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艺术展演活动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到的美育价值和综合的文化效益。当前高校艺术教育须坚持“育人为本”原则,着重于院校基层普及和推进艺术展演活动;加强统筹规划和机制保障,逐步构建校内校外联动、宣传媒体支撑、体系健全、广泛深入的大学生艺术展演平台,以强化和拓展高校美育与文化建设成效。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孵化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孵化艺术教育论文 篇1:

弘成教育战略投资国际艺术教育机构PS—ONE

近日,国内信息化综合教育服务商弘成教育完成注资PS-ONE(品思国际艺术教育)。品思国际艺术教育为国内外学生提供艺术留学一站式服务、儿童艺术创意教育、青年设计师商业孵化。

据悉,弘成教育业务覆盖网络高等教育、成教信息化、高校信息化、产学合作、企业培训等领域,曾投资大数据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信數、在线数字艺术教育机构奇迹曼特。

孵化艺术教育论文 篇2:

文化育人视域下高校艺术展演平台构建

[摘要]艺术展演活动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到的美育价值和综合的文化效益。当前高校艺术教育须坚持“育人为本”原则,着重于院校基层普及和推进艺术展演活动;加强统筹规划和机制保障,逐步构建校内校外联动、宣传媒体支撑、体系健全、广泛深入的大学生艺术展演平台,以强化和拓展高校美育与文化建设成效。

[关键词]高校 文化育人 艺术展演 平台构建

[作者简介]罗润来(1968- ),男,湖南衡山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与艺术教育。(浙江 宁波 315211)

文化育人是当今被大众接受并逐渐重视的教育思想。高校文化育人的终极目标是铸就人性的美德,而有关铸就人性美的手段和路径,都离不开艺术教育。

一、高校艺术展演活动的育人价值

学校艺术展演活动具体是指借助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以广大学生为对象,以艺术作品为载体,以校内外舞台展厅为阵地,进行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展示、演出、传播和艺术审美教育。

大学生艺术展演是高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典型载体,它提供给大学生艺术创造的舞台、艺术展示的天地、欣赏互动的空间,吸引力强、受益面广、互动性高,具有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艺术凝聚力和传播效应,因而也是培养高校师生艺术创作热情和艺术鉴赏能力,营造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它迎合大学生向往艺术熏陶的美好愿景和身心特征,让参与者从多方面都能得到显著的美育熏陶。

1.从艺术实践角度来看,“展”或“演”都是艺术创造和表现的典型载体与终端呈现,展演的前提往往需要有作品构思、基本功训练、编导和制作等大量艺术工作和行为的积淀;大学生作为展演者让自己和作品经历创作构思、编排训练、制作装裱、现场布置等过程,最终亮相展览或亲身登台演出,无疑是参与度最高、兴奋度最强、体验度最完整的艺术学习经验,能大大激发创造灵感和激情,滋养心灵,锤炼技艺,树立自信,抒发情感,培养品德,磨炼意志。

2.从艺术欣赏角度来看,艺术的共性特征是作品的形象感染力,大学生欣赏的艺术作品越丰富,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就越充沛,尤其是亲临展演现场,近距离聆听、观赏作品的愉悦、快乐或者激奋、震撼都是最鲜活的艺术情感经验;优秀的艺术展演能让大学生在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熏陶中,领略艺术的无穷魅力,体验艺术之美与道德之善的统一,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培育人文精神,内化美好情怀,显著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鉴别力。

3.从艺术活动组织角度看,开展艺术展演可以彰显先进文化导向,提升组织者的审美价值观与主题把握,培养沟通合作、组织协调与协同创新能力,养成服从大局、相互配合、团结一致的团队行为习惯;同时,展演活动的开放与比较,能形成良性竞争,展开交流学习,带动艺术评论,促进艺术教育成效和质量的再提高。

二、构建高校艺术展演平台的理念和思路

当前,高校艺术教育总体而言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各地高校艺术展演活动的组织开展还存在缺失。其一,学生参与艺术展演活动的普及度和受益面还不够,活动总量少,机会不均衡;其二,教师组织艺术展演活动的观念、方式、方法有待提高,公共艺术教师创新意识淡薄,专业艺术教师不愿意辅导普通学生或社团,缺少与不同艺术门类进行跨界协作的综合展演实践;其三,学校管理艺术活动体制机构不健全,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不到位,开展艺术展演的环境条件不完善,一些学校重成绩名次,轻育人和普及;其四,社会艺术资源和学校艺术活动的互动不够。纠正这些问题,需要尊重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规律,以高校为单位,进行总体规划,健全体系,打造平台。

1.以展演平台促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把学生展演当成高校艺术教学的必要环节,倡导展演活动重心下移,鼓励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立足于课程、社团,专业艺术教育立足于班级、专业,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汇报展演活动,探索“展、演、评、赛”一体的艺术教育评价体系,以终端教学成效的开放展演,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成效的倒逼,促进前期艺术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改革;以展演的趣味性激活艺术课程,以展演的竞赛性激励学生进步和成长,以展演的公开评价形成对学生艺术审美、艺术技能、艺术素养,以及对教师艺术教学质量多方面的督促与激励。

2.以展演平臺促进专业艺术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协同发展。高校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艺术院校和艺术专业,艺术展演固然需要以专业师生和艺术社团为主导,发挥对非艺术类学生艺术创造表现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在多数综合类院校,往往借助同一展演活动,艺术专业和非艺术专业学生或同台切磋,或台下互动,相互交流,促进了学校专业艺术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的衔接及协同发展。

3.以展演平台打造和传播校园文化品牌。高校校园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各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都在寻求和建设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将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不断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性校园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地方戏剧演绎等,能生动活泼地传播文化内涵,传承文化品格,打造文化品牌,增强师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自觉与自信,带动高校校园文化、院系文化、专业文化的塑造和美化。

4.以展演平台融汇社会艺术资源,参与文化建设,扩大社会服务。高校主动结合区域文化建设需求,与社会艺术资源有机衔接,将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空间拓展到校外的广阔天地,开展社会艺术实践,并加强校际、校企和国际艺术展演交流,开拓艺术视野。艺术类高校要建立艺术创作和演艺工作室,引进社会演艺服务项目和艺术创作设计项目,促进学校和行业、学校和企业、学校和专业文艺机构、学校和社区街道厂矿等基层单位的多向合作,形成“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多方互动的艺术展演资源链,在育人的同时,孵化和培植更多的优秀艺术作品和演出节目,扩大高校社会服务及文化影响。

三、健全高校艺术展演机制与体系

1.校内展演。校园是高校艺术展演活动的主场,院校在艺术教育硬件建设上,要像保证学生体育活动场馆设施一样,建设剧场、展厅、排练厅、专业教室等艺术展演活动基础场馆场地,配套好展览设备、表演器具、灯光、音响等设施,并在年度预算里保证足额的艺术教育专项经费。软件建设方面,要把准艺术展演导向和文艺作品健康向上主旋律,健全艺术教育体制机制,组建能统筹全院展演活动的艺术教育中心,重视艺术师资队伍的配备、培训和再提高,制订年度艺术教育展演计划,并在展演活动领导职责、组织协调、评价奖励等管理环节提供保障。

在具体活动组织上,视各校实际情况,分别以学校、院系、社团、专业、班级为不同组织层次,形成多级艺术展演活动组织结构,坚持重心下移,开展惠及全体学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尤其鼓励在展演活动形式上因地制宜,倡导师生在艺术教学中化课堂为剧场、化讲台为舞台、化走廊过道为展墙,灵活多样地开展小型展演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一,教学汇报和评价展演。提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性技巧课、合作型排练课,视觉艺术专业以平面、立体、动画等视觉作品为呈现载体的课程,表演艺术专业以“唱、奏、舞、演”等表演节目、曲目作为教学成效的课程,都在课程结束成绩评价环节进行公开展览、演出汇报;尤其要组织对艺术类专业、班级的学期教学总结、毕业汇报、毕业设计的集中演出展示;以学生作品展演成效来衡量和测评教师课程授课质量,并以此作为艺术教师教学业绩测评的主要依据,形成常规化、制度化的艺术类教学汇报和展演评价机制。

其二,社团活动与竞赛展演。引导学生艺术兴趣,合理规划、积极组建和培植多种校园文艺社团,如书画社、琴社、合唱队、乐队、剧社、动漫社等,加强对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和引导,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或校外专家,每年都有完整的活动计划和展演安排,配合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此外,展演本身就是开放的竞赛亮相,也是优秀艺术作品与艺术技能的最佳选拔平台,应积极参与、举办、承办校内各类艺术竞赛评比,以竞赛选拔促进展演,以展演活动选拔优秀。

其三,校园文化主题展演。各校每年都应结合校园文化主题和艺术教育计划,选定合适的时间,举办一至两次校园综合性艺术节、文化节,或组织开展一至两次单项艺术展演活动,如电影节、歌咏比赛、舞蹈比赛,以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等。活动应有鲜明的主题,活动期间荟萃和选拔各院系、各社团、各艺术专业或公共艺术课程的优秀作品,集中分组展览演出,由学院统筹,会同教务、团委、宣传、学生工作部门周密安排,保证活动期间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真正收到实效。

2.校外展演。艺术教育不能局限于校园,应主动谋求校外艺术资源共享共建,在更广阔的天地展开艺术活动,发挥高校在社会文化事业中的生力军作用。

其一,社会艺术资源共享。主动了解当地美术馆、大剧院、博物馆、群艺馆、音乐厅的展览和演出计划,与地方文联、文促会、美协、音协、戏剧协会等专业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建立校外艺术专家库、校外艺术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当地文艺场馆等优质艺术资源,深入进行院团合作、校企合作,拓展学生参与校外展演、欣赏优秀校外展演的空间与机会。同时,按照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教体艺[2010]4号),每年有计划“组织高水平的演出队伍,安排优秀演员赴学校演出,确保演出质量”,寻求专家和专业机构“积极主动指导高校学生艺术社团,辅导排练和演出,帮助高校学生艺术社团提高水平”,并由此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与工作合力。

其二,社会艺术实践和展演服务。专业艺术院校、专业院系和高校艺术社团应结合当地文化建设需求,深入基层文化阵地,广泛开展公共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如参与当地大型公益文艺演出,积极投身于市民广场、社区、企业、部队、校园等基层文艺演出和文化服务,定期开展“送戏下乡”“艺术支教”及文艺“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尤其鼓励到农村乡镇、革命老区、敬老院等文艺需求迫切、艺术资源匮乏的基层一线。学生针对这些基层阵地开展校外艺术实践,有利于关注时代、关注民生,从生活中提炼创作素材,从民间百姓身上汲取艺术营养,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

其三,综合性、国际化艺术展演交流。积极开展校际、校企、国际交流等综合性艺术展演交流活动。如逢毕业季,选择美术馆、博物馆等大型展览空间,联合当地艺术院校群落,举办优秀美术与设计作品联展;围绕当地大型会展节庆、综合型艺术展演活动,以及全国、省市的大学生艺术节,选拔优秀艺术作品,或展览展示,或演出演艺,或宣传报道,或礼仪接待与志愿者服务,展演结合,静态展示与动态表演搭配,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交替,跨专业、跨门类进行艺术综合实践,促进艺术综合素养相互融合。另外,可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介学生优秀艺术作品和节目走出国门展演,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展现当代大学生艺术创新成果,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也可以举办、参与国际化专题艺术活动、综合艺术节,邀请国外同行和优秀文艺作品同台展演,借鉴各国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扩大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国际影响。

3.宣传媒体与网络展演。网络媒体时代,高校还需发挥校园网站、廣播、报刊和宣传栏、橱窗等校内媒体的宣传报道传播功效,同时积极与电视台、新闻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和相关栏目合作,对艺术展演活动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报道宣传、展示传播,使得展演活动从有限的舞台展厅延伸到更宽广的空间,成为更多大学生、社会大众所关注的校园文化生活,产生更加广泛深入的育人效果。

同时,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与自媒体的普及性和交互性,建设并利用好学校的艺术教育网络资源,打造微博微信等网络展演窗口,方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校际校企之间通过手机等终端进行网络互动;开展网络艺术节、网上艺术明星评选、网上作品评比等活动,方便作品演播和下载,微博、微信互动和点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网上艺术教育环境和学习渠道,拓展师生艺术展演信息手段。

高校努力构建体系健全、覆盖全面的艺术展演平台,是艺术教育本质规律的体现,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推进高校文化与艺术事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效应。但高校艺术展演毕竟不是艺术教育的全部,展演平台的育人价值和文化拓展效益有赖于和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校园文化活动、社会艺术资源共享等其他艺术教育渠道进行融合和贯通,需要各院校加强统筹协调,完善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扩大媒体网络文化传播合力,更需要推进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强化主管部门对院校艺术教育工作的计划公示、报告和督查等制度予以落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Z].2002-07-25.

[2]教育部办公厅.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教体艺[2002]6号 )[Z].2002-05-15.

[3]庞海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作者:罗润来

孵化艺术教育论文 篇3:

艺术教育应如呼吸般自然

教孩子从小学音乐、练舞蹈,这类学前艺术教育,究竟是快乐教育,还是牺牲孩子快乐的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艺术教育直通孩子的心灵,能使小天使们练就积极心态,培养“自理、自主、自信,大胆、大方、大气”的气质。艺术教育能否“润物细无声”,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印度哲学家奥修在《当鞋合脚时》一书中写道,“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亦是如此——孩子需要“合脚”的教育,“穿”上时不“硌脚”,甚至感受不到自己正在“被教育”。好的艺术教育,应该如呼吸一样自然。

但在我们当下的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仍不时遭受“硌脚”的痛苦。尤其是,“打着学钢琴”“逼着学舞蹈”的情况屡有耳闻。实际上,错不在艺术教育本身,而在于教育目的有偏差,教育方式不合理。

如果能将养成教育作为一项基础课程,同时,将艺术教育融入日常生活,那么,学前的艺术教育就不会是孩子的负担,而是会欣赏、能享受、乐表现的幼儿的孵化器。

在艺术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孩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敏感的心灵和细腻的感受。比如,注重以音乐为单元,将情感融入其中,使每个单元都传递一个做人的道理。比如,一部音乐作品《毛毛虫的新衣裳》,不仅让幼儿了解体验悲伤和快乐的情绪,还要让幼儿感受理解“人人都需要关爱”“每个人小的时候可能都是毛毛虫,但是我们长大就会变成美丽的蝴蝶”的人生启示……

我们还应该注重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在幼儿园里,每天的晨间舞、韵律操、离园活动,都可以安排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每个班级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将音乐穿插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如入睡之前、区域活动、收放玩具、喝水洗手等环节都有特定乐曲,让幼儿每天都沐浴在音乐氛围中。

幼儿的艺术教育应是“润物细无声”。从游戏中、生活中、教师的行为举止中,给孩子以触动,从而培养孩子形成健全的身心、良好的习惯、健康的审美取向。

(《人民日报》2012年6月4日 秦书华/文)

作者:秦书华

上一篇:对外经济贸易论文下一篇:银行监管成本论文