面的内容,如凭证审核需要会计人员能够识别凭证的真伪,辨别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等,而这些职业技能在会计仿真实验教学中被忽视。

(三)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相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实验教学都包括手工实验和计算机实验两部分,以期能够相互补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两部分的关系基本上被割裂了,计算机实验基本上成了学习财务软件的操作课,这使得手工实验的结果不能为计算机实验起到基石的作用,也不能通过计算机实验得到验证,无法让学生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还有的高校则完全用计算机实验取代了手工实验,这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实务的学生来说,非常不利于他们对于会计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更不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为从本质上讲,手工操作和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手段不同,其账务处理过程以及之间的内部控制都是相同的,而手工操作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并且与具体的账务处理紧密相连,更便于学生理解,而对手工操作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形象地认识会计电算化的实质。因此,对于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来讲,手工实验部分仍然必不可少。

(四)实验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实验指导教师是保证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关键。目前,高校会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擅长会计理论教学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高校会计教师队伍中只有少数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绝大多数会计教师并未亲身经历过具体的经济业务环境,这使得他们对具体经济业务的解释往往脱离实际,缺乏权威性。因此,实验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也是导致实验效果不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五)实验教学考核环节单一 实验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在仿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态度及表现,是保证实践性教学成效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做法是对学生考勤情况和实验结果进行简单考核,而并没有把学生进行实验的工作态度、独立性和协作能力等作为考核内容,也很少有机会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样使得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而并不注重实验过程,从而可能出现抄袭等不良现象。因此,把过程性考核也作为教学考核评价的手段之一,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作用。

(六)实验室建设不足 会计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主要在于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研究环境,实现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近年来,虽然许多高校都建立了会计仿真实验室,但是由于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高校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不足,普遍存在着电脑难以更新,软件无钱购买等问题,使得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在场地和环境布置等方面与真实情况有很大距离。

三、高校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研究

(一)完善会计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会计课程体系可以进行“模块化”建设,将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充分融合,如图(1)所示。而其中的实践教学需要贯穿整个学制期间,形成多层次、多方式、内外结合和长短搭配的实践教学模式。多层次体现为基础型、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四个层次;多方式体现为学生观摩、体验、动手操作和案例研究等;内外结合是指不但要在校内设立会计仿真实验室,还要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背景;长短搭配主要是指在实践的时间上采用灵活的搭配方式,实践时间少则一周多则一个月,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减少未来工作的适应期和磨合期。另外,高校应明确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目标与要求,确定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大纲,完善实验教材,统一实验考核标准。

(二)整合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内容 高校要以会计理论教学体系为基础,依据会计专业特色、知识体系、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合理设置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课程结构,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完成实验教学,形成层次明晰的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同时,应按照会计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一个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收和金融等内容为一体的完善的会计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结构,逐步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如表(1)所示。其次,要提高实验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适应培养各级会计人员的需要。

(三)提高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层次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具备基本的账务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高校在会计仿真实验教学中需要调整思路,提高实验教学的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如在仿真实验中,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会计准则,结合行业实际,设计一套单位内部的会计制度,以达到提高学生业务操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在仿真实验中适当增加会计监督的内容,比如,审核凭证是否合法合理,是否真实完整,要素是否齐全,分录是否正确等,或者可以设计一些有问题的业务,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并提出处理意见。此外,对于一些仿真实验中不好操作的职业技能,比如假钞识别、发票购领、网络报税和年报审计等,可以通过展示、讲座和电影等方式进行,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增加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仿真性 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仿真性,包括:(1)资料仿真。资料仿真主要体现在实验教材的选择上,会计仿真实验教材的质量是制约和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选择实验教材时,首先应考虑教材内容是否全面、系统和新颖,尽可能选用真实企业的资料,经济业务类型要尽可能多样化,能够全面反映会计核算时可能遇到的各种经济问题。同时,实验教材要考虑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模拟如何结合的问题。高校可以自己组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进行教材的编写,同时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仿真实验能够真正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2)角色仿真。在会计仿真实验中,对学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的内容必须考虑进来。让学生分别充当出纳、会计、会计主管和稽核人员等,练习点钞、识别假币、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账簿记、编制报表以及审核签字等工作,增强会计仿真实验现场的真实感,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3)环境仿真。环境仿真方面,应主要考虑强化财务情景模拟教学,即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设置和工作流程进行演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完全处于会计工作的职业氛围中。

(五)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培养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在重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进行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时,要多加入一些有关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进行具体实务操作时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这也是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最欠缺的一点。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合法不合理或者合理不合法的特殊业务,让学生去辨别和判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提高会计教师的整体素质构想:(1)高校应当充分挖掘现有教师的潜力,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际工作,专职实习半年至一年,吸收实践经验,并去重点院校进行进修、交流和学习,以弥补他们没有实践经验的先天不足,使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自如地驾驭会计仿真实验教学。(2)高校应积极聘请在职会计人员或者是经验丰富、时间充裕的退休高级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仿真实验的指导教师,来学校授课和交流,他们可利用自己在会计工作中的经验,有针对性地解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效果。(3)鼓励教师开展理论与实践调研和科研活动,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七)建立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 笔者认为,传统手工实验不但不能被舍弃,而且还应成为实验教学最主要的形式,将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在进行仿真实验时,可以使用同一套模拟数据,先让学生进行手工实验,手工实验结束后,再按照电算化的要求将相关业务再处理一遍,然后将手工实验和计算机实验的结果进行互查对比,相互校验,融会贯通,让学生感受到两种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转化是如何实现的,从而形成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1)手工实验。主要包括准备阶段、操作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过程,如(图2)所示。第一,准备阶段。首先由指导教师制定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的时间、人员、内容及要求,使学生对仿真实验有一个总体和明确的认识,然后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动员和培训,并进行分组。第二,操作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部分内容的练习,包括建账、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账簿、计算成本、编制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等整个会计仿真实验的全过程,总学时不少于三周。第三,总结阶段。专业操作完成之后,学生需要按照会计工作操作基础规范的要求进行装订整理,成为“会计档案”,妥善保管。同时,学生需要撰写总结报告,及时对整个仿真实验过程作归纳整理,形成文字材料,将感性认识进一步提升为理性认识,提高学生对仿真实验的认知程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了确保仿真实验教学的质量,在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答辩。学生想要通过答辩,必须对仿真实验的内容非常熟悉,这可以促使他们认真思考和独立完成实验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水平。(2)计算机实验。计算机实验部分,约占总课时三分之一。学生根据与手工实验相同的经济业务上机操作,将手工编制的记账凭证输入计算机,并自动生成报表,然后将生成的报表与手工报表核对,既可以检验手工实验的准确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电算化的理解。

(八)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为了配合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改革,需要完善相关的考核体系。(1)考核方法。高校应该根据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在实验中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打破以笔试为主的单一考核模式,采用多阶段和多方式考核,将笔试、口试与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将知识考核、能力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将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易于操作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效果。(2)考核项目。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考核项目主要包括实验纪律、实验笔记、实验操作、实验总结和实验答辩几个方面,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每一项都评出优良中差,进行量化,最后结合各项的权重给出学生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第一,实验纪律。实验纪律主要包括对学生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两方面的考察,此部分约占总成绩的10%。第二,实验笔记。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笔记,通过记录实验笔记,提高对会计基本理论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主要考察实验笔记是否认真全面,此部分约占总成绩的10%。第三,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会计仿真实验考核的核心内容,指导教师主要考察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独立性,此部分约占总成绩的40%。对于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方面,要鼓励学生有多种答案,针对不同的答案与结论进行分析讨论,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第四,实验总结。实验操作结束后,学生需要提交总结报告,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总结考察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判断学生的实验效果,此部分约占总成绩的20%。第五,实验答辩。学生需要陈述自己仿真实验的过程和体会,指导教师可以就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相关业务向学生进行提问,主要考察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此部分约占总成绩的20%。(3)考核总结。会计仿真实验的考核工作完全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总结报告,具体内容包括学生考核得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分析、仿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等,在教师之间进行汇报交流,集思广益,以不断完善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提高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效果。

(九)加强会计仿真实验室建设 会计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是进行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前提条件是需要学校对会计仿真实验室的重视,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会计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主要在于各种实验设施,包括实验材料(如票据、凭证、账簿、报表、装订机等)、教学用具(电脑、网络管理服务器、投影仪、扫描仪等)、各种软件(如用友、财务实训系统、ERP、SPSS、SAS等)和具体的实验室等,而各种实验设施应随着经济环境和会计实务的发展不断更新。为了实现会计仿真实验室的功能最大化,还必须对仿真实验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的日常事务,从而保证实验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另外,可以建立网络实验室,使会计实验教学网络化,学生可以通过网上交流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验效率,提升学生实验水平,顺利实现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十)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互相补充 高校应该坚持以校内实验为主,校外实习为辅的指导思想,使校内实验教学与校外实验教学齐头并进。在会计仿真实验教学之前,学校应组织学生到单位进行实地观察,了解企业的行业类型、经营业务范围、生产特点、业务流程、财务制度、纳税情况、成本费用管理办法、成本计算方法和投融资方式等,加强学生对财务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效果。同时,高校应注意提升校外实习基地的研发功能,增强其对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支撑,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李江萍:《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研究》,《财会通讯》2009年第7期。

[2]鹿亚芹等:《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探讨》,《财会通讯》2009年第9期。

[3]任秀梅、赵晓华、杨权力:《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北方经贸》2005年第10期。

(编辑 虹 云)

作者:张艳婷

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理论论文 篇2:

浅谈会计实验学教学基石的建立

摘 要:目前,会计实验教学越来越被会计教育界普遍关注,无论投入的资金还是投入的研究精力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如何加强会计实验教学理论,充分有效指导会计实验还是薄弱环节。

关键词:会计实验学;研究对象;实验经济学

一、会计实验学概念

什么是会计实验学?虽然有研究者提出过实验会计学,但是两个名词强调的重点不同。会计实验学落脚在会计实验上,强调其实验内容、方法及手段等研究与探讨,是会计名词与实验动词的搭配;而实验会计学落脚在会计上,强调这门学科能否进行实验性问题。

二、会计实验学的研究对象

一门学科的建立,首要问题是回答其研究对象是什么,而单独识别研究对象是确立一门学科地位的关键性标志。会计实验学就是研究会计实验环境、实验活动过程及实验管理的运用的学科,会计实验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在一个特定的仿真模拟经济环境下,充分利用会计实践操作工具,研究会计实验教学活动开展与运行,即微循环仿真经济环境下的会计动态活动。

从会计实验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看,有六个核心内容要素需要加强研究:一是微循环仿真经济环境建立,二是实验物资条件与器具,三是实验样品(或称为会计实验的实体内容),四是实验活动主体人的活动,五是实验过程管理,六是会计实验数据及评估。从实验会计学科功能或职能上讲,主要有:经济管理类学科与会计专业学科关联性运行实验活动探索功能和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协调发展功能。由此可见,会计实验活动既区别于会计实际工作,又区别于会计课堂教学工作,是一种独立的会计实验活动体系内容,其本质体现了运用会计特定的实验方法进行会计验证和发展会计理论的会计实践动态活动过程。

三、会计实验学的特点

1.会计实验学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特点。会计实验学是由实验科学和会计学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学科,具有交叉学科研究的性质。会计实验学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学科本身的内容实践,二是相关学科融合交叉一体的实践环境。从其形成过程观察:一方面它是实验科学不断发展,并不断向其他学科渗透、融合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是会计学不断发展,并主动引入科学实验方法,从而使其处于两门学科渗透、融合的边缘地带。

2.会计实验学对环境设计具有单一性与多样性并存的特点。从会计实验活动看,会计实验的环境可以是单一环境,也可以是多样性环境,即设计建立仿真性高的“微经济循环体”。在综合性强的社会经济运行环境下,使各种经济体相互配合或关联反应,完成会计综合专业知识实验任务。

3.会计实验学具有实验设备与器材的专业性。会计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监督,在实现会计本身的实践活动中,离不开特定的会计实验的器材。

4.组织管理与评估系统并存的特点。会计本质就是一种管理活动,因而其实践性活动也脱离不开管理活动的特性。在会计实验活动中,要求建立各种组织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等内容,并对组织运行进行实时监控,调节组织活动的高效、有序、通畅。

四、会计实验方法

会计实验方法是会计实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会计理论进行验证或进行创新活动的方式、程序和手段。会计实验既不同于会计学传统的分析方法,也不同于目前国外的会计实证方法。会计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或一组因素(自变量)被人为操纵或控制条件下,观察该组因素对另外一个或一组因素(因变量)的影响,分析其规律性,从而验证会计理论,或者在条件成熟时提出新理论。

从会计实验方法基本原理看,国内目前普遍进行的会计实验,归纳起来有:验证方法、手工法、计算机操作法、企业操作实验法等。事实上,会计作为管理活动是离不开仿真性强的经济循环体的。因此,通过建立微经济循环体来“融合系统学科”,构建一种多学科的仿真环境,实现会计的综合实验,并通过纯粹的会计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来提出新理论,是会计实验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五、会计实验学实验活动的基本分类

对会计实验分类认识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会计实验学基本内容的认识。从会计实验研究常用的分类标准来分析主要有:按实验方法分类、按实验目的分类、按实验形式分类等。

按实验方法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这种分类将会计实验分为:会计实践性教学实验和会计科学研究实验。所谓会计实践性教学实验,是指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了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开展的各种实验。

按实验目的分类,可将会计实验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和析因实验;按实验形式,可将会计实验分为单项实验、单人综合实验和岗位综合模拟实验等。按实验的单一与综合性分,有单一性会计实验和多专业综合性实验。

六、会计实验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条件分析

从客观条件分析,经济越发展,会计管理越重要;会计越重要,人才培养也越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各类高校都相继开设了会计专业,一时间会计专业办学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在“大跃进式”的会计专业招生与培养过程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于玉林,程夏.会计实验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胡怀国.2002年度诺奖得主卡尼曼和史密斯及其对心理和实验经济学的贡献[J].财会月刊,2009(3).

作者:金延梅

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理论论文 篇3:

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的影响以及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各高校纷纷开展会计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目前各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观念落后、学科间缺乏联系等诸多问题。本文阐述了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现阶段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校 会计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模式”(Model of Teaching)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会计实验教学,形成“会计实验教学模式”。 会计实验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会计理论基础上,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融为一体,把会计实验活动的因素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形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纵性程序,为实现特定的会计实验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型。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采用以传统的校内会计实验教学为主的会计实验教学模式。传统的会计实验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根据理论课的进程及实验教材所提供的原始资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验对象的经营业务内容和工作流程为条件,在会计模拟实验室或教室进行会计模拟试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会计操作。但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会计实验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改观,故而导致此模式在观念上和实践中都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对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实验教学观念落后。目前高校学生的会计业务实践操作能力还十分薄弱,达不到培养目标和就业单位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会计实验教学不重视,教学观念落后。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会计实验教学是作为辅助会计理论教学而存在的附属品。故大多数高校都只重视会计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的教育投入力度不大。传统教学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导致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中会计实验教学与会计理论教学的不协调。

(二)会计实验分散、独立。虽然各高校开始重视会计实验教学并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但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实验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模拟手工会计实验和会计软件进行功能性模拟实验都是依照会计理论课程的角度而设计的。这种教学模式将会导致会计实验过于分散,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系统,难以形成完整、系统和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

(三)各课程与其相应的实验缺乏相互联系。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行业互相联系的综合化趋势加速了经管院校内各经济管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故实验教学应通过多环节、多层次的会计实验模式来完成。而一些高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未通过实验教学的总体设计来明确各实验环节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因此也难以形成各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融合以及资源的综合性实验体系。

(四)缺乏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讲解和示范,然后学生动手模仿,而且答案也已经是事先设计好的,脱离复杂和变化的现实情况。学生也仅限于重复记忆老师教给的东西,照搬照抄,缺乏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实验过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比较被动和盲目。从实验内容上看,也难以培养学生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分析复杂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的能力,使会计实验教学变成理论知识教学的翻版,弱化了会计实验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五)会计实验的课时偏少,教学效果差。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是目前最主要的两种会计实验形式。手工实验大多是模拟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手工填制、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实验大多是通过计算机教学,利用会计软件来模仿企业的日常会计业务操作。与会计理论教学的课时数相比,会计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这两门课程的总学时要少很多。而且除这两门课程外,其他很多会计专业课程,如财务管理、审计学等都没有安排实验课,只是在理论教学时列举一些实践案例,或者实验课时极少,有的课程甚至只是在课堂上随意安排一两次实验课,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改革创新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建议

实验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会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是会计实验模式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会计实验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而不是被动的模仿和记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当前实验教学的改革突破口。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创新型的实验教学理念。要想培养创新型的实验教学理念,就必须在观念上彻底打破高校传统会计教学框架的限制,重视会计实验教学,提高对会计实验教学的认识,使之与会计理论教学相结合,加强对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研究。

由于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要求会计教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会计理论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对会计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的结合应用。因此会计实验教学除了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会计实践环节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实验教学,只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才能加强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课程的相关研究,才能不断完善会计实验教学模式。

(二)完善会计实验课程体系。

1.采取手工和电算化实验并行的做法,将两种实验紧密结合起来。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并行,就是对同一套会计实验流程同时进行手工和计算机操作。因为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进度均相同,最终的实验结果也必然相同。通过这种做法可以互相检查核对,及时发现两种不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传统的手工操作和对现代化设备的操作能力。

2.建立多层次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高校应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构建科学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会计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进行合理安排,科学协调课程之间的分工与衔接,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可以分为体会实验、分步实验和综合实验三个层次。第一,体会实验。可通过课堂案例教学、社会实践以及到单位实习等多种形式来开展,使学生对会计业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对财会部门及其他部门间业务联系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第二,分步实验。分步会计实验是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时进行,主要采用“分散兼顾连贯”的方法。“分散”就是学习一章,实习一章,实验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即在各章节理论教学结束后,穿插进行模块实验。例如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学生学完会计凭证这一章的理论知识后,可安排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模块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连贯”就是课程的所有章节学习完毕所进行的完整实验。例如在学完《基础会计》课程后,让学生按照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进行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科目汇总表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全过程的仿真模拟实验。第三,综合实验。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在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主干课程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ERP实战演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各课程与其相应实验的相互联系。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并逐步巩固所学知识,应对会计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进行合理、系统的安排。第一,学习完《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后,应安排两到三周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进行练习。用企业一个月的业务作为实验材料,只提供原始凭证,以培养学生独立处理账务的能力。第二,学习完《会计电算化》课程后,应安排一至两周的时间上机实习。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增加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和主要会计软件的了解,从而使学生熟练操作和使用会计软件。第三,学习完《财务管理》、《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后,应安排两到三周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实习,重点实习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等内容,达到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的目的。

(四)强化对学生基本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职业判断能力形成的基础,因此,对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丰富会计实验教材,把需要由会计人员做出判断的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估计等事项列入会计实验教材,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判断能力。第二,教师在教学中把需要职业判断的要素都作为未知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思考能力,独立思考,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指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其认识并改正错误。对于出错率较高的地方,教师要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提出判断标准。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非机械地记忆教学内容。同时要创造一定的会计职业情境,使学生通过会计实验课程能够体验到职业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掌握会计实务操作的技能,从而获得一定的实操经验。

(五)适当增加会计实验课课时。随着会计教学体制和内容的不断完善和变化,尤其是学生毕业就业压力的增大,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长期以来,会计实验教学都是依附于传统的会计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理论课时占总课时数的比重过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高校在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应该紧密结合理论教学,适当增加会计实验课课时。一是要适当增加会计模拟实验及会计电算化这两门实验课程的总课时;二是要保证会计专业课程(如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都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且课时不少于该课程课时总数的15%,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不能只是对传统会计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修补性的改变,而应该进行观念上的改变。因此应构建新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并完善会计实验教学模式,使其成为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本职业判断能力,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X

参考文献:

1.彭桂芳.论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设[J].教育管理,2010,(2):110-111.

2.郑秀芳.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几点认识[J].时代经贸,2006,(3):85-86.

3.倪国锋.新准则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9,(18):201,262.

4.薛颖.浅谈会计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并行互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01):55-56.

5.杨鑫慧.浅谈高职高专会计实训教学的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2,(29):279-280.

6.王全录.浅谈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经济师,2007,(5):142-143.

7.符蓉.浅论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教学[J].科学大众,2008,(7):14-15.

作者:杨敏 郑仰涵

上一篇:我国供电发展企业会计论文下一篇: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