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瓷造型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围绕着传统陶瓷造型在现代陶瓷设计中再创新的中心逐渐展开。阐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人们审美的转变为陶瓷造型的再创新带来的启示,并通过举例说明了传统陶瓷造型再设计的可行性。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去诠释传统的造型文化,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经过历史沉淀的亲切感,而由此体现出的民族性,灿烂了世界各地的丰富文化,同时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现代陶瓷造型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代陶瓷造型设计论文 篇1:

浅谈如何正确处理日用陶瓷审美与实用的关系

摘 要:日用陶瓷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实用功能的陶瓷制品的总和。日用陶瓷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也是最熟悉的陶瓷制品,如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饭具等。在陶瓷发展史中,陶瓷从具备原始的实用价值到现在,同时兼具实用功能和精神审美功能,这不仅是时间和空间的跨越,更是陶瓷艺术发展日益精进的表现。本文以日用陶瓷基本属性为切入点,辩证分析日用陶瓷审美与实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日用陶瓷;审美;实用

1 引言

日用陶瓷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陶瓷产品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品种之一,自宋代钧、汝、官、哥、定等五大名窑的产品闻名于世,陶瓷作为商品开始远销海外。明清两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历史鼎盛时期,以江西景德镇瓷器为代表,以其精美多样的产品、精湛的技艺,饮誉海内外。

2 日用陶瓷实用功能分析

实用性是日用陶瓷不同于其他艺术陶瓷种类的特征,是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首要根据和先决条件。在日用陶瓷的设计上,如不考虑实用,将失去设计的意义。日用陶瓷设计,首先要明确是干什么用的,怎样使用,给什么人用,要与使用对象、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使用要求和习惯爱好联系起来,创造人们需要的物质产品。日用陶瓷在具备合理的有意义的实用功能的同时,还要紧密联系使用对象所处的环境,或者说直接作用于在此环境中的人。人们希望一件日用陶瓷产品使用起来方便合理,这正是人们对日用陶瓷最基础的要求,也是人们形成审美观念的基础。日用陶瓷是否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取决于日用陶瓷产品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准确性。

更具体地讲,日用陶瓷的实用功能具体表现为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合理地将人体工程学应用于设计、制作中,使陶瓷产品的功能设计与形态设计趋向更加合理化。日用陶瓷实用功能的完美呈现,应取决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应充分运用层出不穷的新材料,研究、体现新材料特性,开发新产品;二是使日用陶瓷产品设计适应现代机械化大生产的工艺要求,将充分利用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视作生产更具实用功能的日用陶瓷的基本动力,努力将日用陶瓷产品造型向简洁、合理、实用方向发展,强调产品设计之间的理性精神、严格的数据联系。

要将日用陶瓷的实用功能发挥到极致,就要将科学技术、材料这些元素整合起来,使之有机地成为日用陶瓷的活的灵魂。

3 日用陶瓷审美分析

日用陶瓷的功能主要是实用,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它的使用价值成为日用陶瓷最基本的价值内涵。可以说日用陶瓷的产生是源于实用功能的,但日用陶瓷制品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美观、易洗刷等优点为人们所瞩目,在实现使用价值的同时也给人美的欣赏,即审美价值。现代日用陶瓷设计除了注意实用性之外,应在外观上体现现代设计文化与现代陶瓷文化相结合的特色。这要求设计者不仅要具备全面的现代化设计理念,同时,还应该从多层面了解社会,掌握审美动向,了解消费者的精神追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其它艺术表现形式融入日用瓷设计中,迎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功能在色彩装饰、质感形态方面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情趣。

在色彩装饰方面的审美效应。目前,日用陶瓷的主要装饰方法是采用贴花纸,绝大多数是釉上贴花纸,有少部分青花产品采用釉下贴花纸。近几年,贴花纸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引进了电子分色仪、照像制版设备、丝网印刷设备,提高了贴花纸印制的水平,最高套色可达十种以上,印刷最细可达110线/英寸以上,基本上甩掉了平印的方法。同时,也引进了多色转移印花机、自动划线机等国外先进的印花机构,为彩绘装饰自动化打下了基础。色彩从精神层面以及文化角度上被当作人们心灵和感情的投射,成功的色彩选择应把色彩的审美性与产品的实用性等各种因素紧密结合起来,取得高度统一的效果。可以说,造型美观、装饰漂亮的高档日用陶瓷器皿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艺术观赏性,成为点亮日常生活的艺术品。

在质感形态方面的审美效应。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著作《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日用陶瓷产品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就是将产品与人的关系形式化,这种形式除了要满足消费者的实用需求外,仍要满足其审美的需求。因此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不能脱离审美的范畴。这种审美效应会通过点、线、面、肌理、材质和外观等基本构成元素反映出来。日用陶瓷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在质感形态方面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4 正确处理日用陶瓷审美与实用关系的对策

陶瓷作为技术和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地发展。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和面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陶瓷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物质和文化双重特征。日用陶瓷首先是为实际生活需要而造物的产品,同时又是按着审美规律寻求美感的艺术创造。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日用陶瓷审美与实用的关系不同,大体有以下两种。

4.1 日用陶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互促进

日用陶瓷是在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需求下产生的。现代日用陶瓷产品设计结合当前高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向生产自动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提高产品质量。这一方面更多地体现日用陶瓷实用性能,是对日用陶瓷实用性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体现现代的审美意识。因为美的形式是在不断变化的,具有时代性。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也应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反那一代的美的要求”。这充分说明日用陶瓷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是相互促进的。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合理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使产品在结构功能上具有奇特新颖性、意外性、便利性和趣味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目的还是在于实用,只为提高生活质量的现代陶瓷工艺家们对泥有了全新的理解,认为现代陶艺是以泥作为陶艺的材质载体,是表现现代人的思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有效载体,可以使之再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内心世界,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那么日用陶瓷也是在不断的蜕变中,既实现了它原本的实用功能,也赋予了它的审美功能。

4.2 日用陶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互统一

日用陶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相互统一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劳作之余,还要满足感观上的需求的结果。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美观大方的日用陶瓷新造型。同时,又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画刻、雕、塑的方式表现在日用陶瓷器皿上,日用陶瓷艺术因之诞生了。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日用陶瓷也不断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陶瓷新品种。可以说,没有日用陶瓷的生产和发展,就没有光辉灿烂的陶瓷艺术。

当日用陶瓷实用功能实现时,人们就表现出了更深层次的需求即审美需求,人们就必然追求其产品的美感了。所以日用陶瓷在发展的同时,它的审美功能也得到同步发展。任何产品实际上都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即物质性和精神性。物质性功能强调的是制品的实用功能即陶瓷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意义,而精神功能则是通过制品优美的外形、精湛的工艺、悦目的色彩所传达的审美效应。

当前,日用陶瓷装饰内容趋向多元化,装饰方法也不断变化,由最初的刻、印术发展到釉下、釉上的彩绘装饰,装饰内容则由神秘转向愈来愈贴近生活的装饰风格,也由简单到繁琐。现代社会,生活内容更丰富,人们对美的要求也是千变万化,设计者更要把握人们的审美心理,设计出具有现代气息,迎合各种各样的审美要求的新产品。陶瓷装饰的动机、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陶瓷造型的外表形象之美,这在陶瓷文化生产发展的历史上,比比皆是。比如日用陶瓷中的青花装饰恰好是陶瓷装饰历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陶瓷釉下彩装饰的杰出代表。这不仅表现在它的实用价值上,而且也表现在它的审美价值上。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日用陶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两者相互统一,都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作为商品生产的日用陶瓷,其产品必须首先经受使用对象的检验,只有能同时更好地满足使用对象实用和审美两方面需求的日用陶瓷,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5 结语

日用陶瓷是以某一功能效用为基础,把社会、科学技术、生产工艺、艺术、心理、生理、经济等因素综合起来,满足人们物质、精神需要的陶瓷产品。简而言之,日用陶瓷除了实用功能外,还应赋予产品个性情感的表达和时代文化内涵的表达,即有更多的美学意义,符合时代审美标准。因此,陶瓷设计者只有在充分挖掘出材质特性和日用陶瓷美学的基础上,才能诠释设计理念。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大众审美能力的提高,日用陶瓷在实用与审美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道路上才能越走越远。

作者:方建御

现代陶瓷造型设计论文 篇2:

浅谈传统陶瓷造型的再设计

摘 要:围绕着传统陶瓷造型在现代陶瓷设计中再创新的中心逐渐展开。阐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人们审美的转变为陶瓷造型的再创新带来的启示,并通过举例说明了传统陶瓷造型再设计的可行性。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去诠释传统的造型文化,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经过历史沉淀的亲切感,而由此体现出的民族性,灿烂了世界各地的丰富文化,同时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的。

关键词:传统陶瓷 陶瓷造型 再设计

陶瓷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人们主要依靠视觉和触觉来感受它的艺术形象,像陶瓷这种依存于空间而产生的艺术,被称之为“造型艺术”。在它有形的艺术世界中,作品的形象往往是其显著的特征,而这一显著特征的美首先表现为造型美。可见,造型是空间艺术最主要的审美特征之一,它是一切形态美的结构样式与骨魂。观察以下两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两个以葫芦为设计原型的陶瓷造型,但是却拥有着不一样的艺术风格和感染力。左图为中国传统陶瓷器形,形似葫芦的瓶式,造型大气且饱满,在中国历史上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而右图则是把葫芦造型剖开,设计成了一个葫芦形盘,但让人感受到的却是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陶瓷产品。为什么同样的设计媒介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当然这两件器物的色彩与所处的文化背景等因素对它们的美的感知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设计师通过对典型的传统陶瓷器型进行体块的切割与旋转,设计出有别于现代常规陶瓷器型的新颖的异形陶瓷产品,既满足了现代人们的使用需求,又保留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在美观且实用的基础上,能够唤起人们久违的亲切感。在这个物质极为丰富、产品琳琅满目的时代,我们不难发现身边满载历史记忆的设计有很多,改变并创新传统陶瓷造型,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去诠释传统的造型文化,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经过历史沉淀的亲切感,这不光是现代陶瓷创新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溯源,而由此体现出的民族性,灿烂了世界各地的丰富文化。无意的感受却引发出传统陶瓷造型在现代陶瓷设计中再创新的思考。

自陶瓷造型产生后,主要是基于每个时期的生活方式的需要、科学技术的水平、人们文化艺术的修养与审美爱好这三方面因素对其起推动和发展作用。而传统陶瓷造型的再设计这一现象的产生自然也由这些因素所催生。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自然科学的发达促进了机械的发明,简单工具所达不到的奇迹不断地被实现,同时,由于科技的发达也进一步促进了工具的改良,知识的扩展使过去的种种不可能变为现实。许多过去被生产所限的陶瓷造型在今天已经能够大量生产,并进入了千家万户。举个例子来说,中国传统陶瓷造型由于当时的制瓷技术以及成型工艺的限制,大部分都是以圆弧形的同心圆造型为主,因这种造型的器型在烧成时不易变形且变形的幅度较小,但是借由现代科技的发展,制瓷技术更加完善且多样,越来越多的直线条产品和异性产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陶瓷造型简洁又新颖。除此之外,在陶瓷造型形体的模拟方法出现之后,随之便产生了形体演变的方法,它以一个已经存在的造型为基础,采用多种设计方式,改变掉了原来的形态,产生出更多新的造型形体。这种方法在整个陶瓷造型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是沿用至今的一种方法。现代的陶瓷设计师们运用这种设计方法,将传统的陶瓷造型加以演化设计成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经济且适用的新造型。可见,一种新的造型形体出现,通过物质技术条件,使其成为陶瓷器存在的基本形式,就它自身的设计和制作来说,工作已经完结了,但对于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却只是开始。这样,传统陶瓷造型的再设计就拥有了技术和理论的支持。反过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一定程度上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审美和需求。

除了因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而产生地转变外,使用人群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艺术修养观念的转变也引起了传统陶瓷造型的转变。中国历史上的陶瓷器物的产生都是带着阶级性的,贵族阶级需要与他们生活相适应的器物,制作出了大量或精致的、或华丽的、亦或绚烂的器物,而处在社会下层的人们则向着至高无上的贵族生活看齐,效仿那些被认为是优质品的器物,因此,历史上的陶瓷造型设计均反映出的是贵族富人们的审美需求,较之精致或繁复。当社会经济的重心由生产转向消费,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发生转变,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脚步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大,但信息的流通也从未减缓过脚步,在图像、信息的不断轰炸下,人们对于琳琅满目的物质世界,很容易产生视觉的疲惫。因此,繁复的造型形象已满足不了大众的精神需求,反而是多以直线、几何形体为主的简洁造型,更直观地照进人的内心世界。物品的点、线、面、体、构成、色彩、材质和肌理或质感等决定了人们的第一体验,同时也是最直接、最本源的体验。英国心理学家瓦伦丁曾在《美的实验心理学》里说道:“自己感到惬意的线条所产生的强烈的喜爱之情,不亚于自己所喜爱的画。”“人们喜欢某一基本形体要素,是因为它们令人‘眼睛运动’阻力最小,最简单。”早期的实验美学研究者单独向被研究者呈现简单的造型要素,如色块、线条、简单的几何形体等,研究发现人们对于这些简单的形状有一定偏爱。因此,传统陶瓷造型的再设计需要考虑到这一方面的因素,传统陶瓷中繁复且过分装饰的造型设计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大众化的精神需求,部分现代陶瓷设计去掉了传统陶瓷造型中不必要的附件,且用简约、无阻的线条诠释出新式的造型形体,用简化的设计方式重新演绎出传统文化,把传统陶瓷文化孕于现代陶瓷的设计当中,是现代陶瓷设计需要关注的一部分。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长时间积累起来的智慧和制物的窍门,经过不断地推移和发展,不断得到完善。在传统陶瓷造型这方面同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但是这些传统陶瓷造型在功能方面所形成的特点,是和当时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要求分不开的,和今天的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现代社会快速的发展,使得陶瓷造型的功能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也或多或少的影响了陶瓷的形象。因此,陶瓷造型的设计也必须随着社会环境的变更而演变。我们既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稳健的发展,也要注意到社会环境的变化给陶瓷造型再设计所带来的启示。就如日本的现代设计。日本起初在“拿来主义”的设计尝试中略显笨拙、肤浅和生硬,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成熟,日本的现代设计大量地吸收外国文明和现代设计的精华,并与其传统相互融合贯通,使其设计不仅跟世界先进科技同步,又带有鲜明的日本特色,成为其他国家无法取代的重要特征,是日本成为世界级设计强国的制胜法宝。现代设计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极大丰富了传统的内容和内涵,为今后传统的不断延续添砖加瓦。

通过对传统陶瓷造型的学习、分析、借鉴,可以拓宽现代陶瓷设计的通道,促进现代陶瓷设计的发展,同时,现代陶瓷设计也可以丰富传统陶瓷造型和传统文化内涵。在中国历史上,我们曾有过非常辉煌的陶瓷艺术,并且留下了非常丰富的陶瓷造型的资源,智慧一旦成为传统就是巨大的力量。但是,传统也是有局限的。传统往往作为古老的“型”而遭到限制,有人将其作为失去了生命的形式来批判,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境地。也有人会认为,在传统上创新违反了传统,但是真正的创造不是否定传统,而是应该在肯定传统的基础上寻求稳健的发展。传统陶瓷造型的再创新就是在孕育于传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之中。继承祖先们留下的美好智慧,吸纳传统中优秀的经典造型设计,以现代社会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为坐标,设计或改良出符合现代社会的陶瓷产品。这一设计方式并不单单是改良设计,它可以是所有以传统为基础的衍生设计。以传统为原型来进行设计,并用传统指导现代设计,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神趣韵味的审美也许会给现代商业设计带来一股设计新风。

在慢慢历史的长河中,陶瓷器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料,人类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陶瓷制品来满足不同时期人们使用或是审美地需求,陶瓷的造型由最初的模拟转化发展到现代的形体演变、塑造形成、体块穿插等设计方式,使得陶瓷造型形体有了丰富的样式。在如今物质与精神需求极大的氛围中,陶瓷造型的设计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以试图发现更为合理的造型形式,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艺术史以积累的方式不断延续的,陶瓷造型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凭空而来,而是在传统的孕育中不停地更新。总而言之,陶瓷的造型设计是具有一定继承性的,设计中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是人们求得归属感的基础,这不光是是陶瓷造型设计的一种方式方法,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就一名设计师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积极的设计元素,值得推广和发展,传统理念和现代设计手法合理结合,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1] [德]伯恩哈德·E·布尔德克.产品设计——历史、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杨永善.陶瓷造型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 [日]柳宗悦.工艺文化[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学院

作者:陈彧雯

现代陶瓷造型设计论文 篇3:

中国民俗文化与涂鸦艺术的融合与碰撞

摘要:现代日用瓷花面设计创新不足,产品缺乏文化内涵,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彰显个性和品位的需求。怎样在现代语境中充分发扬中国民俗文化成为现代日用瓷花面设计所面临的困境。涂鸦艺术是关注大众文化,体现创作自由与时尚个性兼容的后现代艺术。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涂鸦艺术结合运用到日用瓷花面设计中。

关键词:民俗文化;涂鸦艺术;日用瓷;花面设计

陶瓷产品的创新设计包含着造型和装饰两方面的内容,其中造型多体现实用,而装饰不仅是用于欣赏,还是一种文化元素、文化载体,承载设计者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文化观念。因此日用瓷的花面设计是日用陶瓷进入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涂鸦艺术结合运用到日用瓷花面设计中,深入挖掘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弥补国内许多陶瓷企业在产品上往往只注重外观的设计而不注重产品的内涵的不足,从而设计出具有我们民族文化特色的,符合现代消费者审美需求的日用陶瓷。

一、当前日用瓷花面设计现状

我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来陶瓷产量连续雄踞世界第一,但由于中国陶瓷业在品牌运作上存在一些严重的缺失,如文化內涵的缺失,忽视人文关怀,在国际竞争中只能以“低档货”的角色进入市场。日用瓷是人们日常接触最多,也是最熟悉的瓷器,如茶具、咖啡具、酒具、餐具等,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和使用。而现代陶瓷产品的设计往往在模仿传统,具体体现在陶瓷产品的装饰素材大多依然是传统的花鸟、风景、人物、图案。大多数的餐具组合,以传统的花鸟为花面,颜色搭配落入俗套。没有照顾现代消费者的需求,设计观念落后。直接搬用者多,加工创新者少。同时在形式上追求对称,重复之美,如整齐排列器的吉祥纹饰形,重复的二方连续纹样,这些传统的形式美感给陶瓷造型艺术的自由发挥,带来一定局限性。

二、民俗文化再设计的必要性

我们进入了设计的时代,只有文化才是现代设计的灵魂。在世界文化大融合、大变化的新时代,能否在设计中体现出文化的内涵,能否将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到设计当中,赋予产品新的生命,是现代日用瓷设计的关键。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具有历史悠久的民俗传统,五十六个民族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民俗,并为各族人民世代传承。这些民俗依附于人民习惯、情感与信仰,不仅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在文化的渗透之中,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可悲的是,由于时代和生活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民俗沦为社会发展的垫脚石,渐渐被民众遗忘或抛弃,一大批民俗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财富也随之而去。将民俗文化再设计并运用到日用瓷花面设计中,不仅是对优秀的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是使得所生产的日用瓷更具有文化内涵。

三、用涂鸦形式展现民俗文化

我国目前的设计,在从传统文化中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过于表面化的现象。所谓的设计创意大多是在表面和形式上对于传统元素的借用,因此如何借鉴传统的文化资产,运用现代设计观念和手法创造出切合时代需求的作品,使传统的生命得以滋润而更富生机,成为当前设计的重点。

涂鸦是7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大众化墙面图画表述形式,原始载体是街头墙面,这使其从一开始就具备了良好的亲民性。因此用涂鸦的表现形式来展现由民间集体所创作、传承和发展的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优势。涂鸦艺术讲究深思和超以象外,是符号化的装饰语言。看起来随意、凌乱的笔触,却隐藏了一定的秩序,零而不乱。这种涂鸦装饰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表达形式,而是从技法层面上升至艺术本质的一种精神传达,因此每一个笔触都是富有生命力的。用这种生动且具有意味的装饰手法展现民俗文化能够使得产品更亲切、生活化,让人们在使用产品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民俗文化,而不是教科书般的说教。

四、日用瓷花面设计中运用涂鸦形式展现民俗文化

花面设计作为日用陶瓷产品的外衣,它不仅装点着产品的外观形象,而且还体现着产品的文化内涵。它具有视觉传达功能,对消费者心理产生一定影响。产品的情感以及设计师的思想都可以通过花面设计来体现。将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融入到日用瓷花面设计中能够增加产品的文化属性,同时利用涂鸦这种创作自由与时尚个性兼容的后现代艺术形式使产品更能够适应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如著名的丹麦陶瓷设计品牌Aida,将丹麦的一些民间童话故事用涂鸦的形式展现在陶瓷上,其设计深受丹麦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一)民俗文化融入设计使得产品更具有文化属性

民俗文化是由集体所创作、传承和发展。涵盖了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载体,我们有必要研究,保护,传承和创新。将民俗文化视觉化,设计成图案,再将这些图案借助产品再次回归大众生活。通过设计使得每一个图案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内涵和情感。

民俗文化运用于日用瓷花面设计,使得产品不再是单纯的物,更够赋予产品新的生命。设计出具有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整体装饰设计产品,形成独树一帜的个性风格特色。解决国内许多陶瓷产品往往只注重外观的设计而不注重产品的内涵,产品缺乏创新性和格调性,缺乏文化内涵,没有亲和力的问题。

(二)涂鸦形式的表现手法更能吸引消费者眼球

对于生活在快节奏城市的人们而言,过多的行为规则与条框约束使人们在心理上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涂鸦式的装饰绘画艺术表现,以其轻松和自由的表现手法,为机械、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情趣感。当今社会消费者注重个性的体现,人们购买日用瓷不仅要考虑它的实用价值,更要体现自己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味。涂鸦艺术善于运用鲜明、对比的色彩,使产品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同时看似随意的描绘背后却体现创作者的自由的创作和独特的思想。运用涂鸦形式装饰陶瓷花面设计更能够吸引现代消费者。

(三)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通过涂鸦的表现形式来展现民俗文化并将其运用到陶瓷花面设计中,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增加了陶瓷产品的价值。在内容上,将民俗文化融入陶瓷花面设计中,不仅增加了产品的文化内涵,使得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让来源于与民间集体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再次回归大众。在形式上用涂鸦这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去解读传统民俗文化,更能够满足现代消费者追求个性,表达自我的需求。突破传统陶瓷花面设计中程式化,老旧的局面,使得现代日用瓷画面设计形式更丰富多彩,更贴合现代审美要求。

五、结语

涂鸦艺术在当代日用瓷设计中的运用,是个性审美时代人们对于工业复制品老套的山水、花卉画面的反叛,是人们对于高层次精神生活的追求。通过将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涂鸦艺术结合并运用在日用瓷设计上,使得陶瓷产品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大众的生活情怀。

作者:缪紫娟

上一篇:航运企业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高速数据光纤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