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

2022-04-28

摘要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发展趋势受到人们的关注。结合多媒体的定义、特点,通过对教师、学生的需求分析及文献分析,结合现状,讨论包括移动学习在内的7种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发展趋势。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建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建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 篇1:

“建筑力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研究

摘要:针对“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建筑力学”基本知识点为基础,以学生所学专业为核心,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案例教学、现场实践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和参加各类力学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考核过程中本着重过程、重能力的考核方式,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目标,为将来从事建筑设计、施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一、“建筑力学”教学现状

“建筑力学”是建筑学、工程管理等专业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建筑力学”课程的内容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组成,该课程涉及面广,课程所研究主要内容都是建筑结构工程中构件的力学问题,如建筑结构中的梁、柱等杆件构件的内力及应力等强度问题,以及荷载作用下建筑构件的整体变形和极限变形等刚度问题。“建筑力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工程实际结合非常紧密,在所学专业中起着桥梁或纽带作用,学生必须掌握相关力学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开展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认知和研究方法的应用,为将来的专业实践提供必要理论支撑。然而,“建筑力学”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学生普遍感觉课程内容晦涩难懂,学习主动性不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繁杂、教学组织较困难,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现在许多“建筑力学”教学内容复杂、跨度大、难度高,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繁琐的公式推导,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枯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建筑力学”教材都是三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教材删减或精简而成,基本上没有考虑专业学习目标的不同,即使考虑了也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几个专业共用同一部“建筑力学”教材。

2.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多采用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另外,由于课时较较少,课程进行较快,同时存在较多的图例和例题,这些都可能使学生养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里建筑学“建筑力学”课程设在第二学年,学生还没有接触实际工程,而在这期间开设的课程都为基础课程,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认为逻辑性强的力学知识与专业关系不大,对这种理论性强的课程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另外,有一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不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注重习题数量,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紧密,考核制度不合理

传统“建筑力学”课程教学非常注重习题的练习,一般的教材都会配有相应的练习册,有很多习题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单纯为了训练而训练,导致一些学生质疑学“建筑力学”课程的重要性;传统“建筑力学”课程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的考试方法。这种考核方法不能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忽略了专业实践在课程中的地位,很难体现学生对于“建筑力学”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

因此,如何结合建筑学、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应用“建筑力学”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发展和改革中所面对的问题,也是任课老师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在进行“建筑力学”课程改革时,落实的思想是“以用促学,以用导学”。按照以“建筑力学”基本知识点为基础,以学生所学专业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实际案例为载体的总体要求,注重体现三个结合: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结合学生专业,介绍专业工程实际和工程背景;结合案例教学、现场实践教学和参加各类力学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建筑力学”课程具体改革方案如图1。

1.编制适合专业的教学大纲,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专业特点,制定适合专业的“建筑力学”教学大纲,分专业、分层次进行培养,针对“建筑力学”教材中内容普遍存在着交叉和重复的现象,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来精选教学内容,减少一部分理论推导过程,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点,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应用计算,通过综合设计,力学竞赛和创新设计等方法提高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提炼“建筑力学”基本知识主线,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消除畏惧感,有章可循,做到心中有数。该主线以平衡方程为核心,以几何组成分析为手段,以建筑结构中的杆件内力、应力和变形的求解为主要目的,主要涵盖建筑结构中的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计算,具体“建筑力学”知识主线如图 2。通过基本知识主线的提炼,有助于教师将“建筑力学”中基本知识准确、具体、透彻讲解,让学生对力学知识更加明确、系统化,对基本知识的前后衔接做到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使学习更加趋向于理性化、实用化。

2.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建筑力学”课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已经不能适应建筑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建立力学基本知识体系,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进行应用,促进学生解决工程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建筑结构施工现场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建筑力学”课程的兴趣。能够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实现以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启迪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来培养建筑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和结构设计的创新能力。

(1)案例教学法。“建筑力学”课程有很强的工程背景,且工程应用性强,从“建筑力学”的教学需求出发精选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最能揭示所学基本理论的案例。同时要注意案例应该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所选择的案例既不非常复杂又不能过于简单,最好从人们熟悉的建筑结构中选择案例。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悬臂梁的施工,施工中脚手架设计、桁架结构的内力求解和设计、现浇混凝土大梁模板支撑系统失稳等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实际的案例分析很有兴趣,一旦发现自己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中的问题是能够自己解决,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能够主动去图书馆和网络去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自主学期加强对“建筑力学”课程的理解。通过案例学习能既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分析工程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加强了基础理论知识在建筑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2)建筑结构施工现场教学法。其有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力学基本知识进行建筑工程结构分析的能力。例如,在讲到静定桁架结构的内力计算时,带领学生去参观木桁架、钢屋架、桁架桥梁、体育馆屋架等施工现场,并在现场分析桁架中上弦杆、下弦杆、拉杆、斜杆中哪些杆件是压杆,哪些是受拉杆,参观完后回到课堂,再对所参观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当讲至静定结构位移计算时,就带学生看现场现浇混凝土大梁模板的起拱和在实际结构中梁结构出现裂缝变形等工程,并提出引起结构变形和裂缝的原因,返回到课堂,进行位移计算的基础理论讲解,并结合所参观的变形进行变形计算。这样,学生上课兴致非常高,会积极努力思考,感觉到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能把基础理论知识真正融入工程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

(3)启发式教学法。一切研究探索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只有在教学中注意引发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回答问题。教师确定教学具体办法和手段,讲课要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例如利用去掉二元体法则对结构几何组成分析时,可以从基础出发依次加二元体形成结构在判断结构的几何性质,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是不是可以从结构出发依次去掉二元体的方法来判断结构的几何性质。超净定结构利用力法来求解结构内力时,基本结构选择的结构一定是静定结构,但是去掉的约束不同,静定基本结构就不同,解题过程就有差异性,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静定基本结构来解题。根据实例利用图乘法计算实际结构位移计算时,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到结论,这样引发思考问题的热情,加深了基本知识的记忆,增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能力的目的。

(4)多媒体技术与板书相结合。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适合讲解重要的基础力学内容,这样学生能够跟上进度,记忆深刻。但是由于板书书写速度慢,很多复杂公式的推导和例题的讲解不灵活、不直观,再加上“建筑力学”课时少,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课件可以图文并茂,利用声音、视频等功能,能带来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加大教学信息量,十分容易解决教学中难以用语言和文章描述的力学难点、重点。传统的答疑方式是“建筑力学”课堂教学关键补充和延续,不能忽视,严重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利用Internet开辟网络答疑方式,可以方便快速解决学生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改革传统的考试制度

传统的考试模式重结果、重分数,轻过程和轻能力。这严重影响着“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培养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能力的学生是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考试改革更要注重过程教育,严格控制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出勤、表现、笔记、作业、阶段测试等组成。出勤考核是指学生的平时课程、实践等环节的出勤情况,表现考核是学生平时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以及平时参与实践的态度,笔记考核由学生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记录总结组成,作业考核包括课后作业、实践作业、竞赛作业等,阶段测试考核包括章节测试、期中测试和竞赛等。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四、结语

“建筑力学”是建筑学、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以“建筑力学”基本知识点为基础,以学生所学专业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案例教学、现场实践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和参加各类力学竞赛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协作能力,在考核过程中本着重过程和能力的考核方式,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明.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惠州学院学报,2005,25(6):86-91.

[2]高红梅.结构力学改革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活力,

2006,(23):35-36.

[3]郭诗惠.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3):16-18.

[4]黄艳雁.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探索,2008,21(8):214-215.

[5]张春萍.自主教学法:一种全新的立体式教学模式[J].文化教育,

2009,(7):190-192.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杜文学?高红梅?薛冰?王涛

建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 篇2:

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发展趋势探微

摘 要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发展趋势受到人们的关注。结合多媒体的定义、特点,通过对教师、学生的需求分析及文献分析,结合现状,讨论包括移动学习在内的7种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多媒体;智能教室;移动学习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丰富、信息呈现多元化、交互性强等强大的功能优势,正逐步融入教学,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乐于使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种媒体展现,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都可以得到激发,并能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对学习内容更易理解和掌握。

1 多媒体概述

1.1 多媒体的概念

一般认为,多媒体是指传递信息的多种媒体,通常这些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则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媒体进行交互式、综合处理和控制,使之建立逻辑联系,并集成一个系统。而多媒体教学,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利用多媒体进行的教学。

1.2 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的特点

1)多样性。与传统纸质媒体或黑板粉笔相比,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是显而易见的。传统媒体是单一的或者说是简单融合的。要么只有文字图片,要么只有音频视频。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根据需要整合为一体。

2)集成性。多媒体的集成性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媒体之间的集成,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集成;一方面指相关设备的集成,如多媒体教室中的各种设备的集成。

3)控制性。控制性是指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操作控制,这里包括对多媒体课件的控制,也包括对多媒体设备的控制。这样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4)交互性。祝智庭在《新技术手段给力学习方式的变革——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谈“电子书包”》一文中表示:“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技术相比所表现出的最突出的优势就是交互性,这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最主要特征。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等在传播信息时只能是单向的,这样一来使用者只能是被动地去接受,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让使用者由被动变主动,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对信息进行选择、编辑并能加以控制,使用者的学习就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5)实时性。多媒体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实时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无论是计算机运算速度或者是网络速度都很快速,这使得多媒体信息中的声音、动画、视频在表现时达到所需要的最佳效果。

2 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需求分析

2.1 教师

1)改变教学媒介。传统的只是用粉笔和黑板的课堂已离人们越来越远。诚然有不少老教师仍坚持使用传统的媒体,但致力于改善课堂和教学环境的中青年教师或受到完整大学教育的青年教师已经将多媒体教室作为基本的教学媒介。对于他们,简单的多媒体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复合型的多媒体技术成为他们新的需求。在教师眼中,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PPT,就只是文字和图片的堆叠,没有实用价值,甚至会拖累课堂和自己的思路。

2)改变课件制作模式。许多教师希望使用PPT或Flash制作课件,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他们对自己的课有完整的设计,并且对课件有自己的见解。如一位建筑学教师在讲授建筑结构的时候,希望能在课件中使用3D虚拟场景,却因为自身的技术水平有限,只能作罢。这种例子在教师中时有发生,往往他们只能寻找其他方式替代原先的设计,课件质量自然就下降了。

为了使课件质量得到改善,教师希望能在网络上找到合适的素材,或者是针对教学某一主题的由专业人员制作的“小课件”,这些小课件是开源的,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和完善它们。

3)促进教学方式转变。近年来,教学从以教为主慢慢转向以学为主,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这不单单是一句口号,而是数以万计的一线教师在真切贯彻的教学思想。在多媒体的帮助下,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现实。随着多媒体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已经在思考如何利用媒体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不能利用媒体为学生配置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2 学生

1)丰富学习资源与个性化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希望能尽可能多地获得学习资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他们需要的是“学习资源”而不是“资源”。网络资源的泛滥着实已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他们需要的是专业的学习资源。他们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应该是个性化的、富有趣味性的,且在这些资源的帮助下可以完成学习目标。

2)随时随地可以学习。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忙碌,此时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就成为大多学习者的诉求。学习者希望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可以得到的设备,获得学习资源,从而进行学习。他们需要的不一定是完整的一节课,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片段,可能是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或者一个小任务的完成。同时,学习者越来越重视“即时学习”,即在学习者最需要某一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时候,能够及时地满足其需求。而多媒体的发展使得即时学习的理念成为可能。

3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尹忠彦在《多媒体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一文中认为,教育中的多媒体发展应与三大技术结合,即网络通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李璇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向探讨》一文中认为,多媒体的教学应用的发展方向包括三点:1)教育必然是走向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力军;2)校园教学网将广泛使用;3)远程教育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不单单是几种简单媒体(如文本、图像等)的简单组合,而是对媒介媒体进行技术性的综合处理,如仿真技术与多媒体。根据教师与学生对教学媒体的需求以及文献、学术会议与报告讲座分析,未来的多媒体教学将出现以下趋势。

3.1 移动学习与多媒体技术

随着iPad风靡全球,各家电子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平板电脑。它们的尺寸重量、屏幕分辨率、核心数、CPU转速、内存都有所不同,价位普遍在3000元左右。而这个价格,使小康水平以上的家庭基本可以消费得起。再加上传统的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移动学习已成为当前最大的发展方向。

移动学习的多媒体技术发展是多方面的。首先,作为媒介的移动设备。它的核心数、转速都在迅速发展。三星出品的5.5寸平板手机Note2已达到四核、CUP1.6 MHz、1280×720像素分辨率。移动设备作为媒介正以最高的发展速度前进。

另一个发展方向是装载在设备中的软件。目前发展最迅速的就是电子书包了。在国外,电子书包被认为是一个计算机支持的数字化协作学习空间,它以网络为环境基础,支持师生、生生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与资源共享。在国内,目前普遍认为电子书包将学生书包里的教材、作业、课内外读物、字典等学习用品全部数字化后整合在一个轻便移动终端中。南京金陵中学已率先组办了移动学习课堂试点,将iPad作为书包引入课堂。除了电子书包外,还有多种学习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学习。

3.2 交互式电子白板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集书写、显示、交互、通讯、存储、控制等功能为一体的教学媒体,完全满足各学科课堂教学要求。绿色环保与传统教学之关系:完全符合传统教学之习惯,任意走动、书写自如、一笔式操控、无需专门技能、教师与学生面对面。

在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许多学校已经引进交互式电子白板,但真正的使用却并不尽如人意。这里的不尽如人意并不是指使用效果,而是指实际教学的使用率

3.3 组件、积件思想对多媒体课件的影响

组件是支持教师教学或课件开发的半成品课件,积件是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积件思想已经出现数年,也有很多人研究如何在多媒体课件中采用积件的思想。但研究相对零散,且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系统的、完善的学科相关的积件库。而未来多媒体课件的发展将会是完善专业学科的组件库或积件库,并在网络上有偿或无偿地共享。而制作组件库或积件库的人员应该是富有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教育理论专家学者以及多媒体相关技术人员这三者的结合。

3.4 云服务与多媒体

Wikipedia的解释:云计算,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近年来,云计算得到大力推广,它也将成为多媒体技术发展的一块基石。随着云服务的发展,谷歌云、百度云等各种云服务相继推出。许多公司或个人都将信息、数据处理与服务放在云端,而手边只需要一台可以上网的设备。这台设备不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唯一需要的就是能够接入互联网。

虽然可以将电子书包、移动课堂、教学游戏之类的多媒体软件装载在移动设备中,但更好的选择则是将它们放在云端,由教师和学生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这样,移动设备才可以说是发挥了它真正的效用,教师和学习者从云端获取信息和服务。而没有云服务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学习将成为不完整、至少是不完善的移动学习。

3.5 新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它们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可忽视。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常见,目前看来最有发展前景的是虚拟学习环境的建设。虚拟学习环境可以是虚拟实验室,也可以是虚拟校园、图书馆等。目前国内的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有一定发展,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分布式飞行模拟,浙江大学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建筑方面的虚拟规划、虚拟设计等。这些技术使多媒体不再是平面的,而成为立体的媒体,给予学习者更好的学习体验。

人工智能技术试图研究和开发出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产品,包括机器人、图像识别、语言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这些都是十分适合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并应用于教学的技术。

3.6 游戏学习

Marc Prensky指出:基于数字化游戏的学习就是教育内容和数字化游戏的结合,就是将各种形式的教育内容,通过传统的学习方法与计算机游戏和视频游戏结合起来,来达到一种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新时代背景下,“游戏学习”(也有人称之为“数位学习”“悦趣化学习”)是“数字化游戏学习”的简称。

其实游戏学习的概念也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但因其研究内容复杂(研究的6个方面:交互式故事情节的设计、教育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教育游戏与学习者的关系、游戏化学习环境的设计、教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制作),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出现的教育游戏大都过于简单且零散劣质,它们将用户定位于中小学等低学龄阶段学习者,针对大学生、成人、企业员工的教育游戏寥寥无几。现有的教育游戏更多地集中在数学或英语等少数的科目。而在未来,教育游戏必将结合其他技术,如虚拟仿真技术的3D实验室游戏等。

3.7 智能教室与未来课堂

智能教室有Intelligent Classroom、i-Classroom、Smart Classroom等称法。智能教室是一个完全自动服务、用户友好、便利教和学活动、资源丰富、装备操作简单、易用的环境,是一个配有智能控制单元、计算机和视音频设备,允许教学者使用大量不同类型的媒体。智能教室的发展轨迹基本为3个阶段:单一设备智能——设备控制智能化(中控)——教学系统环境的智能。

未来课堂则是在智能教室发展成熟后,基于智能教室的一种活动环境。它是基于一定的技术和理论,以互动为核心建构服务,支持课堂教学主体的发展自由,各构成要素和谐共存的教与学的活动环境。它定位于服务与支持教学主体的自由与发展,是混合的、开放的、交互的、灵活的、智能的、人性的、生态的。

参考文献

[1]钟玉琢.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尹忠彦,关金艳,邢凯.多媒体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51-52.

[3]李璇.多媒体技术教学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115-116.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池云,高峰,池红.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7(4):198-199.

[6]李冰.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00(7):37-41.

[7]崔燕.浅论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D].长春:吉林大学,2010.

[8]阮滢.新技术手段给力学习方式的变革: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谈“电子书包”[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2):9-11.

作者:傅小力

建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 篇3:

“建筑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教育领城中,形成了“互联网+”教育模式,通过在建筑力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将课堂上有限的学习延伸到课后的无限学习中。

[关键词]建筑力学;传统课堂;信息化教学

[

[文献标志码]A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行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行业。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正在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一个个宏伟的工地上,有成百上千的建筑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是中国梦真正创业者、建设者。他们必须有过硬的本领和精湛的技术,而这些和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技能有很大的关联。建筑力学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后续的建筑结构等课程紧密联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一、建筑力学课程性质,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性质

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里,对建筑力学的课程性质是这样定位的,它是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对一般结构、构成的平衡、内力的分析及计算能力以及对结构、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及计算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和能力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技术人员,才能建造或设计出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实用的结构。本课程除了对学生进行上述知识能力的培养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它的前置课程为高中物理、数学,后置课程为建筑结构、地基基础等专业课程。课程地位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但经验告诉人们,建筑力学也是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难学、难教的课程,需要花大力气学习、研究才能攻克。

(二)课程教学现状

从当前建筑力学教学实践现状来看,一是因为课程本身的难度较高,不仅有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约束、应力、应变、自由度等)使学生难以理解,还有大量的分析及计算,使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二是建筑力学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从这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单招生占很大比例,即使统招生基础也不太理想,因此学习上由于基础不够而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在加之课程内容众多,包含了理论力学(静力学部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这些知识都是后置课程必须的基本知识,无法取舍,而课时数不足没有时间充分练习,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走神或者玩手机的现象较为明显。有些学生虽然有心学习,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学了几个章节后由于受到不佳学习成绩的打击,学习自信心受挫,所以在学习上也是处于一种自暴自弃的状态,教学效果欠佳,学生难学,教师难教,高职高专学生的现状是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的。一边是吃不饱,一边又是难以消化。教师要在课堂上兼顾两边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是造成课堂上出现“低头一族” 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要提高教学成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必须找到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二、建筑力学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快速發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形成了“互联网+”教育的模式,通过在建筑力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将课堂上有限的学习延伸到课后的无限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地学习,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并推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革新,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我们在建筑力学教学改革中探索了以传统课堂为主,信息化教学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传统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在建筑力学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教师通过连贯、完整地讲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在讲授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着教学主动权,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的难易、教学的节奏,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有利于观察学生的情况,通过教师肢体语言形象的教学,能调整课堂节奏,做到言传身教。课堂教学适应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在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主要讲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根据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及有限的学时数,在课堂上省略冗长繁琐的公式及定理的推导过程,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运用公式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但传统课堂教学也有其劣势,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就一些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不能兼顾到两头的学生,工程实际的现状也不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示。

(二)建立Bb平台教学信息资源

在学校Blackboard Learn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平台上建立建筑力学教学资源,学生通过账号密码就可以登录Bb平台查阅想查阅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前做到心中有数,掌握计划,知道学习方法,掌握知识点、技能点。在课堂教学方案里,我们设置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程序、教学要点学生课后任务。在课堂学习记录与课堂教学方案对应上设置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课前预习记录,课堂学习过程记录、课后总结。在在线单元测试中上传了每一章的测试内容,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单元测试,系统自动计分,同时提示错误答案,要求学生更正,复习巩固了本章知识。在讨论区中,教师可以提出讨论问题,学生分组进行回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及时提出,其他学生帮助他们,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整理后在课堂教学时加以解决,做到平台练习与课堂教学的动态、良性地循环。习题库中分上下两期上传复习题,供学生期末复习用。同时在线单元测试中设立了期末综合测试题,为学生期末进行自我综合测试提供了帮助,将学生在平台上的测试题计入平时成绩,督促学生学习。

(三)建立建筑力学微信公众号学习平台

Bb平台有其优势也有劣势,最大的不足就是不便于移动学习,不能把学生的碎片时间利用于学习。

由于智能手机的高普及率、流量资费的下调、无线网的普及使微信软件应用需要的硬件和网络条件已经完全具备,学生基本可以达到人人使用微信,当安装微信软件并关注课程的微信公众号后,教师马上就与学生建立了双向联系渠道,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目前师生交流的最好、最廉价的移动互联平台。

我们建立了微信订阅号,学生扫码即可进入订阅号学习,在订阅号中建立了“课堂内”“课堂外”“拓展区”三个菜单,在“课堂内”菜单下建立了“学习任务”“学习课件”两个子菜单,在“课堂外”菜单下建立了“复习巩固”“思考练习”两个子菜单,在拓展区菜单下设立了“模拟动画”“图文分享”两个子菜单。课程开始前,发布本门课程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授课计划、课程考纲、学生学习指南,同时发布学习本课程的要求以及学习方法,以便学生对本课程有整体的了解。随教学进程,在学习下一个章节前在公众号上发布章节的学习任务、提前一周发布学习课件、让学生可以提前预习。课后发布章节小结及复习思考、参考答案等课程相关资料,构建动态的信息资源库。

在“拓展区”“模拟动画”子菜单中将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铰链约束、铰链支座约束、构件的基本变形、构件的组合变形、力的传递途径等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在图文分享”子菜单构建相关链接,把当前建筑行业的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规范链接过来,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建筑行业的新動态,在期末,集中发布所有的学习课件,每个章节的知识小结,思考练习,让学生有课本以外的复习资料。平台建成后,要求学生人人登录,及时预习和复习,如果有疑问及时向教师提出,教师及时答复。

微信公众号的“思考练习”和Bb平台的单元测验不同,Bb平台是大型测验,微信公众号是小型思考题。并把“思考练习”以纸质作业形式呈现出来,并计人平时成绩,督促学生学习。

三、结语

通过将传统课堂、Bb平台、微信公众教学平台结合起来组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后还有学习的平台,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除了在课堂上能提问,在课后随时可以和教师互动,使疑难问题得以及时解决,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参考文献:

[1]李琦达.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下),2016(7).

[2]闫广军.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利弊及改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2).

[3]谢娜.《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方案: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背景[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5).

作者:侯倩萍 丁贤

上一篇: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论文下一篇: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