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外贸政策研究论文

2022-07-03

【摘要】电子商务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并已成为推动新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国际交流;国际合作一、电子商务概述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电子商务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现行外贸政策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行外贸政策研究论文 篇1:

国内外扩大就业政策研究和实践综述

[摘 要]就业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就业问题更需予以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扩大就业政策研究和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对深化我国就业研究、尤其是对制定和优化提高就业水平的相关对策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扩大就业;政策研究与实践;综述

就业乃民生之本。基于就业问题的重要性,为增加借鉴、拓宽视野以深化当前就业研究,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政策研究与实践进行简要回顾。

1 国外扩大就业政策研究实践

西方就业理论从18 世纪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的思想萌芽开始,迄今产生过古典经济学派人口均衡发展思想、新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人力资源(本)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新自由主义反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等。各学派及各国政府深入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就业理论、政策和实践,其中涉及扩大就业的主要有:

1.1 以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

国外很多学者都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有所差异。但总体结论是: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即经济增长可以带动就业率提高,如哈罗德-多马模型、奥肯定律等,因此要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是良方。

1.2 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创造新就业岗位

各国都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重要影响,并采取了如下对策: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包括增加投入,运用新技术来改造和重组传统产业。过去10 年,美国对电脑维修人员的需求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二是积极发展服务业。多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显示: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巨大“蓄水池”,是吸纳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方向。三是重视发展制造业。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因而从业人员在产业间的分布与发达国家不完全相同,制造业中仍然存在着增加就业岗位的巨大潜力。四是吸引外资、发展外贸促进就业。 1.3 发展中小企业,扩大就业容量

从世界各地发展经验来看,社会上65%~80%的劳动力集中于中小企业。英、美、日等国家及“亚洲四小龙”不仅通过发展中小企业实现了就业的扩大,其集群化趋势还促进了分工协作,拉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企业数量,催生了新城镇,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就业需求。毋庸置疑,中小企业在促进城市就业、扩大就业容量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未来主要就业增长点之一。

1.4 加强职业培训、就业服务,提高就业适用率

西方各国政府都强调职业培训、就业服务特别是成人职业培训的重要性。职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等主要是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趋势,采用各种培训措施,主要方式有:一是运用经济手段鼓励甚至强制劳动者参加培训;二是为培训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三是提供就业服务。如英国对全国就业服务实行垂直领导,确保公共就业服务的有效。

1.5 通过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等手段来扩大就业

国际劳工组织(ILO)等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国家非正规就业(我国也称灵活就业)发展迅速,就业吸纳能力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就业增长点,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会产生巨大的就业吸纳效应。但非正规就业市场发展不够完善,规则尚不健全,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1.6 构筑完善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保障体系

各国实践证明,失业保障制度越健全,社会承受失业的能力就越强。失业保障与促进就业是一对孪生姐妹,两者相互结合,既保障了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又为其提供了就业服务,创造了再就业条件,促进再就业的实现。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一般都有相应的国家立法,一方面强化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强调个人和保障对象的义务。

2 国内扩大就业政策研究实践

就业政策对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1/4的中国更显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中国如何解决每年新增庞大劳动力等问题,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国内相关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已有研究涉及劳动就业与失业的多个领域和视角,最后都落脚到扩大就业的系列政策:

2.1 将扩大就业纳入执政目标

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低效率+高就业率”的发展模式,失业问题并不突出。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潜在的失业问题逐步浮上台面。当前,随着金融危机爆发、经济放缓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业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就业已被纳入国家的长期战略和政策目标,如党的十七大报告等均强调了就业的重要性。此外,国家“十一五”规划、地方规划等都不断强调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出台了各种措施来增加就业,并颁布了《就业促进法》以期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的确立。

2.2 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就业

中国当前还处于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的转型期中,“制度性”就业矛盾突出。因此,扩大就业必须深化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把当前以保障社会稳定为主的政策调整为社会稳定与扩大就业并重的政策。二是要放弃歧视性就业政策,促进城市二元劳动力就业体制的转换,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使农民和市民能够公平竞争就业岗位。三是建立必要的劳动力需求管理和劳动力供给管理制度。此外,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成为新时期我国扩大就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方向之一。

2.3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

扩大就业容量既靠推动经济增长,也有赖于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即各地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经济条件,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和经济,由此扩大本地就业容量。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依靠服务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就业容量来扩大就业。三是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能片面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更不能长期依赖资源密集型或资源消耗型产业。

2.4 通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就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现阶段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客观上,大规模涌动的“民工潮”加大了城镇就业压力,但并不能因此而实行歧视性就业政策,限制农民工在某些行业、工种就业。大、中城市应逐渐放宽对农民进城务工谋生的行政限制,并相应改革现行的就业制度、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进城民工的管理和服务。

2.5 通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

国内外实践表明,发展中小企业对扩大就业具有积极影响。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快,提供就业岗位潜力大。中小企业多涉足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大等。为此,许多城市和地区推出了发展中小企业以扩大就业的措施:如放宽市场准入、给予税收优惠和支持、为中小企业培训人员、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供就业补贴、成立中小企业的促进机构并出台相关立法为其发展排忧解难等,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提升了就业吸纳力。

2.6 通过支持民间创业来扩大就业

实证研究表明,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问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是创业主体庞大,包括大学毕业生、归国留学人员等。二是创业领域广泛,涉及三大产业及其所属诸多行业,包括由其不断开发和衍生出新的行业。三是创业具有稳定的“倍增效应”:不仅解决了创业者本身的就业问题,而且通过雇用员工实现了就业倍增。为此政府需强化创业扶持理念,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消除创业壁垒,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创业培训,改进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引导等。

2.7 通过培育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来扩大就业

影响充分就业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劳动力供求信息不对称,因此需通过培育健全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多方位就业服务体系来解决。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和劳动就业等制度的改革,完善人员流动政策。二是要逐步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包括发展正规职业中介机构等。三是建立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与培训双支柱体系,一方面大力发展以增强从业创业能力为导向科技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强化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为目的的职业培训制度。四是要加强对就业服务市场的监管,维护就业市场的秩序。

2.8 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

就业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为此需要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就业法律法规体系,为扩大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更广泛、有效的法律保证,从而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覆盖全城乡的失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包括失业保险基金等在内的统筹城乡、统筹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各类失业人员、就业人员、合理流动人员构筑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2.9 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扩大就业政策

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时段,所需要的就业政策是不同的。为此就需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需要和时空条件的就业政策,把工作重心放在不同的矛盾或方面,分别侧重解决如劳务输出、劳务输入、劳工荒、技工短缺、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科技创业等问题。

3 启 示

回顾、总结、梳理国内外扩大就业政策研究和实践,对我们深化就业研究、尤其是制定和优化提高就业水平的相关对策有多方面启示:

首先,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学的永恒主题,是建立和谐社会、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务,是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

其次,完善市场体系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理应在就业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和建设方面积极探索、推陈出新、力求实效。

再次,扩大就业容量需要系列配套政策,包括经济拉动、政策扶持、市场服务、政府调控和社会保障五大支柱,涉及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体制改革、人员培训、创业激励、非正规就业、健全保障体系、发展中小企业等多项举措。

最后,探索适合本国本地特点的就业政策是相关研究的要务和难点。如我国的人口多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劳动力流动性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各地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水平不高等现象日益突出,因此要结合自身特点来提出促进就业的创新之策。

参考文献:

[1]赵建国,苗莉.城市就业问题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樊继达,邵士庆.国外促进就业的主要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4(1).

[3]丁建定,柯卉兵.发达国家积极就业政策及其启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8).

[4]冯煜.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7).

[5]燕晓飞.国外促进就业的做法值得借鉴[J].经济纵横,2007(12).

[6]蔡昉.坚持在结构调整中扩大就业[J].求是,2009(5).

[7]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创业促进就业[J].中国劳动,2009(3).

[8]杨宜勇,顾严.我国扩大就业潜力的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07(6).

[9]ILO.(Decent Work and the Informal Economy)presented to the Committee on the Informal Economy at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Conference[R].Geneva:International Labor Conference,2002.

作者:曹利红

现行外贸政策研究论文 篇2: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方向

【摘 要】电子商务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并已成为推动新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国际交流;国际合作

一、电子商务概述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专题报告的定义,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销售和流通等商务活动,它不仅指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基于因特网的、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的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并已成为推动新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方式改变;(2)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营销模式改变;(3)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管理方式改变;(4)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监管方式发生变化;(5)电子商务对我国现行税收产生影响。

二、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技术的落后体现在硬件上,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落后。网络维护技术的落后同时导致网络稳定性比较差、上网速度慢、通讯中断时有发生等,给电子商务的实现造成困难。同时,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完善和物流技术的欠缺,国内的电子商务运营商在自有的物流配送网络的建设上还蜚声常落后。(2)法律和法规的严重滞后。《电子签名法》与传统法律冲突,该法是我国将信息领域纳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一步。随后公司法、票据法、证券法、拍卖法也颁布了新的版本,但这些法律和电子签名法存在不相衔接的地方,在具体实施中甚至出现冲突。电子签名法的顺利实施的确还需要一个过程,还有待于大量配套规章和司法解释的补充完善。同时,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还应加大保护力度。域名权和超链接侵权问题也是当今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并没有具体的立法来规制域名权,发生纠纷往往采用《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来调解,或者使用商标法或者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规制,没有一定的法律强制执行的效力。(3)国际交流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各国习惯、生活方式、风俗及法律等方面不一样,造成在某些方面形成了冲突。例如,中国人忌讳4这个数字,美国人下班及假日后绝不谈论工作等等。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了解一些可能在电子商务中形成不利因素的知识。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有利于了解和掌握国际上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先进经验和通行做法,促进我国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

三、我国发展国际电子商务的对策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在一国的应用与发展有赖于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基础。目前,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的80%发生在美国,美国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是以其资金、技术的高投入和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的。企业是推行电子商务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保证。但目前,我国企业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在企业经营机制及领导、员工思想观念上,还没有真正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没有良好的效益和追求发展的内在动因做基础,必然造成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缺乏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统计资料表明,在1万~5万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只有10%的企业初步实现信息化或运用信息手段比较好;大约有70%的企业拥有一定的信息手段或正着手向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方向努力;而20%的企业只有少量计算机,并且仅用于财务和文字处理工作,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则更低。(2)加强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政策、税收等建设,加大投入,为外贸电子商务竞争力提升提供支持。二是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合作,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三是融入全球网上支付体系,提高跨国资金流通效率,研究各银行网上支付系统的兼容性与协调性,确立并执行跨行、跨国网上支付综合解决方案。(3)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对话。电子商务打破了时空界限,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面对电子商务带来的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业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各国加强了对话与合作。我们可以吸收学习国外发展成熟的相关经验,逐步发展壮大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如针对我国通信基础设施薄弱,安全技术不够完善,可利用国外的电子商务技术及设施,发展国际业务。事实上,这些对话活动不但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条件下新贸易规则的制定,决定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而且加强了各国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各国电子商务的国际性。

参考文献

[1]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高成兴.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李静

现行外贸政策研究论文 篇3:

“一带一路”倡议下天津企业“走出去”问题研究与财税政策建议

摘 要:天津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战略城市,要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创新型开放经济的增长。文章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天津“走出去”的现状,通过对比环渤海地区5个省市“走出去”的情况,综合衡量天津“走出去”的水平,深层次解析天津具备“走出去”的优势与劣势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天津企业“走出去”提出了相关的财税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走出去” 天津企业 财税政策

引言

自2013年开始,中国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天津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战略城市。天津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和发展契机,利用好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政府相关部门要扮演好服务角色,优化职能,制定并健全相应的财税政策,解决天津在参与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助力天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天津“走出去”现状研究

“走出去”这个词有广义上的理解,衡量一个省市或者区域“走出去”的水平主要是从它的对外贸易情况、境外投资情况、境外的工程承包、劳务出口等方面入手。因此本文对天津“走出去”现状研究也是从天津近年来的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三个方面数据进行分析。

1.“一带一路”倡议下天津“走出去”的情况。(1)天津对外贸易情况。天津依托自身区域优势,进出口总额逐年增长。2000年天津市进出口总额为171.57亿美元,经过近20年的时间到2019年达到1066.45亿美元。天津拥有海运与陆运双优势,有北方最大港口——天津港,截至2020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835万标准箱,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往来;同时天津拥有三条过境集装箱班列运输通道,截止2020年,开行中亚国际班列396列,累计发送43448标准箱。

图1是2000—2019年天津市近20年的进出口总额和增长率统计图。整体来看,天津市近20年的对外贸易逐年增长,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2013、2014年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一个高点。(2)天津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情况。“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以来,天津市对外投资稳定增长,体现在天津市境外设立企业数量和投资总额、合作国家及地区均有所增长。2010年天津市境外企业机构总数为980个,到2019年,增加到2138个,10年时间天津市在境外企业机构增加了近2倍;2010年天津市境外企业机构投资总额189533万美元,2019年达8340233万美元,增长率4300.41%;其中2010年中方投资额148974万美元,2019年增长到5037434万美元,增长率达3281.42%,涉及的投资国家及地区100多个。

同时,天津市对外承包工程涉及的行业比较集中,天津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的工程以基建、施工为主,包括水电建设施工、石油勘探等等。2010年天津市对外承包签订合同金额17.5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4.52亿美元;2019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50.2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4.24亿美元。对外投资、对外承包不断增长的原因均离不开天津市多年的开放政策和财税政策,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天津市出台了很多财税政策,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实施中。

2.与环渤海其他省市“走出去”情况对比分析。由于天津地处环渤海地区,因此本文以环渤海地区主要省市中的天津市、北京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作为比较,分别以2019年数据为比较基准年份,分别从对外贸易情况、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5个环渤海省市“走出去”情况比较分析,了解天津市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优势与劣势。(1)对外贸易情况比较分析。从图2的环渤海5个省市2019年进出口柱状图看到,天津市2019年的对外贸易在环渤海5个省市中排名居中,比辽宁省、河北省有优势,进出口总额比辽宁省、河北省高,但也远远比不上北京市和山东省。天津市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346.03亿元,其中进口4328.22亿元,占比58.9%;出口3017.81亿元,占比41.1%,出口主要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医药产品等為主。北京作为首都城市,经济发展的中心,对外贸易总量大,以进口为主,进口占82.0%,进口以粮食、矿物质、原油为主,出口占18.0%。山东省作为中国农业大省,拥有中国重要的海港——青岛港,进出口总量大,其中出口占54.5%,进口占比46.5%,出口以农产品、服装、机电产品为主。(2)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情况比较分析。2019年天津市全年新设境外企业机构131家,中方投资额15.9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50.2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4.24亿美元。从图3环渤海5个省市2019年新增对外投资企业、中方投资额、对外承包工程完成额情况看,天津市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完成情况在5个省市中均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因此从对比数据上分析总结:天津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正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合同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同时,天津市与其他环渤海4个省、直辖市比较,“走出去”情况属于中等水平。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天津“走出去”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天津企业“走出去”的优势分析。(1)天津的港口与区域优势。天津地处京津冀、环渤海地区,是“一带一路”战略中“陆丝路”东端与“海丝路”北端的交汇点。天津拥有北方最大综合港口——天津港,天津港处于亚欧大陆桥头堡的地位,承担天津对外贸易“走出去”的主要任务,天津港与100多个国家均有贸易往来。(2)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天津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全国第二批、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对外投资方面,天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目的就是对标世界将天津市自贸区打造成一流自由贸易园区,把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建立一站式服务,天津自贸区在中心商务片区启动了“走出去”服务联盟试点工作。(3)利用经济技术开发区经验模式,天津建立了一批国际经贸合作示范区、境外产业园。天津依托最早建立的泰达经济开发区模式,自2008年起在埃及苏哈纳地区建立了一个现代化工业新城——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天津港保税区建设了天津意大利中小企业产业园,支持意大利中小企业在津发展,促进两国在产业、经贸、中小企业、科技等领域合作。宝坻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北辰区的中东欧特色小镇也正在项目建设中,该项目主要围绕与中东、欧洲国家开展现代农业产品合作。(4)融资租赁产业优势。天津作为国内融资租赁产业的聚集地,拥有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租赁的“创新高地”。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首个可办理飞机、船舶离岸融资租赁业务的区域。飞机离岸租赁作为一个全新的金融租赁模式,是天津企业创新“走出去”模式的表现,自贸区企业可以把从境外购买的飞机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出租给境外承租人。积极创新国际融资租金业务是天津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参与国际航空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

2.天津企业“走出去”的劣势分析。(1)天津企业“走出去”缺乏国际竞争力、管理能力、筹划能力。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走出去”,自身还得硬。天津缺乏国际大型集团企业,与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比较,天津企业整体竞争力不足。在经营境外项目方面,企业对外投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其次,企业对境外投资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政策信息了解不足,企业难以预先判断自身的经营风险。(2)天津财税政策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缺乏力度和深度。一方面,天津现行的财税政策缺乏个性化,因地制宜地制定财税政策的很少,一些政策只是针对天津自贸区实施,涉及面较窄,部分政策只能在自贸区实施,天津其他区域没有享受相关的政策支持,出台的支持政策较零散,部分存在企业遇到问题需要协调解决了,相关部门才意识到需要制定相关政策进行规范或予以支持。另一方面,支持海外发展配套的专项基金政策欠缺。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和承包工程面临的融资难问题,除了成立的“丝路基金”之外,并沒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政策系统,一直未搭建起企业、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三者之间的沟通平台。

三、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天津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政策建议

1.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综合竞争力、风险防范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天津企业要想着“走出去”,并且走得稳健,自己还需要增强综合实力,从人才培养、管理机制、风险防范等方面下功夫。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要审慎决策“走出去”的方式,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企业管理层必须具备风险管控意识,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加强对企业风险的预警、监督和控制。

2.充分发挥优势,提高对外贸易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天津具备“走出去”的优势,但是也有自己的劣势,需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走出去”的水平,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环渤海地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空间。要充分利用天津市港口优势,在现有已经建立的国际经贸合作示范区、境外产业园等项目中做到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真正地依托示范区、产业园政策,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让天津企业“走出去”,让外商“走进来”。

3.创新税收服务机制,提高税收服务水平。首先,要进一步加大税收协定的谈签力度,充分发挥税收协定的作用。合作协议的签订对企业“走出去”具有直接激励作用,自贸区建设、相关协议的谈签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次,目前商务部已制定了部分境外国家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相关部门要了解和关注目前商务部、国家税务局等上级部门最新的政策文件,及时收集并积极向企业传达国家相关投资政策、税收制度、征管体制现状和变化等,向企业做好政策解读,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面、准确、及时有效的政策咨询服务。

[本文系天津市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倡议下天津“走出去”企业财税问题案例研究》(课题编号:TJGL19XSX-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婷婷.“一带一路”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33-36.

[2] 李保春.云南“走出去”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13:135-138.

[3] 李文涛,霍军,孔祥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港口经济发展的对策与财税支持政策.经济研究参考,2016(17):50-50.

[4] 储宇强,韦邦荣.财税政策助力安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效应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97-98.

[5] 曾虹.财税政策对“一带一路”的支持分析[J].中国市场,2017(14):89-89.

(作者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天津 300350)

[作者简介:李丽(1988—),女,湖北咸宁人,研究生学历,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会计、税务、职业教育。](责编:纪毅)

作者:李丽

上一篇:审计与非审计服务论文下一篇:工程建设跟踪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